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十五”规划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23年第12期纺织工业是消费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优势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纺织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質量发展为主题,将扩大市场需求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化软硬协同,增强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巩固纺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增,发展质量效益保持良好水平,纺织工业国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
智能制造加快推进,7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性能纤维、高端纺织装备、战略性产业用纺织品自给率基本满足需求。
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形成20家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时尚引领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得到健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水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面向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技术突破。
鼓励企业围绕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加快研发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果。
专栏1 关键技术突破行动1.纤维新材料。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与纺织工业的发展
棉
妨 织
技
术
Cot n T xi c n lg t e teTe h oo y o l
第3 O卷 第 l 期 2O O 2年 1 月
纺 织 工 业 “ 五 " 铷 与 纺 织 工 业 的发 ■ 十 规
杨 纪朝
【 国纺 织 信 息 中 . ) 中
关键 词 : 纺织 工业 ; 划 ; 规 发展 ; 业升级 ; 息技 术 ; 品 ; 产 信 产 创新 中图分类 号 :SO TI 文 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 号 :01 4520 )l 3 4 10- 1【02o ̄o ) 7 63
根 据 国 家有 关部 门的统 一部 署 , 国家纺 织工业 局承 担 的纺 织工业 “ 由 十五 ” 划纲 要 ( 规 简称 “ 五” 十 规
蓝 图 , 出 了许 多振 奋 人 0 的 目标 提
1 制订 “ 五 ” 划 的 指 导 思想 十 规
19 9 9年 , 纺织 工业作 为 国 家确 定 的国有 企 业 改革 解 围的 突破 口行 业 , 扎 实 实地 进 行 压锭 、 员、 扎 减 增
效、 结构调 整 、 国债贴 . 技 改 工作 , 已取 得 一定效 果 , 行 业效益 显著 回升 , 、 并 全 当时 巴明显 感觉 到三年 任务
收 稿 日期 :0 —0 1 2011—2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1 期
棉 坊
织
技
术
20 0 2年 1月
C t n et eho g o o xlT cnl y t T i e o
7・ 【7 1
2 怎样看待“ 五” 十 规划 及其 目标
有 望两年提 前 完成 在这 种 背景 变化 较 大的情 况下 , 订 “ 五 ” 划有很 多新 困难 , 制 十 规 主要 有 三 方 面 的 因 素. 一是 垒行 业的效 益 变化 大 , 改革 突破 口之 初 纺 织 行 业 盈 利仅 3 6亿 元 . 国有 企 业 亏 损 7 而 2 6亿 元 . 19 99年纺 织全 行 业盈利 l6亿元 , 国有 纺 织企业赢 利 负3 6亿 元 ; 是 以前 的规划 包括 “ 3 而 = 九五 ” 划 , 规 仍 是 计 划经 济成 分较 多的计 划 , I9 而 99年 的 情 况 已是 市场 经 济 为 主体 的经 济 , 个 变化 是 质 的 变化 ; 这 三是 “ 九五 ” 间割订 的发展 目标 有 些保 守 , 多 目标 在 2年 ~3年 内就 巴实现 , 期 许 未能起 到规 划的作 用。这 种 情 况 为新的 “ 十五 ” 划的制订 影 响 曼 大的是 参 考依 据 如 何 确 定 , 规 怎样 才 能使 规 划起 到 应 起 的作 用 , 比较 客 观地 反映 实际情况 和 实 实在在 的发展 情 况 。如“ 九五 ” 定到 20 确 00年 末 , 维加 工总 量 由 19 纤 95年 的 80 0 万吨提 高到 9 0万吨 , 均 纤 维消 费量 由 46千 克提 高到 5千 克 , 产量 由 25 万件 提 高到 30 5 人 . 纱 70 20万件 , 化 纤 由 20万吨提 高到 40万吨 , 9 0 服装 由 8 o亿件 提 高到 10忆 件 , 实 际到 20 0 而 0 0年 末 , 雏加 工总 量 已 纤
2024年纺织厂生产计划书
尊敬的纺织厂管理层:随着2023年的结束,我们迎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4年。
为了确保纺织厂在新的一年中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营,我们特制定了以下生产计划书,旨在指导我们的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市场分析在2024年,我们将继续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变化,特别是纺织品需求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我们将重点发展环保型纺织品和高端定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可持续性的追求。
此外,我们将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确保我们的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保持竞争力。
二、生产目标基于市场分析,我们设定2024年的生产目标为:△产量增长15%,达到1000万米纺织品。
△成本降低10%,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采购策略来实现。
△质量合格率达到99.5%,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持续的员工培训来保障。
三、生产计划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设备升级:投资引进先进的纺织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2.生产流程优化:分析现有流程,找出瓶颈环节,通过精益生产方法进行改进。
3.原材料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连续性。
4.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定期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确保每批产品都符合高标准。
6.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四、实施步骤1.第一季度: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完成设备采购和员工培训。
2.第二季度:开始设备安装和调试,同时优化生产流程。
3.第三季度:全面实施新的生产计划,监控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4.第四季度:总结经验教训,评估计划执行效果,为来年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五、监控与评估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与评估体系,定期检查生产进度、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情况。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我们将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六、风险管理我们将评估潜在的风险,如市场变化、技术故障和供应链中断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可能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范本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范本一、引言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行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纺织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有效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范本,以供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参考,进一步促进纺织工业的繁荣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推动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纺织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本规划制定的原则如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研发和设计水平,推动纺织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纺织,推动纺织工业的节能减排;•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拓展市场,促进国内外贸易合作,实现纺织品的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重点1. 产品研发和设计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动纺织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培养专业的设计师队伍,加强与时尚界的合作,引领纺织产品的潮流发展。
2. 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纺织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升级。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纺织,推动纺织工业的节能减排。
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同时,加强对纺织工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纺织业工作计划与总结范文
纺织业工作计划与总结范文一、引言纺织业是一个传统而又现代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纺织行业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纺织工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就纺织工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做一番探讨。
二、纺织业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纺织工业的工作计划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品质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现代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发展目标(1)在技术方面,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2)在管理方面,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3)在市场方面,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企业品牌,增加市场份额。
(4)在人才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员工,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3. 发展战略(1)加强研发投入,搭建研究平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强化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推进绿色生产。
(3)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5)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4. 实施措施(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的比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成立市场开发部门,强化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5)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6)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维护企业形象。
5. 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程序。
(2)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利润水平。
纺织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范文
纺织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范文本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进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另外,我们还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客户的合作,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加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相信公司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加大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的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提供更快捷、灵活的生产服务。
在产品结构的优化方面,我们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保型纺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同时,还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环保生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产品,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拓展国际市场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将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拓展策略。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外客户的合作,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提升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构建高效、协同的团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总的来说,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布局,涉及到生产技术、产品结构、市场拓展、管理和人才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我们相信公司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纺织工业不得不面对较长时间内的低迷与恢复。
纺织行业作为装饰性消费品行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国际贸易对其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纺织工业的调整与振兴计划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型升级
要实现纺织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带来生产线和设备的渐进式升级。
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创新技术
发展新的材料技术可以使我们在纺织工业这领域有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在调整与振兴计划中,纺织行业应该大力发展研发技术,推动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以增加产业竞争力。
三、国际市场扩张
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扩张可以增加纺织品的出口,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要做到这一点,纺织行业需要关注所选国家的文化需求和消费者习惯,以生产与该国家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纺织品。
四、环保意识
在关注市场和发展的同时,纺织行业也应密切关注环保问题。
具体来说,调整和振兴计划应该设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以应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意外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人力资源和行业人才储备
调整与振兴计划必须注重人才提升和队伍建设。
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储备和培训,组建专项人才团队,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保持企业的活力。
总之,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需要全面思考从生产制造、研发技术、市场营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需要做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切实用来动作的细化改进计划,以推动和保证纺织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思路
3 2 新 疆 纺 织
・
20 0 2年 第 3 期
学术交流会报告 ・
纺 织 工 业 “ 五 ”பைடு நூலகம்划 思 路 十 规
新 疆 纺 织 行 业 办 公 室 娜 比 娅
“ 五 ” 我 区 经 济 发 展 的关 键 时 期 , 球 十 是 全 经 济 一 体 化 使 我 们 面 临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 界 世 经 济 结 构 大 调 整 和 科 技 进 步 的 突 飞 猛 进 , 强 增 了我 们 加 快 发 展 的 紧 迫 感 。 织 工 业 是 我 区 具 纺 有 资 源 优 势 的 支 柱 产 业 , 是 我 区工 业 经 济 中 又
供 大 于 求 的新 疆 纺 织 行 业 从 1 9 6年 开 始 普 遍 9 亏 损 , 产 经 营 遇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困难 , 起 生 引 了 自治 区 党 委 、 府 和 有 关 部 门高 度 重 视 和 社 政 会 的 普 遍 关 注 。 9 7年 底 , 19 国务 院 确 定 把 纺 织 行 业 作 为 国有 企 业 扭 亏 解 困 的 突 破 口 , 求 用 要 最 主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好 纺 织 行 业 的“ 五 ” 搞 十 规 三 年 的 时 间基 本 完 成 三 大 目标 。 据 国 家 的 目 根 划 , 对 实 施 自治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战 略 , 别 标 , 这 特 自治 区确 定 的 三 年 目标 是 : 缩 落 后 纺 锭 压 是 加 快 我 区 资 源 优 势 向 产 业 优 势 和 经 济 优 势 2 1万 锭 , 员 2 3万 人 , 行 业 减 亏 逐 步 递 减 减 . 全 的 转 换 进 程 , 高 我 区纺 织 工 业 综 合 争 力 , 提 实 5 % , 三 年 实 现 扭 亏 为 盈 。 O 第 现 由 原 料 大 省 向 纺 织 大 省 过 渡 都 将 起 到 非 常 19 9 8年 作 为 新 疆 纺 织 国 有 企 业 扭 亏 解 困 重 要 的作 用 。 突 破 口工 作 的 第 一 年 就 取 得 了 突 破 性 进 展 , 完 纺 织 工 业 的 现 状 成 压 锭 8万 锭 , 流 职 工 1 3万 人 , 行 业 减 分 . 全 新 疆 纺 织 工 业 经 过 五 十 年 的 建 设 和发 展 , 亏 1 1亿 元 。1 9 . 9 9年 完 成 压 锭 任 务 。2 0 0 0年 目前 已基 本 形 成 了 以棉 纺 织 为 主 体 , 括 毛 纺 进 一 步 加 大 扭 亏 解 困力 度 , 当年 7月 开 始 逐 包 从 织 、 绸 、 纺 、 染 、 纤 、 装 、 织 、 织 等 月 盈 利 , 束 了 长 达 四年 半 之 久 的 全行 业 累 计 丝 麻 印 化 服 针 复 结 门类 齐 全 ,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纺 织工 业 体 系 。截 逐 月 亏 损 的 被 动 局 面 , 而 使 “ 大 任 务 ” 面 具 从 三 全 至 20 0 0年 底 , 行 业 拥 有 棉 纺 锭 1 3万 锭 , 全 8 棉 完 成 , 现 了 三 年扭 亏 解 困 的 目标 , 三 年 突 破 实 “ 画 织 机 1 2万 台 , 纺 锭 1 . . 毛 1 8万 锭 , 丝 2 2 口 战 役 ” 上 了 较 圆 满 的 句 号 。 缫 .6 “ 五 ” 间 , 业组织结构 、 产结构 、 九 期 企 资 所 万 绪 , 纺 2 2 锭 , 织 机 8 5 台 , 纺 绢 50 丝 8 麻 地 产 1 0 0锭 , 纶 丝 3 5万 吨 , 装 年 产 可 达 有 制 结 构 、 区布 局 都 得 到 了 一 定 调 整 , 品 00 涤 . 服 随 20 2 0余 万 件 的 生 产 能 力 。棉 纺 毛 纺 生 产 规 模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着 技 术 创 新 和制 度 创 新 步 伐 的 加 快 , 业 参 于 市 场 竞 争 的 能 力 进 一 步 提 企 均 位 居 全 国第 六 , 列 西 北 五 省 区之 首 。 名 新 疆 的 纺 织 工 业 长 期 以 来 在 自治 区 经 济 升 , 成 了 一 些 具 有 国际 竞 争 力 的企 业 集 团 和 形 建 设 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新 疆 工 业 经 济 出 口骨 干 企 业 , 是 开创 了产 品 出 口高 速 增 长 的新 中最 主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统 计 , 0 0年 全 行 业 局 面 。 据 20 “ 五 ” 间 , 过 技 术 引进 、 术 改 造 , 九 期 通 技 我 实 现 产 值 4 . 7亿 元 ,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1 . 7 62 实 9 2 亿 元 , 居 石油 开采 、 油加 工 、 力 之后 , 位 石 电 列 区 纺 织 工 业 技 术 装 备 水 平 得 到 了明 显 提 高 。 围 一 产 我 第 四位 ; 现 出 口货 值 1 . 实 4 1亿 元 人 民币 , 占我 绕 提 高 “ 精 二 无 ” 品 质 量 , 区 棉 纺 企 业 对 区 工 业 系 统 出 口交 货 值 的 6 . % , 全 区 第 关 键 设 备 的技 术 改造 投 入 较 以 往 大 幅 度 增 加 , 24 列 位 。 行业从 业人员达 l. 全 1 8万 人 , 占全 区 工 产 品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梳 纱 、 接 头 纱 、 梭 布 精 无 无 业 企 业 职 工 总 数 的 1 . , 中 女 职 工 、 13 其 民族 产 量 比例 分 别 由 9 5年 的 6 5 、 . % 、 . % . 6 8 6 4 职 工 分 别 占 2 . 和 2 . , 自治 区 的 经 提 高 到 1 、 1 、 , 均 纱 支 由 2 63 O3 对 3 2 8 平 4支 提 济 发 展 、 口创 汇 、 排 就 业 、 固各 民族 团 结 高 到 3 出 安 巩 O支 。一 些 企 业 近 年来 开 发 的 氨 纶 包 芯 氨纶 包 覆 纱 、 然 彩 色 棉 纱 、 织 用 气 流 纺 天 针 发 挥 了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织 工 业 已 成 为 我 区 纱 、 纺 纱 、 织 服 装 、 饰 布 等 系 列 产 品 填 补 了 自 治 针 装 地 方 工 业 重 要 的 特 色 支 柱 产业 。 产 二 、 九 五 ” 间 取 得 的 成 绩 和 发 展 中存 在 区空 白 , 品结 构 调 整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成 效 。 “ 期 新 疆 纺 织 工 业 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的 问题 “ 五” 期, 九 时 特别 是 “ 年 突 破 口战役 ” 三 是 1 企 业 所 有 制 结 构 不 合 理 . 据 统 计 , 国 纺 织 工 业 国 有 经 济 仅 占 全 新 疆 纺织 工 业 大 调 整 时期 。 疆 纺织 作 为 传 统 新 6 而 5 的加 工 行 业 , 受 长期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的 影 响 和 2 , 我 区 纺 织工 业 中 国有 经 济 占 7 。大 因 企 存 在 低 水 平 重 复 建 设 问 题 , 致 结 构 性 矛 盾 日 部 分 企 业 基 本 上 是 纯 国有 的 , 业 改 制 工 作 严 导 改 运 综 益 突 显 出来 , 之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和 纺 织 市 场 重 滞 后 , 制 创 新 力 度 不 够 , 行 机 制 不 活 , 加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
术 、 息等 生产要 索的跨 国流动 , 信 引发 了世 界范
围 内 纺 织 区 域 结 构 的 重 大 变 革 , 织 领 域 的 对 纺 外 直 接 投 资 ( D ) 有 相 当 的 比 重 。发 达 国 家 F I占 已 从 早 期 的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 向化 纤 、 染 等 转 印 资 金 、 术 密 集 型 产 业 . 界 纺 织 工 业 重 心 不 断 技 世 向亚 洲推 移 , 发 展 中 国家纺 织业 的发 展 提供 为 了 机 遇 。 是 初 级 产 品 供 大 于 求 、 产 过 剩 的 趋 三 生 势 将 会 延 续 下去 。一 些 后 起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纺 织 工 业 及 其 出 口发 展 迅 速 , 其 价 格 低 廉 的 资 源 以
生 了深 刻 变 化 。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进 一 步 增 强 , 技 革 命 E新 月 异 , 术 发 展 突 飞猛 进 。 跨 科 l 技 国 公 司 的 影 响 力 日益 增 大 , 国 的 综 合 竞 争 将 各 更 加 倚 重 于 知 识 创 新 和 科 技 进 步 , 界 范 围 的 世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正 在 影 响 和 改 变 原 有 的 国 际 分 工
分为 : 着 用 、 表 装饰 用 、 产业 用纺 织品三 太类 。 2 0 年 全 国 纺 织 行 业 国有 及 销 售 收 入 5 0 00 0
万 元 以 上 的 非 国 有 企 业 共 1 9万 个 , 资 产 8 总 97 7 3亿 元 , 业 增 加 值 2 7 工 6 8亿 元 . 别 占 全 国 分
和竞 争格 局 。我 国社 会 主义 市场经 济体翻 已初
步 建 立 , 方 市 场 初 步 形 成 , 场 对 资 源 配 置 的 买 市 基 础 性 作 用 进 一 步 增 强 。十 五 ” 问 , 国 将 处 “ 期 我 于 加 入 世 贸 组 织 的政 策 过 渡 期 , 项 政 策 、 则 各 规
浙江省造纸工业“十五”规划
好 造 纸 行 业 生 产 用 水 标 准制 定 工作 。 同 时 做 好 节 水 工艺 、 术 、 备 的 各 项 推 广 工 作 , 推 进 技 装 以 我 国 造 纸 工 业 用 水 、 水 向世 界 先 进 水 平 迈 进 。 节
会 文 化 、 技 、 品 贸 易 的 高 速 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科 商 的提高 , 的品种 、 途和 数量 都 将不 断扩 大 , 纸 用 并 将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的 发 展 而 稳 定 增 长 ,发 展 前
景 十 分 诱 人 , 国 际 公 认 为 “ 不 衰 竭 的 产 业 ” 被 永 。 据 预 测 ,今 后 几 年 世 界 纸 浆 总 需 求 量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25 , 0 5 达 到 21 亿 吨 , 和 纸 板 .% 2 0 年 .7 纸
产 量 , 口量 呈 明 显 递 增 趋 势 。2 0 年 , 模 以 进 00 规
1 . 企 业 规 模 越 来 越 大 , 中 度 越 来 越 高 .1 2 集 国际 造 纸 企 业 生 产 规 模 加 速 向 大 型 化 发
展 ,企 业 问 通 过 联 合 兼 并 提 高 生 产 集 中度 是 当
据 预 测 , 0 5 我 国 纸 和 纸 板 总 需 求 量 将 20 年 达 N S0 万 吨 , 0 0 增 加 10 万 吨 , O0 比2 0 年 40 年均 增 长 率 68 , 均 消 费 量 达 3 千 克 。到2 1 年 , .% 人 8 0 5 我 国 人 均 纸 和 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 消 费 量 将 接 近 目前 世 界 人 均 水
世 界 造 纸 工 业 呈 现 出 一 些 值 得 关 注 的 发 展 趋
势。
童装产业相关政策
童装产业相关政策
童装行业是一个涉及儿童健康和安全的行业,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保障童装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部分政策介绍:
-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等。
- 《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我国服装行业要成为世界服装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
- 《安徽省“十四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时尚童装领域发展任务,推进童装产业集群升级发展,重点发展时尚、绿色安全的婴幼儿服装、中大童服装服饰,加快推进童装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童装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童装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童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纺织工业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纺织工业工作计划纺织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纺织工业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需求,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传统纺织行业进一步高技术化,我省纺织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是跨入新世纪我省纺织工业的主要任务。
一、纺织工业现状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
____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____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____家,职工总数____万人,销售收入____万元,出口创汇____亿美元。
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____%和____%,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____%。
"九五"发展的主要成就1、率先完成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脱困任务。
____年,____、____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重点推进。
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有纺织企业按照"压锭、重组、减员、增效"的方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全省国有棉纺企业三年累计压缩落后生产能力____万锭,通过整合重组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____年全省国有纺织企业利润总额____万元,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____年利润总额____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____年利润总额亿元,迈上新台阶。
2、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
纺织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九五"时期,全员劳动生产力从____万元/人提高到____万元/人,提高了近一倍。
棉纺织行业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一、背景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纺织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快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定了纺织工业“十五”规划。
二、规划目标纺织工业“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纺织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纺织工业的核心竞争力;2.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促进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纺织工业的国际化发展;4.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纺织工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5.建立健全纺织工业统计和监测体系,提高决策参考水平。
三、关键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纺织工业“十五”规划确定了以下关键任务:1. 加强科技创新纺织工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纺织工业技术创新基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2. 推动绿色制造为了适应环保要求,纺织工业需要推动绿色制造,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节能环保的纺织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纺织工业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支持开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3.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是纺织工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产品开发和创新,推动纺织工业向高端市场迈进;•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
具体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强中小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提升其经营和管理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
2024年纺织工业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纺织工业工作计划范文目标:提升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1. 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研团队,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纺织技术研发和创新。
2. 加大对纺织技术前沿的研究,提升纺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绿色环保特性的新型纺织品。
3. 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纺织工业的应用,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1.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端纺织品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2. 推广绿色生产理念,加强环保监管,促进环境友好型纺织生产。
3. 加强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提高纺织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1. 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提升产品质量,向市场提供优质的纺织品。
2. 提高品牌建设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 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出口。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1.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纺织工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 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适应纺织工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3. 加强纺织行业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鼓励员工参与技能竞赛和学习交流,提高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五、加强行业合作和国际交流1. 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发展。
2. 参与国际会展和展览,拓宽市场渠道,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3.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纺织组织的活动,提高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1.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纺织工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2. 建立健全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环境支持。
3. 健全行业协会和组织,提供行业信息咨询、培训服务等综合支持。
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引言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落后的生产工艺、过剩产能以及环境污染等。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对纺织工业进行调整与振兴规划。
调整与振兴目标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创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中高档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
3.节能减排:推动绿色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纺织工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以上的调整与振兴目标,我们将能够促进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调整与振兴策略为了实现纺织工业的调整与振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1. 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支持、创新引导等,为纺织工业的调整与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产业升级针对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市场拓展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推动纺织产品的国际化和品牌化。
4. 环境保护加强纺织工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
5. 人才培养加强纺织工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培养一批纺织工业的领军人才。
调整与振兴路径为了实现纺织工业的调整与振兴,我们应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技术创新在纺织工业中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推动纺织工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纺织公司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四川仁寿**公司2013-2022年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
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在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态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四川仁寿**公司2013—2022年十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四川仁寿**公司(下简称“**公司”)自2006年改制成立到现在短短7年多时间的市场竞争洗礼,已迅速发展成为仁寿乃至四川具有影响力的纺织企业之一。
改制7年多来,公司管理已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发展期,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企业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设立,为企业和员工树立共同发展目标和愿景,指引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迈进。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以《集团发展纲要》为指导思想,以杨**董事长“6.9”讲话精神为指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棉、化纤纺织品、加工;棉、化纤制品加工、制造、销售;纺织原料进口、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时限2013—2022年十年发展规划二、公司概况**公司成立7年多来,尽管既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百年难遇的“7.25”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疯狂洗礼,又渡过了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行业反复洗牌等恶劣生存环境,但公司仍以顽强的生存能力,保持了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局面。
7年多来,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各项荣誉53次,争取政策资金2241万元。
累计生产棉纱84301.76吨,生产坯布22639.72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35万元,实现收入149680万元,利润留成3730万元,上缴税金6986万元(国税5125万元,地税1861万元);发放员工工资24093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工业“十五”规划纺织工业是我国重要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和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新的世纪,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纺织工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这是新世纪纺织工业肩负的艰巨任务。
一、纺织工业现状(一)基本情况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业;化纤业包括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制造业。
纺织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1.89万个,总资产977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8.3%和11.3%。
全行业职工1300万人左右,利税总额578.8亿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12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6.6千克,纱产量657.5万吨,化学纤维694.2万吨,服装165亿件。
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
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
“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二)“九五”发展成就五年来,纺织工业经过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突破口”任务基本完成。
由于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之冗员过多、包袱沉重,1993年至1998年,国有纺织企业连年亏损,亏损最为严重的是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是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纺织行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提出了“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
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压缩落后棉纺能力940万锭,压缩落后毛纺能力28万锭,压缩落后缫丝能力100万绪,分流人员140万人,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67亿元,纺织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走出了一条路子。
在压缩总量的同时,纺织行业把压锭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兼并破产、债转股等政策,实施纺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九五”期间,纺织工业在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将加快产业升级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化纤生产能力增加了300多万吨,差别化率大幅度提高;棉纺行业压锭改造以后,3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毛纺行业采用先进的毛纺织染整成套设备,配置了质量检测监控系统,开发出高支、超薄毛纺织品;服装行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纺机行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合资、合作等方式,在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以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为代表的“两机”专项全面实施,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
品种、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化学纤维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45%上升到2000年的60%以上,差别化纤维占化纤的比重达到25%,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由1995年的18%、15%分别提高到40%、24%;印染后整理水平有所改善,中高档面料的比例有所上升;服装等最终产品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服装出口已占纺织工业出口总额的70%,比199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已达到67%、20%、13%。
纺织中心城市整体调整成效显著。
压锭重组与城市整体结构调整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纺织地区布局、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经过压锭,国有棉纺能力由压锭前的70%下降为目前的60%左右,北京、上海、宁波、无锡、常州、石家庄等一些中心城市,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出口骨干企业,形成了新的整体优势,不仅使整个城市的纺织工业走出困境,进入良性循环,而且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排头兵。
目前出口创汇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59户,上市公司80多户。
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
在所有制结构上,已形成国有、集体、三资和私营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按产值计算,国有企业占30.0%,集体企业占26.5%,三资企业占28.7%,其它所有制企业占14.8%,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带动纺织工业增长的重要生力军。
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转。
“九五”期间,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00年与1995年相比,全行业资产总额从8301亿元增加到9773亿元,年增加近30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73.3%降到66.0%,利润总额从32.7亿元提高到290.1亿元,资金利税率从4.1%提高到5.5%,企业亏损面从32.1%降到20.6%,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4万元提高到2.5万元,提高了78%。
2000年是我国纺织工业进入90年代以来,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三)纺织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变化,纺织工业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1.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
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
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
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2.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
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
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
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
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3.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
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4.棉花流通体制和出口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棉花购销实行垄断性经营,棉花供销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对我国棉纺行业造成了直接影响,一方面我国由棉纱出口大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另一方面影响了后道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羊毛的进口依存度较高,由于采用发放进口许可证等措施,企业进口羊毛受到限制,很难保障企业对数量、品种、质量的需要,也增加了毛纺企业的负担。
化纤及化纤原料关税较高,部分品种的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不利于纺织企业利用国外便宜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纺织品服装已完全进入市场,但国家对纺织原料统得过多,统得过死,纺织企业不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出口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纺织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隔绝的现象仍很突出。
5.区域间互补性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
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二、“十五”面临的形势和市场环境进入21世纪,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各国的综合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影响和改变原有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格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我国将处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过渡期,各项政策、规则将按照协议逐步到位,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将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将进入关键时期。
这对纺织工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国际市场环境纺织工业的国际化特征表现得越来越充分。
一是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增长,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存度和发达国家的进口依存度都有提高的趋势。
现存的贸易制度使境外加工贸易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二是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的重大变革,纺织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占有相当的比重。
发达国家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化纤、印染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向亚洲推移,为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