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分析报告

2013年5月

目录

一、背景脉络 (3)

1、包容性增长 (3)

2、从包干制到分税制 (5)

(1)1980-1993 (5)

(2)1994-2001 (5)

(3)2002 -至今 (7)

3、面对的问题 (8)

(1)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 (8)

(2)土地财政 (9)

(3)基层财政 (9)

(4)转移支付 (10)

二、完善分税制 (10)

1、事权与财权 (10)

2、税种切换 (11)

3、税制改革的理念 (13)

三、国际比较 (14)

1、美国案例 (14)

2、香港案例 (16)

3、德国案例 (16)

四、对行业的分析 (18)

1、流转税与所得税 (18)

2、营业税改增值税 (20)

3、消费税 (23)

3、资源税 (24)

5、房产税 (25)

6、预期与超预期 (26)

五、现时中国各主要税项说明 (27)

一、背景脉络

1、包容性增长

不久前,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演讲中谈及了“包容性增长”,引起广泛的关注。在他看来,“包容性增长”从广义上说,是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统筹发展;狭义上来讲,就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地区,惠及所有的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对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途径,有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其一:强调政府职能,国家通过大比例地提取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以此实现结果的公平。其二:国家适当地提取财政收入,适当地进行再分配政策,注重公民发展机会的公平,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三:国家较少地提取财政收入,通过长期赤字维持大规模的再分配。

楼继伟部长强调第二条路径才是走向“包容性增长”的正确之路。政府适当介入,该管则管,但也要留给市场足够的空间。注重机会均等,平等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平等。

这应该是接下来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财税体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被认为是中国市场经济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

在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之外,财税改革一个更为迫切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以流转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增速也随之放缓。然而财政支出受制于各种刚性费用,其增速下

降较慢。自12 年起支出的增速反超收入的增速,可能形成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

我们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演进过程,94 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是其中的大手笔。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分税制现时面临着一些挑战。新一届政府如何完善分税制。国外的财税制度又能

给中国什么借鉴。以及接下来的改革措施会对相关行业造成何种影响。这些都是我们报告所探讨的内容。

2、从包干制到分税制

纵观改革开放35 年,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财税体制变动:(1)1980-1993

1980 年分灶吃饭后,财政实行包干体制。其要点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全国的财政体制分为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等体制。

“一省一率”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权,地方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其问题也显而易见,在各种形式的财政大包干中,关于收支基数、上缴或补贴数额都是通过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的谈判达成的,每年的财政工作会议成为中央要钱、地方哭穷的斡旋博弈。到90 年代初,包干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中央财政收入捉襟见肘,陷入财政困难的窘境,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下降。(2)1994-2001

94 年启动了分税制改革。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税种由原来的40 多种减并到20 多种,不再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财政收入,按照税种实现分权、分税和分管。具体而言:

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