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文学滋养孩子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儿童文学滋养孩子心灵

作者:鸦彬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1期

日本教育家上笙一郎教授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儿童的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看、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及特殊性。儿童文学有趣味性、思想启发性、知识性、教育性、韵文性等特征,而趣味性则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的特殊性重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划分,凡是6~12岁的孩子就是属于儿童的范畴,但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是泛指0~18岁的未成年人,这就是儿童文学中儿童内涵的特殊性所在,也是儿童文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的体现。二是特殊的美学特征。由于儿童文学的特殊服务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尤其是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都处于不成熟的发展状态。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们在文学阅读、文学接受上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态。再加上他们的年龄小,接触社会的范围狭窄,社会知识、生活知识、文化知识还较缺乏。因此,他们的审美观还是处于一种单纯追求真善美的梦幻阶段,也就是说他们比较趋向阅读一些自然的、诙谐的、幼稚可笑等趣味性浓烈的文学作品。儿童的这种特殊的审美特征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儿童情趣。概括地说,作品的儿童情趣主要体现在:充满稚气的童真美、形象刻画的单纯美、情节推进的动态美、画面展示的明朗美、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儿童文学与少年儿童的生命成长相伴随,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贯穿于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乃至一切文学活动中。小学教育的多种活动无不渗透着儿童文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将世界儿童文学诞生以来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品镶嵌在孩子们的心灵中,使之成为其美好情感、美好精神品格的精神泉源,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在儿童文学阅读中开启心灵的智慧

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及自然、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正如巴金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儿童的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而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美丽的故事吸引儿童的眼球。“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如冰心的《三寄小读者》);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

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如《严文井童话寓言集》);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及整个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文学领地中得到愉快的精神享受,从而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等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要着重于培养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二、在儿童文学阅读中感受美的熏陶

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一条爱孩子、爱生活不会变。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红瓦》、《根鸟》等小说里一直回荡着“悲悯”情怀。曹文轩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慰藉人们的心灵。金波的组诗《色彩交响十四行》中的《蓝萤火》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小诗:“那时每一个夏夜凉爽如水/常常会飞来一只只萤火虫/那幽幽蓝光很美很美/映照着我第一个童话梦我拥坐在外祖母身边/她的故事像一支谣曲/说用萤火虫穿一串项链/佩戴在我胸前最美丽那一夜我走进了童话世界/梦见我的萤火项链闪着光/梦醒了,窗外挂一轮圆月/正从远天向我张望胸前虽不见了那串蓝萤火/天上却多了几颗星光闪烁。”儿童文学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儿童,给当代儿童一个唯美而充满爱的审美世界。

课外阅读过程中包含了众多审美因素,如儿童小说中的主题、形象,儿童散文中的画画、结构,儿童诗歌中的意境、意象,儿童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还有文章的构思美、立意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这些都具有审美意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三、在儿童文学阅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高尔基说:“我的一切优点,都是书给我的。”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子典说:“儿童文学作品,就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儿童阅读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渐渐地吸取了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课外阅读中,儿童文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着儿童的成长。意大利的卡洛·科洛迪在《木偶奇遇记》中塑造的“皮诺乔”形象,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对一个神奇木偶的记忆更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的启示;《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以最大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使得她的哥哥们获救……就像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个书名时所说:“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少年儿童立刻接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或者政治经济学的整套道理,或者系统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等,但一步步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勇敢精神、是非观念、邪正观念等,由浅入深,由笼统而逐渐具体,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随着少年儿童年龄渐渐增大和学识日益丰

富,这些思想的…种子‟就会抽芽发叶,在他们脑子里深深地扎下根来。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形成的是非、邪正观念,也就往往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四、在课外阅读中领悟文学的快乐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儿童小说《哈里·波特》一书的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文学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

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和儿童故事,其情节曲折离奇,且常常设有悬念,这些最利于孩子们产生疑问、形成问题。问题产生了,他们自然地希望尽快解决问题。为了快点找到答案他们就会狼吞虎咽般阅读下去,这就是刺激了其阅读的欲望。例如。读一个情节复杂的儿童故事,为了尽快知道某事情的起因或故事的结局,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快速地阅读下去。再以情趣性非常浓厚的童话《狮子和山羊》为例,此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一只老山羊,晚上回家的时候,走累了,与羊群走失,天快黑了,又迷了路,回不了家,跑痛经会导致不孕吗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去藏身,它走进去,发现里面有一只凶残的狮子坐在里面。这里存在一个悬念。到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山羊能逃离狮子的魔掌吗?小学生读到这里肯定会想到这些问题。所以一定会迫不及待地继续读下去。因此说,儿童文学作品是最有利于孩子们感受文学带来的快乐的。

在“班级读书会”的活动平台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舒克和贝塔的有趣世界,感受皮皮鲁的机灵、鲁西西的可爱;孩子们静静地品味曹文轩笔下金色的“草房子”……儿童文学已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美餐”。“如果你钦佩我,便礼拜它们吧!如果你羡慕我,便阅读它们吧!如果你想超越我,就去买更多的书来看吧!我经常对孩子们这样说。让我们把学生领进书的门槛,一起体验课外阅读之乐吧!”

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文学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别林斯基也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被尊称为“笑的大师”的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就十分幽默,富于乐趣,令小读者捧腹大笑,深受小读者欢迎;郑渊洁的一些童话,任溶溶、柯岩的一些儿童诗也都充满了欢乐……

课外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感悟力等潜能,也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纯真美好的感情,点亮他们那盏阅读的心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