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读懂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问题: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 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 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 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 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 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 “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 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 鸟叫声和蝉鸣声”。
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卷别 诗题
重要信息
2017·全 礼部贡院阅 (1)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 ;②表明了
国卷Ⅰ 进士就试 事件阅进士就试 。
(2)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怀古咏史诗 ;
2016·全 国卷Ⅰ
金陵望汉江 ②点明了地点金陵 ;③交代了诗歌的
内容望 ,从“望汉江”三字中不难
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宾语前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 定语后置
[针对训练] (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 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 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二)明辨常见的 3 类“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 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 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 作变形处理的呢?
1.特殊句法
技巧
阐释
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示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
省略
日即事》) 分析:诗句上半句很好理解,即雨丝如网一般想要把春留
参考答案: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 争(送)缠头”。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 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 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 更生动有致。
参考答案: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
2.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 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 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 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 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针对训练] 指出下面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
(2015 广东高考)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
大通驿》) 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
“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 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 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 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3.互文见义 (1)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 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 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 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 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 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
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另一层。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 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 前 后 内 容 ( 即 写 景 与 抒 情 ) 是 相 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 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针对训练] 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 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 意思的理解。
读诗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
——准确理解大意
成分 住;下半句如果也这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所以我们
在理解时应把诗的下半句中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
,即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
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倒装 结构
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一)抓标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 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
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 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 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 诗歌的表达技巧。
[Biblioteka Baidu对训练]
[示例]
诗歌
结构章法
首联:起。赞美李白诗才超群。
颔联:承。指出李白的诗清新俊逸的
春日忆李白
风格。
杜甫
颈联:转。由赞美李白的诗才、诗风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转为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人天各一方。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尾联:合。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从读懂诗开始
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
——疏通阅读障碍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 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 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 “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 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