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第1课时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26课+《庄子》二则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26课+《庄子》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587aff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
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正津津有味地吃
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急
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
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Tankertanker Design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 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 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 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 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 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收藏之以竹箱,覆 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 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 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 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 而行哩。”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 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 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 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 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 无本质区分,无论大小、贵贱、 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 都是相对的。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 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 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 牛、犹豫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 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写作特点分析
Tankertanker Design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 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 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 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为倏 名叫、叫做 日凿 每天
【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课件 (新版)语文版
![【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6课《庄子》二则课件 (新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53c004a216147917112886.png)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 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 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 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 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 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 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 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 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 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 而行哩。”
3、把下列意义相同的“之”归成两类。 南海之帝 浑沌之德 待之甚善 尝试凿之 浑沌之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有七窍,以视、 听、食、息,此独无 有,尝试凿之。
5、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课文翻译 •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 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 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 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 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 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 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 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 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寓言”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 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故 事一般比较简短,股市的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 事物。
1.给下列字注音
沌 dùn
窍 qiào
倏 shū
凿 záo
2、解释下列红体字
为倏 名叫、叫做 日凿 每天 七窍 窍孔 相与 互相 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常常 谋报 谋划、商量 以视、听 用来
精神内敛
结局 →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 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 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 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 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 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 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 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最新】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件:第26课《庄子二则》 (共65张PPT) (共65张PPT)
![【最新】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件:第26课《庄子二则》 (共65张PPT) (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81dac1d15abe23482f4d1f.png)
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体悟作者如何借助丰富的想像和生动的 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 2、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以及对 后世的影响。 • 二、能力目标: •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 • • •
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难点: 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
呆 若 木 鸡
选自《庄子•达生》
注意字音 纪渻( shěng )子 恃( shì )气 ng )者 无敢应( yì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 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 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 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应帝王》
dùn 沌 倏 shū
浑沌之死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 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 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 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 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 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
•
日凿一窍
日:每天
•
七日而浑沌死。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 •原因:倏忽报德 •经过:日凿一孔 •结果:浑沌死
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 命名的意义。
“倏、忽”都是转眼之间 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 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 考。
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 命名的意义。
浑沌,指天地未开辟前 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 认为“几矣”,原因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课件(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庄子》二则》课件(新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a88ecf376baf1ffd4fad5e.png)
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拓展(tuò zhǎn)·
延伸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 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 望(shēnwàng)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 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 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 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 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 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 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 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拓展(tuò zhǎn)· 延伸
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 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 (jiùshì)我的棺椁,日月就是(jiùshì)我的连璧,星辰就是 (jiùshì)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 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 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 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 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 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 眼呢?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新课·讲解 ( jiǎngjiě)
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 第二阶段:犹应响影。 第三阶段:犹疾视(jíshì)而盛气。 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 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新课·讲解
“德全(dé德聚q才精uá兼会n备神)”
精神凝寂(nínɡ jì) 修炼成性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拓展(tuò zhǎn)·
延伸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 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 望(shēnwàng)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 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 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 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 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 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 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 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拓展(tuò zhǎn)· 延伸
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 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 (jiùshì)我的棺椁,日月就是(jiùshì)我的连璧,星辰就是 (jiùshì)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 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 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 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 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 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 眼呢?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新课·讲解 ( jiǎngjiě)
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 第二阶段:犹应响影。 第三阶段:犹疾视(jíshì)而盛气。 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 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新课·讲解
“德全(dé德聚q才精uá兼会n备神)”
精神凝寂(nínɡ jì) 修炼成性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课件1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87aaa7efe4733687e21aa93.png)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 而屈人之兵。
自主探究
1、《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
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 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 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 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 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 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研读课文
学习《浑沌之死》
1.体会故事中“倏、忽、混沌”命名的意义。 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
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 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以人的有为,来 造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了事物本性,不 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 相悖。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2、《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
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 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 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 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 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 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成语意思的变化。
文中的“呆若木鸡”指养到家的斗鸡看似木鸡, 实则大智若愚。这个词语在长期使用中衍生出了新 的涵义,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习题课件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习题课件 (新版)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6a8bc458fafab068dc021b.png)
(4)“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5)“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6)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宣王)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 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就转身逃走了。
(5)《浑沌之死》和《呆若木鸡》的寓意是: 《浑沌之死》: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
往会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呆若木鸡》:通过 训练斗鸡来说明只有精神内敛,修练内功,修养到家,方 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7.重点句子翻译。(18 分) (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以及呼吸,只有浑沌没有,我 们试着为他凿出七窍。” (2)“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3)“未也,犹应响影。” “还不行,(斗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浑沌之死》选自《庄子·应帝王》,从侧面警示世 人 不按规律办事,往往好心办坏事 。古人把天地未开辟前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 意在讽刺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
(4)《呆若木鸡》选自 《庄子·达生》,现已成为成语, 意思是 呆得像木头鸡一样 。“纪渻为王养斗鸡”的目标 是 其德全矣 ,效果是 异鸡无敢应者 。
【注释】①选自《庄子·外物》。②庄周:即庄子。③贷粟:贷, 借粮贷,借货,此指借入。粟,谷子,泛指粮食。④监河侯:官名。 ⑤邑金:封地的租税。邑,城市,亦为县的别称。⑥忿然作色:气得 变了脸色,忿,同“愤”。忿然,生气发怒的样子。⑦鲋鱼:鲫鱼。⑧ 焉:于此。⑨波臣:水族中的臣民。此为鲋鱼自称。⑩游:游说。⑪ 曾:就。⑫肆: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