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反馈制度

合集下载

【精品】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精品】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街道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XXX名在职党员在XXX街道各社区报道(XX党员XXX名、非XXXX党员XXX名),注册党员志愿者XXX人。

近年来,XXXX街道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熟识度工作法为抓手,搭建XXXXX平台,在辖区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大力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把此项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抓手,作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举措,列入街道党建经常性工作。

(把在职党员从“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八小时外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营造在职党员“一个党员一面旗,服务奉献双岗位”的良好氛围,实现“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服务零距离”。

)一、前期主要做法1.调查摸底,分类设岗。

做到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四清”:对党员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清、报到人数情、服务事项清和帮扶情况清。

一是建立在职党员台账。

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道的基础上,街道各社区党组织积极与辖区在职党员比较集中的单位企事业单位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全面了解单位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学历、职务、岗位、特长、爱好、住址、联系电话、学习、思想、工作等基本情况,明确本单位联系人,摸清底数,建立了XXX名的在职党员台账。

二是掌握群众需求。

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收集整理辖区内特殊居民群体(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找准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与居民群众需求最佳结合点。

三是科学设置服务岗位。

认真做好在职党员接收报到工作,各社区党组织为在职党员建立“一证四卡”(XXX、XXX、XXX、XXX、XXX),根据在职党员住址划分党小组,建立社区在职党员信息网络,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紧密结合居民群众需求2.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导读:本文是关于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希望能帮助到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深化“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共建和谐文明社区,经县委同意,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在职党员为主体,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开放型区域性社区大党建格局。

2、原则要求:凡组织关系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社区居住的在职党员,本着“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原则,八小时之内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八小时之外纳入本人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提升我县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各级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职责任务(一)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任务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和保证本单位党员参与、支持社区建设。

其主要职责任务是:1、做好思想发动工作。

积极宣传,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

教育在职党员进入社区后,要服从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教育党员在社区中要同在工作单位一样,公开党员身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积极与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

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定期到社区党组织进行走访,了解“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进展情况,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表现。

在职党员进社区

在职党员进社区

xx县建立五项制度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构建区域性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营造“党员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xx县通过建立五项制度,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一是建立了党员公示制度。

各单位党组织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认真填写《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表》,同时社区利用“两实全覆盖”信息采集契机,详细了解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和特长,建立了在职党员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县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及街办社区党组织整体联动,通过“先锋栏”、“红旗榜”等形式,让党员在辖区亮明身份,亮明公益岗位。

目前,全区已有531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

二是建立了双重管理制度。

县委组织部对在职党员自觉接受单位和社区的双重管理、主动参与社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在职党员带头认领由社区提供的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绿化养护、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岗,社区对党员认领公益岗位情况和岗位职责进行公开。

三是建立了双向服务制度。

通过规范填写“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情况登记表”的形式,使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及时加强联系,交流情况。

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社区党组织也为在职党员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让在职党员感受到社区党组织的温暖。

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开放型区域性社区大党建格局。

四是建立定期反馈制度。

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机关党组织将党员表现情况定期反馈,相互通报。

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加强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

社区党组织及时掌握在职党员“生活圈”和“交际圈”动态,如实记录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表现。

五是建立年度考核制度。

在职党员每年将本人在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向单位党组织作专题汇报,领导干部在每年的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和总结述职中汇报其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的有关情况,接受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和评议,真正把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情况作为在职党员民主评议、评先表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

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监督考评细则

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监督考评细则

附件1大通县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监督考评细则为构建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机制,搭建开放性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全县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根据《西宁市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宁办发〔2016〕7号)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活动形式第一条活动主体为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所属党组织和在职党员。

第二条活动主要采取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区、所属党支部进楼院,进驻党支部安排所属党小组联系服务楼栋和单元,在职党员“一帮一”“一对多”“多帮一”联系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的方式开展。

第三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志愿式”服务。

整合资源参与辖区老旧楼院的综合治理,主动参与各项事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平安社区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楼院的日常管理。

(二)“专长式”服务。

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参与宣传教育、政策咨询、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环境整治、治安联防、代办领办、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工作。

(三)“点单式”服务。

深入无物业管理老旧楼栋,掌握了解社区群众思想动态,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建议,搜集社情民意,重点掌握事关社区群众生活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集体认领群众“微心愿”,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对式”服务。

与楼院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助贫、助学、助残、助老、助困“五助”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要在推行上述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类型,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四条乡镇工作职责:(一)党委书记作为推进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指导社区党组织开展在职党员经常性联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发现、培养和推广典型,做好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联络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协调联系,调动和发挥进驻单位业务和职能优势,为社区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协助社区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政司法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政司法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政司法“24小时共产党员”的制度安排――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容提要:●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有效延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赋予社区党组织管理职能,推行“双重管理”,把在职党员的“8小时以外”置于党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之中。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社区党建工作是改革开放下的一项新生事物,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为在职党员发挥优势,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无疑是先进性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积极探索。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是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客观需要。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城市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全面构筑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党的执政能力也是一种检验。

关键词: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人双重管理社区党建工作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城市和谐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在职党员,8小时以内工作在单位,是“单位人”;8小时以外生活在社区,是“社区人”。

作为“社区人”的在职党员,在年龄、文化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类型党员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把这部分党员的8小时之外有效管理起来,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先进性做“全天候”的“24小时共产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亦称“在职党员进社区”),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制度安排,也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创新。

引导和激励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是有效延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客观需要。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探索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组织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村(社区)、服务社会渠道,扎实推进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现结合我区实际,就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制定如下实施办法:一、参加对象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体在职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为主体,鼓励离退休党员和非公企业党员参加。

二、职责任务全区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驻地村(社区)、联动共建村(社区)、“三解三促”联系点村(社区)结对共建;党组织关系隶属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原则上到本人常住或工作所在村(社区)报到,也可结合实际到所在单位结对共建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管委会机关党员需同时到居住地村(社区)、所在单位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原则上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区内非公企业党员鼓励到单位所在村(社区)或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

1、单位党组织职责任务。

(1)制定工作计划。

立足工作实际与结对村(社区)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结对共建工作计划;负责本单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 1 -统筹安排和总体协调。

(2)组织党员报到。

做好思想动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热心参与村(社区)志愿服务。

(3)加强考核管理。

定期了解党员在村(社区)表现和服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评价。

(4)做好供需对接。

帮助党员解决在村(社区)服务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5)参与村(社区)共建。

积极配合结对村(社区)党组织设计活动载体,利用“党员集中活动日”、“联动共建”、“三解三促”、“四城同创”等,组织开展各种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和谐村(社区)建设。

关于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的意见.doc

关于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的意见.doc

韩组发〔2014〕9号中共韩城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六员作奉献”活动的实施意见各党(工)委、党组,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表率作用,根据《关于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的意见》(陕组发〔2014〕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六员作奉献”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目标要求按照“全员参与、坚持经常,一方隶属、双重管理,镇(办)统筹、单位推进,灵活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大局,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为重点,以“党员义工服务群众活动”为抓手,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争当六员作奉献”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达到“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的目标,为“四个韩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参与范围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为主体,鼓励离退休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员积极参与。

三、职责任务(一)在职党员职责任务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报到证》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卡》,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领岗履责,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自觉把自己“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重点围绕“争当六员”开展服务活动,每月参加服务不少于4小时:- 2 -1.争当社情民意搜集员。

注意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诉求,特别是所在楼栋居民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对收集整理的普遍性诉求和微心愿,及时向社区反映,真正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争当弱势群体帮扶员。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精简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精简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今年以来,老城社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行业分布广、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延伸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不断拓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工作领域,组织在职党员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健全机制,主动亮明在职党员身份按照在职党员特长、爱好等情况,结合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实际,实施三卡一册。

三卡即:《在职党员登记卡》、《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联系卡》、《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反馈卡》。

社区党组织为每一名来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建立登记卡,详细登记在职党员所从事的职业、特长、服务意向等内容。

依据在职党员的特点和从事工作,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联系卡》。

组织在职党员结合自身条件,在社区提供的菜单式服务内容中,自愿认领服务岗位,并进行公开承诺。

实行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反馈卡》,及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情况。

一册即:《社区在职党员活动手册》,在职党员人手一册社区服务工作手册,详细记录个人参加社区活动、服务居民、联系邻里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老城社区依托居民说事点、党务公开栏等载体,在醒目位置制作、悬挂标有党员姓名、承诺事项和小组长电话的我是党员我承诺公示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让在职党员身份亮出来。

二、设岗定责,搭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平台老城社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精神,以党员群众的需求为目标,制定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具体活动计划。

根据在职党员分布情况,把204名党员全部划分到各网格,并成立了在职党员党小组6个,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员、残疾人、楼栋长、大病致贫家庭、低保边缘户等结成了204对帮扶对子。

为使在职党员真正融入社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服务意向和居民群众实际需要设置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扶贫帮困、民事调解、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咨询、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服务岗位,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搭建平台,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和各项公益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最新公文】关于全面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意见

【最新公文】关于全面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意见

关于全面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意见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为进一步深化“万名党员社区共建”活动,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经研究决定,对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在职党员,实行由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是指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在接受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党组织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还应自觉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和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协助单位党组织履行对住社区党员的管理职责,确保党员时刻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

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把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共建的内在动力,促进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

同时,通过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使他们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展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基本制度1、报到并认领岗位制度。

凡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都要凭单位出具的“报到证”,及时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认领1-2个社区工作岗位。

各地各单位要以党支部为单位,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确保每个党员,包括新入党、新调入和新搬迁的党员都能到社区报到。

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接洽和管理工作,以“在职党员登记卡”为依据,全面掌握本社区在职党员的人数、特长、服务意愿,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在职党员台帐和人才资源库,并安排相应工作岗位,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2、沟通反馈制度。

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

社区党组织要全面了解掌握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区建设;是否遵纪守法,严格自律,依法办事,文明做人;是否自觉履行各项义务,按时缴纳各种资费,爱护公共财物等。

[2017年整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情况反馈表

[2017年整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情况反馈表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情况反馈表注:社区党组织按照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填写,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发展调查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1通信作者__ 杨贺鑫日期:2013 年8月18 日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发展调查作者:杨贺鑫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

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区服务建设改革创新和谐社区社区社会工作正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一直以来是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实现基层民主自治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

推进社会建设,重心在基层,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基础性工作。

以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论析社区及社区建设的内涵入手,理清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性工作,并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说明和谐社会背景下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一、建设和服务现状(一)硬件建设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的服务提供给居民”,“社区建设的硬件建设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

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

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

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

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一、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

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3、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4、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搞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做好社区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

6、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搞好各项服务。

7、抓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区的文体活动,教育居民遵纪守法,保证和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二、“三会一课”制度1、党员大会议事范围:讨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指示;讨论党组织的工作规划、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表彰和处分党员;听取和审议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提交讨论的其它重要事项;改选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

决策方式:会议由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组织,社区党委(支部)书记主持,全体党员参加。

会议讨论的议题先由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经党员充分酝酿、讨论后,作出决定或决议。

会议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会议决定其他重要事项时,到会人数须超过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所作决定须经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过半数通过。

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随时召开。

2、社区党委(支部)委员会议事范围:主要讨论研究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在本社区的贯彻落实;党组织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重要居务,需提交“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决定事项的意见、方案等。

决策方式:会议由总支(支部)书记主持,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参加。

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汇报1

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汇报1

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汇报1:一是强化领导,营造氛围。

该街道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报道工作的要求,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的激发党员参与的热情。

该街道在20**年初的组织工作会上统筹安排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工作任务、要求及职责。

同时对报道单位和个人的先进典型和做法及时进行宣传和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统筹资源,建好台账。

各社区指定专人负责接收党员报道的登记和咨询工作,对报道的党员分单位、分类型建立好工作台账,确保报到的党员接收登记、信息反馈等工作及时有效。

将基本情况逐项登记,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全面推行“一人一册一承诺”工作制度。

该街道的4个主城社区分别还建立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道工作QQ群,方便工作信息的发布、工作开展情况的收集。

三是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为在职党员开展服务搭建平台,推行“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清单式服务。

报道的党员本着组织安排与自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政策法律宣传、社区发展建议、文明建设示范、公益事业促进、困难群体帮扶、科教文体普及、信息网络沟通、社区安全稳定等8个方面的岗位开展服务。

四是强化监督,动态管理。

该街道对报道党员参与和承诺的活动作了明确要求。

要求到社区报道的党员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向社区提出1条以上建设性建议或安全稳定方面的信息。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该街道的社区负责人在《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登记册》上予以记载。

对在职党员的报到时间、参加社区活动次数、为社区及群众服务情况等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同时社区党组织每半年主动与党员所在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进行沟通、汇报。

让单位和上级党组织了解和掌握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和服务情况。

五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

该街道为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常规化和特色化。

围绕以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总体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的登记制度、沟通反馈制度、动态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等“四项制度”。

关于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

关于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

关于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的实施意见为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在职党员管理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决定在全县在职党员中实行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是指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对其进行管理。

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主要对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特别是树立良好形象、共建和谐社区、共筑美好家园等情况进行管理和反馈,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营造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广大在职党员主动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参与范围凡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实行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

鼓励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参加。

社区选择一般要求为本人居住地所在社区。

三、职责任务(一)社区党组织主要职责1.做好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工作。

认真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接洽工作,建立在职党员档案,全面、准确掌握社区在职党员人数、特长和服务意向,建立社区在职党员人才库。

2.做好在职党员认岗履岗工作。

结合在职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根据社区实际需要,设立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等服务岗位,由在职党员认领岗位,并向社区公开承诺,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履行岗位职责。

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制定服务计划,丰富活动载体,吸引党员参与。

3.做好在职党员管理考评工作。

社区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展示党员服务业绩,探索开展党员奉献积分、星级管理、社区服务之星、最美在职党员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在职党员给予表彰。

每年年底组织开展社区在职党员民主评议,如实填写《利辛县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单》,实事求是地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现实表现。

社区党员管理制度(最新)

社区党员管理制度(最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各类党员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职业特长、身份及其活动规律,对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必须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在街道社区的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

第二章直管党员的管理第五条直管党员是指党的组织关系由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

第六条社区直管党员按照“从严治党、制度规范、方法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行属地管理。

第七条根据直管党员的数量,不断完善党的组织领导体制。

在具备条件的街道建党委或党工委,在社区建总支,在居民小区、楼院建支部,单元建小组。

第八条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和改进直管党员的教育形式,完善组织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制度,使直管党员能力强、作风正和纪律严明。

第九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直管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当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社区环境监督员、社区服务工作员、社区治安联防员、科技信息普及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六大员”等争先创优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第十条加强社区党员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社区业余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五老”联络站等载体,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场所和设施。

第三章在职党员的管理第十一条在职党员是指居住在社区内,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岗干部职工党员。

第十二条在职党员由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

对社区直属之外的在职党员逐步实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监督、双向管理”的办法。

第十三条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召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每半年研究一次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工作站,作为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和在职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机构。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多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多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多篇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一篇专业性亟待增强今年6月以来,全市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建设的作用。

但基层在工作中发现,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

服务内容欠精准、机制建设未健全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一是资源整合不充分,党员作用发挥受限。

面对组织部门要求和众多新来报到的众多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主动承担活动策划实施的全部保障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忽略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能,未进行统筹整合,打造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等方面专业过硬的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阵地,使原本“稀缺”的资源出现“过剩”怪象,造成在职党员心理落差,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也使社区居民错失专业人士的优质服务。

二是服务内容欠精准,居民获得感不强。

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等同于日常组织的居民活动,服务项目和内容局限于“指定动作”和“一套标准”面向全体居民,通常采取入户宣传、清理卫生、安全巡逻等简易的活动形式。

据海珠区凤阳街道数据统计,该街超九成社区党组织首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上述3类活动中,虽达收获一定效果,但无法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

以海珠区为例,西部城中村街道市政基础相对薄弱、人口倒挂明显,应根据社区特点,为来穗务工人员、来穗人员儿童等群体提供就业入学、技能培训、作业辅导等志愿服务。

老城区社区旧楼林立,60岁以上“老广”占比高,关爱长者出行、助力旧楼加装电梯等则是其不应缺失的服务项目。

三是机制建设未健全,服务成效难以保障。

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缺乏建立起规范的项目发布、活动预约、服务时记录、服务质量考核流程。

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在职党员自主选择参与,在职党员参加志愿进入社区是否发挥作用、表现好坏等情况,既无法向党员所在党支部反馈,也无法在志愿者服务管理等系统反馈,没有有效的对接机制。

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工作方案与在职党员志愿者工作方案汇编

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工作方案与在职党员志愿者工作方案汇编

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工作方案与在职党员志愿者工作方案汇编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是加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拓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以深化“双联系”工作为要求,以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为目标,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参与建设、管理和服务。

二、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

街道各部门在职党员都要参与。

倡导非公有制经济和辖区高校在职党员积极参与。

街道各部门在职党员要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能力、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主动承担任务。

2.便捷有效。

各部门原有负责“双联系”社区的在职党员原则上到该社区报到,其他在职党员可自主选择社区报到,也可由单位统一组织报到。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原则上每季度累计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不限节假日或工作日,所在部门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提供便利。

3.领导带头。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社区报到,带头认领岗位,带头参与社区工作。

要支持社区建设,支持所在部门党员干部参与工作。

4.务求实效。

各部门组织开展工作要简便易行、务求实效,让党员好参与、社区好操作,避免不切实际,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要根据社区需求、居民需要设计活动载体,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

在职党员要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体察民情、增进感情、改进作风。

5.长期坚持。

要经常组织、常抓不懈,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要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职责任务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街道各部门、党支部、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要加强联动、共同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反馈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要本着对组织和党员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

二、社区党组织要认真收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工作、生活和做贡献的情况,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并结合掌握的情况,在街道党工委的监督下,以书面形式每半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如实进行反馈。

三、社区党组织如遇重要情况或发现在职党员在社区中有突出表现或不发挥作用等情况,可随时进行反馈。

四、在职党员表现情况反馈材料,不宜由在职党员个人携带的,由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直接联系。

五、在职党员是单位主要领导的,其社区表现情况,由社区党组织向在职党员上级党组织反馈。

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六、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由所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沟通、协商后,如实向本人反馈。

本人也应在年度单位党组织生活会上主动汇报社区建设的表现情况。

单位党组织可视其具体情况给予表彰或批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