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上课用)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山居秋暝》课件
《山居秋暝》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山居秋暝》这首诗的诗意和意境。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特点和营造的氛围。
(2)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情感和人生志趣。
2、教学难点(1)对诗歌中“空”“秋”等关键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体会诗歌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我们先来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展示一幅山水田园画)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有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其实,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绘山水田园的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山水世界。
(二)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他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作品常常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王维的诗歌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诗歌解读1、题目分析“山居秋暝”,“山居”指诗人在山中居住,“秋暝”则是秋天的傍晚。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诗句理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空山”并非指空无一物的山,而是指山中宁静清幽,没有人声喧哗。
山居秋暝上课用答案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 新;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 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王维作品选读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 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 “山居”领悟, “留”者“居”也,而 “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 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 怜惜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 为怪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
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 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 的生活。
总结: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 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 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 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 称之为“诗意的生活” 、 “诗意的憩居”。
情感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 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 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 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
对仗与对偶
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 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它大体上散见于各种文体 中,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 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 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只仅见 于格律诗词中,是格律诗词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种特殊表 现形式和手段,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 又相继为词曲创作和对联撰写所采用。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 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 说说你仿佛看 到了哪些画面?
雨后初晴
明月高照
竹喧女归
初秋薄暮
清泉流淌
莲动舟下
雨后初晴 明月高照 竹喧女归
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
“颈联”描写人的活动,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有什么作用?
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荷叶晃动的场景,来衬 托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指导朗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要读得轻缓眼前的 景象如同“空山”般静谧。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一照一流”由静
到动,语调由轻缓变得活 泼些,声音相对响亮明快。
山 居 秋 暝
理解诗题
山 山中居所。居
秋
日落时分,天
暝
色将晚。
题目的意思:在山中居所见到的傍晚秋景。
认识诗人
王维
王维 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不仅 姿容秀美,精通琴艺,更擅长画山 水,其才华名动京师,令人倾倒。
他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天才,被苏轼 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期, 此时他已经步入中年,对道家思想颇为倾心,并选 择在南山脚下安家。公元736年,开明的宰相张九龄 被排挤罢官,朝政日渐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也随 之冷却,对政治抱持消极态度。公元740年,他在终 南山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描写人的活动,要 读得活泼些,声音相对响 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 场景。
山中的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即便 春去花落,作者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尾联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山居秋暝》上课实用
★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
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 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 现画面。
首联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傍晚,地点 是山村,紧扣题目,也为全诗景物描写的色彩 定下了基调。秋天的傍晚,空寂的山林,又刚 刚是下了一场雨之后。空气更加清新,山林更 显得空寂。 颔联写出了恬静优美的意境。皎月当空,月 光透过婆娑的树叶,照到地面上,斑驳可爱; 大地万籁俱寂,唯闻水声潺潺,清澈的泉水映 着月华在青石上缓缓流去。 颈联是由景写到人。竹林里传来阵阵欢声笑 语,原来是一群勤劳的浣衣女披星戴月回村来 了:荷叶丛中,忽然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 来是那些打渔的小舟轻盈的顺流而下。 尾联由写景转到石上 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 术画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 幅有声(清泉流、浣女喧)、有色 (青松)、有动(泉流、渔舟动)、 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 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种 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 “空”和“静”。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 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请大 家试作分析。
1)颈联是个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浣女归竹 喧,渔舟下莲动”诗人先写“竹喧”,先闻其声、 后见其人。是因为浣女隐藏在竹林之中。先写 “莲动”,再见渔舟,是因为渔舟被莲叶遮蔽。 这一切都符合生活常理,且更富有诗情画意。 2)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 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 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 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 机。 3)倒装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与“舟”“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 诗的格律要求。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31张PPT)
课文探究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 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
乡村生活图景。
伍 课文鉴赏
诗歌赏析
1.“山居秋暝”中的“暝”的意思是__傍__晚___与“迷花倚石忽已暝”中的“暝”意思是否相 同?__相__同___ 2.含联、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_色___、__静__、___动_、_____声四个角度进行了描写。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诗__中__有__画__ (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4.在诗里诗人勾画出了一幅雨后晚景图, 从画中可以看出这里山村的风景是如此之_清___幽__, 民风是如此之_淳__厚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犹如世外桃源。这就给__结__ 句中的__王__孙__自___可__留__ 作了有力铺垫。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七言
旧诗(古典诗歌) 近体诗(格律诗) 排律
诗
歌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律诗
五言 七言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首联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 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 是五言律诗。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第【1】篇〗山居秋暝教案一、导语设计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山居秋暝。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参书p56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
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诵读提示1、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2、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五、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山居秋暝》教案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难点培养鉴赏能力课型讲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目的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方法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山居秋暝》。
二、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三、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1.简介王维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品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齐声朗读)3.分析首联: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
“来”,助词,无义。
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同义。
“新”,清新。
词序应为秋晚空山雨后天气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23张PPT)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 茂盛,遮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 人”,更体现出这里的寂静,清新,幽雅。
这三联诗中,哪两联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同 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新雨之后才 能显清泉之 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 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和谐?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 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 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注释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 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初秋傍晚的 天气特别凉爽。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澈的泉水在山 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 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 王孙自可以久留。
壹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山居:山中的居所。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晚:傍晚。
注释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 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 的声 翠竹、莲叶
意境特点
清幽 恬静 淳美 诗中有画
首联和诗题有什么关系?
紧扣诗题,点 出了时间地点 和季节。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 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 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意境。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2. 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3. 掌握《山居秋暝》的基本词汇和语法;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2. 教学难点: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山居秋暝》的课文;2. 教具:白板、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将黑板上写上《山居秋暝》四个字,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字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和感受。
通过讨论,引出关于秋天和山居的回忆和感受。
2. 欣赏与学习(15分钟)借助投影仪,将《山居秋暝》的诗句和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诗句的同时,欣赏图片,感受诗人笔下的秋天和山居的美景。
随后,讲解《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王维。
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以清新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
3. 理解与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意象。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和山居的寂静与宁静,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诗中有哪些景物能够给你带来安慰和慰藉?为什么?4. 词汇与语法学习(20分钟)教师将《山居秋暝》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语法进行解释和讲解,例如:山居、秋暝、寒暄、融融、人烟等。
通过例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诗词语感。
5. 鉴赏与创作(3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山居和秋天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并让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仿写《山居秋暝》,或者写一篇与山居和秋天有关的散文或诗歌。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围绕《山居秋暝》展开,旨在通过欣赏、学习、理解、学习与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体验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感受自然对人的启示与教育。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山居秋暝》诗歌材料。
2. 多媒体播放设备。
3. 少量课上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在秋天时喜欢去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会感受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
Step 2:欣赏诗歌(15分钟)1. 播放《山居秋暝》诗歌的朗诵或音乐伴奏。
2. 让学生静静地听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以及自然对人的启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诗歌进行进一步解读。
Step 4: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秋天时的美景照片,描述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照片和诗歌的描绘,分析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以及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Step 5:课后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以自己在秋天遇到的美景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与同学分享。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山居秋暝》是一首描写秋天自然美景的诗歌。
我们讨论了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中语文《山居秋暝》教学课件 人教版第三册
诗人心灵的淡泊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王维《新晴野望》
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
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犹如世பைடு நூலகம்桃源。
明月:皎洁、明亮。 松:挺拔,傲霜凌雪, 坚强不屈。 清泉:洁净、高洁。
物芳可明志,明月、 清泉、松正是诗人 高尚情操的写照。
朗读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虽有人,但不见人影,形如“空山”。
环境:无人、无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本诗描写了那些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8年天津卷):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 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突出山村的宁静。
浣女归竹喧 听觉
渔舟下莲动 听觉
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勤劳 善良、无忧无虑的人们过着幸福 快乐自由的生活。
这正符合诗人厌恶官场、决 心归隐于安静纯朴的田园生 活的理想。
王随 孙意 自春 可芳 留歇
诗情画意中寄托 着诗人的理想,反映 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厌恶官场,归隐田园。
《山居秋暝》的教案
《山居秋暝》的教案《山居秋暝》的教案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居秋暝》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山居秋暝》PPT
问题探究1:“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 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一方面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 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一般人自 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显得“空”。
春天的花草
消散,消失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
诗人自己
任凭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句意: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 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 留连。
本诗描写了五幅美景图,请把它找出来并试着品 析一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女晚归图。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渔舟归来图。
人
表明诗人对安静、
淳朴的生活的向往
问题探究3: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 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 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主题概括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 美丽风光 和山居村民 的 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 怡然自得 的满足心情。
空山新雨图
明月松林图
渔舟归来图
明月清泉图
浣女晚归图
这五幅图画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 明月的清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 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 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 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思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诗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培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诗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想象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三、诗词导入提问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田园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进而引出古诗《山居秋暝》。
四、初读1.题目:《山居秋暝》怎么理解?(诗人在山中居住时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2.知作者: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3.点名读,指导朗读节奏。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一)雨后秋山图1.你从哪句诗体会到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呢?(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3.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4.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淡雅。
(二)明月清泉图1.颔联都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清泉、石)2.这两句诗你怎么理解?(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3.试着想象,诗人在这样的优美景色中会听到什么?(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晚归的鸟鸣声)4.配乐朗读,读出幽静。
(三)浣女渔舟图1.这里具体写了哪些景?(竹、莲、浣女、渔舟)2.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相矛盾?(不矛盾)3.你能试着说明原因吗?(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六、品读这首诗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七、小结作业作业:将诗中描绘的景色用手中的笔画出来。
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件
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难点体会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归隐之心和对自然的热爱。
理解诗歌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秋天的美丽景色图片,如宁静的山林、清澈的溪流、皎洁的月光等,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秋天的,从而引出王维的《山居秋暝》。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生年代、主要成就、诗歌风格等。
强调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禅意和宁静之美。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讲解逐句解读诗歌,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暝”“竹喧”“莲动”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描绘出诗歌中所展现的画面。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一场新雨过后,空旷的山林显得格外清新,傍晚时分,阵阵凉意透露出秋天的气息。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这两句通过明月和清泉,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轻轻摇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这两句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山林的宁静。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逝,但这里的秋景依然迷人,王孙公子自可留居于此。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课件)-(统编版)
想象诗境
山居秋暝
[唐]王维
首联 空 山 新 雨 后 , 天 气 晚 来 秋 。 静态画面,读得轻缓 颔联 明 月 松 间 照 , 清 泉 石 上 流 。 由静到动,语调活泼 颈联 竹 喧 归 浣 女 , 莲 动 下 渔 舟 。 由景入事,节奏明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肆
走近作者, 体会诗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贰
初读古诗, 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
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圈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3.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大致意思。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背景资料
这首诗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 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 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 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
明月高照——静态美 清泉流淌——动态美
想象诗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竹林中的欢歌笑语。 【浣女】指洗衣物的女子。
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
动态描写——以动衬静
想象诗境
想象诗境
这两联诗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景——一静一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以动衬静
王 维
1 会写“孙” 字。
《山居秋暝》实用简约课件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 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景)
(事)
(情)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情景动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空山
晚天秋气
松间明月
石上清泉
月泉图
竹林浣女
莲塘渔舟
山居图
归隐图
随 意
可 留
清幽宁静
和乐恬淡
二读悟“境”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泉 石 竹 莲 归隐 清新宁静 平和安乐
浣 女
人:
景:
渔 人
山 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月 松
颔联:以物芳明志洁
1
颈联:以人和望政通
2
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3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简析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用典故。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此时的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而居山的美好让诗人对宁静平和的闲适生活产生向往。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山居秋暝 上课课件5
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三、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请再仔细吟读诗歌,看看有什么 问题需要作更深层次的探讨。比 如说说你喜欢哪句诗或诗的哪一 点,为什么?或者可以从诗歌的 表现手法方面进行探讨。
先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阐 述一下本组的问题以及探讨的情 况。
山居秋暝 王维
广东汕尾市陆河县河田中学 高一级组
彭晋龙
学习目标
1.感受、品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的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2.把握诗歌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山西 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 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 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 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 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 活。他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是 山水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 术结晶。
时间 、地点、天气 月、松、泉、石 竹、莲、浣女、渔舟 诗人愿望
山居秋暝 暝:晚
王维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 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例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 句》),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 相间,相映成趣。
注意:往往一首古诗词里面是多种表现手法并用的, 所以也不要把它们理解成“有我没你”或是“有你没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 ,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 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 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拓展延伸】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课堂小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 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 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2、主题:对自然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或对现实的不满等。 3、手法:视角、色彩、感官、动静、虚 实、点面、白描等 4、语言:清新自然 一个关键:抓住景和情 (意象和意境 )
【温故知新】 《沁园春 长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1)《沁园春 长沙》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生机勃勃、壮观而有气势的湘江秋景 图。 形容词、时间、地点 (2)远山一片火红,满江一片碧绿, 江面上千帆竞发,江水中鱼儿自在畅游 ,长空中雄鹰展翅。万物呈现出一片勃 勃生机。 意象特点——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为我们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绝句二首 杜甫 【拓展练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请赏析本诗的写景手法。
①视角变化:由远及近 ②动静结合 ③多种感官结合 ④点面结合 ⑤色彩美
【深入探究】
问题引领: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 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改了好 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 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 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呢?
王维诗中的“空”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雨辋川庄作 》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早秋山中作》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对“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诗佛)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 银铃般的笑声
莲叶移动渔夫驾渔舟正下水 撒网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 ?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竹喧 归 浣女,莲动 下 渔舟。
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 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 肃严整如此,这来着系谁,这样放诞无 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 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的 出场)
(1)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静谧的 秋日傍晚雨后田园美景图。 (2)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 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 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 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 莲叶轻摇想是渔夫荡下轻舟。整个画面 一片宁静、祥和、美好。
【诵读感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上 ——陶渊明《饮酒》
(3)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 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 谐?为什么? 比较体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记得王维 是因为——
喜欢王维 是因为——
才华、气节、孝道、痴情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案预习,初步 了解王维及其山水田园诗的诗风。 2.能力目标:通过问题引领、合作 探究,掌握写景诗的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 诗歌意境和诗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