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好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下前4首)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随 着 春 风 飘 扬 , 传 遍 洛 阳 全 城。
情 柳 城 声 杨
柳
阵 阵 悠 扬 的 玉 笛 声 , 是 从 谁 家 中 飘 出 的 ?
》
。 , 。 , ,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 者为何人,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作者用 了暗。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 也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 送行表示别情。折柳曲伤离惜别,其 音哀怨幽咽,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 引起客愁乡思。
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 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 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 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 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 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知作者
大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 上,传来阵阵蛙鸣。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
落了灯花。
新知讲解
简析:环境描写。首句点
明季节和天气情况。第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新知讲解
读诗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新知讲解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 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 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 有《小荷》《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等。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上至九下课本必背古诗词曲汇总(共86首)
一、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曲(共12首)(一)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4页1、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63页5、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40页9、《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作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二、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曲(共14首)(一)第8课《木兰诗》41页1、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诗文赏析
三、四句记叙了诗人从青溪驿连夜出 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 的无限情思。
诗文赏析
全诗仅28个字,语言自然流畅,构 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丽。构思 精巧,不着痕迹,造成空间迅速转 换之感,使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 传达了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 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文探究
《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课 外 古 诗
肆叁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行 军 九 日 思 长 安 故
园
贰壹
.
.
江峨
南眉
逢山
李月
龟歌
年
目 录
眉纸千 眼伞古 低朦回 垂胧首 微间杏 敛洒雨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峨
第一部分
眉 山
月
歌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 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 《蜀道难》 等。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江南,这里 指湖南一带。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 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 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江 南
第二部分 逢
李 龟 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 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 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 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l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九年级)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课内: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古诗词包括《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等。
- 《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竹里馆》的作者是王维,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美景的两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古诗词,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语文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 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 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 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 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词解读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பைடு நூலகம்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 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 写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 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 彼此现状的悲叹。
行
军
九
日 思 长
岑 参
安
故
园
作者名片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 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 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 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 其幕府判官。大历五年(770年)
七年级古诗上册必背
七年级古诗上册必背
七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包括《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等。
- 《观沧海》通过描绘大海的宽阔浩荡和山岛的耸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壮
志和胸怀;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官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次北固山下》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情和对家乡的
思念;
- 《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忧愁。
此外,七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还包括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杜牧的《泊秦淮》、晏殊的《浣溪沙》、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这些古诗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建议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4首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4首
哎呀,七年级的课外古诗词,那可真是像宝藏一样等着咱们去挖掘呢!
就说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你能想象一个人独自坐在那
幽深的竹林里,弹着琴,还时不时地放声长啸吗?这得多自在,多惬
意呀!这就好像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突然给自己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小
天地,没有别人的打扰,只有自己和内心的声音在交流。
再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悠扬的笛声在春风
中飘散,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其中。
这不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悄悄
地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让人心头泛起丝丝涟漪?
还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人在远离家乡的路上,向东望去,那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得多想
念家乡啊,就像我们离开家久了,那种思念之情是不是也会油然而生?
最后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都知道春
天快要过去了,纷纷争奇斗艳。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
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吗?
我觉得呀,这四首古诗词,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感受
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和心境。
它们就像是一扇扇窗户,带我们走进了
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咱们可得好好欣赏,好好品味!。
初一语文古诗
初一语文古诗以下是一部分初一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古诗,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差异: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9.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需要背诵的古诗文
七上1、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3、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四首 课件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凄 凉身世(以乐境写哀境)。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世之凋敝与人 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主题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 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运用了 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 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 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 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 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 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 情愫。
•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 句则正面写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首句写青山吐月 次句写月映清江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 次句“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意思是说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明写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
为什么月只“半轮”?
很逼真的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我 们读者眼前似有一幅月亮渐升的画图 。
第一、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 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第三、四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
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资料推荐------------------------------------------------------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3.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4.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 8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推荐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下前4首)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 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 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 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 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 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 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 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 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
随 着 春 风 飘 扬 , 传 遍 洛 阳 全 城。
情 柳 城 声 杨
柳
阵 阵 悠 扬 的 玉 笛 声 , 是 从 谁 家 中 飘 出 的 ?
》
。 , 。 , ,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 者为何人,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作者用 了暗。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 也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 送行表示别情。折柳曲伤离惜别,其 音哀怨幽咽,表达了送别的哀怨感情。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 引起客愁乡思。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课外古诗四首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四首七年级下册
以下是四首七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
1.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 梦赴战场。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僵卧 (处境凄凉 )→不自哀→( 关怀国家 ) 孤村 对 比 现 尚思 ( 收复失地 )→戍轮台→(老有所为) 实 为国 联 想 爱 夜阑 国 (个人生活)→风吹雨→( 国家颓状 ) 卧听 联系 (双 关) 梦 铁马 境 冰河 ( 抗金义士)→入梦来→(平生壮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 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 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 云上,便引诗情到 碧霄。”请抓住这 两句的关键词,分 析这其中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景观,借 “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 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 高远爽朗的心情。诗中一个“排”字,蕴涵着深 意。表达出一种高扬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
主题
刘禹锡这首《秋词》勾勒出一幅壮 丽的秋景图,在给予人们秋天的生气和素 色的同时,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 尚情操。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题分析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 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 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 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 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 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秋词》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潼关》
秋 词
刘 禹 锡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知人论世
刘禹锡 字梦得,洛 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曾和柳宗 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 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 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 友,并称“刘白”。他的仿 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 得文集》40卷。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 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 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品析诗歌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 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再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 “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 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诗歌品析主旨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 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 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的少年意气。
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 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 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 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 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 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1.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2.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 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3.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 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 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 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写作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 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 但是面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 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 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 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 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 才写下这首诗。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 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 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 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 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 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 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 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 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尚思为国戌轮台。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
那风雨的声音,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
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 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 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 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 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 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 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 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 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 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 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 拳之念!
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 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 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 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 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 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 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 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 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 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 性格是一致的。
秋
刘禹锡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词解读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悲叹 冷清萧条 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 冲破的意思。
蓝天
秋 词
刘禹锡
译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文人悲叹秋天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日胜过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空万里黄鹤冲云直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引发诗情飞向碧空云 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 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 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 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 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 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 李商隐画像 朽糜烂。与杜牧合称为“小 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课文朗读欣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诗词解读
夜雨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
李商隐
妻子在长安,所以 说“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东川一带的山。东 川一带古属巴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 追述。
课文翻译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小 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 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 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 孤寂。
陆游(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 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工诗、文,长于史学。与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 称为南宋四大家,今存诗 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 力恢宏,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南唐书》 等。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 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 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 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 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 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 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 展现。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词解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不为自己哀伤。
尚思为国戍轮台。
守卫。
夜阑卧听风吹雨,
阑(lán),夜深,夜色将尽。
铁马冰河入梦来。
披着铁甲的战马。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 僵卧孤村不自哀,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 到悲哀,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课文翻译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夜雨寄北
品析诗歌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 然纸上。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词解读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 潼关 北,关城临黄河,依秦 岭,当山西、陕西、河 谭嗣同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 事重地。
久远。
簇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