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及对策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是世界各国刑事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具有可改造性和可塑性。

因此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要采用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而区别成年人犯罪。

为了更好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本文首先分析了未成年人的范围;其次,在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以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而从根本上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许多不足,并从立法上提出了修改建议,且强调了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全世界共防的目的。

关键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心理预防措施AbstractThe minor crime has become now a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social question in the social crime, the minor crime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 criminal activity research .The minor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has decided that the minor crime has the burs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lasticity. Therefore it should use the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the retrieval policy and the insistence education to the crime minor primarily and punish for the auxiliary principle, thus distinguishes the adult crime. In order to better reduce and prevent the minor crime,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minor crime characteristic and caused the minor crime the reason, and unifie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foundation to propose preventing the countermeasure in the minor crime, provided the beneficial help by the time to minor's health growth, thus reached higher authorities from the basis to prevent the minor crime the goal. Simultaneously this article has also pointed out our country protected the aspect in the minor many insufficiencies, and proposed from the legislation the revision suggestion, also emphasized that strengthens the minor crim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importance, thus achieved the world altogether guards against goal.Key words:Minor minor crime crime psychology preventive measure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目前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全世界已将未成年人犯罪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

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违法犯罪是社会的毒瘤。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对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一、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言行的影响,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二、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管理和整治,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中来,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四、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预防机制。

公安、检察、法院、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拓宽预防渠道和手段。

总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矫治,下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并不罕见,无论是小偷小摸,还是打架斗殴,都有其犯罪的影子。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未成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同时,一些犯罪的未成年人,除了造成社会的恶劣影响之外,也会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问题着实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复杂,不同的未成年犯罪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背景和动机。

总体来说,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

1. 家庭原因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于未成年犯罪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些未成年犯罪者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关注,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想要通过犯罪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

此外,一些家庭缺乏有效的管教和规范,导致未成年人不懂规矩,从而有可能犯罪。

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热点问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也很大。

例如,有些未成年人在环境中接触到大量的犯罪行为和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犯罪是一种“酷”的表现方式,逐渐变得冷漠和自私。

3.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是学校环境也可能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中存在暴力和恐吓行为,甚至包括一些老师的高压教育方式,也会让一些未成年人产生逆反情绪和犯罪想法。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矫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对策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家庭教育首先应发挥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儿童行为规范标准,签订家庭规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2. 学校教育对策学校是未成年人的主要学习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教育。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保护他们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令人担忧。

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例如家庭问题、学校环境、同伴压力或媒体暴力等。

与此同时,他们通常缺乏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些因素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建立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并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教育场所之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行为和对待他人。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教育师资和警察队伍合作的机制,增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三,社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区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监护。

社区可以建立各种活动和服务项目,吸引未成年人参与其中,提供他们正能量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社区居民也应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监督未成年人的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政府应该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可以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制定更严厉的法律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政府还应该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教育、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社会支持和公共服务等措施,我们可以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护,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建设一个更安全和和谐的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 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
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途径,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宣传,告诫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
和危害,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 社会支持: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降低他们犯罪的风险。

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娱乐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增加其参与
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3. 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培养父母的正确教育方法和育儿意识。

建立和
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管教
能力。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给予他们关爱和正确引导,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价
值观和行为准则。

4. 社区参与:加强社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防控体制。

组织社
区活动、培训和咨询,提供帮助和支持,积极介入解决问题少年的困境。

加强社区与
学校、警察、社会工作者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格局。

5. 制度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未成年刑事司法体系。


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和帮助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问题少年的教育和改造,
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受害者的保护力度,确保其权益受到
有效的保障。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与矫治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与矫治

长葛政法委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

完全可以说,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龄与七十年代相比已提前了两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xx年的1.9%.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

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职能部门一项光荣职责和重要任务。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律形式规定禁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

这部法律,对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浅谈几点看法。

一、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事实证明,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以后影响很大。

缺乏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是青少年发生违法行为最重要的自身原因,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面引导,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这是减少青少年发生违法行为的一项治标治本的措施。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措施【范本模板】

1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摘要:众所周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自身前途,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祖国的明天。

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浅析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以足够的宽容,从情感上和法律上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给社会治安构成了极大的隐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而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探析,以找出症结所在。

从而加强防范,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一、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低龄化违法犯罪增多。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未成年人从11、12岁就开始干违法犯罪的事情,14-16岁达到违法犯罪高峰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增多.(二)作案手段老练,已达到成年人水平。

根据我县办理的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案件,如:盗窃案,均是白天趁大人下地干农活家中无人之机,采取溜门入室或翻墙入院进行盗窃,作案工具多为就地取材,行动迅速,目标准确,成功率很高,现场被抓获的很少,作案手段、作案心理甚至超过成年人。

(三)重新违法犯罪率较高、违法犯罪“成人化”。

很多未成年人处于三不管状态,即没有监护力量家庭不管,不够处理年龄社会不管,缀学以后学校不管,违法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住无法处理,又没有监护人,只能通过教育后放回去,下次又继续违法犯罪,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一)未成年人自身因素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文化素质低下,有些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在一个国度里,未成年人素质的高低,维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要想有效地减少、控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充分认识和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

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2、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

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入学且无固定工作,混迹于的社会的闲散未成年人,由于还处于青春期的冲动阶段,其普遍特点是厌学、经常出入网吧、无经济来源、易受诱惑,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人群。

3、犯罪类型多元化。

过去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盗窃活动为主。

而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如抢劫、强奸、杀人等严重刑事暴力性犯罪迅速增加,贩卖毒品、介绍容留他人卖淫、绑架勒索等罪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其中,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比例为最高。

4、犯罪手段成人化。

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偶发性的特点,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

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征。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自身心理尚有缺陷。

未成年人的思想不够成熟,心理存在缺陷,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明显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城乡差别、贫富悬殊等社会不平衡因素的存在与扩大,极易使一些未成年人心态不健康甚至心理失衡,从而诱发其犯罪。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实施预防措施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实施预防措施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及实施预防措施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理念,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实施强力有效措施,消除青少年当中的不良影响,保护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标签:法制建设;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理念,强力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日见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重点。

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只有在党政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综合治理,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渠道,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才能达到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只有强化法制教育理念,才能强力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以保持社会稳定。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近年来,从未成年人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从未成年人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从未成年人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从未成年人犯罪身份看,以辍学少年人数居多。

从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疯狂性、连续性,其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未成年人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未成年人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1.深受社会不良因素的严重影响。

一是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见利忘义、惟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不良社会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图书报刊、文化娱乐、网络色情、暴力恐怖音像制品等,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不仅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三是受毒品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法预防与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

青少年犯罪法预防与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

青少年犯罪法预防与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青少年犯罪法。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法的预防与惩治措施,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青少年犯罪法的立法目的青少年犯罪法的立法目的是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秩序,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二、青少年犯罪法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的加强家庭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力。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管教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道德引导活动,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

3. 社会机构的支持社会机构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俱乐部等,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人兴趣,增强社交技能,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倾向。

4. 青少年犯罪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青少年犯罪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青少年的言行举止、社交圈子、网络活动等方面,及时发现潜在的犯罪倾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辅导,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

三、青少年犯罪法的惩治措施1. 教育性惩罚措施教育性惩罚措施主要包括罚款、扣留、社会服务等,旨在通过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惩罚,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改正错误,并重新融入社会。

2. 法律教育和心理矫治对于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应该加强法律教育和心理矫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培养正常的心理状态,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尽快纠正错误行为。

3. 适用刑事处罚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严重的案件,应采取适用刑事处罚的措施,如收容教养、剥夺行动自由等,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四、加强社会协作机制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一定会歪曲其性质。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道德以及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性格的变化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下面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未成人犯罪的原因.(一)主观因素未成年人正处于多塑性这个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设计有一定的主见,但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所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够,生活阅历浅,辨识别力差,易在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下,禁不住诱惑,以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放任自己的行为,将自己推上犯罪道路.1、思想价值观方面看。

他们道德观混乱,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还有一套流氓哲学.如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亡命称霸的英雄主义、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主义、哥们义气为重的“交谊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在他们身上体现。

有的犯罪团伙甚至自成一套思想、意识等行为规范体系。

2、从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性格粗野、任性,具有畸形的好奇心,反常的需求心,强烈的虚荣心,霸道的好胜心,冒险的侥幸心,虚幻的侠义心等,存在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矛盾,粗浅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较广泛的交际能力的矛盾等等,当他们遭遇困难、挫折时,易产生愤世嫉俗、精神低糜、空虚、偏激固执的思想倾向。

这些不良心理问题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将来的违法犯罪埋下了伏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机关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

只有调动各种力量,综合治理,积极疏导,才能有效地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加强教育未成年人可塑性强,他们犹如一张白纸,正确教育引导将使他们步入人生正轨,反之,将误入歧途。

1.理想教育。

通过理想教育,使未成年人能够奠定对世界、人生、事业和前途的基本看法与正确态度。

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舆论力量,树立良好风尚。

3.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就是要提高未成年人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观念,养成依法、守法习惯。

此外,对已进入发育期的末成年人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使其能了解自己的生理卫生,正确对待生理问题。

(二)优化家庭环境家庭不仅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启蒙园地,而且也是各个家庭成员互相依存、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感染的场所。

因此,改善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给子女当好表率。

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发扬家庭民主,反对家庭暴力。

第三,家长应对子女严格要求。

对子女积极行为或进步动态应充分给予表扬肯定,对消极行为、或不良倾向应及时给予批评指正,以培养子女高尚的思想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师资质量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体,是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基地,是青少年成长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转站”。

在学校,人们将接受长期的、系统的、集中的、全面的训导和培养,德智体将得到全面发展,为更好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重视学校教育,提高师资质量。

对一些不能在人类灵魂工程中发挥“师”的作用,应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

(四)建立社会防范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公安司法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毒瘤,对非法网吧坚决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予以重处,各营业场所,都应有未成年人可为或不可为的标准,各社区、居委会都要建立未成年人监管机构,对本辖区未成年人的遵规守纪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家长切实增强责任感。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及对策【篇一】近年来,各地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迫在眉睫。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既可有效惩罚未成年犯罪人,又可兼顾未成年人权利的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恶劣性。

当前,未成年人的犯罪中暴力倾向较为明显,犯罪情节趋于恶劣。

2.突发性。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一般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一时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有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

4.临时组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结合,时聚时散,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种偶然性的结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5.低龄化。

犯罪未成年人的生理年龄日趋呈低龄化。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提前。

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也不断趋向低龄。

6.成熟化。

当前,众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反映出了其作案手段的高智商化和其反侦察手段的老练化。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父母应当重视巩固家庭结构,做到尊老爱幼,为儿女做好榜样,维护家庭的稳定。

要改善父母同子女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间应当相互尊重,经常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强化家庭管理。

父母应当注重科学的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时应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要严慈得当,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在学校开展法制、道德和心理教育。

应当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组织未成年的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从思想根源上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最终定稿)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最终定稿)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最终定稿)第一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忧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及其家庭幸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和发展。

因此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开展思想品德和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和学会做人,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与70年代相比提前了二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大幅上升,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01年的2.1%。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未成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1996年的低潮期后,最近再次呈上趋势。

从这些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其一、犯罪主体低龄化,在校生增多。

有的学生逃学、弃学,并擅自离家出走,流浪各地,以盗窃、抢劫所得为生。

其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

劫持人质、非法拘禁和盗枪、抢枪杀人等严重暴力性犯罪不断出现。

当前未成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且有充分准备。

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作案后毁灭罪证、破坏现场。

其三、团伙犯罪增多,有些地方的未成年人还参与带有“帮会”“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偷盗、敲诈、抢劫无所不干。

其四、强奸及奸淫幼女等性犯罪突出,受害对象大多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危害性大。

其五、由于未成年人没有劳动收入,又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因此这些未成年人犯罪中仍以财产犯罪为主。

据媒体报道:2000年5月12日,湖北省公安机关依法将一名初三学生龚某刑事拘留,因为他在当年4月间先后四次蒙面持刀对母校的10多位低年级学生实施暴力抢劫,致使两名无安全感的学生被迫辍学,一时间成为“校园幽灵”。

1999年11月,宁波某山区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因缺少零花钱而去勒索钱财,将一名同学用刀活活砍死。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一、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概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根据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分析,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并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予以防范和惩治,提前消除不确定因素,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同时,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要打击,还需提前进行预防治理,对未成年人更应如此。

当前犯罪预防工作主要分为社会防范和心理预防,就社会预防而言,是指针对犯罪行为发生形成的根源和环境,采取组织体制、教育感化等措施,有效降低重大犯罪的发生率。

心理预防则是站在个人心理的角度,按照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加以防范。

二、未成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犯罪类型多样化一是结伙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案件作案手法奇特,人身财产损失巨大,造成严重负面社会影响。

二是团伙犯罪加剧,并在不断的违法犯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内部分工,犯罪行为日益娴熟。

三是随着信息化迅速发展、网上不良信息的发布以及一些犯罪题材信息的披露,未成年人在涉新型网络犯罪案件中的比重日益增多,手段日益成熟。

(二)犯罪动机随意,激情犯罪多发。

未成年人之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数动机简单、目的单纯、随意性强,一般事先未经预谋,也没有经过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激情犯罪。

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未成年人心理生理上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弱,思想情绪一不稳定,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这也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涉案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低,法治观念不强。

未成年人犯罪中,存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文化教育、法治实现和社会经验,进入社会后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往往在收入和工作环境上都不能尽如人意,而社会上又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生活支持,使其难以融入社会,长次以往,面对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与自己预期不相符的生活环境,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都容易使其走上歧途。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稿)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稿)

浅析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多个原因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刑法预防犯罪论原理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的主体上看:(1)主要为抢劫、盗窃的案件多发生在辍学后流入社会的无业少年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在校生比例;(2)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高于城镇;(3)从犯罪年龄上看,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几年多为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4)从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多为从犯。

2、从犯罪手段上看:未成年人犯罪蔓延广、网络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纠合性特点,恶性案件较多,其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呈现智能化。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而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3、从案件类型上看:主要为抢劫、盗窃、伤害、强奸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其中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以伤害强奸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单独作案,主要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

法律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

法律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

法律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

本文将探讨这些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年龄界定和刑事责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首先需要明确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和刑事责任的规定。

各国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存在差异,通常在18岁以下被视为未成年人。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年满一定岁数的未成年人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明确责任界限,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二、预防机构和措施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预防机构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教育机构,学校在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家庭,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和亲属的教育和引导对于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

此外,社区和社会团体也可以提供相关的预防服务和辅导。

在措施方面,各国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例如,制定青少年保护法,严禁未成年人从事非法工作,保护其合法权益;设立青少年改造中心,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加强对未成年人涉及的互联网犯罪的打击和监管,保护他们免受网络诈骗和色情信息的侵害。

三、刑事法律制度的特殊性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制度通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是刑罚的限制,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罚通常会进行限制,即对未成年人犯罪者采取更为温和的惩罚手段。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些犯罪行为可能是冲动和无知所致,不应对其进行过重的刑事惩罚。

其次是刑事程序的强调,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审判一般会注重程序的保障,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例如,需要配备专门的未成年人法官和检察官,采取非公开审理等方式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尊严。

最后是刑罚后的教育与帮助,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者通常会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帮助措施,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并改善自己的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及对策浅析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及对策浅析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浅析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为了减少、遏止未成年人犯罪,应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教育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必须紧密配合,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

一、完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体法规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立法现状及缺陷(1)目前,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程序规定与成年人犯罪一起置于统一的刑事法律下,仅是在个别法条中对未成年人做了些特殊规定。

而我国现行《刑法》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条款较少,只有第17条和第49条,内容也过于单薄,不成体系。

致使现实生活中缺少适应法律的依据。

(2)刑法的具体条文上,存在缺陷,生涩难以理解,并容易产生歧义。

如《刑法》总则中的第17条,第二款规定的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承担的8种罪,是指8种具体的犯罪还是抽象的犯罪行为,表述的不明确,导致实践中适应起来出现问题.(3)关于未成年人能否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问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适用死刑。

但对无期徒刑却没有明确规定,也就等于对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是默认的态度。

(4)非刑罚处罚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有以下5种: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建议予以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2、刑事立法完善(1)根据对未成年人罪犯保护和区别对待的精神,我国应在适时出台未成年人刑法,和与之相应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系统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罪名以及审判方式和规则等。

或者在现行刑法中,专门设立一章未成年人犯罪,系统的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相关的处罚方式。

(2)具体法律条文的完善。

《刑法》第17条第2款的完善。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野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野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参考内容三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本人的生活和发展, 也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1、心理发育不成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对 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 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复杂多样,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这 些信息,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4、模仿与攀比心理:青少年时期是模仿能力和攀比心理较强的时期,部分 青少年可能因为模仿他人行为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犯罪。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1、完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青 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法律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内容二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容易 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扭曲,导致他们走向犯罪道路。其 次,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 世界使得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逐渐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7、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 共同努力。家长应当关心孩子的成长,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应当学生 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社会应当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 境。
谢谢观看
2、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 响。然而,现实中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如过度保护、过分严厉、忽视 孩子的情感需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 罪的风险。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有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有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有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基本情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订,也为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支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各项权益的实现,为未成年人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未成年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为了消除消极影响,就应该给未成年人以积极的影响;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就应该防止未成年人可能发生的反社会行为。

正是从这点出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告诫未成年人、也告诫社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种积极的预防,无疑有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各项权利的实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可以帮助大部份想学好的未成年人,还是有少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因生活窘迫而辍学出来打工由于无一技之长而长期无业,因生活没有保障而走上犯罪道路。

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1,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上升迅速。

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特点。

根据两级检察院2001至2005年批捕人数统计,几年来,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犯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以批捕未成年人数为例,2005年是2001年的6.6倍多,在捕和起诉阶段,16-18周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数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90%以上。

可见,这一年龄段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阶段。

2,是罪名集中,侵财型犯罪占绝大多数。

由于未成年犯的文化素质偏低,家庭生活相对贫困,表现在犯罪类型上就体现为财产型犯罪占绝对多数,而在具体的罪名上,以抢夺罪及抢劫罪为主。

原因在于这两类犯罪作案手法简单,如果一旦得逞,就可以迅速的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目的。

3,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闲散、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凸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浅析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为了减少、遏止未成年人犯罪,应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教育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必须紧密配合,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

一、完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体法规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立法现状及缺陷(1目前,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程序规定与成年人犯罪一起置于统一的刑事法律下,仅是在个别法条中对未成年人做了些特殊规定。

而我国现行《刑法》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条款较少,只有第17条和第49条,内容也过于单薄,不成体系。

致使现实生活中缺少适应法律的依据。

(2刑法的具体条文上,存在缺陷,生涩难以理解,并容易产生歧义。

如《刑法》总则中的第17条,第二款规定的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承担的8种罪,是指8种具体的犯罪还是抽象的犯罪行为,表述的不明确,导致实践中适应起来出现问题.(3关于未成年人能否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问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适用死刑。

但对无期徒刑却没有明确规定,也就等于对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是默认的态度。

(4非刑罚处罚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有以下5种: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建议予以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2、刑事立法完善(1根据对未成年人罪犯保护和区别对待的精神,我国应在适时出台未成年人刑法,和与之相应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系统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罪名以及审判方式和规则等。

或者在现行刑法中,专门设立一章未成年人犯罪,系统的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相关的处罚方式。

(2具体法律条文的完善。

《刑法》第17条第2款的完善。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规定的8种犯罪,到底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还是指具体罪名,这个条文没有说清楚,理论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3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罪犯不得适用无期徒刑,以切实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无期徒刑作为严厉程度仅次于死刑的刑种,笔者认为不适应于未成年罪犯。

这既是正确贯彻我国刑法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和法律原则的需要,也是基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贯彻有关国际公约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采取以教育和挽救为主、以惩罚为辅的方针,尽量对其做出宽大处理,这是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我们应坚持并发扬下去。

(4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完善。

非刑罚的处罚方法是针对犯罪情节轻微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人,以及根据其犯罪的罪行虽可处以刑罚,但因其人身危险性较小,从教育、感化、挽救出发,对其放弃刑罚处罚而采取的宽松的处分方式。

对未成年罪犯,其目的主要是教育改造而非单纯的惩罚报应。

因此,现代国家大多淡化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观念,而代之以保安处分和教育处分等非刑罚处理措施。

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过程的起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能否成材和家长有很大关系,孩子身上能依稀看到家长的影子。

大多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素养以及家庭文化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行为和习惯。

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预防犯罪义不容辞。

为了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家长的综合衰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1增强家长的法律素质要使孩子不犯罪,家长必须要先值法,家长都不懂法,又谈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呢?未成年子女的家长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重点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法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社会各部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职责,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预防职责,以及不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应勤读多看有关为成年人法律的报刊杂志,积极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或“法律进万家”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法律素质和观念。

(2提高家长的的思想文化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并逐渐置入未成年人正在形成的个性之中,所以,家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层次。

很难想象,一个满口脏话,衣冠不整,成天坐在麻将桌上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四有”新人、一个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

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个性、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优良品行,可以使未成年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素质低劣的父母,则很有可能会使未成年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3家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一个成功的家长,应该在生活上做孩子的朋友,学习上做孩子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司法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和放心。

既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孩子,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问题,耐心帮助,尤其是对已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要反复耐心做工作,不要急于求成。

与此同时,还要放心让他们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如果限制太多,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或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从父母身边逃离,被坏人拉下水。

总而言之,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不是生来就会的。

2、优化家盛结构,提高家庭婚姻的质量,营造良好家庭氛圈(1夫妻双方要加强感情交流,互敬互爱.孤独感是导致外遇或离婚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婚姻质量,夫妻双方应加强交流,工作之余应多关心配偶。

有事不要埋在心里,而应及时与对方沟通。

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的稳定和婚姻的幸福,减小家庭破裂的危险性。

(2正确处理夫妻矛盾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夫妻吵架可以说在所难免。

而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要尽量避免和防止发生矛盾。

实践证明,凡是有矛盾的家庭都会给未成年人子女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

矛盾越深,创伤越大。

尤其是那些因为矛盾激化而导致离婚的家庭,给未成年人造成的创伤更大。

三、学校预防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担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挑战,广大中小学校作为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阵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校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1、端正教育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发展的鲜明主题,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亦是时代赋于教育战线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提高教师素质,创建优良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

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除学习、情感上的困惑和烦恼;纠正错误认识,将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中国现实社会环境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靠一己之力虽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大环境,但却可以通过教育疏导,纠正未成年学生对社会现状片面错误的认识,端正其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社会不良现象的鉴别力和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

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越高,就越能有效的发挥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1)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严把教师资格关,从源头上纯洁教师队伍。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

他们是社会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倾向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我们要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并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人吸纳到教师队伍来;建立优胜劣汰用人机制,淘汰那些师德不高、业务不精人员。

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成才的重任。

但是,教师的积极作用和自身素质挂钩的,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往往会改变其对学生引导的方向,而教师的片面教育则会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敬业精神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身上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从事教学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个人的修养、提升个人的素质。

(2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教师应当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

教师应以肯定、支持、鼓励的教育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情感来教导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转化,使他们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师应特别对那些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或家庭不幸的未成年人给予更多更好的关心和爱护;注意疏导和矫正学生心理障碍,要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和矫正,尽量消除对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的外部条件,提供一个能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3加强道德与法体教育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

学校应抓住未成年人品德、个性、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学校的法制教育需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在确定法制教育内容时,应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决定教育和教学的顺序性,小学法制教育应多侧重感性认识,如通过交通事故等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初、高中阶段可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校应当设置法制教育必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

未成年人易于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应避免程式化,法制教育活动应多种形式,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别罪与非罪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重视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个重要犯罪类型,在所有未成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不正当的性观念,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