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植物病理学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普病部分PPT课件
28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真菌营养体的功能: 从外界吸收营养;
吸器、假根; 生长扩展功能; 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如子实体、子座; 抵御不良环境条件:
菌核、菌索、厚壁孢 子;
30
31
32
33
(二)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的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
就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子实体 fruiting body; 1、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 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 代的繁殖方式。
5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 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 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 之为植物病害。
6
二、发病三角和四角的关系:
7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1
62
3、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二倍体无隔菌丝,无性
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卵球萌发→游动
孢子或双倍体菌丝;(有人提出卵菌应 属于藻物界:因为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其他的真 菌是几丁质,它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 殖;)
63
4、卵菌纲的主要病原菌: 水霉目 ➢ 绵霉属Achlya――稻绵腐菌(水稻烂秧) 霜霉目 ➢ 腐霉属Pythium――幼苗猝倒病 ➢ 疫霉属Phytophthora―马铃薯晚疫病菌 ➢ 霜霉属Peronospora――十字花科霜霉菌 ➢ 白锈属Albugo――十字花科白锈病菌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症 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的 主要区别。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真菌营养体的功能: 从外界吸收营养;
吸器、假根; 生长扩展功能; 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如子实体、子座; 抵御不良环境条件:
菌核、菌索、厚壁孢 子;
30
31
32
33
(二)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的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
就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子实体 fruiting body; 1、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 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 代的繁殖方式。
5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 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 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 之为植物病害。
6
二、发病三角和四角的关系:
7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1
62
3、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二倍体无隔菌丝,无性
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卵球萌发→游动
孢子或双倍体菌丝;(有人提出卵菌应 属于藻物界:因为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其他的真 菌是几丁质,它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 殖;)
63
4、卵菌纲的主要病原菌: 水霉目 ➢ 绵霉属Achlya――稻绵腐菌(水稻烂秧) 霜霉目 ➢ 腐霉属Pythium――幼苗猝倒病 ➢ 疫霉属Phytophthora―马铃薯晚疫病菌 ➢ 霜霉属Peronospora――十字花科霜霉菌 ➢ 白锈属Albugo――十字花科白锈病菌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症 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的 主要区别。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5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6
隔膜的类型:
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丝形成繁殖器官、衰 老或受伤时常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 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 隔孔帽。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24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25
三)菌丝体的组织化
很多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 成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互相交织的程度不 同,有的较紧,有的很疏松,二者一般称为 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7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8
二)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 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逐渐形成了 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附着胞(appressorium,appressoria):分 泌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面;形成侵入 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12
三、真菌的一般形态与特性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3
一)营养体的类型
1 菌丝体(mycelium):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 体叫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 叫菌丝体。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11
1983:农牧渔业部颁布了“进(出)口动植物 检疫条例”。 1986: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 对象名单” 1992: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1993:“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办法”。
ppt课件
12
进出境检疫包括 进境、出境和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的检 疫以及运输工具检疫。 检疫对象和范围包括种子、苗木、无性繁殖 材料、植物及植物产品、装载这些检疫物 的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 等。 检疫程序包括检疫报批、报检、检疫、检疫 处理和签证放行等。
ppt课件
13
危险性植物病害检疫对象: ①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一 旦传入可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② 靠人为传播,即人们在从事商业贸易或各种 交往过程中,病原物随植物(种子)及其产 品多种途径传带; ③ 病原物繁殖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传入后 难以根除。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以此而定的。名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 疫对象,其中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 类13种,线虫类8种。
ppt课件 1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寄主、病 原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 施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削弱或终止病害循环 过程。 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用最适 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类; 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 提高抗病性; 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 2 ppt课件
ppt课件
28
三、适期播种 将播种期提前或错后一段时间,使得作 物的感病期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侵入期错开, 人为地给作物创造一个避病条件,从而减轻 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加强水肥管理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抗病性都有较大影 响,与病害消长的关系密切。 五、搞好田园卫生 减少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的机会。
1983:农牧渔业部颁布了“进(出)口动植物 检疫条例”。 1986: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检疫 对象名单” 1992: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1993:“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办法”。
ppt课件
12
进出境检疫包括 进境、出境和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的检 疫以及运输工具检疫。 检疫对象和范围包括种子、苗木、无性繁殖 材料、植物及植物产品、装载这些检疫物 的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 等。 检疫程序包括检疫报批、报检、检疫、检疫 处理和签证放行等。
ppt课件
13
危险性植物病害检疫对象: ①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一 旦传入可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② 靠人为传播,即人们在从事商业贸易或各种 交往过程中,病原物随植物(种子)及其产 品多种途径传带; ③ 病原物繁殖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传入后 难以根除。 《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 以此而定的。名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 疫对象,其中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 类13种,线虫类8种。
ppt课件 1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寄主、病 原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 施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削弱或终止病害循环 过程。 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用最适 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类; 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 提高抗病性; 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 2 ppt课件
ppt课件
28
三、适期播种 将播种期提前或错后一段时间,使得作 物的感病期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侵入期错开, 人为地给作物创造一个避病条件,从而减轻 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加强水肥管理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抗病性都有较大影 响,与病害消长的关系密切。 五、搞好田园卫生 减少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的机会。
《植物病理学》课件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 植物的抗病性。
化学防治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剂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 的农药。
合理使用药剂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配制和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 用或滥用。
注意安全间隔期
在采收前应确保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已过,避免农产品 残留农药。
生物防治方法
特点
不同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的症状和特点,例如病 毒病害通常表现为花叶、畸形等症状,真菌病害则表现为腐 烂、长霉等症状。同时,不同植物对同一病原物的反应也可 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
03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 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
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等。
植物病原真菌的特征
具有菌丝和孢子,能够侵染植物引起病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 亡。
常见植物病原真菌
如霜霉病、锈病、白粉病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
01
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特征
02
具有细胞壁和鞭毛,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引起病害
。
常见植物病原细菌
因、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植物病害的分类与识别
植物病害的分类
按照病原物分类
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真菌
病害等。
按照症状分类
根据症状的不同,将植物病害分为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等类型。
按照传播方式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 害等。
《植物病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4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穗部病害:
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东北
三江平原、河南、陕西关中。 小麦黑穗病:腥黑穗病(光腥、 网腥)和散黑穗病 小麦线虫病: 小麦颖枯病:
5
根部病害:
小麦纹枯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根腐病 小麦雪腐病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7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三、小麦主要病害演变及其原因 的分析
1、耕作制度改变 2、品种更换 3、栽培管理方法变化 4、气候变化 5、人为传播和活动影响:TCK
8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9
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1、分布: (1)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
我国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中 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8种,细 菌病害3种,线虫病1种。
小麦锈病(三锈):是我国小 麦生产上最重要的一类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条锈 病危害最大,秆锈和叶锈次之。
叶部病害:
3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小麦白粉病:过去在长江流域,
近年除江苏、浙江、湖北较重外, 华北、川贵、西北也加重。90年 大部冬麦区中等偏重发生,损失 64.62亿斤。 小麦霜霉病:长江中下游、山东、 河北等地发生,矮缩、条纹状花 叶、皱缩扭曲,穗畸形,弯曲成 龙头状。 小麦叶枯:危害叶、叶鞘,叶脉 间有黄或褐色纺锤形斑,以后联 合成不规则黄褐色大病斑,病斑 上有小黑点。
19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五、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和流行 区系 1、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的概念
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 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 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 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 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 亚洲东部:三锈并重。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穗部病害:
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东北
三江平原、河南、陕西关中。 小麦黑穗病:腥黑穗病(光腥、 网腥)和散黑穗病 小麦线虫病: 小麦颖枯病:
5
根部病害:
小麦纹枯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根腐病 小麦雪腐病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7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三、小麦主要病害演变及其原因 的分析
1、耕作制度改变 2、品种更换 3、栽培管理方法变化 4、气候变化 5、人为传播和活动影响:TCK
8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9
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1、分布: (1)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
我国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中 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8种,细 菌病害3种,线虫病1种。
小麦锈病(三锈):是我国小 麦生产上最重要的一类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条锈 病危害最大,秆锈和叶锈次之。
叶部病害:
3
第 一 节 小 麦 病 害 概 况
小麦白粉病:过去在长江流域,
近年除江苏、浙江、湖北较重外, 华北、川贵、西北也加重。90年 大部冬麦区中等偏重发生,损失 64.62亿斤。 小麦霜霉病:长江中下游、山东、 河北等地发生,矮缩、条纹状花 叶、皱缩扭曲,穗畸形,弯曲成 龙头状。 小麦叶枯:危害叶、叶鞘,叶脉 间有黄或褐色纺锤形斑,以后联 合成不规则黄褐色大病斑,病斑 上有小黑点。
19
第 二 节 小 麦 锈 病
五、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和流行 区系 1、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的概念
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 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 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 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 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 亚洲东部:三锈并重。
农业植物病理学-精品课件
20
21
22
三、病症类型
➢霉状物:病部形成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如 霜霉、绵霉、青、绿、黑、灰、赤霉等
➢粉状物:以孢子为主,如白粉、黑粉、红 粉;
➢锈状物:病部形成锈色小疱斑,破裂后散 出锈粉
➢粒状物:病部产生大小、形状、着生状各 异颗粒状物,如针尖大小的子囊果、较大 的有菌核、线虫的胞囊;
23
➢索状物:病植物的根表产生的深色菌 丝索;
➢脓状物:细菌病害部表面形成黄褐色 菌脓、菌胶;
➢菌蕈:木材腐烂菌在病组织上形成大 的子实体
•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 症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 的主要区别。
24
玉 米 矮 花 叶 病 MDMV
稻曲病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 绪论 •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 第四节 物病原线虫 •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37
•
•
绪论
• 一、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共生 共栖 颉颃 寄生
38
• 二、寄生性和致病性: • 1、寄生性、寄生物、寄主:一种生
物从其它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 为寄生性,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parasite, 而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
• 2、腐生性、腐生物:一种生物从死的
生物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腐 生性,这种生物称腐生物saprophyte
8
马铃薯晚疫
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几十万人, 150万逃荒到北美洲
葡萄霜霉病
1880: 法国波尔多地区爆 发葡萄霜霉病, 酿 酒业濒临破产。
水稻胡麻斑病
1943年: 印度孟加拉邦 水稻胡麻斑病大流 行,饿死200万人, 数百万人逃荒。
21
22
三、病症类型
➢霉状物:病部形成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如 霜霉、绵霉、青、绿、黑、灰、赤霉等
➢粉状物:以孢子为主,如白粉、黑粉、红 粉;
➢锈状物:病部形成锈色小疱斑,破裂后散 出锈粉
➢粒状物:病部产生大小、形状、着生状各 异颗粒状物,如针尖大小的子囊果、较大 的有菌核、线虫的胞囊;
23
➢索状物:病植物的根表产生的深色菌 丝索;
➢脓状物:细菌病害部表面形成黄褐色 菌脓、菌胶;
➢菌蕈:木材腐烂菌在病组织上形成大 的子实体
•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 症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 的主要区别。
24
玉 米 矮 花 叶 病 MDMV
稻曲病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 绪论 •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 • 第四节 物病原线虫 •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37
•
•
绪论
• 一、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共生 共栖 颉颃 寄生
38
• 二、寄生性和致病性: • 1、寄生性、寄生物、寄主:一种生
物从其它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 为寄生性,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parasite, 而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
• 2、腐生性、腐生物:一种生物从死的
生物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腐 生性,这种生物称腐生物saprophyte
8
马铃薯晚疫
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几十万人, 150万逃荒到北美洲
葡萄霜霉病
1880: 法国波尔多地区爆 发葡萄霜霉病, 酿 酒业濒临破产。
水稻胡麻斑病
1943年: 印度孟加拉邦 水稻胡麻斑病大流 行,饿死200万人, 数百万人逃荒。
植物病理学(全套662页PPT课件)
Population of Ireland (millions)
An outbreak pot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caused the Great Famine of the 1840s
8
6
4
The late blight epidemics of the 2 1840s hit Ireland particularly
gods and goddesses controlled natural events
Zeus controlled the weather
Ceres or Demeter was the goddess of 年,至今170多年
重要人物和事件:
➢ 法国Marthieu Tillet(1755)—发现小麦腥黑穗病可传染
Paul Bachi,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Clemson University - USD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lide Series
烟草花叶病病原物被鉴定为一种病毒 (1890s)
He is considered a founding father of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as well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mycology. His extensive and careful studies of the life history of
Dmitri Ivanovsky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M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研究与控制
研究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要坚持宏观与微观、个体与群
体、生理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探明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生物致病基因的表达、调控和互作
特征, 从本质上揭示在外部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
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等变化
规律。
为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制定植物病害控制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提供科学依据。
E D P
H
在“病害三角关系”中,寄主植物是保护的对象, 同时也是病原物攻击的目标,病原物必需依赖寄主而 生存和繁衍。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和生长状况影响到
发病程度,一般我们可以依据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的
能力分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等几 种类型。抗感特性是由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决定的;
寄主植物良好的生长状况可以降低病害的为害程度,
产量和品质保证
控制植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传统植物
病害防治的核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消灭
和压低病原生物作为主要目标。现代植物病害防治以生态安全
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对象——植物群体健康为核心,通
植物病害控制的思维
植物保护的任务:
粮食生产安全-病害造成的损失
农产品品质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造成的品质威胁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破坏生态平衡
农产品品质安全的涵义
营养成分 病害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 农药残留 商品感官
内在品质
商品品质
植物病害控制策略的思考
关注对象
病害
植物
病原物
群体健康
消灭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五、农事操作机械化 在采用机械化耕作、种植、收获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农业 机械受病原物污染,从而导致种子或农产品污染,或使病原物 通过农业机械在田间扩散传播。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六、农业交流国际化 全世界各种作物的种子和苗木的交流引种、农产品贸易、世 界作物博览会等活动都可能将一些外来入侵病原物引入,引起 一些新病害。有些种子或繁殖材料引种到新区后,可能遭受当 地病原物或病原小种侵染,造成病害的流行。
小麦条锈病
1950年:
中国小麦条锈病
大流行,小麦减 产60亿斤。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一、作物品种良种化 培育抗病高产品种是一项经济高效的增产措施,也是防
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遗传一致性的品种,
导致遗传背景简单化和脆弱性,导致病害大流行。 玉米小斑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加强植物保健和提高免疫能力(抗病、
耐病、补偿能力)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植物病害控制对策的思考
抗病品种 农 药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生态防治
生态环境 温、光、水 气、营养
生存、繁殖、侵染 建立寄生关系
生理、形态 健康
病原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寄主植物
中等的抗病性本质
主要作物品质、产量要求
植物病害的生态管理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营造健
康的植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群体健康的目的。
宏观层次
植 物 病原生物 其他生物 人为因素
微观层次
细胞环境(细胞生态) 分子环境(分子生态)、
时空环境
第二节
植病系统及其组成因子
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构
成 的 系 统 , 这 个 系 统 称 为 植 物 病 害 系 统 ( Plant
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几十万人, 150万逃荒到北美洲
感恩节
葡萄霜霉病
1880: 法国波尔多地区爆 发葡萄霜霉病, 酿
酒业濒临破产。
水稻胡麻斑病
1943年: 印度孟加拉邦 水稻胡麻斑病大流 行,饿死200万人, 数百万人逃荒。
玉米小斑病
1970年: 美国玉米小斑病 流行,直接损失 10亿美元。
三、栽培手段化学化 长期和大量使用化肥、激素调控和化学农药,导致植物营养
失衡、生理功能紊乱、微生态环境恶化、微生物区系结构失衡,
从而诱发或加剧病害发生。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四、作物布局区域化
作物区域化和集约化种植,在一个地区内大面积种植
单一作物,导致农业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化,系统调控能力
下降。使一些在分散种植时不造成危害的病害获新发生病 害流行成灾,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这是由环境因子决定的。
寄主植物可以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和致病等
生命活动,同时寄主植物也可以改变局部的环境,
如降低土表温度、增大土表的湿度,过度密植有利 于营造发病的小气候。
pathosystem)。植物病害系统是从宏观角度考虑植物(作物) 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成灾的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植物病害 系统关注病害最终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群体病害, 一般不会对大田发病单株植物进行治疗。研究和解析植物病
害系统可以为作物病害安全控制提供战略性决策。
植物病害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病原物与寄主植物通过 生物化学而发生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着重考 虑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个体建立寄
生关系及之后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等,考虑病原
物生活史、感染病原物后植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及病变 过程,该系统实质是个体病害系统。研究个体病害系
统有利于阐明植物抗病机理和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
物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病害三角
环境 植物
病原物
1933年,林克(Link)指出:如果认为病原 物是引起病害的原因,将妨碍考虑病害的性质 和引起病害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提出了病害三 角(The disease triangle)。
高级植物病理学 Advanced Plant Pathology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
2011年世界有11亿人挨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 1997~2007农业有害生物
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产量的25%~28%,其中植物病害 造成的损失约占10%。 。
马铃薯晚疫病
二、栽培技术多样化 耕作制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病害发生。
单季稻改双季稻,由于早稻破口抽穗期巧遇雨季,导致
稻瘟病严重发生。 两段育秧技术晚稻秧苗期延长增加了叶蝉、飞虱取食传 毒的机会,加剧了双季晚稻病毒病的严重发生。 温室和大棚中通气和温度不适常使植物白粉病、灰霉病
严重发生;
再生稻引发纹枯病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