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上位机及上位机常见的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介绍

什么是上位机及上位机常见的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介绍

什么是上位机及上位机常见的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介绍上位机是一个广泛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术语,它通常指的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于监控和控制下位机(通常是嵌入式系统或者是PLC等)的计算机系统。

上位机可以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以太网等)与下位机进行通信,获取下位机的运行状态,发送控制命令等。

上位机控制示意框图在一些复杂的系统中,上位机可能还会负责数据的处理、存储和显示,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交互等任务。

例如,在一个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中,上位机可能会负责监控整个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处理生产数据,与企业的ERP系统交互等。

上位机特点在常见的实际应用中,上位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数据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通常通过各种通信协议进行,包括但不限于RS232、RS485、CAN、以太网等。

这些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速率、校验方法等,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传输。

●数据处理: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后,会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这可能包括数据的解码、校验、转换、统计分析等。

例如,上位机可能需要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控制命令下发:用户在上位机界面,根据需求向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

这些命令通常是由用户通过上位机的用户界面输入的,也可能是由上位机根据某种算法自动生成的。

上位机就会将这些命令编码成下位机可以理解的格式,然后通过通信协议发送给下位机。

●用户界面:上位机通常会有一个用户界面,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的输入。

用户界面可能是一个图形界面,也可能是一个命令行界面,具体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和复杂度。

●数据存储:上位机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系统交互:在更复杂的系统中,上位机可能还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如与企业的ERP系统交互,实现生产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上位机应用场景根据上位机功能多样性,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方方面面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并控制其工作的计算机或者设备。

它通过与下位机建立连接,接收和发送数据,并对下位机进行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工作原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串行通信或者网络通信实现。

下位机是指被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如传感器、执行器、PLC等。

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建立连接,使用特定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发送。

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连接:上位机通过串口、以太网或者无线通信等方式与下位机建立连接。

这可以通过物理接口(如RS232、RS485、以太网口等)或者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Wi-Fi、Zigbee等)来实现。

2. 数据传输:一旦连接建立,上位机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或者请求数据,并接收下位机返回的数据。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协议(如Modbus、CAN、RS485等)或者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UDP等)来实现。

3. 数据处理: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可能包括解析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报表、显示图形等。

上位机通常会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监测。

4. 控制命令:上位机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以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例如,上位机可以通过发送控制命令来控制执行器的运动、调节传感器的参数等。

控制命令通常采用特定的格式和协议进行编码和解码。

5. 状态监测: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测下位机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这可以通过定期请求下位机发送状态信息或者通过下位机主动上报状态信息来实现。

上位机可以根据监测到的状态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决策。

【相关技术】上位机的工作涉及到许多相关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Modbus等。

上位机通过串口与下位机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发送。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如传感器、执行器等)进行通信,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监测的计算机系统。

它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包括通信方式、数据处理、控制策略等五个方面。

一、通信方式1.1 串口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等。

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指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指令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串口返回给上位机。

1.2 以太网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常用的以太网通信协议有TCP/IP、UDP等。

上位机通过以太网发送指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指令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以太网返回给上位机。

1.3 无线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有Wi-Fi、蓝牙等。

上位机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指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指令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无线方式返回给上位机。

二、数据处理2.1 数据采集: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通信,获取下位机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上位机根据通信协议解析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数据存储:上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或者文件中,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上位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据存储的周期和容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2.3 数据分析:上位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提取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上位机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下位机的精确控制。

三、控制策略3.1 开环控制:上位机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发送相应的指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执行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

上位机无法实时获得下位机执行结果,控制过程中无法对下位机的状态进行实时调整。

3.2 闭环控制:上位机根据下位机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通过反馈控制算法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下位机。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例如控制器、传感器等)进行通信的计算机系统,它负责控制、监测和管理下位机的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1. 上位机的基本原理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发送。

通常,上位机通过串口、以太网、USB等接口与下位机进行通信。

上位机通过读取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2.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协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

常用的通信协议有Modbus、CAN、RS-232等。

通信协议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通信速率、校验方法等。

上位机需要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解析和封装,以确保通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上位机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解析、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显示等。

上位机通常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的显示和监测,以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

4. 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发送上位机不仅可以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还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上位机根据系统的需求和逻辑,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信协议将指令发送给下位机。

下位机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启动、停止、调节参数等。

5. 上位机的人机界面上位机通常需要提供一个人机界面,以便操作人员与系统进行交互。

人机界面可以是一个图形界面,也可以是一个文本界面。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查看历史数据、调整系统参数等。

上位机的人机界面需要具备友好的用户体验和良好的操作性能,以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

总结:上位机作为与下位机通信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发送。

上位机需要遵循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解析和封装,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

上位机参数

上位机参数

上位机参数1. 什么是上位机?上位机是指控制系统中负责与下位机进行通信、数据处理和人机交互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

它通常运行在PC或嵌入式系统上,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方式与下位机进行通信。

上位机可以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2. 上位机参数的意义上位机参数是指在上位机软件中需要设置的一些参数,用于配置和调整系统的工作方式。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合理设置上位机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

3. 常见的上位机参数3.1 通信参数通信参数用于配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参数,包括串口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方式等。

正确设置通信参数可以确保上下位机之间的可靠通信。

3.2 数据采集参数数据采集参数用于配置上位机对下位机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的方式和频率。

包括采样周期、采样精度、滤波算法等。

合理设置数据采集参数可以确保获取准确可靠的传感器数据。

3.3 控制参数控制参数用于配置上位机对下位机执行的控制操作,包括控制模式、目标值、控制算法等。

合理设置控制参数可以确保系统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控制。

3.4 界面参数界面参数用于配置上位机软件的界面显示方式和样式,包括窗口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图片等。

合理设置界面参数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

3.5 报警参数报警参数用于配置上位机对下位机异常情况的报警方式和条件,包括报警阈值、报警音频、报警通知方式等。

合理设置报警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异常情况。

4. 如何设置上位机参数?设置上位机参数通常通过上位机软件提供的界面进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上位机软件,并连接到下位机。

2.进入参数设置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参数类型。

3.根据系统需求和实际情况,逐个设置各个参数的取值。

4.确认所有参数设置无误后,保存并应用到系统中。

5.测试系统是否按照预期工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注意事项在设置上位机参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需求,合理设置参数。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并控制其工作的计算机设备。

它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接收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并根据需求发送指令给下位机。

上位机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仪器仪表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二、上位机的组成1. 硬件设备上位机通常由计算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组成。

计算机负责运行上位机软件,并与下位机进行通信。

显示器用于显示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和上位机发送的指令。

键盘和鼠标用于操作上位机软件。

2. 软件系统上位机软件是实现上位机功能的关键部分。

它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方式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指令的发送。

上位机软件通常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监控。

常见的上位机软件有LabVIEW、CitectSCADA、WinCC等。

三、上位机的工作流程1. 建立通信连接上位机首先需要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

通常情况下,通过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或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

上位机通过串口或以太网接口与下位机进行物理连接,然后通过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

2. 数据传输一旦通信连接建立成功,下位机就可以向上位机传输数据。

下位机根据需要采集传感器数据、执行控制指令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通信连接发送给上位机。

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可以进行处理、分析和显示。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后,可以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操作。

例如,可以对数据进行滤波、计算、统计等操作,以得到更有用的信息。

上位机还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分析,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故障发生。

4. 显示与操作上位机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显示出来。

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例如,可以设置控制参数、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下位机的远程控制。

上位机软件还可以提供报警功能,及时通知用户发生的异常情况。

四、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控制系统中的下位机进行通信的计算机设备。

它通过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和命令传递,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二、上位机的组成1. 硬件组成上位机主要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外围设备组成。

计算机是上位机的核心部件,通常采用台式机或者工控机。

通信设备包括串口、以太网口等,用于与下位机进行数据通信。

外围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用于人机交互操作。

2. 软件组成上位机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提供了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等。

通信协议是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常见的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等。

应用程序是上位机的核心,通过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上位机的工作流程1. 连接下位机首先,上位机需要通过通信设备与下位机建立连接。

通常情况下,上位机通过串口或者以太网口与下位机进行连接。

通过配置通信参数,上位机可以与下位机建立稳定的通信通道。

2. 数据交换一旦与下位机建立连接,上位机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交换。

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命令或者请求,下位机接收到命令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上位机。

上位机可以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请求来实现对下位机的实时监控。

3. 控制与监控上位机可以通过发送控制命令来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例如,上位机可以发送启动命令来启动下位机的运行,也可以发送住手命令来住手下位机的运行。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接收下位机发送的状态信息,实现对下位机状态的实时监控。

4. 数据处理上位机可以对从下位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应用程序,上位机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展示、统计等操作。

例如,上位机可以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四、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如传感器、执行器等)进行通信并控制其工作的计算机设备。

它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接收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并根据需要发送指令给下位机。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二、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方式1. 串口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常用的标准有RS232、RS485等。

上位机通过串口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解析后进行处理并显示。

2. 以太网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

上位机通过网络接口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解析后进行处理并显示。

以太网通信速度快,适合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场景。

3. USB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上位机通过USB接口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解析后进行处理并显示。

USB通信方便快捷,适合于小型设备的通信。

三、上位机工作流程1. 建立通信连接:上位机首先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根据通信方式选择相应的接口和协议。

通常需要配置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住手位等。

2. 数据接收与解析:上位机接收下位机发送的数据,根据协议对数据进行解析。

解析后的数据可以是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执行器的状态信息等。

3. 数据处理与显示:上位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存储等操作。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显示出来,方便用户进行分析和监控。

4. 指令发送:上位机根据需要向下位机发送指令,控制其工作。

指令可以是控制命令、参数设置等。

上位机发送指令后,下位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5. 异常处理:上位机需要对通信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异常进行处理。

例如,通信中断、数据丢失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上位机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生产线控制、设备监控等。

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采集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和调整。

2. 智能家居:上位机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智能插座等)进行通信,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用于与下位机(如PLC、单片机等)进行通信和数据交互的计算机系统。

它扮演着数据采集、控制指令下发、监控和数据处理等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二、上位机的组成1. 硬件组成:上位机通常由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组成。

计算机主机是上位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处理数据和控制指令。

显示器用于显示监控界面和数据结果,键盘和鼠标用于操作和输入指令。

2. 软件组成:上位机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上位机的基本功能和界面,通信协议用于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互,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负责采集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三、上位机的工作原理1. 通信与连接: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串口、以太网等通信方式进行连接。

通信协议是确保上下位机之间正常通信的关键,常用的协议有Modbus、Profibus、CAN等。

在通信建立后,上位机可以发送控制指令到下位机,并接收下位机传输的数据。

2. 数据采集:上位机通过通信协议与下位机建立连接后,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指令,要求下位机采集相应的数据。

下位机根据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给上位机。

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和处理。

3. 数据处理与控制: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设定的算法和逻辑,上位机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报警、数据存储和分析等功能。

同时,上位机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通过通信协议发送给下位机,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4. 用户界面与操作:上位机通过显示器将数据结果以图形化或者文字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对上位机进行操作,包括设定参数、调整控制策略、查看历史数据等。

上位机的用户界面应该友好、直观,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监控。

四、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创造、能源监测、交通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或者设备,它通过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来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和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包括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控制等方面。

一、通信方式: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和无线通信等。

1. 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见的串口包括RS232、RS485等。

上位机通过串口与下位机建立连接,通过发送和接收串口数据来实现通信。

2. 以太网通信:以太网通信是一种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连接,通过发送和接收网络数据包来实现通信。

3.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二、数据传输: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不同的协议和数据格式实现,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ASCII码传输、二进制传输和协议传输等。

1. ASCII码传输:ASCII码传输是一种将数据以ASCII码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方式,上位机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ASCII码后发送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数据后再将ASCII码转换为相应的数据。

2. 二进制传输:二进制传输是一种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方式,上位机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后发送给下位机,下位机接收到数据后再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数据。

3. 协议传输:协议传输是一种按照特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常见的协议包括Modbus、CAN、TCP/IP等。

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事先约定好使用的协议,按照协议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三、数据处理: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解析,以获取实用的信息。

1. 数据解析:上位机根据事先约定好的数据格式和协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将数据转换为可读取和可处理的格式,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操作。

上位机和下位机区别

上位机和下位机区别

上位机是指:人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PC,屏幕上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

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片机之类的。

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

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模拟量),转化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

简言之如此,真实情况千差万别不离其宗。

上下位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系统。

在概念上
控制者和提供服务者是上位机
被控制者和被服务者是下位机
也可以理解为主机和从机的关系
但上位机和下位机是可以转换的
我的理解,上位机和下位机,一般是指集中控制系统中的PC机和现场的工控机。

上位机(PC机)主要用来发出操作指令和显示结果数据,下位机(工控机)则主要用来监测和执行上位机的操作指令。

举个例子,蓄电池生产中,需要按工艺要求进行充电和放电。

现场有许多工位,各自配有智能的充放电设备,它们就是“下位机”。

整个车间有一台PC机来集中管理,这就是“上位机”。

上位机软件一般用高级语言编程,如BASIC、C,有比较丰富的图形界面。

下位机的编程,依所用的MCU而异,以汇编为主。

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常见是RS-232,RS-485,当然还有很多,但都是串行方式。

特别是“一对多”的RS-485用得最普遍。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上位机是指控制系统中负责与下位机通信、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的计算机。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上位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和控制,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生产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一、上位机的定义和分类1.1 上位机的定义上位机是指运行在PC或工作站上,用于与下位机进行通信、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的计算机。

它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2 上位机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上位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监视型上位机: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

(2)控制型上位机: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

(3)管理型上位机: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

二、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原理2.1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一种基础通信方式,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通过串行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

串口通信可以分为同步串口通信和异步串口通信两种方式。

2.2 以太网通信原理以太网通信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方式。

在以太网中,数据通过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据包中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等信息。

以太网通信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

2.3 无线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WiFi和ZigBee等。

无线通信具有灵活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

三、上位机数据采集原理3.1 模拟量采集原理模拟量采集是指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过程。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量采集方式有AD转换器和PLC模块等。

3.2 数字量采集原理数字量采集是指将数字量直接输入到计算机或控制器中进行处理和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字量采集方式有输入输出模块和PLC模块等。

四、上位机数据处理原理4.1 数据存储原理数据存储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计算机或控制器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上位机是指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负责与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监控的计算机系统。

它承担着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下发等重要任务,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指令下发、用户界面和通信等五个方面。

一、数据采集1.1 传感器接口:上位机通过与各种传感器进行连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和采集。

传感器接口通常采用模拟输入或数字输入方式,通过采样电路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

1.2 信号调理:上位机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线性化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号调理模块通常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等功能。

1.3 数据采集卡:上位机通过数据采集卡与传感器接口连接,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卡通常具有高速采样、多通道输入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数据处理2.1 数据解析:上位机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将其转换成可读性强的格式。

解析过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单位换算、数据校验等步骤,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显示。

2.2 数据存储:上位机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系统等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2.3 数据处理算法:上位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峰值等统计指标,或者进行数据拟合、滤波、预测等算法操作。

三、控制指令下发3.1 控制指令生成:上位机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和计算,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可以是开关信号、模拟输出信号或网络通信指令,用于控制执行器、执行机构或其他设备。

3.2 控制指令传输:上位机通过通信接口将生成的控制指令传输给控制设备。

通信接口可以是串口、以太网、CAN总线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3.3 控制指令执行:控制设备接收到上位机下发的控制指令后,执行相应的动作或操作。

上位机设计方案

上位机设计方案

上位机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上位机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

作为一种用于控制下位机设备的软件应用程序,上位机在工业自动化和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上位机的概念、设计原则、功能需求以及具体的软件实现方案。

2. 概述2.1 上位机的定义上位机是指运行在PC或嵌入式平台上的一种软件应用程序,用于与下位机设备进行通信、监控和控制。

上位机可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如RS232、CAN、以太网等)与下位机通信,并与用户交互界面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操作控制。

2.2 设计原则上位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界面友好性: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监控。

•实时性:能够实时获取并显示下位机设备的状态和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扩展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下位机设备进行通信。

•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上位机应用程序的稳定运行,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

3. 功能需求基于上述设计原则,下面列出了上位机的主要功能需求:•与下位机通信:支持各种通信协议,如RS232、CAN、以太网等,确保与下位机设备的稳定通信。

•数据采集和显示:实时获取下位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通过图表、表格等方式显示给用户。

•参数设置和控制:支持设置下位机设备的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数据存储和导出: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并支持导出到Excel等格式。

•报警和事件处理: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并能够及时处理异常事件。

•远程监控和控制:支持远程访问和操作,方便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4. 软件实现方案基于上述功能需求,我们将采用以下软件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上位机应用程序:•开发语言:选择一种主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Java等,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

•开发平台:选择一种常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

•数据库:选择一种适用于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数据库,如MySQL、SQLite等。

上位机介绍

上位机介绍

上位机介绍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PC/host computer/master computer/upper computer,屏幕上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

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lave computer/lower computer之类的。

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

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为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

简言之如此,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上下位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系统。

在概念上,控制者和提供服务者是上位机,被控制者和被服务者是下位机,也可以理解为主机和从机的关系,但上位机和下位机是可以转换的。

工作原理两机如何通讯,一般取决于下位机,TCP/IP一般是支持的,但是下位机一般具有更可靠的独有通讯协议,购买下位机时,会带一大堆手册光盘,告诉你如何使用特有协议通讯,里面会举大量例子,一般对编程人员而言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使用一些新的API(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的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罢了,多语言支持功能模块,一般同时支持数种高级语言为上位机编程。

通常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可以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可以有RS232的串口通讯或者采用RS485串行通讯。

当用计算机和PLC 通讯的时候,不但可以采用传统的D形式的串行通讯,还可以采用更适合工业控制的双线的PROFIBUS-DP通讯。

采用封装好的程序开发工具就可以实现PLC和上位机的通讯,当然可以自己编写驱动类的接口协议控制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区别是什么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区别是什么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上位机在系统中起主控作⽤,主要作为系统的规划控制,属于决策层;⽽下位机是具体执⾏
层,主要完成系统规划层下达的任务。

2、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
机。

什么是上位机?
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
⼀般是PC/host computer/master computer/upper computer,
屏幕上显⽰各种信号变化(液压,⽔位,温度等)。

什么是下位机?
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
⼀般是PLC/单⽚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lave computer/lower computer之类的。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区别
上位机:系统中起主控,主要作为系统的规划控制,属于决策层。

下位机:具体执⾏层,主要完成系统规划层下达的任务。

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般是PC,屏幕上显⽰各种信号变化(液压,⽔位,温度等)。

上位机发出的命令⾸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

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般是PLC/单⽚机之类的。

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般为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

简⾔之:上下位机都需要编程,都有专门的开发系统。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例如传感器、执行器等)进行通信和控制的计算机设备。

它通常运行着特定的软件,用于监视、控制和管理下位机设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和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一、上位机的基本组成上位机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1. 硬件部份:上位机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计算机主机是上位机的核心,它负责运行上位机软件并与下位机进行通信。

显示器用于显示上位机软件的界面和相关信息。

键盘和鼠标则用于操作上位机软件。

2. 软件部份:上位机的软件是实现上位机功能的关键。

上位机软件通常包括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户界面模块等。

通信模块负责与下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等。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和监视下位机设备。

二、上位机的工作原理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连接下位机:首先,上位机需要与下位机建立连接。

根据具体的通信方式,上位机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方式与下位机进行物理连接。

2. 数据通信:一旦连接建立,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就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下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处理。

同时,上位机也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指令,控制下位机的运行状态。

3. 数据处理: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传来的数据后,需要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解析、分析和存储。

上位机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法处理,例如滤波、数据转换等。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用于监视下位机设备的状态、分析设备性能等。

4. 用户界面:上位机通常提供一个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和监视下位机设备。

用户界面模块负责显示上位机软件的界面,并提供各种操作和监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上的按钮、输入框等与下位机进行交互,例如发送指令、修改参数等。

5. 数据存储和分析:上位机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者文件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上位机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位机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上位机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上位机是指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智能设备来控制和监视下位机的一种软件系统。

它作为一种控制层的存在,通过与下位机通信来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上位机通常具备图形化的界面,提供给用户便捷的操作方式。

上位机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上位机可以对下位机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对其运行状态、参数设置等进行实时展示和设定。

其次,上位机可以对下位机进行远程控制,无论是控制下位机的开关机操作,还是对其进行远程调试和维护,上位机都能够提供便利。

此外,上位机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下位机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上位机具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是使其成为控制和监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上位机可以实现与多个下位机的相互通信,从而实现对多个下位机的集中控制和监测。

其次,上位机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确保下位机的正常工作。

此外,上位机还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功能定制和扩展。

总之,上位机作为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下位机的控制和监测,上位机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位机在工业控制、自动化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上位机将会呈现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各行各业的控制系统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时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清晰性和信息传递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对上位机基础知识的概览。

在引言的第一个部分——概述中,将会对上位机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和介绍。

通过定义上位机,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还可以提供上位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场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个部分——文章结构,将对本篇长文的整体组织方式进行概述。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如PLC、单片机等)进行通信的计算机设备,它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上位机的工作原理1. 通信协议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依靠一定的协议来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CAN、Ethernet等。

上位机需要根据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来进行相应的配置和编程。

2. 数据采集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可以实时采集下位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数据。

采集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各种参数。

上位机可以通过编程来设置采集的频率和采集的数据类型。

3. 数据处理上位机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和监测。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数据的滤波、数据的计算、数据的转换等操作。

上位机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各种数据处理算法。

4. 控制指令下发上位机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开关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

上位机通过编程来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信协议将指令发送给下位机。

5. 监控与显示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控下位机的运行状态,并将监控的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监控界面可以包括仪表盘、曲线图、报警信息等。

上位机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监控界面的设计和显示。

6. 数据存储与分析上位机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存储的方式可以包括数据库存储、文件存储等。

上位机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功能。

三、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自动化上位机可以与PLC、DCS等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例如,在汽车创造过程中,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2. 智能家居上位机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光、智能门锁等)进行通信,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与下位机(通常是嵌入式系统或者传感器)进行通信和控制的计算机。

上位机通过串口、以太网或者无线通信等方式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互和指令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上位机的工作原理1. 数据采集与传输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的通信接口,获取下位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数据。

下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方式传输给上位机。

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和处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控制操作。

2. 数据处理与分析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传输的数据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协议进行数据解析。

解析后的数据可以是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也可以是下位机执行器的状态信息。

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可以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趋势分析和预测。

3. 控制指令的下发上位机不仅可以接收下位机传输的数据,还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

上位机根据用户的操作或者预设的逻辑,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指令发送给下位机。

下位机接收到指令后,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如打开/关闭执行器,调节传感器采集频率等。

4. 用户界面与人机交互上位机通常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

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界面设置参数、查看实时数据、进行控制操作等。

上位机界面可以是PC端软件、手机APP等形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和监控手段。

5. 数据存储与远程访问上位机通常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支持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连接上位机,实时查看数据、进行控制操作,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各种设备,如机器人、PLC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bVIEW百科名片LabVIEW程序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的,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

目录版本信息简介特点版本信息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虚拟仪器(VI) 的概念虚拟仪器[1](virtual instrument)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

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粗略地说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计算机装入仪器,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智能化的仪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其体积的日趋缩小,这类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目前已经出现含嵌入式系统的仪器。

另一种方式是将仪器装入计算机。

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

虚拟仪器主要是指这种方式。

上面的框图反映了常见的虚拟仪器方案。

虚拟仪器[1]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

虚拟仪器[1]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

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 NI 公司的 LabVIEW[2]。

虚拟仪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计算机测控系统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PC机出现以后,仪器级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甚至在 Microsof t公司的 Windows 诞生之前,NI公司已经在Macintosh计算机上推出了LabVIEW2.0 以前的版本。

对虚拟仪器和LabVIEW [2]长期、系统、有效的研究开发使得该公司成为业界公认的权威。

目前LabVIEW 的最新版本为 LabVIEW2009,LabVIEW 2009 为多线程功能添加了更多特性,这种特性在 1998 年的版本 5 中被初次引入。

使用LabVIEW 软件,用户可以借助于它提供的软件环境,该环境由于其数据流编程特性、LabVIEW Real-Time 工具对嵌入式平台开发的多核支持,以及自上而下的为多核而设计的软件层次,是进行并行编程的首选。

普通的 PC 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点。

用它构建的虚拟仪器[1]或计算机测试系统性能不可能太高。

目前作为计算机化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制定了VXI 标准,这是一种插卡式的仪器。

每一种仪器是一个插卡,为了保证仪器的性能,又采用了较多的硬件,但这些卡式仪器本身都没有面板,其面板仍然用虚拟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

这些卡插入标准的 VXI 机箱,再与计算机相连,就组成了一个测试系统。

VXI 仪器价格昂贵,目前又推出了一种较为便宜的 PXI 标准仪器。

LabVIEW 的概念与 C 和 BASIC 一样,LabVIEW[2]也是通用的编程系统,有一个完成任何编程任务的庞大函数库。

LabVIEW[2]的函数库包括数据采集、GPIB、串口控制、数据分析、数据LabVIEW标志显示及数据存储,等等。

LabVIEW[2]也有传统的程序调试工具,如设置断点、以动画方式显示数据及其子程序(子VI)的结果、单步执行等等,便于程序的调试。

LabVIEW[2](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种用图标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语言。

传统文本编程语言根据语句和指令的先后顺序决定程序执行顺序,而 LabVIEW [2]则采用数据流编程方式,程序框图中节点之间的数据流向决定了VI及函数的执行顺序。

VI指虚拟仪器,是 LabVIEW [2]的程序模块。

LabVIEW [2]提供很多外观与传统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类似的控件,可用来方便地创建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在 LabVIEW [2]中被称为前面板。

使用图标和连线,可以通过编程对前面板上的对象进行控制。

这就是图形化源代码,又称G代码。

LabVIEW [2]的图形化源代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流程图,因此又被称作程序框图代码。

编辑本段特点尽可能采用了通用的硬件,各种仪器的差异主要是软件。

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创造出功能更强的仪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

未来虚拟仪器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各种标准仪器的互连及与计算机的连接。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 IEEE 488 或 GPIB协议。

未来的仪器也应当是网络化的。

[2]LabVIEW[2](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

LabVIEW [2]集成了与满足 GPIB、VXI、RS-232和 RS-485 协议的硬件及数据采集卡通讯的全部功能。

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ActiveX 等软件标准的库函数。

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软件。

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

图形化的程序语言,又称为“G” 语言。

使用这种语言编程时,基本上不写程序代码,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图或框图。

它尽可能利用了技术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所熟悉的术语、图标和概念,因此,LabVIEW[2]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工具。

它可以增强你构建自己的科学和工程系统的能力,提供了实现仪器编程和数据采集系统的便捷途径。

使用它进行原理研究、设计、测试并实现仪器系统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 LabVIEW[2],可产生独立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它是一个真正的32位/64位编译器。

像许多重要的软件一样,LabVIEW[2]提供了Windows、UNIX、Linux、Macintosh的多种版本。

它主要的方便就是,一个硬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软件,就可以实现不同的仪器仪表的功能,非常方便,是相当于软件即硬件!现在的图形化主要是上层的系统,国内现在已经开发出图形化的单片机编程系统(支持32位的嵌入式系统,并且可以扩展的),不断完善中(大家可以搜索CPUVIEW 会有更详细信息;)。

编辑本段版本信息简单回顾一下LabVIEW最近的发展历史(也仅限于我能够收集到的版本),从这里也可以间接的体会到LabVIEW的发展速度有多快。

从LabVIEW 的软件版本来看(我能收集到的),应该有LabVIEW 5系列、LabVIEW 6系列、LabVIEW 7系列和LabVIEW 8系列。

发布年份可能有误,以NI为准。

LabVIEW 5.0 发布于:1998年LabVIEW 5.1.1 发布于:2000年3月LabVIEW 6.02 发布于:2001年2月LabVIEW 6.1 发布于:2002年1月LabVIEW 7.0 发布于:2003年5月LabVIEW 7.1 发布于:2004年4月LabVIEW 7.1.1 发布于:2004年11月LabVIEW 8.0 发布于:2005年10月LabVIEW 8.0.1 发布于:2006年2月LabVIEW 8.20 发布于:2006年8月LabVIEW 8.2.1 发布于:2007年3月LabVIEW 8.2.1f4 发布于:2007年9月LabVIEW 8.5 发布于:2007年8月LabVIEW8.5.1 发布于:2008年4月LabVIEW8.6 发布于:2008年8月LabVIEW8.6.1 发布于:2009年2月LabVIEW 2010 发布于:2010年8月从NI的LabVIEW版本号,可以看出:1、 系列号:5、6、7、8表示新的系列,软件结构或功能可能有重大改进(付费升级)2、 版本号:5.x 、6.x 、7.x、8.x 表示软件有新的内容或比较大的改进(付费升级)3、 版本号:5.x.x 、6.x.x 、7.x.x 、8.x.x 表示软件较上个版本进行了修补(免费升级)参考书籍基于LabVIEW 的单片机温度测控系统设计作者:肖金壮 张伟 王洪瑞 魏会然 来源:微计算机信息 录入:better 字体: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LabVIEWAbstract: By using LabVIEW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 PC-based supervisory interface is designed. The PC communicates with the 89C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via serial communication, then the process parameter can be acquir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PC. Thi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s simple to design; it simplifies the hardware architecture and is convenient to be modified, it also has good extensibility.Keywords: Serial Communic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摘要: 利用LabVIEW 开发环境设计PC 上位机的监控界面,上位机通过串行口与89C51单片机通信,从而实现对过程参数的测量和控制。

该测控系统设计简单,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并且易于修改,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关键词: 串行通信; 温度测控系统; 单片机1 引言虚拟仪器技术已经在测试测量以及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提供的LabVIEW 软件和相关硬件,可以方便快捷的设计出所需的测控系统,但其提供的硬件大都比较昂贵。

这里设计的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上位机PC通过自带的串行口,和单片机进行通信。

在此基础上,使用LabVIEW 8.0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实现对被控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

下位机采用89C51单片机,单片机外围电路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其传到上位机。

上位机根据从单片机得到的数据,完成被控量的显示和控制。

为了实现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还需设计一个电平转换电路,这里使用的核心芯片是MAX232C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