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评课稿

合集下载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自评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轴对称》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下面我先对本课的说课进行评价。

首先,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对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说明到位。

说课中说出课件免去了擦除的优点,时间掌握很好。

其次,说课中对本课教学过程总结了“玩对称,识对称,辨对称、用对称、理对称”五大环节,简明扼要,突出了这节课的特点。

说课教师对“识对称”这一环节重点说明,尤其是教学中教师如何突破难点的做法说明到位,达到了说课的目的。

下面我对作课进行评价,教师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图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画图和折纸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每个活动都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作用。

本课教学中有几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教师语言极具亲和力,讲课时语言规范,注重激励性评价。

例如:在用复写纸时王老师提醒学生要轻拿,小心不要弄脏自己的手和衣服!,“两颗心,你的心和我的心。

”等等这些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

讲对称轴时,提问“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这句话对吗?”以这一问题强调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

当学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时,王老师鼓励学生:“咱们一起说!”,“你回答的很好!”老师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还有“咱们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哪个组完成的最好!”,“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这些激励性语言,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轴对称》评课稿今天某某老师在四年(6)班上了一节《轴对称》。

总体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教学目标达成,学生活动充分,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来表达我的看法。

一、优点(一)难点突破有方法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而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学生容易直接画线,而不是找对称点,或者对称点的位置找不准。

画图没有一定的步骤。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某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找对称点,分析对称点的特点上。

通过学生自己找对称点的活动,加深对对称点的认识,为画图做充分的准备。

同时通过问题“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促使学生整理画图步骤。

(二)学生活动很充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到达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某老师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一是观察3组对称点,问你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概括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了对称点特征而产生成就感,也促使学生更愿意去探索,从而帮助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某老师通过让学生先想一想它的另一半,再自己画,同时思考“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来总结画图步骤。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反思概括能力。

从课堂作业来看,学生的活动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最后一题的提高题班级大部分同学都画得又快又好。

这也说明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不足(一)某老师在和学生介绍对称点时,说一般记为A,A’,但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标记。

同时学生上台指一指对称点时,也没提醒学生要写上字母,导致活动一进行多用了一点时间。

(二)活动二结束,反馈学生作品时,呈现的作品数太多,而且没有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这里速度太慢,导致一节课的时间来不及。

总体上,某老师的课很出色,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2022年。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的再认识二》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的再认识二》评课稿

学校开班,为我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贾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听了贾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尊重孩子的认知过程,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

课件做的细,为本课的特点,更直观地演奏了乘法器的效果。

3.教师指导现场解释知识更加细腻的地方。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关键点,然后找到对称点,然后在连接的描述中,随后观察无论轴对称在图形内部,还是在图形外部,方法对称轴是相同的。

4.黑板很漂亮,是本课的重点,发挥了主导作用。

这是可疑的:
1.孩子的评价语言准确,不能说几乎。

2.在实践中,学生不够细致地处理这个问题。

评课 轴对称图形评课

评课   轴对称图形评课

《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一》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数学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运用eepo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和传递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他们自然的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的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将用流程性评价对这节课进行评课。

前测部分是对学生在这节课之前的程度状况进行检测,在本节课的前测部分老师安排了3个环节引领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了丰富的的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后老师适时的追问了一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老师运用了同桌互查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情况,避免了教学方式单一,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孕伏。

中测部分是对本节课关键内容把握状况进行检测。

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落实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判断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环节三拓展提升,发展能力是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

这两个环节老师都组织学生进行4人合作,完成学习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又是折,又是画,又是讨论,又是展示,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汇报环节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追问交流,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灿烂”的课堂,可以说EEPO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带来了活力。

小学数学融合课《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评课

小学数学融合课《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评课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上,我首先设计了律动《手指操》,其中的动作都是对称的,这个环节的设计即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再通过让学生把图片对折,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特征,并认识对称轴;接着从实物图片上升到平面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创造一个个对称的舞蹈动作,轴对称图形以及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点:一、利用律动和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我出示了一系列美丽的对称的图片,包含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雄伟建筑,配上背景音乐,这些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赞叹声连连,学生自己观察,教师适当介绍,课堂氛围活跃。

二、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课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折一折蝴蝶、爱心、葫芦图形,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对折后都是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感知完全重合。

接着,要求学生独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完全重合的特征,再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些美丽的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后面的试一试以及练习中,碰到学生有分歧的地方,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

学生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对课堂的流程加以控制,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利用所学知识创编舞蹈动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教学开始的律动相结合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平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的学生也认真起来,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立足现实,活跃思维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关联。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三、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

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没有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_人教新课标今天向顾老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课。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差不多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直观认识了对称轴。

本课时内容要紧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时通过直截了当画出一些图形的对称轴,研究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以及设计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究过程,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渗透数学中“无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经历发觉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的过程,并准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设计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时刻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进展需求,较好地表达了教学为学生的进展服务的理念,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听了顾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课,结合放假在家查阅的资料,要紧有以下三点感受:一、通透教材是把握重难点的关键三年级下册有《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四年级也有《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同样的课题,重点是什么?难点会有何区别?带着如此的疑问翻阅了三、四年级教参,关注到:三年级是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是否对称;四年级是要求找出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并能在平面图形上画出对称轴。

同样的课题,不一样的内容,决定学的广度及深度。

每每历经相同主题而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都会不禁感叹:若教上一次大循环就好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评课记录

“轴对称图形”评课记录孙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宋老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折一折,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王晓燕:课一开篇让学生玩贴眼睛的游戏,贴过眼睛看似滑稽的图片中已经隐含了对比:两个大小不同的眼睛的对比,学生的感受是:不美观,很滑稽。

接着又出示了蜻蜓、树叶等图片,学生的感受:很美观,很漂亮。

将不对称的眼睛和一些对称的图片先后出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初次感受到了:对称美。

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新知。

许海燕:教师语言表述要准确。

在这部分知识中隐含有四个概念:对称、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和对称轴。

在课堂上宋老师和学生都多次出现了口误,比如“花瓶是对称图形”、“这棵大树也是轴对称的”等。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反映一个图形的特征,后者是对两个图形而言,反映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孔祥燕:宋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给展示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操作中研究让学生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操作的方法,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学生乐在其中,在“玩”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大门也正被宋老师悄悄的打开。

寓教于乐,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付德花: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宋老师评价自然,恰到好处。

学生不矫揉造作,朴实自然。

对于板书也是精心设计,极富艺术。

教师关于对称图形,对称轴等知识的板书罗列层次清晰,富有创造性。

王琳:《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轴对称再认识 评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 评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的评课稿
张娜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再认识》的这节课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
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通过练习,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另一半图形,然后订正。

);
2、让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如:在一系列
的练习后,张娜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画对称图形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3、教学方法适当,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是让学生折、画,让学生在
实践中总结规律。

4、各个环节重点突出,时间安排合理。

5、多媒体的应用使较为抽象的一节课变的更为直观。

西师大版《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熟悉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同学熟悉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为保证学习图形的旋转与平移,中心对称图形等学问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同学分析对于学习本册教材的同学来说,由于他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熟悉,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图案以及一些装饰都比较熟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般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空间概念,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对剪、画轴对称图形会感到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育同学协作力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同学以各种感官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三、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推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准确画出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同学能自己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结合数学学问,渗透美育教学,让同学体会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热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爱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推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1)能够在轴对称图形上准确画出对称轴。

(2)能依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很快画出另一半图形。

五、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面具、模型、剪刀、纸。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一: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做文章,现简单点评如下: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剪纸,从对称与不对称中感知物体的对称的美。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

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邵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原因是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两边完全一样、两边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1、《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

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_北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黄鸿雁老师的一节达标课,可谓是获益匪浅。

黄老师讲的是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无论是课件、教学设计,还是老师上课的个人魅力,堪称优秀。

首先令我艳羡的是黄老师的心理素质之好。

达标课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很重要的一节课,上至领导,下至老师,还有专门的评委团,可想而知,黄老师还是有压力的。

可是事与愿违,今天的多媒体教室却临时出了故障,当上课铃响的时候黄老师又带着学生从5楼转移到了3楼的多媒体教室,而在上课的途中,多媒体还是屡屡出故障,可是这么多的意想不到,黄老师却一点也不急躁,而是沉住气,很快的带领着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我觉得黄老师这点做得非常好。

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有情绪的。

其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的非常科学,富有新意。

黄老师从猜图游戏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动手剪、观察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认识了对称轴;在巩固练习中,第一个处理书上的练习,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话并指出对称轴,第二个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尤其是巩固练习的第三个练习闯关游戏,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在A C T M N S X Z这几个字母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破译密码开始,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学习的求知欲一下子爆发了,个个都是跃跃欲试。

有破译密码进而进入游戏区,学生自由选择了外交区、交通区。

这样老师把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这一平台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起来的饶有兴趣。

接着是画轴对称图形,剪轴对称图形,欣赏关于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美丽的图案。

我感觉整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练习设计的很有新意,符合课改的理念。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给这节课增色不少。

这节课我觉得黄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好,有些学生有争议的图形,黄老师做成课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达成了了共识,确定了一个图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这周星期四有幸听了杨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自己的几点想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杨老师的教学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并得到什么是“对称”。

这一个环节的处理非常自然,而且有很强的实效性,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2.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教学中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很好地抽象出对称图形的特点一一对折后,物体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学生根据自己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杨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活动去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感受对称,而且通过折图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利用轴对称概念去判别轴对称图形,同时让学生折一折更好地感受轴对称图形。

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使学生在心目中对对称图形又有更深的了解和巩固。

4.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够做到多方面的兼容。

使练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和体现。

从趣味性的角度看,杨老师也十分注重这一点,用猜一猜“字母”,“汉字”的另一半去考察学生的认知,有趣而贴切。

总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

杨老师这节课带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那充满魅力的数学美,并引导学生用自己聪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一次教研,一次冲撞,教研不止,学习不尽。

通过本次课例活动,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们会积极研讨交流,共同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优秀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优秀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优秀评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优秀评课稿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明确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可能不一样。

教学重点是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顾老师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然后再探索出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知,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奠定了基础。

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探索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建议:一、在情境创设方面,在趣、情、思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教者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说材料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说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陈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是一节不错的数学课,作为听课老师,收获很多,谈几点感受: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陈老师紧紧围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个问题,对这节课精心设计,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猜一猜、摆一摆等几组活动来探究,使学生经历“感知——操作——体会”的过程,突出了重点,让学生在层层深入中得到真知,尤其是在学生“摆一摆”的活动中,学生自己摆出了沙漏形的轴对称图形,显示出学生的原创和智慧。

 2、在类似“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小学中年级几何概念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做到有的放矢。

小学中出现过的某些几何概念,初中将重新表述,没有什幺本质上的差异。

如梯形的定义,小学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初中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着眼于让学生感悟。

 3、对一些几何概念本质的呈现可以适当简单一下,以“角的认识”为例,二年级学生认识角时,是以直角为基础,认识钝角和锐角,没有明确的度数范围;四年级学生认识角时,不但有了角的度数范围,还增加了平角和周角,学生认识几何概念是有阶段性的!
 陈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非常好,引导的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学生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利用轴对称特征对图形进行变化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而对于倪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收获很多,有以下的优点:
一、充分准备教具、学具,帮助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倪老师在教具准备上花了大量的心思,对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在这些环节:刚开始引入对称图形时,通过短片和制作的图纸,让学生欣赏图片美的同时,抛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顺利让学生感受对称现象并引出对称图形。

其次,在练习环节时,让学生猜字中也充分的利用到了教具。

让学生感受数学中轴对称的美,同时也渗透中华文字的美!
二、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
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利用了短片中的图片、剪纸、实物图等,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找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练习环节中设计了:(1)说一说,在我们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2)猜字游戏;(3)飞机、风筝怎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这节课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1)由于时间的关系,倪老师在处理认识对称轴时,先提前让学生剪纸,再收集作品,从中认识对称轴。

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体验折痕印象可能不是很深刻;(2)练习的顺序是否改调整,让练习更有梯度、层次感;(3)根据《2011课程标准》中对于1--3年级这一学段要求: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现象,并没要求理解概念,书中也没出示概念,在这方面拔高要求了。

以上是我一些个人的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