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胸外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定时清洁口腔和鼻腔,防止呼吸道感染。

3.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4.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教导深呼吸、咳嗽、翻身等动作,促进病人康复。

5.鼓励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和过量用药。

6.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7.保持患者的饮食均衡,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调整饮食种类和食物的摄入量。

8.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二、心胸外科疾病的特殊护理措施1.心脏病护理:(1)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ST段变化等。

(2)观察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等。

(3)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心绞痛药等。

(4)严密观察患者的心跳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5)教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心脏病的自我护理,如控制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精神紧张等。

2.肺炎护理:(1)进行氧疗,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鼓励患者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拍背、气管扩张、呼吸运动等。

(3)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退热处理。

(4)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包括高热量、高蛋白等,促进患者体力恢复。

(5)提供患者的心理支持,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康复。

3.肺癌护理:(1)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气道分泌物等。

(2)帮助患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和触诊淋巴结等。

(3)定期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

(4)提供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肺癌的治疗和康复。

(5)指导患者的家庭护理,如合理安排休息、饮食等。

以上是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和特殊措施,护理人员应确保操作规范,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医生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入院时测体重及血压,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2.测体温、脉搏2次/d,观察3d正常者改每日下午4时测量一次。

患者若有发热,测体温至少3次/d。

若因房颤有心律绝对不齐者,应测量脉搏、心率。

3.按分级护理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4.指导肺部感染疾病咳痰较多者顺位排痰,并记录每日痰量。

5.严格根据医嘱,按时用药。

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或心率,如<60次/min者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6.执行饮食医嘱,观察患者(特别是食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情况,主动与医师联系,及时修订饮食治疗方案。

7.重危及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

若有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剧烈胸痛、心前区痛、脉搏不规则及有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予适当处理。

咯血时,应记录咯出物的性状与量。

发现脉搏不规则时应记录脉率及心率;有绌脉者,记录脉搏短绌图表。

8.凡胸科大手术后、或为胸部严重创伤、大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应加特别护理,并转入监护病室。

9.病室中应经常备有急救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开口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和各种急救药品等。

10.术后监护病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概述心血管外科护理是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进行的手术护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见规范和步骤。

术前护理-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术中护理-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术后护理-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2、心脏病按心功能情况分级护理。

3、术前一天,需准备水封瓶,做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者做好记录井及时报告医师。

4、术前一天,注意大便情况,送手术室前排清大便,一般病人术前—天中午12时,常规口服轻泻药果导2片,小儿酌情减量,如手术日早上仍未解大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条助排便,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灌肠。

5、术前一天测量体温4次,如体温超过37.3℃,应报告医生。

6、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注意病人情绪,给予耐心的安慰解释,术前一晚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用药。

7、术后病床和用物准备,除按一般外科术后准备外,还要准备氧气、吸氧管、血压计、听诊器、弯盘、约束带、吸痰器、、吸痰管、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用具、开口器、舌钳、喉头通气导管等抢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术后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详细了解手术过程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

3、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周围循环情况、神志及瞳孔大小等。

4、吸氧至病人麻醉清醒无缺氧情况时止。

5、麻醉清醒后无休克者,采用半卧位。

6、病人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高热者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心搏超过120次/分时,且有发热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治疗,避免高热而增加心脏负担。

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保温复温,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7、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

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毫升,连续4—6小时或突然流出100毫升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和手术止血准备。

8、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

9、气管内麻醉后排痰困难者,蒸气吸入每日2—3次。

10、胸腔引流管拔除后,一般无特殊禁忌者,应鼓励患者离床活动,并适当作患侧肩、肘关节活动。

11、胸外科手术病人,除消化道手术外,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情况,可喝水,术后第一天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亦可随病人喜爱选择饮食。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1)(1)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1)(1)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术前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前评估1、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发育、营养状态;患者有无结核、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史;有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史。

2、评估患者受伤的过程,包括受伤的部位、姿势、暴力大小、性质、受伤时间,受伤后的急救处理经过。

3、评估患者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的程度。

4、评估患者的精神紧张程度和情绪反应。

(二)术前护理措施l、急救护理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多根肋骨骨折的患者应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控制反常呼吸。

2、严格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教会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

4、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术后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后评估1、评估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放置引流管的情况。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患者疼痛程度等。

3、评估患者胸带包扎固定情况。

(二)术后护理措施1、麻醉清醒、血压平稳,给予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4、定时检查胸带包扎的松紧度,观察是否影响呼吸功能。

5、营养支持静脉补液,促进骨骼和伤口愈合。

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气胸护理常规【术前评估及护理措施】(一)术前评估1、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发育、营养状态;患者有无结核、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史;有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史。

2、评估患者受伤的过程,包括受伤的部位、姿势、暴力大小、性质、受伤时间,受伤后的急救处理经过。

3、评估患者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的程度。

4、评估患者的精神紧张程度和情绪反应。

5、评估患者肺萎陷的程度,判断损伤性气胸的类别。

(二)术前护理措施l、急救护理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判断为开放性气胸者,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吸末封闭伤口,再用胶布或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心脏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手术后护理常规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监测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呼吸道管理:患者需要保持通畅的呼吸道,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及时辅助呼吸或吸痰。

3.疼痛管理:心脏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疼痛程度,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

4.导尿管理: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液量和颜色,并及时更换导尿袋。

5.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及时调整和监测输液速度和种类,预防心脏负荷过重和呼吸困难。

6.睡眠和休息:心脏手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

7.抗凝治疗:一些心脏手术后患者需要抗凝治疗,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8.洗澡和换衣: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洗澡和换衣,保持清洁和舒适。

9.伤口护理:及时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定期更换敷料,并根据医嘱进行伤口护理。

10.活动和体位:术后患者需要适度的活动和体位调整,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11.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食欲和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注意避免过度饮食和饮食性状不良导致消化不良。

12.心理支持:心脏手术是一项重大的手术,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13.康复指导: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和心肺功能,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康复指导,帮助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心脏手术后护理常规措施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并与医生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是一种高危、高复杂性的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手术成功。

以下是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
术前护理
-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病史和手术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 安排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必要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 患者应禁食12小时以上,保持肠胃道清洁,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

- 安排手术室、手术器械和药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护理
- 保持患者意识清醒,监测心率、呼吸和生命体征等。

- 根据手术情况协助医生操作,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控制术
中出血。

- 管理导管和各种监测仪器,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
过程。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或
其他并发症。

- 给予有效的镇痛和止血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 协助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等适当的病房,继续监测和护理。

- 按照医嘱执行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加强术后康复和护理。

总之,心血管外科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护理,围绕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全程跟踪和监控患
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成功
和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手术前准备:
- 确保手术室和设备的清洁与消毒。

- 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并进行核对。

- 配备充足的输血和抢救设备。

术后护理步骤:
1. 观察与监测:
- 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记录相关数据。

- 定期观察术后切口,检查有无渗血、红肿、感染等异常情况。

- 监测尿量,及时发现可能的尿潴留或肾功能损害。

2. 伤口护理: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伤口感染或排除其他并发症。

3. 呼吸道管理:
- 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和分泌物。

- 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和淤积。

4. 疼痛管理:
- 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 定期评估疼痛缓解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液体管理:
- 根据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调整输入和输出液体量。

- 监测离子、电解质和血红蛋白水平,及时纠正不平衡状态。

6. 营养支持:
- 提供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满足病人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 考虑使用补充剂或肠外营养,如静脉注射营养液。

7. 动态评估和教育:
- 定期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

- 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手术后的护理指导,包括饮食、活动和药物管理等方面。

标准化护理措施和个体化护理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安全性。

注意:该文档仅提供常规护理建议,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病人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发育、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及手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无出血性疾病和凝血系统的异常,近阶段是否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药物史。

2、身体状况:了解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状况,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以及患者的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等。

3、辅助检查:主要评估患者X线、CT、MRI、B超、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及对疾病的认知。

评估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1、按外科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与营养:进普食,有水肿、心肺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食管疾病有梗阻或压迫症状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或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4、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患者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4次连续测3天,若体温在37、5℃以上继续测至体温正常3天,测体重、血压每周1次。

(2)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呕吐等情况。

5、辅助检查:肺部疾病患者,收集清晨痰液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必要时送痰标本、抗酸杆菌、癌细胞等。

6、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消除其顾虑及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1、预防呼吸道感染:对嗜烟、酒患者,劝其戒除,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

2、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教会其咳嗽时用按压患侧胸壁,以免切口疼痛。

3、口腔护理:朵贝溶液、甲硝唑或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4次。

4、体位引流:肺部化脓性疾病者痰量多时需行体位引流。

按病灶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病灶在下叶,取俯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中叶,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5度-20度;病灶在上叶,取半卧位,角度为30度-60度。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病情及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安置患者,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3.对年老体弱、活动受限、大手术的患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小儿患者,防止烫伤、走失等意外事故发生。

4.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况,减轻心理负担,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增加营养,增强体质: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视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质锻炼,以增加体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6.充分睡眠,保证休息,预防感冒,保持口腔卫生,督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7.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并教会其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

8.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1.卧位指导:宜采取平卧或半坐卧位,适当活动。

2.饮食指导:治疗期间保证充足的营养,根据病情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质食物或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3.各种管路指导:放置胸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改善呼吸状态,应保持胸管通畅,勿扭曲、受压、打折,勿牵拉脱出,胸瓶妥善放置,勿倾倒,卧位时胸瓶不能高于床面,下床活动时胸瓶应低于膝关节水平,以免胸液倒流引起胸腔感染。

胸管一旦脱出,应立即捏紧穿刺处皮肤并通知医务人员做相应处理。

患者吸氧期间,勿在室内吸烟,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患者输液期间,勿擅自调节滴速,以免引起病情变化,危及患者生命。

4.疾病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卧床期间练习床上大小便;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防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出现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

5.沟通指导:住院期间,不私自外出,遵守病房管理及相关制度。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护理常规

1、胸部损伤护理常规按普通胸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受伤经过、暴力大小、受伤部位与时间,有无昏迷、恶心、呕吐史等。

2.评估生命体征,了解有无呼吸困难、发绀、休克及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

3.评估疼痛部位与性质,骨折的部位与性质,有无开放性伤口,气管位置有无偏移,有无反常呼吸运动,有无咳嗽、咳痰、咯血,了解痰量与性质,咯血量与次数。

4.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

【护理措施】1.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合并休克者取平卧位。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病情危重、诊断不明确或须手术者暂禁食。

3.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并观察患者缺氧情况是否改善。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预防休克、心包压塞等。

⑴病情不稳定时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稳定后改每4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

⑵观察缺氧的表现,如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反常呼吸及氧饱和度等。

5.减轻疼痛。

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胸带加压包扎胸部,以减轻疼痛和抑制反常呼吸。

6.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反常呼吸,加强肺部理疗及雾化吸入。

必要时实施吸痰或气管切开。

7.放置胸腔引流管者按胸腔引流管护理常规。

8.根据病情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

如需手术,积极作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促进损伤恢复。

2.交待肋骨骨折患者3个月后复查X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2、法洛四联症手术护理常规按心脏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病史,有无发育不良等。

2.评估缺氧程度,如是否有发绀、柞状指、活动受限等。

3.了解患者心脏检查、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如有无社会适应能力差、对父母过分依赖、焦虑、恐惧、易激惹哭闹等。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每天予以吸氧30分钟。

心胸乳腺外科护理常规

心胸乳腺外科护理常规

心胸乳腺外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此栏字体用宋体,小三,黑体)1.1 病室环境1.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1.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1.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1.3入院介绍1.3.1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并通知医生。

1.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4.1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及体重。

1.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若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4.4若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6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1.7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1.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1.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9.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

1.9.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1.9.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1.9.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9.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1.10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据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安心治疗。

1.13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排痰训练,加强肺功能锻炼。

告知患者术前2周戒烟,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饮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易消化食物。

5.辅助检查遵医嘱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包括肺功能)。

【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每小时1次共4次,以后每2h监测1次至24h,并记录。

测体温每天4次,体温超过38.5℃应通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3.呼吸道管理:加强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痰液粘稠者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必要时行鼻导管或气管镜吸痰,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观察呼吸幅度、频率、节奏和饱和度,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师。

4.行密闭式胸腔引流者执行密闭式胸腔引流护理。

5.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指导患者做术侧肩关节及手臂抬举运动,拔除胸管后早期下床活动。

7.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健康教育】1.少量多餐,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及粗糙刺激性食物。

2.逐步增加活动量,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活动,保持气道通畅。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药。

5.食管术后患者,餐后半卧30min,防止食物反流。

6.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7.出院1个月后门诊随访。

心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入院后嘱患者绝对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加强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保持大便通畅。

适量
增加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受凉后诱发的心绞痛、心衰,适当限制活动。

(4)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增加机耗氧量,限制探视人员。

(5)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末梢温度、湿度的变化。

(2)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控制液体滴数,向家属讲明微量泵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作用及反应,防止液体外渗。

(3)加强肺部护理,1~2小时拍背一次,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4)密切观察心包、胸腔引流量积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管道,24小时记录引流量,常采取坐起或半卧位,利于
引流。

(5)鼓励患者早期进半流质、已消化的饮食,肠功能恢复后,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少量
多餐。

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6)注意大小便的颜色及量,大便最少3天一次,必要时给开塞露或灌肠,如颜色为黑色,或柏油色应及时送检,成人尿量
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肥胖者应每天测体重衡量出入量。

(7)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心律紊乱。

(8)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做肢体运动。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疾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2.饮食调理:根据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3.锻炼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和病理生理学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检查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或限制烟酒的摄入。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戒酒的康复辅导活动,以增加戒烟戒酒的成功率。

8.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特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9.疾病防控:患者应避免疲劳、压力大、情绪激动等情况,以减少疾病的发作。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尘埃,预防感染。

10.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通过疾病教育、饮食调理、定期锻炼、情绪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疾病防控和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第二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护理常规第三节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护理常规第四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第五节法洛氏四联症矫正术护理常规第六节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第七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常规第八节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常规第九节心脏移植手术护理常规第十节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第十一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第一节心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 见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3. 饮食护理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控制液体摄入量;术前8~12h禁食,禁饮6~8小时。

4. 心功能维护改善心功能,持续或Bid氧气吸入2~4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有合并并发症者,积极治疗。

5. 呼吸道准备预防或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1~2天训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术前两周戒烟酒。

6.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

7. 术日晨准备(1)测量T、P、R、BP。

(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

皮肤准备范围: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阴部包括脐孔。

(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

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预防肺不。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

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针对具体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适当增减。

2、给予心电、血压(有创和无创)、体温、呼吸、CVP等监测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重症护理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必要时定时吸痰。

4、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

5、对于躁动病人给予必要的约束,并挡好床档。

6、做好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按摩一次,防止压疮发生。

7、对于意识清楚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8、口腔护理每日2次。

9、尿道外口护理每日2次。

10、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每8小时总结一次。

11、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1、协助病人完成心、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

2、心力衰竭的病人,遵医嘱应用多巴胺、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药物进行治疗,待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一天复查心电图与血清电解质。

3、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遵医嘱持续静脉滴注硝普钠,同时间歇或持续给予氧气吸入。

4、有明显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给予输血。

5、发绀严重的病人,遵医嘱术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以稀释血浆和纠正酸中毒。

术前一周开始间断吸氧,并保证休息。

6、冠心病病人术前3-5天,停服抗凝剂、洋地黄、奎尼丁、利尿剂等药物,给予氯化钾口服。

7、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人,观察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变化。

【术后护理】1、体外循环后,待病情稳定后送入监护室。

运送途中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2、病人至监护时后,立即监测心电图或心电示波、动脉压、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接通静脉压测压管和各种输液通道。

并观察尿量、心包和纵膈引流管是否通畅等。

3、定时监测神志、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

4、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排量和体、肺循环阻力、周围循环状况等。

5、监测心包纵膈引流量、波动情况及尿量等。

6、听诊双肺呼吸音。

7、监测动脉血气、血清电解质和血常规等。

8、观察肺部变化及气管插管的位置。

9、维持循环稳定,根据病情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加用或加大正性肌力药物用量。

10、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和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和湿化。

11、停止辅助呼吸时病人应神志清楚、循环稳定、无室性心律失常、无继发性出血、无肾衰等并发症。

12、长时间辅助呼吸者(>72小时),定时放松气管插管气囊,长时间机械辅助者氧浓度不宜超过40%。

13、拔出气管插管后,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面罩吸氧。

14、持续监测心电变化,遵医嘱处理心律紊乱、维持心率在80-100次/分。

15、遵医嘱利尿、补钾,维持电解质在正常围。

16、保持心包和纵膈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和性质。

引流量少于100ml/d时可拔除引流管。

17、定时观察体温和血常规的变化。

18、其他同胸部手术后护理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人护理(一)P DA护理【概念】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峽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评估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是否有青紫,何时发生、与活动、哭闹的关系,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

3)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4)活动后有无呼吸困难、乏力、气促,易出汗发绀等。

2、生长发育状况3、家长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心血管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按心脏病人术前护理要点。

3、术后护理(1)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病人完全清醒后可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口罩雾化氧吸入。

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高压下降不满意时,需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2)拔除气管插管后,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配合有效的胸部理疗,鼓励其深呼吸、咳痰,防止肺不。

(3)早期常出现暂时性血压升高,为防止输入胶体后血容量增大,原则上不输血或血浆等胶体制品。

(4)观察病人有无高血压脑病、视力损害、左心衰竭及肾脏损害等症状。

术后血压应维持在正常或偏低水平。

血压高时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输注过程中检查局部皮肤有无药液外渗。

并根据血压状况调整微量泵输入速度,更换时要迅速准确,避免操作不当引起血压波动。

(5)血压高,遵医嘱给予处理。

(6)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遵医嘱持续给予镇静剂,防止高血压危象。

(7)定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和温度,若引流速度过快,管壁发热,立即通知医生,并作好二次开胸止血的准备。

(8)拔除气管插管后嘱病人发声,若发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防止病人因饮水误吸,继发肺部感染。

饮食以普食、米糊等黏稠食物。

4、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封堵术)护理要点(1)术后平卧24小时,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

(2)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定时听诊心脏杂音,尤其注意是否已消或重新出现的杂音。

(4)观察尿液颜色及睑结膜颜色的变化,发现溶血现象,及时通知医生。

【健康指导】1、术后1个月禁止剧烈体力活动。

2、遵医嘱按时服药。

3、结合病情,适当安排活动。

4、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感冒。

(二)房间隔缺损护理【概念】指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

(3)有无口唇、甲床发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心表现。

2、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心脏、血管手术病人一般护理要点2、术前护理(1)注意保温,预防感冒。

(2)对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者,吸氧2~3次/天,每次30分钟。

(3)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护理(1)术后早期控制液体的速度及量,定时听诊呼吸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低心排综合症多见于术前心功能差、年龄大或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保证血管活性药物准确、及时的输入,并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

(3)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常见为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结性心律、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

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心律的变化,配合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4)结合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5)对活动不便的病人,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协助。

4、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封堵术)护理要点(1)封堵术前至少2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封堵术前应进行核实。

(2)术中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由于封堵器的导管从右心房进入,易诱发心率失常,常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等,定时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若病人突然出现胸痛,发绀、气急、呼吸困难等肺动脉栓塞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手术多在房操作,气栓、血栓或其他栓子有可能经右房进入循环引起偏瘫、失语、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注意病人瞳孔的变化,对刺激的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

(6)术后卧床24小时,局部伤口沙袋压迫6~8小时。

(7)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做好抗凝治疗与护理。

【健康指导】1、了解自己心功能情况,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等。

2、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食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适当控制盐的摄入。

(二)室间隔缺损护理【概念】指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

【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有无心跳加快、乏力的表现。

(3)有无口唇或甲床发绀、呼吸急促等表现。

(4)营养状况。

2、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1)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减少恐惧、焦虑。

(2)注意保温,预防呼吸道感染。

(3)遵医嘱对呼吸急促的病人,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4)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盐饮食。

(5)向病人及家长讲解术后进行有效呼吸、咳嗽和排痰的重要性,并教会其配合的方法。

(6)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

(7)保证充足睡眠,稳定情绪。

(8)术前1天晚灌肠,数日晨禁食水。

3、术后护理(1)按麻醉、手术方法不同,按常温或体外循环术后护理要点。

(2)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率减慢时,静脉输入异肾上腺素及心肌营养药物。

如术中已安置临时起搏导线,应启动起搏器,并进行监护。

(3)术后出现室性早搏>6次/分,遵医嘱静脉给利多卡因,必要时可重复3次,然后用2:1或3:1的利多卡因维持静脉点滴。

(4)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

(5)术后早期应控制静脉输入晶体液量,以1ML/(KG·H)为宜(6)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护理1)室缺合并肺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做好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