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精选3篇)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精选3篇)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篇一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下面是相关的寓言故事,快来看看吧。
两小儿辩日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
,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
孔子只好哑口无言。
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
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兰子献技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
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
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
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
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
文言文翻译寓言故事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然此树非同小可,须得百兽之助,方能采得。
敢问黑子兄,可否助吾一臂之力?”黑子闻言,心中一动,遂答:“白兔兄,此乃善举,吾岂能坐视不顾?然吾虽识百兽,却不知其能否胜任此重任。
吾当遍访山中之兽,以探其意。
”于是,黑子遍走山间,询问诸兽。
有曰:“吾等皆愿助白兔兄,然宝树所在,山高路险,非吾等所能及。
”又有曰:“吾辈虽不能至,然可助黑子兄一臂之力,以为后盾。
”黑子一一记之,心中感激不尽。
终日奔波,不辞劳苦。
数日后,黑子集众兽于山巅,与白兔共议采果之策。
众兽齐声曰:“黑子兄,汝之辛劳,吾等心知肚明。
今吾等齐力,定能采得宝果,不负白兔兄所托。
”于是,众兽各展所长,黑子率领,攀爬陡峭的山壁,穿行于荆棘丛中。
历经千辛万苦,终至宝树之下。
宝树高耸,果实累累,香气四溢。
黑子与众兽齐心协力,攀爬宝树,采摘果实。
果熟落地,众兽争相拾取,欢声笑语,弥漫山谷。
白兔见状,感激涕零,对黑子等兽曰:“今日得果,乃众志成城之故。
吾心甚慰,愿与诸君共分此果,共享长生之福。
”黑子与众兽皆喜,曰:“白兔兄之德,吾等铭记在心。
长生之福,吾等虽不敢奢望,然愿与兄共勉,不负众望。
”自此,黑子与白兔结为好友,众兽亦亲如一家。
山中和睦,百兽共荣,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而那宝果之香,亦成为了山中永恒的传说。
译:古时,有一犬名黑子,居于深山之野。
黑子聪明异常,能识百草,辨百兽,乃群犬之杰也。
一日,黑子游于山涧,遇一白兔,兔眼如星,毛如雪,甚是可爱。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寓言文言文故事加翻译
昔有白猿,居深山之巅,聪慧异常,能通人性。
一日,白猿下山,偶遇一书童,衣衫褴褛,背负破书,行色匆匆。
白猿心中怜悯,遂化成人形,与书童交谈。
书童曰:“吾乃山野村夫之子,不幸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流落他乡。
幸得一书,内有奇术,愿求高人指点,以图生计。
”白猿闻言,心生怜悯,答曰:“吾虽非高人,然亦知书中有宝。
汝可随吾上山,吾助汝习得书中奇术,以图未来。
”书童闻言大喜,遂随白猿入山。
白猿将书童安置于洞府之中,每日授以读书写字之法,并教授书童山间草木之性,鸟兽之声。
书童聪慧过人,学习迅速,不数月,已能通书达理,识得山间万物。
一日,白猿问书童:“汝欲何为?吾已尽吾所能,汝当自决。
”书童沉思片刻,答曰:“吾虽得书中学问,然心系故土,欲回乡寻亲访友,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白猿点头,曰:“善。
然山间险阻,汝宜谨慎。
吾赠汝一物,可助汝平安返乡。
”言罢,白猿从怀中取出一物,形如玉佩,光彩照人。
白猿曰:“此物名为‘灵石’,能驱邪避凶,护汝周全。
汝持此物,必能平安。
”书童感激涕零,接过灵石,辞别白猿,踏上返乡之路。
途中,书童遭遇种种险阻,然每遇困境,灵石之光便映照前方,指引其前行。
数月后,书童终于回到故乡。
乡人见其归来,无不惊讶。
书童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众人听后,皆叹服白猿之德。
书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然心中始终不忘白猿之恩。
一日,书童再次上山,欲报答白猿之德。
白猿已不在洞府,书童四处寻找,终于在山巅找到了白猿。
白猿对书童说:“吾非白猿,乃山神也。
昔日因汝孝心感动,故化身为猿,助汝成事。
今汝已成人,吾亦当回归本位。
汝可持吾所赠灵石,代为守护山川,福泽乡里。
”书童感激涕零,拜谢山神。
自此,书童成为山神之使者,守护山川,造福乡里。
翻译: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white monkey that lived on the top of a deep mountain, extremely intelligent and able to understand human nature.One day, the white monkey went down the mountain and met a bookkeeper, dressed in tattered clothes, carrying a broken book, walking in a hurry. The white monkey felt pity for him and transformed into a human form to talk to the bookkeeper.The bookkeeper said, "I am the son of a villager in the mountains, and unfortunately, my family fell into ruins. My parents passed away, and I am alone, wandering in a foreign land. I am lucky to have a book, which contains magical techniques. I wish to seek the guidance of a wise person to make a living."The white monkey, upon hearing this, felt pity for him and replied, "Although I am not a wise person, I also know that the book contains treasures. You can follow me up the mountain。
文言文寓言四则翻译
一、《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里有一根树桩。
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了树桩,颈部折断而死。
于是,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捕获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而他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二、《亡羊补牢》原文:齐人有善术者,亡其羊,既而得之。
闻人曰:“亡羊而得之,犹病羊之存也。
”乃反刍而补牢。
译文:齐国有一个擅长养羊的人,他的羊丢失了,不久后又找到了。
有人对他说:“羊虽然找回来了,但丢失的经历就像羊生病一样。
”于是,他吸取教训,重新加固了羊圈。
三、《画蛇添足》原文:楚人有善画者,画蛇于素壁,蛇画成,欲添足。
旁人曰:“蛇无足,何须添?”画者曰:“蛇固无足,然添之,则更生动矣。
”遂添之。
译文:楚国有一个擅长绘画的人,他在白色的墙壁上画了一条蛇,蛇画好后,他想给蛇添上脚。
旁边的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为什么还要添呢?”画家说:“蛇虽然本来没有脚,但添上脚会使它更加生动。
”于是,他就给蛇添上了脚。
四、《杯弓蛇影》原文:晋文公饮酒,见杯中有弓影,疑以为蛇,遂不饮。
左右曰:“此弓影也,非蛇。
”文公曰:“吾闻蛇入酒杯,必死,故不饮。
”译文:晋文公在喝酒时,看到酒杯中有一个弓的影子,误以为是蛇,于是不再喝酒。
左右的人说:“这是弓的影子,不是蛇。
”文公说:“我听说蛇如果进入酒杯,必定会死,所以我才不敢喝。
”。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言文言文解词翻译
昔有塞翁者,年迈而性恬淡。
家有一马,一日,马逸入胡,人皆叹惜。
翁笑曰:“此岂非福乎?”未几,胡人来攻,塞上烽火连天。
翁之子骑马驰骋,为敌所擒。
人皆谓翁曰:“马逸胡地,今子为敌所掳,岂非祸乎?”翁曰:“此岂非福乎?”又未几,胡人退去,翁之子亦得归。
人皆谓翁曰:“马归而子亦归,岂非福乎?”翁曰:“此岂非祸乎?”翁之邻人,见翁之子得归,心生嫉妒,遂诬翁之子为敌间谍。
官府捕翁之子,严刑拷打,翁之子几死。
人皆谓翁曰:“马归而子死,岂非祸乎?”翁曰:“此岂非福乎?”翁之子得脱,官府以翁之子非间谍,放之归。
翁之子归家,翁曰:“此乃祸也,何以知之?”翁之子曰:“吾父之马,既逸入胡,又得归;吾为敌所擒,又得归;吾虽被诬,又得归。
吾父之马,使吾得归;吾之得归,又使吾父之马得归。
此乃福也,岂非祸乎?”于是,翁之子悟,福祸相倚,世间事物,无不如此。
翁亦自嘲,笑曰:“吾乃塞翁,岂知马之福祸?”【解词翻译】塞翁:指居住在边塞的翁,寓意为普通人。
马:指翁家的马,寓意为事物。
胡: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此处指敌军。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此处指战争。
邻人:指翁的邻居,寓意为旁观者。
官府:指古代政府机构,此处指执法机构。
间谍:指秘密从事刺探情报的人,此处指被诬陷的人。
脱:逃脱,此处指被释放。
悟:明白,领悟。
相倚:相互依靠,相互依存。
世间:世界上,指人世间。
事物:事物,指世间的事物。
寓:寓意,比喻。
【总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塞翁失马、马得归、子得归、子被诬、子脱等事件,揭示了福祸相依、世事无常的道理。
人生在世,福祸难料,要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笑对风雨,勇往直前。
寓言文言文翻译寓意
昔有鹿者,行于深山之中,见猎狗随之。
鹿心惧,思欲脱之,遂潜行避于林莽之间。
猎狗追之不已,鹿慌不择路,误入一狭窄山道。
道旁有一老翁,见状,曰:“鹿君何惧,吾助汝也。
”鹿喜,遂从老翁。
老翁引鹿至一石屋,屋内有一书,曰:“猎狗虽勇,然智不足。
汝宜读此书,以智取胜。
”鹿得书,拜谢老翁,藏于怀中。
猎狗追至,见鹿不见,遍寻不得。
忽闻鹿声,循声而至。
鹿以书遮面,猎狗不得见。
鹿曰:“吾已智胜汝矣。
”猎狗怒,欲夺书而不得,遂弃鹿而去。
后鹿归山,以书自读,渐悟其中奥妙。
一日,猎狗复至,欲夺鹿之生。
鹿不慌不忙,以书掷地,曰:“汝欲与我争,须先过此关。
”猎狗见书,不敢进前,徘徊良久,终不敢夺。
鹿笑曰:“智者胜,勇者败。
猎狗虽勇,不若吾之智也。
”猎狗羞愧,无言而去。
时人闻之,皆曰:“鹿虽弱小,然智胜猎狗。
勇虽不足,智可补之。
”自此,山民皆以鹿为智勇之典范。
译文:从前有一只鹿,行走在深山之中,看到一只猎狗跟随着它。
鹿心中感到恐惧,想要摆脱猎狗,于是悄悄地躲进树林中。
猎狗一直追赶,鹿慌不择路,误入一条狭窄的山道。
道旁有一位老翁,见到这一幕,说:“鹿先生为何害怕,我来帮助你。
”鹿很高兴,就跟着老翁走了。
老翁领着鹿来到一间石屋,屋内有一本书,说:“猎狗虽然勇猛,但智慧不足。
你应该读这本书,用智慧取胜。
”鹿得到这本书,感谢老翁,把它藏在怀中。
猎狗追来,看到鹿却找不到,四处寻找。
忽然听到鹿的声音,顺着声音追去。
鹿用书遮住脸,猎狗看不到。
鹿说:“我已经用智慧胜过你了。
”猎狗生气,想要抢夺书却做不到,于是离开了鹿。
后来鹿回到山中,自己读那本书,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
有一天,猎狗再次到来,想要夺走鹿的生命。
鹿不慌不忙,把书扔在地上,说:“你想要和我争斗,必须先过这一关。
”猎狗看到书,不敢上前,徘徊了很久,最终不敢夺取。
鹿笑着说:“智者胜,勇者败。
猎狗虽然勇猛,但不如我智慧。
”猎狗羞愧,无言地离开了。
当时的人们听说这件事,都说:“鹿虽然弱小,但智慧胜过猎狗。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评论。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篇11.宋人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2.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3.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哲理寓言类文言文翻译
古有贤者,性好静。
一日,独步山林,见一松柏,枝叶繁茂,似有灵性。
贤者心喜,遂驻足细观。
忽闻松柏之间,有一小石,自言自语:“吾虽为石,久处幽谷,无人识吾。
今日贤者至此,吾愿与君结交,共谈天地之道。
”贤者闻言,微笑颔首,遂与石对话。
石曰:“天地广阔,万物众多,然吾独处一隅,不为人知。
人生如梦,世事如幻,吾独悲吾之孤独。
”贤者曰:“石兄不必悲伤,人生固有孤独,然孤独非苦,亦非乐,乃人生之常态也。
天地间,万物皆有生命,虽有大小之分,然皆有其存在的价值。
君虽为石,亦有石之品格,固守本分,静观世间万象,此亦一大乐也。
”石曰:“贤者所言甚是,吾虽为石,亦知自守。
然吾欲求一知己,共度此生,不知天地间,可有吾之知音?”贤者沉思片刻,曰:“天地之大,万物之繁,必有一石,与君心灵相通。
君可持吾之语,遍寻四海,或许不久,便能遇到那石,与君同谈天地之道。
”石感激不尽,谢过贤者,自去寻找那知音之石。
数年后,贤者再次路过松柏之地,见一石立于松柏之间,光彩照人,似有异样。
贤者走近,见石正自言自语:“吾寻贤者多年,今日终遇知己,愿与君共谈天地之道。
”贤者惊喜交集,遂与石长谈。
石曰:“吾虽为石,得遇贤者,心甚欢喜。
天地之道,博大精深,吾与贤者,当共勉之。
”贤者曰:“石兄,天地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领悟。
君今得遇知己,幸甚至哉!”石曰:“贤者教诲,吾铭记在心。
从此,吾将与贤者共度余生,探讨天地之道,不问岁月几何。
”贤者与石结为金兰之交,共度余生,谈天地,论人生,成一时佳话。
译文:古时有一位贤人,性好宁静。
一日,他独自漫步山林,见到一棵松树和柏树,枝叶繁茂,仿佛有灵性。
贤人心中欢喜,便停下脚步仔细观察。
忽然,他听到松柏之间,有一块小石头,自言自语地说:“我虽然是一块石头,长久以来居于幽谷之中,没有人认识我。
今天贤者来到这里,我希望与你结交,共同谈论天地之道。
”贤人听了,微笑点头,便与石头对话。
石头说:“天地广阔,万物众多,然而我独自居于一个角落,没有人了解我。
20200304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意: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yìng)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寓意: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矛盾,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3、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通“座”),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dù),无自信也。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鹬有蚌,皆居于海滨。
鹬性好啄蚌,蚌欲避之,乃紧闭其壳。
鹬久不得啄,怒曰:“吾欲啄汝,汝反闭壳,岂非以吾为鱼肉乎?”蚌答曰:“吾固知汝欲啄吾,故闭壳以防害。
然吾虽闭壳,汝终不能得啄吾也。
汝若开壳,吾即闭壳,汝岂能常啄吾哉?”鹬闻言,默然良久,思所以解蚌壳之计。
蚌亦料鹬无他法,故不急于开壳。
适有渔翁经过,见鹬蚌相持,遂上前曰:“吾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汝等何不罢斗,听吾一言?”鹬蚌相顾,俱有罢斗之意。
渔翁曰:“鹬虽欲啄蚌,然蚌壳坚不可破。
蚌虽欲闭壳,然鹬口亦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得啄蚌之乐,蚌得避啄之安。
渔翁亦可得其所愿,岂不两全其美?”鹬蚌闻言,俱以为然。
于是,鹬释蚌,蚌开壳,各得其所。
渔翁见鹬蚌和好,遂携之而去,得其所利。
后之君子闻之,皆以鹬蚌为鉴,知利不可争,争则两伤。
故当知进退之机,避争斗之害,以求共存之道。
译文: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都生活在海边。
鹬喜欢啄食蚌,而蚌为了躲避鹬的啄食,就紧紧地关闭自己的壳。
鹬长时间不能啄食到蚌,愤怒地说:“我想要啄食你,你却紧紧地关闭壳,难道不是把我当作鱼肉吗?”蚌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你想啄食我,所以我才关闭壳来防备你的伤害。
但是,我虽然关闭了壳,你终究也不能啄食到我。
如果你打开壳,我就再关闭,你难道能一直啄食到我吗?”鹬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思考着如何解开蚌壳的计策。
蚌也料定鹬没有其他办法,所以不急于打开壳。
恰巧有一个渔翁经过,看到鹬和蚌在争斗,便上前说:“我听说鹬和蚌争斗,渔翁得到好处。
你们为什么不停止争斗,听我一言?”鹬和蚌相互看了看,都有停止争斗的意愿。
渔翁说:“鹬虽然想啄食蚌,但是蚌的壳坚硬无法破坏。
蚌虽然想关闭壳,但是鹬的嘴也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可以得到啄食蚌的快乐,蚌可以得到避免被啄食的安全。
渔翁也可以得到他所希望的好处,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鹬和蚌听后,都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鹬放开了蚌,蚌打开了壳,各自得到了满足。
渔翁看到鹬和蚌和解了,就带着它们离开了,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利益。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昔有一羊,居于山林之间,与狼为邻。
狼常欲食羊,然羊狡猾,每能脱险。
一日,狼欲食羊,羊遂逃入深山,狼追之不舍。
羊走至一悬崖,回首望狼,见狼距己甚远,心生喜悦,遂停足休息。
未料狼已攀援而上,将至羊前。
羊见状,惊慌失措,曰:“狼兄,吾知汝善猎,然吾有理也。
请听吾言。
”狼曰:“汝有何理,能胜于吾?”羊曰:“吾有四德,汝无之。
一者,吾能忍饥耐寒,二者,吾能隐忍负重,三者,吾能谦逊待人,四者,吾能知错即改。
此四德,非汝所能及也。
”狼闻言,怒曰:“羊兄,汝不过一弱小之辈,何德之有?吾有二技,汝无之。
一者,吾能奔跑如风,二者,吾能捕猎如神。
此二技,非汝所能及也。
”羊曰:“狼兄,汝之技虽高,然非德之比。
吾虽不能如汝之疾驰,然吾能以德服人。
汝虽能捕猎,然无德之狼,终为众兽所弃。
”狼闻言,沉思片刻,曰:“羊兄之言,诚有理也。
吾素以力压人,未尝以德服众。
自今而后,吾当以德服人,不以力压人。
”羊见狼有悔改之意,遂与狼结为兄弟,共同生活。
自此,狼不再捕食羊,而是以羊为友,共同度日。
译文:从前有一只羊,居住在山林之中,与狼为邻。
狼常常想吃掉羊,然而羊非常狡猾,每次都能逃脱狼的追捕。
一天,狼想要吃掉羊,羊就逃进了深山,狼紧追不舍。
羊跑到一个悬崖边,回头一看狼,发现狼离自己很远,于是心中感到高兴,便停下来休息。
不料狼已经攀爬了上来,快要到羊的面前了。
羊看到这个情况,惊慌失措,说:“狼兄,我知道你擅长狩猎,但是我也有我的道理。
请听我说。
”狼说:“你有什么道理,能胜过我?”羊说:“我有四个优点,你没有。
第一个优点是我能忍受饥饿和寒冷,第二个优点是我能忍受负担,第三个优点是我能谦逊待人,第四个优点是我能知错就改。
这四个优点,是你所不能比的。
”狼听了羊的话,愤怒地说:“羊兄,你不过是一只弱小的动物,有什么优点?我有两个技能,你没有。
第一个技能是我能奔跑如风,第二个技能是我能捕猎如神。
这两个技能,是你所不能比的。
”羊说:“狼兄,你的技能虽然高,但不如优点重要。
寓言文言文故事带翻译
昔有一翁,年逾古稀,性恬淡,喜读《易经》。
一日,翁于山林间漫步,忽见一鹤立松枝,姿态优雅。
翁心悦,遂以竹简记之。
归家后,翁将此事告于其子。
子不以为然,曰:“父老矣,何所好生鹤乎?”翁笑而不答,遂不复言。
翌日,翁于庭前植松,松长而鹤来。
翁见鹤,喜不自胜,遂以鹤为友。
鹤亦善待翁,常于翁读书时,立于案头,翁与之论《易经》之理。
翁谓鹤:“子知《易经》何者最难?”鹤答曰:“易知难行也。
”翁曰:“然。
《易经》有云:‘易则易知,难则难行。
’此言至理。
吾尝观鹤之舞,其步轻盈,其翼舒展,似易行也。
然鹤之所以能舞,全在于其筋骨之强,气韵之长。
若筋骨不强,气韵不长,虽欲舞,亦不能矣。
人亦如此,欲行善事,必先修身养性,方能持之以恒。
”鹤曰:“翁之言极是。
然吾观翁之读书,虽年事已高,犹能勤学不辍,此亦修身养性之体现也。
翁之德,吾当效之。
”翁闻鹤言,心中大悦,曰:“善哉,鹤也!吾与子共勉之,以修吾身,以养吾性,以行吾道。
”【翻译】从前有一位老翁,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性格恬静淡泊,喜欢阅读《易经》。
一天,老翁在山林间散步,忽然看到一只鹤站在松树上,姿态十分优雅。
老翁心中高兴,就用竹简记录下这一幕。
回到家后,老翁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
儿子并不以为然,说:“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了,怎么会对一只鹤产生兴趣呢?”老翁笑着没有回答,于是也不再提起。
第二天,老翁在庭院前种下一棵松树,松树长起来后,鹤就飞来了。
老翁看到鹤,非常高兴,于是把鹤当作朋友。
鹤也善待老翁,常常在老翁读书时,站在书桌上,和老翁一起讨论《易经》的哲理。
老翁对鹤说:“你知道《易经》中什么最难吗?”鹤回答说:“容易的是容易知道的,难的是难以实践的。
”老翁说:“是的。
《易经》中有这样的话:‘容易的是容易知道的,难的是难以实践的。
’这是至理名言。
我曾经观察鹤的舞蹈,它的步伐轻盈,翅膀舒展,看起来似乎很容易。
然而鹤之所以能够跳舞,全在于它的筋骨坚强,气韵悠长。
如果筋骨不坚强,气韵不悠长,即使想要跳舞,也是不可能的。
文言译本 伊索寓言
以下是《伊索寓言》的部分文言译本:
1. 驴与虫
驴行野,闻草虫鸣,悦之,欲效其声。
问曰:“尔食何物,能鸣若是?”虫曰:“余饮露耳。
”驴以为露可食,乃不食草,但饮露。
旬日,驴病饿而死。
2. 蚂蚁与蝗虫
冬,蚂蚁出曝晒其蓄藏之粟,而他虫饥来而食。
谓蚂蚁曰:“何不食余粟,可以养身长饱?”蚂蚁曰:“吾储粮以备冬,余生在世者,皆吾子也。
吾宁忍饿以长存乎?”
3. 农夫与狼
农夫耕田于野,得狼尾,因置怀中。
少顷,狼自怀中扭身跃出,疾走而逸。
农夫急欲追之,然见其已远,遂反归家。
人言:“狼无伤人之性,乃农夫自卫之强。
”
4. 狐狸与乌鸦
有饿狐行野,见乌鸦衔肉,欲夺之。
乃诈称曰:“闻君有佳音之妙,特来一聆。
愿君勿拒。
”乌鸦信之,遂开声。
其肉坠地,狐得而食之。
谓鸦曰:“将复有羡君之声者,切勿信之。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
5. 牧童与狼
牧童牧羊于野,戏言:“狼来矣!”急奔林中。
众闻其言而出视,果无狼。
少顷,狼果来矣,急曰:“狼真来矣!”众以为其又言而无信也,遂不之理。
致羊尽为狼食。
悲夫!世之好说谎者,平
素人皆知其诈,虽真遇急难,求人援手,而人亦不信之矣。
《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
《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寓言四则》原文与翻译原文: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碰到多大的敬爱,就化作凡人,抵达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此后,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袒护神,人们会对他更敬爱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若是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仰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蚊子和狮子》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处,说:“我不怕你,你也其实不比我强多少。
你的力量终归有多大 ?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 ?仅这几招,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
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
你若愿意,我们不如来比试。
”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
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哀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富强第 1 页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富强的人,也会被比自己细小的3.《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然有盗。
”其街坊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街坊之父。
4.《因祸得福》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够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寓言四则》翻译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译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碰到多大敬爱,就化作凡人,抵达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小学六年级常考古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一、叶公好龙1、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2、翻译文字: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3、寓意: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二、掩耳盗铃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2、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剑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2、【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
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5、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6、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7、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8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9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
10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认为儿子是聪明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
..11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2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3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4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15农夫耕田原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一个月也干不完。
”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
”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