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秦汉编第一章至第三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4.班彪《北征赋》 5.冯珩《显志赋》 6.蔡邕《述行赋》 7.班固《两都赋》 8.赵壹赋的创作特点 9.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10.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张衡 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二京赋》《归田赋》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1.班固《咏史》 2.应亨《赠四王冠诗》 3.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诗 1.旧题“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2.《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p96、97 《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 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 (2)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之气。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1.董仲舒生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刘向生平p98 董仲舒和刘向是西汉中后期争论散文最具代 表性的作家。
2.《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P107 下数第2段 3.《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p105下数1-3 段 4.《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p107111 (1)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格 (4)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 的精神风貌
3.《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p120 讽谏-颂扬 4.《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5.《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 点p120-122 (1)丧失了真情实感 (2)空间的极度排比 (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 法 (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2.杨雄的生平及其赋作 《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 《长杨赋》 6.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p122-123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 的色彩 (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二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二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今存篇目为()A.10篇B.8篇C.7篇D.4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刻石文。

秦刻石文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赞杨秦朝的统治和业绩的,今存7篇。

分值:1.02.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A.董仲舒B.刘向C.贾谊D.桓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散文家的文风。

西汉初期,散文家受战国策士影响,其文章大多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A、B、D三项都是西汉中后期散文家。

分值:1.03.《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将其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汉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刘向编校的书籍。

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分值:1.05.《报孙会宗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刘向C.杨恽D.晁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

杨恽因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相劝,杨恽遂复此信。

分值:1.06.《盐铁论》采用的是()A.对话体B.语录体C.论辩体D.书信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桓宽的《盐铁论》。

桓宽编纂的《盐铁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分值:1.07.桓谭的代表作是()A.《新论》B.《论衡》C.《新序》D.《盐铁论》答案:A解析:无分值:1.08.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脾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名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无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特点是()A.四言为句B.多三句为韵C.铺叙颂夸E.韵律谐和解析:无分值:2.02.董仲舒散文的特点有()A.推衍阴阳灾异思想B.辽辑严密C.推衍《春秋》天人相感D.有纵横排宕之气E。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3. 理解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2. 秦汉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的兴起,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3.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班固等。

4.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史记》、《汉书》等。

5. 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分析屈原、司马迁、班固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加深学生对秦汉作家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对秦汉文学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屈原与楚辞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理解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楚国的衰落和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3. 《离骚》的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欣赏其艺术魅力。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史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史记》的特点:真实、客观、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4.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古代文学史题库

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它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华夏民族的集体认识。

2、神话的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与其发展谱系。

方法一为删削,二为改造:被儒家改造,使其符合儒家的理念:被道家改造,使神话演化为仙话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与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①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山海经》半人半兽的描述,反映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

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精神,如精卫、刑天。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这在解释自然现象时表现得更为特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 《长门赋》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音晃)而外淫。浮云郁 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 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音掺) 襜。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 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 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音千)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 席荃兰而茞香。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 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3、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侧重于咏
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 文辞清丽,多用韵语 。 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 弥衡的《鹦鹉赋》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二)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 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
(三)文学的浪漫性与经学的虚幻性。
(四)作家关注社会与人生,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共振,文学呈 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贾谊的创作 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
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 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
政事疏》、《论积贮疏》。 第三类:杂论
二、刘安与《淮南子》
赋是我国文学中较早自觉的一种重要文体。 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 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
二、汉赋的渊源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

【关键字】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P8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P82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指各地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土风歌谣;雅,正声,朝廷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P82采诗说——民间采集献诗说——诸侯之乐献给天子“献诗”的说法较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四、诗经在先秦时的作用:P831、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作为教育的课本(美化语言;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五、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P85,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亨、毛苌。

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齐、鲁、韩为今文经学,官方承认学派;毛诗是古文经学,民间学派)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毛诗。

六、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七、《诗经》可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和农事诗。

八、简析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挟击政治的诗。

①揭露宫闱丑行的诗,如《邶风·新台》②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批判的诗,如《风·相鼠》③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诗,如《邶风·击鼓》④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风·东山》⑤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如《魏风·伐檀》。

2、官吏对政治表示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

如《邶风北门》。

②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错庸无道,如《小雅》中的《正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和幻想,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黄帝战蚩尤。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

运用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政治讽喻诗——《小雅·十月之交》、《君子于役》、《邶风·击鼓》、《鄘风·相鼠》婚恋诗——[基本内容: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

4.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如《邶风·静女》、《国风·周南·关雎》、《周礼·媒氏》、《陈风·月出》、《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邶风·谷风》、《卫风·氓》(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1.我国神话的特征答:一。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流传答: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后,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2.《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答: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3。

《诗经》中情爱诗的内容: 答:1.歌咏美丽的爱情。

12.抒写婚姻生活。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4.《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哪几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其特色表现为: 1.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1~3章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 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 ,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 中主张诗歌“ ,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 , 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 ,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 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5、司马迁,字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 ,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 ,并参与制定了 ,因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 ,行文 ,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着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三、填空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或相当于职能的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隶属于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隶属于 ,主管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十七章,另外, 的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时进一步加强,至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一个是 ,后者在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的作用;6、沈约编篡时,其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编的 ,把汉代至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和中,而以数量最多;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等,乐有、、等; 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影响较深,有、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的传统,是、的遗响;10、两汉乐府诗都是“、”的,诗中既有诗,也有诗,其中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类型,主要作品有:、、、、等;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言诗,安世房中歌是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和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13、从西汉到 ,再到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四、简答 1、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兴废历程;2、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五、论述 1、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析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4、试析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东汉文人诗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三、填空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和的篇中;另外,他的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 ;2、张衡的五言诗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的表现手法;张衡的是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3、班固、张衡对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 ,张衡则长于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为主的基本走势, 的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向、由到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的之美;5、时期、、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二首、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诗歌;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之中,它代表了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时期;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着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 ;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

袁行霈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二卷完整笔记

袁行霈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二卷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

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

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章节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塘五代词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一般是指 ( )A.殷、周到秦统一B.秦代以前C.夏代以前D.夏代到西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文学的起止时间。

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并且,殷商史料也极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初)开始的。

分值:1.0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A.《礼记·郊特牲》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筮辞出自( ) A《尚书·尧典》B.《周易·贲卦》C.《淮南子·览冥训》D.《周易·中孚》九二爻辞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下列属于创世神话的是()A.女娲补天B.女娲造人C.鲧禹治水D.后羿射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创世神话。

A、C、D三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神话。

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初民的口头文学主要有( )B.上古歌谣滑C.小说D.神话传说E.寓言答案:BD解析:无分值:2.02.我国流传下来的神话主要保存在A.《山海经》B.《楚辞》C.《淮南子》D.《尚书》E.《左传》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保存我国神话的古籍。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中国文学史》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使用教材: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汉魏六朝文学总绪论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

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分期。

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

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诗经》的编纂三家诗毛诗第二节《诗经》的分类“六义说”风、雅、颂第三节《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句式和章法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思考题:(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2)《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楚辞”的基本含义多种文化的交融楚地文化风俗“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三节《诗经》、《楚辞》的影响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思考题:(1)“楚辞”的含义。

(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第四章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与形成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第二节《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以记事为纲结构特点叙事特点人物形象记言特点。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记言中叙事《国语》的特点《战国策》的特点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史传文学的源头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 (4)

Copyright © 2000-2010.Huaxia Dadi Distance Learning Service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华夏大地教育网版权所有1 第二编 秦汉文学重点:1、《史记》成书的原因、内容、体例、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汉代辞赋的形成阶段、主要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一章 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

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一、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

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

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

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文采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秦汉编第一章至第三章————————————————————————————————作者:————————————————————————————————日期: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五经为主,解读辞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互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的机遇;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使得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我活力。

2.汉代文学的基本趋势: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

(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得当时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地再现;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欣赏那种士人产崇高感的巨丽之美。

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汉初的枚乘、邹阳等人游食于诸侯之间,为大国上宾,他们来去自由,具有独立的人格,兼有文人和纵横家的品性;从汉武帝开始,朝廷对文人以倡蓄之,侍从文人很大程度上为了迎合天子的口味而创作;东汉后期的文人任性使气,耿介孤傲个性回归到汉初的那种独立的状态。

)西汉文学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而东汉的文学理性的精神日益增强。

3.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与经学的交流是相互的,经学作用于文学,文学也影响经学,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

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汉代文学具有浪漫性,汉代经学也带有很大的虚幻性,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汉代文学重视摹拟,缺少创造性,许多文人不但摹拟前代的作品,而且同时代的文人也是相互的模仿,汉代经学重承袭,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汉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

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都是强调传授先师之言。

汉代文学的摹拟之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本质是相同的;从总体上来说汉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4.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着新体赋的最高成就,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楚辞类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吴越春秋》则进一步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汉代文学的发展答题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自汉高祖到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2)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

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这一时期定型、成熟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的传记文学专著《史记》由司马迁杜撰完毕。

3)从汉元帝到东汉的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杨雄和班固。

4)从东汉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张衡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变,从张衡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定点。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吕氏春秋》:这本书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吕氏春秋》全书由十二纪(一年的十二个月顺序排列,是时间的纵向流程)八览(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是空间的横向划分,来自地理范畴)六论(由六亲、六义等人间事象脱胎而来)。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这部作品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他所作的《谏逐客书》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

3.贾谊的政论文:陆贾在贾谊之前创作了一些政论文,接着是年轻的思想家贾谊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还有一些杂论。

贾谊带有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纵横捭阖,善于夸张和渲染,以气势征服人)具体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以《过秦论》最为典型。

(贾谊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时候以古鉴今,密切联系现实政治,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

);贾谊针对现实所写的政论文,其浩荡的气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数量取胜,二是以感情相驱使。

晁错是贾谊之后影响较大的政论散文家,其代表作《论贵粟疏》。

4.《淮南子》及其他散文:《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帝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的,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淮南子》一书许多篇章采用的是辞赋写法,是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论说事理;董仲舒的阴阳灾异思想和逻辑严雍容儒雅的文风,对西汉后期的说理散文创作影响甚大;刘向是西汉后期以为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散文家,一生有很多的著作,他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编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写出了《战国策》。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赋是在远承《诗经》(黄河文化)赋颂传统,近仿《楚辞》(长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1.骚体赋及“九体”: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

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而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

骚体赋在体制上,则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在贾谊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质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其代表作家是淮南小山和司马相如。

淮南小山的代表作是《招隐士》,司马相如不仅是大赋名家,也是骚体赋的高手。

2.枚乘和“七体”:汉代形成了多个亿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其中梁孝王最为突出,梁王筑有梁园。

很多当时的著名文人聚集到梁园形成“彬彬之盛”,而梁园的良好氛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这些文人的文学才能,梁园文学群体盛极一时。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当中的杰出代表,枚乘最可靠、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七发》。

这篇赋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秦文学的借鉴;二是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三是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四是《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自枚乘《七发》问世之后,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张衡的《七辩》。

3.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从汉武帝开始,汉代的文学活动的中心由地方转移到了中央。

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其实可以当做完整的一篇来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是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二是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三是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这部作品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4.杨雄四赋:杨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对汉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善于模仿著称的作家。

杨雄的四大赋是《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甘泉赋》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在对景物的描写方面有新的发展:一是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二是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是三维六合空间;三是对骚体赋予新的功能,杨雄之前,骚体主要是用于言志抒情,而且多是以抑郁为基调,而杨雄的《甘泉赋》采用骚体,用这种文体来表现汉代盛世和天子的声威,这在历史上是首创,扩大了骚体的选材范围。

5.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汉武帝是的东方朔和枚皋(是枚乘的庶子,是西汉赋坛创作最多的作家)汉宣帝时的王褒(代表作是《洞箫赋》他以悲为美,又以悲为乐)。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西汉散文由前期向后期转变时出现的,其风格兼有前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

1.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为刻苦勤奋的学者,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自幼就爱读书,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司马迁继承其父的职位做了太史令,在职中阅读了很多的国家收藏的文献资料。

司马迁有过漫游的经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李陵之祸之前,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志修史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

而李陵事件之后,经历的腐刑之后,司马迁的形体和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认为自己也属于发愤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

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赋予《史记》这部书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

2.《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创立的纪传体通史这种体例。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七十列传组成。

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