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市城东商圈分析

西安市城东商圈分析

西安服饰商圈之一长缨路商圈(图)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时间:2008-12-25商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中心。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其它原因上自发而成的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区域。

商圈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辐射范围内土地的价格等,同时也是其他类物业升值的直接诱因之一。

西安市商圈划分大致如下:钟楼商圈,以钟楼作为中心,辐射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历史最为悠久,商业氛围最为浓厚;小寨商圈,以小寨十字为中心,辐射长安路及小寨东西路,波延到电子城等处;雁塔路商圈,以雁塔路为轴心,辐射到文艺路等处;长乐路商圈,以长乐路为轴心,辐射到幸福路等处;土门商圈,以土门十字为轴心,辐射到西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西安已发展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特别是长乐路和长缨路服饰商圈的形成,已建成了以多彩集团为代表的10多个大型和超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

东西部众多客商在此相聚,国内外大量品牌服装在此经营,市场交易活跃,发展前景广阔。

一、商圈由来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马路地摊、简易大棚市场、规模化专业市场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已形成了以长乐路为轴心,西起环城东路,东到万寿路,南起金华北路、兴庆路,北到长缨路,方圆30平方公里的规模。

这一服饰商圈横跨新城、碑林两个区,西边近邻西安火车站和陕西省长途汽车站,北边和东边也有两个长途汽车站,交通特别方便。

由于长乐路、长缨路商圈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经营品种齐全,所以已成为西安市服饰商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服饰交易集散地。

近年来随着城东区的发展,各区域进一步细分,商圈也逐步细化,长乐路、长缨路沿线服饰商圈细分为长乐路商圈以及长缨路商圈。

本期主要就长缨路商圈做以分析研究。

西安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研究中心对长缨路的界定为:以长缨路为轴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一个区域性商圈。

长缨路服饰商圈肩负两重使命:一方面为以满足长缨路沿线区域内的居民生活配套的功能定位为主,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作为西安较大的一个传统服饰商圈,依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西安市区县商圈发展规划》

《西安市区县商圈发展规划》

西安市区县商圈发展规划日前,《西安市区县商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按照规划,到2020年,西安十三个区县将升级改造和新建85个各类商圈,最终形成“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的商业服务布局。

西安市商贸局规划处处长姚涌表示,此次编制完成的《西安市区县商圈发展规划》将成为各区县未来十年商业布局的总要求。

规划各类商业圈85个据了解,从今年2月起,西安市商贸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思路调研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一个是中心城区原有的一些商业区需要充实提高;二是随着城市骨架拉大,一些新建区需要发展新的商业区;第三,随着市场容量扩大,原有的商业布局需要优化调整。

”西安市商贸局规划处处长姚涌介绍,根据商圈的区位、功能、性质、客流量、服务对象等因素,这次规划将商圈划分为三种级别,即:超广域商圈、广域商圈、区域商圈,其中,超广域商圈主要的消费能力和服务对象以区域外的消费为主,广域商圈吸引的消费能力、服务对象为区域内外的消费者。

“其中区域商圈主要以吸引当地消费者为主,和居民的生活最密切,在规划里数量也最多。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区县共规划和整理出各类商圈85个,其中超广域商圈24个,广域商圈27个,区域商圈34个。

形成三级商业服务网按照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有计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其中,一级商业服务网为中心城区商业区,二级商业网点规划涉及区域商业中心、二环商业带、三环商业带、卫星城商业圈等四部分,三级商业服务网为社区和农村商业网点。

据了解,规划中商业网点布局体现“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的调控导向。

在中心商业区内,将鼓励开设经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专卖店、专业店、特色餐饮网点、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具有西部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大力引进老字号名店进入,同时结合中心城区传统商业网点改造,改造现有百货商店,按照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在合适的地段整体开发建设若干家百货店或市区购物中心。

纺织城历史背景及区位分析

纺织城历史背景及区位分析

纺织城发展政策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 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 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 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 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 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 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 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 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 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曾经的光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安东郊灞桥区一带地面宽广、 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不仅如此,该地区 还西通市区,北邻发电厂,距陇海铁路仅3公里,附 近各县盛产棉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纺织城逐步成为西北地区最大 的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 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 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10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 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 商洛(部分区县 )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 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 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 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 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 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第一章综述一、现状概况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

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

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2.39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4、《西安市灞桥区分区规划2000-2010年》5、《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7、灞桥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四、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纺织城全面振兴。

西安地铁规划分析

西安地铁规划分析

地铁五号线分一、二两期建设。

五号线一期西起西郊和平工业园,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这条线路全长25.2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高架线1.1km,高架站1座。

五号线一期2015年底将全面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运营。

届时,乘客在五号线上将可一览雁鸣湖、浐河的风景。

五号线二期将向西延伸至渭河畔的交大创新港,线路全长20.1km,其中地下线为3.2km,其余均为高架线,共设车站13座,其中11座高架站。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 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西安地铁规划最新修编方案已将地铁八号线调整为环线,北沿凤城二路,东沿幸福路、万寿路,南走丈八东路一线,向北沿沣惠南路、唐延路一线,至大兴东路转向东,沿朱宏路向北止于凤城二路。

地铁环线可将城市各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快速分散客流,缓解换乘压力。

八号线周长近50公里,比二环还要大一圈,与北京地铁十号线相近。

这条环线将于“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Thank you!
总结四次规划
从西安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发展 路线为“单中心一双中心一一体化”。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由单核演化向多核演化发展;外部空间演化 由星状化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一轴”发展模 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 区域一体化。
规模及基本布局
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 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纽的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 确、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建立以地铁和普通公交为主、快速公交 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红牛组
城市演变图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西安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 空间布局模式。1952开始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 (1953--1972年)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 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 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 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西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城市建设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 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 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
主城区城市规模

西安半坡遗址保护利用与纺织城片区发展浅析

西安半坡遗址保护利用与纺织城片区发展浅析

西安半坡遗址保护利用与纺织城片区发展浅析2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3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本文对西安半坡遗址的保护利用现状、纺织城片区区域发展现状及半坡遗址与所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基于城市蔓延之下,遗址保护与地方经济相互抑制,通过博弈论、弹性规划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建设半坡文化遗址公园并与周边区域特色经济协同发展策略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半坡遗址;纺织城;区域发展;保护利用1研究背景西安半坡是西安市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产,于1953年被发现。

由于其规模巨大,保存也较为完整,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仰韶文化时期聚落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价值,1961年时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半坡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设立的专门机构--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我国在考古遗址基础上设立的博物馆。

半坡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数历史遗存得以保存、初步建立了相关的保护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取得了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遗产也成为西安城市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但是,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当前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刻,原有的保护工作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半坡遗产保护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对遗产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造成潜在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半坡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行探索,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区域发展协同方向提出一定的策略。

2半坡遗址与周边环境现状2.1保护现状半坡遗址经考古发掘的房址、窖穴、环壕、哨所建筑、陶窑、墓葬等均为原址原物,已原状展示的土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可移动文物成为原址实物的佐证;遗址真实性较好。

自开展考古工作至今,半坡博物馆范围内的遗址都进行了较好的保护,遗址延续性基本得到体现。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招聘公告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招聘公告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招聘公告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于2009年正式成⽴,是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建制,按照同级开发区模式管理运作,全⾯负责实施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作。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西康铁路,北⾄华清路,南⾄绕城⾼速浐河桥,规划总⽤地⾯积37平⽅公⾥。

为满⾜⼯作需要,进⼀步促进纺织城地区经济社会⼜好⼜快发展,现⾯向社会公开招聘⼯作⼈员,公告如下:⼀、招聘岗位及条件(⼯作经历和业绩特别优秀者,条件可适当放宽)建设及市政配套部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房屋管理办●房屋管理岗2名:35周岁以下,国民教育全⽇制本科(⼆本)以上学历,计算机、⼯民建、房屋管理类专业。

具有3年以上相关⼯作经验,有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和⼀定的基础⽂字处理能⼒,能够独⾃熟练操作计算机。

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管委会⾮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内勤⽂秘岗1名:35周岁以下,国民教育全⽇制本科(⼆本)以上学历,中⽂、经济、⾏政管理、企业管理类专业。

3年以上相关⼯作经验,具有扎实、丰富的办公室管理从业经验,较强的学习领悟能⼒,⼯作责任⼼和事业⼼强,⽂笔流畅优秀,熟悉电脑操作。

●宣传接待岗1名:35周岁以下,国民教育全⽇制本科(⼆本)以上学历,中⽂、经济、⾏政管理、企业管理类专业。

3年以上相关⼯作经验,熟悉党群宣传⼯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和⽂字表达能⼒,优秀的新闻敏感性和良好的策划活动能⼒,以及优秀的⼈际沟通能⼒、良好的外在⽓质。

财政所●会计1名:40周岁以下,国民教育全⽇制本科(⼆本)以上学历,财会类专业。

5年以上财会⼯作经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操作经验丰富,能熟练运⽤财务管理软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出纳1名:35周岁以下,国民教育全⽇制本科(⼆本)以上学历,财会类专业。

3年以上财会⼯作经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熟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操作经验丰富,熟悉现⾦收付、银⾏结算等业务,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

第二、对接外围交通 加强西安国际港务区主干路 与三环、绕城高速等快速路及其 他对外公路的联系,实现与外围 交通的对接。 规划新增高速公路联络线, 保留原有两座互通式立交。规划 控制范围内新增五座互通式立交, 规划控制范围外拟增两座互通式 立交,建立与西禹高速、西铜高 速、机场高速公路的快速对接。 第三、衔接区域功能 规划的快速路、主干路通过 城市快速连接线、绕城高速、三 环、草临路等与经开、浐灞、阎 良、未央、灞桥、临潼、高陵的 路网衔接,加强了与城市其它功 能区域的便捷联系。
三号线
一号线
第七、设置公交枢纽 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产 业特点及用地布局,在西安国 际港务区内规划长途客运站一 处,位于港务南路南侧、杏园 立交附近;规划设置公交枢纽 站点及公交保养场一处,位于 草临路以北;规划地铁车辆段 一处,位于草临路以北。
(三)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结构,凸
显东部新城形象
第一、确定功能布局 规划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 的规划理念,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 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港
新筑组团(西安国际港务区)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32.7平方千米以内。
西安城市未来将主要向 西南、东北以及向北跨过渭 河方向发展。西安国际港务 区处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轴 线之上。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合理选址
西安国际港务区选址位于主城区外缘。区域内地势平坦、建设条件良好,丰厚的文化积淀与良好的 生态环境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创造了良好的建设条件。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将对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 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
西安市规划局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 04
第一部分 前

西安纺织城

西安纺织城

西安纺织城工业区位分析及发展浅析摘要:本文是基于地理区位和工业区位分析的角度对纺织城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从而解答其发展中兴起以及衰落原因,并通过以前的分析对纺织城将来发展的方向做出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纬度风向原料供应交通运输条件销售范围生产模式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市场竞争力纺织城区位特点纺织城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作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工业发展基地之一,当时的西安东郊灞桥区一带地面宽广、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

不仅如此,该地区还西通市区,北邻发电厂,距陇海铁路仅3公里,纺织城区位优势:由于西安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一年多东北风和西南风而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东边,这使得在大体上不会使得火电厂的废气排放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生活稳定,电厂的设置提供了地理上基本的保证。

第2/6页厂区临近灞河浐河,使得污水的排放有了便利的渠道,并且厂址的选择是在河道的中下游地区,不会影响到西安市区的取水以及当时西安主要的取水地点并不在浐灞两条河流,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建厂的基本需求。

厂区附近就有大量的棉花供应,并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特点,国家计划在关中尤其是以西安为主的周边各县种植有大量的棉花以满足纺织厂的需求,并将山东,新疆等地区优质的的棉花运送到纺织城,这些都为建设棉纺织厂提供了原材料,也是建厂的必要条件。

该地区西邻市区,临近国道高速公路,并且政府建立了相当完备(在当时看来)的道路基础设施,这些无不使得纺织城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蓬勃发展。

纺织城区位劣势: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由于是计划经济,所以原料(棉花)有保证,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开放,山东、新疆地区的棉花供给变得不再稳定,而关中平原由于水热条件跟山东、新疆地区的差异,并不适合棉花的生长,再加上棉花市场价格比较底,相比于粮食蔬菜种植收入较低,慢慢退出了关中的种植业,本地原料的缺少,更是使得纺织城的境况雪上加霜,最终走下衰落。

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之后的这十年里,由于社会大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攀升,工厂的排污成为了重要问题,不但面对着需要建设对污水的处理措施,而且排放指标的体质建立也相应的限制了工厂的产量,原本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却由于排污量的限制使得成为了区位的劣势。

浅谈文化创意园区规划设计的前期策划——以西安纺织城振兴规划为例

浅谈文化创意园区规划设计的前期策划——以西安纺织城振兴规划为例

4问题思考
综 上所述 , 化创意 产业和纺 织城 目 文 前 的 现 状 的 结 合 还 是 可 以 找 到 合 理 的 契 合 点 , 要 靠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担 负 起 盘 活 整 个 但
纺 织城 社 区的 产 业 活 力 与 改 良当地 城 市 建 设 面貌 的 重 任 , 者对 此 , 持 有 保 留意 见 笔 是
1项 目背景
西 安 的 东 郊 纺 织城 , 郊 电工 城 , 西 曾经 是西安 的骄傲 , 曾为 共 和 国 的 基 础 建 设 作 出极 大 的 贡献 。 近 年 来 随 着 原 材 料 、 电 气 价 格 不 断 水 上涨 , 织 产 品 售价 持 续 低 迷 ; 上 国 家 的 纺 加 宏观 调 控 政 策 利 率 上调 , 响 银 行 对 纺 织 影 业 贷 款 紧 缩 。 民 币 升 值 、 口退 税 率 下 人 出 调 , 纺 织 品 出 口形势 日趋 严 峻 。 对 不 断 使 面 增 长 的 国 内外 需 求 , 织 产 业 一 直 保 持 着 纺 较快的增长速度 , 其 像国内江苏 、 江 、 尤 浙 山东 纺 织 产 业 突 飞 猛进 。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 在 作 为 国 内 最 大 的 纺 织 基 地 , 安 纺 织 城 来 西 说 , 疑是内外堪忧 。 之 , 无 加 由于 产 业 群 的 过 于 集 中 , 本 是 优势 的厂 区社 会 化 , 在 原 现 成 了 厚 重 的 包 袱 , 这 种 相 对 封 闭 的 环 境 在 下 , 会 、 济 、 化 的 发 展 仿 佛 也 和 纺 织 社 经 文 业 一 样 滞 留 在 了过 去 。 在 这 样 的 一 个 背 景 下 , 安 纺 织 城 的 西 振 兴 规 划 提 到 了 西 安 发 展 战 略 的 日程 上 。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活力缺失问题调查分析研究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活力缺失问题调查分析研究

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活力缺失问题调查分析研究作者:傅雨濛来源:《大观》2016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许多老的工业建筑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了其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利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着重分析艺术区缺乏活力的原因,为半坡艺术区重新创造活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半坡国际艺术区;艺术态势;活力;原因西安半坡艺术区作为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改造建成的艺术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历史、社会、学术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总占地187亩,共分为A、B、C、D 区,入驻艺术家60余人,艺术机构十余家。

涉及油画、雕塑、摄影、设计、国画、陶艺等艺术领域。

如此好的艺术态势,但该艺术区建成多年来,仍处于缺乏活力的状态。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一、半坡国际艺术区现状调查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西安东郊纺织城,地处西安市纺织城振兴规划核心区内,建筑主体本身是于1961年建成的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址。

西安纺织城工业遗址改造从2007年6月首届西安当代艺术文献展开始,由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前纺织城概念,现过渡为由活动展览、政府调研、成长教育等多项文化介入的生态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

2012年始,陕西经邦文化与灞桥区政府联手开发了半坡国际艺术区,项目总投资一亿五千万元人民币,旨在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脉、当代艺术、文化产业、建筑空间、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艺术园区,使之成为西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基地。

(一)区域位置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位于西安城东,隶属灞桥区,北部为浐灞生态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东邻灞桥区东部工业走廊,南侧为生态风景区,周边多为生产型企业及其配套生活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与城市整体市政系统相脱离,建筑设施老化程度较高,交通相对显得闭塞。

(二)区域划分半坡国际艺术区总体规划为13个区位,包括核心厂房艺术保护区、艺术区厂房配套设施、前区艺术广场、游客服务中心、艺术家会所、特色酒店、艺术街区、地面停车区等。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

远期: 2013—2020年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定位为:是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地,是体现新亚欧大陆桥 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是率先实现西部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城市综 合新区。
( 二 ) 疏导对内对外综合交 通,加强城市交通衔接 第一、 第一、加强航空联系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日常 航空运输由咸阳国际机场承 担,应急物流运输由窑村机 场承担。 规划在铁路北环线以北, 新增一条高速公路联络线, 实现西安国际港务区与西安 咸阳机场的快速连接;区域 内规划红线宽度60至120米 的主干路,同时建立与窑村 机场的便捷联系。
(六)是体现新亚欧大陆 桥中心城市地位, 桥中心城市地位 , 适应世界 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可以强化西安作为新亚 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 市的作用, 市的作用 , 是西安城市价值 充分兑现的重要载体。 充分兑现的重要载体。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重大决策的科学论证和 技术支撑 第一、 第一、西安具有优越的 区位和发达的交通通信条件
(三)是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 是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 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 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 、 四大产 业基地, 业基地 , 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 需求。 需求。 与西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 设区域呼应,共同促进西安 、 咸 设区域呼应 , 共同促进西安、 阳两市的经济发展。 阳两市的经济发展 。 对于大西安 都市圈建设, 都市圈建设 , 实现关中城市群崛 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 起 , 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 、 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 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 、 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格局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一、引言西安纺织城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对于促进本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安纺织城的发展水平,本文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促进纺织城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分析1. 当前纺织市场状况通过对纺织市场的调研发现,西安纺织城目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的品质和款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给传统纺织市场带来了冲击。

2. 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未来几年纺织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消费者对环保纺织品的需求将增加;- 个性化定征服装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 电子商务将成为纺织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

三、发展目标基于市场分析,制定以下发展目标:1.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纺织城内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

2. 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纺织城内各类产品的比例,增加环保纺织品和个性化定征服装的供应。

3. 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线上销售平台,与线下实体店形成互补,提升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四、发展策略1. 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纺织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产品创新:加大对环保纺织品和个性化定征服装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满足市场需求。

3. 品牌建设:加强纺织城的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4. 电子商务拓展: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

5. 产业链拓展:与相关产业链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互利共赢。

五、实施计划1. 技术升级计划:投资一定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培训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计划时间为2022年至2023年。

2. 产品创新计划:成立研发团队,加大对环保纺织品和个性化定征服装的研发力度,估计2022年下半年推出新产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03•【字号】市政发[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政发〔2010〕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产业布局是产业形态和产业空间组织的统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县域产业布局基础近年来,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13个区县依据各自发展优势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各区县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成为扶植重点产业和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百强县(市)和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

区域分工不够清晰,园区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优势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布局缺乏统筹规划。

只有站在全市高度,合理调配资源,避免项目重复和内部竞争,才能实现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二、优化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遵循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规律,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全面优化产业布局。

以各区县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为基点,突出整合、集聚和提升效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产业平台建设和项目带动为抓手,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以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为手段,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放型产业格局;以壮大民营经济为动力,实行全民创业,确保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向社区的老工业区更新的探索——以西安市纺织城地区为例

面向社区的老工业区更新的探索——以西安市纺织城地区为例

面向社区的老工业区更新的探索——以西安市纺织城地区为例孟鑫摘要:人类漫长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城市近现代文明记忆的工业遗产便是其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然而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我国大量工业区出现衰败,出现老工业区住区日益破败,大量原住民不断外迁,人才无法实现集聚,工业区丧失原有的活力等问题。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常态下,如何进行老工业区更新成为转型期的重要课题。

工业区更新的困境不仅仅是产业的缺失和遗产破坏,更是工业社区团体的集体复兴。

因此本文以西安纺织城地区为例,以期通过社区化的角度,从工业遗产的社区化和社区更新两部分,探讨老工业区整体更新的策略。

关键词:工业遗产社区更新空间重构无障碍设施1背景人类漫长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承载城市近现代文明记忆的工业遗产更别具特色,相比人们对其他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业遗产成为市场经济下城市发展的“累赘”,不被人们普遍重视。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只有近百年甚至几十年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古城古街一样,我们正在迅速毁掉工业时代留在中华大地上的遗产。

随着20世纪60年代国际保护工业遗产运动的开始,人们逐渐发现近在咫尺的工业遗产的价值,而工业遗产保护的内涵也不短扩展至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因此,老工业区的整体更新和改造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存非常丰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导向,建立了大量工业基地。

而西安是我国“一五”期间布局的4个棉纺织基地之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棉纺织基地。

其工业遗存也相当丰富,而现代工业遗存集中成片的西安纺织城地区是西安工业遗存较为典型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上企业自身体制的原因,西安纺织城地区大多数企业陷入困境,随之而来的区域问题日益凸显。

而现行许多工业区改造较多的注重工业遗存的物质价值而忽略了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因此,面对日益衰退的工业企业及其配套住区和设施,如何在结构性转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中保护好工业遗存,同时找回失落的老工业区住区文化便成为新常态下老工业区更新的核心。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西部沣滈新区主要包括高新 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区、六村堡 组团、汉长安城遗址、阿房宫遗 址、昆明池及其周边区域、长安 产业聚集区等。
依托周、秦、汉文化资源及 沣河、汉昆明池等生态资源,建 设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高新 产业、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 西部新区,以生态建设带动相关 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贸、居 住等产业的发展,推进西咸一体 化进程,从而带动西部区域的经 济发展。
3、通过规划控制,提高城市土地利 用率。
西安市政府
二、总体发展思路
保护山塬河湖,凸现生态文明; 塑造城市特色,复兴长安盛世; 打造四大新区,壮大板块经济; 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
西安市政府
三、区域发展重点
(一)东部浐灞新区
由浐灞生态区、纺织城地 区、国际港务区组成。
1、浐灞生态区:是西安以 综合现代商贸、会展、休闲度 假产业的为主生态型滨水新区。 集中建设区89平方公里。浐、 灞河综合环境治理已初具规模, 今后将将重点建设欧亚国际贸 易区、浐灞金融商务区、世界 园艺博览园、欧亚论坛及生态 环保节能社区、浐灞河生态湿 地、广运潭等项目,建设大型 居住社区和休闲度假区拉动整 个区域发展。
电子工业园
商务发展带
西安市政府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0
东部浐灞新区近期共需新 增建设用地7.8平方公里(其中 主城区范围内5.8平方公里), 中 期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17.4 平 方 公 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14平方 公里),远期新增建设用地9.7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 7.7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图
西安市政府
(二)西部沣滈新区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 2020年》02
一、发展战略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棉纺织产业技术改造诌议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棉纺织产业技术改造诌议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报告数据 , 0 2 7年底 国 0 内棉纺纱锭已突破 l 亿锭, 棉纺织行业的纱、 布产量在 持续增加 , 但棉纺织产品档次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 变, 绝大多数新上项 目 仍在生产大路货 和常规产品, 形
成 了 国内棉 纺织市 场 中低 档产 品过度 竞争 的格 局 。在 原料 、 能源价 格持续 走 高 , 工 成本 不 断 增 加 , 口退 用 出 税一 降再 降 , 民币大 幅升值 等 增 本 减利 因素 的影 响 人
2 1 技术 现状 .
纺织城 地 区 4户 棉 纺 织 企 业 全 部 建 成 于 上 世 纪
231 把 提高 劳动生产 率作 为技术 改造 的重 点 目标 .. 随着 中 国经 济的发 展 , 收 入水平 的提 高 , 们 职工 我 的劳 动用 工 成本 在世 界 棉 纺 织 产业 中 已 高 于 巴 基 斯
城 现有棉 纺织 企业 5户 , 中 四户棉 纺织产 业 , 户 印 其 一
下, 棉纺织企业的毛利率大幅下滑。面对 国内棉纺织 行业的现状 ,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 : 加快产 品结构调整 , 转变棉纺织经济发展方式 , 推进棉纺织产业 的技术进 步和产业升级将是必然趋势 , 国内棉纺织产业 将由东
原因。 2 2 市 场环境 .
措施振兴纺织城地区经济发展 ” 的决定 。加快纺织城 地区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重振纺织城地 区棉纺织产业 的昔 日 雄风 , 是纺织城地区棉纺织产业面临的考验和
难 得 的发展 机遇 , 以下 就 纺织 城 地 区棉 纺 织 产业 的技 术 改造谈 点 个人看 法 , 以期抛 砖引玉 。
部沿海 地 区向 中西 部地 区逐 步转 移 , 目前 已呈 现转 移
染厂( 已全面停产 l 年 ) O 。纺织城现有纺纱锭 4 . 万 99 锭, 织机 86 32台, 中无梭织机 1 8台, 其 7 9 生产能力 占 全 省棉 纺织 行业 的 2 .9 。 16 %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10.17•【字号】市建发[2012]202号•【施行日期】2012.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市建发[2012]202号)各区、县建设、财政、住房保障局,五区一港两基地、纺织城发展办、大兴新区规划建设、财政、住房保障局,各建设(开发)、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及物业管理单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转变建设行业发展方式,根据省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陕财办建〔2012〕23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市绿色建筑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转型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发展低碳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迫切需要。

全市建设、财政、房管及建设领域各主体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以提高建筑质量和品质、营造舒适宜居环境为出发点,以新建单体建筑推广和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着力点,高度认识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为共同推动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更新时间:2011-11-15 来源:分享到: 1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

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

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

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近期工作思路按照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以旧城更新改造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企业改制与厂区搬迁同步,产业发展与职工安置并举,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启动水、电、气、暖、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纺织、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宜居新区、纺织新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充分就业。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32个项目简介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186.1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46.97亿元。

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5.35 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7.5亿元。

4月份以后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7.11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2.56亿元;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75.94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拟于4月份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57.7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26.91亿元。

项目建设情况如下: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9个1、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骨干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市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将建设灞河东路园区段、兴业一路、滨兴三路等三条道路,总长9120米,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

2、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承接工业园标准厂房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企业外迁承接工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188287.84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3.4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3、灞桥区纺织城地区开发建设公司综合楼项目该项目位于纺北路南侧,将建设一座20层框架综合楼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9250平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

4、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灞河路项目该项目按市政道路标准,包括建设灞河西路和灞河东路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6800万元。

5、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该项目包括东月路(西段)项目及半引路改造项目。

项目总投资825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800万元。

6、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大道项目、灞桥大道供气项目、灞科路项目、客运站北路等4个项目。

7、纺织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该项目包括东月路东延伸和半引路南延伸改造2个项目。

其中东月路东延伸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4000米,宽30米;半引路南延伸改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沥青路面,全长1050米,宽25米。

8、纺织城站地铁北路项目该项目位于香王村以北,全长1500米,总投资2630万元。

9、纺织承接工业园区洪庆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洪庆街道,将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计划投资1亿元。

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1、半坡博物馆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及半坡人家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7049.3万元,今年计划投资48380.6万元。

拆除建筑物面积138991.58平方米,并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开工建设安置小区157390平方米。

2、高科房产绿水东城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西,西临高速以南,占地面积520亩,总投资18亿元。

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建筑50万平方米。

3、新寺什字商圈及安置小区综合改造项目该项目包括地铁一号线四站(长乐坡、浐河东、半坡、纺织城站)及纺织城停车场建设、地铁一号线纺织城站与灞桥停车场连接线周边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等3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5亿元。

4、灞桥区总部经济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西临快速干道东侧,公园西路南侧。

占地120亩,主要建设企业商务中心、一厅式办公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

5、纺织城贝斯特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433亩,总投资约4.1亿元,建设面积约11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450万吨。

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进行信息大楼、1号仓库建设。

6、浐灞新城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该项目占地372.911亩,将建设经济适用房68万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15亿元。

7、西安公路主枢纽纺织城客运站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核心区北侧,占地172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项目总投资2.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8、普华房产灞水·丹堤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左岸柴马村。

项目占地294亩,由新大地普华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计划一期建设住宅面积约9万平方米。

总投资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亿元。

9、纺织城堡子村商圈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东路、纺西街,纺建路、纺北路、电厂东路交叉区域,规划用地490亩,进行商业综合开发。

项目总投资25亿元。

10、新大地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河滨席安路,占地153亩,进行房地产开发。

项目总投资2.4亿元,目前正做开工准备。

11、纺织城商贸综合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340.5亩,进行商贸综合楼建设。

项目总投资4.3亿元,今年将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2、大明宫灞桥购物广场项目该项目位于长乐路与东三环交汇处,占地146亩,建设面积为58万平方米的商业卖场,项目总投资18亿元。

13、东大石油灞桥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项目占地200亩,进行企业总部办公场所建设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

14、高科房产河东岸项目该项目位于红旗街道,占地1000亩,总投资15亿元。

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

15、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城中村改建项目该项目将对红旗街道五星村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总投资5亿元。

年内将完成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

16、灞桥区教师村二期工程该项目位于席王街道,占地130亩,进行教师村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

目前前期评估已完成,年内将完成土地征用和拆迁赔付工作。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机构设置基本到位●事权划分基本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实施●融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规划编制有序进行●救济解困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1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271人、“4050”人员再就业3000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08万元、临时救助金106.6万元,为唐华集团破产涉及下岗失业人员9000余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

生态建设类项目4个1、灞桥滨河生态公园项目该项目包括灞桥公园东路、灞桥公园西路、灞河3号橡胶坝、灞河景观人行桥、公园景观工程建设等5个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6.2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7亿元。

2、浐河东岸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咸宁路浐河桥至绕城高速浐河桥段,长约4600米。

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对该段浐河进行河堤填筑,河堤衬砌,河滨路建设,绿化建设,拦沙坝与橡胶坝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启动该段河堤治理。

3、新寺商圈改造及集中安置小区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桥大道以东,席安路南北两侧区域。

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计划2009年—2012年分五期建设约56万平方米的村庄集中安置小区。

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

4、灞桥滨河生态公园4号橡胶坝项目该项目位于灞河战备桥上游150米处,进行长411米,高3米橡胶坝建设。

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年内将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民生类项目3个1、纺织城街景整治项目该项目包括纺南路、纺北路、纺正街北段、纺西街等4条道路街景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9375万元。

2、纺织城地区教育资源整合项目(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纺织城地区,现西安市五环中学、西安市六棉学校、西安市四棉中学、灞桥区四棉小学、西安市三棉学校等五校内。

将改造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公寓楼、体育馆、食堂等建筑物,建筑总面积为33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678万元,今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

3、纺织城配水加压站项目该项目位于西蓝路北侧,灞桥大道以西。

占地37.7亩,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日供水6万吨的配水厂、蓄水池、加压泵房、加渌设备及办公用房。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分区规划第一章综述一、现状概况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侧,灞桥区西部,浐灞生态区核心区以南,白鹿塬坡底。

是灞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纺织城核心区面积约5.3km2,拥有陕西唐华一印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华三、四、五、六厂等六家纺织企业以及红旗水泥厂和延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区内现有人口16万,其中规划内村民约3.2万;纺织企业职工人数约为5万(在职职工2.8万人,现在岗1.8万人)。

目前除四棉,五环两家企业正常经营外,其他企业均面临政策性破产局面。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分区规划范围: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南侧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北依华清路,南抵绕城高速浐河桥,规划总用地面积3 2.39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以纺北路、半坡路、咸宁路东延伸路、纺织城东侧建成区界限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次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远期为2013年-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