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一)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预设(2):女生:48× =28(人);男生:48× =28(人)。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500× =100(mL)水:500× =400(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48× 呢?
4.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1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2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4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四、用 128 cm 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宽、高的比为 4∶3∶1 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28÷4÷(4+3+1)=4(cm) 4×4×4×3×4×1=768(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 768 立方厘米。
2.小敏看一本故事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 3∶5。 (1)全书有 200 页,还有多少页未看? 200×3+5 5=125(页) 答:还有 125 页未看。
(2)如果未看的比已看的多 50 页,全书有多少页? 50÷(5-3)×(5+3)=200(页) 答:全书有 200 页。
3.学校六(1)班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3∶14,三好学生有 12 人,则全 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2÷3×14=56(人) 答:全班共有学生 56 人。
A.3∶5
B.3∶2
C.2∶3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 4∶3∶1,这个三角形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三、解决问题。 1.建筑工人要用水泥、沙子和石子按 2∶3∶4 配制混凝土 36 吨,需要水泥、 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36×2+23+4=8(吨) 36×2+33+4=12(吨) 36×2+43+4=16(吨) 答:需要水泥 8 吨、沙子 12 吨、石子 16 吨。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RJ
4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的比例配制 200 mL 盐水,表示把盐水平均分成( 20 )份,其中 盐占( 1 )份,水占( 19 )份。 2.甲数是乙数的25,乙数比甲数的比是( 5∶2 )如果甲、乙两数的和是 98, 那么甲数是( 28 ),乙数是( 70 )。 我发现: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可以先求出( 总份数 ),再注出(每份)是多少, 然后求各部分的量;还可以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求各部分 的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
第3课时 比的应用教科书第54页例2及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1、2题。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的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按比分配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理解按比分配应用题中的含义。
一、自主预习1.口答。
(1)什么叫做比?(2)500mL 的15是多少毫升? 2.六(1)班40名学生参加大扫除,其中38的同学打扫教室,58的同学打扫操场,打扫教室、操场的同学各有多少人?二、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投影显示,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8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
经理分别付了他们每人190元,这种付法合理吗?(2)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都会遇到不是平均分配的问题,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引导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3)提问: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制。
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
想: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4)探究解答方法。
(5)交流。
(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法)①用归一的方法解答。
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②用分数方法解答。
浓缩液:500×11+4=100(mL)水:500×41+4=400(mL)(6)讨论:怎样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科书第55页练习十的第1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的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了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求比值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或者在求比值时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学情,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以及在求比值时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新课:讲解比的应用,如何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
4.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比的分配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比的应用》练习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填空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78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7:6,一班()人,二班()人。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课时 比的应用
2 20 4 t 2 35 3 20 6 t 2 35 5 20 10 t 2 35
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把比看作份数之比。先求每 份是多 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比转化成分率。利用分数 乘法解答。
(选题源于教材P55第1题、第4题)
1. 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
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方法一:
51+50=101 303÷101=3(人) 3×51=153(人) 3×50=150(人) 51+50=101 方法二:
23+22+25=70 70÷70=1(棵) 一班:1×23=23(棵) 二班:1×22=22(棵)
46︰44︰50= 23︰22︰25
三班:1×25=25(棵)
23 一班:70× 23+22+25 =23(棵) 22 二班:70× 23+22+25 =22(棵) 25 三班:70× 23+22+25 =25(棵)
答:西红柿320平方米,黄瓜320平方米,茄子160平方米。
8. 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 (选题源于教材P56练习十二第8题)
爸爸和妈妈月工资的比是(36000÷12)∶2000 = 3 ∶2。 我和爸爸的年龄比是12∶38 = 6 ∶19。 (答案不唯一) 发现信息略。
(把比转化成分率) 方法二:
浓缩液 1份
水 4份
1 ② 浓缩液有:500× 5 =100(mL) 4 ③ 水有:500× 5 =400(mL)
① 总份数:4+1=5
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
温馨提示 按比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1”,然 后将其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 问题来解决。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比的应用-优质教案.doc
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探究】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正确求比值,进行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实际应用。
第3课时《比的应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求比值、化简比的练习题。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的应用,如:“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求男生与女生的比。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求比值、化简比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求两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比。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求比值、化简比。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2)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