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1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概述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起因、发展和预防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疾病的诊断、病原体的鉴定、病害防治和病害防控技术的研究。

植物疾病对农业生产和植物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植物病理学在农业、园艺和生态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病害的分类根据病害的成因和特点,植物病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白粉病、炭疽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溃疡病、软腐病等。

3.病毒性病害:由病毒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

4.真核生物性病害:由真核生物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根腐病、白蚧病等。

植物病害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病害的防治和预防进行有效的管理。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病原体的鉴定与鉴别:通过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进行鉴定与鉴别,以确定病害的成因。

2.病害的诊断:通过观察植物的症状和病变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准确的诊断,确定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3.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遗传防治等方法的研究,以减轻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农田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控策略,包括推广病害防护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

5.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发掘和利用植物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提高抗病性。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与进步,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植物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1.防范病原菌的入侵:通过隔离、消毒等措施,降低病原菌的入侵风险,减少病害的发生。

2.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通过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优化生态环境等手段,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植物病理学课后习题

植物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单元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在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持续刺激下,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物化学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生长发育异常,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的现象。

2、病因: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

3、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4、病状:是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外表所出现的不正常状态;5、病征: 指在病状表面,尤其是病斑部分的表面着生或出现的病原生物的子实体。

例如真菌的菌核、菌丝体、细菌的菌脓、线虫的虫体、寄生性植物等。

6、非侵染性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7、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为传染性病害;8、综合症:一种病害同一植株上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9、并发症: 同一植物在受到两种或几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时,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甚至出现不同于原有两种病菌单独引起的另一种症状。

10、隐症现象: 隐症现象:病原物侵染寄主后,病植物的症状在特定条件下(通常是高温),可以逐渐减退直至暂时消失而“复原”的现象。

二、填空题1、植物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非侵性病害由由外界不良环境因子引起。

2、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植物、线虫、原生动物、。

3、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

4、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植物病理学 实验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图文

植物病理学 实验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图文

苹果灰霉腐烂病
玉米干腐病
萎焉
番茄青枯病
黄瓜青枯病
西瓜萎焉病
畸形
泡桐丛枝病
马铃薯癌肿病
西瓜根结线虫
粟白发病
1. 粉状物
病症的主要类型
小麦黑粉病
十大功劳白粉病
玉米黑粉病
2. 霉状物
草莓灰霉软腐病
桃褐腐病
樱桃根霉软腐病
葡萄霜霉病
3. 点状物Leabharlann 山茶花灰斑病甜瓜蔓枯病
4. 颗粒状物
甘蓝菌核病
花椰菜菌核病
实验一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1、实验目的
识别一些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 病症)类型; 正确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主要病状类型
变色1
烟草花叶病(花叶)
长春藤黄化(花变色)
变色 2
长春藤病毒(脉明)
郁金香的碎锦
南瓜绿斑驳病
坏死
高粱炭疽病
水稻胡麻斑病
玉米大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腐烂
辣椒疫病
梨轮纹病
5. 脓状物——细菌病害的病症
水稻白叶枯病 ( 叶枯、 菌脓)
豆薯叶斑病(水渍状)
实验报告内容:
从供观察的植物病害标本中选择10种,描 述其症状特点。

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真菌学、 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解剖、分类)、植物生理学、生物 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课程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专科生的重要专业 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 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 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 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 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 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5)病毒界(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或其中之一组成) :病毒、类病毒。
(6)动物界(Animalia):线虫(真核细胞生物,蠕虫状,异 养)。
(7)植物界(Plantae):寄生性种子植物(真核细胞生物, 有细胞壁,有微管束,无根有吸盘,有叶或退化,种子繁殖) 。 2、非生物病原(逆境,引起的病害不可相互传染称非侵染性 病害)
二、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Irish 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 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植 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2)波尔多液发明:
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 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 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 液发明。
(1)极高、极低温:高温性不育、寒害、冻害等。
(2)土壤缺水或水过多:旱害、渍水等。
(3)光线过弱或过强:缺光性黄化、日灼等。
(4)缺氧:缺氧性烂根等。 (5)空气污染:气候斑等。 (6)缺素:缺铜、缺锌、缺铁等。 (7)无机盐毒害:盐害等。 (8)土壤过酸或过碱。 (9)药害:施农药或化肥不当而造成的叶枯、叶斑、枯萎、

植物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植物病理学课件第一章

3.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 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2)波尔多液发明: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 业濒临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液发明。
(3)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
• 茭草黑粉菌(茭白) Ustilago esculenta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 cotina),黑粉菌 (Ustilago)真菌。 • 菌丝寄生在植物菰即茭草(Zizania caduuciflora)的叶,茎和根上。 • 孢子堆黑色,稍呈粉状。孢子球形,黄褐色,平滑或有刺,6— 9×5—7微米。 • 寄生在茎上时,在未形成黑粉孢子以前,茎肿大幼嫩可供食用味 道解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多,通便,防肠癌等。 • 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幼嫩时可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和胃肠道 溃疡等并助消化和通便。
• 1950年:中国 小麦条锈病 大流行,小 麦减产60亿 斤。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
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 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 病、疫病、癌肿病等。 (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 害和果实病害等。 (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 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七)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 (八)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植物病理学》课件

《植物病理学》课件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 植物的抗病性。
化学防治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剂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 的农药。
合理使用药剂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配制和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 用或滥用。
注意安全间隔期
在采收前应确保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已过,避免农产品 残留农药。
生物防治方法
特点
不同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的症状和特点,例如病 毒病害通常表现为花叶、畸形等症状,真菌病害则表现为腐 烂、长霉等症状。同时,不同植物对同一病原物的反应也可 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
03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 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
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等。
植物病原真菌的特征
具有菌丝和孢子,能够侵染植物引起病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 亡。
常见植物病原真菌
如霜霉病、锈病、白粉病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
01
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特征
02
具有细胞壁和鞭毛,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引起病害

常见植物病原细菌
因、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植物病害的分类与识别
植物病害的分类
按照病原物分类
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真菌
病害等。
按照症状分类
根据症状的不同,将植物病害分为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等类型。
按照传播方式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 害等。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生物间的关系
(1) 共生(Symbiosis) (2) 共栖(Commensalism) (3) 拮抗(Antagonism) (4) 寄生(Parasitism)
11
▪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它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 的能力。这种生物称寄生物(Parasite);被寄 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
褪绿: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 黄化:叶片呈黄色。 花叶:叶片发生不均匀退色,黄绿相间。 红叶:叶片变红或紫红。
7
2. 坏死(necrosis)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最常见的坏死是 “病斑”(spot),包括:角斑、轮斑、条斑、白斑、 黑斑、灰斑、褐斑、锈斑、疮痂等。
3.腐烂 4.萎蔫(wilt)
物 病害。不能相互传染。 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大气环境、栽培条
件等。
5
1.3 植物病害的症状
1.3.1 定义: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
组织内部或外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Symptom)。
6
1.3.2 症状类型
1. 变色(discolor) 植株局部或全株失去 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
▪ 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部分真菌、线虫可直接侵入。
▪ 真菌直接侵入过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顶端膨大形成
附着胞→产生侵染丝→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
15
▪ 自然孔口侵入:气孔、水孔、皮孔、 柱头、蜜腺等。
▪ 伤口侵入:所有病毒、类病毒和部分 病原原核生物、真菌通过该途径侵入。
▪ 伤口寄生物: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 用伤口的营养物质,或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 织中生活,然后侵入健全的组织。
5.畸形(malformation)
8
1.3.3 病征类型

植物病理学ppt

植物病理学ppt

植物病理学
简介:
•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及预防植物病害的科学,它以分类植物病原体, 探索病原体的感染机理,研究病原体的传播机理,以及发展防治 措施等为主要内容。植物病理学是植物病害的研究,通过研究营 养、生理、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多种科学方法,具体分析植 物病原病害的致病机理,查明植物的病原因,防治植物病害,提 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 I.植物病理学概述
内容: 1.定义 2.研究内容 3.病害预防 II.植物病原体 1.病原体定义 2.病原体分类 3.病原体分布
III.植物病害 1.病害发生机制 2.病害表现 3.病害预防 IV.植物病理学研究 1.病原体感染机制 2.病原体传播机制 3.防治措施
结论:
•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的一门重要科 学学科。植物病理学需要综合运用植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 原学、数量生态学等科学。它是以研究病原体为主,以分类植物 病原体、探索病原体பைடு நூலகம்感染机制、研究病原体的传播机制以及发 展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领域,涉及对植物疾病的病原体、病因、症状、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就开始有人开始系统研究植物疾病,随着科技的进步,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

植物病原体植物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生长异常和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常见的植物病原体包括病菌、真菌、病毒、病原体和线虫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植物组织,破坏植物的生理功能,导致植物出现不同的症状。

植物病因植物病原体侵入植物体内后,引发一系列的病变过程,主要包括病原体的寄生、侵入、生长、繁殖和毒素的产生等。

植物病因的复杂性影响着病害的发展速度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因此对植物病因的研究至关重要。

植物症状植物病害表现出多样化的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萎缩、腐烂等。

通过观察和识别病害的症状,可以辅助诊断病害的类型和传播途径,为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植物病害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在实际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方案对于控制病害的传播和减少农作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加强对种植技术的管理和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也是有效防治植物病害的途径。

在未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病原体的演变,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仍将面临挑战和机遇。

加强对植物病害的监测和预测,开展多样化的防治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将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平稳发展和粮食安全。

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农业科学,不仅为探索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深入认识,也为健康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植物病理学将继续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植物病理学(1)

植物病理学(1)

植物病理学第一章植物病理学的意义:为了防止植物受病害侵扰,并且在最大限度上对已经患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并防止传染,以保证生态平衡以及最大经济效益,对植物的病理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这便足以体现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国高度重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

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研究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

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的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连续干扰,生理活性受到干扰而表现的异常状态)症状: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和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寄生性:寄生性是寄生物能够从寄主体内获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致病性:致病性也称为病原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严重影响或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类群: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第二章菌物的性状:(1)无根、茎、叶分化的异样型生物;(2)有明显的细胞壁(除黏菌的营养体外)和细胞核;(3)菌体形态在基物内外呈变形虫状(爬行)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无壁、多核)、单细胞、菌丝状(有隔或无隔);(4)营养方式:复生、几声或共生生活;大多为寄生或腐生生物(从动植物的活体或尸体或残枝烂叶分解、吸收营养物质);(5)典型的不动性生物,部分种类可产生游动孢子。

菌物的特点:(1) 具有细胞核;(2) 营养体为丝状体;(3) 典型的异养生物;(4)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5) 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6) 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最终造成植物出现病症。

在研究植物病原体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害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真菌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们以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孢子或无性生殖孢子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占用植物养分引起植物组织的变化。

常见的真菌病包括白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

2.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体,它们以孢子或细胞分裂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蛋白质酶类破坏植物细胞,引起病变。

典型的细菌病包括斑点病、疮痂病等。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有机体,通过昆虫叮咬或种子传播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细胞的改变,并最终导致植物出现黄化、瘪胀、矮化等症状。

常见的植物病毒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 原生动物和线虫除真菌、细菌和病毒外,原生动物和线虫也是一些植物病害的致病原因,它们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细胞或导致植物根系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植物病害。

二、宿主防御机制植物在受到病原体的入侵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反应,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和扩散。

这些宿主防御机制一般分为外部防御和内部防御两种类型。

1. 外部防御外部防御主要包括植物表皮的保护、分泌物质的抑制和机械屏障等。

例如,植物表皮具有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它们可以阻止病原体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侵入植物组织。

此外,一些植物通过分泌抗生素或有毒化合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植物还可以形成机械性障碍,如硅质体和树脂等,来限制病原体的侵入。

2. 内部防御内部防御是指植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体的侵入。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PAMPs(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R基因(抗病基因)。

当病原体入侵时,植物识别到PAMPs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抗菌蛋白和信号分子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的定义:如果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或其他的病院生物的侵染,会使植物体内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使其在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同时在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病态),是作物产量下降,质量劣变,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1、植物病害的病原(1)非生物病原:植物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包括不适宜的化学和物理的环境因素,如营养物质的缺失,水份的多少,温湿度,PH直,药害,光照不足等;非生物病原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病原早成的植物发病的也叫非侵染性或生理性病害。

发病原因:植物和不利环境条件二方面。

(2)生物性病原:包括一些寄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侵染性病害:由以上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病害可以互相传染也叫传染性或侵染性病害。

发病原因:寄主、环境条件、病原物、三方面。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寄生物:一种生物寄生在其他活的生物体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这种生物叫寄生物。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病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植物。

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1、人为的远距离调运带病菌木和种子,种植不适合当地的作物和品种。

2、大面积的高浓度使用化学农药环境污染。

3、大面积种植单一化的作物品种。

4、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高氮肥的使用。

5、只重视产量和品质而忽视了作物的高抗性。

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症状:植物生病后,体内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体外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现象。

如变色坏死腐烂等。

病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特征。

如粒状物、粉状物、丝状物等。

任何的病害一般都有明显的病状,不一定都有病症,病症一般都是在发病中后期才表先出来。

病状类型:1、变色,植物发病后,体内叶绿素被破坏或受抑制而使植物局部或全部株失去绿色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颜色称为变色。

【全株性,黄化(类病原体);局部性,花叶(病原)】2、坏死,植物受病后,细胞组织受破坏而死亡。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主要研究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等方面。

植物病理学家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研究,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从而提高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植物病原体、植物宿主和环境。

植物病原体是指导致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和螨虫等。

植物宿主是指能够寄生或被感染的植物物种,不同的植物宿主对病原体的抵抗性不同。

环境因素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湿度、温度等。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病原鉴定。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和采集病害样品,在田间和温室中观察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了解病原体对不同植物宿主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通常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室培养等手段,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研究。

病原鉴定是植物病理学的重要环节,可以确定病害的原因和病原体的种类,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可以分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益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例如利用寄生性昆虫控制植物害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杀菌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来消灭或抑制植物病原体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物理防治包括利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电磁波等物理因素来杀灭病原体和害虫。

此外,植物病理学还研究了植物抗病性的机制和遗传多样性。

植物抗病性是植物对病原体侵染的抵抗性能力,其中包括植物基因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激活免疫系统的机制。

通过研究植物抗病性的机制和遗传多样性,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培育出对病害具有抗性的新品种。

植物病理学在现代农业和园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植物病害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控制病害,减少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提供更科学的种植方法和防治措施,促进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绪论内容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的一门生物学科一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的概念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强度或持续的时间超过了植物的忍耐范围,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形态上表现出异常,甚至死亡,并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四要素症状: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不正常),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病理过程: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持续的、系列的病变经济学:农业生产损失病原:即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二、植物病害的类型1. 根据病因(cause)划分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非染性病害( non-infection disease)其他依据划分植物或作物类型:蔬菜病害、果树病害、玉米病害寄主受害部位:叶部病害、根部病害症状表现:腐烂病、根肿病传播方式与介体;气传病害、土传病害、水传病害侵染性病害:生物因素引起;能传染;病害由少到多、由点到片;大多数受染性病害的症状具有病征;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非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引起;不传染;病害常成块、成片的出现,给人以突然的感觉。

病害的产生常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农事操作有关;无病征;不良环境因素有:极端温度、极端水分、极端光照、极端pH值、缺氧、缺素或过剩、无机盐毒害、大气污染、药害、栽培不当、遗传基因突变四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三要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产生涉及三个方面,即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即植物产生病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1. 感病的植物植物是病害发生的本体,是植物发病的内因。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2. 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

植物病理学 第1讲 绪论 图文

植物病理学 第1讲  绪论 图文
2. 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凋萎一般是不能恢复的。 3. 有局部性的(如一个枝条的凋萎)和全株性的(最常见)凋萎。 4. 萎蔫的后果是植株的变色干枯,常分青枯、枯萎和黄萎。
青枯
• 青枯是萎蔫发生 时,植株失水迅 速,使枯死的植 株仍保持绿色。 如甜椒青枯病, 左图示田间病株, 右图示根茎维管 束变褐。
• 是萎蔫发生后,植株不能保持绿色,枯死植株
变色特征
• 发病植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 组织与细胞并未死亡。
坏死
• 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 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 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和叶枯。 • 疮痂症状可在叶、果或枝条上出现,溃疡则在枝条上形成。 • 木本植物茎的坏死还有一种称枯梢的症状。 • 幼苗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猝倒和立枯的症状。
层 • 上右图示莴笋灰霉病病株上的灰色霉状物。
点 • 上图示甜瓜蔓枯病病

蔓上形成的小黑点。
物 • 左图示山茶花灰斑病 病叶上的小黑点。
颗 粒 状 物
• 上左图示甘蓝菌核病早期症状,叶球腐烂,生白色棉絮状 菌丝,有黑色菌核生成。
茎腐、果腐、花腐等。一般幼嫩或多肉的组织则更容易 发生。 与坏死的区别:坏死的组织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 廓;而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 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它物质。根据 失水的快慢又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流胶也是腐烂 的一种。
干 腐 与 湿 腐
• 腐烂发生时,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相反腐 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很快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如大白菜软腐病,左上叶球 外叶干腐,呈薄纸状;右上示叶柄湿腐,呈褐色。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理学(全套662页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全套662页PPT课件)

Population of Ireland (millions)
An outbreak pot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caused the Great Famine of the 1840s
8
6
4
The late blight epidemics of the 2 1840s hit Ireland particularly
gods and goddesses controlled natural events
Zeus controlled the weather
Ceres or Demeter was the goddess of 年,至今170多年
重要人物和事件:
➢ 法国Marthieu Tillet(1755)—发现小麦腥黑穗病可传染
Paul Bachi,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Clemson University - USD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lide Series
烟草花叶病病原物被鉴定为一种病毒 (1890s)
He is considered a founding father of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as well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mycology. His extensive and careful studies of the life history of
Dmitri Ivanovsky
Electron micrograph of TM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
一、抗病性的定义
1.广义抗病性
---对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
2.狭义抗病性
---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

植物通常从2个方面(或2种机制)来抵抗病原物的侵染
---机械障碍作用(结构抗性) ---生理生化作用(生化抗性)
二、结构抗性
1.先天性防御结构
(1)茸毛 (2)蜡质层 (3)气孔密闭或孔隙小
1.内部症状
(1)内含体(inclusion) (2)侵填体(tylose) (3)胼胝质(callose) (4)维管束变色
2.外部症状
(1)病征
① 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菌核、孢子器、 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 ② 细菌的菌脓 ③ 线虫的虫体 ④ 寄生植物个体
病征(真菌的菌丝体)
病征(真菌的菌核)
(1)减产 (2)降低品质 (3)其它
2.植物病害引起严重损失的事例
(1)1845-1846 爱尔兰 马铃薯晚疫病 (2)1900s 美国板栗疫病 (3)1942-1943 印度孟加拉 水稻胡麻斑病 (4)1990s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四、病因与病害三角
1.病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复合因素
三、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寄生性(parasitism)
1.定义
活体营养(biotroph)
2.寄生物(parasite) 死体营养(necrotroph) 3.腐生物(saprophyte; saprogen)
4.寄主(host)
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真菌的霉状物)
病征(黑色粒状物)
病征(细菌的菌脓)
病 征 ( 细 菌 的 菌 脓 )
病征(线虫的虫体)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植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 第六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柯赫氏法则 第七节 植物病理学简史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
一、植物病理学 1.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2.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1.定义 2.寄生物与病原物的关系 3.病原物的两种属性---寄生性和致病性 4.毒力(virulence)与侵袭力(aggressiveness)
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 1.定义 2.四个时期 (1)接触期 (2)侵入期 (3)潜育期 (4)发病期
课 程 讲 授 计 划
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42学时(13个实验) 考 试:期中考试、实验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组教师:刘凤权、胡白石、宋从凤: 总负责及主讲理论课,部分实验课
沈秀萍:实验课准备
刘红霞: 实验课
自我介绍:电话 84396012(办)、84395611(家)
点 名:
课堂纪律:
2.植物病理学研究领域 (分支学科)
(1)病因学 (2)植物病原真菌学 (3)植物病原细菌学 (4)植物病毒学 (5)植物线虫学 (6)植物病理生理学 (5)植物病害流行学 (6)分子植物病理学 (7)植物病害防治学
3.国内外植物病理学主要期刊
(1)国内 《植物病理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2)国外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Plant Disease
坏死(叶枯)
坏死(猝倒)
坏死(立枯)
坏死(溃疡)
坏死(溃疡)
坏死(枯梢)
坏死(枯梢)
坏死(流胶)
坏死(疮痂)
坏死(疮痂)
③ 腐烂(rot):干腐、湿腐、软腐
腐烂(干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④ 萎蔫(wilt)
根据能否恢复:暂时性萎蔫和永久性萎蔫 根据萎蔫程度和类型:青枯、枯萎、黄萎 根据受害部位:局部性萎蔫和全株性萎蔫
二、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1.定义
2.三个基本环节
(1)越冬(overwintering) 或越夏(oversumering) (2)繁殖(reproduction) 与传播(transmission) (3)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与再侵染(reinfection)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形(丛枝)
畸形(丛枝)
畸形(花变叶)
畸形(花变叶)
畸形(扁枝)

丛 生 ( 疯 顶 )
畸形(蕨叶)

丛 生 ( 发 根 )

畸 形 ( 肿 枝 )
二、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 2.综合症(syndrome) 3.并发症(complex disease) 4.拮抗现象(antagonism) 5.协生现象(synergism) 6.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
第六节 植物病害诊断和柯赫氏法则
一、病原物或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
二、侵染性病害
1.真菌(fungus, pl. fungi)引起的病害 2.细菌(bacterium, pl. bacteria)引起的病害 3.病毒(virus)、类病毒(viroid) 和植原体(phytoplasma) 4.线虫(nematode)引起的病害 5.其他病原物引起的病害
三、非侵染性(生理性)病害
1.化学因素:营养失调、水份失调、 2.物理因素:温、湿(水)、光不适等
四、一种新病害的诊断-----柯赫氏法则 (Koch’s postulate )
1.柯赫氏法则的4条标准 2.柯赫氏法则的某些不足
第七节 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植物病害的记载 二、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
病征(寄生藻)
(2)病状(症状)
① 变色(discoloration)
黄化(yellowing) 花叶(mosaic) 斑驳(mottle)
变色(黄化)
变色(黄化)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果实)
变色(果实)
变色(脉明)
变色(斑驳)
变色(碎锦)
1.病原生物学说的确立 重要学者及其贡献 (1)Tillet (1755) :黑粉菌 (2)Anton de Bary (1861) :病原生物学说 (3)Smith, E. F.:细菌学之父 (4)Mayer, A (1886):烟草花叶病,汁液传染 (5)Stahel, G. (1931):原生动物
2.后天性防御结构
(1)木栓层 (2)离层 (3)侵填体 (4)胼胝质 (5)树胶
三、生化抗性
1.先天的生化抗性
(1)产生 抑菌物质如酚、萜、萘类等 (2)缺乏某种物质
2.后天(诱发)的生化抗性
(1)代谢途径的改变 (2)产生一些酶类
四、抗病性的类型
1.避病性(escape) 2.抗病性(resistance) 3.耐病性(tolerance)
(6)Stanley, W. M. (1935):病毒结晶,具侵染性; 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7)Bawden, F. C. (1936):病毒核酸的侵染性 (8)Doi, Y.(土居养二)(1967):类菌原体 (mycoplasma like organism, MLO;现称植原体, phytoplasma) (9)Diener, T. O. (1971):类病毒 (10)Davis, R. E. (1972):螺原体 (11)Cobb, N. A.:线虫
萎蔫(青枯)
萎 蔫 ( 枯 萎 )
萎蔫(黄萎)
萎蔫(枯萎)
⑤ 畸形(malformation)
整株:矮缩、矮化 根部:根结、根肿、发根 茎干:扁枝、丛枝、癌肿 叶部:蕨叶、小叶、叶变花 花果:花变叶、小果
畸形(矮缩)
畸形
(根结)
畸形(根肿)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2.植物病理生理学 3.植物抗病性的遗传 4.病害流行学 5.植物病害防治(控制)

问:
主要参考书
1.范怀忠,王焕如。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2 2.Agrios, G. N. (陈永萱,陆家云,许志刚译)。植物病理 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方中达。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6 4.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5.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
2.病害三角 disease triangle
寄主 病害
病原
环境
环境
病害
寄主
病原
病害三角环式图解
五、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植物(作物)类别分 2.按寄主受害部位分 3.按症状类别分 4.按病原生物种类分 5.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 6.按病因类型来分 7.按病害流行特点分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症状类型(插图)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