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曲线图,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维新运动中,报纸称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申报》和《点石斋画报》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

日常礼仪:

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代之以鞠躬、握手

婚礼:旧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为自由恋爱的文明婚礼

丧礼:厚葬风气变为文明、简洁、卫生的丧葬礼仪

铁路

第一条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引发争议

1909年,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

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航空

中国航空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

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路线

邮政通讯

古代:驿传

近代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设立邮传部,脱离海关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通讯

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自办电报的开端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内容:农业

产品分配:

内容:(1

意义:(1

策,到20

影响:轻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对其他国家:第二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29—33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供给和需求矛盾激化

爆发:1929年10月,金融领域

特点: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1929-1933)破坏性严重

影响对经济: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对政治: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对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已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罗斯福新政

背景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调节农业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对美国:直接影响: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核心是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

消极

1973

小结:

50---60

73

实践: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

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

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

⑶、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起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⑴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

①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

②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⑵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①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②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③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⑶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文革”时期(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教训:①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据此制定方针政策。

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⑤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

2

3

③结果:有利3

1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五、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史实:①1980年起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后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