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二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4、国防费支出:呈下降趋势。
5、 财政补贴支出:改革以来先升后降, 但目前比重仍过大。
6、 债务支出:上升较快——积极财政政 策的结果。
7、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极低——随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其所占比例将极大 提高。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 比重
8.9
1.2
10.6
1.5
11.6
1.7
12.0
2.0
12.8
2.0
14.1
2.1
转移性支出 合计
绝对数 比重
30.1 2.7 166.6 13.2 839.7 33.0 1205.2 31.2 1686.6 21.0
17.5 17.5 17.4 17.4 18.4 19.7
表3-6 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单位:亿元)
• (二)如何实现理想的财政支出结构?
– 财政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比例分 配资金
– 做好财政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和财政监督
•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五五”时期
行政管理费 5.3%
其他 4.0%
国防费
2、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财 政支出的相对重要性,探索各类支出的内在联 系及规律性。以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形成财 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规范分析
• (一)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能使每一 项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每一元钱不 论用在哪一个支出项目上,给社会带来 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政策性补贴 (价格补贴)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大幅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24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其中,2024年和2024年的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支出增速在2024年以后又逐渐回升。
其次,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比逐渐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投入增加。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然而,农业农村领域支出相对较低,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三,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由政府直接投资向公共服务购买转变。
政府职能逐渐向市场调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就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财政支出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投入为主转变,这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使得政府债务压力增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财政管理。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财政支出的转型需要注重资源的配置和范围的选择,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特点。
在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二、变化情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的财政资金用于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能够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在各个领域、行业和项目上的分布比例。
其特点包括: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多元性表现为财政支出涉及的领域众多,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复杂性表现为财政支出涉及的层面和范围广泛,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动态性表现为财政支出在时间上的变化,随着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1. 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是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那么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科研教育、技术创新等项目的比重应该相对较高。
2. 社会需求和民生保障:社会需求和民生保障是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方面。
国家应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支出。
特别是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例如社会保障和扶贫帮困等,应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资金来源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还需要考虑资金来源和财政收入的变化。
如果财政收入出现减少,那么财政支出结构应适当进行调整。
可以削减一些不急需的支出,增加一些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利的支出。
1.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
要建立财政支出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的支出。
2.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服务质量: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服务质量是衡量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准。
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财政支出的效果和影响。
要注重财政支出的服务质量,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MAUQ
- 21 -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 (或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 (或GNP)的比重
MAUQ
- 22 -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MAUQ
- 11 -
政府收支分类科服务、202 外交、203 国防、204 公共安全、 205 教育、206 科学技术、207文化体育与传媒、208 社 会保障和就业、209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10 医疗卫生、 211 节能环保、212 城乡社区事务、213 农林水事务、 214 交通运输、21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6 商 业服务业等事务、217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18 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2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21 住 房保障支出、222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227 预备费、 228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29 其他支出、230 转移性支 出
MAUQ
- 24 -
瓦格纳的研究成果(财政支出扩张论)被后人称 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可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 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公共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 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 素,是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因素, 包括有市场失效、外部效应以及需求的收入弹 性等。
课程思考
如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 如何根据财政分类支出分析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演变的一般趋
势是什么? 如何定位当前中国财政支出水平?
MAUQ
-1-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摘要】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和浪费问题。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现有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探讨问题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过分依赖基建投资和有形资产支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不足等。
在优化措施部分,列举了推进政府绩效评价、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力度、优化基建项目选择等措施,以期提高支出效益。
在结论中,展望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改革建议,以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改善。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我国、问题、优化、措施、展望、改革建议、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财政改革、国家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越发凸显出来。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支出结构过于倾向于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够优化,影响了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着重复、浪费和低效的问题。
一些支出项目并不是真正符合国家发展需要,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
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顺畅,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有必要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推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向更加合理、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状况和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财政支出主要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支出。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活力和繁荣程度。
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可以有效地对冲经济衰退的压力,带动经济增长的恢复。
其二,财政支出规模对就业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财政支出通常会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这些投资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增强内需和消费能力。
其三,财政支出规模对社会民生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政府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财政支出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福利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基础。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财政政策的目标实现和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可以引导经济资源向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倾斜,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例如,政府增加对科技创新、环保产业、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可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创新型、绿色发展的转变。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平衡和社会公平有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班级:0315202学号:051510107姓名:高天翼摘要:财政支出是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
它对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
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从1978到2010财政支出结构比例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
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在其年度预算内决定的各项支出项目构成。
支出结构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优化角度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从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是政府支出的重点。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重点领域的支出仍然存在不足,如扶贫领域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和实施力度,医疗卫生领域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等。
另外,一些行政支出占比较高,如公务员薪酬、车辆购置和维修等。
这些支出的增加没有直接的社会效益,却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和支出负担。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满足民生需求政府应当保证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确保这些支出的质量和效益。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当适当加大投入。
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电力、信息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领域的建设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3、加强环保和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也是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时支持科技研究和创新。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环保水平和科技竞争力,还能够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限制行政支出政府应当合理控制行政支出,避免过度浪费和奢侈。
特别是公务员薪酬和行政开支,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行政支出合理、透明和清廉。
5、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透明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改善民生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
改善民生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摘要财政支出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但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于改善民生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财政支出结构现状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包括了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以及科研、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分配在四个方面:教育、科技、民生和公共管理。
其中,教育和科技的支出总量占比不断下降,民生支出占比逐年上升,公共管理支出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具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加,但占比却逐年下降。
2019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约为4.1%,较2015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同时,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逐年递增,社会保险支出也持续增长。
住房保障领域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财政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总体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着教育和科技支出下降、公共管理支出增加、民生支出和基础设施支出相对稳定的情况。
这一结构分配,不利于我国民生的改善和提高。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意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有助于改善我国民生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具体而言,其作用和意义如下: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使民生领域得到更多的投入当前,我国的民生领域包括医疗、育儿、养老、住房等领域,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这些领域的优化和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形成消费和增加就业的有利条件。
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有助于让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利于经济质量的提升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转向了创新驱动型发展。
经济质量的提升,就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
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增加,提高我国的经济质量和创新能力。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1. 支出总体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分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文化体育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
从支出总体结构来看,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最高,依次为28.8%、18.5%和17.1%。
2. 区域分布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区域分布结构明显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支出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支出较低。
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成为了支出较高的地区,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西藏等为支出较低地区。
3. 重点支出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重点支出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逐年增加。
其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工资、医疗补助,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等。
二、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 教育支出过度集中我国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的教育经费相对缺乏,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2. 社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如保险待遇低、参保门槛高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支出进行完善。
3. 对中西部地区支出不足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地方政府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
三、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1. 增加农村教育支出应当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差距,降低参保门槛,提高参保质量。
3.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应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快地区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一、引言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在支出结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民生水平,需要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 支出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国防等领域。
尽管这些领域的支出是必要的,但是在支出结构上不够平衡,导致了一些领域的发展缓慢,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治理等领域。
2. 部分支出不透明在当前的财政支出体系中,一些支出的用途和效益不够明确,甚至存在着不当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
这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
3. 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单一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
而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地区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的社会问题。
二、政策建议1.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首先需要建立更加严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
2. 优化支出结构要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同时也需要发挥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支出。
此外,还需要着手解决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问题,保障民生。
3.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扩大投资范围,大力发展公私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多渠道进入项目,从而实现财政支出的多元化。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要进行农村饮水、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的升级和改造,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
总的来说,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就能够逐步解决。
在未来,财政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职能的主要体现,其结构的优化,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民生、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从介绍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找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等方面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问题进行研究。
标签:财政支出结构公共需要制度保障1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所谓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它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支出结构一旦形成,它就反映着政府的职能范围和工作重心。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现在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的下降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从1978年的64.1%,1994年的41.3%下降到2006年的26.6%,社会文教费占比平稳上升,由1978年的13.1%到1994年的25.9%再到2006年的26.8%,这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正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弱化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向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财政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转化。
同时行政管理费得增长不仅合理,从1978年的5.0%到1994年的14.6%,2006年则上升到18.7%,增长过快。
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2.1 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财政投资不足一是对农业投入力度不够。
全国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历史最高点13.43%逐年下降至目前的8.07%,同时支农手段单调,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是对教育的投入偏低。
改革以来,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1992年的14.88倍,但教育支出总体投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1978年-2006年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4%,从1978年的4%到2006年的5.1%,仅上升1.1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报告》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一、引言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
第四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PPT课件
(1) (2)存货购买 (3)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 (4)资本转让 3.净贷款
•7
3.2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 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GNP) 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重。
其他 4.0%
国防费
16.4%
社会文教费 14.4%
经济建设费 59.9%
“十一五”时期
行政管理费 19%
其他 17.7%
国防费 7.6%
社会文教费 14.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
经济建设费 29.1%
•25
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
时期
基本 建设
支出
五五
35.1
时期
六五
25.1
1.经常性支出 (1)商品和服务支出
1)工资、薪金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2)商品和服务的其他购买 (2)利息支付 (3)补贴和其他经常性转让 1)对公共企业 2)对下级政府 3)对家庭 4)对其他居民 5)国外转让 2.资本性支出
(5) (6)水输送 (7)铁路 (8)通信 (9)其他经济服务 9.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 (1)公债利息 (2)其他
2.9
1.2
11.6
1.7
17.4
2.5
0.9
12.0
2.0
17.4
2.8
0.8
12.8
2.0
18.4
3.0
0.5
14.1
2.1
19.7
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重要的民生类支出项目,如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等近年来虽快速增长,但由于起点较低,其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距离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要强化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城乡社区事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焦点较为集中的领域。必须更加注重民生支出,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27.6来自7.618.6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2003
28.04
26.24
7.74
19.03
18.94
2004
27.85
四、结论
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是否适当,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并且直接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最优限度,政府支出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财政支出包括很多项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是重要保证。合理的财政结构和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3.65
2010
34.21
28.48
5.93
21.3
10.08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非典疫情。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三、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财政支出中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中有一类经济建设支出,而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相应的一项财政支出名为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是是指国家用于生产性投资和基本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这些支出或者是与社会公共需要有关,或者是与宏观调控有关,它是我国财政预算内支出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主要包括:用于国有企业、农业、林业、水利、气象、铁道、交通、邮电、国内商业、对外贸易、城市公用事业等的基本建设拨款或贷款、挖潜改造资金、简易建筑费以及核工业、航天工业流动资金拨款等;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税等。由此可以发现,我国的政府资本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都主要包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三个方面的支出。尽管西方财政的经济支出也对其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其调控能力与我国财政相比有质的区别。
26.29
7.72
19.38
18.75
2005
27.46
26.39
7.29
19.19
19.67
2006
26.56
26.83
7.37
18.73
20.51
2007
29.78
27.05
7.14
25.51
10.52
2008
31.47
27.01
6.68
24.67
10.17
2009
33.39
26.42
6.49
20.05
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政府尤其重视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如社会保障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
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8539亿元,增长31.7%;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737亿元。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约34972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外交以及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国债付息、金融监管等支出,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比如,国债付息支出用于发行国债所需支付的利息,而发行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民生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促进了社会稳定,为保障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防支出保障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与体制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在所有财政支出中,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是上涨速度最快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从52.90亿元增长到7571.05亿元,增长了142倍。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6年上升到18.73%。根据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大部分OECD国家,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规定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不应高过15.6%的标准,那么按此标准,以我国的现实数据来看,我国无疑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昂贵的国家。而且,行政管理支出比重上升迅速,说明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监管依然过渡,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大社会、小政府”的社会框架的方向是相逆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 在这期间, 行政管理成本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明显。行政管理成本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持续递增,1978年, 行政成本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4.71% , 从2003年开始, 仅通过预算的行政成本支出基本上就占了财政支出的20%。从总量基数的道理认识, 正常情况下, 行政管理支出成本的绝对数肯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 而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相对数应该是相对下降的趋势, 反之, 就说明行政管理成本是没有底线的。这种现象, 折射出中国公共财政支出在行政管理成本支出方面缺乏相应的有效性。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
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