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血压升高。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从其早期认识到现代治疗的发展。
1. 早期认识早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医生就描述了高血压病的症状,但当时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并不了解。
直到17世纪,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利斯首次将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病变联系在一起,为高血压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血压测量的发展19世纪末,法国医生斯蒂芬·拉乌尔首次使用了汞柱血压计来测量血压。
此后,血压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包括无创血压测量和自动血压测量的浮现,使得高血压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便捷。
3. 高血压病的病因研究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
1928年,美国医生约翰·海尔斯提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概念,认为这一系统在高血压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后,人们逐渐发现了其他引起高血压病的因素,如遗传因素、肥胖、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4.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眩晕、视力含糊、胸闷、心悸等。
此外,长期不控制的高血压还会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伤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早期的高血压病治疗主要依赖于非药物治疗,如改变饮食习惯、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
20世纪中叶,利尿剂的浮现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随后浮现了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近年来,个体化治疗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新趋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6. 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高血压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坚持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7. 高血压病的研究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发展。
高血压病原因最常见的是
高血压病原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的病因可以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首先,可控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因素。
以下是可控因素的详细解释:1.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缺乏休息、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紧张,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容易引发高血压。
2. 饮食习惯: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从而使血容量增加,血管收缩,形成高血压。
3. 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肥胖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不全,进而引发高血压。
过重的体重还会导致血脂增高,血糖升高,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危险。
4. 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壁收缩,引起高血压。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5. 饮酒:饮酒可引起血压升高,其中,大量长期饮酒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较严重损害,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6.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代谢率下降,促使脂肪和胆固醇堆积,干扰机体的血糖调节,增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其次,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
1.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高血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大。
遗传性高血压通常由多基因遗传引起。
2. 年龄:年龄的增长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容易发生局部狭窄,导致高血压。
3. 性别: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
而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患高血压的风险逐渐增加。
总之,高血压的病因是复杂的,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控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不可控因素,需要做好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引言概述:高血压病,又称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高血压病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1.1 古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古代医学将高血压病称为“头痛病”或者“眩晕病”,认为是由于体内气血不和导致的疾病。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针灸、草药等传统方法进行调理。
1.2 古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古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与情绪、饮食、作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节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3 古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局限性古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症状缓解为主,缺乏对病因的深入研究,治疗效果有限。
二、近现代2.1 高血压病的现代定义近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进行了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将其列为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2.2 高血压病的病因研究近现代医学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治疗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2.3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近现代医学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疗法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了高血压病的发展。
三、现代3.1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3.2 高血压病的预防控制现代医学强调高血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健康管理、定期体检等措施,旨在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3 高血压病的研究发展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精准医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未来展望4.1 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未来医学将更加注重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概念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疾病分类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 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
在高血压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GAGGAGAGGAFFFFAFAF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
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
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
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
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疾病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35~139mmHg;舒张压85~89mmHg;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GAGGAGAGGAFFFFAFAF90~99mmHg;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_百度百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也被称为高血压或者是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包括其起源、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1. 起源高血压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文献中。
早在公元前2600年,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高血压的记载。
古代医学家通过脉搏诊断等方法,对高血压进行了初步认识和研究。
2. 病因高血压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那么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诱因。
3. 症状高血压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被称为“无症状性高血压”。
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视力模糊等症状。
严重的高血压病还可能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甚至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4. 诊断高血压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测量血压来进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定义,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为了确诊高血压病,医生通常会进行多次血压测量,并观察患者的病史和体征。
5. 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6. 预防高血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高血压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保持合理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其次,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正常的体重。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
高血压的标准范围
高血压的标准范围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标准范围,我们有必要对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标准范围进行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过高,超过正常范围。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压标准范围应该是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被诊断为高血压。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高血压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根据不同的等级,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潜伏性很强的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标准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血压标准范围应该是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
超出这个范围的血压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的血压标准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会逐渐降低,血压也会相应地有所上升。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但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
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标准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测血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远离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同时阻断β₁和β₂受体而起到降压作用,但可增加气道阻力,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 疗。
ACE抑制剂
• 通过抑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 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 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
•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从而 起到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
03
CATALOGUE
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01
02
03
04
减少钠盐摄入
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克,控制隐性钠盐摄入,如调
袢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Cl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 全或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保钾利尿剂
通过抑制Na⁺-K⁺和Na⁺-HCO₃⁻同向转运酶,减少K⁺的排泄,增高体内K⁺浓度而发挥利尿 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β受体拮抗剂
选择性β₁受体拮抗剂
通过阻断β₁受体而起到降压作用,同时对心脏负性频率、负 性肌力等作用较弱。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 者的治疗。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类与分期
高血压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分期
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和器官损害程度,高血压可分为1期、2期、3期。
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危害
高血压临床表现
高血压患者可能表现出头痛、头晕、 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1. 引言高血压病,又称为高血压或者高血压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它是指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伤害的疾病。
本文将回顾高血压病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认识到现代的治疗手段。
2. 早期认识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注意到了高血压的症状。
然而,直到19世纪,医学界才开始对高血压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法国医生让·兰钦首次将高血压与肾脏疾病联系起来,并提出了“肾性高血压”的概念。
3. 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血压测量技术的进步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1896年,意大利医生卡罗·罗尔夫首次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
20世纪初,俄国医生尼古拉·柯罗奇金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使血压测量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
4. 高血压的分类随着对高血压的研究深入,医学界逐渐意识到高血压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此外,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还可将高血压分为正常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阶段1和高血压阶段2等不同阶段。
5.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wei)险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6. 高血压的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增加运动等措施。
药物治疗则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7. 高血压的研究发展近年来,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被开辟和应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高血压
高血压造成的器官损害
心脏:左室肥厚、扩大、 心脏:左室肥厚、扩大、左 心衰、冠心病 。 心衰、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脑: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肾脏:肾动脉硬化、 肾脏:肾动脉硬化、肾功能 衰竭。 衰竭。 血管:主动脉夹层瘤。 血管:主动脉夹层瘤。 视网膜: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视乳头水肿、眼底 出血。 出血。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
药名 剂量\分次/天 主要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药 双氢氯噻嗪 12.5-2 mg QD 氯噻酮 12.5-2 mg QD 吲达帕胺 1.25-2,5 mg QD 袢利尿药 布美他尼 呋噻米 保钾利尿药 阿米洛利 螺内酯 氨苯蝶啶
LOGO
血钾↓钙↑胆固醇↑糖↑尿酸↑ 血钾↓钙↑胆固醇↑糖↑尿酸↑ 血钾↓
高血压
主讲:李斌主任
概念
LOGO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 或舒张压增高 (>=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 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 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 肾和视网膜等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肾和视网膜等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 休息 分钟以上, 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 分钟以上 >=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提高高血病人生活质量。 提高高血病人生活质量。 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LOGO
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 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 如吸烟,高脂血 如吸烟 症或糖尿病)。 症或糖尿病 。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高血压,俗称“健康杀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统计,全球有数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不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对肾脏、眼睛等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呢?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控制高血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应该限制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适量饮水,避免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合理控制饮食热量,避免肥胖。
其次,适当的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降低血压。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些中度和重度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降压药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药物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心理调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高血压患者应该学会合理的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血压造成影响。
此外,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长期吸烟,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心理调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这些都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能够重视治疗,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共同抵御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高血压病
•
死亡率高:心脑血管病占我国城市人口死因构成41%,北京己达51%。
2)三低:
知晓率低:1991年全国30个省市95万人调查,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 服药率低:城市17.4%,农村5.4%。 控制率低: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者,城市4.2%农村0.9%,全国2.9%。
3)三个误区:
高 血 压 病
徐州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附属医院心内科
钱 文 浩
高血压病概述:
•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当今社会最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是一种危险因素。 EH 与冠心病、 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导致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死亡 又占总死亡的20%~50%。因此,控制高血压从而减轻心血 管疾病的危害,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的 社会意义。由于 EH 临床表现不多,常常直到产生严重、 不能完全逆转的靶器官损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表现出 来。因此, WHO 和各国有关控制高血压的专家委员会都 一致提出 , 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是及早发现、早期预防、 早期治疗。
(三)适应症选择
轻、中度高血压,特别是盐敏感性、肥胖和老年高 血压患者;以及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和伴有骨质疏松 的高血压患者均可应用。肾功能不良(血肌酐浓度> 2.5mg/dl)者应选用袢利尿剂。Ⅱ型糖尿病患者或有发 生糖尿病倾向的患者是否可以应用利尿剂降压治疗? 近年的研究材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用利尿剂降压治疗 对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的影晌与用其它降压剂治疗的 患者实质上没有差别,但利尿剂剂量应小。有痛风病 史的患者不宜选用利尿剂降压治疗;I型、Ⅱ型糖尿病 患者和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利尿剂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高血压病
比索洛尔
2.5-10
qd
++
40
水+脂
适应证 : 禁忌证: 慎 用:
心绞痛、心梗后、 快速心律失常、心衰 哮喘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周围血管病、传导阻滞 血脂异常
副作用
负性肌力 负性传导作用 支气管痉挛
(可加2激动剂)
代谢不良影响
趋 势
小剂量、心衰治疗
(短期--CA--正性肌力↓,长期--CA--毒性 ↓
糖尿病:
慢性肾病:
药品名称 氯沙坦(科素亚)
Embusartan(Bay 10-6734) 伊贝沙坦(安博维)
特点 竞争性拮抗作用
竞争性拮抗作用 竞争性拮抗作用
非二苯四咪唑类ARB
勃林格殷格翰 非杂环类ARB 诺华
ARB类药物降压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II AT1
血管收缩 Na+重吸收增加 醛固酮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加压素分泌 细胞增殖与增生 肾小管硬化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
遗 传
环 境
高盐饮食
肥胖 精神压力过重
饮 酒
体育锻炼少
(二)分类:
高血压
发病原因: 原发性(95%) 继发性(5%) 主要为肾性及内分泌性 病程缓急: 缓进型(良性) 急进型(恶性)
(三)诊断:注意点
别来诊断;
高血压
1.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属不同级别时,根据高级 2.用药后血压达标,仍应诊断为高血压病; 3.高血压的诊断需二次以上的测量; 4.应排除“诊所”或“白大衣”性高血压;
4 、降压的效果
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又被称为高血压或者是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它是指在动脉血管中,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高血压病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发现到当今的治疗方法,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19世纪初,医学界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直到1896年,英国医生William Osler首次将高血压病与心脏病联系在一起,提出了高血压病的概念。
他注意到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心脏病症状,例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这一发现为后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高血压病的研究逐渐深入。
1913年,俄国医生Nikolai Korotkoff发现了测量血压的方法,即通过听诊法来确定血压值。
这一方法的发明使得高血压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
随着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高血压病的危害和预防。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脏病学家Paul Dudley White提出了高血压病的危(wei)险因素理论。
他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遗传、饮食、体重、运动等多个因素相关。
这一理论为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世纪50年代,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逐渐丰富。
1954年,英国医生John McMichael首次使用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液体量,从而降低血压。
这一治疗方法的应用,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高血压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1967年,美国医生Arthur C. Corcoran首次提出了“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这一概念。
他强调了高血压病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提倡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这一理念对于公众的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到了显著改善。
198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成立了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NHEP),旨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并推广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又称为高血压或者是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持续升高。
高血压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对于其具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1. 古代认识高血压病在古代,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相对有限。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体内的“黑胆汁”过多而引起的。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肝火上炎引起的。
然而,这些古代医生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研究。
2. 高血压病的命名与定义直到19世纪,人们才逐渐开始对高血压病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1827年,法国医生让·兰塞尔首次使用“高血压”一词来描述这种疾病。
此后,医学界逐渐接受了这个术语,并开始对高血压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20世纪初,美国医生威廉·奥斯勒提出了高血压病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这一定义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高血压病的病因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医生哈罗德·佩吉提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假说,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肾脏分泌过多的肾素,导致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这一假说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病的流行状况,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卫生调查和评估机构(NHANES)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病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在美国的患病率较高。
类似的调查也在其他国家进行,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 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随着对高血压病病因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
药物
• • • • • • • 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 钙拮抗剂、 扩血管药、 α受体拮抗剂, 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原称双氢克尿噻)
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不要盲目降压。首先弄清是否因肾脏疾病、嗜铬 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动脉疾病等引起 的高血压。须找出病因 ,对症治疗。 • 2、用药剂量和种类不能雷同。应按病情轻重分级治 疗 ,并注意个体差异 ,药量因人而异。 • 3、除轻型或刚出现的高血压外 ,用药尽量不要单一 , 应联合用药 ,复方治疗。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 ,减少每 种药物剂量及其副作用。 • 4、坚持长期合理服药 ,勤测血压 ,及时调整剂量 , 巩固疗效。 •
分类
• 高血压: 原发性 继发性
85-90% 10-15%
(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
• 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 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 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 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 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 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 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 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 断为高血压病。
急进型高血压病
• 急进型高血压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中,约1%可 发展或急进型高血压,发病可较急骤,男女比例约3∶1,多 在青中年发病,近年来此型高血压已少见,可能和早期发现 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其表现基本上与 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如头痛等明显,病情严重、发 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等特点。 • 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7kPa(130~ 140mmHg)或更高。各种症状明显,小动脉的纤维样坏死 性病变进展迅速,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 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 模糊或失明,视网膜可发生出血、渗出物及视神经浮头水肿。 血浆肾素活性高。由于肾脏损害最为显著,常有持续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可达3g,血尿和管型尿,最后多因尿毒症而死 亡,但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又称为高血压或者是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1. 古代对高血压的认识在古代,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非常有限。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医学的著作之一,其中提到了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然而,古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知相对较少,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解也相对模糊。
2. 高血压病的命名和定义直到20世纪,人们才开始对高血压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928年,美国医生Samuel A. Levine首次提出了“高血压”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这一定义为后来的高血压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高血压病的病因研究随着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开始研究其病因。
20世纪中叶,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病与遗传、肥胖、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高盐摄入、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4. 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血压计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和监测。
此后,随着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针对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
5. 高血压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高血压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病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非常重要。
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6. 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为高血压的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动脉射频消融术等,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此类患者仅占高血压总数的5%左右。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病程常达10~20年以上。
早期多无症状,偶于查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现血压增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血压升高时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
体检可无特殊阳性发现,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尖部第四心音,主动脉瓣区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等。
2.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及脑卒中。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3.并发症表现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为常见;血压急剧升高可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痛、失语、肢体瘫痪,历时数分钟至数天恢复。
在长期的高血压血管病变基础上,可致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2)心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肥厚,心脏增大。
早期在心功能代偿时期症状可不明显。
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则出现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查体可有心脏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电图呈左心室肥厚。
(3)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高血压危象按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1)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升高(>180/120mmHg),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心悸、出汗、视物模糊等征象,并伴发进行性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
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其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导致脑灌注过多,出现脑水肿所致。
(2)高血压亚急症:是指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病的分类及危险分层】我国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2005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及有关危险分层见表3-2、表3-3。
表3-3高血压病危险分层【诊断】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对患者作出危险分层分析。
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对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的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定期检查血压是早期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但需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方能确定。
对可疑者应重复多次测量,然后作出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对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在作出高血压病的诊断时,应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的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肾结核等肾实质性病变)、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等)等。
【治疗要点】治疗目的:降低血压,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治疗目标:一般人群降压目标血压为<140/90mmHg,对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危患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
治疗原则: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1.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病患者,尤其对轻者,单纯非药物治疗亦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非药物治疗包括:①限制钠摄入,一般以每天摄入食盐6g左右为宜;②减轻体重,尤其对肥胖的患者,方法主要为限制每日热量摄入,辅以适当的体育活动;③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调整神经中枢功能失调;④戒烟;⑤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
(1)利尿剂: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而降压。
可作为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①排钾类利尿剂,噻嗪类(如氢氯噻嗪,25mg/次,每日1~3次);袢利尿剂类(如呋塞米,20mg/次,每日1~2次;托拉塞米,5~10mg/次,每日1次)。
使用排钾类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
②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剂,如吲达帕胺,2.5mg/次,每日1次。
③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mg/次,每日1~2次;螺内酯,20~40mg/次,每日1~2次。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分)者。
也适用于伴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12.5~25mg/次,每日1~2次;美托洛尔,25~50mg/次,每日1~2次;比索洛尔,2.5~5mg/次,每日1次;拉贝洛尔,200~600mg/次,每日2次。
其副作用有头晕、心动过缓、心收缩力减弱,另可使血甘油三酯增加,HDL下降,并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
糖尿病患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拮抗平滑肌上的钙离子通道从而达到其扩血管(二氢吡啶类)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的目的,起到降压作用。
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
目前临床优选长效或缓释二氢吡啶类制剂,如缓释硝苯地平,30mg/次,每日1次;非洛地平,5~10mg/次,每日1次;氨氯地平,5mg/次,每日1次等。
其作用时间长,对外周血管作用较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
适用于轻中度或严重高血压,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室肥厚、糖尿病、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12.5~25mg/次,每日3次;依那普利,2.5~5.0mg/次,每日2次;贝那普利10mg/次,每日1次;西拉普利2.5mg/次,每日1~2次。
培哚普利4~8mg/次,每日1次等。
此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咳嗽,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高血钾症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Ⅱ的AT1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常用药物有氯沙坦,50~100mg/次,每日1次;缬沙坦,80mg/次,每日1次;厄贝沙坦,150mg/次,每日1次;替米沙坦,80mg/次,每日1次。
此类药物作用和适应证与ACEI类相似,但不产生咳嗽等副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患者。
(6)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特别是伴有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患者。
常用药物有哌唑嗪,1~2mg/次,每日2次;多沙唑嗪,1~6mg,每日1次。
3.降压药物的选择(1)伴有左心室肥厚者:选用ACEI,其次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2)胰岛素抵抗者:选用ACEI、α1受体阻滞剂。
(3)伴有冠心病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较有效。
(4)肾功能异常者: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伴有高血压者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4.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按照中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联合治疗:(1)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无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2)高危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及有靶器官损害和有相关心血管疾病)。
(3)单药治疗血压仍未达标者。
具体药物联合方案为: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ARBCCB+噻嗪类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5.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卧床休息、吸氧、避免躁动。
(2)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当的降压药,通常采用静脉药物治疗,首选静脉滴注硝普钠,开始剂量20~30μg/min[0.5μg/(kg·min)],以后可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直至血压降至安全范围。
常用剂量为180~200μg/min[3μg/(kg·min)]。
也可采用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静脉制剂。
(3)缓慢降低血压,血压下降的速度应控制在第1小时下降小于25%,在以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约160/100mmHg。
掌握好降压安全目标水平,在24~48小时内,无心脑并发症者,血压可降至正常;老年人或伴有心、脑、肾损害者,降压速度不宜过快,起初48小时内收缩压不低于160mmHg、舒张压不低于10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20%~25%即可。
(4)主动脉夹层应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00mmHg左右(如能耐受)。
(5)患者有烦躁、抽搐,则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药物。
【主要护理措施】1.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血压初期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
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2.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肥胖者控制体重,劝戒烟,限饮酒。
3.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注意用药后的血压变化以判断药物效果,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有无低血压的发生。
并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药物使用等相关知识。
4.并发症的护理(1)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物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2)脑血管意外的处理:①休息: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②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③监护:立即予心电、血压、呼吸监护;④药物护理: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脉点滴治疗,避光输注,并注意观察用药后血压的变化。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病情选择骑自行车、健身操、快步行走等有氧运动,避免参加举重、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及比赛、竞争性质的活动,运动锻炼应做到持之以恒。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2.饮食与嗜好每天摄盐量应低于6g,肥胖者还需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
吸烟者应戒烟,限制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