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1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鄂教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鄂教版

古诗朗读:《一去二三里》课题古诗朗读:《一去二三里》教学1.会认“三、台、六、十、花” 5个字。

目标2.借助拼音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经过看图读诗,认识古诗的大概意思,感觉农村的漂亮和农村生活的快乐。

4.会写“一、二、三十”。

教学1.借助拼音,认识个生字;会写“一”至“十”。

重难点2.正确拼读 5 个带调生字,在诗中正确读出。

课前挂图,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准备教课两课时课古诗时数型第一课时(一)介绍学习内容——古诗。

1.古诗,是古代的人写的诗。

它写得很简洁,内容丰富,读来教学过特别顺口。

比方,我们从前学的《静夜思》。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是:《一去二三里》。

2.板书课题。

读课题。

指导读作者名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读古诗,合作读诗,力争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评论读,指导读。

重申易错音:村四亭座十枝程重申:“一、四、五、十、枝”音为整体认读音节。

对照:“烟”音重申:“去”音去两点;“二”独立成音节。

3.展现读,带读,赛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谈谈自己是如何记着这个生字的?浸透汉字识字方法的指导。

如字形识字“三”,部首识字“花”。

(2)同座识字:用生字组词。

(3)集体识字。

开火车识字;组词开火车。

(4)拓展:试着用新字构成词语;用生字词说一句话。

(三)再读古诗,领会诗意:1.看图,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指导察看次序。

2.教师范读。

谈谈自己感觉到什么?3.和同座一同读,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诗一共有四行,理解哪行就谈谈哪行。

教4.教师小结:学诗人邵雍,行走几里路到达郊野,远远地看到一个村庄里升起了炊烟,本来有几家人开始做饭了。

到达村庄里,往远处望望,看到山上有六七座亭子和楼台。

再周围看看,村庄里各处开满了美过丽的花朵。

这里的景色真美啊!5.美读。

程假如你到达这样的地方,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还着这类心情美美地读一读吧!自由读,指名读,学读,齐读。

(四)拓展:1.介绍风趣的数字诗:郑板桥《咏雪诗》。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鄂教版

用餐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长劳动和爱惜粮食的意识。

培养学生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看,听,说,拼,写的习惯和能力。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和了解“刀”字的演变过程。

观察画面,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观察画面,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观察画面,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2课时资料搜集《悯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早餐都吃些什么?2.晚餐吃什么呢?3.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4.那我们看看书上这一家人都在吃什么?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1.第一幅图,是什么时候,在哪,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第二幅图呢?(小组合作)3.比较一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抓住重点。

,小组内讨论5.全班汇报,交流总结6.说一说西餐和餐有哪些主要的食品?7.小组交流,全班汇报8.游戏“找到家”教师出示食品卡片,让学生分辨是中餐还是西餐。

三、小节第二课时一、图文结合。

识记生字1.结合图片,认识生字2.用你喜欢的方法,。

识记生字3.拓展学习,扩大识字范围,全班交流4.小组讨论“刀”的演变过程5.指导书写二、细读古诗,入境悟情1.自渎古诗,你最喜欢哪一句,读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2.“比一比,塞一塞”看谁背的快。

3.这首古诗你读懂了什么?4.全班交流三、小结延伸1、分类图颜色”刀子汽水面包饺子橙子叉子筷子米饭水杯勺子2.读一读,比一比又——叉不——杯木——杯禾——香3.连线,读一读四、小组讨论,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语文七色光(三)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2.训练学生借助拼音能够朗读背诵儿歌及古诗的能力。

3.了解中国汉字的变化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一句完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听写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二、新课1.练: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给“一”字加上一笔或几笔,变成另外的字,把花瓣填满,再给花土上颜色。

2.日积月累:多读几遍,就记住了。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年级上)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年级上)
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语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 学习,增强情感体验。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 能力。
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 过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游戏导入
教师组织一个数字相关的 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 受数字的魅力,激发学习 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01
02
03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或课件展 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一 到十,并理解其含义。
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数字书写 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THANKS
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态度各不相同,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培养。
0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本课 的10个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方式,让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 、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 关系,如大小关系、加减法等 ,并教授简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设计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词语运用:设计一些填空、改写等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诗句或句子,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形象的语言描绘,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味。
2.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仍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在课堂提问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
-课后辅导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提问引导: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诗人看到的景色美吗?”“你们能想象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基本知识。
1.诗句解读: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一去”、“二三里”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4.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 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 鄂教版

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
【课前链接生成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能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家长评价:
【课中学习指南卡】
1、拼音展示导入新课
2、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3、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4、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5、检查读课文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分层检测卡】
一、同桌互背。

(1)不会背,要加油。

()(2)能背诵,不流利。

()
(3)能背诵,十分流利。

()(4)十分流利,有感情。

()
二、看拼音写字。

èr bā sìshí liù
()()()()()
三、增加笔画,写成新字。

zài zì shàng jiābǐ shì
在二字上加一笔是(),加两笔是()。

四、猜字谜。

yì diǎn yì héng liǎ yǎn yí dèng
一点一横,俩眼一瞪。

()
家长评价: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秀丽、舒适。

教学重难点生疏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竞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l—10是十个好玩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首秀丽的诗,咱们—起人去读吧!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相机订正“二〞“三〞的发音)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

(同学自由试读)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有你生疏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生疏的。

3、顽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

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

(同学圈划生字,认读生字)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字。

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同学分组练读生字,相互订正字音。

〔老师巡察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觉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示同学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同学齐读)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同学说,老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机敏,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o(指名读,老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生字卡,同学开火车读生字)(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示同学读准后鼻音)(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个字词宝宝,假如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语文》是武汉市鲁巷小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

本教案以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一去二三里》为例,展示了教师如何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中小男孩沿着大路走过一里、两里,再通过阅读描写句明确“走了三里”的距离。

•学会识字:认读并默写“一里、二里和三里”三个生词。

•听说能力:模仿故事中表现行走加快的练习,能流利说出“一里、二里和三里”三个字。

二、教学准备
•课文《一去二三里》的课件或书本
•板书或投影仪
•卡片或图片,上面写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教学难点:区分“八”和“入”。

3.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4. 标签一年级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好不好?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孩子们真棒!数的太好了。

)那么1到10汉字应该怎样读呢?(出示课件)去掉音节来读一读,正音。

古时候有位诗人用这十个数写成了一首美丽的童谣,想学吗?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童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去二三里》。

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文44插图,用完整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师生交流。

2、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小朋友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不要齐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怎么办呢?小组内读,指名读。

4、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三)再读课文、感悟美丽1、男女生比赛读,指名读课文。

2、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景。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大致了解“烟村”“亭台”。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四)识字教学、有板有眼1、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大声读一读,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看谁练习的最认真。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两课时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1)认识田字格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用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

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复习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观察图画,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拼音,同时预习新课生字。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开始去另一座王国了,就是我们的汉字王国。

那里面有更多更精彩的内容等着你们。

不过去那里之前,我们也不能忘记了我们的老朋友,就是拼音宝宝。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上面的拼音。

指名读,齐读。

二、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

1、请自己读给同桌听一听。

2、请同桌来推荐读得好的同伴。

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首。

3、请把这首诗中有的数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再来读一读。

4、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5、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这首诗还有一幅漂亮的插图,一起来看一下。

二、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

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吗?(指名来说)根据孩子说的,出示亭台、烟村、花。

鼓励把话说完整,说出怎么样的亭台、烟村。

2、你们真会欣赏图画,现在我们看着这幅图,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齐背读整首诗。

3、读出诗歌的韵律,注意断句。

三、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挑战生字。

出示有拼音的生字。

2、去掉拼音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3、读卡片,认字形。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1、模拟体育课,老师做体育老师,手拿卡片,其他同学做小运动员。

老师报数字,小运动员就上场说:我是一号,自己的名字。

领取自己的号码。

依次类推。

让他们熟悉数字及字形。

2、由小运动员来带领大家读一读这些数字。

3、分清八和入、田和里、七和九、土和去的字形。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创设情景:小朋友真能干!看,谁来了?原来是邮递员阿姨给大家送信来了。

)①变序抽取十个数字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②找朋友游戏:把数字和相应的生字连上线,并读一读。

2. 我会记①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②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八──撇捺要分家3.我会用a、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

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b、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识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日积月累的过程,水滴石穿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识字形式。

】二、配乐诵读全诗1、配乐诗朗诵,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诗中的节奏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这个小山村热闹吗?(2)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3)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古诗的教学并不是一蹴就成的,诵读、理解诗意还需要多次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尤其是朗读。

】三、指导书写“二”“三”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师顺势讲述《“万”字难写》的故事。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指生上台在田字格中演示,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一去二三里》,正确拼读生字词。

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幅图画的内容。

4.能够欣赏课文插图,体会课文情感,增强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度和听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一去二三里》插图,提问:“大家看一下,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2.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家乡的环境和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2.学习环节(25分钟)1.向学生朗读课文《一去二三里》,要求学生用手指跟随文本朗读。

2.向学生解释不理解的生字词,如“树林”、“细小”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含义。

3.提问:“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在旅途中又遇到了哪些事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画表述故事情节,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表述效果。

5.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回顾和梳理文章的情节,再次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巩固环节(10分钟)1.提问:“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画面?为什么?”让学生欣赏文章插图,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去旅行,你最想去哪儿?为什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培养学生表达、思考和创新能力。

3.教师巡视课堂,进行认真纪录和评价,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含义,理解了《一去二三里》这篇文章大概情节,并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篇1《一去二三里》一、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篇2【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或小剧场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相关作业。
2.教学方法设想: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意境。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利用教具、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此外,我还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如:抄写《一去二三里》并背诵,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创作一首小诗等。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古诗《一去二三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生字词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作业:请同学们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出生字词。通过抄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诗句,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2.朗读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每组需要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并尽量表现出诗句中的意境。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如诗句的意境、生字词的记忆等。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他们在课后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三、教学准备1.《一去二三里》诗歌原文及音频;2.课件或黑板;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2. 学习诗歌(20分钟)•将《一去二三里》的诗歌原文展示在课件或黑板上,并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逐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每一句诗歌,特别注意语音语调。

3. 合作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段落进行合作朗读。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确保诗歌朗读准确、流畅。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4. 想象表现(20分钟)•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述,想象诗歌中的场景(一去二三里)。

•学生可以用画图、写字或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想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5. 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一去二三里》诗歌背诵并录音,可选用手机或录音笔。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诗歌中的一段或全部来朗读。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从其他儿童诗歌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和理解。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提高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学生通过想象表现,提升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在课堂延伸中,学生有机会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的优美意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 学习古诗1观察挂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由近到远的顺序)2小结:这么美的田园风光都写进了一首诗,你们想读读吗3,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4,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5,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6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7,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8, 交流感受9,课间操10,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11,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三) 指导写字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把十个数字(四)全文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优美的小诗,还认识十个数字的汉字怎么写,还写了"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课前准备: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想《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这是什么地方?”,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

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