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实验(定量法)

合集下载

ELISA的原理与应用解读

ELISA的原理与应用解读

ELISA的原理与应用解读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实验技术。

它使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测物相结合,并通过测量酶催化产生的颜色变化或荧光强度来定量检测目标物。

ELISA是一种灵敏、专一、经济且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ELISA的原理是建立在免疫学原理的基础上。

ELISA通常通过将样品(如血清、细胞上清等)与涂有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微孔板高度特异性地结合。

然后,通过给予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特异结合于该反应体系,并产生可定量测量的信号。

常见的ELISA有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捕获ELISA。

直接ELISA是通过将标记有酶的一抗直接与靶抗原相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对目标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检测限制。

间接ELISA则使用非标记的靶抗原与目标抗体相结合,然后再使用标记有酶的二抗与目标抗体结合。

该方法对目标抗体更加敏感,并可以用于定量抗体的浓度。

竞争ELISA利用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从而定量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间接捕获ELISA使用两个特异性抗体来捕获目标抗原,并通过标记有酶的第三抗体来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对于检测低浓度的目标抗原非常敏感。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ELISA被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并用于疾病诊断、疫苗开发、药物筛选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例如,通过ELISA可以检测感染的病原体、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

ELISA还可以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如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激素等。

在临床诊断中,ELISA是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利用ELISA可以检测并诊断多种疾病,如艾滋病、疟疾和癌症等。

这些检测通常基于特定抗体与疾病相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艾滋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HIV抗体来进行。

此外,ELISA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和生物技术产业中。

免疫分析定量操作规程

免疫分析定量操作规程

免疫分析定量操作规程免疫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方法,其中包括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荧光免疫测定法(FIA)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进行免疫分析的定量操作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免疫分析的定量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1.试剂准备:a.充分摇匀试剂瓶,确保试剂溶液均匀混合。

b.避免试剂受到阳光暴晒或高温,保持存储环境稳定。

c.注意试剂的保质期,过期试剂不得使用。

2.标准曲线制备:a.按照实验要求准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

b.将标准品依次加入已标记编号的试管中,制备标准曲线。

c.准备相应的空白对照,标准曲线上和标本测定时要包含空白对照。

3.样本处理:a.样本提取:按照实验方法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本处理成所需的形式。

b.稀释样本:根据样本浓度情况,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使其在标准曲线范围内测量。

c.确保样本处理的准确性,避免交叉污染。

4.试剂加入:a.按照试剂方案加入试剂,避免试剂倒错或加漏。

b.试剂加入后要立即轻轻摇匀,使试剂和样本充分混合。

c.确保试剂加入的准确量和顺序,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5.孵育和洗涤:a.按照实验要求,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孵育,保证所需的反应充分进行。

b.洗涤操作要准确、迅速,避免反应物的非特异性结合和干扰物的残留。

c.注意洗涤缓冲液的配制和使用时间,确保洗涤效果。

6.信号检测和数据处理:a.按照实验要求选择恰当的信号检测方法,如酶标仪、放射计或荧光仪等。

b.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实验环境稳定。

c.数据处理要谨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标准曲线拟合、计算和结果分析等。

7.质量控制:a.每天开始实验前,进行设备的校准和质控品的测量。

b.在实验过程中,每个批次样本测定时要配备质控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记录和分析质控品的结果,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查和处理。

免疫分析的定量操作规程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遵守。

ELISA的数据分析

ELISA的数据分析

ELISA的数据分析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者抗体在样本中的存在量。

ELISA的数据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的关键步骤,它能提供准确的定量测量和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ELISA数据分析的五个部份,包括样本浓度计算、标准曲线绘制、样本浓度插值、数据质量控制和结果解读。

一、样本浓度计算:1.1 样本浓度计算是ELISA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样本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读数法、标准曲线法和回归分析法。

1.2 直接读数法适合于定性分析,即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抗原或者抗体。

通过比较样本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的吸光度值,可以确定样本是否阳性。

1.3 标准曲线法适合于定量分析,即确定样本中目标抗原或者抗体的浓度。

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可以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样本的吸光度值在曲线上插值计算样本的浓度。

二、标准曲线绘制:2.1 标准曲线是ELISA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用于将样本的吸光度值转化为浓度值。

首先,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并测量它们的吸光度值。

2.2 将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成曲线图,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吸光度值。

可以使用线性或者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拟合标准曲线,选择最佳拟合模型。

2.3 根据标准曲线的拟合方程,可以将样本的吸光度值转化为浓度值。

通过插值计算,可以准确地确定样本的浓度。

三、样本浓度插值:3.1 样本浓度插值是ELISA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用于确定样本的浓度。

根据标准曲线的拟合方程和样本的吸光度值,可以通过插值计算得出样本的浓度。

3.2 插值计算可以使用线性插值法或者非线性插值法。

线性插值法适合于线性标准曲线,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样本的浓度。

非线性插值法适合于非线性标准曲线,通过曲线的方程计算样本的浓度。

3.3 插值计算的准确性与标准曲线的拟合质量密切相关。

人C肽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V7.0

人C肽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V7.0

人C肽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说明书V7.0 即用10-1136-0196人份试剂由瑞典Mercodia AB制造用于标签上的标识的说明预期用途C肽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提供了一种人血清、血浆、尿液样本中C肽的定量检测方法。

本试验综述和说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定性与定量评估不仅用于糖尿病自然历史的诊前和诊后研究,也在临床上作为选择正确疗法的导向。

外周胰岛素不能用于评估β细胞功能,鉴于门静脉循环使得肝脏吸收的大量化和复杂化,并且胰岛素试验不能区分内源性胰岛素和外源性胰岛素。

胰岛β细胞内的胰岛素原可裂解为1分子的C肽和1分子的胰岛素,C肽以和胰岛素等摩尔浓度量释放到循环中,相比胰岛素而C肽最低限度被肝脏吸收,因此,外周C肽浓度更能反映β细胞的分泌量,比胰岛素更准确。

尿液中C肽含量与血浆中C肽含量相关,但个体内和人体间存在很高的差异性,所以测定β细胞功能不够精确。

检测程序的原理C肽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固相双表位酶联免疫试剂。

它基于双夹心技术,两单克隆抗体分别结合在C肽分子的抗原决定簇上。

在孵育过程中,样本中的C肽与结合在微孔(板)中的C肽抗体和酶标C肽抗体反应。

洗涤移去非结合的酶标抗体。

结合的偶联物(标记物)通过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而被检测到。

加入酸后反应终止,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读取反应的终点。

警告与注意事项●用于体外诊断。

●不能让反刍动物或猪接触到本试剂盒的内容物及其残余物。

●本试剂盒的终止溶液含有0.5M的硫酸。

按常规预防措施处理危险化学品。

●所有的患者样本都应按潜在传染物处理。

要求但未提供的材料●配备相应的移液管(重复移取加入酶结合物溶液、试验缓冲液、TMB底物和终止溶液)●用于试剂制备的试管、烧杯和量筒●重蒸水●磁力搅拌器●涡轮混合器●酶标仪(含450nm滤光片)●平板振荡器(建议速率700-900循环/分钟,轨道运动)●微孔板(酶标板)洗涤设备试剂各Mercodia胰岛素ELISA检测试剂盒(10-1128-01)都包含96孔的试剂,足够用于双份测试的42个样本、1个校准曲线。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定义 (3)2.原理 (3)2.1抗原抗体反应 (3)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3.ELISA的类型 (5)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3.3间接法测抗体 (6)3.4竞争法测抗体 (7)3.5竞争性测抗原 (7)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3.7ABS-ELISA法 (8)4.ELISA试剂的组成 (9)4.1固相载体: (9)4.2包被的方式 (9)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4.4包被的条件: (10)4.5洗涤液: (10)4.7酶的催化性; (11)4.8结合物的制备 (11)4.9结合物的保存 (12)4.10酶的底物 (12)4.11酶反应终止液 (12)4.12参考标准品 (13)4.13加样: (13)4.14保温 (13)4.15保温方式: (13)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4.17洗涤 (14)4.18显色 (14)4.19比色 (14)4.20酶标比色仪 (15)4.21结果判定 (15)4.22定量测定 (16)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1.定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2.1.1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 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它的原理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专一结合,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并定量目标物。

ELISA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类型,以下将对其中六种方法类型及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ELISA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原。

在这种方法中,被测抗原直接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与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2.间接ELISA:间接ELISA也是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体。

首先,将被测抗原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之后,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抗体(酶标记的)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第一抗体。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3.竞争ELISA:竞争ELISA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在这种方法中,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竞争结合。

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目标抗原的方法。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

该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物竞争结合。

接着,再加入另一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前面结合的抗体有竞争关系。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5.间接夹心ELISA:间接夹心ELISA用于寻找样品中的特定抗体。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随后,特异性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待测抗体。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定量测定目标抗体的浓度。

6.双抗体ELISA:双抗体ELISA常用于寻找特定抗原。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样品。

目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接着,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该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简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

简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

简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见的信号。

ELISA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涂布、阻断、孵育、洗涤、底物反应和读数。

首先,在实验板的孔中涂布特定抗原或抗体,使其吸附在孔壁上。

然后,通过阻断剂阻止非特异性的蛋白质与孔壁结合。

接下来,将待测样品加入孔中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孔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与特异性酶标记的二抗发生结合,形成固定复合物。

随后,通过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最后,通过底物反应使酶催化底物产生可见的信号,例如颜色的变化。

这个信号的强度与待测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成正比。

最后,通过读数仪器测定信号的强度,并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ELISA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抗原和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并与特定抗体结合的分子。

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识别和中和它们。

在ELISA实验中,通过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实验板上,使其吸附在孔壁上,然后与待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复合物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ELISA实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优势。

由于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ELISA可以准确地检测和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此外,ELISA还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虽然ELISA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但在进行实验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条件的控制非常重要,包括温度、时间、洗涤缓冲液的浓度和洗涤次数等。

这些条件的不准确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elisa的检测原理

elisa的检测原理

elisa的检测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于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

Elisa的检测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本文将介绍Elisa的检测原理及其具体步骤。

第一部分:Elisa的背景介绍Elisa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蛋白质定量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通过酶作用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第二部分:Elisa的原理与步骤1. 血清处理在进行Elisa实验之前,需要从样本中提取血清,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可能干扰结果的物质,如红细胞、血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血清样本即可用于后续的实验步骤。

2. 固相吸附在Elisa实验中,一般会使用96孔板作为固相载体。

首先,将需要检测的抗原溶液加入孔板中,并在孔板内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抗原薄膜。

通常,每个孔位会添加同样的抗原浓度,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特异性结合在已固定的抗原上,加入待测样本(可能存在的抗体),与孔板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如果待测样本中存在与抗原相匹配的抗体,则会发生结合反应。

这种特异性结合可以用于检测某种特定抗体的存在。

4. 洗涤步骤为了去除未结合的物质,以及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干扰,需要进行洗涤步骤。

在洗涤过程中,用缓冲液冲洗反应孔位,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 检测物的结合在完成洗涤步骤后,加入与待测抗体特异结合的检测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

该检测物会与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形成复合物,并固定在孔板内。

6. 底物反应与信号检测加入底物反应液,通过酶促反应产生可测量的色素或荧光信号。

底物反应液的选择取决于检测系统的设定,在特定条件下,底物与酶的活性发生反应,产生信号。

7. 信号测量与数据分析使用光度计或荧光分析仪测量底物反应产生的信号强度。

根据标准曲线或其他定量方法,可以计算出待测样本中抗原的浓度或抗体的含量。

elisa法检测步骤

elisa法检测步骤

elisa法检测步骤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并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测定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下面将介绍ELISA法的基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需要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常用的载体有微孔板等。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使待测物能够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并保持其稳定性。

2.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在固定的抗原或抗体上,加入一种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BSA)或鱼胶蛋白(Gelatin),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 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固定的抗原上,使其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结合反应。

特异性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其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4. 酶标记二抗的结合经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后,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

酶标记的二抗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5. 酶底物的加入在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加入酶底物。

酶底物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后,酶会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测定的信号。

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

6. 反应停止根据酶底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反应停止液,使酶催化反应停止。

常用的反应停止液有硫酸或碳酸氢钠。

7. 信号检测将停止反应后的溶液转移到酶标仪或光度计中,测定产生的信号强度。

ELISA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或发光反应来进行信号检测。

ELISA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但在进行ELISA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选择合适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3. 遵循操作规范,注意实验操作的无菌和无污染。

4. 合理选择稀释倍数,以保证实验结果在检测范围内。

ELISA试验方法

ELISA试验方法

ELISA试验方法ELISA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

它的全称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酶联免疫技术的一种应用。

ELISA试验方法基于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首先,需要在固相载体上固定抗原,将其与待测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相结合。

然后,在固定的抗原上加入与待测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抗体,使其与抗原结合。

随后,通过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来结合与待测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抗体,并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和量化结合事件。

下面是ELISA试验方法的详细步骤:1.板涂覆:将含有特定抗原的溶液加入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中,使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

2.板洗涤:将未结合的抗原洗去,保留结合在载体上的抗原。

3.阻断:加入适当的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阻止非特异性结合。

4.样品加入:将待测样本加入载体孔中,使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与载体上的抗原结合。

5.洗涤:将未结合的样品洗去,保留与载体上抗原结合的特定蛋白质。

6.加入一抗:加入与待测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的一抗体,使其与特定蛋白质结合。

7.洗涤:将未结合的一抗洗去,保留与载体上抗原结合的一抗体。

8.加入二抗:加入与一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体,使其与一抗体结合。

9.洗涤:将未结合的二抗洗去,保留与载体上抗原结合的酶标记二抗体。

10.底物加入: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如TMB)使其发生显色反应,生成可见色素。

11.反应停止:加入停止剂(如硫酸)停止显色反应。

12.光密度测量:使用光密度仪测量载体中的各孔的吸光度(OD值),即可检测和定量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1. 高灵敏度:ELISA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特定抗原或抗体,一般可达到ng/mL的级别。

2.特异性强:ELISA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高度特异性地识别并定量特定蛋白质。

3.可重复性好:ELISA方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以进行定量和对比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 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

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

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与结果解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与结果解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本原理与结果解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含量。

ELISA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包括血清、尿液、细胞上清等)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与固定在试验板上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对这些结合物进行酶标记和酶底物的可观察物质转换反应来检测和定量目标物质。

ELISA试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试验板涂布(Coating):将固定抗体或抗原溶液加入试验孔中,使其在孔底的固相材料上均匀覆盖,并通过二次交联方法固定在试验孔上。

2. 阻断(Blocking):加入一种无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溶液(例如牛血清蛋白,BSA),覆盖试验孔以消除试验系统的非特异性吸附。

3. 样品加入(Sample addition):将待测样品加入试验孔中,使其与固相抗体或抗原结合。

4. 洗涤(Washing):通过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减少非特异性背景信号。

5. 标记抗体或抗原加入(Addition of labeled antibody or antigen):加入与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的抗体(或抗原),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复合物。

6. 洗涤(Washing):通过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或抗原。

7. 酶底物加入(Addition of enzyme substrate):加入与酶标记反应产物结合并形成可观察物质的底物。

8. 反应停止(Stop reaction):加入酶反应停止溶液,终止底物的转化反应。

9. 读取结果(Readout):使用吸光度检测仪器测量试验孔中产生的可观察物质,如颜色产物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对目标物质的含量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基本原理

更新时间:2004-12-210:30:00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一)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

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二)双位点一步法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15-5)。

这种双位点一步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 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

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

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

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

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可以:(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本法首先也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欲测的抗原必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因为其一端要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作用,而另一端则要与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作用。

因此,不能用于分子量小于5000的半抗原之类的抗原测定。

我们用在霍乱肠毒素的测定。

HbSAg及HbS的测定。

具体步骤一、包被抗体:用包被缓冲液稀释特异性抗体球蛋白至最适浓度(1~10 ug /ml),每凹孔加0.3 ml,4℃过夜,或37℃水浴3小时,贮存冰箱。

二、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三、每凹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含抗原的被检标本,37℃作用1~2小时。

四、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酶标记特异性抗体溶液,37℃作用1~2小时或由预试实验确定作用时间。

六、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七、加入0.2ml底物溶液于每个凹孔(OPD或OT),室温作用30分钟(另作一空白对照,0.4 ml底物加0.1 ml终止剂)。

八、加终止剂:每凹孔加2M H2SO4或2 M柠檬酸0.05 ml。

九、观察记录结果:目测或用酶标比色计测定(OPD用492nm)OD值。

注意事项1.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而成为不溶形式,这是进行酶标记测定的基本条件。

ELISA实验报告

ELISA实验报告

ELISA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免疫学技术。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 ELISA 方法检测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熟悉 ELISA 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实验原理ELISA 的基本原理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然后加入待检样本,使其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后,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或抗原,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定量测定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试剂包被缓冲液(pH 96 的碳酸盐缓冲液)洗涤缓冲液(含 005% Tween-20 的 PBS 缓冲液)封闭液(含 1% BSA 的 PBS 缓冲液)样本稀释液(PBS 缓冲液)酶标抗体工作液底物溶液(TMB 溶液)终止液(2 M 硫酸溶液)2、仪器酶标仪移液器恒温箱微量反应板3、样本待检血清样本四、实验步骤1、包被用包被缓冲液将抗原稀释至适当浓度,每孔加入100 μL,4℃过夜包被。

2、洗涤次日,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缓冲液洗涤 3 次,每次 3 分钟,拍干。

3、封闭每孔加入200 μL 封闭液,37℃孵育 1 小时,洗涤 3 次。

4、加样将待检血清样本用样本稀释液进行梯度稀释,每孔加入100 μL,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37℃孵育 1 小时,洗涤 3 次。

5、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 μL 酶标抗体工作液,37℃孵育 1 小时,洗涤 5 次。

6、显色每孔加入100 μL 底物溶液,37℃避光显色 15 分钟。

7、终止每孔加入50 μL 终止液,终止反应。

8、测定使用酶标仪在 450 nm 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OD 值)。

五、实验结果1、原始数据记录各孔的 OD 值,如下表所示:|样本|OD 值|||||阴性对照|0085||阳性对照|1258||待检样本 1|0325||待检样本 2|0158||待检样本 3|0685|2、结果判断计算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平均 OD 值,分别记为 OD 阴平和 OD阳平。

ELISA实验报告(两篇)

ELISA实验报告(两篇)

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抗体或抗原的定量和定性的快速、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技术。

本文将继续讨论ELISA实验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控制样品的使用、结果分析和解释。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实验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ELISA的原理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和标准曲线- 收集所需的样品,可以是血清、尿液或细胞上清等。

- 确定需要测定的抗体或抗原,并准备相应的标准曲线。

2. 处理样品- 样品处理包括离心、稀释或加热等步骤,以去除可能干扰测定的物质。

3. 准备实验板- 将酶标板预先涂覆上抗体或抗原,然后用非特异性蛋白质阻断剂进行阻断。

4. 加入样品和标准曲线- 将处理后的样品和标准曲线加入预先涂覆抗体或抗原的孔中。

5. 孔洗涤和加入检测抗体- 通过洗涤孔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 加入检测抗体,它可以是与标准曲线中的抗体相同的抗体或与待测物质结合的抗体。

6. 孔洗涤和加入底物- 通过洗涤孔来去除未结合的检测抗体。

- 加入底物,它会与酶结合并产生可测定的信号。

7. 信号检测和结果记录- 使用酶标仪测量底物的反应产物生成的光信号。

- 将光信号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二. 控制样品的使用1. 阳性对照样品- 阳性对照样品是已知含有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阴性对照样品- 阴性对照样品是未含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确定实验的特异性。

3. 反应性对照样品- 反应性对照样品是含有不同浓度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定量测定。

4. 标准曲线的制备-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制备标准曲线,该曲线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目标物质的定量结果。

5. 控制实验条件- 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洗涤次数等,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 结果分析1. 原始数据处理- 使用酶标仪测量的吸光度值为原始数据,在计算吸光度值之前,需要进行空白校正和标准曲线外推。

ELISA的数据分析

ELISA的数据分析

ELISA的数据分析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

本文将详细介绍ELISA的数据分析过程,包括数据处理、结果解读和统计分析。

1. 数据处理:在ELISA实验中,通常会得到吸光度(OD)值,用于表示样品中目标蛋白质的含量。

首先,将吸光度值转换为标准曲线上的相应浓度。

标准曲线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制备的,通常是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样品。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将吸光度值转换为对应的浓度值。

2. 结果解读:ELISA的结果通常以浓度值表示,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进行不同的解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果解读方式:- 单样品浓度:将各样品的吸光度值转换为浓度值后,可以直接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浓度差异。

- 样品组间比较:将不同组别的样品浓度进行比较,例如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

- 时间序列分析:如果实验涉及到多个时间点的采样,可以将各时间点的浓度值进行比较,分析目标蛋白质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趋势。

3. 统计分析:在ELISA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 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样品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 方差分析(ANOVA):用于比较多组样品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 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例如目标蛋白质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浓度与其他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目标蛋白质的浓度。

4. 结论:根据ELISA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结论应该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并回答研究问题或验证假设。

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目标蛋白质在实验组中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从而支持实验假设。

总结:ELISA的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过程,通过数据处理、结果解读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进行ELISA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解读方式,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定义 (3)2.原理 (3)2.1抗原抗体反应 (3)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3.ELISA的类型 (5)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3.3间接法测抗体 (6)3.4竞争法测抗体 (7)3.5竞争性测抗原 (7)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3.7ABS-ELISA法 (8)4.ELISA试剂的组成 (9)4.1固相载体: (9)4.2包被的方式 (9)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4.4包被的条件: (10)4.5洗涤液: (10)4.7酶的催化性; (11)4.8结合物的制备 (11)4.9结合物的保存 (12)4.10酶的底物 (12)4.11酶反应终止液 (12)4.12参考标准品 (13)4.13加样: (13)4.14保温 (13)4.15保温方式: (13)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4.17洗涤 (14)4.18显色 (14)4.19比色 (14)4.20酶标比色仪 (15)4.21结果判定 (15)4.22定量测定 (16)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1.定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2.1.1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 试剂盒使用前要充分恢复到室温。 2 洗涤要彻底,防止假阳性,但不可洗 涤过猛过急造成假阴性。 3标准品OD值要满足以下要求:20 ng/ ml>0.150;400 ng/ml >1.000,否则应 视为实验失败,全部试验重做。
使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与酶标抗体结 合,形成固相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 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洗涤 除去未结合酶标记抗体;加底物显 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 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 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定量免疫测定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定量测定顾名思义就是测定待测物的含 量。定量免疫测定在测定未知临床标本 得同时,亦需要测定系列不同浓度的标 准品或校准品,然后根据标准品或校准 品浓度与测定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推 算未知标本得浓度,建立标准品或校准 品浓度与测定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数 学公式及相应作图,称为曲线拟合。
实验步骤




1、加样;取出包被板,做好标记。留一孔做空白对照, 其余孔用微量加样器依次加入50μ l标准品及待测样品, 随即加酶结合物50 μ l 。轻轻振荡混匀后,置37度温 箱中温育30min。 2、洗涤:将各孔液体甩掉,用稀释的洗涤液注满各孔, 静置20秒,甩掉,重复5次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3、显色:每空加入底物50 μ l ,再加入显色剂50 μ l ,充分混匀,室温避光反应5min。 4、加终止液50 μ l 终止反应。 5、以空白调零,450nm波长处用酶标仪测各孔OD值。
标准曲线的特点:
定量免疫测定的标准曲线的建立有以下三 个特点: 1、标准品或校准品浓度与测定反应之间 关系是非线性的。 2、可能存在与系列标准品或校准品的测 定数据拟合的多条曲线。 3、具有相对大的且方差不齐的测定误差。

为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误差,可以通过 增加校准系列中校准品的数量,使校准 物的浓度密切接近,以及对每一个校准 物多次重复测定来进行。在免疫测定中, 曲线拟合的方法有两大类,分别是完全 根据经验的方法和数学模式的方法。
酶联免疫实验(定量法)
检测甲胎蛋白AFP
实验原理

试剂盒 采用针对不同抗原决簇的双克隆抗体分 别制备成包被板和酶结合物,利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AFP含 量。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属于非竞争结合测定,是检测抗原最常用 的方法,适用于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 决定簇的多价抗原。 其基本原理:先将特异性抗体连接在固相 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体;加入待测标本 并温育,使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抗体充 分反应,形成固相抗体抗原复合物,洗 涤除去其他未结和物;然后加入酶标抗 体并温育。
结果判定

计算: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或其他适宜的 曲线拟合方式绘制标准曲线,利用该标 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AFP的含量。源自正常参考值:

1.建议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AFP范围。 2.参考值:健康成人≤20ng/ml. 3.对AFP含量在20~400 ng/ml之间者, 建议动态观察。 4.对AFP大于400 ng/ml的样品,请系列 稀释后重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