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邓明昱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和诊断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和诊断方法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见于遭受创伤事件后的个体。
该障碍的识别和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和诊断方法,以帮助心理学专家更好地辨认和处理此类病例。
一、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反复回忆、避免和兴奋症状。
反复回忆表现为创伤事件的不断重现,包括日间噩梦、闪回和强烈的心理反应;避免表现为对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活动等的回避;兴奋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注意力困难、失眠等。
这些症状一般持续超过一个月,对个体的生活功能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二、识别方法:1. 详细询问:心理学专家在面对可能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时,应详细询问其是否遭受过创伤事件,以及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询问的方式应尽量避免引导性,给予被访者充分表达的空间。
2. 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工具,如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评定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 CAP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PCL),以客观地评估个体是否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3. 家庭和社交环境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往往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观察其与他人的互动、情绪表现以及对创伤事件的回避行为,有助于对其症状的识别。
三、诊断方法:1. 临床诊断: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中的诊断标准,结合详细询问和评估工具的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2. 专家评估:在疑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学专家的评估和诊断。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9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个案报告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和步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采用访谈法、认知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一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大学生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和放松训练,问题已经基本消除。
结论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元认知潜意识情绪放松训练1 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是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1] 。
元认知干预技术主要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它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笔者尝试着对来访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机制做了新的理论解释,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干预,通过一成功案例初步证实这一方法在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的有效性[2]。
2 对象和方法2.1 对象报告对象陈某,女,22岁,大二,来咨询时就读于大连某高校。
来访者因为遭受一个中年异性朋友的性侵犯未遂,受到惊吓,出现了头痛、失眠等躯体症状,自述在受惊吓之后一直焦虑,整晚睡不着觉,心理极其痛苦;面对自己的男朋友时内疚,快乐不起来;情不自禁得会想起创伤情景,总是挥之不去,现在已经开始刻意避开同学,独来独往。
由于失眠比较严重,已经开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特来求助。
咨询前对来访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测得有较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2.2 方法采用访谈法、并结合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3]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与治疗。
外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外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外伤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都可能给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在这些情况下,许多人会出现外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是指在外伤事件发生后尽早发现患者是否患有PTSD的迹象。
这需要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采访、观察和心理测量等。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反应和表现尤为重要。
有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噩梦、闪回、回避刺激、情绪波动、失眠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出现,或者在几天或几周后才出现。
所以,只有在及早发现这些迹象,才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是指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并尽快康复。
在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焦虑和恐惧。
另外,眼动脱敏再处理(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TSD。
它通过引导患者回忆创伤事件,同时进行眼动等刺激,来减少与创伤相关的负面情绪。
除了专业的心理治疗,具有支持性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对患者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从创伤中走出来。
此外,组织社区支持活动、康复训练等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
然而,外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PTSD,或者拒绝接受治疗。
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不足,以及对心理疾病的社会偏见。
其次,早期干预的资源和专业人员也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普及度仍然有待提高。
此外,对不同文化和群体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因严重创伤性因素形成的非正常精神反应,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与延迟性的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类病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因此,本文将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做简要的阐述,并分析其对病患的影响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综述引言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疾病。
这类病症的产生,通常是病人在遭受到非正常的威胁或者创伤时,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的心理障碍。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会主动回避一些与创伤相关的情景,并伴随强烈的觉醒程度,从生理、行为、情感等多个方面影响患者。
PTSD常常会与焦虑症、抑郁等病症表现上有所重叠,因此在实际的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PTSD的产生不仅威胁到患者正常的家庭社交,也会进一步产生较为明显的功能性残疾,加重患者家庭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下文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的阐述,并分析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概述1980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次采用,并将其划分为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包含恐惧、害怕两种情绪。
从美国精神病研究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人群在PTSD的患病率在1%-14%之间,其中女性比男性的患病率要高1倍,这可能是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犯等方面要高。
在大多数普通的人群中,有约一半的比例可能会遭受到创伤,当然不一定都会形成PTSD,其患病率一般在7.8%左右。
二、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因素:1)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是易感素质,那么在遭遇较强的应激因子时则有可能形成应激障碍。
根据Young等学者的调查,患有PTSD的患者在中A1等位的频率要比未患病的人群要高,因此,并且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等位基因频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引言:创伤经历是指个体在遭受生命威胁、严重伤害或触动基本生存价值体系的事件后所产生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事件包括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创伤后出现的常见精神障碍,其特征包括回忆性克里病变、回避行为、情感麻木以及持续的恐惧和焦虑。
针对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受创个体的痛苦,并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一、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TSD,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和阿普唑仑等可缓解睡眠障碍和紧张不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氟哌酮可减轻PTSD患者的冲动和反应性症状。
然而,药物干预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够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来治疗精神障碍的心理疗法。
CB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中被广泛采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塑思维过程和行为反应来减少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
CBT的主要技术包括曝光疗法、认知重构和应激管理。
曝光疗法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暴露患者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条件下,帮助患者逐渐消除对刺激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认知重构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重新评估与创伤相关的负性思维,改变其负面情绪。
应激管理则是通过教授应对技能,如放松疗法和问题解决技巧,帮助患者减轻应激反应并提高适应能力。
三、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刺激和心理疗法的新型治疗方法。
EMDR通过模拟快速眼球运动的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并改变其对创伤的情感反应。
EMDR的过程包括触发创伤回忆、引导患者进行眼动和进行正性自我陈述,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和内部眼动,促进患者的自我疗愈力量。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干预策略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干预策略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在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后出现。
这种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社会适应问题:1. 社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出现社交障碍,他们可能感到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对社交场合感到恐惧。
这种问题会导致患者与他人的距离拉大,难以融入社会。
2. 工作适应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一系列问题。
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大,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与同事的合作关系。
3. 家庭关系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家庭关系也常常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与家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或者对家庭成员过度保护。
这种问题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二、干预策略: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干预策略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和工作能力。
EMDR则通过刺激患者的双眼运动,帮助他们重新处理创伤记忆,减轻相关症状。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和失眠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人、朋友和社区组织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接纳,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同时,社会支持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培训,帮助患者重新融入工作环境。
4.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提高社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的重要手段。
通过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提高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适应问题是患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但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支持和教育宣传等干预策略,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重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心理干预方法
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心理干预方法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而引起的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可能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心理学专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干预方法来帮助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并重建他们的生活。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该方法基于以下理念: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可以相互影响,并且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在CBT中,心理学专家与患者合作,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调整来帮助患者处理PTSD的困扰。
认知重建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负面思维,如自责、恐惧和无助感。
行为调整则着重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模式,如重新参与社交活动、恢复睡眠和饮食习惯等。
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该方法通过引导患者关注内心的创伤记忆,并同时进行眼球运动或其他刺激,以帮助患者重新处理和消化创伤经历。
EMDR的有效性可能与其刺激眼球运动和创伤记忆之间的关联有关。
这种刺激可能有助于改变大脑中与创伤记忆相关的神经连接,从而减轻患者对创伤事件的恐惧和焦虑。
三、心理教育和支持心理教育和支持是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患者提供关于PTSD的信息和认识,心理学专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困扰。
此外,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专家可以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关系,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倾听和理解,心理学专家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情绪压力,并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时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被广泛用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然而,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心理干预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出现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的个体身上。
这些创伤事件可能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袭击、虐待等。
PTSD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回忆和噩梦等。
因此,针对这些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和支持来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1. 心理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PTSD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症状和反应。
这有助于减少对症状的恐惧和焦虑,并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2. 暴露疗法:通过暴露患者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物,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对这些刺激物的恐惧和回避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和情感。
3. 认知重建: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消极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通过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和回忆。
4. 情绪调节:教导患者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以减轻焦虑、愤怒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和其他技巧来实现。
5.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保持联系,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社交支持可以减轻孤独感和恢复信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分享和接受支持。
6.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这些药物通常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上述措施,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也非常重要。
每个人的经历和反应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治疗过程中的支持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困难,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总之,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措施是帮助患者应对PTSD症状和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经历或目睹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障碍对个体的情绪、思维和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诱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通常发生在个体经历过生命威胁、身体伤害、自然灾害、战争、重大事故或其他极端心理创伤后。
PTSD常常表现出多种症状,可能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交功能、工作表现和自我感知。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PTSD通常源自以下几种因素:创伤经历:与暴力、战争、自然灾害及其他极端事件相关的经历可能是PTSD的重要诱因。
心理易感性:有些人可能由于早期生活经历或遗传因素,对心理创伤更为敏感。
社会支持: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可能导致个体在经历创伤后更容易发展为PTSD。
生物因素:一些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与PTSD有关,特别是与焦虑和压力反应相关的激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PTSD的症状通常可以分为四类,包括侵入性回忆、避免反应、负面变化和生理反应。
1. 侵入性回忆这类症状包括:常常回忆起创伤事件,无法摆脱这些记忆。
做恶梦,内容涉及创伤事件。
遇到与创伤有关的事物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例如心跳加速或出汗。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对这段经历的強烈思考,感觉像是在重新经历事件。
2. 避免反应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以下行为:尽量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
避免讨论与创伤相关的话题。
难以感受愉快情绪,对生活缺乏兴趣。
感觉与他人疏远,难以建立情感联系。
3. 负面变化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负面的情绪,例如愧疚、羞耻或绝望感。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或者他人处于危险之中。
突然的情绪波动,易怒或攻击性强。
4. 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通常表现在:提高对潜在危险信号的警觉,时刻保持警惕。
大地震灾后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指南邓明昱等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8 年第5 卷(年刊)总第14 期IJCPA, 2008, Vol. 5 ( Annual) Serial No.14大地震灾后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指南邓明昱(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王友平(美国、加州仁爱医科大学教授)李建明(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根据台湾大学921 灾后心理复健小组的资料综合整理)在地震灾害的救灾任务陆续告一段落之际,漫长的灾后心理社会康复的工作更是重建家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位居教育岗位第一线的教师,在这次灾害中,或许是直接受害者,或许是间接受害者,但当你回到校园,面对过度惊吓的学生该如何处置,你又该如何提升自我的心理能力,以增进自身的辅导效能呢?在这份关于大地震灾后心理辅导的教师指南中,将说明灾民心理现象、心理辅导的原则、团体辅导及个别辅导的简单技巧、在地震事件中对学校师生可能造成的创伤压力(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的心理困扰现象和心理障碍。
我们特别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M 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重建。
经验是我们的导师。
经过大地震后,我们看到民间社会力量的多元聚合作用。
希望这个指南册子可以发挥“自助助人”的功能,将地震伤害的冲击程度影响层面减缓到最低点。
也希望这个指南对学校师生在重建家园的心理康复工作上有所帮助。
第一节灾后的身心反应在地震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一、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遭遇大地震如此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袭击、性侵犯等。
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的发生。
PTSD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因此,了解 PTSD 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1、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是导致 PTSD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创伤事件越严重、越具有生命威胁性,越容易引发 PTSD。
例如,经历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极端事件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PTSD。
2、个体的易感性个体的易感性也是影响 PTSD 发生的关键因素。
易感性包括遗传因素、人格特质、早年生活经历等。
研究表明,具有某些遗传基因变异的人可能更容易在创伤后出现心理障碍。
此外,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低自尊等人格特质的人,以及早年经历过虐待、忽视、家庭功能失调等不良生活事件的人,在遭遇创伤时也更有可能发展为 PTSD。
3、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和数量对 PTSD 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如家人、朋友、同事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创伤事件,降低 PTSD 的发生风险。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或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会增加个体患上 PTSD 的可能性。
4、认知评价个体对创伤事件的认知评价方式也会影响 PTSD 的发展。
如果个体将创伤事件视为无法应对、无法控制、对自身生命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那么他们更容易出现 PTSD 症状。
相反,如果个体能够以更积极、更理性的方式看待创伤事件,认为自己有能力从创伤中恢复,那么他们患上 PTSD 的风险就会相对较低。
5、创伤后的恢复环境创伤后的恢复环境包括身体的康复状况、生活环境的稳定性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和干预措施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和干预措施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事件导致的精神障碍。
它常常发生在遭受严重惊吓、暴力、战争、自然灾害等创伤经历后,并对个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以及常见的干预措施。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1.1 重复性回忆和梦境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经历对创伤事件的不断回忆,通过闪回、噩梦等方式,无法摆脱对事件的重复经历。
这些回忆和梦境会不断触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1.2 回避刺激和情感麻木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往往会刻意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包括人、地点、物体等。
同时,他们也会感到情感上的麻木,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缺乏正常的情感表达。
1.3 高度警觉和易激惹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引起患者的高度警觉,他们随时警惕着可能的危险,并容易对无关的刺激产生过度的反应。
他们常常表现出易怒、躁动、难以安抚等情绪。
1.4 负性认知和情绪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往往对自身、他人和世界持有负面的认知,他们认为世界充满危险与恶意,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
同时,他们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包括焦虑、抑郁、愤怒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措施2.1 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第一步是进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特征、原因和治疗手段。
同时,通过认知重建,引导患者更客观、合理地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纠正负面的认知偏差。
2.2 情感表达和支持性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对情感有所压抑,因此,情感表达和支持至关重要。
干预者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能够倾诉内心的困扰和痛苦,通过支持性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情感的平衡。
2.3 创伤后干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尽早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伤后干预,及时提供焦虑管理、应对技巧等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对创伤事件的适应能力,降低进一步发展为长期障碍的风险。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暴力侵害、战争等。
这些经历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深深的痛苦和心理创伤,甚至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
PTSD 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 PTSD 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至关重要。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PTSD 患者通常会经历反复的侵入性回忆,例如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创伤事件的细节、场景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出现噩梦,在梦中再次体验创伤的恐怖。
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过度警觉,对周围环境中的微小刺激过度敏感,容易受到惊吓。
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事物和情境也是常见症状之一,他们可能避免谈论、想起或接触与创伤有关的人、地点或活动。
同时,患者的情绪和认知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负面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还可能伴有认知功能的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心理危机干预在 PTSD 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它能够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尽快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痛苦和焦虑,防止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提高应对创伤的能力,促进心理康复。
此外,心理危机干预还能够预防 PTSD 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对于已经患有 PTSD 的患者,及时的干预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发生风险。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1、心理支持与安慰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倾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能够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通过温暖的语言和肢体接触,传递关爱和安全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2、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概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概论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PTSD患者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应激状态可以导致脑内的记忆系统紊乱;2、在强的应激状态下,会导致海马内Ca2+超载,从而引起应激状态下的不易消退的长时效应或突触形态改变,进而导致创伤性记忆的障碍;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在应激反应调控中发生紊乱;4、PTSD的神经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和PTSD患者在某些区域脑血流严重减低。
【关键词】创伤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1-2]。
PTSD实际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因而可能对患者导致深度的悲伤或忧伤,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3-4]。
许多变量影响到PTSD的发生,有关危险因素有: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状态欠佳等。
如果有诱发因素存在有人格异常或神经症病史则可降低对应激源的防御力或加重疾病过程。
PTSD患者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干预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效果。
一.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心理专家通常会采用结构化面谈、心理测量工具和观察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通过评估和诊断,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 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关键步骤。
通过向患者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心理专家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认知重建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调整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减少对创伤的过度焦虑和恐惧反应。
三. 情绪调节和应对技巧训练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面临情绪困扰和无法正常应对创伤事件的挑战。
因此,情绪调节和应对技巧训练是心理干预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患者可以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
同时,通过训练应对技巧如问题解决、冲突管理等,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四. 震撼疗法和曝光疗法震撼疗法和曝光疗法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中的常用治疗方法。
震撼疗法通过模拟创伤事件,帮助患者重新体验和表达创伤经历,达到情绪宣泄和挫败解除的效果。
曝光疗法则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帮助其逐渐适应并减少对刺激的恐惧反应。
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创伤后的心理压力和症状。
五. 支持系统和社交支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建立和提供稳定的支持系统和社交支持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与家人、朋友和心理专家建立密切的联系,在遭受创伤后找到情感上的依托和支持。
同时,参加康复小组和支持小组活动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减轻心理压力。
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心理障碍。
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暴露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应激接种训练(SIT)、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面对和处理创伤记忆,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等。
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 早期干预:对于刚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创伤,减轻潜在的应激障碍风险。
早期干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心理教育等。
4.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需要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关爱和鼓励。
社会支持还可以包括参加互助团体,与其他经历类似创伤的人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
5. 自我调适:患者可以学习一些自我调适方法,以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这些方法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瑜伽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心理韧性。
总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早期干预、社会支持和自我调适等方法往往相互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早期识别和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
早期识别和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持久性并导致明显痛苦和功能障碍的心理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预防PTSD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的效果,并提供有关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法的建议。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和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首先,从一家大型医院的创伤科或精神科中招募300名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遭受创伤性事件并且目前没有临床诊断为PTSD的被试。
被试将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将接受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支持性咨询等。
对照组将接受常规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48小时内,对所有被试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包括创伤后反应、心理症状等。
接着,在创伤后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对所有被试进行随访,利用PTSD诊断工具(例如,PTSD 临床版本)评估其PTSD症状。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将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将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
然后,将采用方差分析(ANOVA)等统计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PTSD 症状得分。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将绘制图表和表格呈现数据结果。
结论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将得出关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的结论。
同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限制,将进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早期识别和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并为相关的临床实践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拓展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的认识,为预防心理创伤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邓明昱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邓明昱1博士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美国纽约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DENG Mingyu, M.D., Ph.D.American College of East-west Health Science, New York, USA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障碍。
PTSD最初是用来描述各类创伤性战争经历后的种种结果,也称为“战争疲劳”。
后来发现,在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后,都可能出现。
其引发原因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
这种压力即可以是直接经历,如直接受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
近年来,随着突发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恐怖主义的自杀性爆炸等不断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亦成为关注的重点。
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本表现、识别与诊断、以及心理干预和处理。
第一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与表现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反应。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生理障碍。
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
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1邓明昱教授,医学博士(M.D.)、健康科学博士(Ph.D.),旅美华人心身医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
现任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邓明昱1博士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美国纽约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DENG Mingyu, M.D., Ph.D.American College of East-west Health Science, New York, USA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障碍。
PTSD最初是用来描述各类创伤性战争经历后的种种结果,也称为“战争疲劳”。
后来发现,在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后,都可能出现。
其引发原因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
这种压力即可以是直接经历,如直接受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
近年来,随着突发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恐怖主义的自杀性爆炸等不断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亦成为关注的重点。
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本表现、识别与诊断、以及心理干预和处理。
第一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与表现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反应。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生理障碍。
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
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1邓明昱教授,医学博士(M.D.)、健康科学博士(Ph.D.),旅美华人心身医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
现任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并任国际心身医学院院士、美国心身学会执委、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理事长。
邓教授从业25年,率队参加过多次大型灾害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如1998年的中国特大洪灾、2001年的美国纽约恐怖袭击、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等。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8年暑假,他到中国的10多个城市巡回主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处理”。
南起广州,北至哈尔滨,聆听讲座的医生和心理师近万人。
为中国大陆的专业人员弥补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专业知识空白。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可能会发展成PTSD。
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
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历史回顾PTSD并不是一种新的心理障碍。
早在很久以前就有记载类似的症状,在美国国内战争中就有历史记载这种障碍的文件,当时PTSD类似的症状被认为是“Da Costa综合征”。
其中在医学文献中还记载有关于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生还者的创伤后应急障碍的特别描述。
PTSD的详细研究及记载始于越战后,患者主要是经历战争的士兵,所以称此为“炮击震惊” (shell shock),后来又称其为“战争疲劳”(battle fatigue)。
根据1988年国家越南战争退伍军人再调整研究显示,PTSD在这个人群的发生比例当时是15.2%,30%的人从越南回国后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所有研究的退伍军人群体都在后续阶段被发现有PTSD,包括参加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被派遣至世界各战争区域的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群。
在其他国家的参战退伍军人的人群中也发现有明显类似的PTSD症状,比如澳大利亚的越战退伍军人表现出了许多类似于美国越战退伍军人的症状。
但是PTSD不仅是退伍军人的问题。
虽然PTSD具有独特的文化及性别方面的表现,它也发生在男人和女人,成人和孩子,西方和非西方文化人群,还包括所有社会经济阶层的人群。
美国1995年国民调查估计PTSD的一生中的发生率是男人5%,女人10%。
2005年该研究的报告显示PTSD发生率约为全美国人的8%。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形成和发展许多人经历了创伤性和应激性事件后,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出一些PTSD的症状。
可提供的数据显示8%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持续发展PTSD,大约有30%的这些个体会表现出持续整个后半生的慢性症状。
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在这之前的被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但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delay onset )。
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技术性灾难 (technological disaster)、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罹患PTSD 多为直接或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目击者与救援者。
症状持续视患者的状况有极大不同。
慢性PTSD的发展过程通常包含有周期性的伴随症状缓解或消失的症状加剧,虽然一些个体会经历严重或不会缓解的症状。
一些年纪大的退伍军人,报告有持续一生的慢性症状。
他们会在退休后、自己或配偶有身体疾病、或关于他们军事服役的提醒(如关于战争事件的周年媒体广播或聚会)时,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症状恶化。
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罹患因素4.1 他们经历了强烈刺激(无论广度还是强度)、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受害事件;他们是真实遭遇或感知这些事件。
4.2 他们有先前的心理脆弱因素,如基因、童年早期开始发生并持续存在的创伤,缺乏功能性社会支持,及有现存的压力性生活事件。
4.3 他们有诸如令人羞愧、内疚、敌视化、自我憎恨的社会环境。
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
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许多超出意料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心理创伤”的,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
但是,有关研究发现,大约只有0.4%的事件具有“创伤性”意义。
最近的研究提示,所谓“创伤性体验”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
例如,被强奸者在未来的婚姻生活或性生活中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第二,是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当然,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健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
5.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人们在遭受天灾人祸之后,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朋友,或者目睹了他人的伤亡之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恐慌,忧虑,情绪低落,失眠,频繁做恶梦。
有的人会烦躁易怒。
他们也会心神恍惚,难以集中注意力。
人们还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灾难情形的鲜明的回忆,这种回忆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急反应(例如出汗,心跳加速,极度恐慌)。
同时,有PTSD 的人们会尽量的避免接触和提及他们所经历的灾难。
他们会避免故地重游。
他们的情绪通常会持续低落,并会对原来感兴趣的事务丧失兴趣。
他们也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他们或许会表现得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以上的反应都是人类正常的应激机能。
很多人的症状都会有所缓解。
虽然很多症状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它们没有严重到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步。
所以根据诊断标准,只有当足够多的症状在灾难以后持续出现一个月以上,并且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患者才可以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
请注意,有的人,特别是救援人员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延缓。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在灾难发生六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才出现反应。
他们也需要及时治疗和帮助。
6.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和临床机构6. 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名称和诊断标准的沿革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三版》(DSM-III)于1980年确定了PTSD的名称并提出诊断标准,1987年的第三版修订本(DSM—III—R)进行了修订,1994年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DSM-IV)再次修订。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SM-IV-TR),于2000年出版。
《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五版》(DSM-V)将于2012年发布。
6.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国家研究中心美国国家PTSD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TSD)建立于1989年,由国会批准成立。
隶属于退伍军人管理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中心的工作是开展对PTSD的预防、普及、治疗的研究和教育(research &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PTSD)。
中心总部设在佛蒙特州的白河杰克逊,另外有四个分部:分别设在麻州的波士顿、康州的海文、加州的保罗奥拓、和夏威夷州的檀香山。
PTSD的临床治疗工作不属于该中心。
6. 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机构在美国的大型医院里,设有近10个PTSD病区。
其中最大的病区在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医院,负责对慢性或迁移性PTSD病人的住院治疗。
在一般的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医院,多设有PTSD专科门诊,负责对一般PTSD病人的门诊处理和康复指导。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1 重新体验症状PTS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
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
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
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
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
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