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指的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的综合症。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VTE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目标- 提高员工对VTE的认识和了解- 减少VT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责任领导层责任- 制定并推广VTE预防和控制的管理制度- 分配必要的资源来支持VTE预防和控制措施- 给予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监督和评估VTE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情况员工责任- 遵循VTE预防和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及时报告可能存在的VTE风险和症状- 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活动- 合理利用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预防和控制措施评估风险-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评估员工的VTE风险- 针对高风险员工提供额外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促进活动- 提倡员工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减少长时间静坐或站立- 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施,促进员工间的活动和交流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VTE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向员工提供有关VTE预防和控制的信息资料,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监测和报告- 建立VTE发生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收集和分析VTE案例,以便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附录- 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员工培训材料和宣传资料- VTE风险评估工具和检测方法- 紧急处理和救护程序以上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概览。
通过执行这些措施,我们将有效预防和控制VTE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1.目的为规范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评估、预防、诊断、治疗、随访、质控的全流程管理, 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致死率, 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目标规范管理。
3.适用范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4.名词定义5.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6.内容5.1组织架构5.1.1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职责: 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实施方案及防治工作手册;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关键数据指标、监测指标及考核指标;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计划, 定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 VTE 救治绿色通道;定期召开 VTE 专题培训和教育; 8每季度召开 VTE 防治管理委员会会议。
5.1.2 院内VTE防治管理办公室。
职责: 负责医院内 VTE 防治工作的具体执行, 对医院内 VTE 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对 VTE 防治管理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提出改进措施并指导实施, 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评议和改进;定期评价改进后的效果;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医院内 VTE 防治培训并考核。
5.1.3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职责: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本科室 VTE 防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的发生的 VTE 病例及 VTE 防控环节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本科室 VTE 发病率;发生院内 VTE 时, 及时采取措施, 将危害降低到最低, 24小时内填写院内VTE 事件上报表报送医务处和护理部, 并组织分析;对本科室医护人员医院 VTE 防治知识培训;每月对本科室人员落实 VTE 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持续改进。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内血栓管理办法》《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 版》《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静脉血栓栓塞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建议(2022 版)》等,为持续提升我院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结合《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与医疗安全报告学习平台》中关于《中高危风险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上报相关内容及实际操作相关要求,结合我院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参照上述指南、共识等及时修订我院《住院患者VTE 防治处理程流程图图》,全院医护人员均须严格按照此流程图开展相关工作。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参照上述指南、共识等,拟定了我院住院患者VTE 相关风险评估工具(见附表),并置入了医师工作站,临床医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完成患者相关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入病程记录及病案首页附件2 中。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拟定了《静脉血栓(VTE)预防知情同意书》,临床医师应根据评估结果拟定适合患者的相应防治措施,履行相关医患沟通,签署《静脉血栓(VTE)预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组织实施。
4. 执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措施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效果,有无相关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按我院医疗不良事件管控要求逐级上报。
5. 若首次发现医院相关性VTE 必须及时执行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MDT),确保诊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6. 转科的中高风险VTE 患者,须与接诊医师做好持续实施VTE 预防措施的交接工作。
7. 出院的中高风险VTE 患者,须在出院嘱托中做好院外VTE 预防措施的指导工作,并完成VTE 防治管理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记录其基本 信息、病情状况和预防护理措施, 便于跟踪和管理。
CHAPTER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介绍
成功案例一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推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后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优化护理流程和加强患者教育等 措施,显著降低了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失败案例二
某老年病医院在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对预防措施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病人出现血栓形成。
经验教训与改进方向
经验教训一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静 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 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经验教训二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静 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程度,增 强患者主动参与预防的意识和 能力。
。
促进活动
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根据 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控制体重、保持健康饮 食和良好的作息。
机械预防护理
01
02
03
梯度压力袜
指导病人穿着梯度压力袜 ,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
间歇性充气加压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模拟肌肉泵作用,促进 下肢血液回流。
周期性肢体运动
指导病人进行周期性肢体 运动,通过肌肉收缩促进 血液回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PTE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诊断
超声检查、静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等。
CHAPTER 03
预防护理措施
一般预防护理
01
02
03
04
评估风险
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静脉血栓 栓塞症风险评估,识别高危人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预测VTE风险,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表预测VTE风险。
4.2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因素、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等。
4.3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5.VTE的预防措施5.1非药物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加压袜、间歇气压装置等。
5.2药物预防措施: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和应用。
6.预防措施的实施6.1医务科应制定XXX预防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6.2护理部应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6.3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6.4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预防措施的宣教和指导,监测患者的预防效果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7.预防措施的评估和改进7.1医务科应定期对XXX预防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7.2护理部应定期对患者的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7.3临床医生应定期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改进。
7.4护士应定期对患者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护理部。
Padua VTE风险评估表是用于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工具。
以下是该表的评分细则:3分:活动性恶性癌症(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和/或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放疗和/或化疗)。
排除无抗肿瘤治疗5年以上已治愈的恶性肿瘤,但包括新发现的恶性肿瘤。
不包含浅表性静脉血栓,但包括新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如住院期间发生的肌间静脉血栓等。
2分:已知的易栓症(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或S缺乏、因子VLeiden(FVL)突变,凝血酶原GA突变,抗磷脂综合征)。
近期(1个月内)有创伤和/有创的检查、治疗,如PICC、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介入检查治疗等。
如果入院时无有创操作,属内科患者,按Padua评分表评估;入院后进行了有创操作,则转为Caprini评分表评估。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护理课件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的发生。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血栓栓 塞症防治知识宣教,提高患者
的自我保护意识。
03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典型案例介 绍
案例一
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因骨折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 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经 过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后遗症。
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 广泛传播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
识,扩大影响力。
患者支持与互助
建立患者支持与互助平台,为患 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和经 验分享,促进患者康复和回归社
会。
THANK YOU
感谢观看
与国际护理组织合作,共同开展针对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培训和教育项 目,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学术交流平台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国 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 动学科发展。
提高公众认知与意识
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对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的认知和意识。
社会媒体传播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 症防治管理护理课 件
目录
• 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 脉内形成血凝块,导致血管阻塞,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分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 栓栓塞症(PTE)。
对于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如使用抗凝药物、机械压迫等,降 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目录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的目的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四、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抗凝后严重出血的处理流程五、附件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的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为了建立院内VTE防治综合管理体系,在全院开展VTE风险评估、VTE综合预防和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有效降低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对VTE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制定本方案。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体系1.成立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组,人员组成包括院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包括建立健全院内VTE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确定医院VTE防治工作流程;确定医院VTE防治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VTE防治工作的开展;定期对院内各科各级医护人员举办VTE 知识培训;将VTE防治管理纳入科室综合管理目标,完善院内VTE预防与管理体系;其他医院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2.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为基础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其他人员。
职责包括科主任为科室VTE 防治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VTE防治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科室VTE发生率;发生院内VTE病例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定期评测分析科室内VTE防治工作效果;对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VTE防治知识培训。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1.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
具体评估内容参照外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和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TE)防治管理方案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症候群(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个主要部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VTE的防治管理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预防和治疗VTE。
预防措施VTE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患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患者教育:教育患者了解VTE的风险因素、症状和预防方法,并提醒他们在行动减少期间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2. 动态评估: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
3. 弹力袜: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建议佩戴弹力袜,以增加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4. 药物预防:在一些需要长时间卧床或手术的患者中,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判断。
诊断和治疗一旦疑似VTE,应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1. 临床评估:通过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初步的临床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并确定VTE的可能性。
2. 影像学检查:采用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技术,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进行定位和确认。
3. 抗凝治疗:对于已确诊的VTE患者,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和防止血栓栓塞的再次发作。
4. 支持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溶栓剂或进行手术治疗等支持措施。
随访和复发预防治疗完成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发预防工作,以减少VTE的再次发作风险。
以下是相关措施:1. 定期随访:对于VTE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患病情况、危险因素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复发预防计划,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方面。
3. 教育与指导:通过患者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VTE的认知和自我监测能力,以及掌握紧急处理措施。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建议
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药物预防措施
4.维生素K拮抗剂
VKAs是长期预防的主要药物。由于起效缓慢,因 此在急性期往往与肝素合用。常用药物为华法林。易 受食物及药物影响。
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安全性的考量
如果出现一下任何一种因素,则患者不能应用抗凝药物,此时需考虑换用其他 预防措施如IPC(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或VFP(足底静脉泵) 有活动性出血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 有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口服抗凝药、血小板制剂(如NSAIDS、氯吡格雷、水杨酸) 肌酐清除率异常
药物预防措施
2.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低分子尿素 平均分子量 抗Xa/Iia活性
(道尔顿) 比
依诺肝素
4500
3.6
达肝素
6000
2.5
那屈肝素
4300
3.2
亭扎肝素
6500
1.5
药物预防措施
以依诺肝素为例介绍LMWH在VTE预防中的使用方法
Physicians.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9th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hest.2012 7.Prevention of VTE in Orthopedic Surgery Patients: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9th ed: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tice Guidelines.Chest.2012 8.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Guideline:Recommendation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Clin Oncol.2014 9.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NCCN Guideline.2015 10.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tmonary embolism.Eur Heart J.2014 11.Antithrombotic Theapy for VTE Disease-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CHEST 2016;149(2):315-352
vte防治质量管理制度
vte防治质量管理制度VTE 防治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 VTE,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VTE 防治质量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提高医务人员对VTE 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VTE 的发生率。
2、规范 VTE 的评估、预防和治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3、建立健全 VTE 防治的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VTE 防治水平。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成立 VTE 防治管理小组组长: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统筹和协调VTE 防治工作。
成员: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和护士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二)职责分工1、医疗质量管理部门(1)制定和修订 VTE 防治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流程。
(2)组织开展 VTE 防治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3)对 VTE 防治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2、临床科室(1)负责本科室患者 VTE 风险的评估和筛查。
(2)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 VTE 防治的健康教育。
3、医生(1)准确评估患者的 VTE 风险,填写评估表。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护士(1)协助医生进行 VTE 风险评估。
(2)落实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正确使用抗凝药物等。
(3)观察患者有无 VTE 的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四、VTE 风险评估(一)评估对象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外科手术患者、重症患者、长期卧床患者、肿瘤患者等 VTE 高危人群。
(二)评估时机1、新入院患者 24 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2、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 24 小时内分别进行评估。
3、病情变化或治疗方案调整时随时评估。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院内VTE的预防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预防建议:1.评估VTE的风险因素:医务人员应该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史、卧床时间等因素。
2.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比如使用肝素、弹力袜等。
3.加强宣传教育: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和患者家属宣传___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4.建立VTE预防管理体系: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VTE预防管理体系,包括设立防治管理委员会、质控办公室和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等。
5.进行科研工作:医院应该加强VTE方面的科研工作,提高对___的认识和预防水平。
以上建议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院内___的预防工作。
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预防___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需要进行个体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并认真阅读药物及器械相关说明书。
如预防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禁忌症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邀请专业科室医生会诊。
即使采取VTE预防措施之后,仍有可能发生VTE,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建议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本科室已有专业指南(如骨科),请遵循该专业指南执行。
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基本预防措施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患者教育。
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VTE的发生。
对于VTE风险为低危的内科疾病和活动不受限的小手术患者,仅需鼓励及早进行主动与被动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一般无需应用药物预防措施。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以及血脂。
机械预防措施机械性预防措施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间歇气囊压迫(IPC)装置以及足底静脉泵(VFP)。
使用机械方法预防VTE发生的原理为促使静脉血流加速,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瘀滞。
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
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它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VTE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的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对于降低VTE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VTE的危险因素。
VTE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长期卧床、肿瘤、肥胖、怀孕、吸烟、遗传因素等。
了解和识别患者的VTE危险因素,是制定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
二、VTE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VTE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促进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采取促进活动措施,包括主动翻身、进行下肢肌肉锻炼等,以减少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3. 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患者,如肿瘤患者、高龄患者等,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VTE的预防。
4. 使用弹力袜,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弹力袜来增加下肢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 定期评估,对于已经实施VTE预防措施的患者,应定期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三、VTE的治疗措施。
1.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VTE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和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2. 牵引治疗,对于需要手术的VTE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牵引治疗,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3.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VTE患者,如肺栓塞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包括血栓溶解、滤器置入等。
四、VTE的管理流程。
1. 识别风险,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高危患者。
2. 制定方案,根据患者的VTE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VTE防治管理实施方案,包括预防和治疗措施。
3. 实施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VTE管理实施方案,及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定期评估,对于已经实施VTE管理措施的患者,应定期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效果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vte防治护理管理制度
VTE防治护理管理制度
一、简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VTE,建立完善的防治护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主要内容
2.1 风险评估
•对医院入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
•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计划。
2.2 预防措施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性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提倡使用弹力袜、气压船床等辅助装置。
•应用抗凝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2.3 护理管理
•定期进行VTE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其对VTE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定期进行床边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VTE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2.4 依从性监测
•建立并完善VTE防治护理管理制度的依从性监测机制。
•对医护人员执行防治措施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三、总结
VTE防治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和治疗VTE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VTE的科学认识和有效的护理管理必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
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防治工作,提高院内 VTE 评估和预防意识,构建院内 VTE 防治管理体系,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
二、组织管理(一)成立VTE防治管理委员会1. 组成人员组长:副组长:成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2.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并监督实施;(2)对医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核;(3)制定医院内VTE防治工作计划并考核评价计划实施效果;(4)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VTE救治绿色通道;(5)组织培训、教育,开展科研工作。
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内VTE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具体职责包括:开展日常的院内培训;定期评价血栓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定期对医院内VTE预防实施整体情况进行监督反馈。
其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二)成立医院VTE防治专家组1. 组成人员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2. 工作职责对医院VTE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国家规范和指南指导医院VTE诊疗流程的修订和实施;(2)协助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参与的高危急性病例诊治绿色通道;(3)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4)对各级人员开展VTE相关培训和教育。
(三)成立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1. 组成人员科主任、护长、联络员组成本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VTE防控具体实施。
2. 工作职责(1)各科主任为本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2)各高危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负责在科主任领导下,根据本科特点制定VTE管理制度,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血栓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制定预防策略和实施预防措施;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栓预防知识宣教和指导;对血栓事件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
预防护理
2、预防措施及护理——机械预防
抗血栓袜(AES)
(3) 使用注意事项:
➢ 应用AES时,应根据医生判断和患者偏好选择合适的长度(大腿型或 膝下型),并按说明书测量腿围。
➢ 膝下型 AES测量部位分别为踝部最小周长处、小腿最大周长处,大 腿型AES尺寸确定除需测量以上两个部位外,还应增加测量腹股沟 中央部位向下5cm部位周长。
不再明显减少或恢复到疾病前活动水平,但应每天至少脱下一次以评估 患者下肢皮温、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肢体有无疼痛、麻木 等。 ➢ 保持腿部清洁,确保AES平整,避免袜身下卷。 ➢ 如出现皮肤损伤,及时评估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做好记录并告知医生, 视情况停止使用。 ➢ 若患者穿着后腿部肿胀,在排除VTE后,需重新测量腿部周长,以配置 合适尺寸的AES。不推荐缺血性卒中患者穿着AES预防VTE。
避免脱水
在患者病情允许下,予以患者适度补液,保证患者足够的水化,避免血液 浓缩,建议患者饮水1500~2500ml/d
其他措施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血栓预防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 理的饮食习惯,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预防护理
2、预防措施及护理——机械预防
抗血栓袜(AES)
作需移除),一旦患者可以下地活动即可停止。 ➢ 使用IP时,应注意腿套上充气 管保持在腿套外表面以避免器械相关性损伤,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防止体温过低.协助患者正确使
用设备并做好健康宣教。 ➢ 如一侧肢体存在伤口等情况不宜应用,可在对侧肢体实施预防。确保患者在行走前告知护士及时移除装置,以防绊倒或跌倒。 ➢ 当多个患者使用同一设备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 如果是非一次性腿套,在使用后应采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腿套表面,是否浸泡消毒要依厂家说明书而定。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方案VTE预防与处置方案第一章院内VTE预防建议一、院内VTE预防建议的基本原则院内VTE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评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史、肥胖程度、静脉曲张等。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一)基本预防措施基本预防措施包括床位转换、早期行动、保持水分平衡、使用弹力袜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液淤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VTE的发生率。
二)机械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压力袜、间断充气压力装置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预防措施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抑制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住院患者VTE预防流程一)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二)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外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三)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表)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主要用于评估非手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四)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内科住院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史、药物使用等。
在制定预防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第二章院内DVT的诊治建议一、DVT的诊断流程DVT的诊断流程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分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指深静脉内形成血栓,PE则是由DVT引起的血栓脱落到肺动脉系统。
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旨在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治管理制度的内容1. 预防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加压袜、早期活动等。
- 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宣传预防知识和方法。
2.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3. 护理管理-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
- 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管理要点。
4. 强化宣教-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
- 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相关科室应成立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院部和科室组织的VTE防治知识培训
南
通 大
制定实施方案
学
附
属
医
院
VTE防治组织体系
VTE防治管理组 VTE防治专家组
南 通 大 学 附
心内 科VTE 防治 管理 小组
血液 内科 VTE防 治管 理小 组
ICU
VTE防 治管 理小 组
普外 科VTE 防治 管理 小组
肺栓塞(PE)病死率高达10%,致命性肺栓塞的病 人多数在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亡, 占全部疾病死因 中的第三位。
南 国外文献报道肺栓塞占尸检的6%~64%不等。
通
大 学
VTE是常见疾病,可在院内多科室发生。
附 属
病死率高,是围手术期和院内非预期重要死因。
医
院
VTE是可预防的疾病
➢ 症状体征不特异不敏感
◎接受科室邀请,协助进行院内VTE倾向患者的评
南
估、预防VTE和VTE患者的诊疗。
通
大 学
◎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知识的培训。
附
属
医
院
组织实施
▲培训准备阶段:院部、科室的培训,相关医 疗文书的准备
▲组织试点阶段:专家组所在科室试点,向医 务处提交试点病历和效果总结报告
南 通
▲全面推广阶段:召开座谈会,所有科室参加
大
学 室考核分1分。符合要求的,每例加科室考
附
属 医
核分1分。
院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启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措施表》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医务处参加各科室的术前讨论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400
200 -24 -7 0
VTE的防治意识与能力。
南 通
* 制定院内VTE防治相关知识手册。
大 学
*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VTE防治工作的开展。
附 * 组织院内VTE防治工作的协调、检查、分析、评价、反
属
医
馈、并持续改进。
院
专家组工作职责
◎参与制定和修定院内VTE预警和出血风险评估体 系、院内VTE防治方案,帮助临床医师落实院内 VTE防治方案。
-200
-400
-600
-800
南
通
-1000
大 学
-1200
附
-1400
属
医
院
加强考核
114 118 160 160 160 150 160
-1228
全院考核得分
2013年10月重点监控科室考核情况
0.0
-50.0 -100.0 -150.0
-84.0 -106.0
-69.0 -19.0
-200.0
全院各科室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每一位住院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坚持动态评估
VTE风险,根据风险情况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南
通
大 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填写《静脉血栓栓塞症高
学
附
属 医
危患者评估及预防措施表》。
院
(二)注重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医患沟通
针对每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注重评估VTE
风险和出血风险。并针对栓塞和出血风险进行
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质量监控指标》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2012年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2012年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二、宣传与培训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专项工作的启动仪式
骨科 VTE防 治管 理小
组
妇产 科VTE 防治 管理 小组
……
属
医
院
管理组工作职责
* 建立健全综合有效的院内VTE防治与管理实施方案、住
院患者VTE预警和出血风险评估体系。
* 组建医院内VTE防治专家组并开展工作。
* 定期对院内各科各级医护人员举办VTE知识培训,组织
临床科室间VTE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医务人员院内
大
学 附
▲总结阶段:表彰先进、改进工作
属
医 院
▲常规工作阶段 :纳入日常工作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各个阶段根据PDCA循环,做到质量持
续改进。医务处将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纳
入医院日常工作中,医疗质量管理科将各
科室规范开展院内VTE防治管理工作纳入日
南 通
常考核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每例扣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
一、防治的重要性
二、宣传与培训
三、管理与考核
南 通
四、取得的实效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一、防治的重要性
★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院风险
★规范诊疗行为
南
通 大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
学
附
属
医
院
VTE: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病 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
➢ 常规检查手段难以确诊PTE
➢ 仅有20%患者出现典型肺梗死“胸痛、咯血、气
短”三联征
➢ 容易与患者基础疾病混淆
➢ 可在临床多个科室发生
南 通
➢ 致死性PTE发生前常无先兆,生前确诊者仅占三
大 学
分之一
附 属
➢ 三分之二VTE可预防
医
院
VTE预防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规范
ACOG
美国 妇产科学会
NICE
英国 国家临床医 疗质量标准
署
AAOS
美国 骨外科医生
学会
VTE预防
ACCP
重要指南
AORN
美国
美国
南
胸科医师联
手术室注册
通
合协会
护师协会
大
学
附
中国
中国
属 医
骨科指南
ICU指南
院
NICE英国 国家临床医疗质量标准署
骨科
神外,普 外,妇产,
泌尿
心外, 胸外
入院起即开始使用物理预防措施:
南
-抗血栓压力带(腿长或膝长)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李拥军教授
孟彦苓护士长
南
通
大 学
护理部举办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护理规范操作竞赛。内容包
附 属
括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理论知识考核及抗血栓压力泵操作考核两部分
医
院
三、强化管理与考核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我院VTE防治管理规范与实施
医院成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组
医院成立院内VTE防治专家组
南 医患沟通。确实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三) 重视静脉血栓防治的科研
各科室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基础研究,
积极探索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
南 措施,并积极做好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课题的
通
大 学
申报。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做出贡献。
附
属
医
院
结束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通
-足部脉冲泵
大 学
-间歇充气压力泵(腿长或膝长)
附
-持续使用物理预防VTE措施直到患者的制
属
动情况显著改
医
-经证实无禁忌症,使用药物预防措施。
院
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 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250.0
南
通
-300.0
大
学
-350.0
附
属
-400.0
医
院
-170.0
-206.0 -196.0
考核扣分
-378.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VTE考核情况
380
375
380
380
380
-136
四、取得实效
南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一)提高静脉血栓的防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