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解题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8cbf2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5.png)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与技巧
摘要:
一、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概述
1.灵活运用定理
2.掌握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3.构建辅助线的方法
4.特殊方法与技巧
正文: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与技巧
几何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数学几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几何题目。
一、灵活运用定理
初中几何涉及上百条定理,针对具体的题目,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定理来解题。
例如,在解决线段和差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截长补短的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定理,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等。
二、掌握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解决几何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要求证明的内容。
其次,要善于从题目给出的条件中寻找解题线索,对应到图形中进行分析。
此外,要熟练掌握几何题的答题技巧,如构建辅助线的方法。
三、构建辅助线的方法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构建辅助线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辅助线方法包括:中线,延长中线法,等腰三角形作底上的高,直径连结,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等。
四、特殊方法与技巧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时,需要运用特殊的解题方法。
例如,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动点问题。
通过这些特殊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解决初中数学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834fc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0.png)
初中数学⼏何题解题技巧⽴体⼏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且在中考中⽴体⼏何属于必考点,通常在⼀个题⽬中会包含多个⽴体⼏何的考查点,掌握⽴体⼏何解题技巧⾄关重要。
那么接下来给⼤家分享⼀些关于初中数学⼏何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添辅助线有⼆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线是个基本图形:当⼏何中出现平⾏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条平⾏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何问题中出现⼀点发出的⼆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形。
出现⾓平分线与平⾏线组合时可延长平⾏线与⾓的⼆边相交得等腰三⾓形。
(3)等腰三⾓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的⼆边相交得等腰三⾓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三⾓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三⾓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三⾓形的斜边则要添直⾓三⾓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三⾓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形中位线基本图形⼏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线得三⾓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线得三⾓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的60种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的60种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9ef83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b.png)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的几何模型在数学解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掌握几何模型的解题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的60种解题技巧,希望能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1. 角度概念的运用:在几何模型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角度概念来解答问题,例如利用垂直角、平行线、内角和为180度等概念来解题。
2. 图形相似的判断: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边长比例、角度比例等方法来确定图形的相似性。
3. 平行线相关性质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在几何模型的解题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可以通过平行线与角度的关系来解答问题。
4. 圆的相关性质的利用:圆的性质在几何模型中也是常见的,学生需要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角等概念,以便解题。
5.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性质,并根据题目的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运用。
6. 应用解题:在学习几何模型的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将抽象的几何原理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来解答问题。
7. 连线问题的求解:对于一些多边形的连线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几何模型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求解。
8. 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对称图形在几何模型中也是常见的,学生可以通过对称性来解答与对称图形相关的问题。
9. 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是几何模型解题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外角的性质等知识。
10. 形状的变换:在几何模型的解题中,学生需要掌握形状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操作,以便解答形状变换后的问题。
11. 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求解:学生需要掌握圆的面积和周长的相关公式,并结合题目要求来进行求解。
12.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求解: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求解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1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求解也是初中数学几何模型解题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公式及其应用。
初中几何的培优题型与解题方法
![初中几何的培优题型与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cb76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c.png)
初中几何的培优题型与解题方法
初中几何的培优题型和解题方法如下:
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题型:给定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长或斜边长度,求第
三边长或斜边长度、面积、周长等。
- 解题方法: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求解。
2. 三角形的性质:
- 题型:给定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求面积、周长、角
度等。
- 解题方法:利用海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
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求解。
3. 平行线与比例:
- 题型:给定平行线与交线段的长度比例,求其他线段
的长度比例。
- 解题方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内错
角相等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4. 相似三角形:
- 题型:给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些边长或角度,求其
他边长或角度。
- 解题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求解。
5. 圆的性质:
- 题型:给定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
- 解题方法:利用圆的性质,如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弧长公式等求解。
6.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 题型:给定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一些边长或角度,求其他边长或角度、面积等。
- 解题方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平行等,以及梯形的性质,如高等求解。
7. 圆锥与圆柱:
- 题型:给定圆锥或圆柱的一些参数,求体积、表面积等。
- 解题方法:利用圆锥和圆柱的性质,如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等求解。
以上是初中几何的一些常见培优题型和解题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中考几何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中考几何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d09d1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4.png)
初中中考几何解题技巧总结
在初中数学中,几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几何解题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几何解题的技巧总结:
1. 理解基本概念: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如点、线、角、圆等。
只有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
2. 画图分析: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用图形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题目,有助于找到解题的关键。
3. 运用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
根据这些性质,能够更容易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4. 运用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熟悉各种几何定理,并善于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相交线段定理、垂线定理、平行线定理等。
5. 利用对称性: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利用对称性可以简化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性质。
6. 注意特殊情况: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垂直于底边中线等。
在特殊情况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问题。
7. 多角度思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思维定势,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以上是初中中考几何解题的一些技巧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6cad51960590c69fc37628.png)
练一练 7: 如图 19 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 EFGH 的底是 8 厘米,高是 6 厘 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八、两次求差法 两次求差法是指根据图形之间相容相斥的原理,通过两次求差求出面积的方 法。 例 8 如图 20,长方形 ABCD 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通过作辅助线,可以将三角形 ABC 平均分成 16 个完全一样的小 三角形(如图 11 所示),阴影部分为其中 3 个小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占 三角形 ABC 的面积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8×=9(平方分米)。
练一练 4: 如图 12 所示,长方形 ABCD 的长是 10 厘米,宽是 6 厘米,E、F 分别是 AB 和 AD 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等量代换法 等量代换法是指根据题目中图形之间面积相等的关系,以此代彼,相互替换, 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 例 7 如图 18,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1500 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880 平方厘米,求四边形 EFGO 的面积。
分析与解:在长方形 ABCD 中,△ABF 与△DBF 同底(即 BF 的长)、等高(即 长方形的宽),所以 S△ABF= S△DBF 。若从这两个三角形中同时减去△BEF, 则剩下的图形面积相等,即:S△ABE=S△DEF 。这样 S 阴影=S 四边形 EFGO+
分析与解:通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圆中,与阴影Ⅰ、阴影 Ⅱ、阴影Ⅲ面积相等的图形均有 4 个,其中阴影 1 个,空白 3 个。要求阴影部分 的面积,就相当于把大圆的面积平均分成 4 份,求其中一份的面积,列式为: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20÷2)2÷4=78.5(平方厘米)。
初中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e15a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6.png)
初中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解析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直线、圆、抛物线、双曲线等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1. 求直线的方程题型描述:给定直线上两点或一点及斜率,要求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题方法:+ 两点式:$\frac{y - y_1}{y_2 - y_1} = \frac{x - x_1}{x_2 - x_1}$+ 点斜式:$y - y_1 = m(x - x_1)$2. 求圆的方程题型描述:给定圆上的三点或两点及半径,要求求出圆的方程。
解题方法:$(x - h)^2 + (y - k)^2 = r^2$,其中 $(h, k)$ 是圆心,$r$ 是半径。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型描述: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要求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解题方法: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4. 求抛物线的方程题型描述:给定抛物线上的两点或一点及焦点,要求求出抛物线的方程。
解题方法:标准方程为 $y = ax^2 + bx + c$。
如果知道焦点和准线,则可以求出 $a$ 和 $b$ 的值。
5. 求最值问题题型描述:在给定的图形中,求某一点的坐标或某条线段的长度,使得该值最大或最小。
解题方法:使用配方法、顶点式、导数等方法求最值。
6. 实际应用题题型描述:给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最大面积等,要求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解。
解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使用解析几何的知识求解。
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掌握上述方法外,还需要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多做练习题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讲几何解题方法总结
![第五讲几何解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bb212d89eb172dec63b779.png)
第五讲:几何解题方法总结知识点在这里:一、巧求面积平面图形涉及到两个内容:周长和面积。
在求面积中常用的方法有:平移,割补法,去空法,等积变换法,差不变法,利用线段关系求面积等方法。
二、等积变形 (1)直线AB 平行于CD ,可知S ACD ∆= S BCD ∆;反之,如果S ACD ∆= S BCD ∆,同样可得到直线AB 平行于CD 。
(图1)(2)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面积比就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面积比就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图2)S ABD ∆: S ACD ∆=BD :CD(3)三角形等积变形中常用到的几个重要性质: ①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②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③共底共顶点的三角形高必定相等;④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或高)是另一个三角形底(或高)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倍;⑤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二者面积相等,如果它们的底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如果它们的高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
(老师可讲“武当山众图形比赛面积大小的‘恐怖’故事”以加深学生记忆。
) 三、“群山模型”每个平行四边形中的阴影可以看做“山”不管几座山,每个平行四边形里“山”的总面积都等于其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即S 阴影=21S 平行四边形。
四、对等模型一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内有任意一点,往四个顶点连线,分成如左图所示四个三角形,则有:S 1+S 2=S 3+S 4=21S 平行四边形。
五、共角问题(鸟头模型)ACDABE S S ∆∆=AD AC AEAB ⨯⨯(各线段的份数相乘)六、燕尾模型 S 1:S 2=DE :EA S 4:S 3= DE :EA 所以:S 1:S 2= S 4:S 3 即S 1:S 4= S 2:S 3=BD :DC你看右边的两幅图有相似之处吧。
总结:两翅膀的面积比等于尾部的宽度之比。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4a08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9.png)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广泛运用的学科,掌握一些常用的
解题方法能够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更为得
心应手。
下面是我总结的初中数学几何常用的十大解题方法。
1. 引理法:在证明一个重要的结论时,我们可以先引入一个类似的但
容易证明的结论,然后再运用这个结论推导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 分类讨论法:将不同情况按照不同性质分为若干个类别,然后分别
进行讨论,最后再根据各个情况得出所要求的答案。
3. 反证法:这种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命题的否定。
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得到一个矛盾的结论,说明原命题是成立的。
4. 相似性质法:找出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似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建立几
何方程来求解未知量。
5. 对称性法:通过图形的对称性质,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
6. 等角定理法:利用三角形等角定理推导问题,解决几何题。
7. 重心法:通过计算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进而求出三角形的重心坐标,从而解决几何问题。
8. 勾股定理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题方法。
9. 同位角反向法:通过同位角的反向推导,建立几何方程求解未知量。
10. 线性规划法:用代数的方法求解对于一些线性方程的优化问题,对
于一些几何问题也可以通过线性规划进行求解。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几何常用的十大解题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着广泛的
运用场景,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加以应用,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解
题方法。
初中几何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7267d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8.png)
初中几何题的解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读题时要理解题意,搞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题目,要反复读几遍,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2.画图分析:对于较复杂的几何题,可以画图进行分析。
先画出图形,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标注和解释。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
3.找出关键点:几何题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点,如中点、垂直平分线等。
这些关键点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4.逆向思维:有时候正向思考问题比较困难,可以从结论出发,逆向推理,找到需要的条件和证明的步骤。
5.分类讨论:对于一些分类讨论的题目,要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以及讨论的各个情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善于总结:做完一道几何题后,要总结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初中几何题的解题技巧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和总结。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几何题。
初中数学几何12个解题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12个解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f84fb1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a.png)
初中数学几何12个解题模型初中数学几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几何中,我们可以用一些解题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12个初中数学几何的解题模型。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是数学几何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基本图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许多几何问题非常有帮助。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也是数学几何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基本图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相似三角形问题。
三、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可以用来求解许多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
四、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用来解决三角形中的边和角的关系。
五、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也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适合于求解三角形中的边和角的关系。
六、面积公式的运用。
了解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方便我们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七、平移、旋转和翻转。
平移、旋转和翻转是几何中常见的变换方式,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八、梯形的性质。
梯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掌握梯形的性质对于解决许多梯形问题非常有帮助。
九、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也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了解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四边形问题。
十、圆的性质。
圆是几何中重要的一个基本图形,了解圆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圆的各种问题。
十一、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几何中重要的一个概念,掌握这些线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
十二、三角形的三线定理。
三角形的三线定理是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可以用来解决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这些解题模型是初中数学几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数学几何时,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巩固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几何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802a6d3968011ca2009114.png)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7)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2e50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3.png)
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总结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从而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对称性等,采用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二、割补法
割补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进行割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周长时,可以通过割补成一个正方形,从而求解周长。
三、向量法
向量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中的向量进行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规律,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向量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求解面积。
四、坐标法
坐标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中的坐标进行分析,利用坐标的运算规律,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坐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求解面积。
五、相似法
相似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中的相似比例进行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例关系,求解面积。
六、比例法
比例法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中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利用比例关系,求解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求解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使用比例关系,求解面积。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方法的总结。
这些方法在几何解题中非常实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练习,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380a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c.png)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归纳总结几何是初中数学最主要的内容,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也是比较难的内容。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初中几何,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几何解题技巧一要审题。
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
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
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
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
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
)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初中必备的几何模型与解题通法
![初中必备的几何模型与解题通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7bf13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3.png)
初中必备的几何模型与解题通法
几何模型是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具有形质的几何图形,以更直观、更清晰地表达问题,更方便串联知识点、推理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工具。
以下是初中必备的几何模型与解题通法:
1. 线段与角的模型:将线段及其长度、直线之间的角度转化为几何图形。
2. 三角形的模型:将三角形及其特性(如外角和等于一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转化为几何图形。
3. 四边形的模型:将四边形及其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转化为几何图形。
4. 圆及其部分的模型:将圆及其半径、直径、弧、扇形、焦点等转化为几何图形。
5. 空间几何模型: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的形式,如平行六面体、正方体等。
解题通法:
1. 画图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特性加以分析。
2. 分类讨论法:根据几何题目的不同条件,将问题分类处理,分别得出不同的结论。
3. 推理法:根据较简单的情况推导出复杂情况的结论。
4.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某个结论对于一个特殊情况成立,再从一个情况推导到下一个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5. 特殊化方法:将几何问题中涉及到的参数带入到具体数值中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口诀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2c9d32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1.png)
初中几何解题技巧口诀
1、解决几何形运动问题,求空间位置要定位;
2、解决几何形空间问题,先求几何体的表面;
3、面积求解分三角形,体积积分球体中;
4、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可用三角形求和;
5、求几何体的体积,积分球体中心可计;
6、求向量的积分,将其分成三角形;
7、求多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叉积的方式;
8、求投影的几何性质,可以用叉积的方式;
9、求变换矩阵公式,向量积求导可以;
10、求三角形内接圆,便是内切圆即可求;
11、椭圆曲线跟踪求,可以用相似三角形;
12、构图交汇线求解,求投影即为求解;
13、求圆锥的奥林匹斯,可以用螺旋线的概念。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a8efc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b.png)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1.相似三角形定理:两个三角形中,三个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成比例。
2.相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个三角形中,三边分别相等,或者两边分别相等且夹角相等。
3.三角形中,一个内角和一边:根据一个三角形角度和一边的已知信息,可以推导出其他角度和边的关系。
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底边和高的关系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5.正方形的性质: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6.正方形的对角线: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7.矩形的性质: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8.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和宽的长度相乘计算矩形的面积。
9.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平分。
10.菱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对角线的乘积除以2来计算菱形的面积。
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乘以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3.梯形的性质:有两条平行边。
14.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上底和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来计算梯形的面积。
1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16.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7.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对应的直角边之间的正弦值成比例。
18.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减去两倍直角边的乘积。
19.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商等于对应的正切值。
20.平行线与横截线的性质: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21.平面镜映射的性质:物体与其镜像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个底角相等。
2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可以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25.外角的性质:外角等于其对应的内角的补角。
26.平面图形的旋转:点、线、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后,与原来的点、线、图形相对应。
27.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即为平行线。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a28a5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6.png)
初中数学48个几何模型解题技巧1.了解基本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利用相似三角形或等比例线段解决问题。
3. 利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4. 利用平移、旋转、翻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5. 利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切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
6. 利用三角形内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角平分线定理、外角定理等。
7.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平行线截割定理、平行四边形性质等。
8. 利用角度的概念解决问题,如同位角、对顶角等。
9. 利用中垂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如中垂线定理等。
10. 利用重心的性质解决问题,如重心定理等。
11. 利用向量的概念解决问题,如向量的加减、数量积等。
12. 利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对角线定理、相交弦定理等。
13. 利用相似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面积比、周长比等。
14. 利用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等性质解决问题。
15. 利用角度的平分线定理、角的外接圆等性质解决问题。
16. 利用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7. 利用圆锥、圆柱、圆台等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8. 利用立体几何的性质解决问题。
19. 利用等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如中线定理等。
20. 利用三角形的外心、内心、垂心等点的性质解决问题。
21. 利用连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割线定理等。
22.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23.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24. 利用解析几何解决问题。
25.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26.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7. 利用平面向量的性质解决问题。
28. 利用勾股定理的推广形式解决问题。
29.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三线共点定理等。
30. 利用相似形与等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
31. 利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垂心定理等。
32. 利用圆的弧长、扇形面积等性质解决问题。
33. 利用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性质解决问题。
34. 利用对称和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解题方法
分割法
▌例1:将两个相等的长方形重合在一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解:将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梯形。
S组=(7-2+7)×2÷2×2=24(平方厘米)
▌例2:下列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将图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
S=5×5÷2+5×8÷2+(8-5)×5÷2=12.5+20+7.5=38(平方厘米) ▌例3:左图中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6厘米。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将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S阴=8×(8+6)÷2+8×6÷2=56+24=80(平方厘米)
添辅助线
▌例1:已知正方形边长4厘米,A、B、C、D是正方形边上的中点,P是任意一点。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从P点向4个定点添辅助线,由此看出,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相等。
S阴=4×4÷2=8(平方厘米)
▌例2:将下图平行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和梯形两部分,它们面积相差4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底20.4厘米,高8厘米。
梯形下底是多少厘米?
解:因为添一条辅助线平行于三角形一条边,发现40平方厘米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所以梯形下底:40÷8=5(厘米)
▌例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BC分别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中点,连接A、B、C得到4个三角形。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如果连接平行四边形各条边上的中点,可以看出空白部分占了整个平行四边形的八分之五,阴影部分占了八分之三。
S阴=48÷8×3=18(平方厘米)
倍比法
▌例1:已知OC=2AO,SABO=2㎡,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因为OC=2AO,所以SBOC=2×2=4(㎡)
SDOC=4×2=8(㎡)
SABCD=2+4×2+8=18(㎡)
▌例2:已知S阴=8.75㎡,求下图梯形的面积。
解:因为7.5÷2.5=3(倍)
所以S空=3S阴
S=8.75×(3+1)=35(㎡)
▌例3:下图AB是AD的3倍,AC是AE的5倍,那么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的多少倍?
解:设三角形ABE面积为1个单位。
则SABE=1×3=3 SABC=3×5=15
15÷3=5
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的5倍。
割补平移
▌例1:已知S阴=20㎡,EF为中位线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沿着中位线分割平移,将原图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图中看出,阴影部分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的一半。
SABCD=20×2×2=80(㎡)
▌例2:求下图面积(单位厘米)。
解1:S组=S平行四边形=10×(5+5)=100(平方厘米)
解2:S组=S平行四边形=S长方形=5×(10+10)=100(平方厘米) ▌例3: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
求原长方形的周长。
解:C=(24÷2-2)×2=20(厘米)
等量代换
▌例1:已知AB平行于EC,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因为AB//EC
所以S△AOE=S△BOC
则S阴=0.5S=10×8÷2=40(㎡)
▌例2:下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6分米、4分米。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因为S1+S2=S3+S2=6×4÷2
所以S1=S3
则S阴=6×6÷2=18(平方分米)
▌例3: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ED的面积(形状大小都相同),它们重叠在一起,比较三角形BDF和三角形CEF的面积大小。
(C)
A 三角形DBF大
B 三角形CEF大
C 两个三角形一样大D无法比较(因为S等量减S等量,等差不变)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长方形周长为22厘米,长7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b=22÷2-7=4(厘米)
S阴=(7+(7-4))×4÷2=20(平方厘米)
或S阴=7×4-4×4÷2=20(平方厘米)
▌例2:已知下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6
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10-6=4(厘米) 6-4=2(厘米)
S阴=(6+2)×4÷2=16(厘米)
▌例3:下图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三角形BCE是等腰三角形
FD=ED=9-6=3(厘米)
S阴=(9+3)×6÷2=36(平方厘米)
或S阴=9×9÷2+3×3÷2=36(平方厘米)
扩倍、缩倍法
▌例1:如图正方形面积是32平方厘米,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直角边是长直角边的四分之一,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将正方形面积扩大2倍为64平方厘米,64=8×8则a=8(厘米),b=8÷4=2(厘米)
那么,S=8×2÷2=8(平方厘米)
▌例2:求左下图的面积(单位:米)。
解:将原图扩大两倍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后再缩小两倍,就是原图形面积。
S=(40+30)×30÷2=1050(平方米)
▌例3:左图中每个小方格都是面积为3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先将3平方厘米缩小3倍,成1平方厘米。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
将图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S=3×2÷2+3×1÷2=4.5(平方厘米)
代数法
▌例1:图中三角形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少8平方厘米,AB=8cm,CE=6cm。
求三角形甲和三角形乙的面积各是多少?
解:设AD长尾Xcm。
再设DF长尾Ycm。
8X+8=8(6+X)÷2
X=4
4Y÷2+8=6(8-Y)÷2
Y=3.2
S甲=4×3.0÷2=6.4(c㎡)
S乙=6.4+8+14.4(c㎡)
▌例2:左图所示,AF=12,ED=10,BE=8,CF=6(单位:厘米)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AE-FD=2(厘米)
设FD长X厘米,则AE长(X+2)厘米。
SABCD=8(X+2)÷2+6X÷2+(8+6)(10-X)÷2=4X+8+3X+70-7X=78(平方厘米)
▌例3:下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腰长是20厘米,面积是144
平方厘米。
在底边上任取一点向两腰作垂线,得a和b,求a+b的和。
解:过顶点连接a、b的交点。
20b÷2+20a÷2=144
10a+10b=144
a+b=14.4
看外高
▌例1:下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3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从左上角向右下角添条辅助线,将S阴看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外高)
S阴=S△+S△
=3×(6+3)÷2+3×6÷2
=22.5(平方厘米)
▌例2:下图长方形长10厘米,宽7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阴影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与底边2厘米对应的高是10厘米。
S阴=10×2=20(平方厘米)
▌例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8厘米,CE=2DE
(1)求三角形CEF的面积
(2)求DF的长度
解:BDF是一个钝角三角形,EFC也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EC=18÷(2+1)×2=12(厘米)
(1)S CEF=18×18÷2-12×18÷2=54(平方厘米)
(2)DF=54×2÷12=9(厘米)
概念法
▌例1:已知正方形边长4厘米,A、B、C、D是正方形边上的中点,
P是任意一点。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因为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厘米和6厘米。
S=4×6÷2=12(平方厘米)
▌例2:已知正方形边长4厘米,A、B、C、D是正方形边上的中点,P是任意一点。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因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斜边5厘米只能作为菱形的边长。
C=5×4=20(厘米)
S=4×3÷2×4=24(平方厘米)
▌例3:已知正方形边长4厘米,A、B、C、D是正方形边上的中点,P是任意一点。
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因为在平行四边形中,高是一组对边间的距离,必定小于另一组对边的长度,所以高4.2厘米所对应的底只能是3厘米的边。
S=3×4.2=12.6(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