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公开课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公开课(课堂PPT)
1
一.单细胞生物
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 个细胞内完成,这样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 物。
我们学了哪些单细胞生物?
2
衣藻的结构
洋葱表 皮细胞
衣藻图
3
仔细观察 :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它们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草履虫的结构
伸缩泡
小核 大核 口沟
食物泡 纤毛
5
观察:
观察它的结构。它体内有叶绿体吗?
心 动。平滑肌和心肌不受人 肌 的意志支配
33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结构特点:
由神经细胞组成
分布特点:
脑、脊髓和神经中
主要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 导兴奋的作用
34
结缔组织
血细胞
结构特点: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 多,形态多样
分布特点:
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
主要功能:
运输、支持等
35
思考:阅读68页的图后填写各部分名称,其中 3~6要求写组织名称。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结构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
分布特点: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体内各种官腔内表面
主要功能:
主要是保护,还有分泌和 吸收物质的功能
32
肌肉组织
平 滑
结构特点:肌细胞组成
肌 分布特点:
四肢、躯体(骨骼肌), 骨 心脏(心肌),胃壁、肠 骼 壁(平滑肌) 肌
主要功能:
进行收缩、舒张,产生运
19
大型真菌:多种多样的食用菌
金针菇
香菇
灵芝
冬虫夏草 木耳
20
四.微生物
细菌和部分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 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优质课件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七年级生物课本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单细胞生物》中,深入学习单细胞生物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
详细内容涉及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单细胞生物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单细胞生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生理盐水、酵母菌、草履虫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单细胞生物图像,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单细胞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活习性。
(2)详细讲解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
(3)分析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发显微镜和载玻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2)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单细胞生物特点,加深对课堂内容理解。
4. 例题讲解:以草履虫为例,讲解其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对单细胞生物认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酵母菌、草履虫结构图。
(2)回答问题: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单细胞生物定义、分类及生活习性。
2.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
3.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单细胞生物定义、分类及生活习性。
(2)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2. 答案:(1)单细胞生物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它们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淡水、海水、泥土等。
(2)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环境质量;作为饵料,维持水生生态平衡等。
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生物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4.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1.1 校长致辞1.2 生物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1.3 教师代表发言2. 课堂教学展示2.1 第一节课:由我校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2.1.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1.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1.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1.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2.2 第二节课:由我校另一位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动物的运动系统》。
2.2.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2.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2.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2.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3. 教学研讨3.1 教师对展示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分享教学经验。
3.2 参会教师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3.3 生物教研组长总结发言,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4. 闭幕式4.1 教师代表发言4.2 生物教研组长宣布活动结束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提前备课,准备好相关材料。
2.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需注重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
3. 参会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
4. 活动期间,保持会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1页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程 第2页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原因对生物影响 基础上 进行,本节课与绪论中生命第六个基本特性相相应, 是对其详细阐述 ,是对初、高中生物生物教材中生物适应环 境事例和生物进化学说以及遗传和变异总结和提升。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5页程
四、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识 引入新课
→
创设情景 探求新知
→
归纳比较 提升结识
↓
欣赏与练习 巩固新知
师生小结
←
←
深化新知
情景创设 探求新知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6页程
复习提问: (1)生命基本特性中与环境相关特性是哪一个?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关键内容是什么? (3)生物受环境中哪些原因影响?
预警自 黄蜂
第15页
竹节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环境吗?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第16页
第17页
பைடு நூலகம் §2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一、适应普遍性:
1、植物对环境适应 2、动物对环境适应 3、生物外形适应特性举例
二、适应相对性: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1、适应 不适应
2、原因:环境多变,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谢谢各位!
.12.02
第27页
鲜艳斑纹多么显眼哪! 这莫非能阐明它们对
环境适应么?
第13页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第14页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比较
概念 保护色 体色与环
境色彩相 同
拟 态 形状色泽 斑与生物 非生物相 同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教案针对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层次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3.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生物的层次结构。
3.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层次结构的理解和整合。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实例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What is biology?”或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等。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索欲望,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生物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生物的定义(指所有能够进行代谢反应并具有遗传信息传递能力的有机体)以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
Step 3 生物的层次结构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生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各个层次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组织的。
Step 4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如生命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使用实例或生物分类表来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巨大变化,进而让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意义和挑战。
Step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可以提问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评价:1. 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
《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单细胞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意义;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意义,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难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单细胞生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实验器材、显微镜、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单细胞生物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单细胞生物的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2.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4.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二、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考记忆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对对号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猜猜看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2、视觉的形成探究:(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学生汇报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2、怎样矫正3、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要”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四、寄语学生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初中生物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生物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学科特点;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常见生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物学概述1. 学习内容: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2. 教学方法:讲解概念,绘制生物学发展历程图;3. 学习要点:了解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课:生物的分类1. 学习内容: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方法,常用分类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示范分类法的应用,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3. 学习要点:理解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法的应用。
第三课:植物的基本结构1. 学习内容: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2. 教学方法:展示植物剖面图,进行结构解读;3. 学习要点:掌握植物组织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第四课:动物的基本特征1. 学习内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教学方法:介绍动物的各类基本特征;3. 学习要点:理解动物的特征对于分类的重要性。
第五课:人体结构与功能1. 学习内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教学方法:讲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学习要点:认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增强对人体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听课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鼓励进步;2.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3.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4. 学习反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感受和困惑。
生物教师公开课幽默感言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节生物公开课,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展示自我、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
在这里,我要用幽默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笑和启发。
一、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物这门学科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蕴藏着无数生命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宝库的神秘面纱,看看里面的宝藏究竟是什么。
二、幽默导入1. 生物界的“奇葩”现象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界有哪些奇葩现象吗?比如,有一种鱼叫“吸血鱼”,它会吸食其他鱼的血液;还有一种植物叫“含羞草”,只要你用手轻轻触摸它,它就会自动合拢叶片。
这些现象是不是让你觉得生物界充满了神奇和趣味呢?2. 生物界的“奇葩”动物在生物界,还有一些动物堪称“奇葩”。
比如,章鱼有八条腿,可它却能在水下灵活自如地游泳;章鱼还能喷射墨汁,迷惑敌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章鱼为什么要喷射墨汁吗?其实,它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的逃跑机会更大。
三、课堂互动1. 生物界的“奇葩”植物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奇葩”的吗?比如,有一种植物叫“食人花”,它能够分泌出一种液体,吸引昆虫,然后将其消化掉。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植物残忍吗?其实,它只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种方式。
2. 生物界的“奇葩”现象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物界的“奇葩”现象呢?比如,有一种鸟叫“信天翁”,它能在空中翱翔数月,不吃不喝。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鸟是不是很厉害呢?四、教学感悟1. 激发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幽默、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爱上生物,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探索。
2. 注重实践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魅力。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让学生亲眼目睹各种生物。
3. 传授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引言:高中生物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以高中生物教案为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提供一些有关高中生物教学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认识生命: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组成和活动。
3.了解生物的进化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分类方法。
4.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基因遗传和变异规律。
5.掌握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代谢过程。
6.掌握生物的生态与环境: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2. 生物的结构和特征:介绍生物的组成与结构,分析生物的特征和区分不同生物的依据。
3. 生物的进化和遗传:探索生物的进化历程,讲解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的规律和变异的原因。
4. 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代谢:介绍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讲解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了解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5. 生物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探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配合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呈现生物的结构和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教学: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际实验来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3. 讨论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通过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听资料:利用科学影片、纪录片等视听资料,扩大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了解范围。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等表现情况,包括参与度、思考深度、语言表达等方面。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逐字稿
初中生物教案逐字稿第一节: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主要细胞结构的功能。
3.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功能活动的基础。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功能活动的基础。
2. 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功能。
教学准备:课件、细胞模型、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充气球,并询问学生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气球”。
教师再问学生,一个气球由什么构成,这些构成气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由皮肤、气体等构成,基本单位是分子”。
二、呈现(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由什么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由细胞构成,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
2. 教师呈现细胞模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并询问学生细胞模型的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3.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结构图,介绍它们的功能。
三、讲解(约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四、实践(约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相关特点。
2.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五、总结(约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六、拓展(约10分钟)教师通过相关细胞学原理讲解,拓展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如细胞的形态多样性、细胞分化等。
七、作业布置(约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届高中生物精品生态因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能力、思维、办法
【例4】有一个牧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制止取食
这种牧草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物质,其结果使幼虫快速变态为
成虫。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自然选择 B 定向变异 C 种内互助 D 种间斗争
答案:D
【解析】这种牧草产生制止昆虫分泌保幼激素物质,使昆虫快速蜕 皮化蛹成虫,从而减轻了昆虫幼虫(以牧草为食)危害,这是牧草与 昆虫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进化而形成一个适应。这种现象应属于 生存斗争中种间斗争。
答案:生态学、生物原因和非生物原因、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 各种生态原因、生物与环境、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第21页
能力、思维、办法
【例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数量改
变。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共生
答案:B
B 共生、捕食、竞争
C 捕食、共生、竞争
D 捕食、竞争、共生
【解析】依据生物之间关系情况(共生是两种生物数量改变一致;捕 食是两种生物在一定期间内一个增多(减少),另一个亦伴随增多(减 少);竞争是两种生物开始时都增多,一段时间后一个数量增多,另 一个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我们能够做出判断。
第22页
能力、思维、办法
【例2】分析内蒙古草原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
假如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
生物数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第13页
要点、疑点、难点
4 生物对环境适应
适应普遍性
适应普遍性
生物体都能以不同方式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上适应 表现 生理特性上适应
长期自然选择结果
特点
行为生态上适应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干生存
生物氧化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三、高能化合物
定义: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0.9kJ/mol(5千卡 /mol) 以上自由能旳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G’< -20.9 kJ / mol 以:“~”表达
高能基团旳传递
高能磷酸键
• 多种高能化合物旳△Go`有高下之分
ATP酶复合体
• 线粒体内膜表面有一层规则地间隔排列着旳球状颗 粒,称为ATP酶复合体,是ATP合成旳场合。
• 构造: 头部:ATP合酶(偶联因子F1)
柄基部底:部棒:状疏水PrP,r对,寡与霉内素膜敏连感接(OSCP)(FO)
线粒体偶联因子F1-F0 F1-F0-ATPase复合物 ATP合酶
化学渗透假说旳要点是:
• 氧链化传磷递酸到化分—子— 氧电形子成从水N,A同D步H偶或联FAADDHP2磷经酸电化子生传成递 ATP旳过程。
•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 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经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 直接偶联ATP旳形成过程。
OH C O ⑩产能
CO P
CH2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OH CO CO
一、线粒体
• 真核细胞内旳线粒体是生物氧化旳 主要场合;
线粒体分为外膜和内膜,之间为膜间 空隙
外膜:光滑
内膜:有许多向内折叠旳突起, 称嵴
基质:存在内膜以内,胶体, 含 50% 以上蛋白质(酶)
线粒体基质: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 化、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等有关 旳酶
内膜与嵴:脱氢酶、电子传递体系、 偶联磷酸化旳酶类
aa3 Cu
复合物I NADH脱氢酶
复合物III 细胞色素b、C1复合体
七年级苏教版生物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苏教版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认识生物的组成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
3.掌握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4.了解生物的繁殖方式和进化过程。
5.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物的重要性1.生物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第二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认识细胞的主要功能,如兴奋传导和物质运输。
第三课:组织和器官1.认识不同类型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等。
2.了解不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课: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1.掌握生物的共同特点,如生物体的组成、生命活动和遗传等。
2.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如种类、属类和纲类等。
第五课:生物的繁殖方式1.认识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了解不同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特点和方法。
第六课:生物的进化过程1.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包括物种的形成和变异。
2.掌握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1.生物的重要性及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细胞膜和细胞核。
3.了解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重要性和特点。
2.以细胞和组织为例,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
4.进行生物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课堂问题的解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生物重要性、细胞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细胞观察和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课堂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素材:细胞模型、组织切片图片、实物标本等3.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草叶片等七、教学总结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将对生物的重要性和生命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的生物优质公开课教案
高一的生物优质公开课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构建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下亲身体验教学内容,进而准确地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的生物优质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的生物优质公开课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能力方面: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比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⑴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⑴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⑴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讲授】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2、实验步骤及现象3、讨论⑴——⑴见教材P79。
⑴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⑴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4、实验结论5、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⑴在做该实验时让学生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⑴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⑴进行实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生物公开课教案
生物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生物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解释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将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3. 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解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物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
3.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的比较和描述。
2.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解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示例图片或模型。
3. 生态系统的示意图或实地考察的安排。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生物的定义和特征有什么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探究: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解释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遗传信息和能够进行代谢等。
2. 给学生展示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示例图片或模型,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原则和组织结构的多样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拓展: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解释生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2. 安排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调查。
鼓励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理解的要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生物分类和组织结构的小结,包括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学生进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态系统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一篇报告。
高中生物微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范例
高中生物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2. 了解细胞的组成与特点;3. 掌握细胞的运动方式;4. 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5. 了解细胞的遗传与变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运动方式;2.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过程和遗传与变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实验器材、教材、黑板白板等;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生物教材。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细胞结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
Step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5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功能和作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Step 3:细胞的组成与特点(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展示显微镜下细胞的观察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细胞的组成和特点,如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等。
Step 4:细胞的运动方式(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细胞的运动方式,包括自由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等,让学生理解细胞的运动方式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重要性。
Step 5:细胞的分裂过程(25分钟)通过PPT课件结合细胞分裂的模型进行讲解,详细介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细胞的分裂方式和重要性。
Step 6:细胞的遗传与变异(15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细胞的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细胞遗传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意义,并对细胞变异的原因进行简要说明。
五、教学方式:1. 讲授教学:通过PPT课件、黑板白板等方式进行知识讲授;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器材展示细胞观察结果,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3.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观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程度进行评价;2. 学生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D.使侵入人体的病菌中毒而死
3、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 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4、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4.说出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2.理解并掌握免疫3个功能
一.情景导入
你知道家养的狗等宠物都要定期打 预防针吗?预防的是什么病?这和
人的健康有关系吗?
二、探究学习——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5分钟)
1.说出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的组成和功能
1.疫苗 2.计划免疫及意义
探究四:艾滋病
思考问题(3分钟) 1.艾滋病的发病原因 2.艾滋病传播途径
当堂检测
1.人体保卫自身不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 )
A.肌肉和骨骼
B.皮肤和粘膜
C.表皮和真皮
D.皮肤和肌肉
2.溶菌酶可以杀灭细菌,它的作用机理是( )
A.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病菌溶解
B.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人教版 第八单元 ຫໍສະໝຸດ 康地生活学习目标1.根据资料分析,说出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 成和功能,并能根据人体防御的具体实例判断是 哪几道防线在起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理。 3.描述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特异 性免疫的防御机理。
阅读79页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 什么功能? 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组织中分布有吞噬 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为 什么?
1.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
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2.免疫力下降或皮肤受损伤时
吞噬细胞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液、 淋巴液、胸腺、淋巴结以及脾脏 等器官中。 3.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 抗体
探究二:免疫的功能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3分钟)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探究三:计划免疫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3分钟)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抗体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C.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物质 D.抗体可长时间存留在体内
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手 足口病,请分析原因.
2. 吃同样的鱼、虾,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 现全身发痒、起包等过敏症状。这是为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85页习题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