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03.21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班级 XX 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与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与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与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大全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大全《马说》韩愈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重点字词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
作用:。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食不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食或尽粟一石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祗辱于奴隶之手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四、阅读理解: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作用:。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千里马比喻,食马者比喻。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18、《马说》的主旨是:。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 .. 。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 篇,含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 )(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 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 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1、(1)毛病 (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 .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习题16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18 孟母断其织一、趣文导读吃糟饼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啖糟饼二枚,便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吃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酒对,也装些体面.”夫颔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 而妻知之.答曰:“汝如何说燥?须云热饮.”夫曰:“我知道了.”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注释】^(hdn):用极少的油煎.【译文】有一个穷人,不善于饮酒,每次出门吃两个糟饼,就有了醉意.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问他:“他今天早上饮酒啦?”穷人回答说:“没有,只不过吃了糟饼而已.”回到家里,穷人告诉了妻子.妻子说:“傻瓜,你就说吃了酒,也好装一些体面.”丈夫点头答应了.再次出门, 又遇到了那位朋友,朋友仍像上一次那样问他,他就以喝酒来对答.朋友追问他说:“酒是热了吃还是冷着吃的?”穷人回答说:“是煎着吃的.”朋友笑着说:“还是吃了糟饼.”回家以后, 妻子知道了,责怪他说:“你怎么能说是煎着吃的呢?应该说是热了吃的.”丈夫回答说:“我知道了.”再一次遇到那位朋友,穷人还没有等他相问,就马上夸口说:“我今天的酒是热了吃的.”朋友问他:“你吃了多少?”穷人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两个.”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史书从所编一百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美善,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颇具女性文学的特征.孟子名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文言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感觉万事大吉. 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24分)②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③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解释加点的字(10分) ①既学而归(. ()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 ()⑤学何所至矣(. ()⑦夫君子学以立名(. ()⑨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 ()2.翻译:(10分))②孟母方绩.)④师事子思.)⑥孟子惧而问其故.)⑧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⑤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参考答案】L①已经。
2017-2018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
A.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 .焉 游 :游玩
C. 其心洒.然.而醒
洒然 : 惊奇
B.群山之相环. D.而名.之以见其实
环 :环绕 名 :名字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必即丰乐以.饮 以:连词,来
C. 其心洒然而.醒
而:连词,表修饰
3.翻译句子。 (4 分 )
(1) 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
(2) 盖天下之奇观也。
4.请结合选文说说本文在写景顺序上的特点。 (3 分 )
(九 )游焦山小记 (节选 )
李流芳
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
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
2017-2018 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7-2018 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 一)游武夷记 (节选 )
曹学佺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百里,抵万年宫,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履汉祀坛,即汉武帝时所谓“干鱼
荐武夷 ①”者也。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次而稍广,为幔亭。按魏志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注释
①垂幢 (chuáng):下垂的旗帜。②芟 (shān)芜 :割倒杂草。③刈 (y ì)翳 :清除障碍。④缒 : 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⑤睇 (dì): 察看。⑥昌荧 :透明闪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引.舟上下者久之 引:牵引
C. 爱不能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外文言文阅读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③深碧,潆回④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⑤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⑥浣花居在焉耳……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
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⑦,磬折⑧喧溢,迫暮促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删改)【注】①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①琅玕:似珠玉的美石。
①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①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
①委:江河下游。
这里是流聚的意思。
①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①冠盖稠浊: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稠浊,指繁多而混乱。
①磬折:弯腰如磬之形。
形容十分恭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魏晋..,鸡犬相闻(2)乃不知有汉,无论(3)迫.暮促归(4)是.日清晨2.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出城欲雨,顷之霁。
4.结合《桃花源记》和《浣花溪记》语段内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班级组织“山水游记类古诗文”阅读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始得西山宴游记①唐·柳宗元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②.,焚茅筏③.,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④.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⑤.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⑥.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⑦.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小石潭记》含答案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文言文阅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5.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7.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第5单元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2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训练54桓公知士齐桓①深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③,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任务, 群臣争谗之, 曰:“宁戚朝中的大臣们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宁戚说:“宁戚卫人, 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是卫国人,卫国离秦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
若果真贤, 用之未晚也。
”公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再重用他也不迟啊!”齐曰:“不然, 患其有小恶④者, 民人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而一般知小恶亡其大美⑤, 人常常只看到那小小的过失,而忽视他本质的好的一面, 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土也⑥。
”乃夜举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有德的人的原因啊。
”于是连夜点火而爵之⑦, 以为卿相⑧;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
九合诸侯, 一匡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天下⑨。
桓公可谓善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求士矣。
发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刘子·妄瑕》)【词句注释】①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卫国人。
③政:指国家的统治管理。
④小恶:小的过失,小的缺点。
⑤大美:大的优点,主要优点。
⑥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⑦举火而爵之:点灯烛拜封官职(爵)。
⑧卿相:即相国。
⑨九合诸侯:九次联合诸侯国。
⑩一匡天下:使天下安定统一。
匡,匡正,引申为安定。
阅读感悟: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就是最好的明证。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齐桓深知.宁戚(知,了解)B.去.齐不远(去,离开)C.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所以,……的原因)D.以为.卿相(为,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卿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位怎样的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桓公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55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来祝贺。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7小题)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何用。
③捐:花费。
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②其真无马邪其:③臣闻古之君人闻: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1桃花源记训练含答案
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专题12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
12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龙湫①记李孝光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
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见日出。
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
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
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
而其颠谽谺②,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③不可入。
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④。
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进落如震霆。
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
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
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
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
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
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⑤上,渐闻有水声。
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
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
潭中鱼可廿许.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
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孥⑥,欲争取之,因大呼笑。
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
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
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注】①大龙湫:瀑布名。
浙江乐清县雁荡山。
②谽谺(h ān xi ā):山深貌。
这里指山高险。
③兀兀:心神紧张的样子。
④圭: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
⑤矼:桥。
⑥孥:坚固,牢固。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予 尝 从 老 先 生 来 观 大 龙 湫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期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多多益善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
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失亲得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2)苟.欲学,不须资.也: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昃:zè,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2、解释加点字。
(1)既.长:_________ (2)再适.长山:_________ (3)五年未尝.解衣:_________ (4)知其.世家:_________ (5)日昃始.食:_________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文正。
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四)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④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
②苦:苦恼。
③渴:迫切地。
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2)苦渴无日.()(3)当以.三余()(4)夜者日.之余()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五)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6、(六)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②、1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七)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谏()轻()益()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八)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 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关闭。
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许()熟()愠()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九)阅读《初至天目双清庄记》,回答问题。
数日阴雨,苦甚。
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
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
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10.本文是袁宏道所写。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
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11.翻译句子。
①至双清庄,天稍霁。
②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③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12.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十)西湖游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11)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12)未下,始极其浓媚(13)。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14),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人名⑧恋:迷住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11)设色:用颜色描绘(12)夕舂:夕阳(13)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14)受用:享受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朝烟()夕岚()石篑()罗纨()夕舂()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数为余言()不忍去湖上()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的第二小节最后一句着力写游人之盛,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昔日袁宏道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而如今的西湖却受到了来自人类的多方污染,风光不再依旧,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下面是黄山谷将《醉翁亭记》改成的一首词,记牌名《瑞鹤仙》,读后按要求答题。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13.给画线部分加上标点。
把加好标点的句子抄在下面214.说说这首词在哪些方面与原作保持一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