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痿病

合集下载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

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的诊疗方案一、概念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

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

二、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

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1.2 一般分期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 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脊髓炎①急性起病,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②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横断性损伤,即包括了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③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测可见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

④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节段性长T1、长T2信号。

(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①急性起病,常有感染史。

②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对称性感觉障碍及弛缓性运动障碍,对称性植物神经障碍。

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肌电图可见去神经性变性。

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

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弱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缓。

3、肝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

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

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棋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其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斶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祚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肌活检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吉兰-巴雳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 (8):583〜586)。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病起发热,热退后或热未退即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身体困重,进展迅速,心烦口渴,便干,尿短黃,舌质深红,苔薄黄,脉细数。

2.脾胃虚弱证:病情稳定,肢体痿软无力,时好时差,其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瀟,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实证;而起病缓慢,渐进加重,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虚证。

2、辨脏腑发生于热病过程中,或热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变在肺;若面色萎黄不华,食少便溏者,病变在脾胃;起病缓慢,腰脊酸软,遗精耳鸣,月经不调,病变在肝肾。

二、治疗原则1、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

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

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2、泻南补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即指治痿病应重视滋阴清热,因肝肾精血不足,不独不能濡养筋脉,且阴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更亏,故滋阴可充养精血以润养筋骨,且滋阴有助降火;外感热毒,当清热解毒,火清热去则不再灼阴耗精,有存阴保津之效。

若属虚火当滋阴以降火。

若湿热当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3、治兼夹怔在调理脾胃、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对痿病的兼夹证要予以兼顾治疗,视其所夹湿热、痰湿、瘀血、积滞等,分别治以清湿热、化痰浊、祛瘀血、消积滞或清郁热等,辨证论治,才能收效。

4、慎用风药因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之药,若误用之,阴血愈燥酿成坏病。

至于因七情六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盖气化改善,百脉皆通,其病可愈。

即吴师机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之理。

三、分证论治肺热津伤症状:病起发热之时,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

方中以人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益气养阴;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热,润燥降逆;蜜炙枇杷叶、阿胶、炒胡麻仁润肺滋阴清燥。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太极、散步等,增强
体质。
环境适宜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 持室内干燥、清洁,避
免潮湿。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 勤换洗衣物,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
01
02
03
04
饮食调养
根据痿病的不同证型,选择适 宜的食物,如温补阳气、滋阴
养血等。
转移注意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如听音乐、阅读等,转移注 意力,缓解病情。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支 持,共同应对痿病带来的困扰

04
中医康复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灸治疗痿病的效果与针灸师的技能 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选择经验丰富 的针灸师进行治疗是关键。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 痿病的概述 • 中医护理原则 • 痿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 中医康复疗法 • 痿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痿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痿病是由于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 的一种病症。
分类
痿病可分为皮、脉、肉、筋、骨痿等 五种类型,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的 不同,又有热痿、寒痿、湿痿、燥痿 、血虚痿等多种分类。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等 诱发因素。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 医。
康复指导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功能锻炼

痿症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痿症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痿症的预防 保健知识,提高对痿症的认识
和自我护理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如重金属、农药等,减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 染。
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 病,预防并发症。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痿症 的发生。
保健方法
01
02
பைடு நூலகம்03
04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 绪,减轻心理压力。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 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
褥疮治疗
对于已经形成的褥疮,应定期清创换药,促进愈 合,严重时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锻炼,促进排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肺部感染护理
对于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物。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 训练,改善肌肉功能和日常生
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家庭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 环境,协助完成日常生活中的
基本活动。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职业康复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职 业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重返工 作岗位。
患者的康复。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复 查,及时调整康复训练 计划,确保康复效果的
最佳化。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

痿病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学说中医关于痿症的研究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痿症与五脏皆相关,按照五脏之所主,痿症亦分为五种,“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素问》,对应为筋痿、脉痿、肉痿、痿躄(皮痿)、骨痿。

痿症发病皆责之于脏气热而伤阴,阴津耗伤无以濡养其所主,故发为五痿。

筋痿责之于“肝气热”,伤及肝阴,无以濡养筋膜,“筋急而挛”,不得舒展,故称为筋痿。

脉痿责之于“心气热”,血热上行,下脉空虚,“枢折”(膝关节)抬举不利,小腿及踝关节痿软无力,发为脉痿。

肉痿责之于“脾气热”,脾者体阴而用阳,热则伤阴,脾阴不足则阳失所守,转输精微失司,脾热传于胃,胃干而渴发为脾约证,肌肉失于濡养而不仁,故称为肉痿。

痿躄责之于“肺热叶焦”,盖与其他四脏四痿相关,又总督津液输布,灌溉三焦,其症状不仅仅局限于皮毛,故不称为'皮痿’而异名'痿躄’,躄者泛指四肢无力,以下肢症状为重。

肺者朝百脉,主气,输布津液,脏腑官窍皆依赖肺之濡养,肺热伤津,所求不得,宣降失常,失其所主,致脏腑官窍皆不足,故称肺为“脏之长也”,肺热者亦可痰凝,痰热互结,阻塞三焦百脉,多属重症。

骨痿责之于“肾气热”,阴精暗耗,肾阴不足无以养骨,肾精不足无以养髓,故“骨枯而髓减”,精髓失养,督脉不充,周身痿软,颈项无力,发为骨痿者多病症后期。

痿病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痿症的基本病机是五脏气热,究其原委或可有三,一则感于六淫外邪,尤以湿邪伤脾、热邪伤津为重;二则七情内伤,尤以气机失常伤及五脏为重;三则劳伤过度,尤以房事不节伤及阴精,损及肝肾。

故外因湿热,内因脾虚,累及五脏,本虚标实,阴津亏耗是痿症的基本因机。

就其五脏所伤,必见于所主,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感受温热毒邪,甚或气营两燔,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液不得输布,五脏失其濡养,热病后发为痿证,属于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之证型。

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痿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Zack8痿证一、概述1.痿证的定义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辟足)”。

“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辟”是指下肢软弱无力,能步履之意。

2.瘿证的源流《素问·痿论》中已对痿证作为专题论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产生痿软证候。

并据其病因、证候的不同,将痿证分为皮、脉、筋、肉、骨五痿。

在治疗法则上,《痿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

同时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说明湿热也是痿证发病原因之一。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明确指出“痿跫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的病机特点,这是对《内经》诸痿的概括。

《儒门事亲·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把风、痹、厥证的证候与痿证作了鉴别,又对《素问》内热熏蒸,肺热成痿的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痿病无寒”。

朱丹溪则更扩充子和之说,纠正“风痿混同”之弊,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痿原则,而在具体辨证施治方面又分列湿热、湿痰、气虚、瘀血之别。

《景岳全书·痿证)指出痿证非尽为火证,认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衰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

”补充了痿证悉从阴虚火旺之所未备。

《临证指南医案·痿》总括前论,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四脏气血津精不足是导成痿证的直接因素。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的肌无力,常从一组肌肉开始,逐渐累及其他。

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阳性,电刺激、肌电图可协助诊断。

二、病因病机1.痿证的常见病因(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不退,皆令余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概述 02 护理评估 03 护理要点 04 健康指导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1
概述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2
护理评估
•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 4 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并配合处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4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温服。 • 饮食护理 •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 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 临证(症)施护 • 1遵医嘱给予针刺。 •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3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 3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5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 6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6
健康指导
•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4 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痿症护理措施

痿症护理措施

痿症护理措施1. 什么是痿症?痿症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脊髓损伤、肌肉疾病等原因导致的肌肉无力、萎缩或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痿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痿症护理的目标痿症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功能,促进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痿症护理措施:3. 痿症护理措施3.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痿症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配合专业的理疗师进行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恢复肌力,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能力。

3.2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对于痿症患者来说,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开关电灯、刷牙洗脸、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自理能力,减轻对他人的依赖。

3.3 睡眠护理痿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对于康复很重要。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的安静和适当的温度,调整床垫的硬度,都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3.4 饮食护理对于痿症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

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脂肪,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抵抗力,促进康复。

3.5 环境适应为痿症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家居设施的改造如安装扶手、坡道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

同时,家人和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3.6 皮肤护理痿症患者由于长时间不能自主移动,容易出现压疮、溃疡等皮肤问题。

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翻身,并注意疮部的护理是必要的。

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使用软质、透气性好的床垫和床单也能有效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

3.7 心理护理痿症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家人和护理人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关怀,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4. 结语痿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和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8-04痿病

8-04痿病
用者,多属虚证。
(病因病机,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 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
“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蹙”之谓也。 ·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
其他各证兼见,治法总宜扶脾益胃以振奋后天本源,这也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体现。
·肝肾亏损 .
症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
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
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其他篇章
还就痿与岁运的关系及病因诊断等予以了论述。又据五脏所主,提出了“痿壁”、“脉痿”、“筋
痿”、“肉痿”、“骨痿”的命名和分类;并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
虚实,和其逆顺”的针刺治痿大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
本病临床辨证应分急缓与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
尚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而病程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
显者,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证。 ·
治疗原则
关于治疗,历代医家多遵《素伺·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其义有
第四节 痿 病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
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痿病(脊髓损伤)诊疗方案2012年一、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痿病”进行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比较单纯,脊髓损伤多因外伤所致。

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督脉所损。

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督脉损伤则引起经脉阻滞不通导致“四肢懈惰、不仁不用”。

随之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出现大便功能失常。

2. 辨证论治⑴截瘫早期(伤后10天内)多为外伤跌仆,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宜活血化瘀,疏通督脉,疏筋壮骨,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当归20g 、地龙20g桃仁15g 、川芎15g 、熟地黄20g、党参15g⑵中期(伤后10天至20天)肿痛减轻,腹胀消减,大便不畅,小便储留,治宜温经通脉,续筋接骨,用健脾温肾汤加减:党参15g 、黄芪30g 、山药20g、白术15g枸杞子15g 、山萸肉25g、白扁豆15g、补骨脂15g茯苓10g、诃子肉10g、五味子10g、吴茱萸15g⑶后期(伤后20天至3个月)多为脾肾阳虚,督伤络阻致腰背、四肢软弱无力,治宜助阳补火,温通经络,用归脾汤加减,另外气血两虚,应以大剂补益之品,固本培元,方用壮阳健肾丸或虎潜丸加减:黄柏25g 、龟板25g 、知母25g 、熟地黄25g陈皮25g 、白芍25g 、锁阳25g 、虎骨(用狗骨代,炙,30g)干姜15g、当归20g 、牛膝15g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痿病(脊髓损伤)可起到“疏通督脉,调理阴阳”的作用。

脊柱骨折应首先手术复位,待脊椎骨折愈合后才能进行针灸治疗,以防止脊柱骨折复发,重新压迫脊髓。

⑴肢体瘫痪:①夹脊电场疗法处方:脊髓损伤节段的上下端两侧各一对夹脊穴。

操作:针柄接电针仪导线,同1组导线连接同侧1对夹脊穴,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中医关于“痿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痿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痿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外感温毒、湿热之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及跌打损伤、接触毒性药物等,引起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发为痿证。

一、病因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内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不能润泽五脏,五体失养,而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外来湿邪,郁遏化热,湿热浸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于滋养而成痿。

正如《素问·痿论》所言:“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3.饮食、毒物所伤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思虑过度,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以致筋骨肌肉失养,或饮食不节,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或湿热内生,阻于经脉,肢体失养,均可致痿。

此外,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损伤气血经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亦可致痿。

4.劳病体虚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伤及肝肾,精血亏虚,或劳役、房事太过而伤肾,耗损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于灌溉满养,发为痿证5.跌仆瘀阻跌仆损伤,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肢体失养,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于濡润滋养,发为痿证。

二、病机1.痿证的基本病机为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而发痿证。

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各种外感内伤等致病因素,均可耗伤五脏精气,导致气血津液亏损,宗筋失养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2.病理性质以热证、虚证为多,亦有虚实夹杂者。

外感温毒、湿热所致者,病初阴津耗伤不甚,邪热偏重,故属实证;但日久肺胃津伤,肝肾阴血耗损,则由实转虚,或虚实杂。

内伤致病,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气血阴精亏耗,则以虚证为主,但可夹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表现本虚标实之候。

得了痿病怎么办?关注4类痿病成因及13种常用中成药举例

得了痿病怎么办?关注4类痿病成因及13种常用中成药举例

得了痿病怎么办?关注4类痿病成因及13种常用中成药举例痿病需要确诊病因并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的应及时向医生求助。

药品关系健康,请勿自行随意服药。

必须在医师药师指导下服用。

严重的痿病让人失去自理能力,只能卧病在床靠别人照顾痿病系指机体受外感或内伤,致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本病以筋脉弛缓,肢体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证候特征。

有突然发病,病情逐渐加重者;有缓慢发病,病情持续稳定者;有时轻时重,病情呈周期性发作者;有疲劳后发病者,有睡卧后发作者,有出汗被风吹过之后发病者。

痿病一般以下肢发病多见,也有见于上肢、肩背者,有难于张嘴睁眼的,也有瘫痪在床的。

痿病刚开始发病时只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持续时间长了身体肌肉就会萎缩甚至丧失收缩能力。

西医学上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病,都可以参照中医学上的痿病进行治疗。

人体感受温热毒邪而发病,病时高热不退,或者病后没有及时清除邪毒余热,导致机体被余热燔灼,时间久了伤津耗气,令肺脉受损,不能布送津液润泽全身,导致四肢肌肉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机体感受外界湿热之邪,或饮食无度导致损脾伤胃,脾不能运化水湿而导致湿热内聚,如果没有及时排除湿热,肌肉会受到湿热的浸淫,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养最终发为痿病。

3.脾胃受损,精血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依赖于脾脏的温煦滋养。

如果平时身体虚弱多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脾胃受损,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化生不足,五脏失去润养来源,筋脉失其滋煦,故发为痿病。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平时属于肝肾亏虚的身体类型,因劳役太过而致肝肾亏损;或情绪失调,五脏火起耗灼精血,都能导致肝肾亏损。

肝损不主筋,肾亏不主骨,筋骨枯痿,肌肉也随之得不到荣养支撑,最终发为痿病。

肌无力不能自主站立凡起病急,发展迅速,肢体有力但是力弱,肢体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太明显的,多属实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
本节内容为3个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痿病的主要病机、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证治规律;熟悉痿病的定义及诊断要点;了解痿病的范围、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痿病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历史沿革、范围)、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等。

教学要点:掌握痿病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定义】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素问·痿论》:“帝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
●《内经》对痿病论述较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病因病机:《素问·痿论篇》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热叶焦”。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说明湿热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分类与命名:据五脏所主,提出了“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分类命名方法。

治疗大法:提出“治痿者独取阴阳”、“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而专题论述较少。

●金元时代:张子和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

《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
指出:“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壮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朱丹溪纠正“风痿混同”之弊。

1、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2、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首创名方虎潜丸。

●《景岳全书·痿证》指出痿证非尽为火证,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
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


●《临证指南医案·痿》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范围】
凡肢体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

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有急缓与虚实的不同。

虚证──发病缓,病程长,多肌肉萎缩明显。

实证──起病急,发展快,多肌肉萎缩不明显。

临床上有以手足麻木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肢体力弱的,也有起病即表现为肢体无力的。

急性起病者,可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感染病史。

病情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病因病机】
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是痿病发病的主要病机。

其发病原因与感受温热毒邪和湿热之邪有关,或素体脾胃虚弱、肝肾亏虚,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病位常涉及多个脏腑经络,主要与肺及脾胃肝肾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起病急者多以邪实为主。

病机重点为肺热叶焦、津液不布和湿热浸淫、经脉受阻,发病缓者多虚实互见,病久则以虚证多见,病机重点在脾胃肝肾亏虚。

在病程中,因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消长变化,常出现病机的转变,往往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若毒邪炽盛,正不胜邪,可迅速出现脏气虚衰之证。

痿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诊断】
1.以肢体痿软无力,和/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2.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缓慢起病或突然发病。

3.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辨证应分急缓与虚实。

起病急,发展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者,多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

发病缓,进展慢,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

【治疗原则】
1.遵《素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以调理脾胃为主,兼顾他脏。

多采用益胃养阴,健脾益气等法以补益后天之本,同时注意清阳明之热。

2.治疗痿病不可妄用风药,以防耗伤阴血。

肺热津伤
主要症状:始发热,或热退后肢体软弱无力,伴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
短赤,
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基本方药:清燥救肺汤。

湿热浸淫
主要症状: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微肿麻木,尤多见于下肢,或足胫热蒸,或发
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

舌脉:舌胖,舌红,苔黄厚腻。

治法:清热燥湿,通利筋脉。

基本方药:加味二妙散。

脾胃亏虚
主要症状:肢体痿软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气短乏力。

舌脉:舌淡,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

治法:健脾益气。

基本方药:参苓白术散。

肝肾亏损
主要症状:起病缓,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伴眩晕、耳鸣、遗精早
泄,或经血不调,甚至步履全废,大肉渐脱。

舌脉: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基本方药:虎潜丸。

【转归预后】
【预防与调摄】
1.防潮湿,适寒温,调情志。

2.及时治疗外感热病,以防痿病的发生。

3.急病者,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神志昏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教学参考】
理论研究
1. 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认识刘氏认为“独取阳明”重在调脾胃,脾胃虚者益其损,脾胃实者调其气,针灸选穴要重视手足阳明两经。

在辨证治疗中,不论起于何因,在立法用药时均把顾护脾胃之气置于首位,将独取阳明与辨证治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调理脾胃始终贯穿于治痿全过程[山东中医杂志1986;(6):9]。

解氏对独取阳明作了以下几方面探讨:对“独取”两字的认识,“独取阳明”是否专用于补,“各补其荥而通其俞”与独取阳明的关
系,“各以其时受月”与独取阳明的关系。

指出:“治痿独取阳明”为临床指导治痿的根本
大法,但不可为“独”字所拘泥,应以阳明为主或不离阳明为要,还应根据各种不同的病机,并结合受邪之经及时令季节,而灵活治之。

既要重视后天之本,更应注意辨证论治,此乃《内经》治痿之实质[四川中医1990;(12):9]。

2. 治法研究胡氏认为治痿取中应悉两土之虚实,两土之治脾胃有别,痿之由虚者诚多,然而实者亦复不少,故取之法应随证而异:①中虚致痿补益之法脾胃有别:太阴虚寒,温补
脾阳;中气不足,健脾益气;脾阴亏虚,宜甘凉养阴;胃阴失充,治当甘寒养阴润燥为其大法。

②邪浊壅遏,治取中土泻其余:太阴寒湿辛温散寒,香燥化湿,佐以温阳健脾;阳明燥
热其治宜泻;湿热中蕴,清泄湿热。

两调脾胃为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医
者借鉴[辽宁中医杂志1991;(5):7]。

程氏就痿证的临床实际总结为清肺润燥、清利湿热、益气健脾、滋阴补肾、温阳散寒、理气活血、通腑泻热、消食导滞八法,作为治痿常用方法,灵活运用[陕西中医1991;(3):199]。

临床研究
1. 辨证论治郭氏以中医辨证治疗痿证400例,热型(本病初期)224例,用银翘散、知柏地黄汤、复脉汤加减等,针刺根据经络循行途径及患病部位取穴,用泻法重刺激,留针10~15分钟;肝肾亏虚型(久病体虚)136例,用黄精、玉竹、黄芪、牛膝、六味地黄汤、
虎潜丸等,针刺穴位同上,用补法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中药加针刺300例,单纯中药治疗100例,其结果:分别统计临床治愈240例、30例,显效50例、20例,好转0例、17例,无效10例、25例,总有效率99.66%、75%,中药加针刺治疗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P<0.01)[福建中医药1991;(1):4]。

2. 剂型改进孟氏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小儿痿证13例,以当归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20m1每穴注射1ml,1日1次,每次注射2~4穴,一侧肢体注射2个穴,15日为1疗程,取穴根据肢体患病部位和经络循行的途径而循经取穴。

结果痊愈8例(62%),好转5例(38%),平均疗程35.6日。

蔡氏以蝎毒膏贴穴治疗小儿痿证393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5.93%,治愈率81.6%,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29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治疗后患者血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中成药1992;(4):23]。

【复习自测】
1.痿病如何与痹病相鉴别?
2.“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的中医理论依据是什么?治疗中如何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