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课件:上篇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精品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课件:上篇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精品

2.(2017·全国卷Ⅰ·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 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C )
解析: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 需求的影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 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 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 案为C。
第二步:能力通关
生产与消费
[2016·全国甲卷·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 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 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 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 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 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
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 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 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答案为A。
3.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 它不能完全等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因为它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 易,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中。目前全世界发行有数千种数字货币。 中国央行是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 4.释放流动性 所谓释放流动性,就是提高货币供应量,也即人们俗话说的“印钞票”。 5.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 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
【答案】 C
考向 2 汇率变动的影响
2.(2015·全国卷Ⅰ·T15)2015 年 3 月 6 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1.416 4 点;3 月 9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 30 个基点。美元
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
2011 12
4. 价 格 变 动的影响
12、13
5. 消 费 及
其类型
6. 树 立 正
确的消费

13
13
15
38(1)
全国卷 5 年真题
考向 1 货币的职能
1.(2012·全国卷·T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
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
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贮藏手段是金属货币才具有的职能,①说法错误;纸币比金属 货币使用方便而不是范围广泛,③说法错误。
【答案】 A
考向 3 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4.(2014·全国卷Ⅱ·T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

高考二轮复习之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人教

高考二轮复习之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人教
政治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政治
备考策略 主干整合 解题策略
网络构建 易错评析 真题再现
政治
政治
1.基本线索:开端于货币,着眼于价格,落脚于消费。 考 2.高频考点: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格变动对经济 查 生活的影响。 内 3.其他关注点:货币的本质、纸币的含义和本质、 容 信用卡、价值规律、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
政治
【强化训练】 (2012 年广州一模)如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 普通商品供求量(Q )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曲线 D 为需 求曲线,曲线 S为供给曲线,两曲线交点为 E ,E 点对应的价格与 供求量分别是 P0和 Q 0。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政治
①当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均为 Q 0时,其均衡价格为 P0 ②当 P0向 P1变动时,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将减少 ③当 P0向 P2变动时,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将增加 ④当政府实施价格管制时,该商品的供应将短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政治
物价变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政治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客观
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
因素 其他
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因素
物价总体水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政治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1)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
消费观等。
政治
1.结合利率调整、汇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考查人民币发行、人民币升值等。
热 点 2.结合汽油、农产品、食品等价格的变动,考查价 链 接 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知识整合:货币、价格与消费PPT课件(2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知识整合:货币、价格与消费PPT课件(2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第一篇 专题知识整合








·
·








第一篇 专题知识整合








·
·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思想政治
第一篇 专题知识整合








·
·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核 心 突 破 · 溯 源 预 测
菜单
高 效 训 练 · 能 力 提 升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思想政治
第一篇 专题知识整合
网 络
要点解读
模 板


建 ·
1.货币及其流通
构 ·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点 链


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和

货币流通规律


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破 ·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
练 ·



纸币发行规律 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 力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
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127张)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127张)

4.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提高人民币汇率。( × ) 自我明辨: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不同货币的通货膨胀率、经 济增长率、国家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中澳货币直接兑换可以减少 出口企业风险,但是与人民币汇率无关。 5. 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为收入水平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 × ) 自我明辨: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水平决定消 费的质量和水平。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 ) 自我明辨:价值量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之分,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单位商品的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企业提高 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会增加。 3.使用信用卡可以增加或减少我国货币需求量。( × ) 自我明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银 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货币需求量无关。
知识整合 系统把握 整合点 1 货币及其流通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货币 度和流通手段 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①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 纸币 能 ②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碧露凝珠 1.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 ) 自我明辨: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一定条件下, 也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但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纸币不如金属货币更有 优势,因为纸币更容易贬值,所以纸币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不是纸币取代 金属货币的原因,原因在于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高考政治】2018最新版本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__生活与消费(精品通用版)

【高考政治】2018最新版本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__生活与消费(精品通用版)

政策解读
我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健的货币政策
(1)依据: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体现。 (2)内容: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其内 容包括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控制货币信贷规 模,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等。 (3)意义: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减缓,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形 势,国家降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还贷负担,降低 生产成本;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稳定经济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 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
成本
命题点4 消费及其类型
(2014· 高考全国卷Ⅰ,T13,4分)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 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D )

A.①② C.②④
命题点3
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 高考全国卷Ⅰ,T12,4分)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 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 000元,乙为 18 000 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 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 由是( D )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奢侈品 曲线” “日用品曲线”。图中奢侈品曲线呈大幅上升趋势,由原来的 2%上升到接近14%,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下 降到2%左右,可以推断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 生活水 平不 断提高,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 幅度小但也是处 在不 断 增长 中,故③④符合题意,选D项;图中 数据变化未能体现消费行 为和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一般用基尼系数来 表述),①②不符合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一《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一、基本考点巩固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结算与信用货币外汇与汇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二、知识体系构建(根据理解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三、基本理论整合一)、货币与汇率理论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即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5.市场中货币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6.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与国际化发展⑴货币兑换规律:两种货币存在兑换关系时,不同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反方向运动;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同方向运动。

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⑵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①人民币贬值或人民币汇率跌落,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少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更多),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有:利-有利于出口;有利于引进外资(由于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外需,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弊-不利于进口、引进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偿还外债;降低了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②人民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同量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币更少),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影响有:利-有利于进口商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对外投资、出国旅游和留学;有利于偿还外债;能提高我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从表中可见( ) A.B2C满足了人们的从众心理,O2O满足了人们的求实 心理 B.B2C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O2O避免了商家的欺诈 现象 C.B2C使商家扩大了消费群体,O2O改善了居民的消费 结构 D.B2C较适合家居服装等商品,O2O较适合餐饮娱乐等 产品
[答案] D [解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对B2C和O2O这两种电子商务 模式进行比较,B2C强调的是网上购物并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 手中,而O2O强调的是网上订购商品,再到线下消费,由此可 以推断出B2C较适合家居服装等商品,O2O较适合餐饮娱乐等 产品,D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本题 正确答案为D项。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政治 第一部分 1
[立意与点拨]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考查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知,建议下降电力价格是因为煤炭价格大 幅度下降,导致电力生产成本降低,价值量减小,而价值决定 价格,C符合题意,应选。A内容题干未涉及,不选;低价能 够降低消费成本,对人们生活有利,但对生产不利,未必有利 于社会稳定,B错误;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二者不是互补品,D错误。
2 . 表 : B2C(Business To Customer) 和 O2O(Online To Offline)两种电子商务模式比较
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零售商店,消 B2C 费者在网上购物,再通过物流公司把商品送到消费
者手中。
是在线上购买或预订商品、服务,再到线下消费, O2O 可使消费者获得比线下直接消费更便宜的价格。
③“原生态食品占据超市的重要位置”是因为人们的消费 理念在悄然变化
④“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 性因素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计算类和曲线类选择 题考查趋于减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 部分。
在备考中应注意: (1)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查其利弊。
主 干 整 合
• 体系构建
• • • • • • • • •
名师点拨 1.常考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汇率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观念
政 治
大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突破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1 2
考 情 透 视 主 干 整 合 核 心 突 破
3 4
5
热 点 关 注
复 习 练 案
考 情 透 视
考点 货币的本质
考题分布 2016·全国Ⅰ卷,15
2017·全国Ⅱ卷,1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2017·全国Ⅲ卷,12 2016·全国Ⅱ卷,13 2015·全国Ⅰ卷,15 2017·全国Ⅱ卷,12
• 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 (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 • 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 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 • 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降低,外 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 (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 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6·全国Ⅱ卷,12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015·全国Ⅱ卷,15
考点
考题分布 2017·全国Ⅰ卷,12
价格变动对经 济生活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12

2018高考政治二轮备考课件: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高考政治二轮备考课件: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

经济生活中与货币相关的计算公式
(1)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2) 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
(3) 纸币的贬值率=纸币超发量÷纸币发行量×100%
(4) 物价上涨率=纸币超发量÷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5) 商品的现价=商品的原价÷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6) 单位商品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 (7) 用外币标价的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外币数量×外币汇率 (8) 用人民币标价的商品的外币价格=人民币价格÷外币汇率
题型二
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
1.货币流通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或货币流通次数)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
【例题2】(2018· 黄冈质检)假定某国待售商品为1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200元,一年内单位货 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5次。若要将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今年货币的发 行量应( D ) A.不少于400亿元 C.不少于420亿元 B.不超过400亿元 D.不超过420亿元
对点规范演练
1.著名学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
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 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D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产生。货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能和其他一 切商品相交换,这是由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正确;A、B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说法错误。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1货币流通与汇率变动课件201712081122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1货币流通与汇率变动课件201712081122
小专题 1 货币流通与汇率变动 [思维线索] 商品—货币—本质—职能—纸币—汇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真题对接 考向 1 货币及其职能 1.(2017· 课标Ⅲ卷,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 8 000 元购 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 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8 000 元表明电脑的价值大小,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 的职能,购买电脑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透支、偿还消费款 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答案为 C。 答案:C
信用工具 外汇 联系
主要包括信用卡和支票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随着 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支票、外汇
提醒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的本质是电子支付 卡。
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 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币贬 值,外币汇率降低。 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 值,外币汇率升高。
2 考点整合 1.货币及其流通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 货币 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 通速度 ①纸币作为现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 段(有贬值风险)、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部分发达国家的 纸币 纸币)的职能 ②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否则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依据材料信息, 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 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 消费品价格走低, 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 对应③。 答案:A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讲义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考点一货币[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性质,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查方式。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笔记本电脑标价8 000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用8 000元购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用信用卡透支购物,并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故选C。

题干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排除A、B、D三项。

2.(2017·天津卷)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

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

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C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材料中的银行卡在线支付虽然区别于传统的现金支付,但体现的依然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故选C,不选A。

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不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故排除B。

D强调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材料无关,故不选。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

格 与资源配
5 年 13 考
分析
国卷Ⅱ,T12;2017·全国卷Ⅰ,T12;
变置 2017·全国卷Ⅱ,T38(1);2016·全国卷Ⅰ,
动 T12;2016·全国卷Ⅰ,T14;2015·全国
卷Ⅰ,T12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二轮 复习课 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共22张PPT)
供给侧改革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二轮 复习课 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共22张PPT)
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1:“货币”
1.商品 基本属性
2.货币 本质 基本职能
3.纸币 发行量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汇率 汇率变化的影响
上述考点备考过程主要是搞清内涵,应对选择题即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二轮 复习课 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共22张PPT)
“二轮复习”强调“专题性、针对性”,针对近5年来 新课标全国卷(共3套)涉及的必考考点、高频考点,结合 2020年重大社会时政,形成一个个复习专题,研究答题技 巧,同时针对“一轮复习”的薄弱之处,查漏补缺,最终 让各个知识点形成“网络化”。
依据:教材+考纲+时政+真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二轮 复习课 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共2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二轮 复习课 件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共22张PPT)
消 居民消费
考情
2019·全国卷Ⅱ,T14;2016·全国卷Ⅲ,

推荐-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

推荐-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货币价格与消费课件

• 考场陷阱
• 1.(2017·全国Ⅱ卷,13A项)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 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 【纠正】 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 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 2.(2016·全国Ⅱ卷,13③)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 储备安全性提高。
• 【纠正】 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受投资方向和汇率变 人民币是否纳入SDR货币篮子无直接关联。
D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 出口美国
•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 美国商品
•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 在美国投资
•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 在美国投资
• 【解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45.79走高至6 着同样多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多,美元升值,人民 B、C。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会增加中国企业在美国的 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故选D。美元升值,中国商 场的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A推导错误

2017年2月,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取得
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
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春节后央行旗下
研究所正式挂牌。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央行将
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央行发行的数
• ①扩大货币职能,有效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 ②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 (5)市场调节——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 源的利用效率。
• (6)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 击市场炒作,以稳定物价。
• (7)科学发展: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律 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 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货币、价格和消费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货币、价格和消费ppt精品课件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解析:无论是张先生还是李先生的选择,作为消费 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 的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 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从题干不能体现A。从 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高低,排除B。本题 易错选C,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只体现了其中一方 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一、本专题近年来的高频考点为: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外 汇和汇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 费结构等。
二、备考复习策略:
1.首先要注意课本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如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等。 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运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分析企 业为 什么要重视产品质量。 再次,要注意关于商品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货币 量、纸币贬值幅度与物价上涨幅度、外汇和汇率等 的计算。
(2010· 山东卷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 乙 ) 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知识导图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 消费什么?——商品; 用什么消费?——货币;
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01宏观概览回顾 02命题热点调研
专题评估检测
01 宏观概览回顾
重忆宏观知识,巩固一轮成果
02 命题热点调研
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
考点一 货币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性质,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对货 币流通规律的理解。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 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 响,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 查方式。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人 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 美元)由 645.79 振荡走 高至 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 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D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 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 年 12 月,IMF 将
人民币纳入 SDR 货币篮子,占比为 10.92%。人民币纳源自 SDR货币篮子表明( A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相关知识。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经济 地位提高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 步,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 A。题干并未涉及外汇和汇率,故 ③④与题干无关。
5.(2015·福建卷)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 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 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材料中的银行卡在线支付虽然区别于 传统的现金支付,但体现的依然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 能,故选 C,不选 A。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不能规避汇率波动 的风险,故排除 B。D 强调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材 料无关,故不选。
解析:本题考查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人民币 贬值,可以降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从而 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①符合要求。中国的外汇储备结 构以美元为主,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 的购买力,②符合要求。③中的“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 不符合题目“积极方面”的要求。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对外 投资,④不选。
8.(2015·广东卷)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 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如使用信用卡,国 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现预期 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 是( C )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 8 000 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 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 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依据题干信息人民币对 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由 645.79 变为 689.06,可知同样多的美元兑 换的人民币变多,即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故排除 B、C。A 推导中的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应有利于中国商品 出口美国,A 错误。D 推导正确,故选 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笔记本电脑标价 8 000 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用 8 000 元购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职能;使用信用卡透支购物,并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 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故选 C。题干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 段职能,排除 A、B、D 三项。
2.(2017·天津卷)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 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对银行卡用户而言, 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 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C )
6.(2015·安徽卷)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20 万亿元,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4 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 30 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B )
A.5 万亿元 B.6 万亿元 C.7.5 万亿元 D.10 万亿元 解析:首先根据货币流通规律,计算某国去年的货币流通 速度:20/4=5(次)。其次,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计 算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30/5=6(万亿元)。
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15 年 3 月 6 日,美元指数收 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1.416 4 点;3 月 9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 30 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 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A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 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 平降低,特别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不利,所以 A、D 两 项错误。物价上涨意味着投资者获利增加,从而引起投资者增 加投资,扩大规模,因此 C 项说法不正确。通货膨胀会导致居 民存款贬值,利益受损,从而引起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所以选 B 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