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知识点汇总
行政管理所有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1.行政的含义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构成要素:①组织要素②人员要素③行为要素④资金和物材要素⑤时空要素3.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4.公共权力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公共权力涵盖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行国家公务的权力。
5.行政管理的主体①政府②政府行政机关③行政首长④政府普通公务员6.行政管理客体①经济性组织②社会性组织③政治性组织④教科文组织⑤新闻性组织⑥公民7.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规④行政决策与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8.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①美国学者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②美国古立克提出“七要素”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③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理论,即目标、规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行政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政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是一种通过组织资源和人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
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有效地分配资源和监督员工。
二、行政管理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理论组织是由一群人通过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协作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形式。
组织理论涉及到组织结构、文化、权力、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组织理论有助于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
2. 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研究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对组织绩效和效率的影响。
组织行为知识有助于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及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以及领导对组织的影响。
了解领导理论对于提高领导者的能力,以及有效地进行领导和管理至关重要。
4.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惩机制,确保员工满足组织期望的过程。
了解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
5.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手段,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合格的员工,以及有效地利用员工的过程。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6.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确保组织的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和利用的过程。
了解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财务运营效率,确保组织的财务健康。
7. 决策与规划决策和规划是管理者必备的重要技能。
了解决策和规划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规划和管理组织的发展。
8.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组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挑战的重要手段。
了解变革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调整组织结构和流程,适应变化的环境。
9.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组织改进和提升的过程,包括战略规划、员工培训、文化塑造等。
了解组织发展有助于管理者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是行政管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2. 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1)执行性。
(2)政治性。
(3)权威性。
3. 行政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也叫“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综合性与独立性。
c、应用性和理论性。
d、权变性和规范性。
4.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行政研究》,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标志行政学的诞生。
法约尔是法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第二章行政环境1. 高斯: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
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1947年,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 里格斯:他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了生态模式的概念,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和“工业型行政模式”的概念,有人批评他忽略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中间型,于是他又提出了“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
于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
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行政模式:①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②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③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3. 行政环境的基本含义: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政常识知识点总结
1. 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组织、规划、监督和调控活动来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
它涉及到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一系列活动。
2. 行政管理的职能
- 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这些职能能够帮助政府实现规范、高效、透明的管理。
3. 行政权力
- 行政权力是政府通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权力,它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行和行政司法等多个方面。
4. 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
- 行政行为具有公权性、强制性和裁量性等特点,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
5. 政府部门和行政层级体系
- 政府部门和行政层级体系是指政府内部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它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相对统一和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6. 行政程序和行政决策
- 行政程序是指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和规范,包括审批、公示、听证、复议等程序。
而行政决策则是指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所进行的决策过程。
7. 行政法规和行政管理
-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对政府部门和公民具有约束力。
8. 行政管理的原则
- 行政管理的原则包括法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指导着政府的行政活动。
以上是关于行政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或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一)一、机构1:职能机构:职能机构亦称执行机构,它是在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分管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
2:辅助机构是指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办事机构。
3:派出机构(概念熟透)人民政府下设的地区行政公署、县人民政府下设的区公所等都是派出机构。
是一级政府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
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行政机关。
4:编制管理是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管理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5:编制管理的原则(案例分析)精简原则、统一原则、编制立法原则。
6:编制管理的方法 (案例分析)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二、行政组织的特征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组织是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的,政治性是行政组织的本质特性。
行政组织承担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它必须服务于社会。
法制性与权威性;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或撤销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行政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它以国家法律、权力为后盾。
系统性与动态性;行政组织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严密的社会系统。
形成一个纵横交错且具有制约和隶属关系的权责体系,这个组织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构成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法规制度、物质因素。
四、我国行政组织的理论(1) 坚持党的领导;(2) 依靠人民管政府;(3) 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4)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5) 实行精兵简政;(6) 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7)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五、人事行政1. 人事管理:是指协调社会组织中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用人治事活动。
2. 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3. 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整理1、行政的涵义、行政的性质行政;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的特定部分;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直接、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的性质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①体现国家中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压迫和镇压被统治阶级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阶级属性②干预和管理社会一般公共需要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2、政治与行政的二分理论威尔逊和古德诺政治是在重大而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致事宜方面的活动..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3、行政管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2、法约尔---法国的“科学管理之父”六大类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个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项“一般原则”:分工、权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同一性、指挥的同一性、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在行政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理论4、古立克把科学管理理论有关管理职能的论述加以系统化;提出了着名的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s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5、厄威克他认为;管理应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主旨;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层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30年代~60年代1、梅奥---行为科学的创始人和早期代表人物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2、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的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贡献、诱惑行政主管人员的职能3、西蒙不满足传统的行政学忽视人的因素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力主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问题..在行政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把社会科学中的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三现代化管理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一;是把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一些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来..特点二;发展迅速、学派林立..4、官僚制理论所谓“官僚”;是指这种组织的成员是专门化的职业管理人员而言官僚制指的是一种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理想的等级制组织模式;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5、行政职能的概念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担负的职责、应起的作用..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所具有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6、行政职能体系的构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动态: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涉及的领域来看;行政职能包括静态:政治统治职能---国家防卫职能、公共安全职能、民主建设职能、外交职能、军事职能等社会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治安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等7、政府职能变化规律和特征变化规律:从总体上看;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逐渐减弱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增长..特征:1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政府职能变化的根本原因2政府职能的变化是一种适应性的调整;3政府职能的变化;是分层次地进行的8、中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与发展一1978年以前全能政府社会完全依赖政府部门处理一切公共事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重政治统治轻社会管理;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职能的变化1992年之前的简政放权:职能的重新分配与幅度调整1992年之后的角色重塑: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基础地位的作用..政府应肩负起宏观政策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督保障主体的角色;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从微观为主转向以宏观为主;从以直接方式为主转向以间接方式为主..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三1997年之后的障碍撤除:产权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空间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它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四当前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般政府职能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弥补市场不足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要求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主导职能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国有经济管理职能..体制转型对政府职能的独特要求9、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法规制度健全..二组织目标明确..三人事调派恰当..四权责分配合理..五财物数量适中..六运行机制有效..七行为方式优化..八价值观念整合..10、行政组织的种类一首脑机关..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二职能机关..隶属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三幕僚机关..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四咨询机关..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五派出机关..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11、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目标是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导向座标;是组织聚合力的内在源泉..它为组织及成员提供奋斗的方向;并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地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4个条件:1.整个组织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采取基本的支持态度..2.管理人员应比下级具备更高的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及订立目标的技能..3.实行以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制度..4.目标管理从组织的高层管理部门开始..要树立榜样和信心;以利仿效..12、典型的组织结构形式一直线结构形式二参谋结构或职能结构形式三直线-参谋职能结构形式四矩阵结构形式1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管理幅度..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二管理层次..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基础的..14、首长制与委员制——权力归属和运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体制首长制: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委员制: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15、中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概略16、组织气候指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与一致的一种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组织内部环境的一种较具持久性的特质或行为气象;它由成员的工作感情、态度、思想、精神等所组成并通过上述因素表现出来..17、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组织变革的动力:1.环境..如;政治格局、独律规范、伦理道德、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的改变等..2.目标与价值观.. 目标是价值观的产物;也是组织战略的凝聚点.. 3.技术.. 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是区分组织技术程度的标准..4.结构.. 组织结构的任何改变都是组织变革的外在表现形式..5.管理..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组织变革的不可缺少的实施条件..管理本身就是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变革动力源..6.社会心理因素..这主要指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的推动..7.专家和专家群体..他们的丰富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正是变革所必需的..组织变革的阻力:1.利益差别..利益差别主要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经济利益等..2.习惯性..习惯性是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习惯性的力量常常是巨大的;它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革更新的潜在在的不安全感..3.认知..这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的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情合理的、实事求是的变革宜传;是变革成功的重要条件..18、行政决策的原则一信息准确全面原则决策者首先要掌握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二目标原则决策必须要有清晰和实际的目标三可行性原则这是衡量决策正确性的标志四时效原则时效包括时机和后效五系统原则要把决策对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六满足原则传统决策追求最优目标..然而;几乎没有什么最优的决策七非平衡原则传统的决策都对平衡感兴趣;但它们却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八权变原则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决策也要随机应变九集团决策原则现代决策日益复杂;单凭个人智慧难以胜任十行动原则决策总是要付诸行动的19、行政决策程序确定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拟定决策备选方案决策备选方案评估决策备选方案抉择20、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及决断系统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行政决策的主体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它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及决断系统三部分构成一信息系统行政决策的信息系统由信息流程体系和信息组织体系两大部分构成二智囊咨询系统三决断枢纽系统现代行政决断的方式或制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21、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一政策和法律因素先行的政策和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决策的主要依据..二问题性质三外界压力指各种社会集团、政治团体、社会舆论、新闻媒介、上级意图等独立于行政决策过程之外但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四信息来源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五个人素质决策者个人素质不同对决策质量和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六决策体制个人专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的不同条件七决策手段先进的决策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客观地判断和选择决策备选方案八决策时机决策时机主要指行政决策的时间安排及当时的决策条件22、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媒体因素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1镜子;2守门人;3建构现实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1可以继续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度2可以扩大政策诉求群体3可以形成强烈的政策舆论4可以扩大公众对决策的参与大众传媒影响政策制定的限度1我国的大众媒体数量还不够多;种类也不够齐全2我国现有的大众媒体还未能在绝大多数的公众中产生影响3我国地方的主流媒体受到地方党政机关的控制;社会公共问题限制则更多..23、完全理性决策的理论假设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比较完全理性决策的过程模式第一;确定一套可操作的或量化的决策目标第二;汇集并整理决策所需的各种资料信息第三;拟订完备的各种可行的决策备选方案第四;根据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每一个备选方案作出评价第五;按价值高低排列出各备选方案的优劣序列..产出就是从备选方案序列中选出价值最高的最佳方案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并不是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全面否定..它仍属于理性决策模式范畴;是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使其更具有现实性的修正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中心概念是“管理人”和“满意”在收集信息阶段;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只要求收集到决策所需的必要资料信息;不期望获得全部资料或充分的信息在拟定决策备选方案阶段;只制定出决策者“考虑到”的少数几个方案;不企求穷尽性地列出种种备选方案在评价备选方案时;鉴于认识到每一个方案的结果难以确切地预知;只依靠简化的成本—收益法进行粗略的分析在对备选方案作抉择时;不是严格按照最大值最小值法则以求得一个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佳方案”;而是依据概率法则并考虑环境的现实情况;从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实现决策目标的概率更大一些的“满意方案”24、渐进决策模式基本观点:决策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并以现行政策为基础而对政策稍加调整的渐进过程..林德布罗姆倾向于把决策看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析和政治过程;这一过程既无开端;也无结束..该模式作为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但其本质上具有保守性特点;一般不适用于社会剧变时期的决策..25、混合扫描决策混合扫描决策的方法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察;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但是对理性综合决策所运用的系统分析技术给予肯定的评价;主张决策应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考虑;“大体正确强似完全不对”26、三种决策分析方法一确定型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是指只有一种肯定性的主观要求和客观条件;但却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二风险型决策分析应用风险型决策分析时;被决策的问题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收益较大或损失较小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或客观条件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可以计算出各种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对于未来将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的可能性即概率;可预先确定1、最大可能法就是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选择一个概率最大;亦即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自然状态进行决策;其它概率较小的自然状态可以不管..2、期望值法期望值法就是计算出每个行动方案的损益期望值;然后加以比较;如果决策目标是收益最大;则应选择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三不确定型决策分析当决策者只能掌握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而不能预知各种后果发生的概率时;这时的决策分析就是不确定型的..它比风险型决策还要困难得多;因为;它缺少风险型决策问题的第五个条件..例国家在某地区开辟一条新航道;要求由使用者负担护养费;有三种收费的方案:征收过闸费、驳船费、执照费;有三种自然状态存在:通航船只多、船只中、船只少;其自然状态的概率分别为:船只多0.3;船只中0.5;船只少0.2;各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上述行政收费问题的三个方案;其损益期望值的计算如下:EA1 =3.4×0.3+2.8×0.5+2.0×0.2=2.82万元EA2=3.9×0.3+2.9×0.5+1.9×0.2=3.0万元EA3=3.0×0.3+2.7×0.5+2.5×0.2=2.75万元例风险型决策中的收费一例;却掉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就构成了一个不确定型决策的问题1、乐观法又称最大最大收益值法;或“大中取大”法2、悲观法也称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或“小中取大”法3、后悔值法也称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或“大中取小”后悔值=某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某方案的收益值27、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夏至西周:“世卿制”;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变成世袭战国时期:1以功仕进;奖励军功2献策仕进3荐举仕进秦:“二十等军功爵”制..此外;还有“保举”入仕;“通法”入仕..汉:察举、征辟、征召、策试、荐举、任子等多种形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建制于隋唐;完善于宋明衰于清元、明、清:不仅所考仅限于进士一科;而且考试内容也规定专从四书、五经中出题;且须照朱熹的注解立论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1905年8月;清政府宣布“立停科举”28、对科举制度的认识认识一:科举制的衰落和制度化儒家的解体科举;使士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儒学;有效地控制知识的传播..通过科举来确立和传达对儒家观念的标准解释显然是传达权力阶层的意志的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在现代教育的冲击下;制度化儒家的解体..认识二: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东亚:日本曾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西方: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29、我国公务员的范围我国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0、我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比较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第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1、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3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职位分类制度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以规范的职位分类为取向;同时;又兼顾了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职位内容和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尚不定型的现实;具有过渡性质..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二公务员的录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以及按职位要求选人..考试有笔试和面试两种..三公务员的考核考核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考核内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方法: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四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惩戒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职务升降七职务任免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八培训培训有四种类型:①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②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③专项工作或专门业务培训;④在职人员更新知识的培训九交流与回避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回避是以亲属回避为核心;旨在限制因亲属关系影响公正地执行公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十辞职辞退。
行政管理基本知识点
行政管理基本知识点一、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特征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中的管理活动,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公共机构的管理以及公共事务的管理。
行政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非盈利性: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服务,而非追求经济利润。
2.公共性:行政管理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通过行政管理实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组织性:行政管理是以组织为基础的管理活动,通过合理组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约束性:行政管理活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行政管理的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效率性和公正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政管理原则:1.法治原则:行政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公正原则:行政管理活动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公民和组织,不偏袒任何一方。
3.公开透明原则:行政管理活动应当公开透明,充分向公众披露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效率原则:行政管理活动应当高效、经济地使用资源,追求管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5.服务原则: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公众利益服务,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行政管理在政府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作用:1.政策制定:行政管理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
2.组织管理: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内部的人员配置、资源调度和业务流程设计,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3.绩效评估:行政管理负责制定绩效评估体系,对机构和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激励和约束管理对象。
4.资源配置:行政管理负责对公共资源的调度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5.公共服务提供: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和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四、行政管理的挑战和改革行政管理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行政管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全套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组织规划、领导、协调、控制等方面,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综合性、规范性等特点,它需要兼顾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使得管理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3. 行政管理的内容行政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设计、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计划管理、领导管理、沟通管理、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组织的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原理1. 行政管理的目标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确保组织高效运转,提高组织绩效。
2. 行政管理的规划行政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组织规划、人员规划、资金规划、信息规划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3. 行政管理的领导行政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领导者需要有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能够引领组织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4. 行政管理的控制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以确保管理活动按照规划进行,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的技巧1. 行政管理的沟通技巧行政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使得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协作,组织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也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
2. 行政管理的决策技巧行政管理需要进行合理、快速的决策,管理者需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迅速做出决策。
3. 行政管理的谈判技巧行政管理需要具备谈判能力,管理者需要能够与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等进行有效的谈判,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4. 行政管理的危机处理技巧行政管理需要有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管理者需要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证组织正常运转。
第四部分:行政管理的方法1. 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行政管理相关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相关基础知识一、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管家在管理一个大家庭。
它负责对组织内部的各种事务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比如说,在学校里,行政管理部门要管着课程安排、老师分配、校园设施维护等好多事儿;在公司里呢,就要管理员工的招聘、工作安排、薪资福利这些方面。
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1. 维持秩序要是没有行政管理,一个组织就会乱成一锅粥。
就像一群没有指挥的士兵,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该做什么。
行政管理就像是那个指挥者,让大家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或者学习。
2. 资源分配合理行政管理能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比如说在学校,要把好的教学设备分配到最需要的专业或者课程上;在公司,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每个部门都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展工作。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1. 计划职能这就好比是出行前做攻略。
行政管理部门要提前规划好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步骤。
例如,一个企业想要拓展新的市场,行政管理部门就要计划好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安排哪些人员去做市场调研、如何进行推广等等。
2.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就是把人和事组合起来,让大家能朝着计划的目标前进。
比如把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一个项目里,谁负责技术、谁负责市场推广、谁负责后勤保障,这都是行政管理组织职能要做的事儿。
3. 指挥职能指挥职能就像是战场上的将军发号施令。
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和监督下属人员的工作,确保他们的行动符合组织的目标。
如果有员工偏离了方向,就要及时纠正过来。
4. 协调职能在一个组织里,各个部门之间难免会有摩擦或者利益冲突。
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就是要调和这些矛盾,让大家能相互配合。
就像在学校里,教学部门和后勤部门可能会有一些矛盾,教学部门希望教室设备更新得快一点,后勤部门可能觉得资金有限,这时候行政管理部门就要协调,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5. 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就是要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计划进行。
行政管理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知识点总结一、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各级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活动。
它包括公共组织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执行三个方面。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1.法定原则: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公正原则: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公平、公开,不能偏袒,不能滥用职权。
3.效率原则:行政管理要高效、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独立性原则:行政管理应独立于经济和政治利益,并且相互独立。
三、行政管理的职能1.规划管理: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
2.组织管理:构建行政组织,确定职责和权限,实现目标协调。
3.领导管理:提供政策指导和决策,资源分配和调整。
4.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和评估公务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5.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审计和监督。
6.绩效管理:制定绩效目标,评估和奖惩工作绩效。
7.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
四、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1.权力过分集中:行政管理中存在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2.缺乏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缺乏对外沟通和公众参与。
3.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工作效能不高,阻碍了行政管理的改革进程。
4.腐败问题:行政部门中存在着腐败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
5.人员管理困难:行政管理中的人员管理问题是制约行政效能的重要因素。
五、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1.简政放权: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和放宽市场准入来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监察体制,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
3.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4.人才培养: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5.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六、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1.从政府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重视政府管理向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转变。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领导理论等。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公共事务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目标和功能等;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绩效评价、组织文化等;决策理论主要研究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和技巧;领导理论主要研究行政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等。
2.公共行政的特点和功能公共行政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延续性、非营利性、政治性等特点。
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管理维稳、公共领域治理等。
3.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行政组织是指负责公共事务管理和行政服务的组织,包括政府机构、公共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行政管理是指对行政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置、工作流程、绩效评价、决策和控制等。
4.行政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行政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评估、方案选择和实施评估等阶段。
行政决策的方法包括分析决策、规则决策、判断决策、政治决策等,不同的决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管理问题和环境。
5.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绩效管理是指对行政组织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估的活动,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指标的制定、绩效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等。
绩效评估是指通过评估行政组织的绩效,判断其工作的成效和改进的方向,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6.市场化与政府治理市场化是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方式,和优化公共事务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能,包括制定政策、监管和服务等。
7.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公共事务组织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
社会创新是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的一种创新机制。
8.公共政策与实施评估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公共利益制定的规划和行动方案。
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点
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点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行政管理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实现其职能和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它是指在政府体系中对公共事务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以实现政府目标。
行政管理具有多方面的特征:1. 行政性:行政管理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内部管理活动,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是政府机构对外支配权力的一种内部管理活动。
2. 公共性: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公共利益,服务的对象是公众。
行政管理是在公共权力下行使的一种职能,是公共权力的实行方式。
3. 组织性:行政管理是对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内部管理活动。
它是政府和公共机构为实现其职能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内部管理活动。
4. 政策性:行政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政策的过程,是政策执行的具体实施过程。
行政管理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个统一的过程。
5. 约束性:行政管理是一种有法律约束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和制约,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管理活动。
6. 层级性:行政管理的活动是在政府机构内部进行的。
政府机构是由各级政府的部门、单位所组成的。
行政管理是政府机构内部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规律。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1. 法治原则:法治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即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和制约,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活动。
2. 公平原则:公平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即行政管理必须公平、公正、合理,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3. 专业原则:行政管理必须是专业化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必须依靠专业知识进行管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4. 效率原则:行政管理必须高效、高效率、高质量。
行政管理必须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宗旨。
5. 服务原则:行政管理必须是为公众服务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知识点大全
行政管理知识点大全(一)一、政府职能的含义1. 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2. 包括几层意思A。
实施主体:政府机构B. 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C。
实施手段:依法行政D. 是完整统一的体系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1。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3。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4。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三、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A. 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B. 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C. 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D. 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四、政府的基本职能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C. 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C. 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五、政府的层级职能1。
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
政府层级职能包括:A. 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
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next]六、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1. 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2。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七、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
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2。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3。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4.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八、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3。
最好的行政管理所有基础知识点汇编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行政的含义行政(西方):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事务实施科学管理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含义以及构成要素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构成要素:①组织要素②人员要素③行为要素④资金和物材要素⑤时空要素3.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4.公共权力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公共权力涵盖一切经过公决而产生,并对决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我国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应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推行国家公务的权力。
5.行政管理的主体①政府②政府行政机关③行政首长④政府普通公务员6.行政管理客体①经济性组织②社会性组织③政治性组织④教科文组织⑤新闻性组织⑥公民7.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规④行政决策与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8.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①美国学者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②美国古立克提出“七要素”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③我国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理论,即目标、规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行政管理的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政管理的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1. 行政管理的定义及特点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政府性、强制性、普遍性和专业性。
2. 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行政管理的职能是指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目标,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处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服务功能、约束功能、调整功能和协调功能。
3.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为先、公平公正、责任追究和鼓励创新等。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1. 福利国家模式福利国家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力度。
2. 市场型国家模式市场型国家模式是指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和运行,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自由度。
3. 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积极引导和调控市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三、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 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实现国家的法治和社会的安定。
同时,还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
政务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管理。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引导、协调和监督社会各方面的事物,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经济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对市场进行引导和监管,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四、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1. 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国务院、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行政管理考点总结
行政管理考点总结一、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组织内部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它既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组织能力。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1. 具有普遍性:行政管理存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中,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非营利组织,都需要进行行政管理。
2. 具有授权性:行政管理是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进行的,行政管理者必须依法行使管理权限。
3. 具有目标性:行政管理要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导向,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效果。
4. 具有综合性:行政管理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
5. 具有强制性:行政管理常常需要依靠法律、规章等强制措施来实施和监督。
三、行政管理的原则1. 法定性原则: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行政管理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2. 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要公平、公正、公开,不得歧视或滥用权力。
3. 适度原则:行政管理要适度,既不能偏废形式,也不能脱离实际。
4. 科学性原则:行政管理要科学有序,合理规划,系统实施。
5. 紧急性原则:行政管理要及时、迅速,特别是在应对紧急情况时。
四、行政管理的要素1. 目标: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2. 人员:配备合适的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
3. 组织结构: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4. 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6.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行政管理的方法1. 经济管理方法:通过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手段,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组织管理方法:通过规范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和权限等手段,实现组织目标。
3. 人力管理方法: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管理和发展组织人力资源。
4. 决策管理方法:通过科学决策、风险评估等手段,指导组织的发展方向。
5. 监督管理方法:通过内部审计、评估、投诉处理等手段,强化对管理过程的监督。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行政管理知识
行政管理知识行政管理的特点1、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2.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
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3.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4.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5.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行政管理的类型国民经济管理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所实行的管理。
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商业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和公用事业的管理。
文化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管理。
军事管理包括征兵、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科学研究、国防工程建设等管理。
司法管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边防等管理,以及律师事务、公证事务、劳改狱政管理等。
民政管理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和安置等管理。
外交事务包括外交活动、对外经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旅游活动等管理。
行政管理的职能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它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
计划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组织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协调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
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即监督、检查的职能。
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
看过“行政管理知识“。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学概说一、概念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二、行政与政治、管理的关系:一)行政与政治的关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二)行政与管理的关系区别/联系三、研究方法:理论/案例/系统/历史/比较四、现代行政现象1、行政职能的扩展中国公民:生育/户籍/教育/就业/纳税/社保/婚姻/交通/邮政/旅游/护照/医疗/殡葬企业经营者:开办设立、年检年审/企业纳税、工商管理/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劳动保障、职业资格/商务投资、外贸与交流/企业资质、环境保护/破产注销外国人:出入境、移民定居、旅游观光、婚姻、文化教育、在华就业、商务投资、知识产权2、不良行政现象(1)帕金森定律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一书中指出:对于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他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名水平低的助手。
对于这位不称职的官员最有可能选择第三条路。
能力差的下级又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系。
(2)彼德原理美国学者彼德提出,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性,员工将必然会晋升到不能胜任为止。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二)政府职能发展和体制改革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支持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1、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学者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行政学学科的开端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2、传统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马克思·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厄威克、古立克:系统整理古典管理理论3、成长阶段(20世纪30-6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的新结论巴纳德:组织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决策理论之父4、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贝塔朗菲:系统理论高斯: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雷格斯:生态行政学之集大成者二)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三)行政管理学的未来发展1、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70年代)主*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是政府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主*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公共”性质和**行政2、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80年代)三E运动: 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21世纪发展趋势1)突破传统学科界限2)新的研究主题3)公共管理实践研究第三节行政环境分析一、行政环境的涵义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而存在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知识点汇总1)----政府职能的含义1.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包括几层意思行政职能: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4)----政府的基本职能1.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内容: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d.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5)----政府的层级职能1.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 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1.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
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2.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关键是:政企分开10)----政府机构的含义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政党组织3.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1.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3.主要任务:a.职能管理:“三定”b.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13)----职能优先原则主要有四层意思: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因职能而设机构)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14)----完整统一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 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16)----权责一致原则有三层意思:1.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 2.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包括三层意思:1.机构设置要精简 2.人员编制要精干3.办事程序要简化18)----依法设置的原则包括二层意思: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19)----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原因如下: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20)----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年改革:a.提出干部的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年改革: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年改革: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
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注:(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
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乡镇:三年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34)----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 分权制:均权制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层级制/职能制/并用制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完整制:集中于一人分离制:分属于多人35)----行政首长负责制1.时间:(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首长\"的范围: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3.主要内容:a.向谁负责: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b.负什么责: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
(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
(3)对应的级别有13个: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省部级正职:三至四/省部级副职:四至五/厅司级正职:五至七厅司级副职:六至八/县处级正职:七至十/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2.非领导职务序列:共8个: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共有四种: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注:(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
(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有两类: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
(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a,文化程度:晋升科级正副职: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晋升副处-正司:大专以上学历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b.下一级任职年限:晋升科、处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1.任免的主体: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
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
但也有两个例外: 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 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3.\"谋\"与\"断\"相对分离4.\"断\"与\"行\"相对分离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架构主要有: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3.研究咨询系统4.审批控制系统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42)----行政决策过程过程如下:a.问题的确认 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 c.决策规划的拟订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