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柱层析技巧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分离技术及其实验技巧一、胶柱层析(正、反相柱层析)——根据物质的极性不同进行分离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极性不同,硅胶柱层析可以分为:正相柱层析、反相柱层析。
通常把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正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等。
较适宜分离化合物为低级性、中等极性化合物。
而把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柱色谱方法称为反相柱层析,常用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等极性溶剂。
较适宜分离极性较高的化合物。
二、凝胶层析——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凝胶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等,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常用的凝胶是葡聚糖凝胶(Sephadex),如Sephadex LH-20。
三、柱层析实验操作3. 1层析柱的选择这与样品的处理量、分离难度、所用的基质和分离目的有关。
以基质是硅胶为例,当样品量较多,分离难度较大(相邻组分的△R较小,相差不到0.1)时,需选用较粗大的柱子以填充较多的硅胶。
柱子长,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地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两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
3. 2流动相的选择在柱层析分离中流动相(淋洗剂)的选择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如果选择不当常常导致几十毫克样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甚至不能分离。
以硅胶柱为例,具体选择哪种流动相以及流动相的极性,多是通过薄层色谱(TLC)来确定。
柱层层析法
柱层层析法1. 什么是柱层层析法柱层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常用技术。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柱层)和移动相(溶剂)之间的不同亲和性,通过不同程度的分配来实现分离。
2. 柱层层析法的原理柱层层析法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柱层中的分配行为。
柱层通常由多孔性固体填充而成,填充物可以是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
移动相则是溶剂,可以是单一溶剂或溶剂混合物。
当样品溶液经过柱层时,不同的化合物会因其与固定相的亲和性不同而以不同速度移动。
较亲和固定相的化合物会被较牢固地吸附在柱层上,而较亲和移动相的化合物则会更快地通过柱层。
这样,化合物就会在柱层中被分离开来。
3. 柱层层析法的步骤柱层层析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柱层首先,选择合适的柱层填充物,并将其装填到柱层中。
填充物的选择应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需求进行,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和氧化铝。
3.2. 平衡柱层将柱层与移动相进行平衡,使填充物充分吸附溶剂。
3.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样品溶液加载到柱层的顶部。
注意,样品溶液应预先与移动相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溶解。
3.4. 洗脱化合物通过逐步改变移动相的组成或使用不同的移动相,将化合物从柱层中洗脱出来。
洗脱时应注意控制溶剂流速和溶剂比例,以保证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3.5. 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收集起来,通常使用试管或收集瓶。
根据需要,可以将收集的洗脱液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4. 柱层层析法的应用柱层层析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制药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化合物。
4.1.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纯化柱层层析法可以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
通过合理选择填充物和移动相,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4.2. 合成化合物的纯化柱层层析法也常用于合成化合物的纯化。
通过柱层层析,可以将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副产物分离开来,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柱层析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柱子,又叫柱色谱,属于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对于含有多种有机物的混合样品,用重结晶无法提纯时,柱层析法可以说是有机实验中最有效的分离手段。
实验室中常用的是以硅胶和氧化铝做固定相的吸附柱。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1、硅胶的使用初做柱层析很容易把柱子装得长了或短了,有时还会有大量的硅胶剩余,浪费硅胶,这主要是对硅胶等固定相的使用的量没有掌握。
柱层析用的硅胶一般是100-200目,100毫升硅胶的质量在47克左右,如果装一个直径是2.8 厘米的柱子,可以装18厘米高。
为了避免浪费硅胶和溶剂,最初学习装柱时最好对实验室中各种不同规格的柱子摸摸底。
方法很简单:用量筒量出100毫升干硅胶,直接倒入各种规格的柱子中,敲实,用刻度尺量出硅胶在柱子中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一般在装柱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验所需柱子的高度来调整硅胶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硅胶的使用,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称量硅胶时一般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以上的硅胶。
2、洗脱剂的使用洗脱剂的极性可用薄层层析来确定,一般以待分离样品Rf 值为0.2-0.3为宜。
选择的洗脱剂应该使两相邻物质Rf 值之差最大化。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得高分离的效果就比较好,如果Rf 在0.6,即使相差0.2 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 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有时虽然在薄层板上看到分离的效果很好,但过柱层析时还是很难分开。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薄层层析用硅胶比柱层析用硅胶要细得多,所以分离效果好。
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洗脱剂的极性,一般柱层析用洗脱剂比薄层层析用的展开剂极性要再降低一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分离效果。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在柱状填料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配与吸附,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成单个或少量组分。
柱层析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柱层析填料:根据所需分离的混合物的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用填料有硅胶、反相填料等。
2.准备样品: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以适当的溶剂溶解,并过滤除去悬浮物。
3.将填料装入层析柱中:将选择好的填料按照提供的方法装入层析柱,并确保填充完全均匀。
4.平衡填料:用适当的洗脱剂通过填料进行平衡,以除去填料表面的杂质和待分离混合物外的其他杂质。
5.加样分析:在柱层析填料上均匀加样,并注意避免柱尾部的重叠现象,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6.洗脱剂流出:用相应的洗脱剂缓慢流过填料层,将待分离的组分逐渐从填料中洗脱出来。
7.采集分离组分:根据所需分离组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提取洗脱液中的分离组分。
8.结果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分离得到的组分,确定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并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或纯化操作。
柱层析实验中的技巧有: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洗脱剂: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混合物的性质和目的,洗脱剂的选择应使待分离的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注意填料装填的均匀性:填料装填均匀可以提高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避免填料不均匀造成的漏洗现象。
3.适当控制洗脱剂的流速:流速过快会导致分离不彻底,流速过慢则会延长分析时间。
应根据填料和样品特性调整流速。
4.注意样品加样的均匀性:样品加样均匀可以避免出现分离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影响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5.经常检查柱的状态和泄漏情况:柱层析过程中,需要时常检查柱的状态,如填料是否松动、泄漏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根据分离效果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分离效果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调整,如填料种类、洗脱剂浓度、流速等。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亲和性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而薄层层析法则是一种基于样品在薄层固定相上迁移的速率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柱层析法:柱层析法主要包括固定相的选择、柱填充、流动相的选择和柱层析实验步骤。
1.固定相的选择:柱层析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固定相,以实现样品的有效分离。
常见的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等无机物固定相,以及聚合物固定相。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性质的固定相。
2.柱填充:选择好固定相后,将其装入柱子中。
柱子的尺寸和形状因具体实验目的而异,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柱子。
柱层析时需要一定的流动相经过柱子,使样品发生分离。
3.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在柱层析中起着溶解样品、推动样品迁移的作用。
选择流动相时要考虑其溶解度、极性和挥发性等因素,以满足样品有效分离的需要。
常用的流动相有水、醇、酸和有机溶剂等。
4.柱层析实验步骤:将样品溶解于流动相,注入柱子上方,通过柱子中流动相的推动,样品将被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可以收集不同部分的淋出液,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
二、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分离方法,主要利用样品成分在薄层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速率进行分离。
薄层层析法主要包括薄层固定相的选择、样品的制备、样品在薄层上分离和可视化等步骤。
1.薄层固定相的选择:薄层层析法使用具有吸附性能的薄层材料作为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等。
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性质的薄层固定相。
2.样品的制备:将样品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制备成涂布于薄层板上的样品。
样品的制备需要注意样品的浓度和纯度,以及溶剂的选择和配比。
3.样品在薄层上的分离:将样品涂布在薄层板上后,放置在流动相中,流动相将会迁移样品在薄层上形成的斑点。
样品的分离程度与样品成分的极性、溶剂的性质和薄层固定相的特性有关。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可以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多种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柱层析法的实验方法和一些实验技巧。
一、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a.准备固定相:将固定相填充到柱中,并充填好;可以使用硅胶、氧化铝或C18等材料作为固定相;b.准备混合物:将待分离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c.准备洗脱剂: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洗脱剂;2.柱层析操作步骤:a.将固定相填充到柱中。
b.添加适量的固定相保护剂:一般使用不溶于溶剂的物质作为固定相保护剂,以避免固定相的挤压;c.向柱中加入样品溶液,可使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样品缓慢滴入;d.加入适量的洗脱剂,使样品溶液通过柱时能够清除杂质;e.收集落下液:通过检测进样后的溶液,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特点来控制洗脱剂的加入;f.收集洗脱液:通过改变洗脱剂的性质和量,逐渐改变洗脱液中化合物的组成,实现化合物的分离;g.检测:对收集的液体进行分析和检测,确认化合物的纯度。
二、实验技巧:1.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一般来说,伯胺、硅胶C(C18)适用于一般的分离,而硅胶S(C2),硅胶A(C4)适用于疏水性化合物的分离,氧化铝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
2.控制流速:流速过快会导致分离不彻底,流速过慢则浪费时间。
一般来说,柱床高度不同,流速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较长的柱床应采用较快的流速。
3.控制样品量:样品量过多可能会使分离效果不理想,样品量过少则浪费固定相。
应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性质和固定相的吸附容量来选择适当的样品量。
4.控制洗脱剂的pH值和溶度:柱层析中的选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洗脱剂的pH值和溶度。
应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和固定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5.收集洗脱液:在开始柱层析实验时,收集过程中的溶液可能是混合物,因此从开始收集时就需要根据所得的混合物变清的时间点调整洗脱剂的性质和量。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方法:1.选择适当的柱:根据待分离样品的特性以及所需分离的目标物质,选择合适的柱,如正相柱、反相柱、离子交换柱等。
2.预处理:将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去除或稀释至适当浓度。
可以通过溶剂提取、沉淀、离心等方式进行预处理。
3.柱层析条件的选择:确定柱层析所需的最佳条件,包括流速、柱温、洗脱剂的类型和浓度、前柱洗脱剂的pH、柱洗脱剂的梯度等。
4.样品的制备:将样品溶解或悬浮于适当的溶剂中,调整至适当的浓度,过滤以去除悬浮物或杂质。
5.微量预柱:对于高浓度的样品,可以使用微量预柱进行初步的预分离和富集,减轻柱层析的工作量。
6.样品进样: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方式将样品注入柱,控制每次进样的量不宜过多,以确保柱层析分离的效果。
7.流速控制:控制柱层析的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分离时间。
实验技巧:1.柱层析装置的操作:熟悉柱层析装置的各种操作按钮和调节装置,掌握柱层析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洗脱剂的选取:选择合适的洗脱剂,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洗脱剂类型,如乙酸铵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等。
3.洗脱剂的混合:根据所需分离的目标物质的亲水性或亲油性,合理混合洗脱剂的比例,以提高分离效果。
4.梯度洗脱:根据目标物质的亲水性或亲油性,在洗脱剂中逐渐增加或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以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5.洗涤:经过洗脱的目标物质可能还会受到柱中残留物质的影响,需要加入适当的洗涤剂,如水、有机溶剂等,进行稀释或清洗。
6.注射顺序:按照样品的亲水性或亲油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注射,以充分利用柱层析的分区效应。
7.柱层析柱的使用寿命:及时进行柱检查或更换柱,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
总之,柱层析分离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包括实验操作、条件选择、样品制备等方面,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进行柱层析分离实验,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有机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柱层析的一些技巧
有机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柱层析的一些技巧柱层析是有机物分离与纯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各种有机物分离和纯化的需求,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分离范围广等优点。
以下是柱层析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柱层析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固定相应根据有机物的性质选择,例如,非极性化合物可选择疏水性固定相,而极性化合物可选择亲水性固定相。
此外,选择固定相时还需考虑其耐酸碱性、耐溶剂性以及稳定性等因素。
2.预处理样品:在进行柱层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通常,样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结晶、干燥等,以去除杂质和水分,确保柱层析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选择合适的洗脱剂:洗脱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进行。
通常,洗脱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度、流动性和洗脱效果。
此外,还应注意洗脱剂对固定相的稳定性和可逆性的影响。
4.控制流量和压力:柱层析时,通过控制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洗脱速度。
一般情况下,流速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避免样品在柱上停留时间过短或过长,同时还应注意防止柱内压力过高导致流动性降低。
5.分馏收集:柱层析过程中,不同组分的洗脱剂和样品溶液需要分馏收集。
对于挥发性较强的组分,可采用低温收集或短时间收集的方法,以减少组分的损失。
6.调整pH值:一些有机物分离和纯化需要在特定pH条件下进行。
在柱层析前,需要对洗脱剂或样品溶液进行调整,以改变pH值,提高分离效果。
7.重复柱层析:柱层析是一个可重复进行的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多次进行柱层析。
在重复柱层析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洗脱剂的极性或采用不同的洗脱剂组合,以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8.优化条件:在柱层析过程中,需进行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柱层析的参数,如固定相类型、样品负载量、洗脱剂类型和流速等,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9.保护柱层析柱:柱层析柱是一种易损耗的设备,应注意保护。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机械碰撞和高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避免使用过量的洗脱剂和样品负载,以延长柱层析柱的使用寿命。
详细柱层析技巧
详细柱层析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浅谈柱层析的几个技巧
浅谈柱层析的几个技巧
柱层析技术是一项备受重视的分析手段,其应用范围极广,尤其在分离或浓缩
固体物质、有机溶剂、有机气体和高分子物质等领域,它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选择性。
下面,本文就柱层析的几大技巧展开讨论。
首先,层析柱的选择是影响柱层析数据质量的关键。
柱层析中使用的柱要求可
靠耐久,耐受温度和压强,延伸和平台,以及材料的吸附性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层析柱中所使用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具有极佳的饱和性,耐温性好。
其次,在分析时,应用所谓的“山参照法”来校准检测结果是很有帮助的。
在检测的全过程中,参照峰的高度,产生的峰宽,色散角度,研磨粒径等参数掩盖了各方面的影响。
最后,做出有效地实验设计和优化也是提高柱层析数据准确性的必要技巧。
通常实验设计步骤涉及柱层析峰形成参数——流速、进样量和注入温度等,了解上述影响因素恰当均衡可以提高柱层析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率。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柱层析技术是一项广泛使用的分析手段,其能够有效地检
测和获取积累把握,但准确度也取决于技术操作的正确性。
提高柱层析数据精准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确选择柱层析柱,应用参照峰的比较方法来校准检测结果,合理设计实验等。
只有理解并正确掌握以上几点,才能确保对样品的恰当分析,从而实现结果公正准确。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利用吸附原理,即利用硅胶对中药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成分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
二、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装柱操作要点:装柱前柱底要垫一层脱脂棉以防吸附剂外漏。
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两种方法(1)干法装柱:将硅胶通过漏斗装入柱内,中间不应间断,形成一细流慢慢加入管内。
也可用橡皮槌轻轻敲打柱硅胶柱使硅胶装填连续均匀、紧密。
柱装好后,打开下端活塞,然后倒入洗脱剂洗脱以排尽柱内空气,并保持一定液面。
(2)湿法装柱:将最初准备使用的洗脱剂装入柱内,打开下端活塞,使洗脱剂缓慢流出。
然后把硅胶慢慢连续不断地倒入柱内(或将硅胶与适量洗脱剂调成混悬液慢慢加入柱内,),硅胶依靠重力和洗脱剂的带动,在柱内自由沉降,此间要不断把流出的洗脱剂加回柱内保持一定的液面,直至把硅胶加完并在柱内沉降不再变动为止。
然后在硅胶上面加一小片滤纸或少许脱脂棉。
根据加样量控制洗脱剂液面至一定高度。
匀浆法: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2、上样将欲分离的样品溶于少量装柱时用的洗脱剂中,制成体积小、浓度高的样品溶液,加入层析柱中硅胶面上。
如样品不溶于装柱时用的洗脱剂,则将样品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并加入适量硅胶(不超过柱中硅胶全量的1/10)与其拌匀,除尽溶剂,将拌有样品的硅胶均匀加到柱顶(始终保持洗脱剂有一定的液面),再覆盖一层硅胶即可。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3、洗脱洗脱剂的选用可通过薄层色谱筛选,一般TLC展开时Rf 值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洗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准备
1.确定分离范围:根据实验样品的特性,根据物质的碳氢键含量和碳氢键类型等因素,确定好分离范围,选择合适的柱层析系统;
2.柱层析仪的维护:柱层析仪的维护务必牢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差;
3.设置柱层析参数:设定最佳的柱层析参数,调整柱层析仪、柱和检测器等;
4.柱层析的校准: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色谱作图,校准各参数,确认实验的条件;
5.准备大量样品:准备满足实验所需样品,以便演示柱层析实验的稳定性。
二、实验操作
1.确定溶剂体系:确定最佳溶剂体系,以选择能够最佳溶解分离物质的溶剂;
2.样品准备:将样品以溶剂稀释为指定浓度,然后迅速注入柱层析器中;
3.运用柱层析技术:根据实验的要求,利用不同的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对比;
4.结果记录: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参考色谱峰的高度、宽度等参数来比较。
三、实验技巧
1.控制实验条件:确定实验的温度、压力、流速以及实验时间,并尽可能守时,控制实验条件;
2.正确添加样品:正确添加样品,要注意不要堵塞柱。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简介
柱层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化学分离分析中具有极大的价值的方法,由于它可以将有机混合物分离成许多组分,并可以提取其中的活性组分。
柱层析是一种利用吸附的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有机物分析,分析检测,矿物检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柱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原理介绍
柱层析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和吸附性而基于多种形式的分析方法,主要利用柱体中柱层中溶剂的不同极性和吸附层的不同性质,将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柱层析的原理如下:
1)物质溶解定律:一定优势的溶剂会溶解,而另一定优势的溶剂不能溶解,这叫“物质溶解定律”;
2)溶质和溶剂的吸附:一些离子和分子在植物保护剂层中与当地分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有时形成吸附!
3)层析效应:一种溶质在柱体中运动时,它的移动速度一般比另一种溶质的移动速度要快,这种效应叫做层析效应;
4)聚集效应:由于柱体内的相互作用,一些溶质会相互聚集,改变原来的移动速度。
5)滞留效应:一些溶质会在柱体内滞留,而不像其他溶质那样继续移动,这种现象叫滞留效应。
详细柱层析技巧图文稿
详细柱层析技巧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详细柱层析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柱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组分的常用方法,它基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分配行为,通过在填充在柱中的固定相上的流动相中进行分离。
下面将详细介绍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柱层析法基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分离。
其中,固定相是一种特定的吸附剂或分离介质,它占据了柱子的内部空间。
而流动相是运动的溶液,它通过柱子并与固定相接触。
在固定相的作用下,样品中各个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
固定相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分子筛等方式与不同组分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力会使得样品组分在流动相中的速度不同,从而使得各个组分在柱中分离。
通常情况下,移动相的性质和柱子中固定相的选择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方法分析:1.实验准备:确定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并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组合。
准备量取定量混合物溶液,待用。
2.柱装填:将合适的固定相按照一定方法装填到柱子中。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压缩或不压缩填充方法。
3.样品进样:将预先制备好的样品溶液以适量的体积注入柱子,等待分离进程进行。
4.分离过程:打开进样阀,使样品进入柱中。
样品会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发生分离,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其中,流动相会冲走一些组分,而其他组分会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
5.检测和结果分析:使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如紫外可见光谱检测、荧光检测等,在柱的出口位置定时检测样品的组成。
通过不同组分的峰值高度、面积等参数,可以推断出各个组分的浓度和分离效果。
6.结果计算和报告: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个组分的浓度。
最后做出结果报告,包括每个组分的峰值高度、面积,浓度等。
总结: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行为的利用来实现分离。
柱层析法的方法包括实验准备、柱装填、样品进样、分离过程、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计算和报告等步骤。
全网最完整最权威的柱层析操作详解(含操作视频)
全⽹最完整最权威的柱层析操作详解(含操作视频)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谱技术。
⼀根柱⼦⾥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混合样品加到柱⼦上后⽤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组分逐⼀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混合物的经典层析技术。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法1、柱层析操作⽅法的选择⽬前 ,柱⾊谱分离的操作⽅式 ,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 3种模式。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便、简单 ,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量 ,但是由于⼤量的空⽓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 ,并且有时在柱⼦外⾯会有⽔汽凝结 ,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 ,⽽且还必须同时使⽤⽔泵或真空泵抽⽓。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 ,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 ,是⼀种⽐较好的⽅法 ,与常压柱类似 ,只不过外加压⼒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 ,双连球或者⼩⽓泵等。
2、柱⼦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长了 ,相应的塔板数就⾼ ,分离就好。
⽬前市场上的柱⼦ ,其径⾼⽐⼀般在1: 5~10范围 ,在实际使⽤时 ,填料量⼀般是样品量的 30~40倍 ,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 ,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内径相对较⼩的柱⼦ (如 2 cm × 20 cm的柱⼦ ) ;如果 Rf相差不到 0.1,就要加⼤柱⼦ ,增加填料量 ,⽐如⽤ 3 cm内径的柱⼦。
3、装柱柱层析⾊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法两种 ,湿法省事 ,⼀般⽤淋洗剂溶解样品 ,也可以⽤⼆氯甲烷、⼄酸⼄酯等 ,但溶剂越少越好 ,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柱⼦底端的活塞⼀定不要涂润滑剂 ,否则会被淋洗剂带到淋洗液中 ,可以采⽤聚四氟⼄烯材料的阀门。
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精心整理柱层析技术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头了。
有0.5相差0.1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
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
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假如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
假如样品无色,只好预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轻易是样品分解,非凡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
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
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
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假如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柱层析实验方法范文
柱层析实验方法范文
柱层析实验分为两个基本步骤:样品的吸附和洗脱。
在吸附步骤中,
样品和柱状吸附剂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相互作用,使得样品中的不同
成分以不同的速率被吸附到固相表面上。
在洗脱步骤中,通过改变流动相
的性质,使得被吸附的成分从固相表面上释放出来,以实现分离和纯化的
目的。
1.亲水性柱层析:使用亲水性固相材料(如硅胶、聚乙二醇等)进行
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如氨基酸、多肽和核苷酸等。
流
动相通常为水或含有一定比例有机溶剂的水溶液。
2.疏水性柱层析:使用疏水性固相材料(如疏水性树脂、C18硅胶等)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如脂肪酸、植物提取物和
药物等。
流动相通常是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乙腈)和水的混合物。
3.离子交换柱层析:使用带有离子交换官能团的固相材料(如阴离子
交换剂、阳离子交换剂等)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具有不同电荷
的分子,如离子、氨基酸和蛋白质等。
流动相通常是盐溶液或混合盐溶液。
在柱层析实验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选择合适的固相材料:根据需要分离的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固相材料,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2.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溶解性和分离目标,合理选择流动相的
成分和比例,并控制流动相的pH值、离子强度和溶剂极性等参数。
3.样品预处理:对于复杂的样品,可能需要一系列预处理步骤,如溶解、过滤、浓缩和纯化等,以提高分离效果。
4.洗脱策略的优化:选择合适的洗脱条件,如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温度和流速等参数,以实现目标分离并提高纯化度。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在进行柱层析实验时,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和技巧,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的详细介绍。
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首先,将待分离的样品准备好。
样品应该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如提取、浓缩和纯化等操作。
同时,还需要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便在柱层析中进行分离。
2.柱层析填充材料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
常用的填充材料有硅胶和化学修饰的硅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的选择对柱层析的效果和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柱层析装置的选择:柱层析装置有多种类型,包括玻璃柱、SPE柱和HPLC柱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柱层析装置。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层析操作系统,如柱层析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等。
4.样品的加载和洗脱:将样品加载到柱层析柱中,并控制好流速和洗脱溶剂的组成。
对于复杂的样品,可以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逐渐改变洗脱溶剂的组成,以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5.分离物的收集和分析:根据需要,将分离得到的目标物质收集起来,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等。
实验技巧:1.柱的制备:在进行柱层析实验前,需要制备层析柱。
首先,选取合适的柱体和填充材料,将填充材料放入柱体中,并按照要求填充紧密。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柱体的垂直和水平,以避免填充不均匀。
2. 流速控制:在柱层析实验中,需要控制好流速,以避免过高的流速造成分离效果下降。
一般来说,流速应为填充材料建议的范围内,通常为0.5-2.0 mL/min。
3.洗脱溶剂的选择:洗脱溶剂的选择对柱层析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极性洗脱溶剂,以满足分离和纯化的要求。
对于复杂的样品,可以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逐渐改变洗脱溶剂的组成。
4.紧密填充和充实度的控制:在填充柱体时,需要注意填充材料的紧密度和充实度。
柱层析中的小tips和技巧
柱层析中的小tips和技巧大家好,今天聊聊柱层析——这个很多做化学实验的小伙伴们最熟悉不过的分离技术。
我们常常会听到“柱层析”这几个字,不少人可能就开始头疼了吧?别急,今天给大家一些简单易懂的小tips,让你在做柱层析的时候既能事半功倍,又能避免掉进那些“坑”里。
来,放松点,咱们慢慢聊,轻松点!一、关于柱子和填料的选择首先就是选择柱子和填料的问题。
说白了,这就像你去超市买菜,得选对蔬菜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
柱子的选择可是至关重要啊,太大了不合适,太小了也不行,太高了不合适,太短了也不行,真的是挑剔得很!所以,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根据你分离的样品量来选择柱子,千万不要买个巨无霸回去,却用一点点的样品,那样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大家常用的是硅胶柱,别看它不起眼,可在柱层析中可是“老大”了。
硅胶填料的粒度要选择合适的,不然你可能会遇到分离不完全或者漏流的麻烦。
大家一定得记住,选填料时要睁大眼睛,虽然这个填料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有时差距可大了!填料的大小颗粒决定了你分离的效率,挑分离简直如行云流水,没挑好,那可就得慢慢捣鼓了。
二、流动相的选择说到流动相,这又是个大头。
流动相就像是你做菜时的酱料,选得对,分离效果一流,选错了,结果都能“崩塌”!很多人刚开始做柱层析时,不太知道流动相怎么配,结果瞎配乱搭,分离效果自然不理想。
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就想着把两种溶剂混合在一起,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呢,流动相的配比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来调配!这不比做个简单的拌面,别瞎搅和!一般来说,极性溶剂会先跑,非极性物质会慢些,因此,合理选择流动相的极性,是成功的关键。
你得根据你分离的物质的亲疏关系来调节,千万不能想着“我就随便搭搭”就能分离干净。
这就有点像是你做菜时随便加点酱油,随便撒点盐,吃的时候才知道差点意思。
三、注意分离过程中的流速再说流速吧。
流速太快,分离不充分,流速太慢,时间拖得长,结果不说也知道,肯定是辛苦没收获!所以,控制好流速,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柱层析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
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
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
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
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
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
像我以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
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
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
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
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
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
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
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
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
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
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
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
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关于操作问题。
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
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
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
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补充自然沉降法制备常压色谱柱常压柱色谱,又称柱层析,是色谱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的突出优点是,分离效率比经典的化学分离方法高的多,与其他色谱法相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更换流动相和吸附剂方便,消耗材料少,成本低,适合分离取样量从克到微克级范围很宽的各种样品,因此在化学实验室中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色谱柱良好的分离效果,色谱柱应装填得尽可能紧密和均匀,在柱中没有气泡、裂缝或沟槽,也不发生柱的径向或轴向固定相的粒度不均匀分布。
传统常压色谱柱的填装分为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也称浆法装柱)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操作不易掌握、易出现气泡和裂缝,装柱时间长等不足之处。
本文提出的新的装柱方法介入干装法和湿装法之间,称之为自然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通过对固定相和溶剂的选择,并辅以新的色谱柱,可对常压色谱柱进行简便、高效的填装。
用所述装柱技术制备的色谱柱对多种未知组成样品进行分离[1],分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装柱法。
此外,该法装柱快速,易掌握,不会出现断层和气泡等常见问题,装柱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所指的柱层析技术:1、Flash chromatograph 加压快速过柱快速过柱,避免了扩散的产生,分离效果大大提高。
2、用薄层层析硅胶装柱,柱层析硅胶干法上样。
上样高度不超过2-3mm干法上样,保证了上样的均匀性。
3、洗脱剂=展开剂4、TLC上,二点没有重叠假设:1、柱层析也有一个Rf值。
对上面的柱层析技术,该Rf值=薄层层板(TLC)的Rf值。
根据我的经验,该假设成立问题:设硅胶高度为h厘米,单位厘米的硅胶体积为s。
TLC上有两个点,x,y,Rf分别为Rf1和Rf2,其中Rf1>Rf2现在要把上述两个点分开。
请问x什么时候出来,用什么样的接收瓶能保证把两个点分开。
解答:hx=x点出现在柱下方的时候,洗脱剂总共流过的高度hy=y点出现在柱下方的时候,洗脱剂总共流过的高度设硅胶部分含溶剂体积为V,V肯定小于h*s当洗脱剂从柱上方流到柱下方的时候,x点到达h*Rf1处,y点到达h*Rf2处。
要让x点到达柱下方,其实就是解下列方程h/hx=(h*Rf1)/h=Rf1即:hx=h/Rf1同理,y点到达柱下方,洗脱剂需流经hy高度,hy=h/Rf2x,y点相差距离为hy-hx,考虑到他们都有扩散,设其扩散半径相同,都为R对于快速柱,扩散效应都不厉害,设其值为,R=(hy-hx)/4,即假设他们中间夹着一个同样大小的中间点则x,y点实际相差距离为hy-hx-2R=(hy-hx)/2所以,当接受瓶总共接受到hx*s+V=h/Rf1+V体积的时候,hx开始出现,V<h*s。
如果接受瓶的体积小于(h/rf2-h/rf1)*s/2的时候,可足够保证分开x和y点,举一个例子,如果硅胶高度为h=10cm,单位面积为s=1平方厘米。
两点Rf值分别为0.25,0.2 则,当接受瓶总共收集到40ml(10*1/0.25)到50ml(10*1/0.25+10*1)的时候,x点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