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本三年级教案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字母”和“音素”的概念,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重点1.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练掌握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三年级上册;2.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3.物品图示、拼音卡片等图像工具。

教学内容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字母”和“音素”1.学生举手回答:知道什么是字母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

)2.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

3.教师解释“字母”是指书写语言的符号。

4.学生再次回忆英文字母表,教师顺便与学生复习英文一些常用单词。

活动二: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1.引导学生根据语音发声,感性理解汉语拼音概念。

2.点读汉字并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活动三: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1.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2.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声调的理解。

3.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教学方案1.教师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并解释“字母”的概念。

2.教师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教师让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5.根据汉字的声调,教师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6.教师设计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声调的理解。

7.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书写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时注意执笔姿势。

语言积累◎能用词语来形容四季的不同,主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3首古诗,背诵《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首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个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二)把句子写具体
1、出示要求: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
..
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的叫起
.....来.。

2、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1)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2)小结: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要求。

指名读。

学生观察,寻
找特点。

集体交流。

,才能完成呢既
定目标。

第四环
节为日积月累。

对于从寓言故事
所演化而来的成
语,学生不仅要
知其然,还要知
其所以然。

因此
这一环节要充分
发挥学生查阅资
料进行学习的能
力,这样既能锻
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也能拓展他
们的知识面,提
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案说明: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8年月日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同?(出示课件15)
(1)学生小组合作并讨论相关问题。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1)
四、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对比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后,请找一找:哪句话揭示了这首诗阐述的道理?(出示课件22)
教师板书: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
2.教师引导思考: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念,你赞同哪一个?生活中有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课件23)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24)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5)
本课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的态度,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6)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河水和河岸》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8)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9)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池子与河流的故事。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范文引路,化图为文
师过渡:怎样把丰富多彩的图画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呢?
1.例文引路。

出示课件15.16:
2.学生朗读习作例文,然后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出示课件17: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8:
四、写法指导
出示课件19:
五、课后作业
构思习作《放风筝》。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珍惜。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认读汉字。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语调朗读。

3. 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关于传统节日的想法。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2. PPT课件。

3. 小红花奖励系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讨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想法。

2. 展示PPT,介绍本单元的课文《春节》。

3. 指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通过课堂导读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4. 配合PPT,帮助学生逐句朗读课文,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语调。

5.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仿课文中的情境对话。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播放与春节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的传统俗和庆祝方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了解多元文化。

4.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和讨论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简短的写作练。

5. 通过小红花奖励系统,表扬积极参与讨论和认真完成写作练的学生。

第三课时:1. 复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口头问答互动。

2. 配合PPT,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解析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特别强调语调和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4. 分组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5. 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简短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课时:1.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通过阅读其他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2. 指导学生使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体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指向目标1)1.学生背诵《山行》2.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谈对苏轼的了解,记住诗人名片。

4.利用扩词法,理解题目意思。

“赠”: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5.齐读课题。

6.书写“赠、刘”。

1.同学们,在前面的我们学习了《山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枫叶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呢?2.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三首》之二——《赠刘景文》。

(相机板书)3.了解作者:作者是苏轼,简介苏轼。

4.理解诗题:利用扩词法,试着理解题目意思吧。

课件出示: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标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5.指导书写“赠”“刘”。

背诵已学古诗《山行》。

记住诗人名片。

利用扩词法理解诗名。

正确书写“赠”,“刘”活动意图说明: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

环节二:自主阅读,读通诗句(指向目标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代表朗读,生生互评。

认读词语“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3.根据收集的资料区别橙和橘的: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

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4.书写“盖”,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1.出示自读小提示:2.抽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重点引导认读“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出示图片区别“橙”、“橘”。

并书写“橙”、“盖”。

大声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能评价同学的朗读。

能根据图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区别“橙”、“橘”感知事物的直观形象,在书上描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交流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
教学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2)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
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鞋匠与财主》: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鞋匠有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在财主给了鞋匠100块钱之后,鞋匠把钱藏在地窖里,不知不觉地,把欢乐同时也埋藏了起来。自从他得到这笔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忧虑、怀疑和惊吓常来搔扰他。最后,这个可怜的鞋匠不得不跑到财主那里,把钱还给他。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课件出示4)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内容,学生配乐朗读。(板书:《狐狸和葡萄》)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唯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8审定)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8审定)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8审定)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018最新审定)第一单元快乐研究1.研究伴我成长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研究,研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2、了解研究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研究,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研究。

3、认识研究的重要性,热爱研究,树立终生研究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研究,认识到研究没有终点。

教学方法:演说与讨论课前准备:教师:课件、视频等。

学生:课前小调查“大人是否还需要研究”的结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小儿郎》导入新课,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举动一:成长离不开进修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研究。

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研究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交流:(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学整理等等)。

教师:活动小调查:请同学们问问爸爸妈妈一下问题: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你在研究中或得了哪些本领?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覆问题。

教师:我们小孩子需要研究,那么大人是否还需要研究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做的小调查,我们一起看一看吧!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地研究?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二:处处可研究教师:你知道进修的途径有哪些吗?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进修的?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材,回覆问题。

1.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电脑上学到很多知识;2.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友爱相待;3.跟叔叔学吹笛子,使我更喜欢音乐了;4.在野外游玩时,我认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

5.参观科技馆,使我们增长不少科学知识。

教师:玩耍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途径。

说说自己在玩耍中学到了什么?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研究呢?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回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正确使用语音语调;* 学会分析词语、句子的结构,理解语法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文:《小乌鸦和亲爱的小猫咪》* 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小乌鸦和小猫咪的兴趣。

- 讨论学生对乌鸦和猫咪的认识和了解。

2. 预(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提出对词语和句子的疑问。

3. 讲解(15分钟)- 对课文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 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4. 复朗读(10分钟)- 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音语调的错误。

5.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 合作阅读(15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负责阅读课文中的一段并理解内容。

- 合作讨论并完成问题解答。

7. 朗读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表演。

- 注意表演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8.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朗读表演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能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2.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并由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课文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第四步:词语研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研究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意义。

2. 运用图片和例句,加深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五步:练与巩固(15分钟)1. 设计口语练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对话和表演。

2.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演讲稿。

2.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预下一单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课教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静夜思》、《夜书所见》和《秋天的雨》中的生字词,如“床、前、光、低、思、故、乡、夜、书、见、秋天、雨”等。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生字词,掌握其基本用法。
(2)诗词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词《静夜思》和《夜书所见》的意境、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故事内涵的挖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秋天的雨》故事中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园地练习的拓展:学生在“读一读,记一记”、“我会认”、“我会写”等环节中,可能对一些拓展性练习感到困难,如成语的积累、词语的运用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和故事的内涵,学习了生字词,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受秋天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这次教学,我更加坚信: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需求,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诗词《静夜思》、《夜书所见》,童话故事《秋天的雨》,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读一读,记一记”、“我会认”、“我会写”和“日积月累”等环节。本章节内容将围绕这些课文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词和故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部编本教育部审定2018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教育部审定2018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教育部审定2018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教育部审定20XX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A4排版,可编辑部编本教育部审定20XX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做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交流古诗,体验情趣)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荷塘区红旗路小学 三 年级 下册 语文 科教案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守株待兔2 1.会认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守株待兔》。

3.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4.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陶罐和铁罐2 鹿角和鹿腿 2池子与河流 1 口语交际 2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能尊重不同的想法。

习作 2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语文园地 2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快乐读书吧 2 1.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3部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第单元教学设计课题 5 守株待兔课时安排2集体备课教师朱利群黄美玲刘艳杨安宁刘芷含罗金珍主备教师罗金珍教学活动设计补充说明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

2. 句子学习:学习本单元的优美句子,理解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3. 段落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经典段落,理解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段落概括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

3. 阅读理解:布置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讲解写作技巧,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二》2. 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3. 阅读理解、写作训练七、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抄写、默写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 句子练习:仿写本单元的优美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教学目标(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

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正确工整书写生字、生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