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语文1.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完美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完美版
2.想象画外之景:河豚想跳出水面,他会说些 什么?他的动态是什么样的?
统编教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想象说话:
诗人看到了这些,心里是怎样想的?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动态描写 沙暖/睡/鸳鸯。→静态描写
飞燕的繁忙飞行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 机,鸳鸯的闲适熟睡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看谁背得快
绝句 [唐]杜甫
“最佳背诵小组”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 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 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 欣赏外界的景物,有感而发 。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作者
苏轼(1037年— 1101年),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 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 坛领袖,在诗、词、 散文、书、画等方面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三首》(教案)

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绝句【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融、燕、鸳、鸯”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古诗大意,从诗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想象感受春天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更广阔的诵读中初步感受经典的魅力和影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导入。

1.背诵喜欢的古诗,了解杜甫。

(课件出示杜甫简介)2.课件出示《绝句》。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再出示《绝句》,引导学生初步进入古诗画面,更好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

二、通读古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融、鸯”。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1.形近字辨析:“隔——融”“怨——鸳”“央——鸯”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鸳、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笔顺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笔顺课件(共14张ppt)

结构:上下
组词:芦苇 芦花
造句:在这个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编芦席。 笔顺:

音序:Y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新芽 发芽
造句:茅屋外的草地上,小草又发芽了。 笔顺:
méi
音序:M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梅花 雪梅
造句:海边的高山上种满了蜡梅树。 笔顺:

音序:X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清溪 溪水
1 古诗三首
rónɡ
音序:R
部首:鬲
结构:左右
组词:融化 融解
造句:他和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笔顺:
yàn
音序:Y
部首:灬
结构:上中下
组词:燕子 海燕
造句:几只身着黑衣的春燕在屋檐下筑巢。 笔顺:
yuān
音序:Y
部首:鸟
结构:上下
组词:鸳鸯
造句:一对鸳鸯浮在水塘边柳荫下闭目休息。 笔顺:
yānɡ
音序:Y
部首:鸟
结构:上下
组词:鸳鸯ຫໍສະໝຸດ 造句:被面上,绣着成双作对的鸳鸯。 笔顺:
huì
音序:H
部首:心
结构:上下
组词:惠顾 惠赠
造句:老师充满智慧的话语让我们受惠无穷。 笔顺:
chónɡ
音序:C
部首:山
结构:上下
组词:崇高 崇敬
造句:我们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笔顺:

音序:L
部首:艹
造句:溪水在岩石间欢快地吟唱着。 笔顺:
fàn
音序:F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广泛 泛舟
造句: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笔顺:
jiǎn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分别是《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

1.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全文如下: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全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

全文如下: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以上就是三首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1.古诗三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惠崇春江晚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1.古诗三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惠崇春江晚景》

注释
①迟日:春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③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 常结对生活。
课文解读
迟日江山丽
江山沐浴着 春光,多么 秀丽。
春风花草香
春风送来花 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
燕子衔着湿 泥忙筑巢。
沙暖睡鸳鸯
暖和的沙子 上睡着成双 成对的鸳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 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 成双成对的鸳鸯。
课文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 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课文朗读
惠崇春江晚景
sòng sū shì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 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②芦芽:芦苇的嫩芽。 ③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课文解读
桃花初开 鸭子戏水 蒌蒿长势很旺 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来
从哪些景物可以知 道春天来了?你还 知道春天的哪些景 物,它们又是什么 样的?
我还知道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小溪里的冰融化了叮叮咚咚地流淌; 杨柳树都开始枝条柔软,接着就是扬出白色的 花絮……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字词学习
yuān yāng
鸳鸯
tún
河豚
huì chóng
惠崇
jiǎn
减少
róng yàn yuān yāng huì chóng lú
融燕 鸳 鸯惠 崇芦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1.古诗三首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图地荡漾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3.荷花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有关想 象的习作。 2.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变” 的范围比较广泛。
3.想象要合理。
我有一些问题需要弄清楚?
小朋友:1.我们要“变”些什么呢? 2.我们在记录“变”事情时,要怎样去想象呢? 3.我们的想象是否任意发挥呢? 4. 想象的内容怎样才能打动别人呢?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古诗
诗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注释: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
学古诗
诗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 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 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 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学古诗
诗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阴:树荫。
学古诗
诗句: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 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 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 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 些幽趣。
总结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 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 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 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 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 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 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 “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 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 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 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我会读

假如我会变
人教版 第八单元作文
本次习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编一个故事。 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变” 现在,清楚了吧,本次习作的内容是──
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学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 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学古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 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 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 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你知道“蒌蒿”是什么吗?
我能猜出“蒌蒿”是一种植物, 因为……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 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诗以“迟日”
开头,“迟日”指春天,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 “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描绘出一 幅广阔的画面。后两句主要写鸟儿们在阳光下活泼、可 爱的形象特征,“飞燕子”、“睡鸳鸯”描摹两种鸟儿, 一动一静,动静搭配,相映成趣。它们分别与“泥融”、 “沙暖”搭配,使春天温馨的气息更加浓厚。
chóng
崇 崇高 崇拜 崇敬

芦 芦苇 芦花

芽 豆芽 发芽 嫩芽
duǎn
短 短期 长短 短处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确定自己要写什么了吗?
你曾经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 你曾羡慕魔术师那一双善于变化的手吗? 有的同学回答一定会非常肯定:是的! 假如现在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 呢?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乱七八糟地说说这个,讲讲那个,最 后形成出来的东西模糊不清。 这样没有重点的去写就不会留给大家任何的印象。
这首诗语言优美,似乎把整个春天都呈现在了我们的 眼前。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诗人笔下的这幅春日美景图中,都写 了哪些景物?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叶绍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huì

实惠 优惠 恩惠
róng
融 融化 融入 消融
yàn
燕 燕子 飞燕
yuān
yāng
鸳鸯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白天渐长, 所以说“迟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 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里指泥土湿润。
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 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我会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 叶绍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名僧, 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 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 景》所写的题画诗。
学古诗 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美,现在,让我们 一起学习三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吧!
绝 句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 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三 衢 道 中
méi

我会写
梅花 梅子


我会写
溪流 小溪
fàn

我会写
广泛 泛舟
jiǎn

我会写
减法 减轻 减价
我会读
鸳鸳惠
我会读
崇豚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三衢:即浙江衢州, 境内有三衢山,所以 又叫“三衢”。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融、燕” 等13个生字,理解“迟日、
泛、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体 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 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