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神话考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追日”神话考释

肖华锟

“夸父追日”与“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成语一样,是我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由于远古时代人类没有文字记载,许多历史靠神话故事流传下来,流传的结果使今人感到神秘莫测,扑朔迷离。河南大学中文系张振梨教授说:“中国的上古史就是神话史,先有神话,慢慢就变成上古史。”但有的神话故事是可以通过历史地名、姓氏、文物遗迹考证复原的。

一、《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神话

夸父追日的故事,在《山海经》一书里有多处记载,如:《海外北经》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又有“邓林在其东,二树木”。《海内经》云:“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大荒北经》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中山经》说:“又西九十里,曰夸父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邓林),是广员三百里……”等等。

二、“夸父追日”神话的矛盾与解读以上《山海经》神话故事有许多矛盾之处,如说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又说应龙杀夸父;说信生夸父,夸父当是炎帝第8代裔孙,应龙是黄帝大臣,与炎

黄二帝同时代的应龙如何能见到后8 代的夸父?夸父死后化为邓林,又说邓林是两棵树,岂不矛盾?夸父追日本应向东,或向西、南,但又说北饮大泽,岂不矛盾……总之,“夸父追日”是个矛盾丛生、荒诞不经的故事。许多学者试图解开这个谜团,现有许多版本,如有的说,夸父是远古时一个部落的首领,他追日是对太阳的崇拜;有的说,夸父追日是当时遇到了大旱,追日是为了祈雨;有的说,当时的气候洪水滔天,阴雨连绵,后来日出,夸父追日是为了留住太阳;有的说夸父追日是和太阳赛跑,是追求光明;有的说,夸父追日北饮大泽,是北饮雁北的贝加尔湖,没到就死在蒙古荒原;有的说,他化为邓林实际是造林……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夸父追日”考释《山海经》作于我国战国时代,虽然有些故事荒诞,但仍不失为一部远古的资料性书籍,内容涉及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民族、民俗、哲学、动物、矿物、医药等学术领域,是古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故事流传的时间长了,夸父追日雕像不免被神话,使人感到荒诞,但作为学者应当

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而目。笔者对夸父、邓林、夸父追日考释如下:

1.夸父是新石器中晚期时的部落首领。综述《山海经》所述夸父活动的时代,大致是炎黄二帝时代,并且夸父是炎帝系的后裔。炎黄二帝生活在我国新石器中晚期,即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是我国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炎、

黄二帝刚刚从母系氏族走向父系氏族社会,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姓氏词典》说,炎黄二帝分别出自姬水和姜水。笔者认为不完全是,因姬、姜二字有女字旁,保留母系社会的痕迹。夸父稍晚于炎黄二帝,可以说是与炎黄二帝同时代的人,是一个由氏族社会向部落社会、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典型代表。从《山海经》上看,夸父活动范围大致是东到沿海,西到渭水,北到黄河以北,南到湖南夸父山,夸父部落是一个相当大的部落,是属于炎帝系列的大型部落。夸父是邓林一个部落的首领,“夸”是大的意思,“父”是美男子的尊称。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是一个大个男子,是父系社会杰出的首领人物。对“夸父追日”有较多研究的我国神话学者袁珂认为,夸父的“杖”是步行的辅助工具,古代部落里大的氏族领袖用做“权杖”,是部落权力的象征。杖又称“策”,李邕《日赋》云:“夸父弃策,奔走何益。”《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夸父不自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山谷。”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夸父用杖在测量日影,计算登山祭日的时间,夸父已是一个对太阳与地球规律有研究的人,并非不自量力。

2.邓林是河南邓州市一带的原始森林。依据《山海经·中山经》,许多学者认为,邓林在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如晋代郭璞《山海经校注》说:“桃林,今弘农县闺乡南谷中是也。”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2006年第3期《炎黄天地》登载三门峡市文物局许永生的《解读“夸父逐日”》,认为邓林在灵宝市,与郭璞注同。灵宝市阳平镇西有夸父山、夸父村、夸父家,似有一定的证明力。

但是,我国的邓林还有不少,如在豫鄂皖交界的大别山一带有邓林,在湖北襄阳汉江南边有邓林,在湖北宜城市有邓林,在河南邓州市还有邓林,此处宋代以前叫邓林,现名林扒镇。在湖南省也有一座夸父山。唐《朝野金载》:“夸父山在辰州东。三石品立,锐十余丈,形如鼎足。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炊饮,三石者,夸父立鼎石也。”《中国古今地名词典》夸父山注:“在湖南沉陵县东北70里,南临沉水,东接桃源县界。”可见,夸父山和邓林在中国不比一处。

笔者认为,夸父追日之邓林,是今邓州市古邓林,即今林扒镇一带原始森林。首先,在这一带发现有二十万年前象牙化石和古木化石,现存邓州博物馆,可证明这里远古时是原始森林。其次,在邓州构林镇古村发掘出一石匾,上刻“古山都”,山都为秦至北周时的县治,原为拂拂或野人的意思,足见这里是原始森林。再次,有较多史料记载,如《荀子·议兵》载:“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于方城。”《淮南子》载:“楚人地垣之以邓林。”《路史》载:“邓,仲康之国,楚之北境,史云阻比以邓林,今之南阳(邓州)。”清《读史方舆纪要》云:“(邓)州古所称邓林之险……盖州境古多名材。”等等。说明邓林是邓州市一带的原始森林。

另外,从灵宝夸父山到湖南夸父山一路直线有四个邓林,其中邓州邓林、襄阳邓林、宜城邓林相近,当是古代连成一片的邓林,夸父部落就在邓州至襄阳一带的邓林。从文物发现看,邓州邓林

最有可能是夸父追日中的邓林。

夸父追日祭祀可能到过灵宝市夸父山,也到过湖南夸父山,故有夸父山名。从《山海经》上看,夸父属炎帝系列,最后被黄帝的大臣应龙所杀。而灵宝市是黄帝的属地,有黄帝的铸鼎原,黄帝是不可能让敌对的炎帝部族住在自己脚下的.因而夸父部落不在灵宝市. 而在邓州市。“夸父追日”的故事也发生在邓州市的邓林。

3.“夸父追日”的考释。邓州市林扒镇在宋代以前叫邓林镇,这里南距邓国早期都城湖北襄阳邓城,北离邓国后期都城今邓州市各30到45公里,也位于河南灵宝市夸父山和湖南夸父山之间,这些为研究夸父部落在邓林活动提供了空间。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林扒镇下郝岗村黑龙庙新石器遗址上,发现了一个装满已炭化谷物的陶豆,周围有九个直径20厘米的石球。对这一组文物研究后,笔者在1989年10期《邓州科技报》上发表《夸父追日千古颂,邓林古地今何在—夸父追日源于邓州新说》一文,文中对这一组文物作了考释。拙著认为,这一组文物是远古夸父部落的图腾祭祀组合,黑龙庙是邓林的中心,滚圆的石球是夸父部落崇拜太阳的图腾。陶豆不是一般的盛粮器物,而是祭皿,装满谷物和石球放在一起是为了祭祀太阳。进而研究发现,陶豆不仅是祭器,也是邓字的来源。“豆”在当时是象形字,读邓,在破碎的残片上有刻画符号“豆”,根据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一书,“刻画意义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因此,“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