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对实验性大鼠足趾肿胀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强大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它们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验证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设计及方法:
我们选取实验小鼠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炎症介质诱导炎症反应,然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小鼠同样注射炎症介质,但不给予治疗。
观察小鼠在治疗后的炎症程度、炎症介质水平、炎症细胞数量等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炎症介质水平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数量也有所减少。
而对照组小鼠的炎症症状持续加重,炎症介质水平和炎症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这为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抗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其抗炎作用在体内得到了验证。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多潜力,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药理学实验()(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修读对象: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五)总学时与学分:其中实验27学时,1.5学分。
(六)相关课程:(七)内容提要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1 •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 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2. 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教学时数:3 学时重点与难点:1. 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 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50 和50 的测定主要讲授内容:50 及50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教学时数:4 学时重点与难点:1. 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效果和机制。
二、实验原理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作用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成年小鼠若干只,体重约 20-25 克。
2、药品与试剂: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角叉菜胶、生理盐水、伊文思蓝溶液、甲醛溶液等。
3、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分光光度计、手术器械等。
(二)实验方法1、分组与处理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小鼠注射角叉菜胶诱导炎症模型;治疗组小鼠在注射角叉菜胶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2、炎症模型的建立在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 01ml 1%角叉菜胶溶液,诱导急性炎症反应。
3、指标测定(1)足跖肿胀度的测定分别在注射角叉菜胶前(0 小时)、注射后 1 小时、2 小时、4 小时和 6 小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右后足跖的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
肿胀度=(注射后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 × 100%(2)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在注射角叉菜胶 4 小时后,给小鼠尾静脉注射 05%伊文思蓝溶液01ml/10g 体重。
20 分钟后,处死小鼠,取右后足跖组织,称重后浸泡在 3ml 甲酰胺溶液中,37℃恒温孵育 24 小时,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在 62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以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注射角叉菜胶 6 小时后,处死小鼠,取右后足跖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一)足跖肿胀度的变化模型组小鼠在注射角叉菜胶后 1 小时开始出现足跖肿胀,2-6 小时肿胀度逐渐增加。
糖皮质激素对实验性大鼠足趾肿胀的抗炎作用
【实验对象】
大鼠,雄性,180-220g 【实验器材和药品】
足趾肿胀仪、注射器、记号笔、生理盐水、 新鲜鸡蛋清、0.5%地塞米松溶液、20%乌拉 坦
【实验步骤】
1、全班分为5组,每组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 分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甲鼠生理盐水 1ml/100g , 乙鼠地塞米松1ml/100g。记时。 2、测定大鼠右后足正常体积:腹腔注射20%乌 拉坦0.5ml/100g将大鼠麻醉,于每只鼠后足外 踝处用记号笔化一道横线作为标志。采用容积 测量法将鼠后肢拉直放入测量仪玻璃筒内,观 察筒内液体水平线与鼠足横线标记处重叠时, 测量仪数字显示屏显示足跖容积数值。
实验结果
鼠号
体重 给药剂量 右后足正常体 注射致炎剂后足趾的肿胀程度(ml)
积(ml)
5min 15min 30min 45min 1h
综合各小组结果,算出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右后足不 同时间肿胀度的平均值,然后以肿胀度平均值作纵坐标,时 间做横坐标,绘出抗炎药物与对照组的作用时程曲线。
【注意事项】
3、给药30min后注射致炎剂:用注射器自足趾中部 皮下向上注入新鲜鸡蛋清,然后掉转针头向下注完 药液(0.1ml/只)。
4、采用容积测量法在注射致炎剂后5min、 15min 、 30min、45min、1h,测量注射足趾的容积。从各 鼠注射致炎剂以后的容积减去原先的容积,即为各 个时间点的右后足趾肿胀度。
在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 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 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防止组织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用一定剂量的致炎剂,注入大鼠后肢足 趾,造成足趾肿胀,测定用药前后足趾肿 胀程度、容积差值的改变,从而观察地塞 米松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引言:炎症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旨在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然而,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抗炎作用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及其在炎症调节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
3. 实验设计:将实验组小鼠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 炎症模型: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如脂多糖)建立炎症模型。
5. 实验指标:观察小鼠炎症反应的程度,测量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小鼠注射地塞米松后,其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体温升高程度较低,炎症部位红肿症状明显减轻。
此外,实验组小鼠的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低,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述的IL-1β和TNF-α。
这些炎症介质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抑制其合成,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2. 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这些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其活化和迁移,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3. 调节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如抑制T细胞和B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这些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其活化和增殖,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总结: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具有广泛抗炎作用的激素,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以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对大鼠足跖肿的影响目的:1、学习用蛋清引起大鼠足跖急性炎性肿胀的方法2、观察地塞米松的抗炎渗出作用。
原理:以蛋清异种蛋白注入大鼠足跖内,可引起急性炎症,使局部组织肿胀。
通过测量实验前后大鼠足跖和踝关节的容积变化来观察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
器材:电子秤、鼠笼、注射器、容积测量装置药品:地塞米松溶液、生理盐水、10%蛋清溶液、苦味酸溶液。
动物:150~200g大鼠方法:1、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用容积法测量大鼠右后足跖或踝关节容积(致炎前容积)。
2、腹腔注射给药1号鼠:生理盐水(0.6ml/100g)2号鼠:地塞米松溶液(0.6ml/100g)3、30min后致炎,每鼠右后肢皮下注射10%蛋清溶液0.1ml/只(足掌远端进针至踝关节附近)(预防性给药)4、致炎后30min,60min后同前分别测量大鼠右后足跖或踝关节容积。
5、计算足肿胀度、足肿抑制率足肿胀度 = 致炎后足跖或踝关节容积(ml)—致炎前足跖或踝关节容积(ml)/致炎前足跖或踝关节容积(ml)足抑制率 = 对照组肿胀度—给药组肿胀度×100%对照组肿胀度注意:测体积时在大鼠踝关节处做标记,使每次测定在同一部位结果:表一地塞米松对大鼠蛋清性足肿的影响组别剂量(ml/kg) 致炎前(ml) 致炎后(ml)30min 足肿胀度60min 足肿胀度生理盐水 1.4 2.514 5.055 101.07% 5.213 107.36%地塞米松 1.5 1.596 2.704 69.42% 2.735 71.36%足抑制率46.51% 47.54%讨论: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能减少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素产生。
抑制表达细胞粘附因子和有关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向炎症部位聚集,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减少他们在炎症区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和聚集。
甾体激素脂溶性大,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胞质特异受体结合,这些与皮质激素有高亲和力的受体,实际上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每个细胞约有3000-10000个受体,不同组织中受体数目各异,与类固醇结合后,受体激活,发生变构,暴露出DNA-结合域。
糖皮质激素对实验性大鼠足趾肿胀的抗炎作用课件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使用均值、标准差等指标描述各 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推论性统计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 比较对照组与糖皮质激素处理组 之间的差异,以评估糖皮质激素
的抗炎效果。
相关性分析
探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组织病 理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深入
了解抗炎作用的机制。
结果展示与解释
表格或图表展示
04
讨论与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基因组效应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糖皮质激素还可通过非基因组途径,如直接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缓解炎症反应。
实验结果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实验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更为精确,能更好地反映其抗炎效 果。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果,以寻找最佳治疗剂量;拓展研究范围,研究糖皮质激素 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抗炎作用;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发现新的抗炎药物提供思 路。
05
附录与参考文献
实验数据与图表
数据表格
展示实验中各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的测 量数据,包括不同时间点的观察和记录 。
参考文献列表
经典文献引用: 列出糖皮质激素 抗炎作用机制及在相关领域中的 经典研究论文,供观众深入学习
和参考。
近期研究进展: 介绍近年来关于 糖皮质激素在抗炎领域的研究进 展,包括新型糖皮质激素的开发
、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等。
请注意,以上模版内容仅为创作 建议,实际制作PPT时,需要根 据具体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
趾肿胀模型。
观察指标
定期测量大鼠足趾肿胀程度,并记 录相关数据。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
它们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功能,阻断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性等,发挥抗炎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炎症反应中,它们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减少外周白细胞数目,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此外,它们还可以调节T 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等,调控机体免疫应答。
3.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能够刺激蛋白质分解,增加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同时还能够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造成组织胞质内葡萄糖浓度下降。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增加脂肪酸的分解和释放,导致体内脂肪酸增多。
4.钠和水盐平衡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具有调节体内钠和水盐平衡的作用。
它们能够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尿中钠排泄减少,导致体内钠储存增加,水分潴留。
此外,它们还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一步增加水潴留。
5.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抑制作用。
它们能够影响脑垂体-下丘脑-垂体系统,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得垂体前叶激素水平降低。
同时,它们还能够直接作用于神经元,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代谢调节作用、钠和水盐平衡调节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等。
它们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代谢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如果长期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18学时药理实验
18学时药理实验D1、注意给药途径的正确操作。
2、注意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判定>1min。
实验二药物的抗炎作用(足肿胀法)【目的】熟悉致炎物质致大鼠后肢足跖炎症性肿胀模型制作方法。
了解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原理】鲜蛋清等致炎物质被注入大鼠后肢足跖后,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组织水肿等炎症反应,最后致足跖体积变大。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产生的多个环节,从而避免致炎物质的致炎作用。
【实验材料】1. 动物:♂大鼠2只。
2. 药品:10%鲜蛋清、0.5%氢化可的松溶液、生理盐水、。
3. 器材:大鼠固定器1台,1ml注射器3支,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苦味酸、棉签1根、手套1只。
【方法与步骤】1. 取大鼠2只,称重,做好标记。
一只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mL/100g,另一只腹腔注射0.5%氢化可的松溶液0.3mL/100g。
2.在鼠足某处用记号笔画线作为测量标线,将鼠足缓缓放如测量筒内,当水平面与鼠足上的测量标线重叠时,踏动脚踏开关,记录足趾容积,为正常值。
3. 待二鼠注射药物30min后,从右后足掌心向踝关节方向皮下注射10%鲜蛋清0.lmL/只。
4. 在注射致炎物后的15min、30min、45min分别测量足趾容积。
5. 计算:足跖肿胀度及肿胀率。
肿胀度= 致炎后的足趾容积—致炎前足趾容积肿胀率= (致炎后的足趾容积—致炎前足趾容积)÷致炎前足趾容积×100%【结果与处理】将所得数据填入表内并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表1 氢化可的松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鼠号体重(g)药物药量(mL)正常右后足跖容积致炎后足跖肿胀度(mL)致炎后足跖肿胀率(%)15min 30min 45min 15min 30min 45min甲乙【注意事项】1.抗炎实验中动物性别的选择:雄性2.测定大鼠足体积时,选定统一测量位置(大鼠足外踝关节突起)3. 10%鲜鸡蛋清溶液需在临用前配制。
4.体重120~150g的♂大鼠对致炎剂最敏感,肿胀度高,差异性小。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在抗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
实验采用小鼠模型,通过给予小鼠外源性炎症刺激,观察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小鼠进行外源性炎症刺激,观察其出现的炎症症状及程度。
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接受外源性炎症刺激后,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包括局部红肿、渗出液增多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炎症程度更为显著。
随后,我们给予实验组小鼠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实验组小鼠的炎症症状明显减轻,局部红肿明显减少,渗出液减少,炎症程度明显降低。
这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外源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能够减轻炎症症状,还能够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包括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
这说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到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调节和抑制。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外源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且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这为临床上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也为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不仅对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优化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希望能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糖皮质激素抗炎实验报告引言: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一种生理反应。
然而,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炎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我们选择了40只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2. 实验操作对照组小鼠接受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小鼠接受糖皮质激素注射。
注射剂量根据体重进行调整,确保每只小鼠接受相同剂量的药物。
3. 炎症诱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身上分别注射炎症诱导剂,例如细菌脂多糖(LPS)。
4. 检测指标收集小鼠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例如,我们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的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包括白细胞计数、炎症介质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
2.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系统有关。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3.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例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和线粒体相关通路等。
讨论与展望:本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且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以及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然而,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机制。
这为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寻找新的抗炎药物提供了思路。
大鼠足肿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探讨不同抗炎药物对实验性足肿胀的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相关炎症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20g,由XX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药物: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布洛芬、对照组生理盐水。
3. 实验器材:足肿胀测量仪、手术器械、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布洛芬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
2.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足肿胀模型构建: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0.1ml福氏完全佐剂(CFA)。
3. 注射后第2天,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0.1mg/kg,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0.1mg/kg,布洛芬组给予布洛芬0.1mg/kg,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
4. 于给药后第1、3、5、7天,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计算肿胀率和抑制率。
四、实验结果1. 足肿胀度:各组大鼠在注射CFA后,足肿胀度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和布洛芬组的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
2. 肿胀率:各组大鼠在注射CFA后,足肿胀率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和布洛芬组的足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
3. 抑制率:各组大鼠在给药后,足肿胀抑制率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和布洛芬组的足肿胀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
五、讨论1.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足肿胀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2. 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和布洛芬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模型的炎症反应。
3. 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4. 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效果。
007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
•-
•04 •实验方法及流程
•-
二、实验方法
① 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分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 1号鼠:生理盐水1ml/kg ; 2号鼠: 氢化可的松溶液15mg/kg(0.5%溶液3ml/kg)。
② 取带有侧管的大鼠后足容积测量器,将注射器与侧 管相连,盛入水,使液面与20ml处平齐。 ③ 将1号、2号两鼠右踝关节以下的突起点处用圆珠笔 划一圈作标志,依次将各鼠右后足放入容积测量器内, 使右后肢暴露在筒外,浸入的深度以划圈处与 20ml 刻 度重合为度。该足进入液体以后,液面升高,液体自侧 管溢出,流入注射器中,记录溢出液体的ml数。
•5
•1 、 致炎剂若要注入足趾皮下,应将动物 后肢拉直,针头刺入足趾中部皮下先向上 注射一部分,在调转针头向下注完。 •2 、每次测定的部位要固定,测定足趾容 积时,大鼠踝关节的记号线必须与足趾肿 胀仪筒内液体水平线保持一致。
•-
•-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1 2
2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3
3
4
4 5
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0
1
•实验目的
•-
观察蛋清致炎作用和糖皮质激素 的抗炎作用。
•-
•02 •实验原理
•-
☻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各种炎 症的发生,作用显著且非特异性。在炎症初期,能 增加血管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以此减轻渗出、水肿;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及 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红 、热、肿、痛等症状。 ☻ 在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毛细血 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 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组织黏连及瘢痕形成, 减轻后遗症。
实验3: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实验目的
观察蛋清的 致炎作用和糖皮 质激素的抗炎 作用。
实验材料
大鼠、大鼠后 足容积测量器、注 射器、新鲜蛋清、 氢化可的松溶液、 生理盐水等。
实验方法
1、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分 别 5mg/kg (0.5%溶液3ml/kg)。
2、取带有侧管的大鼠后足容积 测量器(如图),将注射器与侧管相 连,盛入水,使液面与20ml处平齐。
3、将1号、2号两鼠右踝 关节以下的突起点处用圆珠笔划 一圈作标志,依次将各鼠右后足 放入容积测量器内,使右后肢暴 露在筒外,浸入的深度以划圈处 与20ml刻度重合为度。该足进入 液体以后,液面升高,液体自侧 管溢出,流入注射器中,记录溢 出液体的ml数。
4、在各鼠 ip 药 物15分钟后,从右后 足掌心向掌跖关节方 向皮下注射新鲜蛋清 0.1ml。
5、在注射蛋清后20min、 40min、 60min 、 80min , 分别测量右后足的体积,记 录溢出液体的ml数。各鼠 致炎以后的体积减去正常的 体积,即为各个时间右后足 肿胀度。
鼠号 体重 药物 正常体积 致炎后的肿胀度
(g)
( ml ) 20min 40min 60min
80min
思考题
结合本次 实验结果,讨 论氢化可的松 的抗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
鼠 体重 给药剂量 右后足正常 注射致炎剂后足趾的肿胀程度(ml)
号
体积(ml) 5min 15min 30min 45min 1h
❖ 2、测定大鼠右后足正常体积:腹腔注射20%乌拉 坦0.5ml/100g将大鼠麻醉,于每只鼠后足外踝处 用记号笔化一道横线作为标志。采用容积测量法 将鼠后肢拉直放入测量仪玻璃筒内,观察筒内液 体水平线与鼠足横线标记处重叠时,测量仪数字 显示屏显示足跖容积数值。
❖ 3、给药30min后注射致炎剂:用注射器自足 趾中部皮下向上注入新鲜鸡蛋清,然后掉转 针头向下注完药液(0.1ml/只)。
综合各小组结果,算出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右后足不 同时间肿胀度的平均值,然后以肿胀度平均值作纵坐标,时 间做横坐标,绘出抗炎药物与对照组的作用时程曲线。
【注意事项】
❖ 1、致炎剂若要注入足趾皮下,应将动物后 肢拉直,针头刺入足趾中部皮下先向上注射 一部分,再调转针头向下注完(共0.1ml)。
❖ 2、每次测定的部位要固定,测定足趾容积 时,大鼠踝关节的记号线必须与足趾肿胀仪 筒内液体水平线保持一致。
在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 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 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防止 组织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用一定剂量的致炎剂,注入大鼠后肢足 趾,造成足趾肿胀,测定用药前后足趾肿胀 程度、容积差值的改变,从而观察地塞米松 的抗炎作用。
蛋清为异种蛋白,注入大鼠足趾内可引 起局部急性炎症,使局部组织肿胀。
【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相符合,若不 符合试分析原因。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 谢大家!
12
【实验对象】
大鼠,雄性,180-220g 【实验器材和药品】
足趾肿胀仪、注射器、记号笔、生理盐水、 新鲜鸡蛋清、0.5%地塞米松溶液、20%乌拉 坦
【实验步骤】
❖ 1、全班分为5组,每组取大鼠2只,标记称重,分 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甲鼠生理盐水1ml/100g , 乙鼠地塞米松1ml/100g。
糖皮质激素对实验 性大鼠足趾肿胀的
抗炎作用
【实验目; ❖ 2、掌握大鼠足趾肿胀法; ❖ 3、观察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
【实验原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 制各种炎症的发生。地塞米松是其中抗炎作 用很强的药物,持续时间长,为长效糖皮质 激素。这一类药物在急性炎症初期,能增加 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以此减轻渗出、水肿;同时抑制白 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 释放,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