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2014新教师培训讲座

开篇寄语

大家好!

首先我以一个老教师的名义对在场的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即将走上教学岗位,有了可供自己耕耘人生的一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你种下什么,又将收获什么,将决定你生命的质量。

看到你们一张张青春活力的脸,我想到了朱自清《春》里的三句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希望大家用你们的“新”和“美”去创造中国教育的不朽神话,用你们的“力”去引领中国教育的崭新未来!

如何快速成长、成熟、走向成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师?这是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关注的焦点。

成长的门径在哪里?许多新教师从模仿老教师,特别是一些知名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入手,期望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快速丰富。我刚刚师范毕业的时候,就走了这条路。我模仿于漪、模仿钱梦龙、模仿魏书生……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即便你把这些名师的课堂实录一字

不差地背下来,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也不会有人家的教学效果,反而处处受制、处处尴尬、处处蹩脚。

关注名师,向名师学习,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这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关注名师的视角,错的是我们学习名师的切入点。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名师外在的东西,我们学习名师不应该从模仿名师的教学技巧开始。

名师的教学技巧从哪里来?他来自名师的教育思想,来自名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的理解和见解,这是“源”。思想和智慧是教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教学过程以及其中的技巧是“流”。“源”只有一个,而“流”可以有很多。

所以,学习名师的正确方法是追本求源,即探究名师的教育思想,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信念,这是一个成熟教师必备的底蕴,是一切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强大支撑。

思想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时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思想决定取舍,取舍决定走向,走向决定命运。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蒋介石,凭的绝不是实力,而是思想。蒋介石把革命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少数富人身上,毛泽东把中国革命的成功寄托在广大的劳苦大众身上,蒋介石重战术,毛泽东重战略,如此而已。

同样,一个教师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靠的也是自己的思想。教师的成长与成熟是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与超越,绝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技巧的不断纯熟。

思想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获得提升。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人的螺旋式上升轨道。

中国的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有许多的东西受到了或正在受到来自我们自身以及外部的巨大冲击,有许多传统观念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承,还有发展、创造的使命。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站在民族发展及人类发展的高度,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走向。

一、教育思想之教育观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不思考教育。就像农民不能不思考土地一样,教育是教师的土壤。

教育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我们总要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才能搞教育,才能搞好教育,才不至于犯方向性错误。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还是人。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的成长需求,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

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人才培养。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基石出了问题。当我们把目标锁定为人才培养的时候,已经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当然也与杰出人才渐行渐远了。

美国没有全国性口号式的教育目的,但各级各类教育总是围绕着培养“珍视自由、努力独立、勇于创新、认真负责的公民”在进行的。

一个是社会本位,从社会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一个是个体本位,从人的发展需要制定教育目标。一个注重共性,一个注重个性。

两种文化直接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比如,孩子跌倒了,美国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而中国的家长会火急火燎的把孩子扶起来,而且还会大骂地不平,再踹上两脚。一个培养了独立性,有了困难,独立面对;一个培养了依赖性,遇到挫折,怨天尤人。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苏格拉底说: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好像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而现实是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功利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

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功利主义的教育,必将造成整个民族的集体浮躁,大家都冲着名利去了,趋之若鹜;没有人再去追求所谓的理想、自由、精神的超拔、思想的高迈。

二、教育思想之学生观

一个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情绪。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教师如果视与学生打交道为烦恼之源,那一定是他的学生观出了问题。

学生是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考试的机器。他们需要关注、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尊重。

案例1:

高一年级新生第一篇作文,某特级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校园秋桐》。批改时发现一个女生苏秀的作文,从语言文字、布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无可挑剔;思考良久,该特级教师决定第二天把此文作为范文。老师先请苏秀声情并茂的朗读,然后,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宣布苏秀的作文为零分。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方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老师

分析说,苏秀的作文写成了《校园秋色》,跑题了。既然跑题了,再好的作文,也只能得零分。

这个极端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于审题的重要性,所有的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刻骨铭心。

苏秀的作文,无疑是一场高效的教学,但也是一场伤痕累累的教学,安全系数极低的教学。哪怕所有的人都得到启发,获得认知,这堂课依然是失败的,糟糕的,蹩脚的。因为这堂课的效果是以苏秀从天堂到地狱情感坠落的戏剧性,还有重大的心灵创伤制作出来的。他把一个语文的天才变成了一个数学特级,彻底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转向,要知道,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更没有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没有真正的“差生”,只有差异生

没有彻底的差生,被别人贴了差生标签,不等于真的就是差生。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劝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

在应试教育下,我们相当于让乌龟和兔子赛跑。但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如果兔子不是中途睡觉的话,乌龟就算勤奋一百倍,也绝对不是兔子的对手。

跑不过兔子,这不是乌龟的错,更不是乌龟的耻辱。这是规则制定者的问题,是我们应试教育的测试问题。我们是以奔跑的速度来衡量乌龟和兔子,但如果换一个衡量标准呢?

比如比一比谁的耐力更加长久?谁更具有游泳的特长?比如

抗压性,比如不吃不喝能够坚持多久?这个时候,兔子还是冠军吗?

就算是奔跑,如果我们换一个标准呢。比如穿越一条河流,或者比赛地点选定在高山之巅,从山顶上跑下来,或者是长到十年二十年的一场马拉松……这个时候,兔子还能那么轻松获胜吗?乌龟能够很轻松的穿越一条河流,很潇洒的缩进脑袋,从山顶上一滚而下,很优雅的奔跑几十年,这是乌龟的特点所在。

所以,没有真正的“差生”,只有差异生。

得天下“差生”而育之,不亦乐乎。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固然是人生乐事。但是,英才毕竟稀缺;更重要的是,既然已是英才,教师之功无非是锦上添花,甚或是画蛇添足。唯有差生的锻造,乃是雪中送炭,救人水火,显出教育之真正价值。

教育的美妙在于,在生命的某一个节点,教师和学生相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上,恰好相遇。这只能看成是一种缘分,不管和我们相遇的这个人究竟如何。我们都将携手走过这一段旅程。这段旅程不仅是学习,还有生活,还有生命。

师生交流彼此的禀赋,交换各自的思想,丰富彼此的情感,拓展各自的认识,浮游于生命的长河之上。陶行知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老师,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这就是教育的最大要义。

不在乎他是什么样的学生,重要的是在路上,现在,此刻。睁大新奇的眼睛,充满着怀疑、困惑和挑战,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

伟大事物的魅力在展开,世界的奥秘被重新发现,伴随着永远的智力挑战和思维训练,经历原初知识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对问题形成理解时的豁然与顿悟,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内在的灵魂深刻共鸣。

如果实在接受不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在最安全的课堂上,实现我们崭新的因“材”施教。因学生现有的“材”施教;因学生可能成为的“材”施教;因我们教师之“材”,即我们教师的特长来施教;也因我们手中拥有的“材”施教。

永远坚信,每个人都是三万个精子中的脱颖而出者,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有自己已经被发现和尚未被发现的价值所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差生,只有位置和特长未被发现者。很多差生,恰恰是对现有模式的不适应者,而对现有模式不适应者,极有可能是天才。所有的天才,都不适应模式的束缚,从而变现得如同一个差生。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闪光的萤火虫。”这是丘吉尔的名言。在别人眼中,丘吉尔是一只丑陋的昆虫,但丘吉尔没有放弃,而是像一只腐草中的萤火虫,努力地发光。

这个世界上,得到光明有两种方式,一是寻找光明,一是自己发光。丘吉尔选择了第二种,做一只自己发光的萤火虫。也正因为如此,他从一位差生成长为带领英国人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领袖。

让我们记住差生丘吉尔,每一个差生,都可能是天才。差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三、教育思想之教师观

教师是什么?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学识、学问要足以为人师,“行”——品德、品行要足以为世范。学识素养和品德修养是教师生命的两门主修课程。

教师的功能——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结果。切记,永远不要把教育与教学割裂开来。教育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中医界有一句格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是做医生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境界按照个人对教师工作的价值取向也有高下之分:一种人把教师当作职业,有人把他们称作“经师”;另一种人把教师当作

事业,我们习惯上叫这种教师为“人师”,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顾名思义,任务就是传经布道,他们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成绩。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会不会接受自己,会不会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同事会不会欣赏自己,领导会不会觉得自己干得不错,等等,他们的目的就是教书。

人师,他的行为目的是人,而不是课。他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他们会努力完善自身人格并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他们也致力于对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但目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精神独立的人。言传与身教在他们身上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那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积淀在你生命里的做人的道理,再就是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育思想之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说到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时时刻刻感觉到是在做自己,而不是在扮演角色。生活化是对戏剧化而言,而绝非对教室内外而言。

教师的生命价值通过教学生而得以体现,学生因学习而获得生命得以成长的快乐。教室,校园,老师,同学构成了生活环境,读书、交流、探索、感悟构成了生活内容,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生活空间里,探索知识、积淀文化、交流感情、感悟生命……谁能说,这不是生活呢?

教学就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酣畅淋漓的“人”的生活,是独属于师生的“人”的生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支配、控制着学生的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好的教学必须要到生命里去。一切没有进入灵魂的东西,没有进入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肤浅的,表层的,都注定没有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产生撕裂,因而也不可能整合到自己认识世界里去的。这个时候,课堂看上去轰轰烈烈,但是,生命不在场,灵魂不在场,真正的教学并没有发生。

好的教学必须充满着矛盾。世界本质就是矛盾的,认识事物也是矛盾的,知识的获得和层递都是在矛盾中产生的,因此,教学的核心必须是矛盾的产生、解决,以及新矛盾的产生和绵延。没有矛盾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张力的,必然失去挑战性。

好的教学必须伴随着发现和生成。在“认知激情”的驱使下,努力探索生活世界的生存奥秘,构成了课堂的魅力。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固有的东西,而在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未知的东西,并形成

一种宝贵的认知经验——这就是生长、就是成长。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教学都应该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又长大了一点。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五、教育思想之教材观

教材应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应是一套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谋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案例汇编。教学大纲时代的教学,是教教材,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搬运,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是区别新旧教学的分水岭。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审视,处理教材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教教材,二是用教材教。前者把教科书奉为圭臬,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而后者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是一种研究者的态度。

用教材教则必须考虑到:

1.师生人际的交互性。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有三种教师,一种是拿学生去配书本的教师,一种是拿书去配学生的教师,一种是“教学生学”的教师。要我说,应该还有第四种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

师——教学相长。教师、教材、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以教材为资源和载体通过对话等形式为学生营造广阔而富有诗意的心智成长的空间。应该允许学生就教材上的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自由追问——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在研究教材方面应是平等的。要将教师的案例指导和学生的案例学习要求分开,以便于师生相互检查,互相督促。教师和学生同步开始案例的学习、研究和交流。开放性和平等性是交互性的基础和前提。以往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提前接触了案例,并参考了大量文献(尤其是教学参考和教学案例),并提前准备好了案例指导的方案。这就难怪教师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似的指导者,这就难怪教学过程被异化成了教案的执行过程。我认为,只有某种程度上将师生置于教材研究同一起点,交互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2.精神格局的阔大性。这里主要指处理教材时要有①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言意式的解读是需要的,但文化层面的解读是我们目前最匮乏的。举一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许多老师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景物描写上,最多涉及一些淡淡哀愁之类的情绪分析。很少有人去关注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淡淡的愁绪,是不是仅仅因为所谓的对革命前途的迷惘?更少有人注意到当朱自清陷入人生负担较为沉重(既有物质负担,又有精神负担)的境遇时,在《荷塘月色》中他对人生的困顿完成了一次多么诗意的消解!领悟不到这一层面,又怎能理解《荷塘月色》是作者的一次短暂的精神畅游这句话的真义呢?什么是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人文

关怀: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书,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童庆炳先生也说过:语文课应该也能让学生流泪。我想意思是差不多的吧。

教材的价值是在创造性地使用过程中呈现的。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老幼基本上都耳熟能详,其教义也都能一语道破:对待狼一样的恶人,我们绝不能手软,决不可放纵。

然而,世界是圆的,有南有北,有东有西。对我们认为绝对不能放纵的“敌人”,西人如何看呢?美籍华人聂圣哲一篇文章恰好讲到了美国人对《东郭先生和狼》一文的理解。他们认为东郭先生救了狼,狼摆脱困境后要将东郭先生吃掉,假若将这样的故事搬上舞台,观众看了,特别是少年儿童看了,会误认为人们有同情心是不对的,这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美国人设想的故事结局是: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我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

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说:“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恶人,许多时候所谓的恶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情恶人,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去改造恶人,永远是人类最美好的人性之一。生活中无法用尊重、关怀、爱心去改变的恶人是非常少的,相反,因为别人的同情、怜悯、包容等化恶为善的佳话却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为了警惕少量的不可理喻的恶人,就让大家丢掉生命中非常珍贵的悲悯、关爱,这样的教育绝对得不偿失。

由此我想到,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是仇恨教育,教孔乙己,让我们去仇恨封建社会、教我的叔叔于勒、教竞选州长让我们去仇视资本主义社会,让我们去仇恨地主、去仇恨资本家……去仇恨一切可恨之人。恨来恨去,我们都不会爱了,甚至于连爱都要通过很去表达,比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一定要通过恨日本去表达吗?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学习日本的长处,是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呢?仇恨,只能使人性变得扭曲。

六、教育思想之学习观

首先是学习目的,为什么学。

学习不是为了“竞争”。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不是要去压倒谁;带着竞争的目的,不可能有学习的愉快。

学习是为了开启智慧,以解蒙昧,这是一种幸福享受,是一件乐事,学生只知“竞争”而不知“合作”,不可能体味学习的愉快,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把学习当作一场追名逐利的赛跑,必然苦不堪言,而且贻害终生。

一些校长和教师,没有智慧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之美学习之乐,却试图诱导学生“你追我赶”以制造个人教学“实绩”,这样的情形,很像竞技场边下注的看客。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名利诱惑学生去“拼搏”,而不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不得不说,一些教师,直到退休,对人生的理解,仍然稀里糊涂,虽然终生从教,对教育始终误解曲解。比如,他总是要说,“当年我教的班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班上出过竞赛一等奖”……他一生都在和别人“比”,他的心永远不平静,他不能让别人超过他;如果别人水平比他高,他没有实力超越,就心生忌妒;别人工作做得比他好,他不是见贤思齐,而是找一切机会贬损他人,放几支暗箭;别人并没有和他争,但他心里一直有个“对手”、“参照物”甚至“敌人”;如果他实在望尘莫及,就希望对手犯错误……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的学生。但是,最终吃了不必要的苦头的,受了损害的,毕竟是学生。

奥巴马在2009全美高中开学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全面论证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责任。他说——

我多次谈到过“责任”问题。

我谈到过教师有责任激励并督促你们学习。

我谈到过家长要确保你们走正路,完成家庭作业,不要整天坐在电视前或玩游戏。

我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制定高标准,支持和协助教师和校长的工作,彻底改善有些学校学生得不到应有学习机会的现状。

然而,即使我们把这一切都做到最好,即使我们拥有最敬业的教师、最尽力的家长和全世界最好的学校——如果你们大家不去履行你们自己的责任,那么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到校上课,除非你专心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的话记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须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毫无意义。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重点:你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教育应尽的责任。

我首先要讲讲你们对自己应尽的责任。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你们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而教育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才能。

或许你能成为一名创新者或发明家,甚至可能设计出新一代iPhone或研制出新型药物或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堂上做几次实验,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才能。

或许你能成为一名市长或参议员或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才能。

不论你的生活志向是什么,我敢肯定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医生、教师或警官吗?你想当护士、建筑师、律师或军人吗?你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从事上述任何一种职业。你不能指望辍学后能碰上个好工作。你必须接受培训,为之努力,为之学习。

这并非只对你个人的人生和未来意义重大。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教育给你带来的益处将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美国的未来取决于你们。今日你们在校学习的内容将决定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是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你们需要利用你们通过自然科学和数理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治愈癌症、艾滋病及其他疾病,开发新的能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你们需要利用你们在历史学和社会学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来抗击贫困和解决无家可归问题,打击犯罪和消除歧视,使我们的国家更公平、更自由。

你们需要利用你们在所有课堂上培养的创造力和智慧来创办新公司,增加就业机会,振兴我们的经济。

我们需要你们每个人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和技能,帮助老一辈人解决我们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如果你们不这样做,如果你们辍学,你们不仅仅是自暴自弃,也是抛弃自己的国家。

责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从上学伊始,就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其次是学什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进行四种学习的

基础之上。

学会求知。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求知的愿望和能力,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学会学习。积累知识可能应用于一时一事,而学会学习则能受益终身,使一生都能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说“知识决定命运”,不如说“学习决定命运”更为确切。学会学习包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学会做事。传统的做事观念,常常是指掌握某种劳动技能,获取专业资格。现代社会急速变化,要求人们不能只会做一种事,而是要能够适应发展变化,会做很多事。所以,新的做事观念已由注重资格转向注重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合作与协调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现代社会里职业变动频繁,积极地学会做事,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意义重大的。

学会共处。现代社会中人际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彼此的依存性越来越强。现代学习者要理解和尊重社会的多样性,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他人,做到“知己知彼”,才可能根基牢固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实现和谐共处。在人的成功要素中,人际关系占据重要位置。有人说占70%;有人说占80%。既然如此,重提“讲信修睦”就十分必要了。

教师的尊严

教师的尊严 时下的教育,正处于艰难的型期。教育中的问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社会的焦点。而一旦曝光为焦点,必然引起教育部门的担忧甚至恐慌。是啊,教育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但事与愿违,你越是怕事,就越是多事,麻烦事会自己找上门来。 于是,我们就常常听到这样的劝告:别再把事搞大了,搞大了有什么好处?此话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点不对劲:什么叫搞大了?是我们教师自己想把事情搞大的吗?搞大了对谁没有好处?为什么不能搞大?你没看到有些事情,只有搞大了才让人看得清是非曲直,才让公众同仇敌忾,最终才有正义之声,问题才得以解决的吗?只要我们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把事情放在台面上,在太阳底下晒晒,就不怕把事情搞大。如果我们做错了,老老实实地承认,该赔礼道歉的就赔礼道歉,该赔偿的就赔偿,该按规定处理的就按规定处理;谁犯的错,谁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没有做错,而是别人做错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了息事宁人,为了怕把事情搞大而委曲求全,被打了门牙还往肚子里咽。因为人要有尊严地活着!我们教师也是人! 诚然,教师不是一般的人,身为教师,应该具有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在道德境界上应该高于一般人,否则就失去了教育别人的理由。但是,这样的道德境界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无限放大教师职业道德的范围,也不能无限拔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以往将教师比作“红烛”、“春蚕”等等,尽管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却有把教师架上“圣坛”之嫌,误导公众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教师。比方说菜市场上起纠纷,谁都可以吵架,唯独教师不可以,哪怕你有理,也只能任人谩骂,因为你是教师。“因为你是教师”,所以就要时时处处事事都要用“圣人”一样的标准来要求你,你和一般人见识,就是你不对,理由是你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觉悟、更高的道德。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而事实是,我们很多官员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各类纠纷中,就是如此对待我们教师的!说到底,他们是怕,究竟怕什么,其实心里都清楚。他们唯一不怕的是教师的尊严被活生生地剥去,因为口水不是吐在他们自己的身上,耳光不是抽在他们自己的脸上。 由此,我们非常敬佩李希贵,他说了一句让我们所有老师都感到温暖的话:“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我相信李希贵校长的这句话不是包庇教师,而是折射出这样一个朴素的思想:在领导的心里,教师第一;那么,在教师的心里,学生才可能是第一的!领导把教师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教师才能将这种关怀和温暖传递给他的学生,才能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因为学生都是靠我们教师一个个去教的,而不是靠领导去教的。当然,教师不是圣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但作为领导,特别是各级教育官员,都要从维护教师的基本权益出发,秉公处理,既不能袒护教师,也不能委屈教师,更不能为某种利益而牺牲了教师。要让每一个教师有尊严地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领导的责任。在这个公平和正义日渐稀缺的社会,教育的公平和正义,不仅仅是为着孩子,也是为着教师。君不见,为拆迁而让教师停课做家属思想工作,甚至扬言做不通就别回来上班。试问:谁给了你剥夺教师上课的权力?尊师重教,难道仅仅是教师节期间的口号?《教师法》难道仅仅是几张可有可无的薄纸?报纸揭露的很多贪官,都有法学硕士、博士文凭,可见他们不是缺少法律常识,而是缺少法律制裁。教师的尊严,需要依靠法律。尽管在现时的中国,法律并不一定可靠;但没有靠山的时候,法律仍然是唯一的选择。何况要相信,最终依靠的还是法律。 当然,教师的尊严,还是要靠自己的自尊自重。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丰富的学识、教育的才能、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哪一样不是需要我们长期修炼的?写下这样言辞绰绰的文字,明眼人一看便知心有不平。看来,实在是修炼不够、道行不深罢。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书心得 王玉兰 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书是讲究缘分的。感谢您能打开我的书。”读书也是讲求氛围的,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让我们能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历练,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就自我!寒假期间,我拜读了窦桂梅老师所著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一书:“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读着她富含深意的文字、激情澎湃的语言,我被深深震撼了,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敬佩,更多的是仰望名人背后的反思和慨叹!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的最新力作,也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关于“主题教学”,关于阅读,等等,点燃了很多青年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书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她魅力课堂的具体表现。 其中“专业自我”这部分内容让我有了深深地感触,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 谈教师的专业技能,当然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大多热衷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因为这样有“有形的果”;很多教师都拘泥于教材教参、拘泥于名师教案、拘泥于权威,从而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要知道,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智慧的教师才能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地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个教师的成功,往往需要“内需”与“外需”的配合,但两者中,“内需”更为重要。只有教师有“内需”了,才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才能更准确、更现实地领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境界。当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具有了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后,才能给学生带去积极而有益“服务”。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没有专业自我,很难有教师的专业生长。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因为这样的人才可以获得明白,才有可能获得精彩。这是认清自己的基础,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石,有自醒为依托的自省,才使有理智的自尊。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美丽的。 要成为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仅仅做到以上两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给学生做良好的榜样。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盲目攀比社会上那些看似风光的人和事,以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荣,认同自我创造的价值,陪孩子们共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图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把“教书育人”进行到底!有尊严地学习、生活,提高自己的魅力指数。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今天,我又拿起《中国教师报》,当翻到第444期的“楷模·信仰”教师节特刊时,眼球再一次被吸引住,新时代的劳模范妹锁、最美丽的教师张丽莉等人的事迹让我感怀至深。这些模范教师都拥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对于他们来说,教育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不断的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的本质。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疾病而无怨无悔。他们都是平凡人,他们也有妻儿,有各种生活琐碎的牵绊,当然还有现实生活中各种条件的诱惑产生的内心挣扎。可是当他们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他们毅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样的坚持并非只是一两年,而是选择一辈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撰写着另一种传奇。在他们身上,现代版的师德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基本功,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注意、不懈努力的自觉追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全国劳动模范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 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现在教育家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帮助的个体,各有其独立的特点。它和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相对立,它是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田的关爱。它要求教育者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是教师满腔热忱去爱学生的先决条件与思想基础。 教师,应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没有爱心的教师哪怕他具有极好

教师平凡的梦想演讲稿三篇

教师平凡的梦想演讲稿三篇 虽然人类仍无翅膀,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翅膀,都在不知疲惫地飞向自己理想的家园,下面整理了关于教师平凡的梦想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教师平凡的梦想演讲稿1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与幸福。 前不久,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回首近代中国,民族饱受屈辱,国家失去尊严,个人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的梦想有了天空。实践证明:只有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才有个人的幸福与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千万亿个的梦想“每次听到这句广告词时,我常想,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小时候,想当

医生,可以治病救人;想当老板,可以发家致富;想当大官,可以光宗耀祖。想过很多很多,却从没有想过当小学老师。但是,一年前当我第一次登上讲台,当那几十双单纯、好奇,充分了渴望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时,我突然感到,也许这七尺讲台就是我人生的舞台!我的梦想在美丽的明德小学校园扬帆起航了! 有一首诗,我铭记在心——”我不能成为诗人,但是我可以培养出诗人;我不能成为科学家,但我可以培养出科学家。因为我是教师,我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我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我的青春和梦想在学生的身上灿烂。“ 有一个人,是我心中的”最美“——她就是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今天,在这里我宣誓:我是人民教师,我的梦想——就是在学生中播种梦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如果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会不假思索的说,我幸福着呢! 幸福在哪里?幸福”印“在父亲的脸上——他经营的家电超市,因为国家的补贴政策和农民的收入增加,销量好,挣钱了,笑容挂在脸上! 幸福”穿“在母亲的身上——生活条件好了,下地干活少了,10路公交车通到家门口了,母亲去城里购物的次数多了,

做有灵魂的教育范文

做有灵魂的教育范文 程翔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一位中学教师说:“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小看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 是的,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就是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要用自己心中的阳光,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逐渐成长,孕育自己心中的太阳,然后去照亮这个世界。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当下,功利主义泛滥,在有些人心中,祖国不再神圣,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的基础教育,要用生动的爱国主义故事感染学生,在他们心中撒播爱国主义的种子。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成功和自信的光芒。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学生心中的太阳就会慢慢升起,最终将照亮自己、照耀别人。 这颗太阳应该闪耀着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光芒。让人性美放出光芒,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具有良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恻隐之心。人性美还包括尊重他人,具有平等观念,这是教育的真谛。做教师,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学生;做校长,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教师。与尊重和平等观念密切相关的,是教育的“三个不能超越”。第一,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第二,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超越;第三,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个性差异不能超越。这“三个不能超越”须时刻谨记在心。

在人性美中,独立人格也非常重要。应试教育的重压,扼杀了学生的独立精神。鲁迅先生提出改造国民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独立人格。当前,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独立人格的培养是重要的基础。 相对于人性美而言,人情美更具社会性。人情美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美好的情感。考试成绩差不可怕,家庭贫寒不可怕,长相丑陋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扭曲与灵魂的堕落。不能为了考一个好分数就去作弊,不能为了当一个班干部就去搞阴谋诡计,不能为了突出自己就去贬低别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陷害别人。人情美还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生的幸福不取决于手中的权力和金钱,而取决于是否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敬畏崇高也是人情美的重要内容。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曾问学生:“你们愿意做屈原这样的人吗?”“你们愿意做范仲淹这样的人吗?”一些学生说:“不愿意做。”我说:“你不愿意做是可以的,但你要知道,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景仰他们,敬畏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中华民族该是多么可悲!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这话很深刻。教育的灵魂,就是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没有灵魂的教育是可怕的,它所影响的不只是学生的前途,还关乎我们国家做有灵魂的教育、民族的命运。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 教师》读后感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的最新力作,也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关于“主题教学”,关于阅读,等等,点燃了很多青年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书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她魅力课堂的具体表现。 其中“专业自我”这部分内容让我有了深深地感触,尽管我不是完全的语文教师,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的。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

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我思考起了自己的平日工作,由于我对自己的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采取与大家一样的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教学方面流行什么我就紧跟什么,读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明白这已严重影响了我的专业自我决断的权利。为什么我会跟着风跑?为什么我会不知所措?为什么我会为他独尊?为什么我会找不着北?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从自己身上反观,改变自己就要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为此我们才会变得平和、平静——欣然一笑,坦然面对,依然向前。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的、现实的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对从事的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疑会给孩子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没有专业自我,很难有教师的专业生长。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因为这样的人才可以获得明白,才有可能获得精彩。这是认清自己的基础,

一个教师的梦想演讲稿

一个教师的梦想 中路九年制学校王林庆 有这样一种东西,他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他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人们的心中产生巨大的能量。他叫做梦想。“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经过努力,我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当我融入到人民教师这个集体当中,我被这个集体所感动,从此我心中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一个所有老师共同的梦想。工作不满两年,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 你可曾知道,多少次当老师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走向等待着他的学生的时候。他的孩子可能正在哭泣着叫妈妈,他的老父亲可能正在病床上打点滴,多少次他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多少次他放弃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可是,是什么让老师狠心放下哭泣的孩子,是什么让老师含泪不顾生病的父母,是梦想,是那个所有老师共同的梦想。你可曾知道每日清晨,当许多人还在熟睡,老师已经踏上了上班的路。夜幕降临,许多人已进入梦乡,老师却仍在忙碌工作。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师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讲台前,课桌旁。不知多少次老师一边又一遍为学生讲述着那道题目,直到他点头听懂。可是,是什么让老师忘记了休息,是什么,让老师忘记了疲惫,是梦想,是那个所有老师共同的梦想! 你可曾知道在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挡住倒塌的楼

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可曾知道佳木斯女教师张丽莉在安全一线之时,却依然推开身边的学生,而自己却终身残疾。你可曾知道,湖北女教师周玉兰任凭歹徒将尖刀刺向自己,而自己却死死守住学生参加高考的准考证,最后倒在血泊中。可是,是什么,让老师忘记了生死,是什么,让老师誓死守护他的学生。是梦想,是哪个所有老师共同的梦想!怀揣着那个梦想,他们陪伴着学生成长,注视学生成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老师是一个奉献的群体,堪称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他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肩负起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肩负起整个社会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老师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堪称英雄的人民教师,他们用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为学生筑起生命的长城,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老师是一个有梦想的群体,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用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他们用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情怀,他们用自己一生追求的梦想,支撑着自己一路前行。 如果非要说请什么是老师的梦想,我想用一首小诗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是否有这样一片天空,可以让我自由飞翔;是否有这样一方土地,可以让我静静流淌;我不是高山,我只是一粒石子,我不是大海,我只是一支小溪;可是,我有我的希望,我有我的梦想,光阴轮换,岁月更迭,我会将我堆积成一座高山,我会将我汇聚成一片汪洋。我的学生只要你愿意,老师愿做你的铺路石。我的学生只要你愿意,老师宁愿干涸为你汲取营养。因为父母希望看到你们成长,因为家乡,需要你们年轻的力量,因为祖国会因为你们,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一个老师的梦想!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读《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有感 摘要: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为之人的素养,教师在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这个使命。如何实现?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苦苦探索的,本文试从教师丰富自己的学识、升华自己的人格和造就学生放人格这几方面为突破口,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教师,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灵魂学识人格 源自一个偶发事件: 中午,我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学生们也在自己的座位上享受着书香的乐趣,教室里非常安静,是一种我极其喜欢的安静。突然,一个学生的尖叫打破了这种宁静:老师,周嘉颖同学脸上流血了。我急忙中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到周嘉颖同学的有脸眼角处鲜红的血液如泉水般从涌出来。那一幕让我看了都心慌。班上同学的眼神已无心停留在书上,都齐刷刷投向了嘉颖的脸上。机灵的小金同学立马拿出自己口袋中的餐巾纸极力按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哇,这么恶心的。虽然当时很多同学都用极为责备的目光狠狠地瞪了他,但是我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种异样的味道。同学的脸上血如泉涌,同样是同班同学,难道他的内心深处没有一丝丝同情吗?也许,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处理好事情后,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办公室,无意中与科主任聊起了此事。科主任孙老师异常平静,他轻轻递过来一本书。《教师十大素养——人文素养》。 我翻开书,一行题记引起我的关注: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之为人的素养。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承载教育人培养人的巨大的历史使命。如何去实现这个伟大的使命?我认为我们最起码应该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一、让学识武装自己的灵魂。 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我曾经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是教学严厉而能出佳绩的?是放任不管自由型?还是…… 一篇学生的日记 新学期开始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学校报到。我读四年级了,据说我们的语文老师换了,换了个男老师。这一天过得真快,我真舍不得时间这么快就溜过去了。今天的语文课我们真高兴。因为老师用他生动的语言,博学的知识把我们带到上下五千年。在他的课上,我们游览了神秘的埃及金字塔,遨游了让人神往的太空……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尊严,是语文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 如何拥有—— 专业自信 专业技能 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的教育的前提。 怎么提高自身? 我们动不动就说可以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走向“专业化”。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究竟要在自己身上积淀些什么?现在,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是会写字、会说话,除了具有朗读、写作、书法等更多基本功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 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掌握教育学,具备宽泛的人文视野,还要有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步伐,构建可供升级的基本知识结构,就成了奠定教师尊严的起码前提。 为此,作为个体的你,必须知道: 什么是教师该做的,什么是教师绝对不该做的; 你应该集中精力弥补什么,集中精力改掉什么。 也许,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教师,或者说是“富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师专业服务的理想。 具备了这样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才能在学校的大氛围内,对于自己的行为与判断具有自信,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报酬,并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这是一种境界。 就目前看,无论我们是否达到如此境界,首先教师作为一个“有学养的专业人士”其主动服务的意识是必须要有的。 其实,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内升型”,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表现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不过,这种“内升型”的底气,的确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著力等。 比如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形成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途径。 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 如何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 一句话,研究教学。除此别无他路。

梦想当老师的演讲稿

梦想当老师的演讲稿 教师是一份神圣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重任,下面是带来的是梦想当老师的演讲稿3篇,希望对您有帮助。 梦想当老师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梦想当老师》。 我的心里不知有过多少次这样的想法:成为一名和外婆一样的优秀特级教师。因为每当教师节来临时看到许许多多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同学祝福。我就不由地羡慕起来:如果我也是一位优秀特级教师该有多好呀! 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首先要好好学习,不断进步,争取考上好学校。在教室里,我如饥如渴般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各种知识,在图书馆里,仔仔细细地看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在家里,认认真真写作业,稳打基础,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但在梦里,我已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我梦想着:我第一天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端端正正的坐着,讲台上放着一束美丽的鲜花,上面还系着一张红纸条,红纸条上写着:“老师,欢迎您。”此时我感动万分。接着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大家讲了一遍课。讲完课后,给同学们分析起来,分析完了我便问:“大家有没有听懂?”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说懂了和没懂。我又亲切地说:“没听懂,没关系,老师再给你们讲一遍,只要

大家认真听一定会听懂的。”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星期天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玩,在广阔的蓝天下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我相信我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梦想当老师的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梦想当老师》。 从小到大,我拥有过许多“想成为……”但是现在,我更想成为一名教师。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职责就是给同学们传授知识。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就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这些花朵难道不需要辛勤的园丁来浇灌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辛勤、无私奉献的园丁,我们的祖国才会有娇艳而美丽的花朵。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整天板着脸,让学生们怕我。虽说是严师出高徒,但我不想严厉过头。可是也不能过分和蔼可亲,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那就合二为一,五分和蔼,五分严厉,不仅能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而且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留很多抄抄写写的作业。因为,这些简单的作业没有什么意义,只能换来同学们的抱怨。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作业只是课堂后的一个复习。课堂上,我用生动幽默的话语讲解课文。瞧!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小眼睛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我看呢!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一定会把学生们带进大自然的课堂。春天,我带他们放风筝,捕蝴蝶;夏天,我带他们划小船,捉蜻蜓;秋天,

李强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感受李强7月30日,郑州市教育局2012年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班在华中师范大学开班,我们来自郑州市教育系统各单位的72位教学副校长参加了培训。 在开班典礼仪式上,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陈传忠书记简单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概况,以及学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取得的成就。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则从“道德”二字引入讲话的主题,强调了作为教学校长要“理清思路、在“扬弃性反思”中,不断总结、生成、提升”;要强化“问题意识”,并提出“课程是学校的心脏”,要求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解决老问题,生成新问题;同时提出学员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收获成长。 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做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 1、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战略重点是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尤其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阐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激发、引导和培育。引导学生积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经验,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意识和素养,对此我想到了一个老话题: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应试与素质两者非同一范畴相对的概念,应试能力是素质之一。反对应试教育是反对其教育评价的唯考试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不是反对所有的应试,而是反对应试教育。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也许还要挣扎许久。只是,这个时间拖得也太长了。教育改革应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应该一点点地努力缩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间表…… 2、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是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

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

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读《重寻教师的尊严》有感 寿光市实验小学 程晓帆

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茅卫东老师的《重寻教师的尊严》一书,感触很深。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也是茅卫东老师在这部教育评论集里为教师进言的一句话:“你我就是现实的一份子!自我强大,放弃不正确的期待清除内心里的奴性,让现实的改变从自我的改变开始。”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和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做学生的奴隶。 从我们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被告知,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这些理论的紧箍咒下,我们试图和每个学生去成为朋友,试图用爱去感化所有的学生,试图用“亲其师、信其道”的方式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现实呢,我们往往越是这样努力去做,感受的却是更多的困惑与不解。茅卫东老师的《重寻教师尊严》一书不乏对教育体制的批评和对教师的理解与温情,但他更多的把着力点放在了重建教师尊严的探求上。他给出的方法简单明了,如同他在书的扉页上写的“不做自己憎恶的人!”换句话说,他希望教师从审视自我开始,改变自我进而推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寻回失落的尊严。 一直以来,教师的尊严是直接与教育的整体品质联系在一起的,当教育的真意隐退,教育不复为教育时,教师的尊严也就无从谈起。当下,各级各类的教育检查,一年比一年多,许多学校应接不暇,最后不得不借助造假来敷衍。面对铺天盖地的检查,学校没有资格说“不”,倘若违逆上级,校长被罢职事小,影响学校将来发展事大。学校的命根子,不掌握在全体教师的手里。而更可怕的恶果是,为应付检查,学校逼老师造假,老师逼学生造假,或者干脆师生携手并肩大肆作假。如此行径,既毒害下一代的心灵,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践踏了教师的职业尊严。 教师尊严的缺失还明显地表现在微观师生关系领域,教师地位的弱势和角色的尴尬。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假如师生之间发生冲突,错误就在教师,是教师爱心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人们在极力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时,教师自身应有的权利却被无底线地淡化和搁置,教师因正当的惩戒行为而遭遇家长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控告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亮点,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下面是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我一直很欣赏斯帕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恩格斯也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的教师,就是能赋予学生以“价值生命”的教师。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做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他的学生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

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猥琐与浅薄。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不会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就不会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品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因此,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思想的本源,是教师追求的动力源泉。 做有灵魂的教师,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有灵魂的教师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中,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在他们眼中:孩子有差异,但是没有层次。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涵养孩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为孩子夯就坚实

窦桂梅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老师一直是我仰慕的偶像,近来,无意间看到了她的又一作品——《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翻看几页,立刻被书中对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独到见解所吸引。在书中,窦老师指出:具有专业尊严,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是会写字、会说话就可以,除了具有朗读、写作、书法等更多基本功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其实,窦老师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要具有的语文素养和教育内涵,可这些语文素养,只有在平时加强读书学习,才能不断积累提高,才能厚积而薄发。我想,窦老师语文素养以及她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都是源于她学习积累的结果。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的时候,自己也知道,需要读书,需要学习。可大部分时候,仅仅是想想而已,总是缺少实际的行动或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的差距究竟有多远?当然,我知道,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像窦老师的课堂一样使精彩纷呈,这的确非一日之功!但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后我要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练就专业本领,培养较强的专业能力、素养,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尊严的小学语文教师。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的最新力作,也是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书中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掩卷思索:这本书给我什么启发呢?三个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 (一)读书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就要有专业自信。作为老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信?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对于我们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 我们常说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看书,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反思我自己,虽然也常读书,但并没有做到每日必读,经常是一忙起来就把书本抛之脑后,弃之枕边。 好多书决定买的时候热血沸腾,一买来就被打入"冷宫". 书中,窦老师引用了梁实秋的一句名言:"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在窦老师看来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所以教师要有"唯我独尊"的课堂自主,慢慢地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走向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专业特色。 (二)、实践 做一名有专业自信的教师,需要有专业技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践。 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就像自己生了小宝宝,能很自然的谈母爱一样,那些没有宝宝的,没有体验,只有间接经验的,也许就会空谈和泛化。所以,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算。 那,如何提升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 我认为这需要研究教学。但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三)、思考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这就需要思考。 窦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这段话,我思考起了自己的平日工作,由于我对自己的既有知识

教师演讲稿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中学李 中国梦——泱泱中华的复兴梦,中国梦——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中国梦——每一个充满渴望和遐想的中国人心中五彩斑斓的梦。中国梦是伟大的梦,因为它发自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中国梦是现实的梦,因为它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医生的梦想是解除病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警察的梦想是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祥和太平;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梦想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放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教师的奉献如同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有人说,教师的热情似星辰,远望像一盏灯,靠近是一团火!仿佛就在昨天,儿时教师那渊博的学识,那和蔼可亲的教态,那娓娓动听的语言,那漂亮潇洒的粉笔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从那时起,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的种子便在我的心中孕育着。历经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回到了这块生我养我的美丽土地上,也如愿以偿地走上了神圣的讲台。 2013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全校有名的“落后班”,由于生源广,学生所受的家庭影响各不相同,多数学生不仅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而且频频违纪,成了老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宋雨就是其中一个。去年入冬后的一天,当我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回宿舍休息时,班长急匆匆的跑来告诉我说:“宋雨同学还没有回宿舍,学校的各个角落都找遍了,没有他的影子。”我看看手表,这时已经是9点半,而电话又无法联系到他的家人。我担心他去网吧玩游戏,又担心他与别人打架斗殴。在请示了学校领导又详细询问了班长之后,我心急如焚的到校外去找他。 漆黑的村子里只有依稀可见的灯光,和稀稀疏疏的狗叫声。因匆忙而忘记拿手电筒,我只能用手机屏幕微弱的光亮来引路。深一脚浅一脚,西北风吹着电线“嘘嘘”作响。我的头皮发麻,心里害怕极了,眼泪止不住的流在冻的没有知觉的脸上。这个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当我找到第二家网吧时,他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看到蓬头垢面、蜷缩在电脑前的他,我有过的愤怒和惩罚他的想法在这一瞬间骤然消失了,心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惜。 那天夜里我失眠了,我在想:我该用什么引导和教育我的孩子们,我该用什么去温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从叛逆中走出来,去享有一个正常孩子该享有的快乐和幸福?那件事以后我依然照常上课下课,依然用最温暖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学生,对于宋雨,我采取了“沉默教育”。两天以后,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宋雨写给我的信,信上这样说:老师,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我总是让您和父母操心,那天偷跑去网吧是我不对,我知道错了,求求您原谅我,不要讨厌我,不要不管我。看完这封信,我的内心一半是宽慰一半是疼痛,赶忙提笔写下,从教以来写给学生的第一封信:不,老师很喜欢你,知错就改就是男子汉,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加油吧!我把这封信加在作业本里发给他,当看到他读完信那灿烂的笑容时,我内心也充满了喜悦。从那以后,他变了,上课认真,劳动积极,还主动申请当了班委协助我管理办理的大事小情。 我告诉孩子们要团结一心,于是他们把满心的团结换成拔河比赛的冠军奖状

做有灵魂的教师

做有灵魂的教师办有灵魂的教育 牛店镇高村小学张振忠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师德是什么?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灵魂! 在当今时代,分数对学生来说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为分数而读,教师为分数而教,校长为分数而累。说来说去,就是感觉现在我们学生累,教师也累,其实累的都是心。但这是现实的逼迫,高分数就是高质量,而高质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因为没有质量就无法生存。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如何,身心发展如何,我们很少考虑。我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自己的虚荣,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又该如何去培养他们? 目标就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所谓育人目标,也就是培养目标,可以说大到国家、社会,中到学校、家庭,小到学科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 教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育人。但是现在是怎么样呢?淡化了人强化了分,老师,很多老师是不愿意的,但是不得不为之,教师忙什么?忙造分,加班加点加练习。家长呢?追分,逼分,逼孩子。学校做了不行,晚上回去还要加。教师确实也很无奈。 韩愈在《师说》里的一句千古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什么意思,就是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办有灵魂的教育。反观现在的教育,我们是不是缺了点什么?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分数成了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附庸。 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教育的现状是全社会骂教育;教育的现状是教育工作者戴着镣铐和面具跳舞;教会更多的人来戴着面具做人;教育的现状是形式主义横行教育界;教育的现状是教育沦为体制的附属物,“考试数据的量化排名”、各种模式的泛滥、一个又一个创建评估(仅仅冠以校园创建的就有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特色校园等)的粉墨登场;教育的现状是教育已经成为追逐功利的场所,教育已经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已经变为以功利

《做一名有尊严的语文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有尊严的语文教师》读后感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包,也没有一匹骏马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读书,开阔我的视野,明我眼眸,省我心智。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做一名有尊严的语文教师》一文,她对教师的专业尊严的透析,那种崭新的理念跃然纸上,给我快要"锈透"掉的大脑吹进了一缕清风。使我懂得教师的尊严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 文章开篇窦老师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教师的专业,如何真正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她认为尊严是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 可是如何成为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呢?我非常迷惑,相信大家也很迷惑。因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面对社会偏见和家长责难,我们在工作中很难找到一种职业尊严感。 窦老师认为要拥有老师的专业尊严:一是要拥有专业自信,二是要拥有专业技能,三是要成就专业自我。

谈到"专业自信",窦老师认为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所以她认为老师要提高专业自信,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要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真正地走向"专业化"。 ___走向"专业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拥有专业自信的一条捷径。窦老师在书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升":即强调老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构建积极的专业自信。不过"人间大道是沧桑"要成为一种"内升"型的老师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执着力。比如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要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学生主观不努力等原因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低,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高质量完成。对此我曾一筹莫展。 ___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___让我的英语课堂"活"起来。终于有一天,在同事的闲谈中我捕捉到了一点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这学期我们外语组新来了一名新老师。她经常谈论她在广州上班时老师是怎样采取哪些策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以及她个人的做法。她的激情感染了我,深深地触动了我。"利用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正是我所缺少的。于是我尝试着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用这样的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谁课堂表现好,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