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篇一:读上善若水有感读上善若水有感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
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就是水的这种品质。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老子在《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标准:人与人交往接触,很像水与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贪心都会搅浑了清水,所以老子谆谆教诲:我们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样,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处,从而得人心。
读《道德经》第八章有感
读《道德经》第八章有感读《道德经》第八章有感原创:清和“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党员,还是作为执政党,都应通晓‘水’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上善’。
”《道德经》第八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是自然界极普通却极最重要的元素。
可以说,水无处不在,而生命无水不行。
从水这种普通元素身上,先贤所领悟到的处世哲学,贯通古今,纵横宇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执政理国,上善若水的智慧,总闪耀着遥远而清晰的光芒。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首先是“利万物”。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与“利万物”本性相通,是党员必须时刻谨记、始终保持的本质或“初心”,否则就会迷失。
其次是“不争”。
作为共产党员,应当无私奉献,以毕生之精力服务民众和社会,而不能与民夺利、假公济私。
特别是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若丢掉了“不争”精神,被欲望所控,或在争权夺利中迷失自我,就会走上贪腐灭亡的不归之路。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共产党员要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把困难留给自己,将便利让给群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俯下身躯,虚心向群众学习,乐处“众人之所恶”。
古人所谓“道”,就是规律,即“实事求是”中的“是”。
“故几于道”,就是符合规律,是必然的要求。
居,善地;心,善渊。
党员干部就要走入基层,走进群众,与民众同甘共苦。
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当与广大群众保持亲近,而非求追舒适和品质,甚至要求住豪宅别墅,享受奢华生活。
在内心,则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身无半亩”而“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历经艰难却毫不动摇。
与,善仁;言,善信。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应当模范遵守的基本准则。
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要重承诺、讲信用。
上善若水——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
上善若水——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上善若水——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赏析:【原文摘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现代汉语解读】像水那样是最好的。
水善于帮助万物,滋养众生,而非常安静,从不与他人争,居他人最讨厌的地方(低洼的地方),这种品行就非常接近于道。
(水)喜欢把自己置于低洼之地,心像藏于深渊之中,给予他人像天一样不求索取,说话有诚信,善于调节保持旱涝平衡,做事时有才干,善于根据季节调节状态。
正因为你不去争,所以不会有什么过失。
【读后感赏析】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最著名的句子,见于各种书法条幅,也常常被人引用。
各种引申解释也很多,可以发挥出几万字、几十万字,但这里是最本源的解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引申含义就各自理解。
版本不同,有“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也有写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深究其意思是相同的。
这里解释道的含义就是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不与人争利,非常坦然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安静而平淡地居于低处。
这一段表面上讲水的特性,实际上比喻圣人的品性。
“居善地”就是喜欢居于低洼之地,这里的“地”为低的意思,意为低洼之地。
天的特性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宽厚,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索取。
水的特征是“润物细无声”,悄悄地帮助他人从不声张。
有的人一旦对别人有所帮助就喜欢嚷嚷,生怕其他人不知道似的。
这样的做法至少在潜意识里无非想要别人记住,给予回报。
读后感·其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那些默默地帮助别人,生怕给别人压力。
其实种帮助可能让别人感恩一辈子。
某一大学,在大学生的校园卡消费上设置警戒线,当发现某学生一个月的消费低于警戒线的时候,说明该学生生活困难,是个贫困学生,学校悄悄地给该学生打进一笔钱。
这个境界非常高,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比开大会公开给助学金要高明很多。
水还有其他特性,如“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对应圣人的其他品格,在以后的章节里再解读。
道德经读后感推荐5篇
道德经读后感推荐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工作计划、事迹材料、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work plans, deeds material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读后感推荐5篇阅读是一种启迪思想的过程,书写读后感,以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经读后感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读懂“上善若水”,感悟人生七境
读懂“上善若水”,感悟人生七境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
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上善若水,是出自《易经》中的一句著名箴言。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至善的道德观念,拥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解读这句箴言,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
首先,从形象意义上解读,上善若水即是指人们应当像水一样纯净、温和、博爱、无私无欲。
水具有无所不容、滋润万物的特性,它滋养大地、流淌不息,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自己的力量。
同样,一个具有善良品德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宽容包容,与人为善。
这种善良的品性可以温润人心,润物无声地影响和感召他人。
进一步解读这句箴言,可以从社会层面探讨其含义。
上善若水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追求公平、正义、仁爱的价值观,并在人际关系、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贯彻这种观念。
只有如此,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个人若能以水一般的柔和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倡导仁爱之道,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上善若水也可以从个人层面解读。
水是无欲无求的,它与世无争,不为名利所动,自然而然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与此类似,一个具有上善若水品质的个人也能追求无私、无私欲的生活态度,不贪婪、不争斗,坚持价值观、追求真理。
这种人性中最纯粹的品质,将使个人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拥有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此外,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的态度和行为。
水能够滋润万物,说明它具备无条件地帮助他人的品质。
上善若水指引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应以善良、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无论是家庭、友情还是职场等各个领域,只有展现善良的品质,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感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上善若水的解读也可涉及个人的修身养性。
水具备自净能力,能将杂质沉淀,保持自己的纯净。
同样地,一个具有上善若水品质的个人,在面对外在诱惑和考验时能够坚守善良、自律的原则,坚守人生道义。
这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更加全面、优秀、有内涵。
上善若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箴言。
通过解读这句箴言,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层次的道德观念,以及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
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
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
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
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
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
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
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
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师者,上善若水
师者,上善若水
——学习呼家楼小学校园文化有感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呼家楼中心小学提倡"宁静致远、厚德载物、无为而治、上善若水"。
这也是针对现在教育现状提出来的。
现在浮躁的教育环境,我们的老师要能够静下心来教书、研究教育的规律,研究孩子成长的规律。
只有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孩子才能静下心来学习。
让我们的老师能够有高山不嫌弃小草的低矮、不嫌弃树木的丑陋的精神,来包容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犯的一些小错误,达到无微不至,达到管为了不管,教为了不教。
因此提出上善若水,以"水"的浸润来实施教育。
师者若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
当今有一个时尚的词儿叫“幸福指数”,为师者享受教育幸福。
保持一颗真诚和友善之心,保持为人师表的执著,让学校成为收获幸福的地方。
享受教育幸福会相处,和蔼可亲,易于交谈;享受教育幸福能接受,学会包容,宽以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享受教育幸福讲诚信,一诺千金,严于律己;享受教育幸福多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实际上就是在欣赏自己。
”
一切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以不争争,以无私私,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也。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读老子《道德经》感悟及体会(篇1)《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
《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读完道德经后感受颇深,它让我明白应该如何更好地去生活、工作。
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
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
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
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
所以教导我,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得做到真实待人。
工作中总会有些意见和观点不统一的地方,所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有问题大家多沟通讨论,互相尊重,将问题矛盾化解。
还告诉我要去做一个聪明的人。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
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给我的启示就是得多学学技能,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要牢记,多去看看结合工作专业方面的书籍知识,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指教,这样当你心中明白,就遇事不慌,合理操作,解决突发事件。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
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
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
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
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
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
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我们单位就有很好的传统,如一日捐活动,如工会的义卖活动等等,大家都积极踊跃参与了进去。
工作中也是,当别人有困难时,尽力去帮助他。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的文章解读:
上善若水,这是一句古代的格言,它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
这个格言告诉我们,最高的善行是像水一样温柔,柔软却又坚韧,兼具包容和无私。
上善若水的含义是,善良的行为应该像水一样,温和流畅。
水虽然没有形状,
却能适应不同的容器,自然而然地面对一切阻碍,最终达到目标。
善良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宽容待人,以柔克刚,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这个格言提醒我们,要像水一样,充满善意地对待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
不应该以攀比和竞争为导向,而是应该以关心和支持为准则。
水可以滋润万物,让大地变得丰饶,同样,当我们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时,我们也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不仅让自己成长,也能使周围的人受益。
此外,上善若水的道德观也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应该是无私的。
水流淌时无
私无欲,不问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大自然的循环作出贡献。
同样,我们的善行也应该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非自私自利。
只有在无私奉献的道路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上善若水的境界。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是一种对待他人和自己的处事哲学。
善良、包容和无私是
这种哲学的核心原则。
只有通过善行和无私奉献,我们才能积极塑造自己,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水的温和流畅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上善若水的精神在我们的行为中得以体现。
道德经对水的感悟
道德经对水的感悟
《道德经》对水有很多深刻的感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水的“上善若水”的品质。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对于世界的生命至关重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不仅滋养万物,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水电作为环保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还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或为飞泉、或为小溪、或为湖泊、或为大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享受。
水还有其他优秀的品质。
首先,水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质,即它无私地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是最高境界的道德。
其次,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都是水的优秀品质,也是人类应该学习的道德行为。
最后,老子认为水是“道”的化身,是“道”的表现形式。
水“柔弱胜刚强”,表明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水“处众人之所恶”,却能与世无争,表现出它的宽容和谦卑;水“不言而善应”,表明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智慧。
这些都是水的优秀品质,也是人类应该追求的境界。
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范文3篇
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范文3篇篇一:上善若水任方圆世上最柔最软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正是它的无棱无角、随遇而安造就了大海博大的胸怀。
上善若水任方圆,无论世界怎样动荡,也不能改变水的安之若素的心境,也无法改变水无争无欲,不染一丝尘埃的秉性。
范仲淹曾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使被贬巴陵,他不因此而暗自神伤;尽管怀才不遇,他亦不曾因此而沮丧。
在雄伟的岳阳楼上,在浩荡的长江前,他俯瞰千山万水,遥望洞庭湖上不断变化的景观,脸上却不悲不喜,平静而淡然。
他没有像文人骚客那样因离乡背井而悲伤,因游玩山水而喜悦。
人生无常,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
闲听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无常,就如同把水在装容器中。
任凭容器是方是圆,水都不会因此改变它原来沉静、安定的姿态。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水在大自然中循环,由冰融化成了水,由水蒸发成了水汽,再由云朵变作大雨重回大地。
水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存在于我们身边。
可无论是以怎样的状态,无论过去多少年,它始终不增不减,是那至纯至净的水。
难道我们不也该一样吗?时间在流逝,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而我们都在逐渐地成长,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接触现实的生活。
世界太大,而我们却太渺小。
我无法改变世界,能做到的只是让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就像水一样,宁静而安然。
有人说,环境改变命运。
但命运真的是取决于环境吗?千年之前,在一片腐败污浊的官场之中,陶渊明可以毅然地选择归隐田园;在市井山村之间,汉高祖刘邦可以知人善任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一枝荷花尚可以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人却做不到呢?我们可以从看到社会的腐败;我们可以看到灯红酒绿的都市里一群争名夺利的人丑陋的脸庞;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种种的不公平,就如同那或方或圆的杯子将水围困在其中。
可是,水无法选择它的杯子,杯子亦无法改变水的清澈。
真正影响人的并非环境,而是心的犹豫。
如果你保持一份平静淡然的心境;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做好你自己,那么,这世界至少会因为你的选择稍稍改变一些。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上善若水,人生之道--------读《》第八章有感在本学期,我们通过《》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也让我对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看来,是可以的。
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的期望所在。
《》,又称《》,它作为的代表作,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
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
而《》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
《》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
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
学而用之,体会思想的精妙之处。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
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
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
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
《道德经》笫五章感悟
在阅读《道德经》第五章后,我有了许多感悟。
首先,“上善若水”这一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作为平常之物,无所不在,但它的品性却非凡,值得人们深思。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宇宙之本,它滋养万物,但并不邀功,这种谦逊和无私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
同时,水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无论何种形状或容器,它都能适应并存在,这种特性也让人深感启发。
其次,天地与圣人的平等精神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天地不偏爱任何事物,将万物平等看待,这种博大的胸怀和公正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样,圣人应该没有偏私,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平等对待。
这种平等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实现个人内心平静的关键。
此外,我也领悟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道理。
政令繁多可能会导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恰如其分。
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形成鲜明对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要为了追求短暂的成功或满足而盲目行动。
最后,“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训让我意识到做事不能违背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道,如果违背规律行事,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去为、去自然发展。
总的来说,《道德经》第五章让我认识到水的智慧、平等精神、守中之道以及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训。
这些思想不仅对个人成长有指导意义,也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汲取这些智慧的启示,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胸怀、有担当的人。
上善若水教育解读
上善若水教育解读《上善若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了温和、深远与包容。
这一理念源于《老子》中的“上善若水”这句话,它在教育领域中体现了一种灵活、柔性与包容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善若水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
下面将通过深入解读《上善若水》这一教育理念,来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上善若水强调温和。
水是柔软的,而温和的教育方式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强制、施压、惩罚等手段来教导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启发、示范、鼓励等方式来促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不用在竞争中感到自卑和焦虑,也能摆脱成绩至上的困扰,更加自在地接受教育,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健康成长。
上善若水强调深远。
水广布万物,润泽万物,这种深远的涵养与滋养也表现在教育中。
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以一种包容与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世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索和对世界的担当,使其培养出超越个人利益的胸怀和使命感。
上善若水强调包容。
水接纳一切,不分贵贱,这种包容也应该表现在教育中。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摒弃对学生的刻板印象,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华,获得成功和自信。
《上善若水》这一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将其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一个温和、深远与包容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才德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道德经》读后感——上善若水对为人师表的启示
上善若水对为人师表的启示——读《道德经》有感老子在《道德经》中,呈现了许多关于天、地、水、风、自然等自然主义思想,自然主义思想是老子思想智慧中的基本精神, 并以此为基础, 在宇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内涵,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优秀哲学思想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道德经》开篇提到“道可道, 非常道”。
通俗地理解, 道者, 物之所由,讲的是事务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而德者, 则为物之所得, 也就是只有按照道去做和具有良好的品质, 才能够有所得, 如我们熟悉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因此, 《道德经》所讲的重心问题是如何按照规律和规则行事。
在阅读完本书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道德经》所主张的三大重要思想之一的“上善若水”的七个品质以及其体现出的“为而不争”的哲学思想, 联系到我身为一名师范生,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能塑造这些优良品质,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首先,“上善若水”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之一。
“上善若水”的品质包含了“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水利万物而不争”体现了宽广无私的胸襟, 但不争不等于无为, 体现了老子提倡的是以柔克刚, 以退为进的“为而不争”的辩证思想。
水的优良品质和为而不争的辩证思想, 对于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从物质利益上来看,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平凡和付出,但是平凡的职业并不意味着平凡的事业,教师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教师最大的成绩不是工资有多高,收获了多少名誉地位,而是更多的来自在你的教导下,学生成才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师这个身份的尊敬,成为一名教师,注定会收获更多来自社会的善意,同时也意味着你也要带着善意变得更加敬业、优秀,所以深刻体会、培养“上善若水”这份优良的品质,对于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师德培训有感: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师德培训有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师德培训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参与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对教师心灵的磨砺。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师德培训,深深感受到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理,下面我将以____字进行感受和体会。
首先,上善若水。
水是自然界中一种柔软而又强大的物质,它总是顺势而下,不争不抢。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像水一样,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与他们相处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犯错或者做一些让人不满的事情,但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批评或者责备,而是要用理性和温和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
正如水能慢慢冲刷岩石,我们也要相信,通过耐心和爱心,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终身。
其次,厚德载物。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技之长,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师德培训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师德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教学伦理、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我也很感激培训中分享的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它们鼓舞和启发了我。
在师德培训中,我还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榜样。
他们不仅在教学上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
他们平易近人,真诚待人,关心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他们不断学习,勇于担当,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师德培训还提醒我要时刻谨记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道德经读后感(20篇)_1
道德经读后感(20篇)道德经读后感第1篇:今日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
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
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
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
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
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我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
坚硬易折,柔软耐久。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读后感第2篇: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期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上善若水阅读评讲
活中,我们应该追求这种至高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
观。
主题的现实意义
主题对个人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表面的华丽和繁华,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和真正的价值。上善 若水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像水一样深藏不露、滋养万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人生 境界。
主题对社会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很多。上善若水的思想提倡无私、包容和谦逊,有 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独特的视角
01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表现生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
色和新颖的构思。
鲜明的主题
02
作品主题鲜明,通过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表现出深刻的主题思想
。
丰富的想象力
03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情节,使作
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与艺术的融合
语言是艺术表现的基础
作品中语言的运用要符合艺术表现的需要,能够恰当地表达出作 品的主题和情感。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流畅、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读来让人感受到 语言的魅力。
结构紧凑
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
从作品中获得的启示
重视道德修养
作品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 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珍视人际关系
作品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 珍贵性,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 亲朋好友,用心经营人际关系。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的特点
简洁明快
作者运用简练的文字,直接表达思想,使读者能 够快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生动形象
作者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使作品中的形 象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善若水的七种境界对工作的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的七种境界对工作的心得体会上善若水的七种境界对工作的心得体会「篇一」近期以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那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是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他十分推崇“上善若水”。
老子以水为喻,择其善者,利者而论之,体现了老子的道德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
因为这“七善”蕴含了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处世谋略,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种理念当中,归结到“上善若水”这一“水德”上。
老子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世原则,最后总结归纳为“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句话是老子论述“上善若水”的根本主旨,他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
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不争的好处。
要做到不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不会有过适和忧患。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有道德的人,就应当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无私奉献。
那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园丁,我觉得确应如此。
“上善若水”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启迪我们不盲从、不盲争、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三尺讲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上善若水》有感
上善若水:上善是指最好的美德。
这里老子是用水的品性来比喻“道”,用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老子用具体可感的“水”的品行来比喻抽象的“道”,我们不能把“上善”理解为居上位的统治者。
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然而,最接近我们的也是它;水,是万物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延续。
曾经有多少赞美水的诗歌词赋,老子就以水的特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
自从读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后,给了我深深地感触,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也让我学会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
刚开始,我见到“上善若水”这个题目,我就有些质疑,是不是老子将题中的“上”写错了,为什么不是这个“尚”呢?其实不然,老子用这个“上”是最佳选择;“上”是上进,不断进步的体现。
在此,上字的用法是老子的别有用心罢了。
文中写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短短二十一个字,就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哲理。
“居善地”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人人都按照老子的思想、教诲、友好地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那么我们以后的子孙后代将受益匪浅;“心善渊”心胸要如水一样海纳百川,心存包容,善于保持沉静;“与善人”与人交际要如水般坦诚无私;“言善信”说话要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政善治”处政当官要像水一样净化污秽,
善于理政治国,发挥所长;“事善能”做事要像水般通畅如流,能屈能伸;“动善时”行动要把握住时机。
文章以水的七个特性来比喻上善的人格,简称“七善”;老子借用“水”的意象和“水”的品德宣扬“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哲学。
老子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论述,只有正确友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才会协调、和谐、持续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泉,是世间万物之源头。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生机盎然,水,自上而下,从天而降,一路波折,一路奉献;化为甘露,滋润万物。
它也有它的存在乐趣:那就是造福人类,默默奉献。
文中的“水利万物,又不争,处万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正是论述了那些为人默默奉献,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的人。
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去做的事,他愿意去做;总是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又不与他人争夺名利。
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水,既有她沉静深远的一面,又有愤怒狂奔的一面。
一切事物都有自己所具有的限度,水,也是同样如此。
适量的雨水,那是滋润濡养;过量的雨水,那就是泛滥成灾;少量的雨水,那就是饥渴难耐。
这也正是证实了一个“度”的原则,一切皆有度。
人与自然同样如此,如果人类无限地贪婪下去,对有限的资源无限地开采挖掘,那将会是无限的灾难等待着我们。
自然,也有她的限度,她所能承受的限度。
比如:零八年的冰雪灾害、地震,日本的海啸等毁灭性灾难接蹱而至,频频出现。
难道这不值得让人深省吗?
水,既有她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劲的一面。
文章写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强;强莫能先。
”为此,“滴水石穿”便验证了这个道理,她这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持之以恒,直达目的。
时间才是成功的验证,既然柔弱的水都可以将坚硬的石头滴穿,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水还柔弱的呢?所以,一方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成功并不是所谓的“马到成功”,而是要经过一番挫折才会成功的;再大的海,也是由众多细小渠流汇聚而成的;再阔的林,也是由许多细小树木拥促而成的;再高的大厦,也是由无数块砖瓦所筑而成的。
故此,才会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说法,所以说,成功与否,全权在于你是否坚持到底罢了。
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女性:女性虽是被视为柔弱的群体,但女性也要有刚强的一面,学会独立自强。
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水”的刚劲自强更是值得我们当代女性所推崇。
此时,也让我想起舒婷的《致橡树》,里面所体现的坚贞爱情不是依附、不是攀比、也不是崇拜;而是相互依偎、相互包容、相互尊敬。
女性的幸福不是依附于男性个人所处的地位、所拥有的金钱、所有的权势;而是要以女性自己的独立自强、温文尔雅、内涵修养去争取的。
当然,坚贞的爱情是众人所盼的圆满局面;但是看看当今的社会里,哪里会有真正的“爱情”?毕竟,真爱还是寥寥无几的;哪里不是为了金钱、地位、权势之间而抉择的呢。
所以说,水的这一特性更是向我们揭示了真正女性的境界。
水,之所以有“海纳百川”的著称,那是她所具备包容的特
性。
“江海之所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所论述的就是水的包容性,水可以居下而兼容广纳,更是显现出她那心胸坦荡、不与万物相争、心存包容、于己于人的高尚德性。
更是教会世人学会包容他人、善待他人的道理。
包容,也是当今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包容,相互体谅,所处的环境才会和谐。
同时,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与人无争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如今见利妄为、趋炎附势的人随处可见,甚至有时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危害祖国人民。
故此,孔子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身现何处,也不可以改变自身的气节。
即使是富贵了,也不可以骄奢淫逸;胜利了,不可以骄傲自满;拥有了,不可以不珍惜;要学会在成功中控制自我、提醒自我、进步自我。
水,之所以纯洁无暇,那是她所具备洁身自好的德性。
水的这种特性,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官场上,若要做到洁身自好,那是多么的难啊!哪个当官人会在金钱的诱惑下保持着廉政清风,所以,时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要做个洁身自好、为人服务的好“带头人”。
文中还有许多值得让人去深思、去体会之处,精简的文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深受世人所推崇,值得让人去学习里面的精华。
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得以广泛推崇,这是因为他所提出的是众人所认可的道理。
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上善若水”,让我们一起而为之去奋斗吧!虽然,要做到十全十美,那是
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尽自己所能地去接近它,把自己提升到上善的境界,那才是我们不负学习了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