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程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7f36e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程根据您所提供的题目"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程",我将按照工程勘察报告的格式进行撰写。
下面是文章的正文: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程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
项目旨在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勘察,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一、地质灾害勘察1. 地质概况根据勘察数据,本工程区位于XX岩层,土层以及砂岩层为主要构成。
地质构造复杂,受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
2.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情况在本工程区域,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等。
根据地质灾害勘察结果,灾害点主要分布在XX山脚下以及XX河岸附近。
3. 地质灾害原因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过度开采、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等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防治措施1.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灾害勘察结果,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固地基、设置防护墙、加装排水系统等。
2. 灾害监测为了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工程应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包括地质灾害预警器、位移监测仪等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应急响应。
3. 灾害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工程应制定相应的灾害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疏散路线、救援队伍、物资调配等内容,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灾害损失的最小化。
三、费用预算与工期安排根据勘察结果得出的防治措施,我们估计本次工程的费用约为XX 万元,并计划工期为XX个月。
具体费用和工期将根据后续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结论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勘察,我们详细了解了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和灾害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 (一)
![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a2607f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f.png)
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 (一)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的编制。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的相关课件。
一、课件内容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介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方法和勘查步骤。
勘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勘查步骤包括预备阶段、现场勘查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等。
2. 勘查资料的处理:介绍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和管理方式。
勘查资料的处理包括采集、整理、分析、绘制和存储等,管理方式包括数字化管理和纸质档案管理等。
3. 勘查报告的编制:介绍勘查报告的编制标准和要求。
勘查报告的编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包括格式、内容、结构等。
二、课件设计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课件要设计的目标是面向哪些受众,需要涉及哪些知识点,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2. 内容有序、分明:课件需要按照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的步骤和方法,有序地组织内容,并采用图表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3. 问题导向:课件设计应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勘查中的常见问题,加深学习者对勘查报告编制的理解和应用。
4. 实用性强:课件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用需求,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让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工作。
三、教学方法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适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操作练习、现场实习等。
1. 讲授: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述,系统地介绍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课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习者了解实际发生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制定,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课件通过提出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入思考,并互相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29205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e.png)
DZ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
及资料要求
一、报告编制格式:
1.封面: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基本信息。
2.摘要:对项目目标、方法、结果、结论及建议进行简要概述。
4.引言:介绍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范围和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程勘查方法和设计原则等。
6.现状分析:对陕西省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灾害类型、
分布特点、规模等。
7.风险评估:根据现状分析结果,评估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的风险程度。
8.工程勘查:对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地质勘查、灾害学调查、工程勘探等。
9.技术方案:提出具体的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用等。
10.预算与工期:根据技术方案,估算工程投资和工程周期。
11.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13.附录:包括详细的数据、图纸、照片等资料。
二、资料要求:
1.包括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如历史灾情、灾害点分布、灾害损失等。
2.包括陕西省地质环境的基础数据,如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岩性分布等。
3.包括陕西省地质灾害的现状数据,如灾害点的空间分布、规模、频率等。
4.包括陕西省既往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相关资料,如施工方案、效果评估等。
5.其他相关资料,如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等。
以上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的基本内容,编制报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8265ae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3.png)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第一篇: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
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
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
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
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第二篇: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检查报告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检查报告阿克陶卡兰古铅锌矿尾矿库工程地质详勘年月日完成,并在建筑基础施工于年月日基槽检验,并签署地基验槽合格的意见。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4b9c50d7cd184254b3535b4.png)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勘查报告编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9c4b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2.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勘查报告编制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准确而详尽的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勘查报告的编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编制的要点。
一、引言部分在勘查报告的引言部分,需要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项目的背景、目的和范围。
对于勘查的背景,应该包括所在地区的概况、地理环境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等重要信息。
勘查目的主要是明确为何进行此次勘查工作,而范围是对勘查的具体区域、内容和时间范围进行说明。
二、勘查方法在勘查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使用的勘查方法和技术。
1.野外调查:泥石流灾害的勘查工作首先要进行野外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泥石流沟谷的形态特征、滑坡体的状况以及泥石流岩土材料的类型等。
对于泥石流路径和冲积区的流态特征以及冲积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描述。
2.室内实验:勘查报告还应该对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说明。
各种室内实验的结果和数据都必须在报告中有所呈现,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三、勘查结果与评价在勘查报告中,需要对勘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科学的评价。
1.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必须详细描述泥石流活动区的危险性,包括泥石流的频率、规模、速度和冲击力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2.工程措施:根据勘查结果,给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措施建议。
这些措施涵盖了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以减少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四、勘查报告的格式要求为了使勘查报告更加规范和易于阅读,需要遵循以下格式要求:1.封面:包括项目名称、勘查单位名称、报告编号、日期等基本信息。
2.目录:对报告中各章节和附录进行编号和总结。
3.主体正文:包括引言、勘查方法、勘查结果与评价等内容的详细阐述。
4.图表:根据需要,插入相关的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呈现勘查结果。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cf9f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6.png)
乡镇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一、背景概述
乡镇地质灾害是指在乡镇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可能对当地居民生命和财
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XXX乡镇进行了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本报告旨在总结排查情况并提出应对建议。
二、排查对象及范围
本次地质灾害排查对象为XXX乡镇内所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但不限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排查范围涵盖乡镇所有村庄、道路、水库等重点区域。
三、排查方法
1.实地调查:组织专业队伍深入乡镇各地区,对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实
地勘察;
2.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影像资料,分析潜在灾
害风险;
3.专家评估:邀请地质灾害领域专家对重点隐患点进行评估,提供建议。
四、排查结果
1.共排查XXX个潜在地质灾害点,其中确定X个高风险点,X个中风
险点,X个低风险点;
2.针对高风险点提出应急预案和加固方案,中风险点提出监测措施,低
风险点加强宣传预警意识。
五、建议及措施
1.组织定期地质灾害排查,及时更新监测数据;
2.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对潜在灾害点的监测;
3.开展居民防灾意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救能力。
六、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排查,对XXX乡镇内潜在灾害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乡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49857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6.png)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与报告编制要点说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三类灾害,对于前期的勘查工作以及后期的报告编制工作,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勘查大纲的要点说明:1.地质背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描述,包括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情况,以及历史地震、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情况。
2.灾害现状: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发生位置、规模、形态、扩展趋势等,同时收集现场照片和监测数据,作为后期报告的依据。
3.成因分析: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灾害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如雨量、地震等)和人为因素(如采矿、工程活动等)的影响。
4.潜在威胁评估:根据灾害的规模和扩展趋势,评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潜在威胁程度,包括对房屋、道路、河流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5.风险分析与评估:根据潜在威胁程度,评估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采取防护措施、规划合理的区域利用等。
6.报告编制:基于以上勘查成果,编制详细的报告,包括前期调研、现场勘查、数据处理与分析、风险评估等内容,同时提供相关资料的附件。
报告编制要点说明:1.报告摘要:对整个报告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包括灾害类型、发生位置、主要影响区域等。
2.引言:介绍该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对研究区域的背景进行描述,说明灾害发生的因素和扩展趋势。
3.调查与研究方法:描述前期勘查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现场考察、采集样本、实验室测试等。
4.灾害现状:详细描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现状,包括发生位置、规模、形态、扩展趋势等,并提供现场照片和监测数据支持。
5.成因分析:根据前期勘查工作和相关资料,对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给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6.风险评估与分析:根据灾害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对潜在威胁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给出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7.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给出对灾害处理和区域规划的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采取防护措施、规划合理的区域利用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https://img.taocdn.com/s3/m/5cb59d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c.png)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报告编制格式:1.封面:包括报告题目、报告日期、编制单位、编制人员等基本信息。
2.目录:按章节列出报告的内容目录。
3.摘要: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4.引言: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目的,说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5.地质灾害概况: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特征等。
6.勘查方法:详细介绍进行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及使用情况。
7.勘查结果:对勘查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勘查结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灾害规模和范围确定等。
8.针对性治理设计:根据勘查结果提出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措施、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9.施工预算和工期计划:依据治理设计,编制工程施工的预算和时间计划。
10.环境影响评价: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1.结论: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明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建议。
13.附录:包括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数据、图表等。
1.区域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地下水位、岩性、土质等基本地质数据。
2.地质灾害史及现场调查资料: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频率、影响范围、灾害类型等。
3.历史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时的状况、灾情描述、灾后处理情况等。
4.勘察报告:包括勘察路线、勘察剖面、钻孔资料、地质和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岩心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等。
5.监测数据: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震监测等,提供监测仪器的选型及数据分析结果。
6.现场调查的照片、摄像记录等。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参考格式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参考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ee0d1956bec0975f465e2a6.png)
附表3: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参考格式(滑坡、不稳定斜坡)1 前言1.1 任务由来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危及人口、单位、建筑物、设施等) 1.3勘查目的、任务1.4勘查工作评述(勘查依据、勘查时间、勘查范围、勘查工作量、勘查质量等)2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2.1自然条件包括勘查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坐标、交通状况、气象与水文、区域经济状况等。
2.2地质环境区域地质条件概述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3 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体特征3.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调查分析滑坡体的类型、边界范围及分布高程、面积、体积及其平面、空间形态,论述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并分析其变形破坏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3.2 滑体特征分析滑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及结构、形态参数、岩土力学特性和指标、厚度及分区,地下水活动状态及岩土渗透特性。
3.3 滑床特征滑床基岩岩性及结构,岩石力学和渗透性指标、地质构造、基岩等高线、风化程度及分区情况。
3.4 滑动带特征滑动带的物理组成、力学特性与结构、微结构特征,分布形态,埋深、厚度及分段。
3.5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3.6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3.7 滑坡影响因素与变形破坏机制4 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评价4.1计算模型与工况4.2 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4.3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结果评述4.4 滑坡推力计算与结果评述4.5 因素敏感性分析5 地质灾害体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5.1 发展变化趋势5.2 危害性预测6 地质灾害体防治方案建议6.1 防治目标原则6.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6.3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7 环境影响评价8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经济、社会、环境、减灾效益分析与评价)9 结论与建议附图及附件(1)工程地质平面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井、槽、硐探成果及崩塌危岩体素描图(5)试验成果报告(岩、土、水室内试验成果和野外试验成果)(6)滑坡稳定性与推力计算书(7)物探成果报告(如果作了物探)(8)照片集册(9)成果报告电子文档(光盘)注:泥石流勘查报告编制参照本格式及国家有关规范编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https://img.taocdn.com/s3/m/b1b6a88c28ea81c758f5788e.png)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a8e2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1.png)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地区发生的崩塌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分析,了解崩塌灾害的成因、规模和危害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方案。
二、背景资料地区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山区地带。
近年来,该地区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崩塌灾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崩塌灾害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勘查队伍进行现场勘查和研究。
三、崩塌灾害现状经过实地勘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地区存在多处崩塌灾害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处。
崩塌点A位于山的东北侧,距离主城区约5公里。
崩塌点B位于山的南侧,距离主城区约8公里。
崩塌点C位于山的西南侧,距离主城区约10公里。
这三处崩塌点形成的地形为悬崖峭壁,对周边地区和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崩塌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横向和纵向的构造断裂、岩石层的倾倒和破碎导致了地层的不稳定性,加重了崩塌发生的可能性。
2.地下水位上升:降雨较多的地区,地下水位往往较高。
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大土壤的饱和度,导致土壤失稳,引发崩塌现象。
3.人类活动:地区的山地主要被开发为农田或居民区,大量的人工填筑和挖掘导致山体的不稳定性增大,加速了崩塌的发生。
五、崩塌危害分析1.人员伤亡:崩塌现场周围有大量的居民区和农田,一旦发生崩塌,将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财产损失:崩塌现场周围的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都将遭受严重损坏,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六、治理建议1.加强监测:通过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崩塌迹象,提前采取应急措施。
2.加强规划:对居民区和农田的规划应合理,避免在悬崖峭壁和陡坡上进行建设和开发。
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加大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和崩塌的风险。
七、结论地区的崩塌灾害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3482f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9.png)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有详细的格式要求和写作指南。
一、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要求
1.勘查对象
(1)勘查对象可以包括地质构造、古洪水、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震、地面沉降、滑坡破坏等几大类的地质灾害。
(2)勘查时应详细调查灾害情况,如:发育面积、发育程度、特征表现、发育历史、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状况、灾害发展趋势.
2.勘查方法
(1)勘查技术:分块勘查,地质图,越级勘查,记录,集中勘查,自然测量,GPS勘查等。
(2)现场勘查设备:物探仪器,潜孔仪,岩心钻机,地质钻机,岩样研磨机,实验设备,采样工具,其他勘查设备等。
3.勘查结果
(1)面积:活动面积,灾害面积,危险面积;
(2)形态:灾害形态和地质特征;
(3)发展趋势:灾害发展趋势,灾害发展特征;
(4)灾害危害:灾害危害评价,灾害危害等级;
(5)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分级。
二、可研要求
1.概况分析。
(2023)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一)
![(2023)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一)](https://img.taocdn.com/s3/m/11f061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3.png)
(2023)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一)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件课程背景•目的:提供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基础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质量水平。
•对象:地质勘查、灾害防治及相关从业人员。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定义及分类•产生原因分析及机理•影响因素分析•预测与预警第二部分:勘查方法与技术•勘区划分及勘查方案制定•地质灾害调查方法与技术•勘查数据采集及处理•勘查数据分析与评价第三部分:报告编制•勘查报告写作规范•勘查报告结构及要素•勘查报告编制步骤•勘查报告书写技巧课程收益•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预测方法;•掌握地质灾害勘查的方法与技术;•提高勘查报告的编制水平和质量;•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课程前提•参加人员需具备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勘查及报告编制经验。
授课方式•线上授课方式:视频课程+直播讨论;•线下辅导方式:集中或分散式面授。
结语•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是地质勘查、灾害防治及相关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和知识体系,参加该课程可为相关人员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我们将在严谨的教学基础上,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学习体验。
建议•学员参加课程之前,应该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积极学习和探究;•在课程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勤思考、积极交流,在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课程结束后,可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以此作为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证明。
总结•地质灾害勘查及勘查报告编制课程是地质、环保、工程、农业和交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参加该课程,有助于学员提高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拓展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资料•地质勘查与开发规划,王一鸣,科学出版社;•地质工程,李志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勘查报告编制规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验一地质灾害勘查报告阅读与编制
![实验一地质灾害勘查报告阅读与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276aaac8b9f3f90f76c61b82.png)
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查报
告、技术设计阶段勘查报告和施工图阶段勘查报告。勘 查报告类别应与工作阶段保持一致。 内容应简明扼要,逻辑性、系统性要强。 重点要突出,结论准确明了。
报告内容应与图件、各图件之间均应吻合一致,应允分
利用插图、插表、照片等说明地质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完成一个地区的环境地质调查,你认为主要的难点
或困难有哪些?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的详略受哪些因素影响?
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防治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查报
告、技术设计阶段勘查报告和施工图阶段勘查报告。 内容应简明扼要,逻辑性、系统性要强。 重点要突出,结论准确明了。 报告内容应与图件、各图件之间均应吻合一致,应允分
利用插图、插表、照片等说明地质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滑坡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 滑坡特征——包括形态要素、性质和演化等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物理力学试验与地质力学模拟试验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滑坡灾害评估 滑坡防治方案论证 结论与建议
附图表和附件
附图和附表 :一般包括滑坡区勘查工程布置图,滑坡区 工程地质图,滑坡区水文地质图、滑坡区地下水等水位 线图、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滑坡面等高线图或滑坡形 态要素图,滑坡监测点分布及位移矢量图,滑坡灾害危 险区分布图,滑坡灾害防治方案布置图,遥感影像及解
调查、勘查与勘察的区别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崩塌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环境地质调查与勘查有什么不同?环境地质勘查 与勘察有什么异同?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5516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b.png)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一、勘察要求1.明确勘察范围和目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明确勘察的范围和目标,包括研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以及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
2.综合利用多种勘察方法:结合地质、地貌、地震、气象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地质调查、地质实验和瞬态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演化和成因。
3.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在勘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根据勘察项目的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等,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可研报告要求1.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可研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工程选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勘察数据,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频率,提供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地质灾害风险指标。
3.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在可研报告中,要进行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评估,包括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比较,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在可研报告中,要提出相应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包括工程控制措施、规划和管理措施、监测和预警措施等,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三、初设报告要求1.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根据勘察和可研报告的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包括选址、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
2.制定施工方案:在初设报告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施工方法、监测与预警等措施,并确保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3.编制工程预算:根据初设报告的结果,编制工程建设的预算,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的费用和预计的风险成本等。
4.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在初设报告中,要综合考虑勘察结果、可研报告和工程实施的情况,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23681a8da38376baf1faebe.png)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川国土资发〔2010〕29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的通知各有关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各项目承担单位:现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10年2月9日印发(共印6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第一部分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报告文本2. 勘查报告附图3. 勘查报告附件4. 勘查费用决算书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e2e0d93186bceb19e8bb32.png)
4.2
危害性预测
包括成灾可能性、成灾条件、危害范围、居民人数、实物 指标调查。
5 天然建筑材料(任务需要则列此章) 6 综合分析与建议
6.1 综合分析 6.2 建议
(1)参数 (2)治理措施
7 结语
危岩体(崩塌)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编写提纲
0 前言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 崩塌(危岩体)带工程地质条件 3 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编写提纲 0 前 言 附图及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图册 (1∶500~1∶2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册 (1∶200~1∶1000) (3)钻孔柱状图册(1∶100) (4)井、槽、洞探成果及崩塌危 岩体素描(1∶50)图册 (5)试验成果报告册(岩、土、 水室内试验成果和野外试验成果) (6)计算剖面册 (7)专门数值分析报告(根据需 要做,必要时附计算程序) (8)物探成果报告 (9)照片集册 (10)监测报告 (11)滑坡危及人口及实物指标 调查成果
1、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
2、对流域灾害专题研究进行论述。
第五章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与稳定性分析
1、简要概述流域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从区域上分析 不同结构斜坡稳定性,进行稳定性分段初步评价。
2、在重点调查区,选择典型斜坡段分析控制灾害体 稳定的斜坡结构和控制性结构面。
第六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不同尺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和风 险评价与区划评价的方法、数据来源、单元划分的 依据、指标体系、分区评价及说明、精度和可靠性 分析。
物理力学试验的取样情况、 试验方法、试验结果
2.6.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室内实验室值+反分析+工程类比类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报告文本2. 勘查报告附图3. 勘查报告附件4. 勘查费用决算书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4. 顶底宽、高、厚、体积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9. 治理措施建议10. 照片、剖面图、立面图、赤平投影图。
每一块危岩形成一张描述评价表格(见附表)(三)各单体危岩评价完以后应用表格汇总进行综合评价危岩单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一览表附表Ⅱ-W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Ⅱ-W2坐标X:.02危岩顶标高岩层产状64º∠15º斜坡倾向221º危岩前缘倾角69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Ⅱ-W2Y:危岩底标高顶宽(m)底宽(m)高(m)厚(m)体积(m3)4425崩塌方向221º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90°)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后壁131º221º70º5-20cm 粘性土、岩屑半充填弯曲粗糙底端见水蚀痕迹2底面154º64º15º2m闭5合3无平直较光滑底端见水蚀痕迹3侧壁1146º236º63º5-8m闭合无平直较光滑2m无4侧壁81º171º81º1-3m5-20粘性土、岩屑半充填平直较光滑3m无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受后壁、侧壁裂隙切割及底部泥岩岩层产状控制,危岩为厚层块状砾岩构成。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后壁1号裂隙和侧壁3号裂隙的控制,由后壁岩体抗拉强度控制,加之底部临空,危岩易产生下滑,定性判断危岩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为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稳定状态。
但局部存在不稳定块体。
危害性预测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景区公路。
治理措施建议局部清除、封闭(四)注意控制危岩结构面特征的评价1. 位置、产状、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张开度、裂隙间距2. 充填物及胶结状态3. 裂面形态及粗糙度4. 地下水或充水情况以上描述的准确性与计算参数的取值密切相关。
(五)注意破坏模式的确定需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破坏模式,其相应的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是不一样的。
(六)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危岩块体的稳定性计算可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等规范及要求执行。
(七)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应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八)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可参照定性评价进行。
(九)治理方案与比选部分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十)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建筑材料的储量、材质、具体位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距离、各类材料工程用量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十一)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危岩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十二)图件及要求1. 平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2)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3)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4)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5)长短剖面及其编号;(6)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7)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8)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 剖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2)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3)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4)短剖面:危岩体块(单体)每块至少一条;危岩带(岩体破碎带),视规模大小用多条剖面表示;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 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4. 各种图件比例尺按照测图要求使用5. 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
6. 探槽及探井:探槽“两壁一底”连接出图;探井按“四壁一底”连接出图。
(十三)附件及要求1. 应附所有的室内试验报告;2. 应附所有的原位测试报告;3. 应附有代表性的与崩塌有关的照片:包括全貌照片、危岩照片等;4. 各种计算成果。
(十四)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提纲目录0 前言任务由来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工作目的与任务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勘查工作的依据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位置与交通气象、水文气象水文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3 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4 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危岩体分布及形态特征危岩破坏方式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危岩形成机制分析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危岩变形现状定性分析评价定量计算及评价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运动形式运动计算危岩危害性评价6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危岩防治方案建议既有防治工程评述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防治方案建议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7 环境影响评价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交通影响综合评价和结论8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9 结论与建议结论建议附图成册附件成册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三、滑坡勘查报告编制要点(一)滑坡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1. 滑坡的基本要素:坡高、坡长、坡宽、坡向、坡度、面积、体积(规模)要描述清楚;2. 滑坡的变形情况及边界的确定:后缘、前缘(剪出口)、边线(界)、坡体变形(地面裂缝、建筑物变形、树木变形等);3. 滑坡体的几大要素:物质结构(组成):滑体土及物质组成;滑带(面)土及物质组成;滑床土(岩)及物质组成。
(二)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1. C、Φ值取值(1)室内试验值:快剪:天然剪→残余剪,饱和剪→残余剪(2)反演:采用反演分析确定滑坡力学参数应注意适用条件,对已滑动位移的滑坡应恢复滑前地形进行反演分析。
用软件搜索的最危险面及稳定性系数取值一定要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即F<不稳定,<F<欠稳定,<F<基本稳定,F>稳定(3)工程类比:应注意要有可比性(4)综合取值:一定要说明取值的依据或理由2. 稳定性计算与评价(1)软件的使用:理正软件,成都理工大学软件(2)计算模型的确定:a. 土体滑坡:(a)滑面为折线型: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詹布法等进行校核;(b)滑面为平面或圆弧形:用瑞典条分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用毕肖普法等进行校核;b. 岩质滑坡:用平面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3.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要用表格汇总后,在报告中用专门的章节反映出来,包括参数取值、各种工况下各条剖面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宏观判断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再结合保护对象取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滑坡推力计算。
注意:不要随意提高防治工程等级及安全系数取值。
(三)几种不同工况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两种工况:自重工况,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进行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其余工况作为校核工况,均不采用地震+暴雨工况。
(四)滑坡的发展趋势分析与评价1. 在不同状况下的发展趋势:如人类工程活动(采矿、前缘切坡、后缘堆载等)、雨季等,应结合不同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2. 注意滑坡整体不稳定与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的分析评价(五)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建筑材料的储量、材质、具体位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距离、各类材料工程用量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
(六)滑坡治理方案与比选首先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理方案,然后进行比选,可把可研报告的方案比选部分内容浓缩到该节中。
(七)结论与建议把勘查报告的主要结果简明扼要的理出几条,如滑坡规模、稳定性、提供设计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推荐的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等。
(八)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1. 图件内容要求(1)平面图(a) 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b) 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c) 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d) 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e) 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置等;(f) 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置;(g) 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2)剖面图:(a) 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b) 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c) 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d) 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e) 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致;(f) 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g) 钻孔柱状图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中要求的版本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