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紊乱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

(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有压迫症状;

(4)可疑恶变。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天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妇产科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 入评估; 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开具诊疗项口,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 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 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 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LI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 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口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

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 的; 3. 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 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 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 准确、简明。 2. 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 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 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 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子宫肌瘤术后健康指导

子宫肌瘤术后健康指导 导读:我们很多朋友在问因子宫肌瘤术后怎样活动更有利于自己的恢复呢,为此我们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并做了相应的归纳和整理,希望对术后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帮助。 子宫肌瘤伤口一般术后6—7天拆线,拆线后患者可回家休养。因此,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以下健康指导: 1、饮食:除医生特别指定外不需要任何禁忌,建议多摄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瘦肉、蛋类和新鲜的水果、蔬菜等,以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2、复诊: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如出现高热、大量阴道流血、休克、异常分泌物或伤口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应立即返诊。 3、休养:居室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注意个人卫生,可于出院后一周沐浴,但要注意保护伤口。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家庭和睦、心情愉快均有利于身体尽早康复。 4、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活动、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逐步恢复自理能力,术后2日内避免提重物、抱小孩、拖地板、登高取物等动作,以防伤口开裂。半年内避免从事增加骨盆充血的活动,如久坐、跳舞等。 5、月经:术后2—6周内若有少量阴道出血,可自行处置干净,以免感染。子宫全切术后者不会再有月经,但可能有一些不适感,如皮肤潮红等。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可在术后1—2月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6、注意个人卫生:伤口拆线1周后可洗淋浴,1周内用温水擦身。使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外阴,勤换内衣裤。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在患者性功能尚未恢复时,配偶应考虑用其他方式与其性交流,如拥抱、爱抚等。配偶的理解和爱抚是患者最好的心理支持。 7、用药:严格遵医嘱执行。 8、腹部伤口拆线2~3天后,把覆盖伤口的敷料或纱布揭去,以便观察伤口的情况,若伤口出现疼痛、红肿、硬结、渗血、渗液,且伴有体温升高,应来医院及时诊治。 9、手术后1。2周,阴道可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此为阴道残端肠线溶化所致,为正常现象。若为血性分泌物,量如月经,并伴有发热,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可达60%,多在3年内,而3年内的复发率仅为15%,3年后的复发率为30%,因此年轻未育的患者应在3年内尽快受孕,完成人生大事,解除后顾之忧。 11、不具有手术指征未行手术者,应遵医嘱严格随诊。 病人签名: 年月日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作者:————————————————————————————————日期: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管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经腹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病史:月经紊乱、尿频、排便困难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CT或盆腔核磁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化验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时间:≦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ABO+RH) 2.尿常规 3.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腹部超声检查 10.TCT 1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 12.其他:据需要选择,如肿瘤系列(CA125、HCG 等) (七)抗生素用药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性用药时间5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硬联合麻醉或连 续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术中冰冻(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生素(见前);维生素C、B6(3天); 黄芪等补气扶正注射液(3天);健脾理气中药(2~6 天);对症治疗用药(必要时)。 (十)出院标准: 1.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 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 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宣教中护理路径实施表的应用研究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宣教中护理路径实施表的应用研究 目的: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健康宣教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70例,依照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的不同将所有病患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宣教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时间、住院天数、满意度等方面,对照组均明显劣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开展的护理模式,具有系统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护理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人员能具有预见性,并且主动地工作,与此同时也能够使患者明确自己所需护理的流程及目的,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本文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健康宣教中,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证明了该护理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该方法作进一步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相关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其男、女各有49例、21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56.25±19.56)岁,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有42例,大专或以上文化有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子宫肌瘤大小及文化程度均无明显的差異。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即相关护理人员每天对子宫肌瘤患者不定时行治疗护理的术前术后的指导等内容进行讲解、宣教。观察组:本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干预。具体如下:①组织一个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的小组,并选定责任组长,通过制定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表,使相关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②患者在入院后,将病区环境、设施、相关制定、病情和主管医师、科室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一一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③在手术开始前,我们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如将各项检查项目逐一落实,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阴道冲洗的方法;通过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反应。④在手术前24h,把手术、禁食的时间以及麻醉的方式详细告知患者,使其清楚流程的顺序;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如备皮、洗肠等一系列等内容。⑤对于术后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切口有无疼痛感、阴道出血等现象,并作好详细的记录;饮食方面则要禁忌刺激性的食物;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月经紊乱等; 2. 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经中医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及家属拒绝保守治疗要求手术,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可疑恶变。 2. 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 术前检查齐全; 4. 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输血:必要时;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

症瘕病-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优质材料]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的住院患者。 一、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ICD编码:N8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癥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子宫肌瘤≤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子宫肌瘤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妇科临床路径

(2009年版)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子宫肌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子宫肌瘤病人的健康教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子宫肌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1.提供信息以及心理指导 (1)为病人提供有关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病机 制、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法。使病人确信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 瘤,恶性肿瘤的先兆,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2)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焦虑、恐惧以及期望得到的机会和环境。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3)积极与家属沟通,获得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用治愈的病例现身说 教,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 2、体位与休息 (1)硬膜外麻醉术后6h内,给予去枕平卧位,6h后为半卧位,有利于 盆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 (2)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及活动四肢等,防止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 成; (3)24h后鼓励病人离床活动,先在床上坐起,无不适后下床活动。 (4)当有肝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量,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3、饮食护理 (1)肛门未排气前,进无糖、奶流质食物,少量饮橘子汁以促进排气,避免腹胀发生。 (2)肛门排气后第一日进流质饮食,第二日进半流质饮食,第三日改为普食,避免进食含糖高食物,防止腹胀发生。 (3)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食物为宜,以保证 机体正常需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因为病人有继发性 贫血,可适当补铁。 (4)病人为小三阳,不宜长期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多选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的食物 4、术前术后指导 术前准备包括皮肤、肠道、阴道准备及留置尿管。教会病人在床上大小便,防止尿潴留及便秘发生 术后指导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2)观察术区敷料有无渗出及阴道流血情况(3)观察疼痛性质、程度,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痛(4)告知病 人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护士 5、用药指导 (1)为病人说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发应及应对措施。 (2)按时规律服用治疗肝炎的药,定期复查治疗效果 6、出院指导 (1)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妇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Word 文档

妇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开展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以来,收治子宫肌瘤临床路径通过3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妇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白志玲主任担任组长,其他成员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制定了《妇科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近3个月来,收治子宫肌瘤病例中,除两例因严重合并症和诊断不明确未进入路径,其余病例均进入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共33例。进入路径管理病例中1例因家中出现意外情况中途退出路径,其余32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妇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妇科每月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科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组织妇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自然临产分娩者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检查胎位是否评估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1、胎心监测。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 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药物 宫口扩张3CM前在产房内走动。活动入院当天 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护理 3、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4、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及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高蛋白、易消化,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饮食 1、会阴护理2次?日、监测生命体征指导产妇哺乳。 2、观察产妇情况、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性状。护理 第2,3天 3、新生儿护理。 1、做好产褥期卫生知识的宣教。 2、加强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及卫生知识的宣教。健康宣教

3、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其余同前 1、发放出院通知单。护理 2、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征求病人意见。 遵医嘱告知出院随诊计划治疗 第4天 做好出院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及出院手续指导。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饮食精等。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羊水。检查胎评估位是否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 1、胎心监测、羊水的观察。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药物 破膜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床上翻身等活动。活动 入院1,2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天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 3、观察临产征兆及产程进展。护理 4、做好接产准备。 5、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6、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及胎膜早破相关注意点。健康宣教

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紊乱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 (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有压迫症状; (4)可疑恶变。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子宫肌瘤健康教育指导

子宫肌瘤健康教育指导 1、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是在体检或妇科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阴道分泌物增多,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 2、子宫肌瘤能保守治疗吗? 肌瘤较小,无症状,对健康无影响可以采取期待疗法。围绝经期病人,无临床症状,卵巢功能减退后可能使肌瘤退缩或缩小。以上情况均可采取保守疗法,即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3-8个月1次)。 3、什么情况需要手术? 当子宫肌瘤较大或为多发性、生长速度太快、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长期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根治、妇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检查正常,推测原因可能与子宫肌瘤有关等情况时,就应该接受治疗。 4、子宫肌瘤要切除子宫吗? 最常见的有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严重症状的可能切除子宫。手术主要方式根据你的病情、肌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婚育状况等综合考虑。我们会尽量保留一侧或两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他内分泌功能。 5、术后为什么会有阴道出血?正常吗? 如是手术挖除肌瘤,部分患者宫腔内有创面,因而术后会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这是正常的。若阴道出血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检查有无

异常的现象。至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因阴道顶部在切除子宫后,会做断端的缝合,因而两周内的褐色出血仍属正常。要注意的是,在八周内若同房或拿重物,容易造成伤口的愈合不良引起的断端出血,因此,因避免之。 6、切除子宫后女性特征会发生变化吗? 子宫切除后,只要保留有一侧的卵巢,可使女性的激素分泌基本保持正常水平,虽不再有月经来潮,也丧失生育功能,但不会影响女性的性特征。 7、切除子宫对性生活有影响吗? 正常女性的阴道润滑是由于阴道粘膜渗出物和宫颈腺体的分泌物所致,同时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不受影响,阴道与分泌功能正常,性兴奋时,阴道粘膜和前庭大腺仍可分泌粘液,起到润滑作用。子宫切除后,阴道虽然可能暂时缩短,但手术后,性生活一恢复,阴道组织科逐渐延长,并不影响性生活的进行。所以,子宫切除并不影响女性的性生活,您不必担心。 8、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出院后如何护理? (1)出院后腹壁的切口需保持干燥,一周后沐浴(禁盆浴); (2)可能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子宫全切术后,10-15天可能会有少量黄色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若出现大量的阴道流血,有可能是缝线裂开,应立即去医院急诊检查; (3)饮食:出院后宜清淡、自己喜爱的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 高龄初产妇; 6. 慢性胎儿窘迫;

7. 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 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 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输血; 5. 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 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 切口愈合良好; 4. 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 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月经紊乱;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协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10周妊娠子宫 2)月经过多 3)继发贫血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正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C6; 4.血APTT+PT; 5.血HIV; 6.血HCV; 7.血RPR; 8.血乙肝五项; 9.心电图; 10.胸片; 11.B超; 12.TCT或CCT; 1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腰、硬外、联合麻醉;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它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6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拆线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生活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得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 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她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得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完整word版)临床路径总结,推荐文档

霸州市第三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小结 我院于2012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

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 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 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