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614社会经济统计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合集下载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内容说明附录:部分专业复试大纲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考试大纲复试专业代码及名称:025700审计中级财务会计部分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概述2.财务报告概念框架3.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4.财务信息质量特征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二、货币资金1.货币资金概述2.库存现金3.银行存款4.其他货币资金三、应收及预付款项1.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2.应收票据3.应收账款4.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四、存货1.存货概述2.存货核算的实际成本法3.存货核算的计划成本法4.周转材料5.存货清查6.存货的期末计量五、投资1.投资概述2.交易性金融资产3.持有至到期投资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长期股权投资6.投资减值六、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概述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固定资产处置及清查七、投资性房地产1.投资性房地产概述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八、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1.无形资产概述2.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4.其他资产九、流动负债1.流动负债概述2.流动负债确认与计量3.或有事项和预计负债十、非流动负债1.非流动负债概述2.长期借款3.应付债券4.长期应付款5.债务重组十一、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概述2.实收资本3.资本公积4.留存收益5.股份支付十二、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2.费用3.利得和损失4.利润及利润分配十三、会计变更、差错更正1.会计变更概述2.会计政策变更3.会计估计变更4.前期差错更正十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十五、财务报告1.财务报告概述2.资产负债表3.利润表4.现金流量表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6.财务报表附注7.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指标财务管理部分一、财务管理导论1.财务管理概述2.企业组织形式3.财务管理目标4.金融市场及其作用5. 财务管理环境6.财务管理基本价值观二、财务报表与分析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财务报表分析三、货币时间价值1.货币时间价值概述2.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四、风险和收益1.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2.投资组合理论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五、证券估价1.债券估价2.股票估价六、长期融资概述1.企业融资的动机与原则2.企业融资的方式与融资渠道3.融资模式4.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七、长期负债与融资租赁1.长期负债融资概述2.长期借款3.长期债券4.融资租赁八、普通股与优先股融资1.权益融资概述2.普通股融资3.优先股融资九、认股权证与可转换债券1.认股权证2.可转换债券十、资本成本1.资本成本的概念2.资本成本的计算3.边际资本成本十一、资本结构1.资本结构及其基本问题2.资本结构理论3.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资本结构4.杠杆理论十二、股利政策1.股利种类与股利发放程序2.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3.股利政策理论4.股利政策的类型5.股票分割与回购6.股利政策实践十三、现金流量与资本预算1.资本预算决策2.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3.现金流量的计算十四、投资决策的方法1.净现值(NPV)法2.投资回收期法3.内部收益率(IRR)法4.会计平均收益率(AAR)法5.获利指数(PI)法6资本预算实践十五、营运资本与现金管理1.营运资本管理概述2.营运资本管理策略3.现金管理十六、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1.存货及其成本2.存货管理方法3.应收账款管理十七、短期财务计划与短期融资1.短期财务计划2.现金预算与短期融资成本会计部分一、总论1.成本会计概论2.企业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3.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4.生产费用的分类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2.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四、品种法1.品种法概述2.品种法五、分批法1.分批法概述2.分批法3.简化分批法六、分步法1.分步法概述2.逐步结转分步法3.平行结转分步法七、期间费用的核算1.营业费用的核算2.管理费用的核算3.财务费用的核算管理会计部分一、管理会计概论1.管理会计的定义2.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3.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二、变动成本法1.成本分类2.混合成本的分解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三、本—量—利分析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2.本—量—利分析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四、经营预测1.经营预测概述2.销售预测3.成本预测4.利润预测5.资金需要量预测五、经营决策1.产品功能成本决策2.品种决策3.产品组合优化决策4.生产组织决策5.定价决策六、存货决策1.存货的成本2.经济订购批量3.存货决策模型的扩展应用4.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5.零存货管理七、投资决策1.投资决策的基础2.投资决策指标3.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4.投资决策的扩展5.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投资决策指标的修正八、业绩考核与评价1.业绩考核与评价系统2.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3.以责任中心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4.基于EVA的业绩考核与评价5.基于战略的业绩考核与评价审计部分一、审计概述1.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2.审计要素3.审计目标4.审计基本要求5.审计风险6.审计过程二、审计计划1.初步业务活动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3.重要性三、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的性质2.审计程序3.函证4.分析程序四、审计抽样1.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五、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工作底稿概述2.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六、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和评估概述2.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5.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七、风险应对1.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控制测试4.实质性程序八、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九、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十、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十一、货币资金的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概述2.库存现金审计3.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十二、特殊项目的审计1.审计会计估计2.关联方的审计3.考虑持续经营假设4.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十三、完成审计工作1.完成审计工作概述2.期后事项3.书面声明十四、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概述2.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3.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4.非标准审计报告十五、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3.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十六、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1.基本概念和要求2.经济利益3.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4.与审计客户发生人员交流5.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7.收费8.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考试大纲复试专业代码及名称:125300会计 01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部分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概述2.财务报告概念框架3.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4.财务信息质量特征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二、货币资金1.货币资金概述2.库存现金3.银行存款4.其他货币资金三、应收及预付款项1.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2.应收票据3.应收账款4.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四、存货1.存货概述2.存货核算的实际成本法3.存货核算的计划成本法4.周转材料5.存货清查6.存货的期末计量五、投资1.投资概述2.交易性金融资产3.持有至到期投资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长期股权投资6.投资减值六、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概述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固定资产处置及清查七、投资性房地产1.投资性房地产概述2.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八、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1.无形资产概述2.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4.其他资产九、流动负债1.流动负债概述2.流动负债确认与计量3.或有事项和预计负债十、非流动负债1.非流动负债概述2.长期借款3.应付债券4.长期应付款5.债务重组十一、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概述2.实收资本3.资本公积4.留存收益5.股份支付十二、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2.费用3.利得和损失4.利润及利润分配十三、会计变更、差错更正1.会计变更概述2.会计政策变更3.会计估计变更4.前期差错更正十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十五、财务报告1.财务报告概述2.资产负债表3.利润表4.现金流量表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6.财务报表附注7.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指标财务管理部分一、财务管理导论1.财务管理概述2.企业组织形式3.财务管理目标4.金融市场及其作用5. 财务管理环境6.财务管理基本价值观二、财务报表与分析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财务报表分析三、货币时间价值1.货币时间价值概述2.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四、风险和收益1.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2.投资组合理论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五、证券估价1.债券估价2.股票估价六、长期融资概述1.企业融资的动机与原则2.企业融资的方式与融资渠道3.融资模式4.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七、长期负债与融资租赁1.长期负债融资概述2.长期借款3.长期债券4.融资租赁八、普通股与优先股融资1.权益融资概述2.普通股融资3.优先股融资九、认股权证与可转换债券1.认股权证2.可转换债券十、资本成本1.资本成本的概念2.资本成本的计算3.边际资本成本十一、资本结构1.资本结构及其基本问题2.资本结构理论3.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资本结构4.杠杆理论十二、股利政策1.股利种类与股利发放程序2.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3.股利政策理论4.股利政策的类型5.股票分割与回购6.股利政策实践十三、现金流量与资本预算1.资本预算决策2.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3.现金流量的计算十四、投资决策的方法1.净现值(NPV)法2.投资回收期法3.内部收益率(IRR)法4.会计平均收益率(AAR)法5.获利指数(PI)法6资本预算实践十五、营运资本与现金管理1.营运资本管理概述2.营运资本管理策略3.现金管理十六、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1.存货及其成本2.存货管理方法3.应收账款管理十七、短期财务计划与短期融资1.短期财务计划2.现金预算与短期融资成本会计部分一、总论1.成本会计概论2.企业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3.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4.生产费用的分类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2.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四、品种法1.品种法概述2.品种法五、分批法1.分批法概述2.分批法3.简化分批法六、分步法1.分步法概述2.逐步结转分步法3.平行结转分步法七、期间费用的核算1.营业费用的核算2.管理费用的核算3.财务费用的核算八、成本报表1.成本报表概述2.产品生产成本表及其编制3.制造费用表及其编制4.期间费用表及其编制九、成本分析1.成本分析概述2.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管理会计部分一、管理会计概论1.管理会计的定义2.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3.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二、变动成本法1.成本分类2.混合成本的分解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三、本—量—利分析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2.本—量—利分析3.本—量—利分析的扩展四、经营预测1.经营预测概述2.销售预测3.成本预测4.利润预测5.资金需要量预测五、经营决策1.产品功能成本决策2.品种决策3.产品组合优化决策4.生产组织决策5.定价决策六、存货决策1.存货的成本2.经济订购批量3.存货决策模型的扩展应用4.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5.零存货管理七、投资决策1.投资决策的基础2.投资决策指标3.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4.投资决策的扩展5.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投资决策指标的修正八、业绩考核与评价1.业绩考核与评价系统2.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3.以责任中心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4.基于EVA的业绩考核与评价5.基于战略的业绩考核与评价审计部分一、审计概述1.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2.审计要素3.审计目标4.审计基本要求5.审计风险6.审计过程二、审计计划1.初步业务活动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3.重要性三、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的性质2.审计程序3.函证4.分析程序四、审计抽样1.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五、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工作底稿概述2.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六、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和评估概述2.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5.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七、风险应对1.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控制测试4.实质性程序八、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九、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十、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十一、货币资金的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概述2.库存现金审计3.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十二、特殊项目的审计1.审计会计估计2.关联方的审计3.考虑持续经营假设4.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十三、完成审计工作1.完成审计工作概述2.期后事项3.书面声明十四、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概述2.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3.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4.非标准审计报告十五、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3.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十六、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1.基本概念和要求2.经济利益3.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4.与审计客户发生人员交流5.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7.收费8.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复试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615法学基础课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615法学基础课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5科目名称:法学基础课满分:150分民法部分第一编民法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民法的性质第三节民法与行政法、诉讼法的关系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平原则第二节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绿色原则的适用第三节公序良俗原则第四节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权利概述第二节民事权利的分类一、民事权利与民事权益二、绝对权、相对权三、人身权、财产权四、物权与债权五、连带责任、按份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六、民事责任的特征第四章自然人第一节监护人的职责第二节监护人的撤销第三节意定监护的适用条件第五章法人第一节法人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法人的分类及其依据第三节法人的权利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第四节法人机关与代表的行为效力第五节非营利法人的特征第六章非法人组织第一节非法人组织的特征与要件第二节非法人组织的具体种类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一节物的特征和分类第二节无形财产等其他客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法律行为的分类:一、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二、负担行为、处分行为三、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第三节意思表示一、是以表示的构成要素二、意思表示的解释规则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第四节无效的民事行为及其效力第五节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种类第六节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本节包括关于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的知识考核)第九章代理制度第一节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第二节代理权的行使规则与滥用行为的法律后果第三节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案例应用第十章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第一节诉讼时效的效力和适用范围第二节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第二编物权法第十一章物权概述第一节物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第二节物权的客体第三节物权的效力第四节物权的类型第五节物权的变动第六节物权的保护第十二章所有权第一节所有权的特征和功能第二节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式第十三章用益物权第一节用益物权的特征和种类第二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第三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四章担保物权第一节担保物权的特征第二节担保物权的设立第三节担保物权的效力第四节抵押权的设立第五节抵押权的特征第六节权利质押的特征和类型第十五章占有第一节占有的分类第二节占有的效力和保护第三编合同与准合同第十六章合同概述第一节合同的特征第二节合同订立第三节预约合同第十七章合同的效力与分类第十八章债权地位转移与消灭第一节债的转移第二节并存债务第十九章合同的保全第一节债权人代位权第二节债权人撤销权第二十章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第一节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第二节情势变更规则第二十一章缔约过失与违约责任第一节缔约过失责任的要件第二节违约责任的形态第三节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第二十二章转移财产权类的合同第一节买卖合同(本节包括最高法院买卖合同的司法解释的知识考核)第二节租赁合同(本节包括最高法院房屋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的知识考核)第二十三章不当得利第一节不当得利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第二十四章无因管理第一节无因管理的要件第二节无因管理与相关制度的区别第四编人格权编第二十五章人格权概述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关系第二十六章具体人格权第一节姓名权、名称权和肖像权第二节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三节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第二十七章抽象人格权第一节抽象人格权的特征第五编侵权责任第二十八章侵权行为概述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侵权与损害概念的区分第二十九章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第一节归责原则的功能第二节过错归责第三节无过错归责第三十章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第一节构成要件概述第二节过错第三十一章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与责任的承担第一节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列举第二节损害赔偿责任第三节免责事由的适用一、一般免责事由二、特殊免责事由第三十二章各类侵权责任的具体要件第一节产品质量责任的特殊规定第二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特殊规定第三节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四节高空抛物责任的特殊规定第五节监护责任的规定第六节物件责任的特殊规则第七节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特殊规定附注:考纲内容以《民法典》实施后新版为参照。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432统计学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432统计学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统计学满分:150分I 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描述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4.熟练掌握概率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5.掌握基础的数据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7.了解经典计量经济学初级原理;8.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 考试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

2.统计数据的描述掌握统计整理方法,熟练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各类指标。

3.概率、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了解抽样的概率抽样方法、理解抽样分布的意义,了解抽样分布的形成过程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抽样分布的性质4.参数估计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熟练掌握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步骤,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P值的计算与应用。

辽宁科技大学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辽宁科技大学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辽宁科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2020年11月目录《数学分析》考试大纲 (3)《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5)《物理光学》考试大纲 (7)《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9)《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12)《钢铁冶金原理》考试大纲 (14)《冶金传输原理》考试大纲 (16)《有色金属冶金学》考试大纲 (18)《传热学》考试大纲 (20)《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22)《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23)《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考试大纲 (25)《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28)《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29)《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31)《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33)《环境工程原理》考试大纲 (34)《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大纲 (36)《测量学》考试大纲 (38)《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40)《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42)《采矿学》考试大纲 (45)《矿物分选原理》考试大纲 (47)《安全学原理》考试大纲 (49)《管理学(含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51)《设计史论》考试大纲 (54)《专业设计》考试大纲 (56)辽宁科技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分析》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1I.考试性质数学分析考试是为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一级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数学分析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数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数学学科的基本素质,并有利于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数学分析考试涵盖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与一致连续,一元函数的导数、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的反常积分,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Fourier级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的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含参变量积分。

辽宁大学814公共管理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814公共管理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4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满分:150 分第一部分公共行政学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第一节公共行政的内涵一、公共行政的本质1.公共行政的涵义2.公共行政的特征二、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1.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进行社会管理2.弥补市场缺陷,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4.促进社会公平5.保护共有资源6.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第二节公共行政的演进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1.公共行政的理论渊源2.公共行政的创始人3.早期公共行政的主要观点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1.主要代表人物2.主要理论及观点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1.主要代表人物2.主要理论及观点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1.主要代表人物2.主要理论及观点五、公共行政发展时期1.主要代表人物2.主要理论及观点六、我国公共行政的历史与现状1.公共行政理论的引进2.公共行政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第三节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一、现代行政现象1.行政职能扩展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3.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二、现代行政精神1.主动进取2.追求卓越3.创新发展第二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涵义一、行政职能的含义二、行政职能的扩展第二节行政职能的依据和属性一、行政职能的依据二、行政职能的属性第三节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及构成一、外国学者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二、中国学者及政府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三、中国政府职能的内容四、中央政府职能五、地方政府职能第四节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三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概述一、行政权力的涵义1.行政权力的概念2.行政权力的内容二、关于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1.早期分权学说2.三权分立学说3.政治与行政二分法4.五权宪法学说5.议行合一学说6.组织权力学说三、行政权力的结构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2.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四、行政权力的特征及其与其他权力的关系1.行政权力的特性2.行政权力与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五、20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行政国家1.行政国家的形成2.行政权力扩张的情况3.行政国家的特点六、21世纪的行政权力展望1.权力结构的扁平化2.权力分配的均等化3.权力行使的共享化4.权力运行的透明化5.权力约束的法治化6.权力价值的合意化第二节行政权力分配一、行政权力分析的方式与途径1.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2.行政权力的分配途径3.行政权力再分配二、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1.程序合法2.职权分明3.权责一致4.权利明确5.内容全面三、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1.行政权力分配与政治授权的关系2.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3.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行政授权一、行政授权的性质和特点1.行政授权的涵义2.行政授权的特点二、行政授权方式1.根据行政管理的综合情况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2.根据授权时所利用媒介的不同分为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序和规范程度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三、行政授权过程1.行政授权的条件2.行政授权的程序3.行政授权过程中授受关系的处理第四节行政权力行使一、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手段和影响力1.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2.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3.行政权力的影响力二、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1.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与政府治理能力2.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三、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率及其克服1.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2.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第四章行政组织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及与类似词之异同1.行政组织的涵义2.行政组织与类似词之异同二、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6.发展性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法律制度健全2.组织目标明确3.人事调派恰当4.权责分配合理5.财物数量适中6.运行机制有效7.行为方式优化8.价值观念整合四、行政组织的产生与成立1.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依据2.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3.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规程五、行政组织的种类1.首脑机关2.职能机关3.幕僚机关4.咨询机关5.派出机关六、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1.行政组织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2.行政组织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组织目标一、目标的功用与层次1.目标的功用2.目标的层次二、目标的合理化与特征1.组织目标合理化2.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三、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概念2.目标管理的性质3.目标管理的实施第三节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性质1.结构与功能2.结构与职位3.结构与模式4.结构与差异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1.管理幅度2.管理层次三、行政组织体制1.首长制与委员制2.分级制与分职制3.分权制与集权制第四节组织原则一、组织原则的形成与意义1.组织原则形成的条件2.组织原则形成的意义二、组织原则的主要内容1.关于组织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2.关于组织原则理论的代表性理论及观点三、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1.为民便民的原则2.完整统一的原则3.权责一致的原则4.精干效能的原则5.依法行政的原则6.适应发展的原则第五节组织环境一、一般社会环境二、特定社会环境三、团体社会环境四、组织气候第六节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一、中央政府组织1.国务院领导机构2.国务院工作部门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1.地方政府工作部门2.地方乡镇政府三、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政府组织的关系1.事权关系2.人事关系3.财权关系第七节编制管理一、机构编制管理的定义与基本原则1.机构编制管理的定义2.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机构编制管理体制1.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2.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设置3.机构编制管理的运行程序三、职能管理1.职能管理的定义2.职能分类3.职能管理的原则四、机构管理1.机构的定义2.组织机构分类3.我国行政机构设置原则4.设置机构的程序五、人员编制管理1.人员编制的定义2.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3.人员编制管理的方法第八节组织变革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过程二、变革的阻力与克服三、成功变革的一般条件第五章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一、人事行政的涵义及相近词语辨析1.人事行政的概念2.与人事行政相近词语的辨析二、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1.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2.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三、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及特征1.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2.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与特征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过程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标志第三节职位分类一、职位分类的缘起和发展1.职位分类的缘起2.职位分类的发展二、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步骤1.职位分类的概念2.职位分类的程序三、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第四节更新机制一、更新机制的涵义二、考任制三、培训制四、退休制第五节激励保健机制一、激励保健机制的涵义二、考核制三、奖励和晋升制四、工资和福利制第六节行为调控机制一、行为调控机制的含义二、义务与道德规范三、监督制四、惩戒制第七节当代西方人事行政的发展一、改进人事行政的管理方法二、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绩效三、重视公务员行为规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四、贯彻人事行政中的民主、平等与公平原则第八节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第六章行政决策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一、行政决策的涵义及特点二、行政决策的类型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三、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第三节行政决策过程一、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二、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三、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七章行政执行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一、行政执行的概念缘起和定义二、行政执行的特点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四、行政执行的类别第二节行政执行的能力与有效性一、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的概念和缘起二、影响行政执行和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途径和模型一、行政执行研究的基本线索二、行政执行的研究途径三、行政执行的理论模型第四节行政执行的方式一、行政执行的管理方式二、行政执行的政治方式三、行政执行的法律方式四、行政执行的市场方式五、行政执行的伦理方式第八章机关管理第一节机关管理概述一、机关管理的涵义及特征二、机关管理的意义三、机关管理的原则四、机关管理的现代化第二节机关文书管理一、机关文书管理的涵义与作用二、机关文书的管理内容及流程第三节机关会议管理一、机关会议的涵义及作用二、机关会议管理的内容及流程第四节机关后勤管理一、机关后勤管理的涵义及作用二、机关后勤管理的内容第九章公共财政第一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三、国家预算第二节公共财政支出一、公共财政支出概述二、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三、公共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第三节公共财政收入一、公共财政收入概述二、国家税收第四节公共财政政策一、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二、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三、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十章行政方法第一节行政方法概述一、行政方法的内涵二、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三、从传统行政方法走向现代行政方法第二节行政基本方法一、强制性行政方法1.行政指令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二、诱导性行政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行为激励方法三、参与管理方法四、行政责任方法第三节行政程序一、行政程序的含义二、行政工作程序化三、目标替代:行政程序的极端化四、行政程序的简化第四节行政计划一、行政计划的概念二、行政计划的编制过程三、行政计划编制的技术方法第五节行政技术一、系统工程二、电子政务三、PDCA循环技术四、ABC管理法五、平衡计分卡第十一章行政效率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涵义二、行政效率的类型三、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第二节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效率研究:一个新领域的出现二、行政效率研究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三、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四、我国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三节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一、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二、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第四节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一、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二、效率测定方法的分类三、效率测定的具体方法第十二章行政行为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一、行政行为的涵义二、行政行为的特点三、行政行为的种类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功能一、维护功能二、监管功能三、裁判功能四、服务功能五、发展功能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一、行政执法行为二、行政合同行为三、行政司法行为第四节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合法的实质要件二、行政行为合法的形式要件三、行政行为的生效方式第五节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一、行政违法二、行政不当三、行政责任第十三章行政伦理第一节行政伦理概述一、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二、行政伦理的涵义三、行政伦理关系四、行政伦理的理论模型第二节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一、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二、行政职业道德三、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四、公共政策伦理第三节行政伦理制度化一、行政伦理失范及其原因二、行政伦理的管理三、行政伦理立法第十四章行政责任第一节行政责任概述一、行政责任的涵义二、行政责任的意义三、行政责任的历史演变第二节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一、行政责任特征二、行政责任内在实施条件三、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三节行政责任的确定一、行政责任的主体二、确定行政责任的依据三、行政责任的追究第十五章依法行政与法制行政第一节依法行政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三、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第二节法制行政一、法制行政概述二、行政监督三、法制监督四、社会监督第十六章行政发展第一节现代政府能力一、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二、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三、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四、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第二节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四、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建设五、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三节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一、新自由主义二、公共选择理论三、新制度经济学四、新公共管理五、第三条道路六、治理理论第四节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一、典范革命二、“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三、“威尔逊--韦伯范式”制度批判第五节政府理论创新一、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二、新公共行政学三、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四、创新公共行政第六节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一、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二、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三、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四、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五、政府职能与“钟摆”六、公共行政的任务第二部分公共政策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主要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三、公共政策分析原则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社会问题的定义二、社会问题的认定与价值标准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一、社区途径的优势与缺陷二、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与缺陷三、市场途径的优势与缺陷四、政府途径的优势与缺陷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一、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规范理论二、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一、官方决策者二、非官方参与者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一、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二、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一、公共政策工具概述二、公共政策工具的概述三、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二、政策问题的论证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四、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六、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一、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二、公共决策的择案规则三、政策问题的类型分析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一、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二、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三、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四、政策方案规划的研究途径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一、政策目标的确定二、备择方案的设计三、政策方案的评估四、政策方案的优选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三、公共政策法律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一节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一、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研究概述二、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三、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一、T·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二、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三、M·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四、赖因与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五、萨巴蒂尔和马兹马尼安得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六、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七、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八、保罗·A·萨巴蒂尔的政策支持联盟框架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一、政策执行的过程二、政策执行的手段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价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二、公共政策评价的发展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与目的四、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价的操作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二、公共政策评价的程序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四、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终止一、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二、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三、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四、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一节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一、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与数学模型三、公共政策分析对模型的具体要求第二节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一、线性规划二、决策论三、对策论第三节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一、事实分析二、价值分析三、规范分析四、可行性分析第四节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一、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二、利益分析与制度(权力、文化等)分析的关系三、利益分析与事实(价值、规范和可行性)分析的关系四、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五、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第五节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一、系统方法二、系统方法与公共政策分析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一节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一、观察法二、边界与类比分析三、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四、多角度分析第二节政策备择方案的优化技术一、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二、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三、效用分析四、决策树法五、灵敏度分析六、优序图分析第三节预测及预测方法一、关于预测理论的一般性讨论二、直观判断预测分析三、因果预测分析四、时间序列分析第四节政策效果评价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二、统计抽样分析三、模糊综合评价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一、制度分析模型二、精英分析模型三、集团分析模型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理性分析模型一、完全理性决策模型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三、渐进决策模型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一、支持联盟框架二、间断性均衡框架三、政策创新和传播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一节规划方法一、线性规划二、整数规划三、动态规划简介四、非线性规划第二节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二、不确定型决策三、风险型决策四、对数学问题求解第三节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二、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基本模型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第一节描述统计一、最大值与最小值二、频数分布及频数分布表三、绘制频数分布图四、百分数分布图五、累积频数分布六、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七、均值八、中位数九、标准差第二节推断统计一、参数与统计量二、抽样分布三、抽样误差与无偏估计四、均值标准误五、置信区间六、样本规模七、假设检验八、接受域与拒绝域九、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十、假设检验的步骤十一、两类错误第三节回归分析一、变量与坐标图二、线性回归三、拟合优度四、标准误差五、斜率的标准误差六、t检验七、在Excel中回归一元线性方程八、多元线性回归九、多重共线性十、非线性回归十一、预测和时间序列分析第四节回归分析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一、短期影响二、长期影响。

辽宁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试大纲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

《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 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3. 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

4. 初步具备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考试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

2.统计数据的描述掌握统计整理方法,熟练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各类指标。

3.概率、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了解抽样的概率抽样方法、理解抽样分布的意义,了解抽样分布的形成过程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抽样分布的性质4.参数估计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熟练掌握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步骤,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P值的计算与应用。

6.方差分析了解方差分析的概念,掌握解释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7.相关与回归分析熟练掌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相关系数的计算,了解总体回归函数与样本回归函数,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熟练掌握简单线性回归参数的估计与检验,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参数的估计与检验。

8.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熟练掌握时间序列数据及其类型、时间序列的平均水平、序时平均数、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说明:
1.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复试阶段可能将略有调整。

拟招生人数 包含接收推免生人数,待10月下旬学校接收推免生工作结束后,可在辽宁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lnu.
)查询接收推免生具体名单。

各招生专业均留有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

2.因招生专业结构性限制,根据国家文件要求本校2021年所有招生专业均不接收单独考试考生报名。

3.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招生专业,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4.相关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请见《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内附件二。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档案学专业 科目一627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基础理论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档案学专业 科目一627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基础理论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7科目名称: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基础理论满分:150分Ⅰ考查目标掌握档案学、图书馆学的基础性、总体性知识,认识档案与档案事业、图书馆学的基本规律,全面把握档案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Ⅱ考查范围分为档案学概论、图书馆学概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档案学概论》第一篇档案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第二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第三节档案的种类第二章档案的源流第一节档案的起源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第三章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第一节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概述第二节档案的价值形态第三节档案的作用第四节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与条件第二篇档案事业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第五章档案机构第一节公共档案馆第二节内部档案机构第三节档案行政机构第四节新型档案机构第六章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第一节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与效益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第三节档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第四节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七章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第一节档案工作法律概述第三节《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及修改第四节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第五节档案职业道德第八章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第一节档案工作标准概述第二节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第三节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第四节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第五节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第三篇档案学第九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第一节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档案学的学科特点第三节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第四节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五节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十章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档案学基础理论概述第二节来源原则第三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档案鉴定理论第五节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图书馆学概论》绪论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第一节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节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第一节图书馆的概念第二节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图书馆的属性第四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第五节图书馆与现代社会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第一节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及标准第二节国家图书馆第三节公共图书馆第四节高等学校图书馆第五节科学、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第六节其他类型图书馆第五章图书馆事业第一节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第二节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成就第三节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第四节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第五节图书馆合作与图书馆联盟第六节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第七节图书馆法第六章图书馆业务工作第一节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第二节文献资源建设第三节用户服务工作第四节图书馆特藏工作与特色馆藏建设第五节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第六节图书馆免费服务与信息增值服务第七节图书馆自动化第七章图书馆管理第一节图书馆管理原理第二节图书馆规章制度第三节图书馆统计第四节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第五节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第八章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第一节数字图书馆第二节虚拟图书馆第三节智慧图书馆第九章图书馆现代化与电子版权问题第一节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第二节图书馆2.0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图书馆现代化中的电子版权问题结语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附件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附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新版辽宁大学应用统计专硕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

新版辽宁大学应用统计专硕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

得到拟录取消息的前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想象着自己失败时的沮丧或者自己成功时的兴奋。

终于尘埃落定,内心激动,又面色平静地拿起手机给每一个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发了这个好消息。

也想在这里写下自己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大家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最好的学校考虑,不要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以最好的学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学习。

大家可以去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官网上下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之类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参考和努力目标。

包括找一些学长学姐问下经验也是很有用的。

备考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备考的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笔记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是感动,还好现在成功上岸,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所以想着成功之后可以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

文末有笔记和真题下载,大家可自取。

辽宁大学应用统计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和(303)数学三(432)统计学。

参考书目为:1.《统计学(第三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统计学满分:150分I 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辽宁大学613政治学理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613政治学理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3科目名称:政治学理论满分:150分一、考察目标本科目是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共用考试科目。

通过对本科目的考试,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已基本具备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考试大纲(一)政治学基础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利益的含义第二节利益关系第三节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含义第二节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第三节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章政治权利第一节政治权利的含义第二节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篇政治行为第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第三节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第二章政治管理第一节政治管理的含义第二节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第三节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第三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第四篇政治体系第一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含义第二节国家的形式第三节国家机构第二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的含义第二节政党制度第三章政治社团第一节政治社团的含义第二节政治社团的类型第三节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第一节政治心理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第三节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第二章政治思想第一节政治思想的含义第二节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第三节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第三节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第六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革命第一节政治革命的含义第二节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第三节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第二章政治改革第一节政治改革的含义第二节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第三节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第三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民主的类型第三节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二)国际政治学概论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第三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第一节国际体系及其特征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第三节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第一节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第二节国际冲突及其解决第三节国际合作及其保障第六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二节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第三节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第一节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文化因素和国际政治结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

辽宁大学614社会经济统计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614社会经济统计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 科目名称:社会经济统计满分:150分
本科目由《统计学原理》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组成,两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当。

《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统计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统计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调查误差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
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算术平均数
第三节调和平均数
第四节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众数和中位数。

2021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高考的时候分数虽然不低,但是我也不想离开家乡,于是我选择了辽宁大学。

在大学本科的四年学习生涯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爱并学习到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辽宁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厚,于是才让我产生了继续在此深造的想法。

在我看来,应用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很广,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应用经济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缜密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相信,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我能够在导师的教导下吸取更多的养分,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经济学人才。

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考研的科目同样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在复习时间安排上我们应该先确定出来,当然这一定少不了提前做真题来测试自己的知识水平。

我们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哦,哈哈。

下面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其中包含我在复习时的经验教训,也有一些成功后的感悟,希望这些能够给你们一点启发,一点参考,这样我就很开心啦。

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公共课及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科目水平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对我而言,专业课的分数占比较高,因此我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上花费了很多,同时也用了很多方法,线上网课、积累错题、刷历年习题等等。

而公共课只是在临时抱佛脚就过了,哈哈。

我这是全靠运气啊,并不建议学弟和学妹们向我学习这点,脚踏实地地复习好每一学科才是硬道理。

(一)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辽宁大学的重点学科,我选择攻读这个专业也是因为辽大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平台十分广阔,教学手段十分先进,教学资源特别丰富。

在我了解了辽宁大学经济方面的全部专业之后,我便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考研复习的准备过程中了。

应用经济学是辽宁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我相信在这里能够得到最全面的最系统的专业知识,结实更多有志青年,将来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由于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的特殊性,它的考研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西北师范大学614社会学概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614社会学概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附件二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社会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4)
学院名称(盖章):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编 制 时 间:202 Nhomakorabea 年 7 月
1
《社会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4) 一、考核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掌握社会 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了解社会学发展简史;建立对社会学专业的整体 认识。逐步学会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为学习社 会学各分支学科奠定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1、了解并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2、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思考、分析 和解决相关社会问题。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社会文化; 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分 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越轨与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 社会保障;社会建设。
3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的涵义与特征。集合行为的理论。集合行为的典型形式。 第六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涵义。社会网络的理论。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涵义。社会群体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基本特征。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初级社会群体的 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其社会影响。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 婚姻与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婚姻与家庭的特征。婚姻与家庭的功能。婚姻与家 庭中的两性关系。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的涵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在现代社 会中的地位。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的涵义。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及其功 能。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的涵义。社会组织管理理论。社会组织管理方式。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档案学专业 科目二 842 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档案学专业 科目二 842 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2科目名称:文献分类学与档案管理学满分:150分Ⅰ考查目标掌握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的基础理论和整体结构,认识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全面把握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基础知识。

Ⅱ考查范围分为档案管理学、文献分类学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档案逻辑管理学》第一章档案逻辑管理概述第一节档案逻辑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概念与本质二、档案逻辑管理的工作流程第二节档案逻辑管理的历史阶段一、手工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二、数字时代的档案逻辑管理——系统规则时代第二章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一、苏联档案工作改革和社会主义档案工作原则的确定二、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涵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的全部档案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第三章档案的归档与接收规则第一节档案归档与接收概述一、档案归档和接收的基本内容二、档案归档与接收的意义三、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单位文件材料归档一、归档的基本含义二、归档制度及其建立的必要性三、机关单位制定归档制度的要求四、归档制度的内容第三节档案馆档案的接收与征集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二、馆藏档案的接收范围三、档案馆对现行机关单位档案的接收四、档案馆对撤销组织单位档案的接收五、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第四章档案的分类整理第一节档案的分类一、档案分类的意义与要求二、档案分类的一般方法三、分类方案的编制第二节档案的整理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二、全宗的含义三、立档单位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四、档号的含义及其编制方法第三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一、归档文件整理的内容二、归档文件整理的方法第五章档案价值的鉴定第一节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含义二、档案鉴定工作的的基本内容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四、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第二节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和标准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二、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第三节档案保管期限表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及其作用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三、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四、制定档案保管期限基本步骤五、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标准第四节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确立与执行一、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档案的销毁第六章档案的检索与利用第一节档案的检索一、档案检索工作的一般过程二、档案的著录与标引三、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第二节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一、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概述二、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第七章档案编研工作第一节档案编研工作概述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二、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三、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四、档案编研工作的要求第二节记述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一、大事记二、组织沿革第三节汇编类档案成果的编研方法一、档案馆指南与全宗指南二、档案文件汇编三、档案史料汇编四、会议简介五、科技成果汇编六、企业年鉴第八章档案登记和统计第一节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概述一、档案统计的基本内容二、档案登记的含义三、档案统计和登记的关系四、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档案统计指标和档案统计指标体系二、档案统计调查三、统计分组四、档案统计分析第三节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一、档案室的登记和统计工作二、档案馆的登记与统计工作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工作第九章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管理第一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发展概述一、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特征和表现二、电子文档数据库发展的起步阶段三、第二代关系型电子文档数据库阶段四、第三代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五、分布式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第二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文件的逻辑管理一、需要遵循保证电子文件特性与移交方法的规定二、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贯彻文档一体化原则三、将数字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进行绑定第三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结构一、数字档案的逻辑管理必须以档案工作业务需求为核心二、基于C/S运行模式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三、基于B/S运行模式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第四节数据仓库中对数字档案元数据的逻辑管理一、原生XML数据仓库二、数据仓库元数据逻辑管理工具三、元数据逻辑存储模式四、元数据逻辑管理模式第十章数字档案的逻辑防护第一节危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一、软件技术不成熟二、计算机病毒三、软件程序的误操作四、系统升级造成技术过时五、网络信息泄露第二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手段一、指纹识别技术二、面部识别系统三、声纹识别系统四、眼纹识别系统五、基因识别系统第三节数字档案信息的本地防护手段一、密码管理二、病毒防治三、文件和文件夹加密四、数据销毁第四节数字档案信息的网络防护手段一、虚拟专用网二、防火墙技术三、漏洞扫描技术四、入侵检测技术五、数据备份第十一章档案法规体系第一节档案法规体系概述一、档案法规体系的概念二、档案法规体系的特点三、档案法规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一、档案法律二、中央档案行政法规三、中央档案行政规章四、地方档案行政法规和地方档案行政规章第十二章专门档案管理第一节人事档案管理一、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二、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节会计档案管理一、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文献分类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文献分类的意义第二节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文献分类法的概念逻辑原理第二节文献分类法的科学分类原理第三节文献分类法的文献分类标准原理第三章体系分类法第一节体系分类法主表的结构第二节体系分类法的标记符号第三节体系分类法的复分表第四节体系分类法的类目注释与索引第四章分面分类法第一节分面分类法的分面类袁第二节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制度第三节分面分类法与体系分类法的特点第五章网络信息分类法第一节网络信息、网络用户、网络技术环境的特点第二节网络信息分类法和传统分类法第三节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功能第四节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编制第五节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和著录第六节网络信息分类组织与主题组织的关系第七节网络信息的自动分类问题第六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历程的愿望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与体系结构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记系统第四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组配技术和复分表第五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第六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技术第七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与网络版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功能设计与数据格式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使用第三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的评价与意义第四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web版第八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的标引和检索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和检索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于机读数据标引的思路和方法第三节机读数据标引规则对检索功能的影响第九章中国现行的其他文献分类法简介第一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节《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节《中国档案分类法》第十章 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第三节历史经验第十一章外国主要文献分类法概述第一节《杜威十进分类法》第二节《国际十进分类法》第三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第四节《冒号分类法》第十二章文献分类工作概述第一节文献分类工作的意义与基本原则第二节选择文献分类法与制定文献分类法使用本第三节分类标引方式及其运用第四节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程序及其与编目工作流程的关系第十三章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第一节单主题文献与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二节各种类型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三节各种学科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第十四章同类书书次号第一节书次号的意义第二节书次号的类型与编制方法第三节《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简介第十五章图书改编的原则与方法体系第一节图书改编的原则第二节图书改编的方法体系第三节图书改编的基本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
科目名称:社会经济统计
满分:150分
本科目由《统计学原理》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组成,两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当。

《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调查误差
第二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第三章平均指标
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算术平均数
第三节调和平均数
第四节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众数和中位数
第四章变异度指标
第一节变异度指标的意义
第二节变异度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偏度和峰度
第五章抽样调查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六章假设检验
第一节假设检验概述
第二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三节总体参数检验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
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直线相关与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数列预测方法
第一节长期趋势预测
第二节季节变动分析
第三节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分析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指数的意义与分类
第二节综合指数
第三节平均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通过这门课程考试,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具体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研究设计、抽样、测量、调查法、访问法、实地研究法、文献法,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应用等。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社会研究过程包括哪五个阶段
4、社会研究中的创新原则的基本意义和方式
5、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二、理论与研究
1、理论检验的步骤
2、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3、假设的概念和来源
4、理论的概念和层次
三、选题与文献回顾
1、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2、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3、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的方法
5、文献回顾的方法
四、研究设计
1、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区别
3、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4、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5、具体研究方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五、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2、有效的测量要满足三个条件
3、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特征
4、量表的作用及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
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概念、类型
6、概念、变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7、操作化的含义、作用及其实际运用
六、抽样
1、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2、抽样的作用
3、抽样的主要类型
4、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5、抽样的抽样的一般程序
6、几种主要概率抽样方法的操作方法、基本特点及实践中应
注意的问题
7、几种主要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做法、特点
8、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样本规模,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哪些困

9、抽样设计的原则
10、哪些因素与样本规模的确定有关
11、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何
七、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的概念和特征
2、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3、封面信的主要内容
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5、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
6、各种形式的问题及答案的实际设计方法
7、表达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方面的几条常用规则
8、确定问题数量和问题顺序的方法
9、问卷设计中有那些常见错误
10、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方法
11、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因素
12、妨碍问卷调查的主客观因素
13、调查员的挑选与训练
14、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
15、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比较
16、如何进行个别发送、邮寄填答和集中填答,三种自填问卷
方式的优劣比较
17、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的做法、特点及优劣比较
八、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实验研究分组方法
3、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九、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文献研究优点和不足
十、实地研究
1、个案研究的研究逻辑
2、参与观察的重要性
3、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
4、实地研究的基本逻辑结构
5、实地研究的主要阶段
6、实地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7、定性研究的建构程序
十一、定量资料分析
1、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
2、资料复查的方法
3、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
4、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含义
5、频率分布与频数分布的含义
6、集中量数与离散量数的含义、类型及联系
7、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8、区间估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9、总体均值与总体百分比的假设检验方法
10、相关关系的概念、方向、强度
1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12、交互分类的意义及作用
13、消减误差比例的含义
14、不同层次的变量间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
15、对相关关系的检验
十二、定性资料分析
1、定性资料的概念和特点
2、定性资料分析的两种途径
3、定量资料分析方法与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区别
4、测不准效应与棱镜效应
十三、撰写调查报告
1、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
2、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3、普通研究报告的结构
4、调查报告标题的类型与特点
5、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6、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通常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7、如何选择所评论的文献
8、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9、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应注意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10、调查报告的行文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