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王菡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要:农业落后一直是苏联与其继承国俄罗斯的一个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这迫使苏联时期各届领导人一上台都先抓农业问题。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与普京亦力图通过农业改革来解决农业问题,俄罗斯的农业开始恢复和发展。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农业改革

一、俄罗斯农业的历史问题

农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一个薄弱部门。斯大林执政时期大规模的饥荒就发生两次,一次是30年代初集体化时期,一次是二战后。每次饥荒饿死的人数以数百万计。1950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为6480万吨,1913年沙俄时期为7250万吨,同期,肉类分别为490万吨与500万吨,人均谷物为447公斤与540公斤,畜产品为27公斤与31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的水平。赫鲁晓夫一上台之所以首先抓农业,是因为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农业处于严重落后状态,苏联尚未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农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勃列日涅夫一上台,亦不得不首先推行加强农业的政策。但同样出现经常性的农业歉收。1979—1982年出现连续4年歉收。1973年苏联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一年净进口1904万吨。1985年进口粮食4420吨,1989年为3700万吨。长期以来,苏联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美国的20—25%。苏联时期一直改变不了农业的落后状态,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如由于为了实现超高速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一直实行对农民剥夺的政策。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指导下,把解决农业问题着力点放在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停顿地改变与折腾生产关系上。斯大林时期搞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明显的例子。这对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还继续实行合并农庄与把农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政策。与此同时,不顾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顾集体农庄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上也全面推行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一样的指令性计划那一套做法。苏联剧变后,俄罗斯新执政者为了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对城市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并且也对农业进行改革,农业领域的改革,涉及到两个相互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内容:即农业土地所有制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组问题。

俄罗斯农业问题始终未得到好的解决,特别是粮食问题。由于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存在,使俄罗斯粮食生产呈现出波动幅度较大、产量低、品质差等特点。由于全俄罗斯大约有1200万hm2的粮食面积遭受到比较严重的旱灾,再加上有些人存有经济已经好转的错误认识,削减农业投资,结果使该年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急剧下降。生产的肉类、奶和奶制品只能满足需求的60%、70%~80%。全俄有1/3的食品依赖进口,在大城市,

50%以上的食品来自国外。俄罗斯人均农业用地却不能生产出满足居民需求的食品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政府对农业经济制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二、俄罗斯的农业改革与现状

(一)、土地的私有化

土地私有化作为俄罗斯私有化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形成新兴的农场主阶级,并推动新型市场农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根据1990 年通过的《土地法》、1991 年4 月25 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该法典为“根本改革俄罗斯联邦土地关系、保护土地所有者、土地占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权利,组织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供了法律保证。”根据这一法典,在俄罗斯取消了土地的单一形式,确定了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991 年12 月27 日发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实施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等法律法规,俄罗斯实行土地制度改革。2001 年10 月10 日,即经过7 年争论之后正式通过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规定,包括农业用地在内的土地可以实行私有化,但只允许非农业用地( 居民点占地、工业、交通和邮电用地等,约占全部农业用地的2.7% 进入流通。2002 年7月9 日,俄罗斯通过《农用土地流通法》并在6个月内生效。该法有限制地允许农用土地买卖,但禁止将农用土地卖给外国人、无国籍人士和外资股份超过50%的合资企业。经过土地所有制改革,到1998 年年初全俄11200 万农村居民获得了1.159 亿公顷土地,地方自治机构得到了3 600 万公顷土地,而个人副业、集体果园和花园占地达840 万公顷,建立土地再分配基金3 300 万公顷。1998年,农业经济私有成分从1993 年的64.2%上升到87.1%。2000 年,97%的土地所有者已经得到了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私有化使俄罗斯实现了由原来的土地单一国有制(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经营)转变为以私有和集体所有为主、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彻底解决了苏联时期70 多年的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状态,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此外,农业企业也根据1992 年9 月4 日颁布的《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企业私有化条例》进行了所有制改造。到1996 年年底,91%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6%的农业服务企业和89%的粮食制品企业均实现私有化和股份化。为了加快土地及林地的自由流通,为了提高土地及林地的利用率,2005 年7 月普京总统签发了《农用土地流通法》和《土地规划法》。这两部法简化了农用地的占有、使用和处理程序,为公有土地( 包括林地) 的股份转让及土地租赁抵押、托管、转让扫清了障碍。

(二)、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的改组

俄罗斯对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改组是依据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制度的决议》进行的。从1992年初开始实施对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改组和重新登记,经过改组和重新登记后,1993年初约有70%的集体农庄和农场被改组成集体企业、合作社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有企业。重新登记后私人农场并未大量出现,大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选择了合伙、合股等共同占有的经营形式,一部分仍然保留

了原有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地位。据世界银行公布资料,截止1993年1月,俄罗斯42%的集体农庄,28%的国营农场是以合伙制形式注册的。1993年初,俄罗斯农业经营组织的结构是集体农场占27%,国营农场占28%,各种合伙制农场占32%,其他形式的农场及农场协会占19%。到1995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改组结束时,国营经济成分在农业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0%以下。而以财产和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企业,约占重新登记生产单位数的85%。在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同时,俄罗斯政府试图效仿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私人农场,于是把发展农户经济作为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目标之一。1991年初俄罗斯约有4.9万个农户经济。为了鼓励私人农户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政府从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信贷政策上都制定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1992年建立农户经济13.4万个,1993年建立8.7万个,但由1993年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恶化,陷入转轨萧条之中,对农户经济的支持政策难以为继,许多农户因资金短缺,生产技术设备不足,生产陷于停滞状态,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将单一强调加速发展农户经济的方针调整为农户经济同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经济并存和自由发展的方针。随着政策的调整,对农户的经济支持减弱,农户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96年农户经济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一些农户的自行解体。在此后的几年里农户经济大大萎缩,到1998年初全俄罗斯农户经济减少到27.43万个,在整个农业总产值中,农户经济只占2%。

(三)、现状

土地产权明晰彻底打破了存在几十年的农民只是国家的雇佣工人的体制,改变了农民严重依赖国家和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习惯,促进了农民自主创业精神。农业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建立,为释放农业生产力提供了基础。家庭农场、个体农户和小型农业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如小型农业企业数量从1996年的1.09 万家增加到2002 年的1.7 万家,平均赢利面从42.4%提高到58%;小型农业企业产出占全国小型企业总产出的比重从1997 年的0.8%提高到2002 年的1.46% 。

由于农业改革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整个经济环境不佳等因素,1991~1998 年俄农业总产值下降近42.7%。然而,从1999 年起,俄罗斯农业生产走出低谷,2000 年、2001 年年增长率分别高达7.7%和7.5%,2002~2004 年农业增长率分别为1.5%、1.3%和1.6%,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俄罗斯农业总产值在1997~2000 年的3 年中共增长1.73 倍,粮食产量从1996~2000年的年均产量6 520 万吨增加到2004 年的71810 万吨。俄罗斯摘掉了几十年粮食进口大国的帽子,粮食出口量甚至从2001 年的320万吨提高到2002 年的1 400 万吨和2003 ~2004 年度的1 700 万吨。食品及其加工原料出口额从1995 年的35.34 亿美元增加到2000 年的74.45 亿美元,占俄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4.2%增加到7.1%。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农产品总出口中的份额达到4.1%。俄国内农业的发展降低了食品对进口的依赖,如鸡肉进口从2001 年的128 万吨减少到2004 年的99万吨,下降了22%。农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从1998 年亏损28%转为2000 年赢利7%,农业总利润从1999 年的139 亿卢布增加到2001 年的252 亿卢布。2004 年, 农业利润同比增长15.2%,农业赢利面从2003 年的55%上升到66.5%。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预计,2007 年前俄农业生产年增长率将达到3%;2008 年俄粮食产量将达到约9 000

万吨,粮食出口将达到11400~1 600万吨,进入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行列。

三、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启示

(一)、重视并支持农业稳定发展是实现整个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1、改革必须一揽子推进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的根基;改革必须一揽子进行,不能单打一,孤军冒进。近10年来,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重心放在国有产权私有化改造、价格自由化、财政金融紧缩政策、小政府化等上面,尤其偏重于城市改革,而对农村改革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并缺乏有效的综合性改革与治理措施。具体地说,在急剧转轨的过程中,仅仅把土地关系的重新调整作为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而缺乏相配套的改革措施、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推广、市场信息、信贷资金和其他服务等系统支持;在打破农村旧的生产关系时,未能及时建立起新的市场激励机制。这些显然是俄整个20 世纪90 年代出现诸如农业生产急剧下滑(下降42.7%)、粮食供应不足、农民生活改善缓慢、农村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衰败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

2、国家支持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其稳定性较差、对外部条件的依赖程度较大,如气候、市场和政策等。俄科学院经济所舒梅列夫院士与泽尔德涅尔博士主张,必须制定明确的国家战略计划,包括恢复和增加土地产出、发展合作和联合、利用土地租赁租金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和增加就业等。在工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失业农民向城市工业转移的局限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后果。因此,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他指出,没有农村经济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俄罗斯的复兴。为此, 俄政府实施以国家扶持、国家调控与农村及土地所有制改革有机结合的农业政策。很显然, 经过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近年俄农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大国。从俄罗斯这面镜子可以看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不能以牺牲农民福利和抑制农业发展为代价)是大势所趋。否则,适得其反,很容易拖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后腿。

(二)、明晰土地所有权关系是建立现代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 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农民以地为天,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明晰与稳定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保证之一。一方面,缺乏稳定可靠的土地产权关系和土地自由流转,容易产生对土地短期性竭

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和不正常利用,或者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土地产权关系既是个非常敏感的复杂问题,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俄土地私有化法和流通法经过多年的争论已得以通过。最近几年,俄农业关系逐步理顺,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俄农业激进私有化改革对中国来说不一定可取,但土地产权关系不以法律形式明确下来,也很容易产生上述严重问题。

(三)、推进农业专业化与集约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

集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之一。规模高效是国际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美国以不到5%的大农场提供50%的农产品,以2%的农民养活98%的居民,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人少地广、机械化基础好的特点决定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组织方式是增加农业产出的重要出路。因此,普京执政后,进一步强调鼓励发展大型农业企业的方针,即实施大农业战略。近年俄罗斯新型农场的发展及其效益提高表明,单个农民的分散组织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途径,只有与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才是发展方向。尽管私有农场的成长需要时日,但土地私有化和有条件的流通为具有竞争力的农场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大型农工综合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俄罗斯农业复兴的火车头。中国则人多地少,按农民人头平均分配土地资源,目的在于保证每个农民享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但这与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与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因此,按照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破除陈旧落后的思维,找到适合新形势、新变化的新对策, 发展现代化、集约化大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效率解决“三农”问题既迫在眉睫又势在必行。

(四)、正确处理农业对外开放与保护本国农业的关系

正确处理农产品的进出口关系,注意食品市场的内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大事。20 世纪90 年代,由于进口管制松弛和灰色进口大增,外国农副产品大量倾销一度对俄罗斯农业生产者造成巨大打击。当时, 俄罗斯政府利用外国贷款大量进口谷物,也使本国的谷物生产受到冲击。俄罗斯曾一度失去了肉类、烟草、蔬菜、水果等产业集群,其中肉类进口达40%左右,水果进口达30%以上,而每年的食品进口也要花去几十亿美元。农产品适度进口是必要的,但不应让本国农业萎缩而成为进口大国。后来, 俄罗斯政府显然注意到农业保护的重要性。正像前面已提及的,目前在“入世”方面,俄坚持捍卫农业补贴底线不动摇。此外, 俄还要求WTO 成员国同意俄政府继续在国内对油气、电力、水等自然资源实行低价出售并向相关产业提供信贷优惠,以保持农工综合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跃勤.俄罗斯私有化辨析. [J]领导者(香港),2004(1).

2.林跃勤,刘文革.俄罗斯这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J]北大商业评论,2004(6).

3.苏永乐.俄罗斯的农业改革及经验教训. [J]理论导刊,2005(4).

4.刘美珣.中国与俄罗斯两种改革道路.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许新.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 [M]人民出版社,2001.

6.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命运. [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初中地理知识点:俄罗斯的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俄罗斯的农业 一、选择题 1.国际上将俄罗斯划分为欧洲国家,原因是 A.大部分领土在欧洲 B.大部分人口、首都、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 C.居民都是白种人 D.经济发达 俄罗斯能源矿产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50%,总统普京要求政府大力促进农业发展,他说:“考虑到我们的土地、水资源,我们要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要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的供应商。”据此读图,完成2~3题。 2.据图可知,俄罗斯出口的能源矿产有 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天然气⑤铅锌矿⑥金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④⑤⑥D.②⑤⑥ 3.关于俄罗斯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的目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改变对能源矿产出口的严重依赖 B.降低整个国家对食品进口的依赖 C.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各产业均衡发展 D.大规模开发北部领土,实现经济腾飞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完成4~5题。

4.俄罗斯国土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产量不稳定,影响其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人口 5.有关俄罗斯叙述正确的是 A.铁路线的分布东部密集,西部稀疏B.主要工业区沿北冰洋沿岸分布C.该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D.该国与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相同读沿60 N纬线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西欧平原 B.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C.③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D.④是东西伯利亚山地 7.关于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跨亚、欧两洲与东、西两半球 B.国土的四分之三位于亚洲,但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C.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D.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广大,是该国主要的农业区 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18年6月14日23点开幕,据此回答8~10题 8.世界杯足球赛开幕时,莫斯科(东三区)当地时间为 A.6月13日18点B.6月13日23点 C.6月14日18点D.6月15日18点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Tuesday, February 7, 12 俄罗斯有辽阔的平原,占国土的70%。主要有两个:东欧平原有400万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贝加尔湖深约1620多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总面积约为8.6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0.5%。俄罗斯还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气占世界36.1%,石油占14.3%,煤占16.2%。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 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

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其经验借鉴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其经验借鉴 林跃勤 一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内容 ( 一) 打破国家垄断, 实行土地私有化 土地私有化作为俄罗斯私有化的组成部分, 首先是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将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形成新兴的农场主阶级, 并推动新型市场农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根据1990 年通过的《土地法》、1991 年4 月25 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1991 年12 月27 日发布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实施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等法律法规, 俄罗斯实行土地制度改革。2001 年10 月10 日, 即经过7 年争论之后正式通过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规定, 包括农业用地在内的土地可以实行私有化, 但只允许非农业用地( 居民点占地、工业、交通和邮电用地等, 约占全部农业用地的2.7%) 进入流通。2002 年7月9 日, 俄罗斯通过《农用土地流通法》并在6个月内生效。该法有限制地允许农用土地买卖, 但禁止将农用土地卖给外国人、无国籍人士和外资股份超过50%的合资企业。 经过土地所有制改革, 到1998 年年初全俄11200 万农村居民获得了1.159 亿公顷土地, 地方自治机构得到了3 600 万公顷土地, 而个人副业、集体果园和花园占地达840 万公顷, 建立土地再分配基金3 300 万公顷。1998年, 农业经济私有成分从1993 年的64.2%上升到87.1%。2000 年, 97%的土地所有者已经得到了土地所有权证书。土地私有化使俄罗斯实现了由原来的土地单一国有制(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经营) 转变为以私有和集体所有为主、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彻底解决了苏联时期70 多年的土地所有权与经营 权分离状态, 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此外, 农业企业也根据1992 年9 月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启示 王菡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要:农业落后一直是苏联与其继承国俄罗斯的一个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这迫使苏联时期各届领导人一上台都先抓农业问题。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与普京亦力图通过农业改革来解决农业问题,俄罗斯的农业开始恢复和发展。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农业改革 一、俄罗斯农业的历史问题 农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一个薄弱部门。斯大林执政时期大规模的饥荒就发生两次,一次是30年代初集体化时期,一次是二战后。每次饥荒饿死的人数以数百万计。1950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为6480万吨,1913年沙俄时期为7250万吨,同期,肉类分别为490万吨与500万吨,人均谷物为447公斤与540公斤,畜产品为27公斤与31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的水平。赫鲁晓夫一上台之所以首先抓农业,是因为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农业处于严重落后状态,苏联尚未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农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勃列日涅夫一上台,亦不得不首先推行加强农业的政策。但同样出现经常性的农业歉收。1979—1982年出现连续4年歉收。1973年苏联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一年净进口1904万吨。1985年进口粮食4420吨,1989年为3700万吨。长期以来,苏联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美国的20—25%。苏联时期一直改变不了农业的落后状态,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如由于为了实现超高速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一直实行对农民剥夺的政策。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指导下,把解决农业问题着力点放在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停顿地改变与折腾生产关系上。斯大林时期搞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明显的例子。这对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还继续实行合并农庄与把农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政策。与此同时,不顾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顾集体农庄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上也全面推行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一样的指令性计划那一套做法。苏联剧变后,俄罗斯新执政者为了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对城市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并且也对农业进行改革,农业领域的改革,涉及到两个相互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内容:即农业土地所有制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组问题。 俄罗斯农业问题始终未得到好的解决,特别是粮食问题。由于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存在,使俄罗斯粮食生产呈现出波动幅度较大、产量低、品质差等特点。由于全俄罗斯大约有1200万hm2的粮食面积遭受到比较严重的旱灾,再加上有些人存有经济已经好转的错误认识,削减农业投资,结果使该年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急剧下降。生产的肉类、奶和奶制品只能满足需求的60%、70%~80%。全俄有1/3的食品依赖进口,在大城市,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朱行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加强,俄罗斯政府正式将农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并且制定出一系列农业法规,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必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4年之久的辩论之后,俄罗斯新农业法——《联邦农业发展法》,于2006年12月28日获得联邦委员会批准,并经普京总统签署于2007年1月11日颁布生效。新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定义,规定了包括个人和法人团体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他个人、法人团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原则、方向和措施,为在农业发展领域实施社会经济政策确立了法律基础。新农业法还规定,政府必须每5年制定一个农业发展和市场调节规划,以确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预算。 根据新农业法规定,俄罗斯政府于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的目标:一是可持续性农村发展,其中包括扩大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二是改进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竞争能力,其中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实现现代化和加快重点领域发展以替代进口;三是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土壤保护。2007—2012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牲畜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 该规划规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政府将在2007—2012年期间共拨款11000亿卢布(1卢布约合0.037美元,下同),其中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承担5513亿卢布和5443亿卢布。政府拨款资金的重点投入方向:一是可持续性农

村发展;二是为发挥农业功能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发展重点农业领域;四是农业资金可持续性;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调节。 该规划要求,为了方便各类农业生产者获得贷款,要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农业银行及其支行网点;为了更新现有的农业机械,要创建鼓励私人投资的良好环境;为了降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收入风险,要强化国家对农作物的保险,将作物保险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从2006年的18%提高至2012年的40%,政府为粮食、油籽、工业作物、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及多年生作物提供40%的作物保险费;为了减少进口,要将国产食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3%提高至2012的70%,将进口肉类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5%降低至2012的25%;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和促进粮食出口,要通过平衡生产与消费、提供农产品干预信息和支持粮食出口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要创建“国家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在2009年以后将继续对进口肉类实施税率配额制度,废除税率配额制度中的国家分配,提高超配额税率。 笔者认为,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农业被正式列为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 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土地近2亿hm2,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农业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政府财政补贴几乎终止、经济改革变化多端、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严重的打击。1991—2001年间,农业生产总量下降了1/3,食品产量下降了1/2。1990—2006年间,牛存栏数量下降了60%。

成都俄语培训:俄罗斯农业概况

俄罗斯农业概况 从6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主要是全盘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科学化和知识化,从而逐步改变以前的粗放经方式,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俄罗斯农业中的主要项目,如谷物、马铃薯、亚麻、肉乳等产品,占原苏联的1/2到 1/3。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速度受到动荡局势的影响;1991年农工综合体产品总值,包括农业总产值比1990年减少5%,并低于最近5年的平均产值;1991年,国家谷类收购量达2250万吨,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1991年国家向日葵收购量170万吨,比1990年少产25%。国家土豆收购量470万吨比1990年少产6%,国家蔬菜收购量440万吨,比1990年少产28%;1991年,向国家交售油料的数量是近6年以来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来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国家已征购到12300万吨粮食,较去年增加150万吨,粮产量为250万吨,较去年增加50万吨,土豆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年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值的57%。十月革命后,原苏联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农业发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苏联全力发展重工业,加上国内战争、卫国战争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失误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50年代中期起,农业开始得到重视,旧的农业体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60年代,开始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实行了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改善农村经济关系,采用各种承包制、租凭制,改变农业投资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改造等措施,试图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力争在短期内解决食品供应问题。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从原苏联晚期开始,农业就处于滑坡状态;1990年起,农业产值呈负增长;1991年,俄罗斯农业产值下降5%;到1992年,农业产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达12%,畜产品下降幅度更大,如头9个月肉产品产量下降27%。 种植业 俄罗斯的种植业主要包括谷类作物、经济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亚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类、水果和饲料作物等生产部门。

白俄罗斯农业概况(1)

白俄罗斯农业概况 一、白俄罗斯概况 白俄罗斯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东部东欧平原西部的内陆国,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乌克兰毗邻,西连波兰,西北邻立陶宛,北界拉脱维亚。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稍大于我国陕西省),在原苏联独立各国中居第六位,在欧洲居第13位。 白俄罗斯人口1022.7万(1998年底),在独联体各国中居第5位。人口构成特点是,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人口之比为69:31。全国共有80多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人占77.9%,俄罗斯人占13.2%,波兰人占4.1%,乌克兰人占2.8% (1997年12月)。独立后官方语言为白俄罗斯语,俄语为族际通用语。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西北部一些地区信奉天主教及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独立后的行政区别,全国分为6个州,118个区、99个市、112个镇、1479个村。首都明斯克,人口171.4万人(1997年7月)。 白俄罗斯境内地形大部平坦,多属平原和盆地,半数以上地区在海拔200米以下。南部为辽阔的低地,中部多为平原和低丘,北部和西北部地势稍高,有部分高地和起伏的丘陵,最高点海拔345米。境内多河流湖泊,共有大小河流2万多条,大小湖泊1万多个,享有"万湖之国"之美誉,较著名的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以及西德维纳河等,最大的湖是纳罗奇湖,面积79.6平方公里。全国有耕地约

623万公顷,土壤以草甸灰化土为主,其次是沼泽土和沙地,土质较肥沃。森林覆盖率高达34.5%,拥有别洛韦日、别列津和普里皮亚季等欧洲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树木以松和云杉等针叶林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波罗的海较近的北部属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8℃到-4℃,7月平均气温17℃-19℃。年平均降水量为500至700毫米。气候宜人,雨量充足,总体自然条件环境良好。 白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钾盐。此外还有泥炭、岩盐、石油、贡岩、石灰石、磷灰石、耐火粘土等矿藏。此外,还有褐煤和一系列有色金属。泥炭蕴藏面积达250万公顷,储量50亿吨,占独联体的36%,居首位,钾盐储量83亿吨,占原苏联的20%以上,居第2位。岩盐储量多达220亿吨,占原苏联的21%,居欧洲第二位。褐煤储量1.5亿吨,此外,森林和水力资源也较丰富,在独联体中名列前茅。 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国名由"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同年12月8日,与俄罗斯、乌克兰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亦称"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同月21日以创始国身份加入独联体。1994年3月颁布独立后的新宪法,在政治权力体制上确定实行总统制。1996年4月初同俄罗斯结成共同体,1997年4月2日同俄组成联盟。1999年12月8日同俄罗斯签定了建立俄白联盟国家条约。 白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上扼守原苏联通住东、西欧的门津及欧亚大陆桥必经的陆路要冲,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白俄

俄罗斯项目调研报告

俄罗斯项目初期调研报告 编号:HW10R-L01-0929 第一章俄罗斯农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俄罗斯农业概况 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 近十年来俄罗斯有大量土地荒废闲置,其中约有600公顷无 需特别投入就可能变成可耕种用地;吉林省农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俄罗斯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面积可达3000万公顷以上,这部分土地大多闲置,闲置率达60%以上。” 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 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强大陆性气候,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土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 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 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 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 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 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 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 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 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 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 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 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 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 最主要部门。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 商品率也较高,但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 起的核心部分。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 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 ≥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多,由西向东从800毫米减至600毫米。气候比较稳定,不受干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农业种植业调查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农业种植业调查 远东联邦区位于俄罗斯联邦东部,西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交界,东临太平洋,隔海与美国阿拉斯加、日本相望,北濒北冰洋,南与中国、朝鲜接壤,幅员辽阔。它是俄联邦最大的经济区,面积616.93万平方公里,占全俄面积的36.4%(2011年1月1日)。它有人口629.19万人,其中城市470.44万人,农村158.75万人,人口密度1人/每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普查)。远东联邦区农业产值占地区产值的比例不大,约为2.7%,但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远东联邦区农业对保障地区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稳定远东地区人口和保证原住民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一、远东联邦区农业资源分析 远东联邦区由萨哈(雅库共和国、堪察加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马加丹州、萨哈林州、犹太自治州和楚科奇自治区九个联邦主体组成。远东联邦区85%地区是永久冻土带,其农业种植区可分为两个部分;远东南部的农业发展地区和远东北部的农业不发达地区。远东地区农业用地666.3万公顷,可耕地280万公顷(2012年),农业实际播种面积为137.64万公顷(2010年)。 远东南部的农业发展地区(下称远东南部农业区),是远东地区的主要农业区,由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和滨海边疆区四个联邦主体组成。远东南部农业区总面积为

135.05万平方公里,占远东联邦区总面积的21.9%;耕种面积为128.48万公顷(2010年),占联邦区耕种面积的93.4%。其人口为430.64万,占联邦区的68.4%,其中城市人口326.16万,占联邦区城市人口的69.3%;农村人口104.48万,占联邦区农村人口的65.8%。该地区人口密度为3.2人/每平方公里。它的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26.6℃~-21.4℃;夏季炎热、时间短、雨量集中,7月平均气温17.2℃~19.2℃。滨海边疆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5℃,7月平均气温19.6℃。远东南部农业区主要种植谷类作物(小麦、燕麦、大麦、荞麦)、大豆、马铃薯、蔬菜和饲料作物等农作物。阿穆尔州有远东“粮仓”的美誉,近年不断扩大大豆的种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和犹太自治州还大量发展果类和浆果种植;滨海边疆区农业比较发达,种植水稻。远东南部农业区也积极发展肉奶畜牧业、养鹿和养蜂业。 远东北部的农业不发达地区(下称远东北部区),包括处于北部地区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区、萨哈林州和堪察加边疆区等五个联邦主体。远东北部地区的面积为481.88万平方公里,占远东联邦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46506.html,整理区总面积的78.1%;耕种面积仅为9.15万公顷,占联邦区耕种面积的6.6%。该地区人口198.55万,占联邦区人口的31.6%,其中城市人口144.28万,占联邦区城市人口的30.7%;农村人口54.27万,占联邦区农村人口的34.2%。该地区人口密度为0.41人/每平方

中企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应对

中企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应对

俄罗斯地广人稀,国土面积辽阔,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农业发展空间巨大。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具有独特的地缘、人文与政治优势,产业互补性强,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是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重点国家。 掌握俄罗斯农业发展相关法律制度,是企业赴俄投资合作的重要前提。我赴俄投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从现实情况看,企业在俄农业投资过程中在适用当地法律维权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梳理企业赴俄投资可能面临的法律制度方面的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为企业赴俄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业法律制度与适用风险 俄罗斯土地法律复杂,用地风险大。联邦各主体对管辖地域内的土地关系有独立立法权。调整土地关系方面,既有基础性文件,又有各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约束,且法律更迭频繁,为企业投资造成了复杂局面。俄罗斯联邦土地流转市场是典型的国家占主导的国有和私有混合型市场,国家所占份额非常高。在实际操作中,个人和私有部门的土地份额在出租给农业企业(或法人)过程中多为口头协议,没有合同也不经备案。土地流转的不透明性为土地租赁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劳动法律制度与适用风险

在投资准入阶段,根据《俄罗斯联邦劳动法》的规定,赴俄农业投资项目需取得俄罗斯政府鉴定的劳动条件肯定性结论,否则会导致投资中断甚至失败。俄罗斯联邦对外国劳工实行配额限制,且入境工作办理难,这极有可能延误生产以及延长生产周期。 在投资准入后阶段,俄罗斯联邦监察严格,针对用人单位劳动违法行为,实行多种行政手段制止、处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当地工会力量强大,工会还可以采取合法的程序举行罢工,用人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会面临复杂的情况。 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风险 在投资准入阶段,根据俄罗斯联邦现行《俄罗斯联邦生态评估法》规定,企业需取得生态评估肯定性结论,如未得到肯定性评估,会导致项目投资中断甚至失败。俄罗斯对农业土地环保要求非常高,对土地开发改良过程造成环境损害会导致企业最终收益率远远低于环保 支出。 在投资准入后阶段,全民性的生态监督机制使得环境违法查处可能性增大。我国与俄罗斯联邦环境标准差异较大,而俄罗斯联邦的环保标准比我国严格。中国赴俄投资企业如果不熟悉俄罗斯相关标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