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及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及举措
[内容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是培育合格人才、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失衡
以及学生认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以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
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教育意义举措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素养缺
失语境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
编号:y201432933)
【分类号】g641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2016年浙江省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学联倡导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专题活动,该活动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文
明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意义深远。
1.有利于增进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的学习生活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为他们进入
社会搭建了人际交往的演练平台。校园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学生也
要面对与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人员的人际关系,能否在人际交往中
得心应手,关键取决于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一个谦和礼让、举止文
明的学生,往往是人际交往中的赢家。而自身的文明素养就是其人
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也为其赢得了良
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授知识和育人的职责,育人远比传授知识难
得多。育人实质是品性和素养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尚善、尚信、尚美、尚礼,而这“四尚”恰恰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当
今社会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养的重视度远超过对其业务水平的
重视度。换句话说,业务能力可以慢慢培养,而其人品德行却不是
短期内能塑造出来的。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
相接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
要的合格人才。
3.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表现漠然。同学间不屑使用文明语;见到老师不问好、视尊师重
教的传统为形式主义;把举止随意、不守秩序视为个性自由。特别
是中国游客的海外不文明行为遭到曝光后,也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
的反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遍布于各行各业。然而其精神风貌和举止言行却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人,进而会影响
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加强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关系到社会
道德风尚的整体改善,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中华
文明的传承。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以义乌工商学院学生
为例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值得肯
定的。90%的学生认为言谈举止会影响到个人形象;80%的学生表
示能够做到就餐排队、公共场所保持安静;74%的学生表示不会乱
丢弃垃圾。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上课迟到时有发生,课堂上玩手
机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人际交往中,学生还缺乏主动沟通和必要
的社交礼仪。比如向老师主动问好、同学间使用文明语等方面,43%的学生表示自己做不到;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这些行为无关紧要、可
有可无。大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
方面。
1. 家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文明礼仪教育。调
查中我们发现89%的家长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文明礼仪教育。然而,
随着孩子升学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长把注意力转向了孩子的学业
成绩和艺术特长的培养方面,文明礼仪教育开始走向边缘化。因为
文明礼仪程度不会在升学中进行考量。多数家长认为,迅速提高孩
子的学习成绩是大事,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可以暂缓。在高考这根
指挥棒下,文明素养教育渐渐成了家庭教育中的辅食。
2.学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文明素养水平很难在考核体系中得以体现。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原则上都把德、智、体、美、劳作为衡量
学生优劣的标尺。而德、美和劳是学生文明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现
实中难以精准量化,也就很难纳入考核体系中。55%的学生认为,
学校多数是以考试成绩的排名作为评优标准,而考核的标准也成了
学生关注的焦点。
3.学校相对宽容的环境,往往不利于学生纠正不文明的行为。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对于校内不文明现象容忍度高,这种容忍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76%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会阻止同学的不文明行为。一方面认为,别人的事情不便过多干涉;另一方面也担心会给同学带来尴尬,影响到同学关系。相反,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如果发生在校外,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学生往往利用这个包容环境,45%的受访者表示,在校园里举止会自由随意些,但在社会上则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加强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构想与举措
1.高校的管理层要树立素质育人的理念,对文明修身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台湾有一所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明确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号召学生凡事从自我做起、勇于担当。由于培养目标明确,上下齐抓共管,致使中信毕业生在台享誉30多年。因此,学校管理层的培养理念是关系到文明修身教育成效的关键。
2.加强思想教育,使素养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首先,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要让学生懂得品行重于才华的道理,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更易赢得机会和获得成功。再次,讲清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敬人。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因为尊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尊重还可以化解矛盾,增进人际和谐。当学生真正懂得文明修身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不文明行为者予以扣分和曝光。
4.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文明教育落到实处。大学生服务队在上岗前要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培训学生如何使用文明语、怎样与人沟通以及得体着装等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平时的说教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