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
初中语文《差不多先生传》(共18张)ppt4
唤醒国人,革除陋习
四、走进作者,品文知人
胡适,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 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写作的文学大师,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动具有巨大的作 用。他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 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文化成就 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推崇,美欧等国 给其颁发了35个名誉博士学位,是 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代文化大 师。
1、自身:马虎、敷衍了事、不思进取。 2、周围人懒惰、不肯认真。
三、体会讽刺手法,揣摩文章主旨
小组讨论:
1、一切都说明,差不多先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他个人 的问题,这在文中是否有体现? 2、对于这样一位稀里糊涂死去的人物,胡适先生为什么要给 他立传(并说他是中国最有名的人)?
(用“○”圈出关键字词,用“——” 划出相关语句)
五、迁移拓展,关注个人、社会
现今社会中,
“差不多先生” 是否依然存在?
莲 花 河 畔 小 区 层 楼 倒 塌
13
新建公路路面塌陷
实体建筑倒塌,通过安全监管 可以预防,痛定思痛尚可重建。
精 神 的 坍 塌 与 缺 失 可 谓 危 害 无 穷 。
每当寒暑假即将结束时,一些 帖子,而有的大学生则看到了这一“商 机”,明码标价做起了代写作业的“生 意”。 问及学子们为何如此做?回答是 “这和 自己写作业也差不多,还是自己用手写, 用手抄,不管如何我是交了作业了,不 管采取什么形式,结果是差不多的”。
愿我们能如他们一样在学习中快乐
让我们能如他们一般不断积极进取
望我们能和他们一起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六、警醒反思,互勉共进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认真的做事 严肃的做人
七、作业布置
1、假如“差不多先生”是个病人, 请你为他精心开具一份病历。 2、找出文中运用反语、夸张这两 种手法的句子,各举一例,分析其 表达作用。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差不多先生传》教案《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精选10篇)《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篇1目的:初步理解通过写人记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玻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笔记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标题为《论语十二章》。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
二、字词积累箪食瓢饮:形容生活清苦。
求知若渴:形容对知识极度渴望。
虚心求教:谦虚地向别人请教。
博采众长:广泛地吸取各家之长。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领悟新的道理。
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三、重点句子解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尤其是当他们做出善行的时侯,我们应该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学习的不同态度和层次。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不如喜欢学习,而喜欢学习又不如把学习当作乐趣。
只有真正热爱学习,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自我反省,而不是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四、主题思想分析本课通过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做人的道理。
孔子认为学习是提高个人修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强调做人要具备诚实、谦虚、勤奋、有礼貌等品质。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成长和学习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写作特点分析本课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智慧。
同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格言,使得课文内容生动有趣且富有哲理。
这些写作特点不仅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六、课堂讨论问题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如何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的?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疏通文意
指十五岁。“有”同“又”,立身,
迷惑,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爱好,喜欢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的人
比得上
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
质疑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 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 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或者为了 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理解学习第12课,首先要掌握课文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故事,讲述了一位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二、生字词学习在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需要我们注意。
例如,“辍学”、“萌发”、“慰藉”等词语,需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同时,还有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子结构,如“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等,也需要掌握。
三、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有很多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对于理解课文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人生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这句话教会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四、课文主题与思想本课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关爱他人,同时也需要他人的关爱。
五、拓展阅读推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我推荐以下阅读材料:1. 相关主题的文章,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搜索相关资料,找到一些优秀的文章进行阅读;2. 相关的课外书籍,如《爱的教育》等;3. 有关人际关系的文章或书籍,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第12课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更好地关爱他人,同时也需要他人的关爱。
推荐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
根据不同版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提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寓言四则》的内容: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问雕像者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值二个银币,赫尔墨斯又问七倍于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七个银币。
”雕像者又说:“如果有人给你全世界的财富,你愿意用财富换自己的名声吗?”赫尔墨斯听了十分恼火,就现出自己的原形。
雕像者吓得直吐舌头,说愿意献出全部财富。
雕像者看到赫尔墨斯的原形,算计着额外收入,满脸谄媚的笑了。
2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
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井。
他经常叮嘱家里人说:“打井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把泥巴弄到井里去。
否则会出差错。
”有一天,他的家里人挖井,果然遇到坚硬的岩石。
于是就用挖出来的土石把井砌高起来。
泥巴和砌料更靠近井口。
要看井口时就必须沿着梯子爬上去。
一天,有一个人从村子里走过,丁家的一个人就拉住他从梯子上爬上去看井里的水。
结果发现井中泥巴以上没有水,以上是砌料。
村里人都认为丁家人没有说假话。
丁家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4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ppt课件完美版
懒得认真、懒得活了!
•这么看来,差不多先生其实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人”, 这样的懒人多了,我们的国 家也就成了“懒人国”了!
•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对 “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 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批判
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 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告 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小结: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无疑是 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 虎、敷衍塞责、不肯认真,最后为 此搭上了性命。作者塑造出来的人 物形象是苍白、猥琐、无能的,可 是作者却称之为“真是一位有德行 的人”、称之为“圆通大师”?这 是为什么?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共3篇
《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共3篇《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1《差不多先生传》课堂实录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每节课我都会精心备课,打算教授的内容、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都要考虑周全。
在教授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时,我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输。
首先,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的内容。
通过这个过程,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题,并为讨论做好铺垫。
在介绍了文章内容后,我也让学生们展开短暂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课堂上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第二步我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并自愿正式表态。
每个小组由4-5个学生组成,然后我在课件上放了一个五分钟的倒计时,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为这个活动准备好。
这个小组合作的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的思维。
这样,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互相探讨、发言,达到思想共享、理解共识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让那些比较腼腆害羞的学生也可以有机会通过这个活动展现自己。
第三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在小组活动完成后,我让每个小组派送一名代表,让他们在讲台上向全班进行分享。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每个小组有机会分享和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互相交流中,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思想启示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四步,进行课堂总结。
接下来,我将集中讨论学生们提出的各类见解和观点,同时我也向他们公开了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告诉学生们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可能会不同,但是我们最终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甚至当自己不同观点与他人不同时,也应该学会尊重和接纳。
通过这个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策略、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12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 (2).doc
《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②何必太精明..呢?精明: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精细: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一命呜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点击思维〗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相貌和个性特点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死后人们称赞、效仿〖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一、文章主旨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上别跟陌生人说话差不多先生传word教案及练习
《别跟陌生人说话》《差不多先生传》二. 教学重点:1. 进一步提高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2. 学习文章多角度选择典型材料的特点。
3. 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多角度选择典型材料的特点。
【学习提示】《别跟陌生人说话》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yóu lǚ gāngà xī zhūn尤其履行尴尬膝盖谆谆xiáng wān chéng yǎn kè慈祥剜出承受俨然恪守jiè jié chí hùn fù hè训诫抢劫松弛含混随声附和2. 形近字注音组词:3. 解释下列词语:训诫:教导和告诫。
恪守:严格遵守。
丰盈:非常丰富。
俨然:形容很像。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饥寒之虞:虞,忧虑。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都不会被推翻。
浑然不觉:完全没有感觉到。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比喻没有主见。
二. 文学常识: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其中的《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起之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中篇小说集《如意》,长篇小说《钟鼓楼》等,本文选自《刘心武自述》。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做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的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 课文分析:标题是读作“别和陌生人说话”?还是读作“别和陌生人说话”!此处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疑问。
通读课文,结构并不复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7段)写母亲与父亲的训诫不同,最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文章起笔,先摆出父亲对子女的叮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与之相反,虽然母亲对父亲的话一向随声附和,但在这一方面却不能率先履行。
尤其在火车上,最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开头的最后一句是一个过渡段,自然开启下文的内容。
第二部分:(2——7段)写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故事。
七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三单元12《差不多先生传》北京课改(通用)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p2u0ru2s1. N/5u/ll1a2ia5c/u1lis2/te2m0p2o1r felis ut cursus.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
MOMODA POWERPOIN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7:26:15 AM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差不多先生传简介作者胡适)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过度语:寻找人我们应该告知别人什么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
2.学生交流完成的内容。
三.重点研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引导我们找到了差不多先生,可是作者却说“他就是全国人的代表”这又做何解释?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语句,找出不懂的语句小组交流讨论。
1.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并点评。
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小结。
1.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杜绝“差不多”的这种现象?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差不多”的现象?五.教师总结“差不多先生做事马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结果一悲剧收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深刻的启示。
今天,作为21世纪的缔造者,我们要把差不多先生和他的子孙扼杀在惰性的摇篮里,凡事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依据准确的数据,确凿的事实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六.片段练习结合我们今天学过的课文分析“徐州鸿济桥坍塌事件和杨利伟成为飞天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目的:初步理解通过写人记事阐明道理的方法。
重点:初步认识“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
难点:“事迹”与“影响”“危害”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教法:读读议议,说说写写内容与步骤: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学生发言。
明确:你们说的都不是。
中国20世纪第一个写白话诗的人,叫胡适。
他也不是最有名的人。
不过他知道这个最有名的人。
胡适还专门为其写了小传。
介绍了他的一般情况,生平事迹和巨大影响。
胡先生说这个人姓差,叫差不多。
现在请同学们看《精品阅读》106页的《差不多先生传》。
二、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直隶.()焦.急()懒.人()一撇.()陕.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
从从容容:②何必太精明..呢?精明:③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精细:④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一命呜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不很_____;有两只耳朵,但听不很_____;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_____。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_____,他的思想也不很_____。
(分明精明细密清楚讲究)4、文学常识填空。
《差不多先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信奉“”的差不多先生的可笑形象。
〖点击思维〗1、注意“撇”是多音字,有“piē”和“piě”两个读音,此处应该怎么读呢?2、注意体会句中“从从容容”“一命呜呼”这两个词语的讽刺意味。
3、“精明”“细密”、“分明”“清楚”是两对含义相近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这些词的细微差别。
4、你知道吗?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找来读一读吧。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差不多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相貌和个性特点按时间顺序记叙事迹死后人们称赞、效仿〖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之所以把国人的劣根性讽喻得入木三分,非常深刻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差不多先生临死时说的话没有意义,文中却把它称为“格言”;差不多先生一生没有功德,文中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差不多先生不是高僧,文中却称他为“圆通大师”。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入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把握重点〗一、文章主旨课文作于1924年,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申报)平民周刊第一期,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
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
二、差不多先生形象分析文章第二部分先叙述差不多先生的童年,接着叙述他的学生时代,长大后到社会上工作,最后叙述他得病死去。
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如何买糖、读书、当伙计、搭火车和治病的典型事例,概括记叙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行状。
在作者笔下,差不多先生是这样做事的:(1)小时候,差不多先生的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
(2)读书时,差不多先生的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老师纠正时,他却说山西和陕西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当伙计时,常把“千”写成“十”,把“十”写成“千”。
(4)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车,迟了两分钟才到火车站,弄不明白火车为什么不等他。
(5)差不多先生让牛医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给他治病,结果一命呜呼。
这些事例,都表现了差不多先生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特点。
在作者笔下,差不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形象,他一生行事不求认真,但求得过且过,最后竟为此丢了性命。
只是,他至死也未觉悟,因为临死的时候他还在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真是愚顽至极,不可救药。
这更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批判色彩。
〖攻克难点〗准确理解文章开头写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个性特点的意图是本课难点。
文章以设问开头,幽默风趣,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强调了“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是“各省各县各村”人士,每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指出像差不多先生一样凡事马马虎虎,不求认真,不求准确,是中国人的通病。
在作者笔下,差不多先生的相貌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细密。
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作者通过描写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言语,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苟且马虎的个性。
〖质询疑点〗既然差不多先生所作所为这么迂腐可笑,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效仿他?在这部分中,作者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不仅称赞他,还向他学习。
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国也就成了懒人国了。
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在最后一段又说“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作者这样夸张地写,目的是指出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是中国人的通病;在最后一段回应前文,指出这种情况愈来愈厉害。
他这样写是希望能唤醒国人,革除这种毛病。
〖主干知识〗1、lì jiāo lǎn piě shǎn2、①从从容容:不慌不忙。
②精明:精灵,聪明。
③精细:精密细致。
④一命呜呼:指死,这种说法通常带有幽默讽刺意味。
3、清楚分明讲究精明细密4、胡适诗人学者5、“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教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的年俗,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欣赏作品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其浓郁的乡土风情。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你最喜欢过年时做什么?(生*******)下面,我们来感爱一下祖国各地的过年习俗(PPT图,曲《欢乐中国年》***)原来,年,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刘绍棠到几十年前的运河边,看看北京郊区的乡亲们是如何过年的。
(板书课题:《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簸箕(bò ji)生疮(shuāng)烙饼(lào)二、预习检查。
在欣赏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PPT字词,指名读、齐读。
3、(指PPT)过年如此丰富、隆重,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愿望?生***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②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③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4.教师小结:(点PPT)这斑斓多彩的民俗中,包含了华夏儿女辟邪祈福的美好朴素的愿望。
提问:一般来说,顺着时间写好几件事容易写成流水帐,本文写了十件事,你觉得它像流水帐吗?(PPT)生答:作者如数家珍,件件是特定的民风民俗,相互不可替代;事与事之间,或者明确时间,或者以一定的语句承上启下,紧密关联;最主要的是,他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把家乡年的热闹与隆重鲜活地展示出来,使我们如历其境。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我们举个例子:PPT第三小节***********问:我们要关注哪几个词语?(预热—增温---红火---发烧)这四个词语,程度逐步加深,表现乡亲们对“年”这一传统风俗的热爱和重视。
问:发烧是什么意思?(狂热的爱好,如自从我听了《一千年以后》,我就成了林俊杰的“发烧友”)问:“发烧”能不能换成“热烈”?(也通,但感情上没有“发烧”来得强烈,也没“发烧”富有乡土气息。
1、请同学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生动传神、或者有乡土气息的好词佳句,简要点评。
*************************************************************2、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发现,最好能先介绍一下:我说的哪件事中的语言。
老师点拨和评价************************************************************教师总述:这篇散文的语言致力体现了刘绍棠作品的“民族风情,乡土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生:热爱生活、热爱父老乡亲。
)四、比较今昔,拓展延伸:PPT1、过去的年如此红火、热闹,而今好像年味不足了,喜庆气氛淡了,你能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吗?2、有人不记得中国节日,对一些洋节趋之若鹜;中国几千年的端午节居然被韩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人大代表提出端午节和中秋放假……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交流,发表见解。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它能把天下华夏儿女的心串联起来,它应是每个龙的子孙心中最神圣的日子。
民俗文化是最能够实现民族凝聚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新唤起我们的民族记忆,牢记我们民族的根本。
将这些民俗发扬光大,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对抗文化上的“西化”倾向,增强我们全民族文化凝聚力。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年,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
它包含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包含着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让我们带着祝愿,带着笑容,带着本节课的收获,在欢歌中迎接的xx年吧!六、布置作业:PPT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年俗以及传统节日,体会其丰富内涵。
畅想:还可以怎样过年?谈谈你的新设想。
炒年货1、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炒年货的数量之大。
2、土坑烫得能烙饼:夸张,形容烧的时间长。
3、毕剥毕剥地响,与老奶奶的念念有词:情景交融,让人感受到过年气氛的热烈。
4、“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炒年货歌中寄托着乡亲祈福祈平安的理想。
5、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即写出了“大吃大嚼”得厉害,也增添了几分幽默情趣。
吃腊八粥1、化食汤清了胃口……又该吃腊八粥了:过渡自然。
2、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营养丰富。
3、占全色香味,舍不得吃,吃起来没够,不愿放在筷子:舍不得,表现粥的可爱,表现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爱惜,吃不够表现了粥实在太好吃了。
买糖果 1、喝了腊八粥,年味更浓了:过年的气氛在增温。
2、卖糖果: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卖糖葫芦的,以“中彩”促销;卖枣儿的,把枣儿串成圈套在脖子上吃,引得小孩子流口水。
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像农贸市场了,热闹非凡。
挑绒花 1、买花的有年轻女子,有老太太:绒花太吸引人了,人们很爱美,爱生活。
2、大姑娘小媳妇买花站在门槛里,怕羞。
老太太插在小疙瘩鬏上,乡土特色鲜明,观察人物细致入微,描写人物生动细腻。
送灶王爷 1、抠下糖,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看似滑稽的举动,幽默,可爱而可笑。
换门神 1、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关联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