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宋前后,我国北方除了出现辽、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一蒙古族,蒙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元朝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么辽的国家呢?对边疆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管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二)、讲授新课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元朝的特点:师:蒙古族是如何实现全国统一的?生: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去世。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蒙古与南宋联合于1234年灭金。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军灭南宋,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师:出示元朝完成统一的图片,指出: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大的統一。
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生:元朝的统一,结東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地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十一心课题“元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围绕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元朝的统治和社会风貌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2.历史史料(如《元史》、《元朝实录》等)3.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的统一、窝阔台的继位、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政治体制。
4.巩固(10分钟)讨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一课。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这也带来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几课的讲述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单元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本课分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学情分析】本课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由于初一学生还未建构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结构,再加上政治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兴趣度也比较高,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王安石等北宋士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通过北宋改革失败的学习,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
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小故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
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这段历史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演变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兴起、发展和相互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辽的建立与兴衰、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对抗、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认识国家之间的和平与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兴起、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兴起、发展和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及其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兴起、发展和相互关系。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及其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材通过介绍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忽必烈的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巩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地位和元朝的历史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以及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的过程。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特点等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主要史实,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民族融合与团结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元朝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地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以及元朝的历史成就。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主要讲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涉及到金朝的建立、南宋的建立、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和议,以及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一步理解我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金与南宋对峙这一复杂历史事件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主要讲述了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介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西夏的建立者元昊称帝,以及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在理解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复杂关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2.难点:理解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2.合作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发展和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8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8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讲述金与南宋的对峙,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更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金与南宋的对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冲突,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事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历史的认识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历史的深入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与南宋的对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金与南宋的对峙背后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金与南宋的对峙背后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
4.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教学资源:教师收集的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金与南宋的对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代经济的细节和发展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宋代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分析宋代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宋代经济的史料和图片。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和分析宋代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学习专用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社2019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内容。
前课学习了北宋的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于此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做好学习铺垫。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内容:第一子目介绍了契丹族与党项族,第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基本史实。
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知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关系的掌握,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历史视频方法突破重难点澶渊之盟,体会战与和的原因,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和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重大作用,对形成中华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认识到民族团结、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
2、教学难点:澶渊之盟的签订。
四、【教学法分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参与学习,以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通过范例教学,进行知识迁移。
学法:本课的头绪较多,学生需要抓住中心问题:“多民族政权并立”。
学会辩证分析民族关系形式。
五、【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感性思维较强,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限。
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与和正确认识与评价的能力相对较弱。
六、【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这个环节中,我会播放电视剧《杨家将》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我会模仿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片段,在情境中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自主学习,完成第一子目学习。
1、制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辽、西夏建立的信息,锻炼学生用历史图表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建立、发展及并立关系。
教材通过介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西夏的建立者元昊称帝,以及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使学生了解这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
同时,教材还阐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并立关系及相互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民族关系等内容感兴趣,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建立、发展及并立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建立、发展及并立关系。
2.难点: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民族关系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对比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
3.资料:收集与辽、西夏与北宋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视频: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使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繁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但对宋代经济发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将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加深对宋代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宋代经济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课件: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的市井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宋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宋代经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认识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 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 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 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 要性,形成国家认同。
国家的大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使是割据时 期,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名称
辽 北宋
时间
新版教材对课时的调整:7变8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 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 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 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 与中外交通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 和战 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 朝的建立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 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 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 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 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 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 经 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 同 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形成一个你 来我去、我来你去,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 统一体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目 录 一、新教材“新”在哪里? 二、教材的单元解读 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四、具体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新”在哪里?
新的单元名称 旧的单元名称
民族关系发 展和社会变 化
经济重心的 南移和民族 关系的发展
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版图最大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 盛时期 5.文 化: 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 彩纷呈 6.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与近代贴近
一、新教材“新”在哪里? 二、教材的单元解读 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四、具体教学建议
宏观的单元认识
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单元认识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 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索,是中 国古代史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 最重要的主体内容。
第10课蒙古族的 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 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
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第12课宋元时期的 都市和文化
●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
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的流行。
第13课宋元时期的 科技与中外交通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课程结构与课标对应:严格遵守课标
第6课北宋的政治
●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 轻武的特点。
第7课 辽、西夏与 ●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 对峙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 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 宋偏安。
第9课宋代经济的 发展
●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916年 契丹族
960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汉族
赵匡胤 元昊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兴庆府
如何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 立”,“并立”与“分立”有什么区别, “并立”有什么意义?
“分立”的含义中有一种分化、分离的倾向,与三国 两晋南北朝特别是这个时期的前半段的历史情况相符, 而且,虽然有隋唐的统一,但隋唐的统一中仍包含着 相当严重的“分立”倾向,所以才有藩镇割据,有五 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辽、宋、西夏、金承五代十国而 来,开元明清三个统一王朝的蝉联局面,虽然是分庭 抗礼,但实际上已处于更大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中了。 《课标》用“并立”,这个概念既符合当时的实际状 况,又没有表示继续分裂的意思
单元认识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 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 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 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 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表述“新”说法
第11课 元朝的 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 期的科 技与中 外交通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 国性统一的王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对边疆管辖的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鼎盛时期。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 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 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 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 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
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 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表述“新”说法
课 名 教材表述的变化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第6课北 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的政治
第10课蒙古 族的兴起与 元朝的建立
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 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 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 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 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3、14课 宋元文化
新版教材对课时的调整: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 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 交通 1个子目变成1课