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物理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速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加速度的定义、公式推导、单位及意义;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概念,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
但在高中阶段,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善于探索,有利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加速度的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掌握加速度的公式及其物理意义;(2)能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3)掌握加速度的单位和量纲,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通过实验和实例,学会测量加速度,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数学工具推导加速度公式,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态度;(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加速度相关的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未知领域敢于挑战的勇气;(4)通过学习加速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在科技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在科学研究中,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养成运动解决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速度的基础上,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有所了解。
对本节课的掌握应该说是很轻松的,重点要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及计算。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猎豹追羚羊的视频,从而引入新课。
【探究新课】活动一: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四幅图片的运动特点。
2.播放小车在草原上行驶的动画。
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思考:我们如何描述小车的运动情况?3.播放苹果下落的动画。
学生观察苹果下落情况,苹果可能做运动,苹果的速度如何计算?活动二:学生自学,交流汇报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定义:2.公式:3.意义:活动三:1.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精彩表现。
每小组计算两个1.起点到第一个栏之间:2.第一个栏到第二个栏之间:3.第二个栏到第三个栏之间:4.第三个栏到第四个栏之间:5.第四个栏到第五个栏之间:6.第五个栏到第六个栏之间:7.第六个栏到第七个栏之间:8.第七个栏到第八个栏之间:9.第八个栏到第九个栏之间:10.第九个栏到第十个栏之间:11.第十个栏到终点之间:12.刘翔的平均速度各小组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2.例题:下表为D41次列车的时刻表,求D41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和由北京行驶到济南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导学案上完成,看谁做的快?3学以致用:(口头叙述完成)请学生计算T23次列车由义县行驶到锦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谁最快:请根据你生活的经历和学习的经验,将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相应的物体连线。
高一物理上册《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帮助,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段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起跑、中途和冲刺阶段的速度变化,并提出问题:“运动员在哪个时刻速度最快?如何准确测量这一时刻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主动探究瞬时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瞬时速度求解过程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达到30km/h,求汽车在达到该速度瞬间的瞬时加速度。
3.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自主设计实验或观察,探究某一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变化规律。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分析等。
4.小组合作课题: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课题涉及瞬时速度在实际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讲解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循序渐进,从直观的几何意义到数学表达式的推导,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3.教学活动:
-开展课堂实验,如使用小车和计时器测量不同时刻的速度,让学生直观感受瞬时速度的变化。
-设计课堂练习,包括基本概念的选择题和实际问题分析题,巩固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安排课后探究任务,如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瞬时速度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物理《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了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当运动的时间极短,就可以近似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并能通过V-T图像来判定物体是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并会通过直线的斜率求解加速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极限思想,对瞬时速度的由深入的理解,本节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测量小车的瞬时速度。
2.会用v-t图像来判断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科学思维:通过瞬时速度的测量和数据的处理,把理论和实践通过实验相结合,有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能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实验方案,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收集数据,会妥善保存原始信息,能分析纸带记录信息。
形成初步结论,能分析实验误差。
能参考教材内容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注意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教学重点】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能获取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教学过程】导入:实验室中小车的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物体运动。
我们如何测量小车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呢?可直接用直尺和秒表测量位移和时间,但误差较大,用什么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呢?学习:一、运动时间和位移的记录两种常见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1)原理(2)构造(3)工作电压:4-6v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构造:如下图(2)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放电(3)工作电压:220V0.02s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并且能记录物体的相对位置。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相关推荐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1、速度(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跟所用的时间的。
(2)公式:(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为,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厘米每秒(cm/s)等。
1m/s=3.6km/h(5)速度是,它的方向就是的方向。
2、平均速度(1)定义: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
(2)公式:(3)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地运动快慢。
(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方向相同。
3、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标量。
答案:1、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比值,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m/s,矢量,物体运动;2、平均速度,位移;3、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瞬时速率。
疑点突破1、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在匀速运动中,由于速度不便,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既是平均速度,也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随位移和时间的选取不同而不同。
对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在它通过的某一位置附近选一段很小的位移,只要位移足够小(即通过这段小位移所用的时间足够短),那么这段小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探究(1)用什么方法判断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2)如何比较两个百米运动员的快慢?(3)如何比较一个百米短跑冠军同一个奥运会万米冠军谁跑得快.探究:(1)比较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较快.(2)比较两位百米运动员的快慢可在位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运动时间较长的较慢.(3)二者的位移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比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值大的较快.典题精讲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思路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 是指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从枪口射出时的瞬时速度。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一物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地描绘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并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者(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络。
3.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浸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它表达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表达了用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的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运动学的重要概念,平均速度的提出,表达了用匀速直线运动描绘变速直线运动的等效研究方法,即用变速直线的平均速度,就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处理。
当然它只能是粗略地反映了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应该强调,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是是内(或者者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
因此,提到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指哪段时间是是(或者者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以上以百米运发动在10s内跑完全程为例,均可作有力地说明。
讲平均速度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例如提出百米运发动跑到60m位置时的速度能加速到多大?为此可测运发动前后10m内这20m的平均速度;前后1m内这2m的平均速度;……即时间是是间隔(或者者位移间隔)获得越短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物体在某时刻(或者者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也可说成运动的物体从该时刻或者者该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可介绍“阿特伍德机〞用此方法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教材上通过行驶中的汽车的速度计,既说明瞬时速度可测,又说明汽车的速度在不断变化,而速度计那么反映出这一变化的准确过程。
指明通常说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也可指出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三、教具汽车速度计。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讨论了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加速度模板7篇
高一物理教案加速度模板7篇高一物理教案加速度模板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高一物理教案加速度精选篇1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教材的内容覆盖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要求高,是已学知识质量、密度、力、压力、压强等的综合,从数学角度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更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内容从根本上看是讲了“一个力”即浮力,讨论实验测量浮力,而阿基米德原理从本质上讲是研究浮力的大小问题。
这样教学内容可以提炼为浮力和浮力的大小两大问题。
对于力的概念学习是学生已掌握的,从常见的力、压力等迁移到浮力,学生会明确浮力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消除陌生感,化解学习的难度。
对于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大小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1、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探究浮力的大小。
个人认为探究活动1目的主要还是找到一种测量浮力大小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提供实验解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二、教学设计1、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不是孤立抽象的.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应用。
2、注重将学生的经验体验抽象加工提升为知识,消除知识的陌生感神秘感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学得轻松。
对于浮力学生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和前概念。
教学设计以此为线索,在研究浮力的概念时要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生的前概念只是模糊的认识,通过课堂实验再此体验,将经验抽象成严格的物理概念。
从浮力到阿基米德实验,思维有很大跳跃,通过体验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优秀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篇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准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学生介绍这种结论性的知识,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到科学实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注重探究的结果多么完美,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不尊重实验事实、拼凑实验结果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速度的教案有哪些篇二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 1.5《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4-16页)。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加速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接触一些生活实例,但却少有提及这一概念,对它了解甚少。
加上高一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它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材把本节安排到位移、时间和速度之后,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直线运动的基础再学习这一节就会相对容易。
这一节的内容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授加速度概念,初步认识加速度定义、公式、单位;第二部分讲授加速度的矢量性,在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矢量性;第三部分讲授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更深一步学习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加速度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1)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
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精神。
(2)理解加速度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高一年级物理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微课教学设计
第二节内容:从v-t图象观察平均加速度的由来,类比平均速度。
画面:第4至4张PPT
时间:60秒
第三节内容:利用v-t图象结合极限思想,当t→0时得到瞬时加速度的概念。理解瞬时加速度是表示某个时刻或位置物体由速度变化的趋势。
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实验数据,加深对瞬时加速度的理解。
画面:第5至9张PPT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定义式的理解
难点:瞬时加速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片头(20s以内)
内容:同学你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我是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一物理教师,蒋招杰。
画面:第0至2张PPT
时间:15秒
二、正文(6-8 min)
第一节内容: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式。
画面:第3至3张PPT
时间:220秒
第四节内容:总结归纳,总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并用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画面:第5至9张PPT
时间:40秒
三、结尾(12s以内)
内容:感谢大家能认真的听完这个微课。
画面:第10至10张PPT
时间:20秒
硬件准备:
完成以下准备可以提高微课的效果:
1、麦克风音量控制90%左右,既可避免音量过小,又可避免系统杂音;
一段过程和时间。利用极限思想并结合瞬时速度概念,学生理解瞬
时加速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不同,某一
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加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速度有变化的趋势。
并利用传感器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设计
内比值定义法类比平均速度去理解
平均加速度,并用极限思想去理解瞬时加速度。
2、微课PPT主色调在3种以内;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5则范文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5则范文第一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设计第三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平均速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t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板书]一、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sv=t-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 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上册《加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3.分组进行一次小研究,每组选择一个涉及加速度的主题,如交通工具的加速性能比较、运动员训练中的加速度数据分析等,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
4.请学生运用加速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不同斜面高度下,物体滑下时的加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加速度知识。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4.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给予及时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加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辆玩具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加速和减速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后的物理规律是什么?
3.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对加速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动画、视频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加速度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C《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C《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教案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明白变速直线运动,明白频闪照相的原理;(2)明白得平均速度的概念。
(3)把握平均速度的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认识平均速度是一种等效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平均速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1. 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运算;2. 难点:得出平均速度时所用的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教学环节:认识频闪照相,介绍频闪照相的原理。
教师活动:展现相关图片,说明原理。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频闪照相能够有哪些应用,然后交流。
2.教学环节:认识变速直线运动教师活动: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个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然后交流。
3.教学环节:学习平均速度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教师活动: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强调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学生活动:认真听课、记笔记。
4.教学环节:辨析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教师活动:介绍平均速率,以及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之间的区别。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什么时候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5.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白得平均速度。
教师活动:结合s-t图对平均速度进行深入讲解。
学生活动:书上自主学习的第一题和第二题;课堂练习,做2道平均速度的习题(强化公式的应用),做完后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
四、板书设计见下页图。
五、课后作业学程练习一张。
六、设计说明本节内容上承匀速直线运动,下接变速直线运动,能够说是两者联系的桥梁。
因此,学好这一节既是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良好的巩固,又能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
因此,本节内容在设计的时候对平均速度的引入花了许多的功夫,期望学生能够跳出之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思维定势,认识更加普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教学上大量的时刻让给了同学,是期望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描述变速运动的方法,如此关于他们把握平均速度是专门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