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件】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
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化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
精
后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
学习交流PPT
17
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对气理论形成的的影响
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
极细微物质
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 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 的载体
学习交流PPT
20
谢谢
学习交流PPT
21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23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 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
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式存精 在气 形的
无形:弥散而运动的状态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学习交流PPT
11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学习交流PPT
18
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交流PPT
19
思考?
1.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4.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
5.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学习交流PPT
12
气 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气与形之间 形与形之间 气与气之间
有形之体自身 不断更新变化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
五行学说
将人体与自然环境相联系,阐述人体 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五行对 人体的影响。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学说
阐述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以及脏腑与经络、气血、津液等的 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 及经络与脏腑、气血、津液等的相互 关系。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学说
阐述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 致病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学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和营养价值,提倡饮食多样化,适量搭配,以保持人体阴阳 平衡。针对不同体质和需求,推荐不同食物和食谱,如温热性食物适合寒性体质,寒凉 性食物适合热性体质。此外,中医学还强调饮食的节制和规律,不宜过饱过饥,应按时
进食。
运动养生
总结词
中医学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和病灶的研究。
02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和方法 上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致力于维
护人类健康。
201 4
04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 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 高临床疗效和推动医学发展。
2023
PART 02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REPORTING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
阐述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对立统一关 系,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中医学推荐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 段锦、散步等,以舒缓身体和心情。此外, 中医还提倡“以形补形”,认为通过模仿动 物的动作和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特定部位,如 五禽戏等。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 伤气血。
将人体与自然环境相联系,阐述人体 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五行对 人体的影响。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学说
阐述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以及脏腑与经络、气血、津液等的 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 及经络与脏腑、气血、津液等的相互 关系。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学说
阐述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 致病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学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和营养价值,提倡饮食多样化,适量搭配,以保持人体阴阳 平衡。针对不同体质和需求,推荐不同食物和食谱,如温热性食物适合寒性体质,寒凉 性食物适合热性体质。此外,中医学还强调饮食的节制和规律,不宜过饱过饥,应按时
进食。
运动养生
总结词
中医学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和病灶的研究。
02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和方法 上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致力于维
护人类健康。
201 4
04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 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 高临床疗效和推动医学发展。
2023
PART 02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REPORTING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
阐述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对立统一关 系,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中医学推荐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 段锦、散步等,以舒缓身体和心情。此外, 中医还提倡“以形补形”,认为通过模仿动 物的动作和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特定部位,如 五禽戏等。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 伤气血。
中医哲学基础1PPT课件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体表与体内——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2.人体上下而分——上部为( )下部为( ) 3.四肢的内外侧——外侧为( )内侧为( ) 4.五脏六腑而言——五脏为( )六腑为( ) 5.躯干的腹背部——腹部为( )背部为( ) 6.人体经络的阴经阳经——阴经循行于肢体的
2、怎样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阳对立”、“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意义? 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阴阳这种关系阐述 中医学理论。
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彼此消长 此长彼消: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此消彼长: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彼此消长 此长彼长: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此消彼消: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3)主要观点: ***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消长中变化 ***阴阳的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则平衡,超过范围或
临床具体用法: 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 (用热药); 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 (用寒药); 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 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 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 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 (阴阳双补)。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阴阳?如何理解阴阳概念的相对 性?
2、阴阳依存
(1)含义:阴阳双方不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且双方可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2)主要观点:
1)阴阳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2)阴阳互根: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 方而单独存在。即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化则泉源不竭。 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中医学基础理论PPT课件-哲学基础
(1)相乘 即相克太过。 如:木对土克制太过,即为“木乘土”。 (2)相侮 即反向制约,又叫“反克”、“反侮”。 如:木太过亢盛,对金形成制约,即为“木侮
金”。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克关系失调图
。
木
反 侮
火 子及于母
土 母及于子 金
(太过)
相 乘
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李氏以自拟的 “补肺壮精汤”(主要药物:黄芪,
天冬,桑白皮,沙参,菟丝子,制首乌,沙苑子,丹
参,泽兰),治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症20例,三个 疗程(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两周为一疗程)总有 效率为85%,有3例患者回报妻子已怀孕。
病案举例(虚则补其母)
作者体会: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子活力 低下似为“肾气”不足。治疗不育固然要补肾 填精,但肺为肾之母,虚则补其母,以补肺的 方法达到强壮精子的目的,似乎此单纯补肾更 有效。
衰老过程:精气(阴阳)皆消 疾病过程:阴病及阳,阳病及阴。
(四)阴阳平衡
平衡 --- 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 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例:四时气候正常变化的寒热有度。 正常生命活动的稳定、协调、有序。
(五)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
例:四季寒暑更替和疾病过程中: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
脏
木
肝
火
心
土
脾
金
肺
水
肾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官窍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金”。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克关系失调图
。
木
反 侮
火 子及于母
土 母及于子 金
(太过)
相 乘
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李氏以自拟的 “补肺壮精汤”(主要药物:黄芪,
天冬,桑白皮,沙参,菟丝子,制首乌,沙苑子,丹
参,泽兰),治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症20例,三个 疗程(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两周为一疗程)总有 效率为85%,有3例患者回报妻子已怀孕。
病案举例(虚则补其母)
作者体会: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子活力 低下似为“肾气”不足。治疗不育固然要补肾 填精,但肺为肾之母,虚则补其母,以补肺的 方法达到强壮精子的目的,似乎此单纯补肾更 有效。
衰老过程:精气(阴阳)皆消 疾病过程:阴病及阳,阳病及阴。
(四)阴阳平衡
平衡 --- 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 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例:四时气候正常变化的寒热有度。 正常生命活动的稳定、协调、有序。
(五)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
例:四季寒暑更替和疾病过程中: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
脏
木
肝
火
心
土
脾
金
肺
水
肾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官窍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可解释自然现象
如《国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左传》:“陨石于宋……是阴阳 事,非吉凶所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 阴阳概念的形成
亦可用于人事 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 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 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 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 为道”
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运动性
➢ 气机:升、降、出、入
➢ 气化:无形
有形
精气化生为人
➢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 男女阴阳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管子·水地》
➢ 精气之聚散是生命之基础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 阴阳概念的特性
3、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 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 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 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寒热转化、气血化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 阴阳概念的特性
其三,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 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而改变。
例如可以以五脏部位的上下划分其属性;也可以以 五脏的特性及功能划分。 4、规定性
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二是根据中医学自身的需要,进行阴阳的规定。
如《国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左传》:“陨石于宋……是阴阳 事,非吉凶所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 阴阳概念的形成
亦可用于人事 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 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 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 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 为道”
一、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运动性
➢ 气机:升、降、出、入
➢ 气化:无形
有形
精气化生为人
➢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 男女阴阳之精气化生为人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管子·水地》
➢ 精气之聚散是生命之基础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 阴阳概念的特性
3、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 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 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 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寒热转化、气血化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 阴阳概念的特性
其三,当原来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 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而改变。
例如可以以五脏部位的上下划分其属性;也可以以 五脏的特性及功能划分。 4、规定性
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二是根据中医学自身的需要,进行阴阳的规定。
章中医学哲学基础(1)
体 论 的
无形
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存在
有形
凝聚成形质 的状态存在整理课件现代物理源自的认识非连续性或粒子性物质:
实物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无形
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
电场、磁场、引力场。
整理课件
o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指出:
元气论者所谓的“元气”是连 续性物质,它“接近于现代科学所 说的场”;“元气学说是现代量子 场论的滥觞。”
整理课件
其基本的论点是:
1.地(土)水具材,是生命体构成 的两种基本物质。土作构架之体,
水成活动之用。即所谓“血气通 流”;
2.水性素淡,可任调合味色。由
流成形,可任充满变生的脏器。
能适应成长发育, 此即所谓“内
度适”而使万物皆能“尽几返
常”;
整理课件
3.目视耳听心虑,从感觉到思维, 以至特异功能,皆生于水。水成 五脏九窍,而为“修要之精”;
(一)重点 1、精气、阴阳、五行的概念。 2、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
容。 (二)难点 1、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
断和治疗。
整理课件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原和发展 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 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 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所以,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首先要理解,掌 握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
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
支配”。
整理课件
中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 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 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代朴 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即精气 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 生理、病理现象,归纳健康和疾病的某些 规律和机理,并用于疾病的诊治实践。使 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形
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存在
有形
凝聚成形质 的状态存在整理课件现代物理源自的认识非连续性或粒子性物质:
实物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无形
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
电场、磁场、引力场。
整理课件
o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指出:
元气论者所谓的“元气”是连 续性物质,它“接近于现代科学所 说的场”;“元气学说是现代量子 场论的滥觞。”
整理课件
其基本的论点是:
1.地(土)水具材,是生命体构成 的两种基本物质。土作构架之体,
水成活动之用。即所谓“血气通 流”;
2.水性素淡,可任调合味色。由
流成形,可任充满变生的脏器。
能适应成长发育, 此即所谓“内
度适”而使万物皆能“尽几返
常”;
整理课件
3.目视耳听心虑,从感觉到思维, 以至特异功能,皆生于水。水成 五脏九窍,而为“修要之精”;
(一)重点 1、精气、阴阳、五行的概念。 2、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
容。 (二)难点 1、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
断和治疗。
整理课件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原和发展 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 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 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所以,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首先要理解,掌 握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
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
支配”。
整理课件
中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 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 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代朴 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即精气 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 生理、病理现象,归纳健康和疾病的某些 规律和机理,并用于疾病的诊治实践。使 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精品)
(四)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火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肝肾阴虚
•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肝脾不和
木(肝)
水
火
金 土(脾)
• 4、相侮:指反克为病
例: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肺
木(肝)
水
火
肝火犯
(肺)金 土
角
平 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 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 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 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羽夜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唾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五行相生 • (二)五行相克 • (三)五行相乘 • (四)五行相侮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2.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 皆是气化的结果。
3.气化的形式
气的运动 升降聚散 ←形式← 气化→ 变化 →
气机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生形”、 “形化气”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冰化为水、水结为霜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天气与地气的变化 有形之体自身转化,动植物、人体的自然变化
才能用阴阳来说明。如天地、日月、上下、内
外等。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 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如天与地。 2. 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如寒
与热,升与降, 明与暗。 人体: 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阳
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阴 3.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即不可反称性。 4.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 事物的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条件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由阳转阴或由阴转阳
相 对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二)气的基本概念: 1.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
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2.气的概念的产生源于“云气说”
精与气在哲学与中医学中概念的区别
哲学
概念
中医学
精即气,是宇 精 宙的生成本原; 有时是指气的 精粹部分。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灵枢·岁 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 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如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 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皆属于自然感应现象。
3.气化的形式
气的运动 升降聚散 ←形式← 气化→ 变化 →
气机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生形”、 “形化气”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冰化为水、水结为霜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天气与地气的变化 有形之体自身转化,动植物、人体的自然变化
才能用阴阳来说明。如天地、日月、上下、内
外等。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 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如天与地。 2. 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如寒
与热,升与降, 明与暗。 人体: 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阳
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阴 3.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即不可反称性。 4.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1. 事物的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条件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由阳转阴或由阴转阳
相 对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二)气的基本概念: 1.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
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2.气的概念的产生源于“云气说”
精与气在哲学与中医学中概念的区别
哲学
概念
中医学
精即气,是宇 精 宙的生成本原; 有时是指气的 精粹部分。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灵枢·岁 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 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如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 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皆属于自然感应现象。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PPT课件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ຫໍສະໝຸດ 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 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1)阴阳互为消长 (2)阴阳皆消皆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 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长 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减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
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
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
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 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 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 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 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 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 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 阳和大阳含小阴。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 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运动—气机; 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 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 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化的形式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阴阳的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哲学基础PPT课件)
气学说,精气学说对宇宙的理解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整体观念。
☆接口与缺口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增补“精气学说”一节的必要性。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
第二节 阴阳学说 概说:阴阳学说的概念 研究阴阳的内涵、运动规律,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古代哲学理论(P3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P33),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 物或现象,又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事物或现象内部的存在着的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接口 阴阳概念的关键词——“相互关联”、“对立双方”、“属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The Basic Theory of CM
主编:孙广仁 主讲:李如辉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
☆接口
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影响在形式上存在特殊性。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精气学说 概 说:精气学说的概念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于阐释宇宙万物 的生成(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P24)。 ☆接口 ☆缺口 精气学说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构成”应为“生成” ☆ 窗口 精气学说属于自然观还是方法论?【本体论(ontology)研究存在的 本质】。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e of CM)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中医学精气学说的概念 是研究人体内精与气的内涵、来源、分布、功能、相互关系,以及 与脏腑经络关系的理论(P30)。 2.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①中医学的精概念: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P30)。 ☆接口 中医学的精概念是有形的 ②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概念的移植、嫁接,功能的描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ppt课件
(四)阴阳的消长关系
1、内涵:
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 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两种表现形式
A 阴阳互为消长 内涵及原因 B、阴阳皆消皆长 内涵及原因
3、意义和举例
自然界: 人体: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内涵: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 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前言
1、哲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解
2、哲学的产生和来源(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哲学 相互影响渗透 中医学
产生
1、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2、生活生产实践的体验 3、推演、抽象方法的运用
产生
第二节 阴阳学说
掌握的内容
回答:
1、为什么阴阳学说是一种世界观? 2、为什么阴阳学说是一种方法论
一、阴阳的概念
2、转化的时间: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阶段。 3、转化的条件: 极、甚、重。
4、转化的形式: 渐变和突变两种形式。 5、转化的依据: 阴阳的互藏。 6、举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六)阴阳自和与阴阳平衡
1、 阴阳自和
A、概念: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 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 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B、形成来源: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贵和”思想。
3、意义:是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的肇端、开始;是阴阳 对立双方之间产生各种联系的前提和基础
1、内涵: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其消长运 动总是在一定的调节限度内维持着此消彼长、此进 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如失去了正常的相互制约协 调关系,则可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
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 亏损,持续发展,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 气血两虚;相反,若补气,促使气旺出血,则又可 使气血有所恢复。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 后者则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说 的 主
原来含义朴素,指日光向背。如《吕氏春秋》说: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要
内
阴阳概念逐渐超出了朴素的理解,发展到认为
容 阴阳本身实际代表着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且彼
此之间发生着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
当人们对众多的矛盾现象观察积累到一定的程 度,则对阴阳的认识也就升华到一个更为高级的 水平,成为一种标示两种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医 学
素问:阳胜则热(实热),阴胜则寒(实 中
寒)”。
的
阴阳偏衰:虚弱不足的生理状态
应
素问:阳虚则外寒(虚寒),阴虚则内热 用
(虚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二
阴
阴 阳说明病理变化
阳 学 说
在
中 医
阴阳互损及转化
学 中
的
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应 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亢盛或虚损到一定的程度,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母子关系: “生我”和“我生” 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如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五行相克
关 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
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 亏损,持续发展,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 气血两虚;相反,若补气,促使气旺出血,则又可 使气血有所恢复。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 后者则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说 的 主
原来含义朴素,指日光向背。如《吕氏春秋》说: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要
内
阴阳概念逐渐超出了朴素的理解,发展到认为
容 阴阳本身实际代表着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且彼
此之间发生着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
当人们对众多的矛盾现象观察积累到一定的程 度,则对阴阳的认识也就升华到一个更为高级的 水平,成为一种标示两种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医 学
素问:阳胜则热(实热),阴胜则寒(实 中
寒)”。
的
阴阳偏衰:虚弱不足的生理状态
应
素问:阳虚则外寒(虚寒),阴虚则内热 用
(虚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二
阴
阴 阳说明病理变化
阳 学 说
在
中 医
阴阳互损及转化
学 中
的
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应 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亢盛或虚损到一定的程度,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母子关系: “生我”和“我生” 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如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五行相克
关 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ppt课件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
互感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于形由气化,
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以气为中介,
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
远近,(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是宇宙万物之一,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构成,那么人类 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
概念:是研究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
精
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气
学 源流:滥觞于先秦时期,两汉时期被“元气说
说
同化。
概 述
主要 观点
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本原。
精气是推动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ppt课件
8
精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泛指一切气,是一种充塞于 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精微物质,是构成宇 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的精粹部分,是构 成人类的本原。精与气的内涵是统一的。
[重点点、] 难
(一)重点
精气、阴阳、五行的概念。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 本内容。
(二)难点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用于疾
阴阳五行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
ppt课件
5
第一节 精气学说
ppt课件
6
基本 哲 展学变上: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及其发
概念
化是精气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上: 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量变,而“变”则是质变。不管是化还是变都取决于气 的运动,一旦气的运动停止,则各种变化也就终止。
ppt课件
18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 土爰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 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
取象比类法(归类):取象—从事物的形象(形态、 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应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征 象相比较,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试述古代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何为气化?气的运动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6、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 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4、指导临床诊断
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色青、口泛酸水、脉弦—肝病 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心病患者,面见黑色—肾水上凌于心 推测疾病的预后
主色—五脏本色。肝(青)、心(赤)、脾(黄)、肺 (白)、肾(黑) 客色—应时之色。春(青)、夏(赤)、长夏(黄)、秋 (白)、冬(黑)。客色胜主色—顺;主色胜客色—逆。 色脉合参:脉克色—逆;脉生色—顺。
日出东方—东方属木;南方炎热—南方属火。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属木;脾主运化水谷, 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属土。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 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肝属木
与胆相表里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附:常见事物的五行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 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
取象比类法(归类):取象—从事物的形象(形态、 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应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征 象相比较,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试述古代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何为气化?气的运动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6、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 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4、指导临床诊断
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色青、口泛酸水、脉弦—肝病 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心病患者,面见黑色—肾水上凌于心 推测疾病的预后
主色—五脏本色。肝(青)、心(赤)、脾(黄)、肺 (白)、肾(黑) 客色—应时之色。春(青)、夏(赤)、长夏(黄)、秋 (白)、冬(黑)。客色胜主色—顺;主色胜客色—逆。 色脉合参:脉克色—逆;脉生色—顺。
日出东方—东方属木;南方炎热—南方属火。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属木;脾主运化水谷, 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属土。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 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肝属木
与胆相表里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附:常见事物的五行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精品中医课件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理论体系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还很低,缺 乏从微观角度来探讨人体内部结构和生命 奥秘的手段,当时的医家只能借助古代的 哲学思想,通过大量细致的对人体生命活 动现象的外部观察,运用“推类比象”等 逻辑思维方法以达到“以近知远、以外揣 内、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目的,创立 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色彩十分鲜明的 中国医学理论。
“气”的概念,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对各自然学科理论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 学中“气”的概念运用十分广泛,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基本的物质
古人对“气”的认识,是从对自然界中“风” 的感知中得到的。风能流动,遍布天地间,与人 类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春夏季节,温暖之风使 万物得到生长;秋冬季节,寒冷之风使植物开始 落叶枯萎。人也要吸入气才能生存,因此认识到 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人们又从物质的物理三态 (气态、液态、固态)变化中感悟了气和物质的 关系,如水的固态是冰,而冰可以变为水气消散, 并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存 在和消散,都是由于气的聚散所致。气聚集则成 形质,形质消散则为气,气是最根本的。
二、阴阳属性
朝向太阳的一面就光亮、温暖,背向太阳的 一面就阴暗、寒冷。光亮、温暖属阳,阴暗、寒 冷属阴,这是对阴阳属性最基本的认识。以后几 经推演引申,于是将天地、上下、日月、昼夜、 水火、升降、动静等一切具有相对属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用阴阳划分。凡是属于温热的、光亮的、 向上的、进取的、亢奋的、运动着的都属于阳; 与之相反,凡属于寒冷的、晦暗的、向下的、退 缩的、萎靡的、静止的都属于阴。
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这种形与气的 转化也在无时无刻地进行,正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故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如人食入的 饮食物是有形的实质,经脾胃的腐熟消化 转化为无形的水谷精微之气,而水谷精微 之气又可转化为精、血等有形的实质,以 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这种转化称之为 “气化”。
中医学理论体系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还很低,缺 乏从微观角度来探讨人体内部结构和生命 奥秘的手段,当时的医家只能借助古代的 哲学思想,通过大量细致的对人体生命活 动现象的外部观察,运用“推类比象”等 逻辑思维方法以达到“以近知远、以外揣 内、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目的,创立 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色彩十分鲜明的 中国医学理论。
“气”的概念,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对各自然学科理论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 学中“气”的概念运用十分广泛,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基本的物质
古人对“气”的认识,是从对自然界中“风” 的感知中得到的。风能流动,遍布天地间,与人 类的生产生活至为密切。春夏季节,温暖之风使 万物得到生长;秋冬季节,寒冷之风使植物开始 落叶枯萎。人也要吸入气才能生存,因此认识到 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人们又从物质的物理三态 (气态、液态、固态)变化中感悟了气和物质的 关系,如水的固态是冰,而冰可以变为水气消散, 并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存 在和消散,都是由于气的聚散所致。气聚集则成 形质,形质消散则为气,气是最根本的。
二、阴阳属性
朝向太阳的一面就光亮、温暖,背向太阳的 一面就阴暗、寒冷。光亮、温暖属阳,阴暗、寒 冷属阴,这是对阴阳属性最基本的认识。以后几 经推演引申,于是将天地、上下、日月、昼夜、 水火、升降、动静等一切具有相对属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用阴阳划分。凡是属于温热的、光亮的、 向上的、进取的、亢奋的、运动着的都属于阳; 与之相反,凡属于寒冷的、晦暗的、向下的、退 缩的、萎靡的、静止的都属于阴。
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这种形与气的 转化也在无时无刻地进行,正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故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如人食入的 饮食物是有形的实质,经脾胃的腐熟消化 转化为无形的水谷精微之气,而水谷精微 之气又可转化为精、血等有形的实质,以 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这种转化称之为 “气化”。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课件
4. 阴阳转化 临床上,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运用阴阳,归纳种种征象,就有助于对病理状态的总体属性作出判
断,从而抓住病变的关键。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与协调,就
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 确定治疗原则 (1)损其有余: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导致另一方的虚损,即 单纯的实证,当损其有余;若已致另一方虚损不足,当补泻兼施。 (2)补其不足:阴或阳的偏衰或阴阳俱损,即虚证时应补其不足。
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划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 (二)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 衡的结果。 (气:生血、行血、摄血 血:养气、载气)
(三)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阳失衡”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
1. 阴阳偏胜 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指阴或阳的某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 全解释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 待它、分析它、发扬它,使它更好的为医疗实践服务。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及对 后世医学的影响。 2、简述《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朝代、作者及对
后世医学的影响。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什么叫辩证?什么叫论治?“症”与“证”有何不同? 5、何谓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 6、用阴阳学说简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7、从阴阳的角度简述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和次序是什么? 9、用五行学说简述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并以此类比各种事物的特点,作出分析,归纳和演绎而来。
(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运用阴阳,归纳种种征象,就有助于对病理状态的总体属性作出判
断,从而抓住病变的关键。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与协调,就
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 确定治疗原则 (1)损其有余: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导致另一方的虚损,即 单纯的实证,当损其有余;若已致另一方虚损不足,当补泻兼施。 (2)补其不足:阴或阳的偏衰或阴阳俱损,即虚证时应补其不足。
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划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 (二)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 衡的结果。 (气:生血、行血、摄血 血:养气、载气)
(三)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阳失衡”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
1. 阴阳偏胜 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指阴或阳的某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 全解释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现象,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 待它、分析它、发扬它,使它更好的为医疗实践服务。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及对 后世医学的影响。 2、简述《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朝代、作者及对
后世医学的影响。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什么叫辩证?什么叫论治?“症”与“证”有何不同? 5、何谓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 6、用阴阳学说简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7、从阴阳的角度简述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和次序是什么? 9、用五行学说简述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并以此类比各种事物的特点,作出分析,归纳和演绎而来。
中医哲学基础PPT课件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例如:天气与地气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 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
昼为阳,但下午为阳中之阴
整理版课件
14
4、阴阳消长平衡
(1)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整理版课件
17
阴阳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叫消长平衡, 是有益的;
但超出一定范围,叫消长不平衡,是有 害的。例如: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整理版课件
18
5、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相对性: 参照物不同,阴阳属性不同; 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
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 范畴,同一层次,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整理版课件
1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 内容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交感与互藏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转化
整理版课件
11
1、对立制约 对立——即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
➢气与气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 断更新变化
整理版课件
4
阴阳五行
整理版课件
5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整理版课件
6
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最初含义 指日月的向背:朝向日光---阳 背向日光---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课件
眼看不见,故称“无形” ⑵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肉眼看见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
⑶习惯上把弥散状态的气称为“气”,将有形质的
实体称为“形”
11
㈡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⒈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素问· 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 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与发生,又能引致许多旧事 物的衰败与消亡,以维持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
13
㈢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medium):
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⒈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天地万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处
于天地气交之中,也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气的中 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灵枢· 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地一体的整体;
⒋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也由精气所构成; ⒌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阴阳二气与五行之气 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4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㈠精(jing)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
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本原。
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
的本原。
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5
㈡气(qi)的基本概念: 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 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 气也可以泛指如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⑶习惯上把弥散状态的气称为“气”,将有形质的
实体称为“形”
11
㈡ 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⒈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素问· 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 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与发生,又能引致许多旧事 物的衰败与消亡,以维持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
13
㈢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medium):
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⒈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天地万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处
于天地气交之中,也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气的中 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灵枢· 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地一体的整体;
⒋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也由精气所构成; ⒌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阴阳二气与五行之气 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4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㈠精(jing)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
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本原。
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
的本原。
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5
㈡气(qi)的基本概念: 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 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 气也可以泛指如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 间
阳天
上 外
左
时间 温度 湿度 季节 重量 亮度 动态
上 动、
白天 温热 干燥 春夏 轻 光亮
刚、
升 兴奋
阴地 下 内 右
夜晚 寒凉 湿润 秋冬
下 静、
重 晦暗
柔、
降 抑制
●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
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阴阳对立统一结果的意义:
○阴阳对立斗争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和变化 (如昼夜更替,寒热交替、月往日来等)。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事物正常活动的保 障,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保证。
例:
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昼夜的不同状 态。
注意:
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势均力敌” 的。
双方势均力敌,斗争的结果才能统一。 取得相对平衡——自然界正常变化、 人体健康不病
这种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
长而不偏盛
一定限度
维持相对平衡
消而不偏衰 ( 消 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又在相对的 平衡中进行绝对的消长。
※阴阳的消长是其运动的“量变”过程。
●“消长”的表现
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 制约过程中。
※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
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
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 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 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
例: 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 左与右、上与下等
(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从总体方面来看,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 性是确定的、不变的。
例:
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 与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 等等,皆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
※斗争、排斥 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
排斥状态。 例: 温热可驱散寒冷,冰冷可降低高温; 水可灭火,火将水烧干等。 大都这些斗争都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
※制约 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
阴阳斗争
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 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自然灾 害、人体发生疾病
(二)阴阳的互根
或称“阴阳相成”
●“互根”的含义
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
通俗而言即“相互依存”“相反相成”。
●“互根”的表现 ※相互依存
阴阳双方各以 其对立面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 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 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
意义: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
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
(四)阴阳的消长 ●“消长”的含义 消——减少、消亡 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 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相互促进
气血相互资生,
气为阳,是血化生 与运行的动力能生 血、行血
(三)阴阳的互藏交感
●“交感”的含义 又称“交互感应”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也
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互藏”的含义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
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例: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升降相因 ※阴阳互藏示意图:
阴阳(说明事物对立统一矛盾现象的机
动的代名词)
阴阳学说(是用对
立统一的关系来阐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
的一种思想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立统一的结果
二、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万 物万象的观察、分析、抽象和纯化,是从 朴素的经验发展起来的。
※若消长的量超过一定限度,阴阳消长就 会失去调节,表现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
属反常现象。
久晴不雨,天阳过亢——旱灾
自然灾害
(阳长太过)
久雨不晴,天阴过盛——涝灾
(阴长太过)
而在人体,就会因阴阳的太过或不及
发生疾病。
注意:虽然消长运动是绝对的,但决不 能忽视相对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 有在一定限量范围内的不断消长才能保 证不断地平衡,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发展。
●“转化”的条件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否则事 物便不可能转化。
事物消长运动发展
到一定阶段,由
“化”至“极”——常态
内部因素 (转化的根
物极必反
据)
发生转化
事物的阴阳消长超
过了正常阈值(实
际上以增长过极为
主)——反常
以人体疾病而言
外部因素 失治——治疗延误 疾病向相
(转化的 误治——治疗错误 反方面转条
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人体部位
脏腑组织
阳 上部、体外、 六腑、络脉、气、皮毛 背、四肢外侧
阴 下部、体内、 五脏、经脉、血、筋骨 腹、四肢内侧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
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 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于
正常的生理状态——平人。 人体生理功能,无论从整体还是从部分
或相互牵制。 例: 水与火的相互制约, 寒与热的相互制约;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 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
正电与负电一样。
※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
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 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 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 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
阴虚则热
总之:无论临床疾病的病理变化多么复 杂,均可用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来概括说 明。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
种证候的属性。 审别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领
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望诊
闻诊
脉诊
颜色 光 语音 呼吸 部 至数 形势
泽
位
阳 赤、黄 鲜 高亢 声高 寸 数 浮大
件) 其他因素
化
●“转化”的表现
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例:季节的转换、
高热至极的阳性病证转化为四肢厥冷 的阴性病证。
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例:季节的转换、 风寒感冒的阴寒证转化为痰 热壅阻的阳热证。
●“转化”的形式
随阳长阴消——阴渐变为阳 有一个过程,
渐变
有一定时间性
随阴长阳消——阳渐变为阴
突变——阴阳双方快速、突然地向相反方面转化 (事物消长变化中,迅速增长至极限,突然显现 质变)——量变过程短暂。
阳依阴而存 阴依阳而在
可分不可离
※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
相互为用
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 阴为阳之基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 阳为阴之用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的普遍 性。
例:
夏季虽热,但阴从
阳生,雨水增多
以自然界为例
维持四季相对稳定
冬日虽寒,但阳从
阴生,干燥少雨
血为阴,是气的物 质基础,血能生气 以人体为例
(五)阴阳的转化 事物的双方运动变化的形式,除相互消
长表现为量的增减之外,还可表现为性质 的转变(质变)。 ●“转化”的含义
阴阳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其对方转化,从而出现性质的转变。
※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全 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化 的前提,一般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 程度时出现转化,所以转化是消长的必然 结果。
夜——阴 平旦——阴中之阳
注意: 任何事物皆可概括为阴阳二类,任何一
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方面,而每一事 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 阳——事物无穷可分性。
《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 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 数,然其要一也”。
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可用“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
如:气候骤变,热极突转寒证。
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哲学的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与中 医学固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融为 一体——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成为中医学 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认识人体生理、病 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指导诊断治疗疾病。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 的有机整体,而各组织结构,都可划分其 阴阳属性。
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养生的方法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生的目的:调理阴阳,使之保持平和。 提高正气,未病先防,健康长寿。
●指导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 ,使之归于平衡。 ※ 确定治疗原则 针对阴阳偏胜(有余者为实证) 据“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针对阴阳偏衰(不足者为虚证) 据“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十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
阴阳对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对立”的含义
通俗而言:对立即相反。 ※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 内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 ※然而,它们即对立又统一
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对立”的表现
※相反:
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 系。
【中医课件】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 基础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代 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 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