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
语文 3.1.3(琵琶行)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琵琶行》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X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琵琶行》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讲授法3、研讨法教学时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教案1
《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式1.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
2.借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
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四步教学法课件 苏教版必修4课件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自学指导二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序文的内容,并找出其 中的文言知识点。
2、思考:这段序文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1、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遂命酒
名词作动词 摆酒席
2、古今异义
明年秋 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 3、再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字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舫(fǎng)
教坊(fā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呕哑(ōu yā)
第 一课 时
琵琶行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把握 “行” 这种诗歌体裁。 2、能够准确把握字词并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 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 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 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 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2.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32
《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32教学目标:前一次课对诗歌进行了整体感知和把握;本次课赏析诗歌第二段对琵琶演奏的描绘,领悟诗句以声喻声,以形写声的特点,领会本段名句在其它语境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研讨文学作品中抽象事物具体化及作品间借鉴、引申、创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领悟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特点;语言的积累、感悟、引申、应用。
教学步骤:一引入:温州是全国知名的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这儿有许多著名的民营企业,如正泰、奥康等,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国,因为这儿孕育出许多不朽的作家作品,如屈原的《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企业著名是因为它创造了在大量物质财富,而作品不朽是因为它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在于它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至今仍会让我们享用不尽。
而这一篇不朽的《琵琶行》究竟有何感染力和表现力,它的妙处何在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本篇对琵琶声的描绘,将会领悟到它的妙处所在。
二音乐描绘赏析;从以下方面赏析第二段中的琵琶声描绘:1多层次摹写声音:文章描绘音乐并非笼而统之,而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从开头出场到未尾余韵,中间摹写三个乐段,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根据提纲摘录相应诗句:2以声喻声,以形写声:诗中用哪些其它声音比喻琵琶声?这些声音有何特点?3象声词增加乐感:划出象声词。
4侧面烘托魅力:标出相应诗句。
三揣摩诗句的引用、引申:这首诗这一段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赏析的点,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语言材料,让我们沿用至今,时常引用、引申,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所发资料上作练习,在空缺处选择以上三句诗中的其中一句填上:1叫你出吃饭,却让人等那么久,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2这项法案历尽波折,多次修改,十多年后才得以通过,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3男大当婚,去相亲是正大光明的事,不要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4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已经急不可待,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弄出一番“劝进”的丑剧。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3.1.3《琵琶行》(苏教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2、“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3、“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
第一段 第二、三段
第四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请讲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 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 什么作用?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 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她的调弦动作入手,用 “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从而 表明她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琵琶女所演奏的 乐曲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乐曲高潮在哪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琵琶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通读序言,概括内容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 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人基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1、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 2、琵琶女的演奏才能 3、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 4、诗人自叹贬谪之苦 5、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1、开头。“枫叶”“荻花”“江月”写出了秋江月夜的萧瑟 景象,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突出了演奏的情感基调是悲凉 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 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 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总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琵琶行(并序)》精品教案(第2课时)
《琵琶行(并序)》精品教案第2课时一、研读课文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21
《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2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1)总结运用比喻、摩声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明确:侧面描写。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
《琵琶行》教课设计设计教课目标1.赏识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绘音乐的语言艺术,认识运用环境衬着氛围、衬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出身和诗人失落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讲课时间:一课时教课假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课的要点在于整体意会。
所以,教课中不用过份拘泥于字词教课,字词知识可部署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讲堂教课应环绕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经过朗读教课感觉诗人的感情,经过构造剖析掌握诗歌的整体美,经过语言品尝意会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与数学同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建,它经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摆列,奏出或悲忿激越或柔和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地。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联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
那么诗歌是如何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边我们就一同来赏识古代诗歌中描绘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含人文精神。
设计这一导语意在惹起学生思虑: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要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想是提升科学修养与培育创建力必不行少的条件。
】二.教课过程设计(一)、鉴赏提示: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唐宪宗元和十年( 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恳求严惩凶手,陈词诚心,惹恼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季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经过描写一个堕落江湖的琵琶女的出身,抒发自己遭到打击后的愁闷心情。
“行”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怀。
(二)、朗读明意,掌握构造1、朗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诵包含“序”在内的六段文字。
请其余同学指出朗诵中读错的字词,教师依据学生归纳适合板书。
(精品教案)对于《琵琶行》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对于《琵琶行》讲课稿(通用5篇)对于《琵琶行》讲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别可幸免地需要编写讲课稿,是讲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这么你有了解过讲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琵琶行》讲课稿(通用5篇),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一、讲教材1、教材简析《琵琶行》是唐代闻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亮、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琵琶行》是鲁人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说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觉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觉艺术的魅力”的办法,培养“感觉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觉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存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陷人,相逢为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B、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C、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略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味主旨句的内涵。
4、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5、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要紧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要紧突破教学难点。
二、讲教法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同意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诗歌的明白感悟最后依然要靠学生自个儿,教学着重于设计咨询题引导启示学生举行考虑。
所以我将具体采纳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三、讲学法依照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办法”理论,比较探索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适应。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琵琶行教案3 苏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3 苏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会白居易“天涯沦落”的贬谪之感2.鉴赏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在诵读中探究诗人的精神世界,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全诗中“琵琶女出场演奏”和“自述身世”两个片段教学难点:从文字中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从音乐的起伏中感受琵琶女的身世浮沉;从“我”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士大夫的“贬谪之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段《琵琶行》的器乐合奏音频文件,让学生先感性地体会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
课文写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这位流落异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丙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常常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自然也包括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
这其中有《杜陵叟》、《上阳白发人》等,同时也在诗中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诵读示范和诵读引领(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四、诗歌的整体解读⑴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邂逅琵琶女的时间、地点、和简单过程,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⑵抓住序文与各段内容上的关联性,概括各段的大意。
明确:第一段--主客忽闻琵琶声;第二段--邀见弹者听琵琶;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第四段--听者顿起相怜意;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品赏课文,把握重点句子1.全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无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都曾经有过风光无限的人生阶段,现在都远离长安、漂泊在外。
(“同是天涯沦落人”)2.重点把握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琵琶行教案3苏教版必修4 教案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做练习册
教 学 小 结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18
《琵琶行》最新同步教案18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重点)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难点)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重点)学法指导 1、了解作者2、诵读(熟读,直至背诵)3、品读(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4、悟读,体味诗人的思想。
教学过程【预习展示】(我敢我能我行)一、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号,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二、诵读指导1、读准字音琵琶()()湓()浦口悯()默迁谪()荻()花瑟瑟()慢捻()嘈嘈()水浆迸()虾蟆()()红绡()钿()头云篦()呕哑嘲哳()()()()2、把握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简析诗歌的内容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序言讲了什么?第一段写了什么?第二段写了什么?第三段写了什么?第四段写了什么?第五段写了什么?【达标反馈】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浔阳(xún)枫叶(fēng)瑟瑟(sè)迁谪(zhé)B.慢捻(niǎn)霓裳(ní)六幺(yāo)嘈嘈(cáo)C.幽咽(yè)暂歇(zhàn)乍破(zhà)转徙(xī)D.收拨(bō)裂帛(bó)钿头(diàn)银蓖(bì)2、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3、“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①篇幅较长②篇幅较短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⑥【学后小结】老师我想对您说:【预习作业】按照诗的一般常识鉴赏《锦瑟》答案:一、知识链接乐天香山居士二、诵读指导1、读准字音PíPá、Pén mǐn、zhé、dí、sèsè、niǎn、cáo cáo 、bèng 、hāmá、xiāo 、diàn 、bì、ōu yāzhāo zhā【合作探究】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
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
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
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
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
请学生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口头总结)。
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诗人为什么流泪最多?(学生自由回答)
3、理清结构:叙述事件必须脉络清楚,白居易是怎样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联系在一起的(启发学生理清叙事线索,分析诗章的圆型结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详叙事)(略抒情)
(叙事抒情融合)
(叙事结尾)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寂寞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
一个“忽”字,别生情怀,美妙的琵琶声使主人客人一时忘掉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
接下来诗人依次展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
最后,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
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
然而,诗章到此并未结束,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相同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
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
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后,请学生分
析应该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第二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
“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
“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
“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
“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
“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语气中速,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说明:“自主阅读”是“诵读明意,把握结构”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
因为只有自主性的阅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无须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首先将生字词预先写在黑板上。
至于讲析内容的详略,则应视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而定,讲析应定位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起引导作用这一原则上。
】
(三)、品味美妙的音乐描写,欣赏语言的形象美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第二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美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略到美妙的音乐形象。
诗人选用普通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
这些美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示例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②、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
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③、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
(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
3、全班集体朗读第二段。
【说明:欣赏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学生完成,因为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品味欣赏”这一教学过程,须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诗人的人生体验,慢慢培养学生独自领悟的能力。
】
(四)、课外拓展(预先印制好,下课时发给学生)
1、比较《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绝作。
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
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
(赵翼《欧北诗话》)
①、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该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回答。
)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③、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说明: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必须培养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能力。
“课外拓展”设计的题目,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研究性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