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这些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和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探究自然现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第三课时:热爱科学,探索未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第四课时: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课时: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科学探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尊重事实,追求真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中,尊重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科学态度。
(完整word版)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
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
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
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
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第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学科的数学也必须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课题组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整合和挖掘,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区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一)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资源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用科学史料充实德育材料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
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
大约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
这些材料分散见于数学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要通过丰富的数学史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数学家,为了世界数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 掌握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 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包括自律、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包括物质的性质、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
- 德育教育内容:包括自我管理、集体生活和社会责任等。
三、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 问题导入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研究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探究:介绍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分享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德育引导: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与德育相关的话题,如责任感、公平性等。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 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 德育教育案例:收集一些德育教育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科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德育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概述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案例。
通过在科学教学中注入德育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描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实施。
主题:环保意识的培养
案例背景
在科学教学中,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引入德育要素,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实施步骤
1.案例介绍: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威胁的原因。
2.知识研究: 讲解有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知识,如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等。
3.环保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活动,如校园清洁、节水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
4.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过程和参与环保活动的体会,分享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积极意识。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反馈,评估案例的效果。
可以借助学生的作品、讨论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环保意识的接受程度和行为改变情况。
结论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将德育要素融入科学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这一案例仅为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doc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麻章中心小学全引娣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五、【教学过程】1.引入(2分钟)⑴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学生回答:空气、水(前一阵大家知道霍乱很厉害,就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食物。
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出示课题)(能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从水的饮用牵引到空气的呼吸,比较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习的课题。
导入简洁、自然,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⑴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吗?请一名学生演示呼吸?大家仔细观察,他是用什么在呼吸?运用了哪些器官?⑵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⑶用感觉器官体验呼吸。
①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呼吸呢?下面我们大家用手放在鼻子、嘴巴前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你有什么感觉?(有热气、吐出来、吸进去等)②释呼和吸③吸反证: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的时间长,老师要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不住就停下来,因为如果大脑缺氧3—4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
④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
⑤反馈。
(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呼吸,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呼吸,特别是能用反例来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随机渗透情感的体验呼吸对人的紧密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缺少呼吸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并介绍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科学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目标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论;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发展;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5.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计划内容1. 科学德育融入课堂在科学课堂上渗透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精神、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2. 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和安排针对科学德育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环保行动、观察自然生态、开展实验探究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自主探索和合作精神。
3. 德育主题讲座和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德育主题讲座,组织课外德育活动,如道德讲故事、品德培养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4. 校外科普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实践探索和参观科技馆等科普教育活动,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资源和支持该计划需要学校提供相关科学教育资源、德育教材和实验设备。
学校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开展科学德育渗透工作。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道德品质和参与度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计划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可以提供反馈意见,以促进计划的持续改进。
结论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旨在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发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该计划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从校内德育讲座到校外科普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资源和支持的提供,以及评估和反馈的机制,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为学生的科学德育提供有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字数:213)。
(完整)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教案
(完整)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教案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教学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将德育与科学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在学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和合作精神,提高其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其环保价值观念。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德育要求,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教学:1. 分类和观察:让学生研究如何分类物体,并观察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环境保护:通过研究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1.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科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学与德育的关系。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4. 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其科学研究和德育发展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展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发展。
5. 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的开展,本教案需要以下资源:1. 科学实验材料及器材;2. 知识讲解课件;3. 道德故事及案例资料。
6.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科学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培养。
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德育渗透教学,学生将在科学探究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1.引入(2分钟)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学生回答:空气、水、食物。
今天我们将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通过引导学生从饮用不干净的水到空气呼吸的自然转换,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简洁自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呼吸过程,观察呼吸器官的使用。
学生演示呼吸,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通过感觉器官体验呼吸,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教师提出反证,让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并用反例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教师演示肺在呼吸时的运作,并让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少次。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和重要性。
4.实验验证(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5.渗透德育思想(2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的意识。
同时,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通过实验验证了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的不同,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渗透了德育思想。
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入500毫升空气,那么一天内我们呼吸了多少瓶盐水大小的空气?学生汇报,教师总结:一天内我们呼吸了次,吸入了约升的空气,相当于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感受到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你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是否一样?如何证明?你是否做过这个实验?为了证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不同,老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使用一个水槽、一根管子和一个集气瓶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XXX(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科学一、二、三、六年级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
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的德育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神的支控,贯等社会责任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
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
警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家,养徳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明进行的观家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
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オ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研究活动进行。
如果此时师給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爱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研究任务。
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XXX他们的自信心。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气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气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气宋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东西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別人的回答,耐心细数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
对学生的研究气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教案
小组合作中的德育实践
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合作中,教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以团队荣誉 为动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组长或组员,培养领导和被领导 会有效沟通,解决分歧,协调团队成员 之间的关系。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实践能力
在科技制作中,教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制作,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技制作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审美能力
在科技制作中,教导学生学会欣赏科技作品的美 学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04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01
目标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德育方面的学 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探究中的德育实践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科学探究中,教导学生学会质 疑,分析证据,形成自己的观点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培养创新精神
在科学探究中,鼓励学生发挥想 象,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科学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教导学生理解科 学对社会的影响,形成对科学的
正确价值观。
科技制作中的德育实践
02 生态平衡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03 垃圾分类
教授垃圾分类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 响,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精神
01
02
03
探究精神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推理等方式探究科学问 题,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 意识。
实证精神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大自然的规律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有规律可循。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品质。
第三课时:水的奇妙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探讨水的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四课时: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五课时:能量的转化1. 教学目标:了解能量的转化原理,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
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各种能量的转化过程,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培养学生善于转化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道德品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保护环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如何渗透德育》优秀教案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具备其特有的人文性,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和规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与合作,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大有可为。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爱国热情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例如:教学《宇宙》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可以特别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火箭发射领先世界等事例,特别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敢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
随后,还可以介绍了钱学森等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感染了每个同学,大家纷纷表示,要像伟人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渗透爱国思想,能够做到晓之有物,情有所动,具体、形象、生动。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德育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选择结构性强实验效果好的材料,但往往忽视材料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材料的选择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产生了实验教学的“负效应”。
现例举如下:1你让学生捡落叶了吗?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其中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内容时,学生观察的树叶应该是捡来的落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让学生“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就有学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条带进了教室。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通过科 学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家 的故事、科学史实等,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通过科学与社会 、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环保意识。
德育渗透的效果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 热爱科学,更加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和珍惜生命。同 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三
总结词: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在环保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环保知识、参与环保实践等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与处理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03
德育渗透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 素,如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展的历 程等,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还需要 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适应社会需求 的必然趋势。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要点:了解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现象、反思探究过程。
2. 第二课时: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教学要点:学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第三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要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 第四课时:简单机械教学要点: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课时:科学实验安全教学要点: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注重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 拓展与应用: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材。
二年级科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科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水的整体性、特性和用途;2.学会认识、比较和分类水的不同使用方式;3.掌握正确的水使用方法和重要性;4.鼓励学生关注节水环保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用途和分类;2. 水的节约和保护;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水整体性和特性的概念;2. 能够分类和比较水的不同使用方式;3. 掌握正确的水使用方法和节约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以“水的重要性”为题,让学生谈论水对生命所起的作用。
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只有有限的水资源,人类需要珍惜使用水资源。
2. 深入主题(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教具,介绍并讲解不同类型的水和它们的用途。
学生需要理解水的整体性和特性。
然后,老师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比较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水的使用方式,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了解并研究环保行为。
3. 巩固知识(10分钟)老师设计互动环节,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如何节约使用水资源。
4. 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在作业中加入了一道环保任务:设计海报,鼓励学生提倡节约用水,宣传环保理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去展示水资源的整体性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不同类型的水。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正确使用水的方法和节约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设计海报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和环保意识。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设定更细致的评估标准,以便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评估和反馈。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完整版)六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背景和目标- 科学德育渗透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科学素养。
- 本计划针对六年级学生,旨在在科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
计划内容1. 科学德育课程:在科学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活动,例如讨论伦理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
科学德育课程:在科学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活动,例如讨论伦理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
2. 实践活动:组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
实践活动:组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
3. 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5. 德育引导: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引导: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德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表现,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德育和科学学习方面的表现,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计划效果评估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对科学德育计划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对科学德育计划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2. 教师评估: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科学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教师评估: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科学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3. 家长反馈:邀请家长参与评估计划的效果,了解他们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的观察和看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案例摘要:在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科学》中,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科学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是以死记知识点、考试获高分为终极目标。
而是以教材为主线,以兴趣培养为着力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以知识目标为载体,以探究体验为核心,精心设置一个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放手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经历预测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讨论改进、记录交流等探究环节,使科学课成为科学探究过程的简约复现。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教材主线;兴趣培养;问题设计;探究体验;回归本真《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其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是以死记知识点、考试获高分为终极目标,而是应该扎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让科学课真正回归本真:一、以教材为主线,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德育融合教案模板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动植物图片、标本3.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记录本、笔4. 团队合作活动材料:纸、剪刀、彩笔、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自然界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提问:你们了解哪些动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学习1. 教师展示动植物图片、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动植物?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所学知识。
二、实践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团队合作活动材料。
2. 小组合作,用纸、剪刀、彩笔、胶水制作动植物保护宣传海报。
3. 各小组展示海报,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观察、制作海报的心得,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
麻章中心小学全引娣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
五、【教学过程】
1.引入(2分钟)
⑴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
学生回答:空气、水(前一阵大家知道霍乱很厉害,就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食物。
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出示课题)
(能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从水的饮用牵引到空气的呼吸,比较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习的课题。
导入简洁、自然,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
2.体验呼吸(5分钟)
⑴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吗?请一名学生演示呼吸?大家仔细观察,他是用什么在呼吸?运用了哪些器官?
⑵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
⑶用感觉器官体验呼吸。
①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呼吸呢?下面我们大家用手放在鼻子、嘴巴前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你有什么感觉?(有热气、吐出来、吸进去等)
②释呼和吸
③吸反证: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的时间长,老师要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不住就停下来,因为如果大脑缺氧3—4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
④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
⑤反馈。
(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呼吸,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呼吸,特别是能用反例来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随机渗透情感的体验呼吸对人的紧密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缺少呼吸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
)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
⑴我们的呼吸是不是只靠鼻子,还有哪些器官参与?深呼吸一口气,用手摸摸看?
⑵生交流。
⑶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
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⑷同学们知不知道在呼吸时肺是怎样的?请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数次?(课件演示)
⑸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相当于一个盐水瓶,那么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瓶?
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昼夜我们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了解与感受人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
4.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⑴你知道刚才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呢?用什么来证明?你有没有证明过?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①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好办,那么怎样收集我们吐出了空气呢?老师给你一个水槽、一根管子、一个集气瓶,该怎么做?
②学生讨论。
(3分钟)
交流汇报。
(3分钟)学生反馈讨论情况,
③实验指导:分工、做实验。
(6分钟)
⑵学生分组收集气体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好实验记录。
⑴
分钟)
⑵总结: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
氧气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缺氧或供氧不足就会引起生命活动障碍,甚至死亡。
比如冠心病病人,心肌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如及时给病人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2分钟)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敢于想象,大胆实验的良好习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仔细观察,乐于动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对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能正确地进行记录与描述,乐于把自己的实验与同伴分享,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
(方法:提出问题、积极动脑,乐于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记录、敢于发表,善于倾听、激励评价)
5、(4分钟)
⑴请学生闻一闻受污染的空气,谈谈感受?
⑵我们今天学习了《健康需要新鲜空气》,你学会了什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如果没有氧气,我们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活动,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就要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平时不能随地吐痰,痰能传播细菌,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人体的健康。
我们还不能破坏环境,要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⑶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
说说你了解的空气质量预报。
出示空气质量预报图。
(渗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让学生体验与回顾生活,说说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
随机渗透空气质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生态与德育有机结合,学习与渗透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板书设计: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