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课件
• 11、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 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版
• 12、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 时代》,岳麓书社2000年版
• 13、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 如何理解? •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
•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 • 根本目的。 • 实现现代化。(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 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 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
•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贯 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四,中国社会主要任务的变化。 • 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 注意:两大主要任务的关系
本次授课到此结束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 政治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 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 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 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 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社会结构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
制度
• 文化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 •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应断西遗 知柱来址 挨颓恶今 打垣盗存 因铭狂处 衰耻掳处 落辱掠残 ,,,, 国励东凄 富精土零 兵图明更 强治珠著 社换毁几 稷新恨分 安天添寒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化教学课件导言
18
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19
(2)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
(3)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21
(4)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22
三、如何学好《纲要》课
1.目的明确,自觉学习。
2.认真研读教材和基本文献。
钱学森:“我从1935年去美 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 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 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 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 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 里呆下去。”
为了回归解放了的祖国,钱 学森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受了整 整五年多时间的折磨。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二、学习的基本内容
三、如何学好《纲要》课
5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 “史之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出乎 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有国者,不可以 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 为用,其利实 史,入于道, 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博,乃生人之 欲知道者, 不知春秋。 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 急务,为国家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必先为史。” 去其史。” 之要道。” 皆成性格。 ——司马迁 ——龚自珍 ——刘知几 ——培根 ——韩愈
“人不通古今,
马牛而襟裾”。
6
正确认识目前的国际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昨 天 、 今 天 、 明 天
7
布热津斯基曾 向克林顿提建议: 要他为自己、为美 国、也为人类建 “世纪之伟业”, “把20世纪兴起的 社会主义消灭在20 世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
•
从毛泽东政治生涯经历的大大小小 20多次被批评、批判、撤职,体会“天 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真正含义。 • 从曾国藩曾两次自杀、一次准备自杀 的经历,体会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 结论。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
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 口号,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他是辉煌的 历史里程碑。 体现了批判和创新精神! • 曾国藩创立湘军,改革近代兵制。体 现了创新精神!
欢迎同学们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提高大家人文素质的需要
1)明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的 人生理想、奋斗历程,了解他们的成功、失 败及其原因,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启迪。
林则徐 曾国藩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 成功有相同的原因:
不断战胜面对的困难和挫折
•
从孙中山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奋斗 中,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精神。 • 从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一生中,你 会看到他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 质,对大家也会有启示。
•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体现了批判意 识和创新精神! • 邓小平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
李宁第一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关内容写课后感想)等。
无故缺课3次,平时成绩按0分计。
期末成绩:开卷考试
授课方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上课提问、学生发言
观看资料片、写读后感 在老师指导下做相关章节内容的讨论汇报 实践课:阅读、搜集材料,对某些问题展开研讨,利用
实践环节进行自我实践内容的设计。
实践课的具体方式
第三、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讨论:
举出近几年的一些影视作品,分析评述这段话 的内涵。
•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 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 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 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 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 传统。”
——张岱年
知晓我们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的力量和智慧, 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
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是大学期间学习的主要目的。
如果你到北大来再要计较自己要不要考99分、 100分的话,那太可悲了。我当然希望你们每 个人好好学习,能够功课学好,但不是考99 分、100分,争取班上考第一名。在大学,应 该更多地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 能力。
——许智宏《弘扬大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2006.6
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的人生成 败、得失、悲喜际遇,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借鉴, 提供参照,培养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 理,培养我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魄力。 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 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人格缺失,越来越凸显成 为大学生成长的障碍。
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 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 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近代史纲要导言
导言
其次,要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联系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我们自身的思想实际,去 思考和分析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事求是 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历史的本 质,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规律、经验 教训和取得的成就。
导言
(二)近代时期[下](1919——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 国成立,教材称做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 (1)1919——1927年,即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失败; (2)1927——1937年,即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 发; (3)1937——1945年,即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结 束; (4)1945——1949年,即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导言
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要 求
第一、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发展的客观社会条件,认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二、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的自觉性。 第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建设现代化的奉献精神。
第四,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聪 明起来。
导言 课后作业
思考题: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 小论文: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怎样才能学 好 这门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言 本课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导言课所讲授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节课的讲 授,我们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懂得 了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了学习“中国近 现代 史纲要”的基本方法。 这些都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学习“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打下了良 好 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题,概括性地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进程。
二、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外国列强的侵略2.鸦片战争的发生及结果–中国的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腐败和落后–刺激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意识三、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1.太平天国运动–张之洞、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反对清朝统治–取得一定的军事战绩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人士–兴办新政–受到义和团运动的抵制3.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关系–都是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尝试–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中国变革带来深远影响–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四、辛亥革命及共和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权的腐败–经济与政治的危机2.辛亥革命的过程–各地起义与武装暴动–孙中山的领导与革命联盟的建立–清朝的倒台3.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秩序–孙中山的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的背景–国家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危机–战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北京学生运动–反对帝权主义和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3.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五四运动对共产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国内分裂2.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军队与民众的抵抗–八年抗战的艰辛与牺牲3.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日本战败后中国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1.新中国的建设–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2.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中国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的进程3.当代中国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的多元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八、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言孙.ppt
(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一 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 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
• “二十四史”: • 这是正史,是国家承认的史书。即有: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
史书的种类
• “二十四史”都是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还有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等。此外,史书 还有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史等之分。
5.关于历史、历史学、历史观
•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
• 坚持马克思主义史观,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二、课程主要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本课程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将其 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形成上、中、下三编, 我们把它分为八讲。
四、课程(教材)结构: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49——2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导言
• 什 么 是 历 史?
“人类历史”,是“对人类经历的叙述 和反思”,是对“人类的成就、希望和 挫折、斗争和胜利的记录和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素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我们改善国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期,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逐渐融入世界体系,走上了经济增长之路。
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要素支撑,其中人才是关键要素。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人才梯队素质决定着它的未来走向。
二、从甲午战争到新民主主义时期19世纪末,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国家形象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面对外敌侵略,中国的面貌变得苍白无力,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深受伤害。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摸索自强之路,清政府和一些爱国人士展开了改革运动。
然而,由于清政府内部腐败、民间力量弱小等因素影响,中国改革的步伐并不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在新的政治体系下,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渐普及。
但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政治二元化问题,中国的未来依旧充满挑战。
革命党人孙中山提出了“三大政策”: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这些理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贯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进行疯狂的进攻。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得到了广泛支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的历史开篇。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推进。
面对眼前的硕果累累,我们不断提出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人才素质等,这些都成为了我们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五、总结伴随中国不断发展的步伐,讲述中国现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过去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对此加以总结和思考。
无论走到了哪一步,我们都要以发展为宗旨,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更加坚实的皇天后土,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景。
中国近代史纲要 导言
讨论题
1,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 1,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什么? 2,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曾国 藩)? 3,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如何评价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4,如何评价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与敌后战场) (与敌后战场)? 5,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他领导的 5,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他领导的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
没有民族精神,国家就没有力量。 没有民族精神,国家就没有力量。 民富不等于国强。 民富不等于国强。 国难当头时,支撑我中华民族的是深山 国难当头时, 密林的二炮导弹兵,而不是黄埔江边的宝马、 密林的二炮导弹兵,而不是黄埔江边的宝马、 奔驰。 奔驰。
一个规律
两个了解
三个选择
有助于形成宽广的视野、 有助于形成宽广的视野、通达的思 大智慧; 维、大智慧; 有助于渗透性与创造性学习; 有助于渗透性与创造性学习; 增加文化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增加文化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有助于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目的与手段 ; 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关系
物质层面——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物质层面 制度层面 精神层面
为什么3年多时间内, 6、为什么3年多时间内,几百万蒋军就 丢掉了大陆? 丢掉了大陆? 为什么宋庆龄、张澜、沈钧儒、 7、为什么宋庆龄、张澜、沈钧儒、李 济深、傅作义等著名人士会站到共产党一边? 济深、傅作义等著名人士会站到共产党一边? 为何满目疮痍、 8、为何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敢于同不可一世的美国对决朝鲜? 敢于同不可一世的美国对决朝鲜? 为何建国初期那么困难的时候, 9、为何建国初期那么困难的时候,钱 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都毅然回到祖国? 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都毅然回到祖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导言
发帖者称:“看到的一幕幕让我义愤填膺。摄影师为
了5元钱在给他们做造型,”发帖者说,“我的心一阵痛
楚,怎能对得起我们的先烈们?”
prayer4587:我不想骂人,但,有一点,伤疤被揭开
是很疼的,尤其被自己的子孙笑着揭开。
拿菜刀的人:这几块钱真的需要这么挣吗?这几件衣服 穿上身,你们到底想要获得一种怎样变态的满足感?别人 的伤口,民族的伤痛,国家的耻辱,可以随意拿来玩弄戏 耍?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治史之传统
司马迁
“究天人之 际,通古 今之变, 成一家之 言”
刘之几
“史之为 用,其 利实博, 乃生人之 急务,为 国家之要 道。”
曾巩
史者,所以 明夫天下 之道也。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注重历史的作用
毛泽东
“读历史是 智慧的事” “今天的 中国是历 史的中国 的一个发 展” “历史的 经验值得 注意”
御前带刀:当地的职能部门是做什么的?作为一个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怎么能够允许这样低级趣味的东西存在?
网友“xinghua123:“如果打仗了,这些人就是十足的汉 奸、卖国贼。”。
黄山游客扮鬼子抢“花姑娘”旅游项 目
2011年08月
农家婚礼湊热闹,现场竟再现“皇军”抢亲场面。 2012.1
郑州市玉凤路与商城路交叉口的广告材料市场, 为“东洋广告店庆3周年”请来皇军。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 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
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做到 “两个了解”领会“三个历史选择的必然”
了解国史 了解国情
中国共产党
“三个选择”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什么是历史 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的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在谈论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近现代史这一时期通常指的是清朝末期至今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和挑战。
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经历了战争、外来势力侵略、国家分裂、思想解放等诸多颠簸,同时也迎来了许多先进理念和文化纷呈。
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今的我国,以及其发展和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我国历史的全面回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事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今我国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
在导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近现代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的概要,对于初次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导引和概览的作用。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还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评估和再认识。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后原因、过程和影响,对于一些常见的历史误解和偏见也可以有所纠正。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对历史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第三,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也是对我国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危机,也有了许多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国家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人民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迪和感悟,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自我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规律,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时代的潮流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结束导言之时,我们应该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导言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通过导言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全面回顾,我们不仅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于我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 导言
导言
1、为什么学?
2、学什么? 3、怎样学
一、为什么学?
㈠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性质看
㈡从历史的功能看
二、学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与线索
(一)分期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怎样学?
1、
掌握特点
掌握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2、 3、ຫໍສະໝຸດ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学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 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但不同时期,主要 矛盾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和演变。
二、学什么?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 先进的中国人民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直至最 终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 中国近代化即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 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上篇综述、第一章...
四,文化渗透
郭士立作为德国的 传教士,1832年来 到中国,他受英国 东印度公司的派遣, 以传教作为掩护, 收集中国沿海地区 的情报,为英军发 动两次鸦片战争提 供服务。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 国武装侵略主要呈现 两大趋势: 第一,斗争的规模愈 趋扩大。 第二,斗争的水平愈 趋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程开设的情况介绍。 二、关于课堂纪律与考试。 三、关于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四、关于课程与章节内容。 五、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六、学习意义
“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的内容:
1,了解“国史”、“国情”。 • ——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与中国封 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以及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培养爱 国主义精神。 •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先进分子与人民群众救亡 图存的历程与教训。包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 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 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 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 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英国法学家胡兰德在他的《关于中日战争 的国际公法》写到:“一连四天,野蛮地 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 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 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 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其中有一个 叫鲍绍武的人说:‘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 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 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 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上课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授课对象】本科各专业学生【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明确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任务与意义。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历史主线,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框架。
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任务与意义。
【教学难点】“四个选择”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一、为什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育(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这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007年1月11日,原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西方国家似乎没有中国这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独立学科,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切切实实地渗透在有关学科的教育中。
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不一,如法国、美国称之为“公民教育”;西班牙称之为“共处之道教育”;日本称之为“社会科”和“道德实践”。
通过这些科目,无时无刻不在对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以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
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盛唐时期的历史学家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实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共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共3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共3篇)#3楼回目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X年修订版)修订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根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工程办公室的通知,《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于201X年1月启动对本教材201X年版的修订工作。
期间,3月6日,课题组同志在广州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课题组对有关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逐条加以研究,随后写出了教材的修订稿。
4月16日,课题组在京召开全组会议,对修订稿进行审议;会后,对修订稿作进一步修改后,于4月22日上报送审。
在5月至7月修订稿送审期间,课题组根据工程咨询委员的意见、北京会议上京津地区有关专家的意见、工程办有关人员的意见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人员的意见,对修订稿反复进行修改。
7月28日,课题组接到通知:修订稿己经审查通过。
8月中旬,《中国近代史纲要(201X年修订版)》正式出版。
为了避免课程与课程的重复,教育部社科司和专家们认定,纲要教材要从“史”的角度梳理出问题,与概论课相区别。
下面我说一下修订的主要内容。
本次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修订的重点。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十八大精神是什么?1201X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主题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这是因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演讲稿(共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演讲稿(共3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演讲稿(共3篇)#3楼回目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X年8月)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201X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进行“纲要”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之一。
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改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为此,有必要制订实践课教学大纲,以规范“纲要”课的实践教学。
根据国家对“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该课的实践教学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锻炼成长的责任感,以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要求1. “纲要”课教师是“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
要依据国家对“纲要”课教学目的的规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实践教学。
2.“纲要”课的专兼职教师都应对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应计算此项教学指导活动的工作量并纳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3. 学习“纲要”课的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参加该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应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授课对象】本科各专业学生【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明确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任务与意义。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历史主线,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框架。
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任务与意义。
【教学难点】“四个选择”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一、为什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育(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这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007年1月11日,原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西方国家似乎没有中国这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独立学科,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切切实实地渗透在有关学科的教育中。
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不一,如法国、美国称之为“公民教育”;西班牙称之为“共处之道教育”;日本称之为“社会科”和“道德实践”。
通过这些科目,无时无刻不在对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以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
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盛唐时期的历史学家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实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近代史纲要导言、第一讲(用 )
二、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大学学习 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意义何在? 中国近现代史意义何在?
• 2、各民族传承自身历史的重要意义: • 中国有重史的传统。 • 唐太宗强调修史可以“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镜 鉴”。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同样重视历史,言“不 可亡前人之史,若不立史馆,后世亦不知有今日”, 命令建立史馆。 • 清朝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 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必先去其史;绝人之 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 其史”。
二、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大学学习 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意义何在? 中国近现代史意义何在?
人类借助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来教化人们 思想、启迪人们心智,培育人们的理想和志向, 激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热情的。可见,历史中 不仅有大量存在的事实,更有普遍存在的价值。 事实是不变的,价值都会随时代的进步和人类 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扩展延伸。因此有人说, “历史不仅是一种存在,它永远是一种生成”。 历史不断生成着人类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如:【认识“文革” ,认识人物】
一、什么是历史?人类怎样认 识历史?
• 所以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知道: • 任何历史都不是对一切“过去”的简单摹写,也不是 任何历史都不是对一切“过去”的简单摹写, 一系列过去人事的罗列或史料的随意堆砌。 一系列过去人事的罗列或史料的随意堆砌。 • 历史不可能是过去人类活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其中 历史不可能是过去人类活动的全部内容, 被人们记忆和思考过、 被人们记忆和思考过、理解和诠释过的那一部分人类 活动。 活动。 • 人类通过历史学家的记载和自己的考察、思考来认识 人类通过历史学家的记载和自己的考察、 历史,这是我们读到的“历史” 历史,这是我们读到的“历史”和历史本身总是有距 离的。胡适的名言。 离的。胡适的名言。 • 有良知的史学家也要受政治观和史料的限制,也只能 有良知的史学家也要受政治观和史料的限制, 历史” 历史。 作到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历史” ≠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习一门新课,一般我们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的问题。
比如可以从本身含义解释,1.过去的事 2.对过去的事的了解和记载(文字、图象、语言、遗物、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3.对过去的事的认识。
可以从我们个人来讲,个人也有历史,以前讲这个人历史清不清白,我们家庭或家族也有历史,现在很流行修家谱,这个家谱就是对家庭的历史了解和记载。
还可以从历史的功能去讲,有很多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战国策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西汉刘向《战国策》);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说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更多的从这个历史的功能来讲,不是就史论史,而是通过学习帮助大家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国史,理解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
钱穆在的《国史大纲》前言中说:国民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且对本国历史存有温情和敬意,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何雄飞在《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中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什么?首先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具体指的是哪一段历史?指的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一直到现在,包括了170多年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演进与更新的历史。
这么长一段历史我们显然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把握重点学。
重点学什么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曾是雄踞东方的强大国家。
然而,当世界历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以后,中国便开始落伍了。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由一个封建大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那以后,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目标。
2.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者的关系:前者要通过革命才能实现,后者要通过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二者共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伟大复兴。
在建国100年,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全面小康的表现是什么?(1)人均GDP3000美元(根本标志);(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6)城镇化率达到50%(7)居民计算机普及率20%;(8)大学入学率20%(9)每千人医生2.8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3.三个历史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救亡图存);1919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奔向富强)。
★伴随着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标志性的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它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其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从这三次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4.四条主线一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两半社会的进程,也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地加深的过程。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用血与火谱写的、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主线的展开中,要着重考察和比较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力量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
近代以来,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化的正确道路,才使中国的现代化由梦想开始变为现实。
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这一条主线的展开,着重围绕近代以来,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民主政治模式的比较。
戊戌变法维新派选择了日本模式,辛亥革命选择的是美国民主政治模式,之后各种民主政治模式被讨论和实验,比如省自治、联省自治、联邦制、邦联制、好人政府、制宪政府等等(邦联是国家的联合,比如欧盟、东盟;联邦是联合的国家,比如美国、德国、印度;好人政府是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成立政府,以改变政府的腐败现象,以蔡元培、胡适为代表)。
民主政治的选择要和国情相适应,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
●三、怎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我们掌握特点:1)该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非纯粹的历史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高校和军队院校各个专业的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虽然讲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但目的是进行政治教育。
2)以时间为纬,以各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为经织成“纲”;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不能管中窥豹,不能碎片化,要有总体的认识,大历史观,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事件,不能单纯就事论事,要横向联系,纵向比较。
3)重在分析、理解问题而轻描述。
小学我们讲的是历史故事,中学说的是历史事件,大学是从宏观上讲的大历史, 我们不是重复以往的学习,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树立唯物史观,提高辨别历史是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掌握知识1)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要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不是说让你单纯去背时间、地点、人物,这个没必要。
但是对一些基本史实至少要清楚,不能张冠李戴。
2)从历史实践分析得来的理性结论。
中国近现代史很复杂,很多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评价不一,众说纷纭,但是从历史实践分析得来的理性结论,这个结论性的东西是要我们掌握的,比如文革的性质等等,这些党已作出结论的。
最后我们要掌握方法(四个结合)★1.把学习历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我们要在读懂弄通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把握。
同时,要自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真正理清历史发展的逻辑,领会历史蕴涵的真谛。
★2.把了解历史与评价历史结合起来,重在评价历史评价历史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必须站在党的立场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学习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理论体系本身,避免简单化、片面化和绝对化,坚决排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历史观的侵蚀影响,坚决抵制在重大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
如李泽厚提出“告别革命”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殖民有功论。
★3.把了解历史和总结历史的经验结合起来,重在总结历史经验。
★4.把了解历史与认识现实结合起来,重在认识现实历史既是昨天的纪录,又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依据和向导。
学习历史必须注重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今天发生的事情、取得的成绩、发生的问题都能在昨天找到答案。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可见,讲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
★胡主席也曾经讲过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还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下面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读书的收获有两种。
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
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理论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
这样收获到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
——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上编综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80年间,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凭借坚船利炮耀武扬威地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权益,同时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使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极端贫困。
★那么请学员们思考:1.强大的封建王朝为什么会由盛转衰?2. 列强的侵略到底是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是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中华文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经济、政治、哲学、科技、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内,创造了许多领先于世界并影响其他国家的重要成就,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和农民起义领袖。
课堂互动,请同学们列举:文学方面:《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艺术和建筑方面:敦煌莫高窟、兵马俑、万里长城、兵马俑、大运河★(视频)科技方面: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遍及科技领域的各个分支,每一个领域几乎都有着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